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机多图的原理与实现

一机多图的原理与实现

一机多图的原理与实现
一机多图的原理与实现

一机多图的原理与实现(原创)

一个月前,升级地图前不小心删了U盘上的所有文件,进不了系统,非常着急但求助无果。

https://www.doczj.com/doc/7c18835591.html,/read.php?tid-77096.html

后来在坛子上无意中看到杰克猪一机四图的帖子,又折腾一通,领悟到一些东西,和大家共享。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先显显俺修改后的启动画面

俺修改后的启动程序可以从这下:

https://www.doczj.com/doc/7c18835591.html,/down/index/5373383A5957

说明:在wince5运行环境下使用

网站上有许多一机多图的帖子,其实重要的不是二图、四图,只要你的U盘够大,十图也是可以做的,重要的是它们的实现方法是一样的。

问题一:我应该在启动画面上放什么?

启动画面就像一个操作系统的桌面,你可以把想要的程序快捷方式都放上去,当然可以是地图程序,也可以是所有可执行的程序。比如俺的机器,地图只要凯立德(城际通、图灵什么的也试过,总是感觉不爽,后来都删了),加上电子狗就满足导航需要了。经常用到的关机、重启、进入wince系统操作应该放进去,再加个媒体播放器放放儿歌有时。这就是我的需求了,这里是要说明,几图几图不必强求,根据自己需要和喜欢,其实很灵活的。

问题二:一机多图的启动程序是什么?

首先让我们看看启动程序文件夹下都有些啥,以俺上传的文件为例(上面有地址)。

启动文件夹APP4下有一个叫MobileNavigator.exe的启动程序,它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参数可调的桌面。

当然,要先在你的GPS机上设置好开机运行或是导航运行这个程序,这个功能一般是可以指定的。(LH900N是在开机画面中的设置--导航菜单)

APP4\Menu文件夹则是存放参数的地方了。里面都有什么?

一个名为1.bmp的文件,就是桌面背景图片,可以更改但要符合分辨率要求,俺这是480*272

APP4\Menu\Icons里面都是图标文件,要显示在桌面上的图标要先放到这;APP4\Menu\Navi文件夹下只有一个文件Navi.ini,所有的可调参数都在这里进行,让我们选一段来看看。

#---------------------------------

ICONXPBUTTON

x = 75

y = 80

(这里的XY是图标定位)

Command = \sdmmc\NaviOne\KLDC.exe

(这句话是指定点击图标后所要运行的程序。俺的凯立德是改成免点击版的了,所以这里不是NaviOne.exe,详细了解可看这里:https://www.doczj.com/doc/7c18835591.html,/read.p hp?tid-78683.html)

SizeNormal = 50

SizePushed = 55

ScaleAlpha = 100

IconNormal = ..\Icons\kld.ico

(这里是指定所要显示的图标名称)

ScaleAlpha = 80

IconPushed = ..\Icons\kld.ico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点击后的图标,简单点和IconNormal一样就行)

TEXT

x = 70

y = 135

(与上面类似,这里的XY是为显示文本定位)

Text = 凯立德C版

(这个不用说了吧,要显示的文本)

Color = #F0FFFF

Size = 30

#---------------------------------

问题三:怎样设置启动快捷方式?

说到这里就非常简单了,就是把上面的那几个参数改成你需要的就行了。如果想多搞几个快捷方式,就复制一段,改改就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启动文件是完全可以实现一机多图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再show下我的SD卡文件结构:

开机画面中那几个软件这里有:https://www.doczj.com/doc/7c18835591.html,/read.php?tid-78730.html

原创,凯立德C版自动点接受

凯立德是很不错的地图,但是不爽的是每次都要进入协议页面点击“接受”。goo gle一下,网上有很多页面讲解如何让它自动点,但是我的经历是,下载的文件并不管用,相信很多朋友和我有类似的经历。折腾了一通终于搞定,和大家共享,其实原因有两个:

第一,mscr文件中的java语句错误,实际上非常简单,在我的LH900N(480* 272)上为:

#errorlevel("off")

FilePath=SystemPath("ScriptPath")

run(FilePath & "\navione.exe")

waitfor("CARELAND NAVI",20)

MOUSECLICK(376,250)

exit

第二,MOUSECLICK(376,250)中的坐标定位错误,对于不同分辨率的机器,需要修改MOUSECLICK()语句中的坐标值。比如

480x272--->MouseClick(376,250)

480x234--->MouseClick(376,224)

320x240--->MouseClick(240,234)

(第一个己验证过)

别的分辨率怎么办?自己改改试试吧,其实很简单的,第一个代表横坐标,第二个代表纵坐标,总会成功的。最好是下载个模拟器实验比较方便。希望成功的机油把具体值补充上来共享!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7c18835591.html,/down/index/5383874A2368

使用方法

对于分辨率480*272的机器,解压后将三个文件拷贝到凯立德主目录下(通常是NaviOne),运行KLDC.exe就行了(注意,不是原来的NaviOne.exe);

