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比较分析.docx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比较分析.docx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比较分析.docx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必修比较分析.docx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生物教材( 必修 ) 比较分析作者:肖邦国张迎春

中学生物教学2019 年 07 期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于 2019 年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

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本文希望通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与新课标在知识点

和内容呈现方式两方面的比较,为使用新课标生物教材的教师提供一点帮助。

1知识点的比较

知识点是构成教材的基本部件,大多数教师已对现行人教版教材熟记于心,而新课

标下的人教版教材是一种全新理念下的课程体系。为了便于教者及学者面对新教材时能

够在新的理念下快速完成对新知识体系的建构,下面以新课标生物必修教材中的 3 个模块为对象与现行人教版教材进行比较。

表 1 分子与细胞模块

新课标必修教材现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2019 年 6 月版 )

第第 1 节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以系统

第一册 P.20 :生命的基本单位;第一册P.21 :各种不同形状的细

一生物圈到细胞层次呈现)

胞、组织模式图 ( 以资料的形式呈现)

章零星分布于第一册“细胞”和第二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圈”中

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第一册 P.30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叶绿体及

细胞质流动

近第 2 节细胞的课堂实验;( 以独立实验的方式呈现) ;

细胞的多样性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第一册P.33: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胞系统性细胞学说的建立无

续表 1

新课标必修教材现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2019 年 6 月版 )

第第 1 节组成细胞中的元素及化合物;图2— 2

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 饼状图 )第一册 P.10 :生命的物质基础;玉米植株和人体内含量比较表

章第 2 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一册 P.14 :蛋白质

成第 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一册 P.16 :核酸

胞第 4 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一册P.13 ~ P.14 :糖类、脂质;

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明确提出 )P.10 :以表中资料暗示生物大分子以碳

链为骨架

分第 5 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一册 P.12 ~ P.13 :水、无机盐

第第 1 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的第一册 P.2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三成分、细胞膜的功能 )

章第 2 节细胞器——系统的分工合作( 补充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 ;第一册 P.26 :细胞质的结构功能;

细细胞骨架;高三选修 P.67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胞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第一册 P.70 :细胞的骨架系统

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本第 3 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一册 P.32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结细胞核——

构系统的控制

中心资料分析和模型构建无

第四章第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以细胞吸水第一册P.2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P.60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

细胞和失水为例说明细胞膜的跨膜运输的方式)

的吸收和利用

的物第 2 节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无

质输生物膜的流

入和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第一册P.2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未明确提出模型的名称)

输出第 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一册 P.24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酶第一册P.45:新陈代谢与酶

细胞第 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一册 P.50 :新陈代谢与ATP

的能第 3 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册P.72 :细胞呼吸

量供第 4 节能量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一册P.52:光合作用

应和之源——光与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利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第一册P.75: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自养型 )

第第 1 节细胞的增殖

第一册 P.34 :第 2 节细胞的增殖

细第 2 节细胞的分化

第一册 P.40 :第 3 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生第 3 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一册P.40:第3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凋亡 ( 无)

程第 4 节细胞的癌变

表 2 遗传与进化模块

新课标必修教材现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2019第一章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

第二册 P.19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年 6 月版 ) (P.19

遗传因子~ P.22)

的发现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

第二册 P.3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P.31 ~ P.32)

第1 节一减数分裂第一册 P.102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减数分裂和受

第二章精作用

二受精作用

基因和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册 P.13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染色体基因在染色

萨顿的假说;

的关系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

第 3 节伴性遗传

第二册 P.36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 1 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册P.2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第 2 节 DNA 分子结构第二册P.8 :DNA分子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第 3 节 DNA 的复制

本质第 4 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第二册 P.13 :基因的表达(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

段)

第四章第 1 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册 P.14 ~ P.17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部分

基因的第 2 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二册 P.17 ~ P.18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表达第 3 节遗传密码的破译 ( 选学 )

第五章第 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二册P.4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第 2 节染色体变异

第二册 P.47 :染色体变异

变及其第 3 节人类常见遗传病类型

第二册 P.52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他变异人类遗传病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选修教材 P.50 :人类基因组研究

第六章第二册P.26: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P.33 :基因自

从杂交第 1 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P.44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

