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4.2提公因式法(一)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4.2提公因式法(一)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4.2提公因式法(一)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4.2提公因式法(一)教案

第四章因式分解

2.提公因式法(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两种相反方向的变形。

2.学生会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通过与质因数分解的类比,让学生感悟数学中数与式的共同点,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通过对公因式是多项式时的因式分解的教学,培养“换元”的意识。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提公因式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和当公因式是多项式时的因式分解。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温故知新——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反馈练习.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活动内容:计算:

2

8

5

9

8

5

15

8

5

?

+

?

?-

采用什么方法?依据是什么?

活动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

过类比的思想自然地过渡到理解提公因式法的概念上,从而为提公因式法的掌握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多项式ab+ac中,各项有相同的因式吗?多项式 3x2+x呢?多项式mb2+nb–b呢?

结论: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活动目的:在学生能顺利地寻找数的公因数之后,再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多项式中寻找相同的因式.

第三环节议一议

活动内容:多项式2x2+6x3中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那多项式2x2y+6x3y2中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

结论:(1)各项系数是整数,系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公因式的系数;

(2)各项都含有的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是公因式的字母部分;

(3)公因式的系数与公因式字母部分的积是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活动目的:公因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于第一个多项式提供的比较简单,寻找的公因式不具备归纳的条件,而后面所提供的寻找多项式2x2y+6x3y2

中各项的公因式只是多了含字母y的因式,对比前一个公因式,通过寻找多项式2x2y+6x3y2中各项的公因式,可顺利的归纳出确定多项式各项公因式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具备了归纳出怎样寻找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

第四环节试一试

活动内容:将以下多项式写成几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

(1)ab+ac(2)x2+4x (3)mb2+nb–b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活动目的:让学生尝试着使用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提公因式法的定义进行几个简单的多项式的分解,为过渡到较为复杂的多项式的分解提供必要的准备.

第五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将下列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1)3x+3x(2)7x3–212x

(3)8a3b2–12ab3c+ab (4)–24x3+12x2-28x

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讲清确定公因式的具体步骤,从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3个方面进行分析;讲完后要分析公因式和另一个因式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果提出公因式,另一个因式是否还有公因式?从而把提取公因式的“提”的具体含意深刻化。

最后学生归纳:提取公因式的步骤:

(1)找公因式;(2)提公因式.

易出现的问题:(1)第二题只提出7x作为公因式

(2)第(3)题中的最后一项提出ab后,漏掉了“+1”;

(3)第(4)题提出“–”时,后面的因式不是每一项都变号.

教师提醒:(1)各项都含有的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是公因式的字母部分;

(2)因式分解后括号内的多项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是否相同;

(3)如果多项式的首项为“–”时,则先提取“–”号,然后提取其它公因式;

(4)将分解因式后的式子再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其积是否与原式相等.

活动目的:根据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学生自己归纳出提公因式的步骤及怎样预防提取公因式时出现类似问题,为提取公因式积累经验.

第六环节:想一想: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与单项式乘多项式有什么关系?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思考,强化学生对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提公因式法与单项式乘多项式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第七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1、找出下列各多项式的公因式:

(1)4x+8y (2)am+an (3)48mn–24m2n3(4)a2b–2ab2+ab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随堂练习)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公因式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提取公因式的方法与步骤是否掌握,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通过查缺补漏强化学生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及提公因式法的步骤,能熟练地利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四、教学反思

由于因式分解的主要目的是对多项式进行恒等变形,它的作用更多的是应用于多项式的计算和化简,比如在以后将要学习的分式运算、解分式方程、二次根式化简等中都要用到因式分解的知识。因此应该注重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学生在接受提取公因式法时,由提公因数到找公因式,由整式的乘法的逆运算到提取公因式的概念,都是利用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接受新的概念时显得轻松自然,容易理解。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 总体说明 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以后的代数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多项式除法的简便运算,分式的运算,解方程(组)以及二次函数的恒等变形等,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1小节,占一个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类比思想,让学生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感受分解因式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了良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于八年级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 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因数分解的经验,但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还完全陌生,因此,本课时在让学生重点理解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数学能力,如:类比思想,逆向运算能力等。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数学能力: (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