对于其他分辨率的机器,需要修改KLDC.mscr文件(记事本就能编辑),将M OUSECLICK()语句中的坐标值改为合适的语句。

三层交换原理及示例详解

三层交换原理及示例详解 7.7.5 三层交换原理 二层交换机的二层数据交换一般都是使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专用集成电路)的硬件芯片中的CAM表来实现的,因为是硬件转发,所以转发性能非常高。而三层交换机的三层转发也是依靠ASIC芯片完成的(路由器的路由功能主要依靠CPU软件进行的),但其中除了二层交换用的CAM表外,还保存有专门用于三层转发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原理比较复杂,不同网络环境下、不同厂家的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流程都不完全相同。如图7-55所示的仅一个直接连接在一台三层交换机上的两个不同网段主机三层交换的基本流程,各主要步骤解释如下: (1)源主机在发起通信之前,将自己的IP地址与目的主机的IP地址进行比较,如果源主机判断目的主机与自己位于不同网段时,它需要通过网关来递交报文的,所以它首先需要通过一个ARP请求报文获取网关的MAC地址(在源主机不知道网关MAC地址的情形下),即源主机先发送ARP请求帧以获取网关IP地址对应的MAC 地址。 (2)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来的ARP请求报文后以一个ARP应答报文进行回应,在应答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就包含了网关的MAC地址。 (3)在得到网关的ARP应答后,源主机再用网关MAC地址作为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以源主机的IP 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以目的主机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先把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发给网关。 图7-55 三层交换基本流程 (4)网关在收到源主机发送给目的主机的数据后,由于查看得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于是把数据报上传到三层交换引擎(ASIC芯片),在里面查看有无目的主机的三层转发表。 (5)如果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没有找到目的主机的对应表项,则向CPU请求查看软件路由表,如果有目的主机所在网段的路由表项,则还需要得到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因为数据包在链路层是要经过帧封装的。于是三层交换机CPU向目的主机所在网段发送一个ARP广播请求包,以获得目的主机MAC地址。 (6)交换机获得目的主机MAC地址后,向ARP表中添加对应的表项,并转发由源主机到达目的主机的灵气包。同时三层交换机三层引擎会结合路由表生成目的主机的三层硬件转发表。 以后到达目的主机的数据包就可以直接利用三层硬件转发表中的转发表项进行数据交换,不用再查看CPU中的路由表了。 以上流程适用位于不同VLAN(网段)中的主机互访时属于这种情况,这时用于互连的交换机作三层交换转发。这就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的原理。 7.7.6 三层交换示例 在三层交换中,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和不同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具体流程有所区别。本节仅以比较简单的“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网段主机通信”这种情形来解释上节介绍的三层交换原理。

冷水机组的工作原理

冷水机组得工作原理 1、冷水机组得分类及优、缺点冷水机组得分类: 分类方式 种类 分类方式 种类 按压缩机形式分 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 按燃料种类 燃油型(柴油、重油)燃气型(煤油、天然气) 按冷凝器冷却方式 水冷式风冷式 按能量利用形式 单冷型热泵型热回收型单冷、冰蓄冷双功能型 按冷水出水温度 空调型(7度、10度、13度、15度) 低温型(-5度~-30度) 按密封方式 开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 按载冷剂分 水盐水乙二醇 按能量补偿不同分 电力补偿(压缩式)热能补偿(吸收式) 按制冷剂分 R22R123 R134a 按热源不同(吸收式) 热水型蒸汽型直燃型 各种冷水机组得优缺点 名称 优点 缺点 活塞式冷水机组 1、用材简单,可用一般金属材料,加工容易,造价低 2、系统装置简单,润滑容易,不需要排气装置 3、采用多机头,高速多缸,性能可得到改善 1、零部件多,易损件多,维修复杂,频繁,维护费用高 2、压缩比低,单机制冷量小 3、单机头部分负荷下调节性能差,卸缸调节,不能无级调节 4、属上下往复运动,振动较大 5、单位制冷量重量指标较大 螺杆式冷水机组 1、结构简单,运动部件少,易损件少,仅就是活塞式得1/10,故障率低,寿命长 2、圆周运动平稳,低负荷运转时无“喘振"现象,噪音低,振动小 3、压缩比可高达20,EER值高