育种到应用

基因工第 2 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选修教材 P.56 :第四节基因工程简介

第1 节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无

现代生物进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P.59 :自然选择学说及其发第七章理论的由来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第二册

现代生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第二册 P.59 ~ P.60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重组

物进化生物进化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理论第 2 节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二册P.61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现

代进化理论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的主要内容的形成无

表 3 稳态与环境

新课标必修教材现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2019 年 6 月版 )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无

环境与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无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册P.88 :二神经调节

动物和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第一册P.84 :一体液调节

人体生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第一册P.9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

区别和联系

命活动神经调节与激

的调节素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选修教材P.6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 P.11 :人的体

温及其调节

第 4 节免疫调节选修教材P.19:免疫

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第一册P.78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激素调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第一册P.82:其他激素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第二册P.73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和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第二册P.75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

第3 节群落的结构第二册 P.77 生物群落的结构

第4 节群落的演替无

第五章第 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册 P.85: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第 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册P.89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统及稳第 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册P.91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定性

第 4生系的信息无

第 5生系的定性第一册 P.93:五生系的定性

第六章第 1人口增生境的影响无

第 2保我共同的家园第一册P.105 :生物多性及其保

2呈方式的比

2.1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整体呈方式

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以生物的 6 个基本特征整体构架形成整体写思路。

按照种方式依此呈9 个章,表出以知展程核心的呈方式。

2.2新必修教材的呈方式

新必修教材体上打破了以知主的呈方式,它不关注了学生思能力的培养和

展,同也充分体了关注学生情感展一人文关思想。

2.2.1模呈。新必修教材相于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来,元的

划分小,相一个的展更集中,独立性增。在 3 个模中的具体表:

2.2.1.1分子与胞模:分子与胞模以胞中心呈出了 6 章内容。

2.2.1.2与化模:与化模以基因中心呈出以下7 章内容。

2.2.1.3 与境模:与境模以 ( 胞的、个体的、系的、社会的 ) 及的核心

呈 6 章内容。

2.2.2章的体呈思路充人文性。

2.2.2.1 模的呈:新必修教材中的每一册本都是以科学家的方式引入,然后以

一个核心依此呈各章内容。

2.2.2.2每一章的呈:每个模里的每一章都是以生的章首和精彩的画

面开,然后是第一、第二??本章小、自我等形式呈。每一内容都是以探引向主,以

或事提供据得出,以与生活的系行拓展。

2.2.2.3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呈方式:于多相同的内容,其呈方式是各

不相同的。行人教版生物必修教材是以知的的方式依此呈相关内容,而新必修教材是

以、事依据逐次呈,最后得出。

2.2.2.4 章首:体全新的人文关,每一章都以章首的形式引学生展开深入学。

2.2.2.5字符的选用和图文的呈现:整个章节序号都用小写的阿拉伯数字,给学

生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对一些关键的概念或要点以黑体字的形式突显出来,以引起学生

的注意。图文布置疏密有致。

3新课标生物教材在知识点和呈现方式上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3.1新课标生物教材在知识点和呈现方式上的特点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两部教材在知识点上变化并不是很大,只是对偏、难、繁、旧和一些初中已有的知识作了删减,而对生物学理论的研究过程和生物学最新研究

成果则作了相应的补充。但从呈现方式上看,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做充分体现了高中

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生物科学素养的落实应从“科

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生物学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4 个维度来理解,并使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在这四方面得到发展。新课标生物教材则为其

发展提供了平台,因此新课标生物教材从知识点上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的

特点;从呈现方式上充分体现了系统性、逻辑性的特点,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

的条件。

在人文性上,新课标生物教材从各个方面进行了体现,具体表现在每个模块前的

科学家访谈、章首语、科学史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2应对策略

3.2.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体会教材的编写理念及相应知识的呈现方

式。教师只有领悟了新课标生物教材的编写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

所倡导的教师应注意改变以往从概念到概念、从技术到技术的灌输方式,采取联系学生实际

生活,从实际出发,注意把一些生物科学和技术问题放在社会大背景下去启发学生思考,使

学生了解生物科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这

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满足他们学以致用的潜在心理需求。

3.2.2 教学中应利用新课标生物教材全新的呈现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

《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应将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所有教学工作的中心,充分重视

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建构知识,形成观念。同时,还应进行个别

化、个性化教学,认同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3.2.3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人文资源,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

