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的界碑读书笔记

法律的界碑读书笔记

法律的界碑读书笔记

【篇一:读《法律的正当程序》有感】

读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the due process of law》)

所获( 2013级国际法c班唐洋 201330910146)

首先介绍下这本书的作者丹宁勋爵(alfred thompson denning),他给人们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其积极、大胆地参与英国战后的

法律改革,当然这些改革是基于其极为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之上。

丹宁勋爵是法官、也是学者,但他更是一位法律改革家。在几十年

的司法生涯中,丹宁面对时代的挑战,以追求自由和进步,实现公

平和正义为目的,对英国的法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对英国的法律

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英国法律界公认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

国最伟大的法律改革家”。

其次提一下本书的译者,李克强、杨百揆和刘庸安。他们在北大读

大三那年,在龚祥瑞教授(宪法学家)的指导下,翻译了英国著名

法官丹宁勋爵的名著《法律的正当程序》。其中李克强现为我国的

国务院总理,大家都很熟悉。刘庸安退休前为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审,还参与翻译了丹宁勋爵的其他名著如《法律的训诫》、《法律的界碑》、《法律的未来》、《最后的篇章》、《家庭故事》。

最后说一下这本书,《法律的正当程序》是丹宁勋爵另外一本著作《法律的训诫》的姊妹篇,初版于1980年,本书的特色就是以案例

来说理。作者在书中主要通过案例来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必

须采取正当的法律程序以保证法律的公正。这些程序包括公正的审

判和调查,适当的逮捕和搜查,提供法律援助及消除不必要的延误,等等;二是英国战后家庭法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丹宁勋爵对

英国家庭法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丹宁勋爵为实现法律的正当程序,致力于法律改革,无论是在审理

案件中,还是在大学的演讲中,他都不断地强调法律改革的思想。

但他再推动英国法律改革的过程并非非常顺利,遇到了很多阻碍与

批评,甚至被某些勋爵认为这实际上是在篡夺国会授予立法机构的

权利,那么他是如何应对这种冲突的呢?他不惧权威,在自己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坚持推动法律改革,是个不屈不挠的法学硬汉。

在本书的第一篇中,作者主要说明了如何保持日常司法工作的纯洁性。作者很支持蔑视法庭罪这一规定但认为应该合理运用它。蔑视

法庭罪这一罪行可以谴责任何可能危害公平审理的行为。维护法庭

的威严,保证司法程序得以有效进行,不被干扰,从而使每个人得

到公平审理。这些危害公平审理的行为包括:第一,侵害证人,在

证人作证前威胁证人,作证后报复证人。比如书中所说一公会会员

因提供不利于其他一些公会成员的证据而被免除职务,

以及房客提供对房东不利的证据而被赶出房门;第二,拒绝回答对

审判结果很关键的问题,比如文中所提的新闻记者不交代消息真实

来源。第三,报纸对案件不正确的报道,等等。

但是不当运用这一罪行则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确定蔑视法庭

罪必须严格遵守若干准则。当法庭的法官受到舆论的攻击与批判时,法官们绝不能把审判权用来作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手段,在报纸

或广播上就公众利益发表公正、直率的评论是每个人的权利。他们

可以说法官们做错了事,判决有误。但就法官职务的性质来说,其

不能对批评作出答复,不能卷入公开论战。这些报纸广播上的评论

不构成蔑视法庭罪,如果对他们进行惩罚,则会极大损害人们的言

论自由权。

第二篇中主要提及对法官、政府官员、公司董事、企业、外国人以

及律师拖延行为的调查。(1)法官作为审判者,仍然应该接受依法

调查,不能因为其无能、无知、偏见甚至恶意而造成本可避免的错判。(2)司法机构对政府官员的审查是避免其贪污腐败的重要手段,是司法独立性作用的重要体现。(3)司法机构对公司董事的调查也是

防止其偷税漏税以及非法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4)书中关于处理“王国政府诉娱乐局”一案中,提到了自然公正的原则。自然公正(natural justice)是西方社会的一条最基本的法则。在法律上它适