4、调节方便,可在10%~100%范围内无级调节,部分负荷时效率高,节电显著 5、体积小,重量轻,可做成立式全封闭大容量机组 6、对湿冲程不敏感 7、属正压运行,不存在外气侵入腐蚀问题 1、价格比活塞式高 2、单机容量比离心式小,转速比离心式低 3、润滑油系统较复杂,耗油量大 4、大容量机组噪声比离心式高 5、要求加工精度与装配精度高 离心式冷水机组 1、叶轮转速高,输气量大,单机容量大 2、易损件少,工作可靠,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振动小,噪声低 3、单位制冷量重量指标小 4、制冷剂中不混有润滑油,蒸发器与冷凝器得传热性能好 5、EER值高,理论值可达 6、99 6、调节方便,在10%~100%内可无级调节 1、单级压缩机在低负荷时会出现“喘振"现象,在满负荷运转平稳 2、对材料强度,加工精度与制造质量要求严格 3、当运行工况偏离设计工况时效率下降较快,制冷量随蒸发温度降低而减少幅度比活塞式快 4、离心负压系统,外气易侵入,有产生化学变化腐蚀管路得危险 模块化冷水机组 1、系活塞式与螺杆式得改良型,它就是由多个冷水单元组合而成 2、机组体积小,重量轻,高度低,占地小 3、安装简单,无需预留安装孔洞,现场组合方便,特别适用于改造工程 1、价格较贵 2、模块片数一般不宜超过8片 水源热泵机组 1、节约能源,在冬季运行时,可回收热量 2、无需冷冻机房,不要大得通风管道与循环水管,可不保温,降低造价 3、便于计量 4、安装便利,维修费低 5、应用灵活,调节方便 1、在过度季节不能最大限度利用新风 2、机组噪声较大 3、机组多数暗装于吊顶内,给维修带来一定难度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蒸汽,热水与直燃型) 1、运动部件少,故障率低,运动平稳,振动小,噪声低 2、加工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10%~100%无级调节 3、溴化锂溶液无毒,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4、可利用余热。废热及其她低品位热能 5、运行费用少,安全性好 6、以热能为动力,电能耗用少 1、使用寿命比压缩式短

简易“蒸汽机”

简易“蒸汽机”模型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 of Alexandria)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不过它只不过是一个玩具而已。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我们小组根据蒸汽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设计了简易的蒸汽机模型,使沸腾后的水蒸气沿水管喷到小风车上,实现向机械能的转变。 一、模型的结构图 简易“蒸汽机”模型的结构图简易“蒸汽机”模型的结构图 二、实验模型的原理说明 瓦特蒸汽机,简单说,就是气缸和换向阀伐,蒸汽推动活塞在气缸之内做反复运动,从而达到将水蒸气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蒸汽机不断被更新改进,结构越来越简单,效率越来越高。这些蒸汽机最根本的作用原理都是从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简易“蒸汽机”模型的结构图 我们运用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做了简易“蒸汽机”模型:试管里的水被加热而沸腾后,就变成了水蒸气,并释放出能量。水蒸气气流通过吸管导向风车,吹出了“风”,使风车旋转起来。酒精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水蒸气吹动风车的叶片转动,从而转化为动能。这是蒸汽机工作的最基本原理。 三、制作方法及实物图介绍 制作步骤: 1.制作一个小风车,并固定在木杆上。 2.取一根PVC管,截取20cm,将两端打磨平整。在距离一端7cm处上下对称打两个孔,穿通PVC管,使铁夹的螺丝能够通过。再在两个孔的中间挖出一个方孔,使铁夹能嵌入管中,同时螺丝能够穿过并固定不松动。接着在距离另一端7cm处上下对称打两个孔,穿通PVC 管,使风车木杆能够插入其中。套上配套的三开口PVC管,完成自制的试管支撑架,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在试管里装1/2水,塞上试管塞,插入弯头吸管,将试管固定在自制试管支撑架右端。 4.插入风车于支撑架左端,调整风车位置,保证从弯头吸管里出来的水蒸气气流能够使风车转动。 5.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整自制试管支撑架的高度。 6.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网络技术:二层、三层交换机和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网络技术:二层、三层交换机和四层交换机的区别 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 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 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的;> (2) 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 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4) 如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 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一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在下次传送数据时就不再需要对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 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二层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 从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推知以下三点: (1) 由于交换机对多数端口的数据进行同时交换,这就要求具有很宽的交换总线带宽,

如果二层交换机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带宽是M,交换机总线带宽超过N×M,那么这交换机就可以实现线速交换; (2) 学习端口连接的机器的MAC地址,写入地址表,地址表的大小(一般两种表示方式:一为BEFFER RAM,一为MAC表项数值),地址表大小影响交换机的接入容量; (3) 还有一个就是二层交换机一般都含有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转发的ASIC (Applicati 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因此转发速度可以做到非常快。由于各个厂家采用ASIC不同,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以上三点也是评判二三层交换机性能优劣的主要技术参数,这一点请大家在考虑设备选型时注意比较。 路由技术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操作,其工作模式与二层交换相似,但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这个区别决定了路由和交换在传递包时使用不同的控制信息,实现功能的方式就不同。工作原理是在路由器的内部也有一个表,这个表所标示的是如果要去某一个地方,下一步应该向那里走,如果能从路由表中找到数据包下一步往那里走,把链路层信息加上转发出去;如果不能知道下一步走向那里,则将此包丢弃,然后返回一个信息交给源地址。 路由技术实质上来说不过两种功能:决定最优路由和转发数据包。路由表中写入各种信息,由路由算法计算出到达目的地址的最佳路径,然后由相对简单直接的转发机制发送数据包。接受数据的下一台路由器依照相同的工作方式继续转发,依次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及特点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能够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转发。对于数据包转发等规律性的过程由硬件高速实现,而象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确定等功能,由软件实现。 应用背景 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的考虑,主要是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成一个个小的局域网,这就使VLAN技术在网络中得以大量应用,而各个不同VLAN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随着网间互访的不断增加。单纯使用路由器来实现网间访问,不但由于端口数量有限,而且路由速度较慢,从而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基于这种情况三层交换机便应运而生,三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二层包处理能力,非常适用于大型局域网内的数据路由与交换,它既可以工作在协议第三层替代或部分完成传统路由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几乎第二层交换的速度,且价格相对便宜些。 在企业网和教学网中,一般会将三层交换机用在网络的核心层,用三层交换机上的千兆端口或百兆端口连接不同的子网或VLAN。不过应清醒认识到三层交换机出现最重要的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所具备的路由功能也多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所以它的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毕竟在安全、协议支持等方面还有许多欠缺,并不能完全取代路由器工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典型的做法是: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各个子网的互联以及局域网中VLAN间的路由,用三层交换机来代替路由器,而只有局域网与公网互联之间要实现跨地域的网络访问时,才通过专业路由器。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应用第三层交换技术即可实现网络路由的功能,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状况做到最优的网络性能。 为什么使用三层交换机? 1、网络骨干少不了三层交换 要说三层交换机在诸多网络设备中的作用,用“中流砥柱”形容并不为过。在校园网、城域教育网中,从骨干网、城域网骨干、汇聚层都有三层交换机的用武之地,尤其是核心骨干网一定要用三层交换机,否则整个网络成千上万台的计算机都在一个子网中,不仅毫无安全可言,也会因为无法分割广播域而无法隔离广播风暴。