春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单元分析】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在“平等线的证明”一章中,我们给出了8 条基本事实,并从其中的几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这些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过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探索的同时也经历过一些简单的推理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从而为本章进一步严格证明三角形有关定理打下了基础。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点】 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单元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教学思路】 1.对于已有命题的证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探索、说理过程,从中获取严格证明的思路;对于新增命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证明过程,关注该命题与其他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整章的命题,注意关注将这些命题纳入一个命题系统,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相关图形整体的认识。 2.对于证明的方法,除了注重启发和回忆,还应注意关注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多样的证明方法,并在比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 3.证明过程中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归纳、类比等。 4.作为初中阶段几何证明的最后阶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命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证明表述过程,达成课程标准对证明表述的要求。

初三数学因式分解的应用教案

初三数学因式分解的应用教案【】初三数学因式分解的应用教案教案让学生学会运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并且学会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目标1、会运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2、会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因式分解在多项式除法和解方程两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因式分解解方程涉及较多的推理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知识回顾(1) 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 ①提取公因式法: ma+mb=m(a+b) ②应用平方差公式: = (a+b) (a-b)③应用完全平方公式:a 2ab+b =(ab) (2) 课前热身:①分解因式:(x +4) y - 16x y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1、运用因式分解进行多项式除法例1 计算: (1) (2ab -8a b) (4a-b)(2)(4x -9) (3-2x)解:(1) (2ab -8a b)(4a-b) =-2ab(4a-b) (4a-b) =-2ab (2) (4x -9) (3-2x) =(2x+3)(2x-3) [-(2x-3)] =-(2x+3) =-2x-3 一个小问题:这里的x能等于3/2吗?为什么? 想一想:那么(4x -9) (3-2x) 呢?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12、合作学习 想一想:如果已知( )( )=0 ,那么这两个括号内应填入怎样的数或代数式子才能够满足条件呢? (让学生自己思考、相互之

间讨论!)事实上,若AB=0 ,则有下面的结论:(1)A和B同时都为零,即A=0,且B=0(2)A和B中有一个为零,即A=0,或B=0 试一试:你能运用上面的结论解方程(2x+1)(3x-2)=0 吗?3、 运用因式分解解简单的方程例2 解下列方程:(1) 2x +x=0 (2) (2x-1) =(x+2) 解:x(x+1)=0 解:(2x-1) -(x+2) =0则x=0,或2x+1=0 (3x+1)(x-3)=0原方程的根是x1=0,x2= 则3x+1=0,或x-3=0 原方程的根是x1= ,x2=3注: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当方程的根多于一个时,常用带足标的字母表示,比如:x1 ,x2 等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2 做一做!对于方程:x+2=(x+2) ,你是如何解该方程的,方程左右两边能同时除以(x+2)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运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基本步骤(1)如果方程的右边是零,那么把左边分解因式,转化为解若干个一元一次方程;(2)如果方程的两边都不是零,那么应该先移项,把方程的右边化为零以后再进行解方程;遇到方程两边有公因式,同样需要先进行移项使右边化为零,切忌两边同时除以公因式!4、知识延伸解方程:(x +4) -16x =0解:将原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 +4) -(4x) =0(x +4+4x)(x +4-4x)=0(x +4x+4)(x -4x+4)=0 (x+2) (x-2) =0接着继续解方程,5、练一练①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试判断a -2ab+b -c 大于零?小于零?等于