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生命科学的愿望。例如,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为自身的需

要而产生探究知识的愿望。在学习糖代谢内容时,从糖尿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分析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从而建构糖代谢的生理过程。这样就可以达到化抽象为

具体的效果。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使用好这套新课标生物教材,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终极目标。

作者介绍:肖邦国,张迎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10062)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高考主干知识及复习策略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高考主干知识及复习策略本书的高频考点有以下这些: 1、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与脂质的分类与功能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3、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4、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 6、物质的跨膜运输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8、酶的本质与特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9、细胞呼吸的原理与过程 10、色素分子的特点、分类、分布及功能 1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第一单元组成细胞的物质(元素和化合物) 【主干知识及要求】 要求: 1. 简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 说出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复习策略:1、准确记忆和书写:这部 分内容从高考来看,虽然简单,但几乎年 年都有题涉及,但考查的内容不是很难,所以要让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和书写的知识。 2、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横向联系复习,如与细胞的分化、基因的表达、DNA的半保留复制等联系;进行比较复习,如蛋白质的功能与核酸的功能比较,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核酸的多样性原因比较等。 3、将所有的组成物质放在细胞这个结构上分析,从组成细胞结构与完成细胞功能两方面进行,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第二单元组成细胞的结构 【主干知识及要求】 要求: 1、辨别、区分不同种类的细胞: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2、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3、描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道生物膜流动性的原因及各种组分的功能。 4、说出细胞膜系统的功能 5、说出几种主要细胞器(高尔基体、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细胞器之间的联系。 6、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 7、细胞核各部分的功能 复习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形资源复习。这部分的图形非常多,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生物膜的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图等等,看图、识图、画图,从而将图的内容刻在脑海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旁栏资源:这部分除了介绍各种细胞结构的功能外,与生活的联系非常丰富。而应用也是高考的命题热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关注这些内容,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如溶酶体——硅肺;磷脂球——包裹药物;细胞膜成分变化——癌症初检······ 3、时刻充分体现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最大特点:复习各部分结构,都用功能来帮助理解。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嵴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都利于增大化学反应的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细胞膜的糖蛋白信息传递功能、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流动性有利于控制物质进出等。 第三单元细胞的代谢 【主干知识及要求】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 全套教案 目录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剖析 《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的之一,本模块安排的课程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选择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块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的校外实习所教正是本模块的内容,结合着我的教学体会,我将从“本模块的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价值”及“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本模块的设计思路 新教材必修二的目录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在教学中写教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 知识目标的要求大多属于理解水平按所用知识性目标动词,具 体内容标准中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举例说出、简述、列 出),属于理解水平的有14项(阐明、说明、概述、搜集、举例 说明),属于应用水平的有2项(总结、分析),这些理解水平 的要求高频率出现,可以看出本模块的知识性目标的基本要求是 理解。理解水平,意在要求学生把我内在逻辑关系,与已有知识 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扩展等。这既是教材内容深 度和广度的体现,也体现了内在逻辑关系。 2. 重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本模块中提出应用的两项要求体现如 下,一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病的探索过程”,另一项是“分析孟 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两项都是关于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另外课本总是不吝篇幅叙述某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比如“道尔顿 对红绿色盲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这些无一不体现了本模块的的教材安排上,目标之一是引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 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 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 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 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 1 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 1.B。 2.B。 3. (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 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 为 1 : 1。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课后测试题(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知识应用自测] 1.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 A.C、H、O、N B.C、H、O C.C、H、O、P D.C、H、O、N、P 解析: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组成,脂质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有的含有N、P。蛋白质主要含C、H、O、N,有的含P、S等,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思路导引 ←理解膜的组成及各物质的组成元素。 2.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解析:细胞膜中含有少量的糖,糖与膜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 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答案:A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3.下列使用显微镜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A.对光时要操作反光镜、遮光器 B.要先使镜筒上升,再放好装片 C.先用低倍物镜,再用高倍物镜 D.换上高倍物镜后可稍微转动粗准焦螺旋 解析:使用显微镜的三大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和观察。其 中对光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然 后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为避免物镜镜头受损和操作方便, 放装片前,先使镜筒上升;观察时,先用低倍物镜,找到清晰物 像后,再用高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动粗准焦螺旋, 如果物像不够清晰,可稍微调节一下细准焦螺旋。 答案:D ←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正确步骤。 4.细胞膜常常被脂类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蛋白质 C.多糖 D.核酸 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类物质易溶于脂类溶剂之中。酶具有专一性。蛋白质只能分解蛋白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还含少量糖。 答案:A ←应用酶的特性和有关化学知识分析现象,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5.某同学欲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你帮助设计一个简易的实验。 (1)选取人体的作为获取细胞膜纯净物的来源。 A.成熟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白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A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中,由于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答案:清水渗透吸水 (3)再用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上清液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理解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细胞吸水原理。