蒸汽机工作原理

下面的示意图展示了活塞式蒸汽机的主要部件。这是用在蒸汽机车中的典型蒸汽 机。 你能够看到,滑动阀负责让高压蒸汽进入汽缸两面。而阀门的控制杆通常钩在连接十字头的联动装置上,因此十字头的运动也使阀门滑动。(在蒸汽机车上,这个联动装置也能够让机师将火车往回开。) 你在这幅图中可以看到废蒸汽被简单地排放到了空气中。这就解释了关于蒸汽机车的两件事: ?它解释了为什么蒸汽机车需要在车站加水——随着蒸汽的消耗,水不断地在损失。 ?它解释了火车“呼哧”声的来源。当阀门打开汽缸释放废蒸汽时,蒸汽以很大的压力冲出来而产生“哧”的声音。当火车刚启动的时候,活塞移动得很慢,而后火车开始变快,活塞运动也在加快。这就产生了我们在火车启动时常常听到的效果:“呼…哧…呼哧…哧哧哧”。 在蒸汽机车中,十字头通常与传动杆相连,从那里连到联杆,由联杆驱动机车的轮子。结构通常如下所示: 在这个示意图中,十字头与传动杆连接,而传动杆则与火车的三个驱动轮中的一个连接。这三个轮子通过联杆连接在一起,所以它们同步转动。

【制作方法】 在150毫升烧瓶内盛约1/4的水,瓶塞上插入100毫升的注射器(用粗注射针头)和接有橡皮管的玻璃管,在橡皮管的一端配一个弹簧夹子。为了防止蒸汽量过大使注射器活塞冲出,在活塞与外筒之间系一细绳。把整个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5.2-1所示。 【使用方法】 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使水沸腾,蒸汽便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推起。当达到一定高度时,打开夹子使蒸汽从橡皮管放出,这时活塞又落下来。这样重复操作,可观察活塞的往复运动,演示蒸汽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器材】 带橡皮塞的烧瓶,酒精灯,注射器,橡皮管,铁支架,夹子,水。 【操作】 实验装置如图12-1所示。烧瓶内盛约1/4的水,瓶塞上插入注射器和接有橡皮管的玻璃管。为防止因蒸汽量过大使注射器活塞脱出,在活塞和外筒之间系一细绳。 演示时,先用夹子把橡皮管堵住,对烧瓶加热,当瓶内水沸腾时,蒸汽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推,当达到一定高度时,打开夹子使蒸汽从橡皮管导出,这时活塞又落下,再堵住橡皮管,活塞又上升……这样重复操作,可观察到活塞的往复运动,演示了蒸汽机的推动力量和蒸汽机的简单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007.7 43 1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陕西 7100542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陕西 710106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温钰1,2 龚尚福1 王照峰2 李红卫2 摘要:本文在分析比较二、三层交换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从网络扩展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多协议支持能力以及冗余通道等多方面阐述了三层交换技术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基于硬件结构和基于软件结构的两种三层交换技术的工作流程,阐述了三层交换技术在虚拟局域网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层交换技术;路由;VLAN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千兆交换式以太网的登台亮相,短短的30年间,局域网经历了从单工到双工、从共享到交换、从专用到普及、从第二层交换到多层交换的过程。网络初期,采用局域网技术组网时,使用的网络互联设备是集线器,主要工作在物理层,基于CS—MA/CD协议的用户数据的冲突检测和出错重发过程,使传输的效率很低,实现的功能主要局限于主机连接、文件和打印资料的共享,此时,多个用户共享10Mbps带宽即可满足要求。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网络系统已不能胜任。因此采用了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上的设备网桥,它可起到使网段细化、减小冲突域,从而优化局域网性能的目的。但它是对高层(第三层以上)协议透明的设备,不能有效阻止广播风暴,因此引入了路由器的概念。路由器在子网间互连、安全控制、广播风暴限制等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但复杂的算法、较低的数据吞吐量使其成为网络的瓶颈,为此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路由转发功能,同时还能减少网络瓶颈的技术,三层交换技术孕育而生。 1 三层交换技术的原理 三层交换是相对于传统的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在大型局域网中,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局域网,也就是一个个的小网段,这样必然导致不同网段之间存在大量的互访,单纯使用二层交换机没有办法实现网间的互访,传统访问方式是单纯使用路由器,但由于路由器端口数量有限,路由速度较慢,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所以这种环境下,就出现了二层交换技术和三层路由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三层交换技术。二层与三层交换的示意图如图1 所示。目前,第三层交换技术在硬件上的实现主要通过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插接在第三层交换机的高速背板/总线上,使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技术也界定了传统基于软件的路由器软件,对数据封包的转发等有规律的过程通过物理设备高速实现。对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维护以及路由计算、确定等功能则用软件来实现。 图1 二层及三层交换示意图 我们也可以将三层交换机定义为二层交换机+基于硬件的路由器,简单地将三层交换机理解为由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二层交换机有机叠加构成。实际工作时两台处于不同子网的主机通信必须要通过路由,数据包必须要经过三层交换机中的路由处理器进行路由,而在同一子网中的主机通信不必再经过路由器处理。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我们可通过一个具体的通信实例来说明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两个使用lP协议的站点Tom和Rose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时,发送站点Tom在开始发送数据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Rose站的IP地址进行比较,判断Rose站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站点Rose与发送站点Tom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不需要三层路由功能,且此时交换机是工作在二层交换机功能下。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发送站Tom要与目的站Rose通信,发送站Tom要向“缺省网关”发出 ARP(地址解析)封包,而 作者简介:温钰(1980-),女,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集成与数据库。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