【精品】北师大版因式分解练习题

因式分解 1、选择题 1、代数式a3b2-a2b3, a3b4+a4b3,a4b2-a2b4的公因式是() A、a3b2 B、a2b2 C、a2b3 D、a3b3 2、用提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5a(x-y)-10b·(x-y),提出的公因式应当为() A、5a-10b B、5a+10b C 、5(x-y) D、y-x 3、把-8m3+12m2+4m分解因式,结果是() A、-4m(2m2-3m) B、-4m(2m2+3m-1) C、-4m(2m2-3m-1) D、-2m(4m2-6m+2) 4、把多项式-2x4-4x2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4-2x2) B、-2(x4+2x2) C、-x2(2x2+4) D、-2x2(x2+2) 5、(-2)1998+(-2)1999等于() A、-21998 B、21998 C、-21999 D、21999 6、把16-x4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4 B、(4+x2)( 4-x2) C、(4+x2)(2+x)(2-x) D、(2+x)3(2-x) 7、把a4-2a2b2+b4分解因式,结果是() A、a2(a2-2b2)+b4 B、(a2-b2)2 C、(a-b)4 D、(a+ b)2(a-b)2 8、把多项式2x2-2x+分解因式,其结果是() A、(2x-)2 B、2(x-)2 C、(x-)2 D、 (x-1)2 9、若9a2+6(k-3)a+1是完全平方式,则 k的值是() A、±4 B、±2 C、3 D、4或2 10、-(2x-y)(2x+y)是下列哪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 A、4x2-y2 B、4x2+y2 C、-4x2-y2 D、-4x2+y2 11、用分组分解法把分解因式,正确的分组方法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因式分解教案

14.3因式分解 第1课时提公因式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公因式等相关的概念及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2.能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简单的多项式. 教学重点 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准确找出公因式.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问题: 1.630能被哪些数整除,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3,5,7,9,10等) 2.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 对于问题1我们必须对630进行质因数分解,对于问题2,虽然可以直接代值进行计算,但有没有简单的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14页至115页,思考下列问题: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像这样的式子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2.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是互逆变形的关系. 3.公因式确定的方法是:①系数是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因式的字母取各项都含有的字母;③因式的指数取最低次数.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因式分解的定义 活动一:填空并观察: (1)计算: x(x+1)=________; (x+1)(x-1)=________. (2)请你将下列各式写成乘积的形式: ①x2+x=________; ②x2-1=________; ③am+bm+cm=________. 展示点评: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

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小组讨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反思小结:因式分解是由一个多项式到几个整式积的变形,整式乘法是几个整式的积到一个多项式的变形,它们之间是互逆变形.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公因式 活动二:填空: ①6与9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 ②多项式ma+mb+mc的公因式是________. 展示点评:公因式的定义:组成多项式的各项都有一个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小组讨论:归纳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反思小结】确定公因式的方法:(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因式取各项相同的因式;(3)因式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三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活动三:1.把多项式ma+mb+mc写成两个整式积的形式是: ma+mb+mc=m(a+b+c),其中m是组成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另一个因式a+b+c是ma+mb+mc除以m所得的商2.一般的,如果多项式的各项都有公因式,可以先把这个公因式提取出来,将多项式写成公因式与另一个因式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3.分解因式: (1)8a3b2+12ab3c; (2) 2a(b+c)-3(b+c) 小组讨论:应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其关键是什么?另一个因式如何确定? 展示点评:关键是确定公因式;另一个因式就是所要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解答过程见课本P115例1,例2 【反思小结】(1)应特别强调确定公因式的三个条件,以免漏取,即系数、所有相同的字母、指数;(2)当多项式的某一项恰好是公因式时,这项应看成它与1的乘积,提取公因式后剩下的应是1,1作为项的系数时可以省略,但如果单独成一项时不能漏掉.提取公因式后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等,这样可以检查是否漏项.(3)提取公因式时应先观察第一项系数的符号,或是负号时应用添括号法则提出负号,此时一定要把每一项都变号,然后再提取公因式.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整式乘法互逆变形因式分解; 2.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3.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应注意:①找公因式,提公因式,注意符号及不要漏项;②分解结果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为因式分解的是( C ) A.(a-2)(a+2)=a2-4 B.m2-1+n2=(m+1)(n-1) C.8x-8=8(x-1) D.x2-2x+1=x(x-2)+1 2.多项式8a3b2-12ab3c+16ab的公因式是__4ab__.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4.1《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观察,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观察,推导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识别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会计算(a+b)(a-b)吗? [生]会.(a+b)(a-b)=a2-b2. [师]对,这是大家学过的平方差公式,我们是在整式乘法中学习的.从式子(a+b)(a-b)= a2-b2中看,由等号左边可以推出等号右边,那么从等号右边能否推出等号左边呢?即a2-b2 =(a+b)(a-b)是否成立呢? [生]能从等号右边推出等号左边,因为多项式a2-b2与(a+b)(a-b)既然相等,那么两个式子交换一下位置还成立. [师]很好,a2-b2=(a+b)(a-b)是成立的,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 二、明确目标,互助探究: 1?想一想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生]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因式分解,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 [生]由(a+b)(a-b)=a2-b2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2-b2=(a+b)(a-b)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北师版)(含答案)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什么?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什么? 问题2:因式分解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问题3:提公因式法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问题4:当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两项通常考虑_________,三项通常考虑___________;并且需要注意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问题5:当多项式的项数比较多时常考虑__________法. 问题6:因式分解的口诀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意思? 问题7: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 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北师版) 一、单选题(共20道,每道5分) 1.下列选项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的定义 2.将分解因式时,应提取的公因式是( ) A.a2 B.a