关于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问题探讨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 Dd : dd=1 : 2 : 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 : 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 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 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 1 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 基础题1.B。2.B。 3.(1)在F1 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在F1 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 1。 (2)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在F1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2。 4.(1 )白色;黑色。 (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在自交时会产生性状分离现象。拓展题 1.(1)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2)杂交 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 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2.提示: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是确保实验成功的条件之一。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曾使用多种植物如豌豆、玉米、山柳菊做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此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因为豌豆具有适于研究杂交实验的特点,例如,豌豆严格自花受粉, 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 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统计实验结果。 3.提示:凯库勒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的发现过程等,都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得出结论的。19 世纪以前科学家对遗传学的研究,多采用从实验结果出发提出某种理论或学说。而假说—演绎法,是从客观现象或实验结果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促进了生物科学的研究,使遗传学由描述性研究进入理性推导和实验验证的研究阶段。 第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授课时数分配建议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内容简介 本章分为两节:“身边的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本章内容从前瞻性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以及如何进行生物科学的学习等问题。本章主要的活动有:“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和“生命会自然发生吗”两个“积极思维”活动;“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的“放眼社会”活动;“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的“边做边学”活动。 内容地位 “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教科书首先通过对癌症发病率和病因分析以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传染病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着眼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章第二节通过介绍科学家不断挑战“自然发生说”的生物学史实,强调了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特点 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发展迅猛,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列举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对其应用前景作出预测,并以辩证的思维对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章第二节安排了生物科学发展的精彩片段回放、点评,可以让学生思考、领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科学家是如何不断地深入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的本质为“绪论”,因而两节均无“关键词”,即无知识目标要求,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的进展,关注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本节地位

高中生物必修一高层次训练新课标

高中生物必修一高层次训练(新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能.. 看作一个生命系统的是 A .人的身体 B .培养基上滋生的细菌和真菌 C .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D .发生水华的池塘 2.研究表明: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SARS 病毒)是 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SARS 病毒体内仅有A 、T 、C 、G 四种碱基 B .SARS 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 .SARS 病毒的S 蛋白质位于它的细胞膜上 D .SARS 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右图所示的四个方框分别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共同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中的是 A .RNA B .染色体 C .DNA D .核糖体 4.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 .缩手反射的完成是以细胞为结构基础 B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C .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 .龟的单个细胞也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5.下列是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细胞的模式图,从左到右可代表的生物依次是 A .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B .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 C .动物细胞、单细胞藻类、高等植物细胞 D .单细胞藻类、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 6.广告语“聪明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 2+ 有关,缺乏Zn 2+的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这说明无机盐 A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7.已知天冬酰胺的R 基为(-C 2H 4ON ),现有分子式为C 63H 103O 45N 17S 2的环肽,其中含有2个天冬酰胺。在上述多肽中肽键最多有 A .17个 B .16个 C .15个 D .14个 8.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A .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 .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 .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D .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9.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 .从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10.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下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 衣藻 乳酸菌 蘑菇 蓝 藻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目录明细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1、从生物圈到细胞 ①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体的结构和层次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①观察细胞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组成细胞的元素 ②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①氨基酸及其种类 ②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③蛋白质的功能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①①① ①①①①②②②③③③③③③ ①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①细胞中的糖类 ②细胞中的脂质 ③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①细胞中的水 ②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细胞膜的成分

②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②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③细胞膜的生物系统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①细胞核的功能 ②细胞核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①酶的作用和本质 ②酶的特性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①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 ②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③ATP的利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②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①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目录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1.1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1细胞增殖 6.2细胞分化 6.3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4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 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 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 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