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 ⑶水—空气冷却式:在这类冷凝器中,制冷剂同时受到水和空气的冷却,但主要是依靠冷却水在传热管表面上的蒸发,从制冷剂一侧吸取大量的热量作为水的汽化潜热,空气的作用主要是为加快水的蒸发而带走水蒸气。所以这类冷凝器的耗水量很少,对于空气干燥、水质、水温低而水量不充裕的地区乃是冷凝器的优选型式。这类冷凝器按其结构型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蒸发式和淋激式两种。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螺杆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是靠气缸中一对螺旋转子相互啮合旋转,造成由齿型空间的基元容积的变化,实现对制冷剂气体的压缩。 一、制冷的原理 首先讲讲什么叫制冷。制冷两字只能说是技术上的术语,严格讲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那国的科学家能制造出“冷”来。我们是把利用机械设备把降温对象降到所需温度的方法叫制冷,这就是术语。 什么叫制冷,比如我们将装有一公斤20℃冷水的水壶放到一块烧到500℃的铁板上,没有多久水就开了,如果不拿开水壶,不多久水就干了。大家和说钢板在对水加热,反过来也可以说水在对钢板降温。而且,降了多少度,都可计算出来,因为一公斤水从20℃升到100℃,它需要外界提供它80大卡热量,水从100℃到烧干,它需要外界提供539大卡热量,也就是说一公斤20℃冷水烧到干,要外界提供619大卡热量。如果按制冷的角度它从外界或钢板中提取了619 大卡热量而变成了水蒸汽,使钢板降温了,这就是制冷,是利用水对钢板制冷。热量总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绝不可能反过来进行。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热量后,它的温度也会降低一些。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冷系统,将介质中的热量向比制冷剂传递,达到降低介质温度的目的。 二、制冷系统的组成 最基本的四大部件 1、压缩机 制冷压缩机是制冷装置中最主要的设备,通常称为制冷装置中的主机。制冷剂蒸气从低压提高为高压以及汽体的不断流动、输送,都是借助于制冷压缩机的工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制冷压缩机的作用是:1、从蒸发器中吸取制冷剂蒸气,以保证蒸发器内一定的蒸发压力。2、提高压力,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气压缩成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气,以创造在较高温度(如夏季35℃左右的气温)下冷凝的条件。3、输送并推动制冷剂在系统内流动,完成制冷循环。 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螺杆压缩机,螺杆压缩机是靠气缸中一对螺旋转子相互啮合旋转,造成由齿型空间的基元容积的变化,实现对制冷剂气体的压缩。