C.ax D.ay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3.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4.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 5.下列选项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6.下列选项中,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7.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分解因式——公式法 8.把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精华版)

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4 (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 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 用长度增色为l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离地面1.5m 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10<2 .0x 分析巩固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2) m 与2的差小于3 2; (3) x 的 3 1 与4的和不是正数; (4)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3。 解答:(1)a 的相反数是-a ,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所以“a 的相反数是正数”就是-a >0; (2)“m 与2的差”就是m-2,“ 差小于 32”即是m-2<3 2 ; (3)“x 的31”就是31x ,“x 的31与4的和不是正数”就是3 1 x+4≤0; (4)“y 的一半”不是2 1 y,“x 的2倍”就是2x ,“不小于3”即指大于或等于3,故 “y 的一半与x 的2倍的和不小于”就是2 1 y+2x ≥3。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经典因式分解练习题100道

1.)3a3b2c-12a2b2c2+9ab2c3 2.)16x2-81 3.)xy+6-2x-3y 4.)x2(x-y)+y2(y-x) 5.)2x2-(a-2b)x-ab 6.)a4-9a2b2 7.)x3+3x2-4 8.)ab(x2-y2)+xy(a2-b2) 9.)(x+y)(a-b-c)+(x-y)(b+c-a) 10.)a2-a-b2-b 11.)(3a-b)2-4(3a-b)(a+3b)+4(a+3b)212.)(a+3) 2-6(a+3) 13.)(x+1) 2(x+2)-(x+1)(x+2) 214.)16x2-81 15.)9x2-30x+25 16.)x2-7x-30

17.) x(x+2)-x 18.) x2-4x-ax+4a 19.) 25x2-49 20.) 36x2-60x+25 21.) 4x2+12x+9 22.) x2-9x+18 23.) 2x2-5x-3 24.) 12x2-50x+8 25.) 3x2-6x 26.) 49x2-25 27.) 6x2-13x+5 28.) x2+2-3x 29.) 12x2-23x-24 30.) (x+6)(x-6)-(x-6) 31.) 3(x+2)(x-5)-(x+2)(x-3) 32.) 9x2+42x+49

33.) x4-2x3-35x 34.) 3x6-3x2 35.)x2-25 36.)x2-20x+100 37.)x2+4x+3 38.)4x2-12x+5 39.)3ax2-6ax 40.)(x+2)(x-3)+(x+2)(x+4) 41.)2ax2-3x+2ax-3 42.)9x2-66x+121 43.)8-2x244.)x2-x+14 45.)9x2-30x+25 46.)-20x2+9x+20 47.)12x2-29x+15 48.)36x2+39x+9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一、背景介绍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就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它不仅在多项式的除法、简便运算中有直接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分式的约分与通分、解方程(组)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因式分解的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它是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概念。教材在引入中是结合剪纸拼图来阐述这一概念的,也可以与小学数学里因数分解的概念类比予以说明。在教学时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不宜要求学生一次彻底了解,应该在讲授因式分解的三种基本方法时,结合具体例题的分解过程和分解结果,说明这一概念的意义,以达到逐步了解这一概念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由学生自行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看谁算得快:(抢答) (1)若a=101,b=99,则a2-b2=___________; (2)若a=99,b=-1,则a2-2ab+b2=____________; (3)若x=-3,则20x2+60x=____________。 【初一年级学生活波好动,好表现,争强好胜。情境导入借助抢答的方式进行,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并增强竞争意识和探究欲望。】 ㈡、探究新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部分学生听说过“勾三股四弦五”,但并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勾股定理”.此外,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探究意识较强,课堂活动参与较主动,但合作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待加强.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一节第1课时.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

