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

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

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

六、教学内容: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

(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

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它具有历史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决定了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发展需要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它具有行政性和法规性的权威,主要规定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

(4)教育目的的特性

教育目的具有超越性和理想性,渗透着目的确定者对于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和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应然教育目的指向的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具有未来性和理性。比如说,杜威提到,为即将到来的民主社会培养民主的人。他正是看到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向,提倡民主主义教育。实然的教育目的往往具有适应性、现实性。是在应然教育目的指引下,教育依据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提出的一种适应社会要求的活动导向。比如说,在目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认为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逐级深入到更高水平的学校。他所追求的就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顺利深入更高一级学校。

抽象性: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群体发展的一般的和概括性的要求,而非针对某个个体具体的要求。

理想型:是一种美好期望和高标准要求。不可企及性,指引性。

未来性:未来性也即超越性。是制定者对社会发展预期做出理性判断后,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素养提出的要求。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要“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这就为教育体系提出一次崭新的任务”。“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在当代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共识。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与层次

1、教育目的的横向结构

一是身心素质,即对教育对象应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如对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的要求和规定;

二是社会角色,即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如培养“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的规定。

2、教育目的的纵向结构

教育目标(种概念)——教育目的(一级目标)——培养目标(二级目标)——课程目标(三级目标)——教学目标(四级目标)

具体内涵如下:

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教育为了什么的事情,教育方针是国家的教育坚持什么的事情。国家依据教育目的制定教育方针,通过坚持和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最终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或者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国家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建立了各级各类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

如我国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1、2年级: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热爱周围的生活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适应小学学校生活,培养集体生活意识,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爱惜时间,不浪费,不说谎。文明礼貌,尊敬长辈,与同学和睦相处。……

3、4、5、6年级:……积极参与学校生活,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认真学习养成基本的阅读、表达、运算、观察、比较、辨别、概括等能力,养成爱动脑、勤提问、喜探究、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同伴之间沟通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和分享。

中学

……

?课程目标

?即各领域、各学科的教育目标,是指从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角度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如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写字姿势要正确、学会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三)写话,(四)口语交际

又如中学化学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分别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制定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具有较强的规定性。

?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特点。

程目标的特点表现为:①整体性。各类目标彼此关联,并非彼此孤立。②连续性。较高年级的目标总是较低年级目标的继续发展和深化。③层次性。技能和情感的目标需要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和形成,知识的记忆比其理解低一个层次,知识的应用比其理解高一个层次。④积累性。

?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教学目标应该是师生双方所预期的,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实质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主要由教师制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在我国的中小学里,这常常被误解,因为我们过去把教学目标等同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主要被看成是教师教的任务,教学目标也就当成是教的目标、教的结果。

三、教育目的意义

目的是行动的指南,有了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使教育活动变得自觉而不盲目。国家所制定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整个教育系统努力的方向,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教育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实践就是教育朝着教育目的规定的方向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活动的尺度;

——决定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后思考思考:

比较美国、德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教育目的,从历史和社会原因探讨其指定的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