蒸汽机的原理

蒸汽机的原理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原理是将水蒸气中的动能转换为功,由于其中的燃烧过程在热机外部进行,属于热机中的外燃机。蒸汽机的主要功能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机械提供动力。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起了基本的作用。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蒸汽机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在该演示实验中使用空气压缩机替代高压蒸汽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垃圾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早期的蒸汽机使用蒸汽凝结时产生的真空来做功,后来的则使用蒸汽膨胀来做功。 图a. 蒸汽机构件示意图 以下是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蒸汽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活塞通过连杆、摇杆、曲柄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圆周运动。蒸汽机中滑动阀门由偏心轮和连杆来控制。当活塞向右运动时偏心轮带动连杆推动滑动阀向左运动,当活塞运动到最左端时滑动阀挡住左侧进气口,使蒸汽不能进入左侧气缸。当滑动阀向右运动同时滑块下方连接排气口,左侧低温气体由滑动阀下腔进入排气口排出。滑动阀运动到最左端后左侧排气口关闭,进气口打开,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右侧气缸,推动活塞向右运动,同时滑动阀在偏心轮的带动下向右运动,打开左侧排气道。当活塞运动到最左端时,右侧进气道关闭,左侧排气口打开……如此往复,蒸汽不断推动活塞带动轮转动,蒸汽的内能转变为飞轮的动能对外做功,用皮带将机械与外边的皮带轮链接,就能利用蒸汽机实现工业生产。 蒸汽机的出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向蒸汽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蒸汽机功率大、效率高、重量轻、尺寸小等。尽管人们对蒸汽机作过许多改进,不断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和改善它的性能,但是随着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蒸汽机因存在不可克服的弱点而逐渐衰落。 蒸汽机的弱点是:离不开锅炉,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新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气压力不能过低,热效率难以提高;它是一种往复式机器,惯性力限制了转速的提高;工作过程是不连续的,蒸汽的流量受到限制,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__交换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工作原理 在前面了解到根据交换机在OSI参考模型中工作的协议层不同,将交换机分为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四层交换机。交换机工作的协议层不同,其工作原理也不相同。下面我们将介绍各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二层交换机能够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然后根据MAC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内部的地址列表中。二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交换机从端口收到数据包后,首先分析数据包头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并找出源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然后,从MAC地址表中查找目的MAC地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 如果MAC地址表中存在目的MAC地址的对应端口,则将数据包直接发送到该对应端口。如果MAC地址表中没有与目的MAC地址的对应端口,则将数据包广播到交换机所有端口,待目的计算机对源计算机回应时,交换机学习目的MAC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添加至MAC地址表中。 这样,当下次再向该MAC地址传送数据时,就不需要向所有端口广播数据。并且,通过不断重复上面的过程,交换机能够学习到网络内的MAC地址信息,建立并维护自己内部的MAC地址表。如图6-10所示,为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10 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2.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 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层路由模块,能够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实现多个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三层交换机既可以完成数据交换功能,又可以完成数据路由功能。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三层交换机接收到某个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包时,交换机将对该数据包进行分析,并判断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与源IP地址是否在同一网段内。如果两个IP地址属于同一网段,

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

三层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三层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思路,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本文在介绍三层交换技术和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款三层交换机的设计,依照该设计实现的三层交换机已投入实际运行。 1. 引言传统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隔离网络、隔离广播、路由转发以及防火墙的作业,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路由器的负荷也在迅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安全和管理方便等方面的考虑,VLAN (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中大量应用。VLAN 技术可以逻辑隔离各个不同的网段、端口甚至主机,而各个不同VLAN 间的通信都要经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由于局域网中数据流量很大,VLAN 间大量的信息交换都要通过路由器来完成转发,这时候随着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路由器就成为了网络的瓶颈。为了解决局域网络的这个瓶颈,很多企业内部、学校和小区建设局域网时都采用了三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技术将交换技术引入到网络层,三层交换机的应用也从最初网络中心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网络边缘的接入 2. 第三层交换技术 2.1三层交换的概念第三层交换技术也称为IP 交换技术或高速路由技术等,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第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第三层交换技术就是:第二层交换技术+第三层转发技术,这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一个具有第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简单地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2.2 三层交换的原理从硬件的实现上看,目前,第二层交换机的接口模块都是通过高速背板/ 总线交换数据的。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地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 ——100Mbit/s )。在软件方面,第三层交换机将传统的基于软件的路由器重新进行了界定: (1)数据封包的转发:如IP/IPX 封包的转发,这些有规律的过程通过硬件高速实现; (2)第三层路由软件:如路由信息的更新、路由表维护、路由计算、路由的确定等功能,用优化、高效的软件实现。 假设有两个使用IP 协议的站点,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为:若发送站点 A 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 B 的IP 地址,但尚不知道它在局域网上发送所需要的MAC 地址,则需要采用地址解析(ARP )来确定 B 的MAC 地址。 A 把自己的IP 地址与 B 的IP 地址比较,采用其软件中配置的子网掩码提取出网络地址来确定 B 是否与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 B 与 A 在同一子网内, A 广播一个ARP 请求, B 返回其MAC 地址, A 得到 B 的MAC 地址后将这一地址缓存起来,并用此MAC 地址封包转发数据,第二层交换模块查找MAC 地址表确定将数据包发向目的端口。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则 A 要向"缺省网关"发出ARP (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已经在系统软件中设置,这个IP地址实际上对应第三层交换机的第三层交换模块。当 A 对"缺省网关"的IP 地址广播出一个

冷冻机工作原理

冷冻机工作原理 冷冻机工作原理1.单级制冷循环系统 单级制冷机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制冷机,它可以应用于制冰、空调、食品冷藏及工业生产过程等方面。单级制冷循环是指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相继经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便完成了单级制冷机的循环,即达到了制冷的目的。 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单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蒸发器是输送冷量的设备,液态制冷剂蒸发后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实现制冷;压缩机是系统的心脏,起着吸入、压缩、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油分离器用于沉降分离压缩后的制冷剂蒸汽中的油;冷凝器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冷凝成为饱和液体;贮氨器用来贮存冷凝器里冷凝的制冷剂氨液,调节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制冷剂氨液的供需关系;氨液分离器是氨重力供液系统中的重要附属设备;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同时控制和调节流入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的流量,并将系统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 单级流程示意图 相关图片