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历史,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 意图:紧扣课题,自然引入,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效果: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爱国热情.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最新人教版因式分解教案

案例研习:因式分解 一、案例背景 设计者:尹振强,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衢州市新星初中八年级一班 45人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因式分解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乘法运算,对乘法分配律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对整式的运算比较熟悉,对互逆过程也有一定的感知,但因式分解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分解因式的方法很多,变化技巧较高,且没有一种一般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防止随意拓宽内容和加深题目的难度。教科书对于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要求仅限于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教学中则应让学生牢固地掌握。 三、知识分析 。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引入的,本教科书安排了多项式因式分解比较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它包括因式分解的有关概念,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共3课时,其中提公因式法1课时,公式法2课时。因式分解是解析式的一种恒等变形,学习分解因式一是为解高次方程作准备,二是学习对于代数式变形的能力,从中体会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化简、解方程、恒等变形等学习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综上所述,本节课无论是在知识传承,还是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懂得寻找公因式,正确运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对比等手段,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的方法,加强学生的直觉思维,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2)由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过渡到因数分解,再由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 (3)寻找出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例问题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对比等手段,培养学生善于类比归纳,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通过有一定梯次的变式训练,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用提公因式法提公因式。

2020年北师大版 《因式分解》 知识点总结

因式分解 4.1 因式分解 PPT ---8页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例如,a3-a = a (a +1)(a -1), am +bm +cm =m(a +b +c),x2+2x +l =(x +1)2都是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分解因式.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a2+1=a(a + 1 a ) B .(x +1)(x -1)=x2-1 C .a2+a -5=(a -2)(a +3)+1 D .x2y +xy2=xy(x +y) 2、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一个是积化和差,另一个是和差化积,是两种互逆的变形. 即:多项式 整式乘积. 即:几个整式相乘 一个多项式 因式分解整式乘法垐垐垎噲垐垐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垐垐垎噲垐垐

4.2.1 公因式----PPT 1、公因式的定义:(3页) 一个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2、怎样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6页) 系数: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字母:字母取多项式各项中都含有的相同的字母; 指数: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各项中最小的一个,即字母最低次幂; 习题:指出下列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1)3a2y-3ya+6y;(2) 4 9 xy3- 8 27x3y2; (3)a(x-y)3+b(x-y)2+(x-y)3; (4)-27a2b3+36a3b2+9a2b. 3、找准公因式要“五看”,即: 一看系数:若各项系数都是整数,应提取各项的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字母是各项相同的字母; 三看字母的次数:各相同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四看整体:如果多项式中含有相同的多项式,应将其看作整体, 不要拆开; 五看首项符号,若多项式中首项是“-”,一般情况下公因式符号为负.(4)-24x3+12x2-28x=-( 24x3-12x2+28x) =-(4x·6x2-4x·3x+4x·7)=-4x(6x2-3x+7).

《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永年县第八中学——胡平亮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七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公式法分解因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逆用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 1、在逆用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分解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捷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观察、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四、教学难点: 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五、教学准备: 深研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根据因式分解的概念,判断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 (1)、(2x-1)2=4x2-4x+1 否 (2)、 3x2+9xy-3x=3x(x+3y-1) 是 (3)、4x2-1-4xy+y2=(2x+1)(2x-1)-y(4x-y) 否 2、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