合于一切案件的审理。它包括法官在审案时不偏袒任何一方,必须

给予被告以充分的辩护、申诉的权利等。即加入某人的行为受到调查,他有权知道对自己不利的证词并可就此作答。但在有些情况下

会有例外。本案中游艺局因掌握克罗克福特俱乐部与某些背景、名

声蹊跷的人有瓜葛这一信息,拒绝其申请许可证执照。但游艺局拒

绝透露自己掌握的秘密,因此,俱乐部对其起诉。丹宁认为游艺局

处理方式。(5)但考虑到国家安全利益时,就可用不实行自然公正

的调查。因为有些情报至关重要,除了对极少数人以外,不能有丝

毫泄露。本书中提到的就是关于调查对国家安全利益有威胁的外国

人的行为。(6)关于调查律师的行为主要是指其拖延行为。律师拖

延大多是为了显得自己比较忙,案子多。但这种拖延行为损害了委

托人的利益,因此应该给其规定适当期限,超期给予相应惩罚。对

仲裁中的起诉人的拖延行为也应当这样处理。

第三篇主要是逮捕与搜查。逮捕与搜查作为保护人生自由、社会安

全的有效手段,有其及其重要的作用,社会有权逮捕、搜查、监禁

不法分子。但如果这种权利被滥用,则会产生暴政,反而会侵犯人

身自由。法律赋予警察逮捕的权利,但必须基于合理判断之上合法

行使权利,而且警察应将可能会支持被告的证人告诉被告。关于搜

查证,应该要求必须有一张有效的搜查证具体指出怀疑某人所犯罪行,所扣之物应符合搜查证之要求。但如果发现其他赃物,则警察

只要把握分寸,扣留不超过必要时间,则这种行为是应该被允许的。关于搜查,

作者还提到了安东皮勒禁制令。有很多欺骗和作弊行为是秘密进行的,如盗版书籍、唱片等,但作案人留有文件或物件。如果作案人

事先得知消息,就会把这些证据处理掉。为了防止这种行为,出现

了安东皮勒禁制令,即法官可单方面签发搜查证给原告,在被告为

来得及处理掉证据之前开始搜查。但安东皮勒禁制令的实施要符合

一些条件:其一,原告必须进行检查才能做到对双方公正执法;其二,被告如果事先得知消息,关键证据会被销毁或转移;其三检查不会

导致被告的地位造成真正损害。

第四篇主要讲玛利瓦禁制令。原告在担心被告可能将其财产转移出

法院管辖范围以外时,可申请法院发出玛瑞瓦禁令,禁止被告将其财产

转移。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在被告有可能将其财产在法院管辖范

围内处理或者转移到法院管辖区域外的情况下,发出禁令,防止当

事人离开财产所在辖区,或者处理其财产,以确保法院判决或者裁

定顺利执行。在1975年5月的“日本邮船会案” 中,丹宁勋爵便提

出法院在判决前可以应原告申请,发出禁止被告处理其财产的禁令。而在一个月后的“玛瑞瓦诉国际散装货船公司案” 中丹宁勋爵再次提

出签发禁令,自此该禁令就被命名为“玛瑞瓦禁令”。这是丹宁勋爵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也是一项对英国影响极大的法律改革。这

个禁令的出现极大促进了贸易与航运的顺利进行,有效维护了债权

人的利益,并扩展适用于英国的民事、商事案件的诉讼保全中,其

内容涉及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版权纠纷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玛瑞

瓦禁令不仅在英国广为使用,也流行于昔日英联邦内的其他国家和

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香港、马来

西亚、印度、爱尔兰等。为了使程序和司法文件实现标准化,英国

1999年4月26日进行法院改革,采用更为现代的法律术语,玛瑞

瓦禁令正式被更名为冻结禁令(freezing injunction)。

第五篇是说出境与入境。入境方面主要涉及外来人口与合法居民的

事宜。出境方面主要涉及出境逃税的问题。英国作为一个自由的国度,受到很到移民的亲睐。合法居民在这里可以享受全国性的卫生

福利事业和社会保险,而不必付一分钱。但这会造成英国的人口急

剧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其中提到驱逐令,这种驱逐令只能在该外

国人留在英国不利于国家公共利益时才可实施。本书中所说的英国

合法居民是指在英国合法居住五年以上的英联邦公民,非合法居民

是指非法入境者。作者认为应该保护合法公民的利益,并严格控制

非法居民。至于出境逃税人员,作者给予严厉的批评,并且法律会

给予其应有的制裁。

最后三篇主要是说家庭法中离婚案中妻子所得财产分配以及妇女权

益问题。作者强调男女平等,应该充分保护婚姻中妻子的权益。而

不能和以前一样认为夫妻结合以后,所有财产权利只归到丈夫一人

手中。结婚后的财产应属夫妻共有,丈夫不能私自抵押住房房产权,而

且准备接受抵押的人也应事先寻求妻子一方意见。在为妇女这一权

益的争取过程中,丹宁勋爵遇到很多阻碍,但他又另辟蹊径,直到

实现这一目的。

这本书,还有丹宁勋爵的其他名著,虽然距初版时间已有30多年,但这一系列著作还是为后来历届学习法律之人和法律工作者所必读

的书目之一。书中案例已经过去几十年,但书中所体现的法律思想

还是可以应用到当今实况之中,是具有长久意义的。英美法主要为

判例法,但这些丹宁勋爵的这些思想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学习,这种

为了公平与正义法律改革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崇敬与发扬。

1

【篇二:破坏界碑界桩罪】

破坏界碑界桩罪

马永顺律师推荐来源:未知作者:admin

一、概念

破坏界碑、界桩罪(刑法第323条),是指故意破坏国家边境的界桩、界碑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犯罪的对象仅限于国