2.双级制冷循环系统 双级制冷循环是在单级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压缩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来自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先进入低压级汽缸压缩到中间压力,经过中间冷却后再进入高压级汽缸,压缩到冷凝压力进入冷凝器中。一般蒸发温度在-25℃~-5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机进行制冷。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双级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中间冷却器、贮氨器、氨液分离器、节流阀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组成,相互间通过管子

联接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中间冷却器利用少量液态制冷工质在中间压力下汽化吸热,使低压级排出的过热蒸汽得到冷却,降低高压级的吸气温度,同时还使高压液态制冷工质得到冷却。 双级流程示意图 相关图片: 3.蒸发式冷凝器运行原理 进入冷凝盘管的高温气态制冷剂通过盘管壁与盘管外侧喷淋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气体的温度随着在管内的时间加长而下降,由气态逐渐变成液态。用风机超强风力,使喷淋水充分覆盖在盘管外表面上,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喷淋水和空气吸收盘管壁的热量后温度升高,部分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带走管壁上大量热量,湿热空气中的水份被挡水板截住引入PVC热交换层中,热空气排出。PVC热交换层中的水被流过的新风冷却,温度降低,流入集水槽中,再由水泵送入喷淋系统中,继续循环。散失到空气中的水份由水位控制装置自动调节补充。 运行原理图 相关图片: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转)2009-10-15 09:06 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识别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信息,根据MAC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 具体如下: (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它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 (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 (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一个数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 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到输出链路上。 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 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具体区别如下: 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冷冻式干燥机工作原理.

◎冷冻式干燥机工作原理 喷涂的原材料是否干净(可现场试验) 喷枪是否有问题(可现场操作) 清洗喷枪的清洗剂是否的问题(可现场操作) 现场喷漆人员的操作是否有问题(可向用户了解) 一、工况条件与技术指标 Working condition and technical data 进气温度(Inlet temperature): ≤80℃ 冷却方式(Cooling method): 风冷(Air-cooling) 进气压力(Inlet pressure): 0.4~1.0MPa 压力损失(Pressure drop): ≤0.03MPa 压力露点(Dew point): 2~10℃ 制冷剂(Refrigerant): R22 二、伽利略冷冻式干燥机产品特点: 1)人性化设计:科学合理结构设计,外型新颖,美观大方,操作、维护、保养方便,安装简便(无基础)。2)机器制冷系统及空气系统经专家结合全国各地不同工况的差异性进行综合准确计算,设计参数留20%以上的裕量。 3)制冷压缩机:采用国际知名品牌,如:松下、谷轮、泰康、美优乐公司等高性能制冷压缩机,低震动、低噪音、性能可靠、节能高效,确保整机的使用寿命长。压缩机防护等级为IP54级。 4)特殊热交换设计,可降低入口温度,并提高出口空气温度,可避免管路产生水滴,影响生产环境。5)多种形式(单、集、联控、PLC、变频等)的控制线路。适合不同用户的选用。 6)完善的智能保护装置:特设冷媒高低压保护、相序缺相保护、过低温保护以及自动融霜、故障自动停机、自动报警、电机过热保护等保护功能。 7)自动排水器按需设置,除水效率高。浮球式、电子定时可根据机器工况选择设置。 8)本机组采用独特的旋风式分离器。可将冷凝水从空气中彻底分离出来,并在各种气流条件下防止液态水份随压缩空气带出,保持高效的运行,达到最佳之干燥除水目的。 三、型号规格与性能参数 Model,size & technical data

蒸汽机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

蒸汽机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精选 已有 798 次阅读2016-7-30 09:18|个人分类:科技发展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全球通史》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从依靠人力、畜力等原始动力中解脱了出来,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带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本文将蒸汽机的演变划分了三个重要阶段,并以图例方式展示了自蒸汽机逐步改进和演变的过程。 第一阶段蒸汽机主结构形成 利用蒸汽实现机械做功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古希腊力学家希罗发明的汽转球,它由一个空心球(连有两个出汽口)和一个密闭锅(加热水变成蒸汽)组成,在空心球和密闭锅之间用两根管子相连,同时也是空心球的支撑(见下图)。当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经连接管进入到空心球中,此时蒸汽将从两个喷汽口喷出,在水蒸汽的反作用力下空心球就转了起来,便成为汽转球。但汽转球只是一种玩具, 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汽转球 引领17-19世纪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起源于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帕平(Denis Papin,1647-1713)发明的高压锅时采用了杠杆式安全阀,利用杠杆原理,在远端施加重物,而汽压推动汽阀的力点为短力臂,利用杠杆原理,当高压锅压力超过设计值时,可推动汽阀向上运动,以排出部分压力,平衡后又落回远处。1690年帕平根据安全阀的工作原理发明了活塞式蒸汽机,不过帕平只是对设计原理进行了思考,并没有真正制造出可使用的蒸汽机,但他的工作却开创蒸汽机的研究。