(1). a3b3-a2b-ab (2)(3x+y)(3x-y) (3)、(x+5)(x-5) 利用一组整式的乘法运算复习平方差公式,为探究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打下基础。 二、导入新课: 你能把多项式:x2 -25、9x2 -y2分解因式吗? 利用一组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习题,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探究如何分解 a2- b2类的二次二项式。学生从对比整式的乘法去探索分解因式方法,可以感受到这种互逆变形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探究与交流 a2- b2=(a+b)(a-b) (1)用语言怎样叙述公式? (2)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 (3)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既形成了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又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判断:下列多项式能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1) m2-1 (2)4m2-9 (3)(3)4m2+9 (4)(4)x2-25y + (5) -x2-25y2 (6) -x2-25y2 通过这一组判断,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既突出了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体验新知: (A)通过自学例1: 分解因式(1)25-16x2 (2)9a2 -1/4b2 引导学生得出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向学生渗透“化归”思想。 要让学生明确: (1)要先确定公式中的a和b; (2)学习规范的步骤书写。 (B)例2、分解因式9(m+n)2-(m-n)2

最新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最新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4(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 (2 ≤l ,即2516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 ??ππl >100, 即 π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增色为l ㎝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π42l >16 2 l 2. (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m 的地方 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 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 ,人离开的速度为4m/s ,导火线的长度x (m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 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 ,则5+3x >240. (2)人离开10m 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4 10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 多项式ma+mb+mc 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 ,我们称之为公因式,把公因式提出来,ma+mb+mc=m(a+b+c),这种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2222 2 2 )b a (b ab 2a ) b a (b ab 2a -=+-+=++ )b a )(b a (b a 2 2 -+=- 它们实际上是利用乘法公式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二)典型例题 例1.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ab 9a 3)2(a 25a 5)1(22 -+- 222 2 y 4xy 4x )4(y 16x 25)3(++- 解:)5a (a 5a 25a 5)1(2--=+- (2))b 3a (a 3ab 9a 32 -=- )y 4x 5)(y 4x 5()y 4()x 5(y 16x 25)3(2 2 2 2 -+=-=- 22222)y 2x ()y 2(y 2x 2x y 4xy 4x )4(+=+??+=++

例2. 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233 223xy 12x 3)2(xy y x 4y x 4)1(-++ 分析:这两个多项式都较为复杂,因为每个字母的指数都不为1,这种题目首先观察有无公因式,先提公因式,然后再利用公式分解因式。 解:)y xy 4x 4(xy xy y x 4y x 4)1(223223++=++ 2 22) y x 2(xy ]y y x 22)x 2[(xy +=+??+= )y 4x (x 3xy 12x 3)2(2223-=- ) y 2x )(y 2x (x 3] )y 2(x [x 322-+=-= 例3. 对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1m 9 4 )2()x y (b 2)y x (a 4)1(23 2---- 222y )x y (x 4)4(xy 8y 16x )3(--++ 分析:(1)题中(y-x)3 =[-(x-y)]3 =-(x-y)3 ,所以这两项中都有2(x-y)2 ,可先提取公因式。 (2)题观察“1”,1=12 ,故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3)题利用加法交换律得x 2+8xy+16y 2 ,符合完全平方公式。 (4)题将多项式展开为4xy-4x 2-y 2=-4x 2+4xy-y 2=-(4x 2-4xy+y 2 )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可用公式分解。 解:3 2 3 2 )y x (b 2)y x (a 4)x y (b 2)y x (a 4)1(-+-=--- ) by bx a 2()y x (2)]y x (b a 2[)y x (22 2-+-=-+-= )1m 3 2 )(1m 32(1)m 32(1m 94) 2(222-+=-=- 2 2 2 2 2 )y 4x (y 16xy 8x xy 8y 16x )3(+=++=++ 2 2 2 2 2 2 )y x 2()y xy 4x 4(y x 4xy 4y )x y (x 4)4(--=+--=--=-- 说明:(1)分解因式前一般不能直接分解的因式按某字母的降幂整理; (2)首项为“-”时可考虑用添括号法则使其变为“+”; (3)运用公式时,应从项数、符号以及各项是否完全符合公式特征着手,不能滥用公式。 (4)在分解因式时,首先看是否有公因式。 例4. 将下列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