帕平设计的高压锅,杠杆式安全阀是其主要构件 杠杆式安全阀,在B端安装重物,汽阀C处受压力,利用杠杆平衡通过即可获得高压锅中的 压力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最详细的讲解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 https://www.doczj.com/doc/7c18835591.html,/showProduct.asp?f_id=737 冷水在蒸发器内被来自冷凝器减压节流后的低温冷剂水冷却,冷剂水自身吸收冷水热量后蒸发,成为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内,被浓溶液吸收,浓溶液变成稀溶液。吸收器里的稀溶液,由溶液泵送往热交换器、热回收器后温度升高,最后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稀溶液被加热,成为最终浓溶液。浓溶液流经热交换器,温度被降低,进入吸收器,滴淋在冷却水管上,吸收来自蒸发器的冷剂蒸汽,成为稀溶液。另一方面,在再生器内,外部高温水加热溴化锂溶液后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却,经减压节流,变成低温冷剂水,进入蒸发器,滴淋在冷水管上,冷却进入蒸发器的冷水。该系统由两组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及热回收器组成,并且依靠热源水、冷水的串联将这两组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高温侧、低温侧溶液循环量和制冷量的最佳分配,实现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在两个循环之间的优化配置,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热源水的热量,使热水温度可降到66℃。以上循环如此反复进行,最终达到制取低温冷水的目的。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0℃以上的低温水,多用于空调系统。 溴化锂的性质与食盐相似,属盐类。它的沸点为1265℃,故在一般的高温下对溴化锂水溶液加热时,可以认为仅产生水蒸气,整个系统中没有精馏设备,因而系统更加简单。溴化锂具有极强的吸水性,但溴化锂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的,溶液的浓度不宜超过66%,否则运行中,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将有溴化锂结晶析出的危险性,破坏循环的正常运行。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比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小得多,故在相同压力下,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吸收温度比它低得多的水蒸气的能力,这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机理之一。 工作原理与循环 溶液的蒸气压力是对平衡状态而言的。如果蒸气压力为0.85kPa的溴化锂溶液与具有1kPa 压力(7℃)的水蒸气接触,蒸气和液体不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溶液具有吸收水蒸气的能力,直到水蒸气的压力降低到稍高于0.85kPa(例如:0.87kPa)为止。 图1 吸收制冷的原理

第三层交换机

新兴的网络设备——第三层交换机 计042班0404991074 汪兴者 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 提高,而信息化需求的提升又推动着新的网络技术的涌现。这些技术使得网络在可扩充性、灵活性、透明性以及速率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众多的网络产品中,交换机对于构建高性能的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现在,"第三层交换"这个词在业界已经比较流行了,在大中型网络中,已经有了很多以千兆第三层交换机为核心的网络。随着我国企业网、校园网以及宽带网的迅速发展,第三层交换机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它的应用也从最初网络中心的骨干层、汇聚层一直渗透到网络边缘的接入层。 关键字:第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应用 一,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要论述第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从传统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实现原理中入手。简单地说,传统的局域网交换机是从网桥发展来的,属于第二层设备。它是一个可以将发信方源地址与收信方目的地址连接起来的网络设备,该设备可以根据数据单元中的头信息,将来自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的信元或帧移动到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完成信息发送过程的交换。显然,第二层交换机的最大好处是数据传输快,因为它仅需要识别数据帧中的MAC地址,而直接根据MAC 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的算法又十分简单,非常便于采用ASIC芯片实现。所以,第二层交换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一个“处处交换”的廉价方案,虽然也能支持子网划分和广播限制等基本功能,但控制能力较小。 传统的第三层路由器属于第三层设备,它是根据IP地址寻址和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来实现路由功能的。在局域网中的作用主要是路由转发、网络安全和隔离广播等,即在完成子网的网间连接的同时,还可以隔离子网间的广播风暴,可以控制一个网络非法信息进入到另一个网络中。由于在路由转发中,路由器普遍采用的技术是最长匹配方式,而该方式实现起来非常复杂,所以只能利用软件来完成,自然会对网络带来一定的延迟。 由此可见,传统交换机是同一网络系统中主机之间端口连接的网络设备,传统路由器是同类或异类网络系统中各子网之间连接的网络设备。 再来看一下第三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实际上是将传统交换器与传统路由器结合起来的网络设备,它既可以完成传统交换机的端口交换功能,又可完成部分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当然,这种二层设备与三层设备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物理结合,而是各取所长的逻辑结合,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当某一信息源的第一个数据流进入第三层交换机后,其中的路由系统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 地址映射表,并将该表存储起来,当同一信息源的后续数据流再次进入第三层交换机时,交换机将根据第一次产生并保存的地址映射表,直接从第二层由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而不再需要经过第三层路由系统处理,从而消除了路由选择时造成的网络延迟,提高了数据包的转发效率,解决了网间传输信息时路由产生的速率瓶颈。 如上所述,第三层交换机是将第二层交换机和第三层路由器两者优势结合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