家边境的界碑、界桩。界碑、界桩是在我国与邻国接壤地区设置的

用以划分两国疆界线的标志物。它涉及到两国领土范围的问题,任

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破坏,否则,就有可能引起两国间的领土纠纷,给国家和人民在政治上造成重大损失,这一点是本罪与一般破坏公

私财物罪的主要区别。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国家边境界碑、界桩的行为。这里,所

谓“破坏行为”,主要是指捣毁、盗窃、拆除、损坏、掩埋、移动位置,等等。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使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失去

了原有的作用,都应视作破坏行为。本罪的行为对象必须是国家国

境的界碑、界桩。国家边境上的界碑、界桩,是标志国家领土范围

的标记,它既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根据条约规定埋设的,还

可以是按照历史形成的管辖范围埋设的。至于界碑、界桩的具体形

式如木桩、铁桩、石碑,等等,均在所不问。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界碑、界桩而故意加以破坏。至于犯罪动机则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贪财,有的是为

了泄愤,有的是为了报复私仇进行栽赃陷害等,不同的动机对成立

本罪不发生影响,但是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过失破坏国家边境

界桩、界碑的,不能构成本罪。

三、处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三百二十三条故意破坏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或者永久性测量标

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关刑事规章]

公安部{关于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案件立案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3.31 公通字

[2000]30号一、立案标准

(七)破坏界碑、界桩案

1、采取盗取、毁环、拆除、掩埋、移动等手段破坏国家边境的界碑、界桩的,应当立案侦查。

2、破坏3个以上界碑、界桩的,或者造成

严重后果的,应当立为重大案件。

【篇三:读书】

看清时代,认识自己,读书!一、解释读书

首先,需要界定的是,这里的所谓读书肯定不是读教科书,因为即

使不读书,那几本教科书也是要强迫你读的,至于为何说读教科书

不是这里的读书,全在于那是规定动作,与完成任务无异,因此那

不叫读书,可以叫做学习,学习那规定的知识与意识形态。然而,

进入大学,就靠这完全规划好了的系列教科书,就能够成长为一个

人才,尤其是人文社会类的人才?即使那理工科的也是需要人文素

养的提升,而那理工科的系列教科书能够供给吗?大学教书也这么

多年了,我是一直怀疑甚至不满的,因为它在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

上是缺位的,在建立大学生系统、理性认知社会与人的知识体系上

是误导的,在训练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上是低效的。所以,这里的读书当然是指一个大学生,以上大学培养成自我成为一个具

有专业的人才为目的,以自我模塑为一个具有系统专业知识且综合

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读书,那个读书就是读除教科书以外的书,二、怎样读书

这里的读书着重于人文、社会类学生的读书,至于理工科学生的读

书也是需要这样读书的,只是耗费的时间与读书的重心有些差别吧!文科的大学生,总体而论需要在确立自己价值观(这也是读书的产物)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三大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其中认知能力是第一位的,如何提高,大量读书,系统读书,多元

化读书,是基本途径。无论哪个专业,要想立志有所作为,要想获

得其与志向匹配的能力与水平,读书需要融汇贯通,多视角认知世界,应当形成一个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几大学科的系统读书方法,同时是原理与专著结合的递进。所以,提倡系统阅读历史学、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专著,形成个人完善的知识与理论体系,进

而认清自己和社会,找到自我定位,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至于怎样读书,还是从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的逻辑逐步递进,

只是读史不要像研究那样读,也不能急功近利,祈求几本书就能达

到什么水平本身就是那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危害误导之一。

这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先看历

史才可以加深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解,读经济学、政治学、

法学的原理与专著有助于快捷、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

与理论。当然,真正需要下功夫的还是阅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原理与专著,尤其是是经济学,所谓经济学帝

国主义在于每个人都是利益主体,市场经济告诉了一个人是如何通

过市场创造财富,又如何实现利益的,这个对于你认清今日社会与

时代,尔后认清自己太重要了。

读史书形成了问题意识,再看专业教科书与专著,读书就是以运用

为目的了,能够学以致用,学起来更有效果。例如,徐中约对于中

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复杂原因的分析,爆发后引发的后果的分析,这

才是读史的要义。我的读史建议中没有要读中国传统史学专著的,

多是当代史学大家写的那种历史,这一点大家要非常清楚,因为我

是要大家建立历史观,而不是研究历史。不是要做学问的读史,所

以不必看那种《史记》、《资治通鉴》之类。因此,那种一上大学

就开列一大批经典专著,直接进入专著阅读范畴,我是不赞成的,

这样的后果一是读不懂直接受到打击而放弃读书,二是扭曲心态而

否定读书的价值。这是一家之言。

读书的效果需要检验,这个检验一是写读书笔记,二是与人交流、

讨论,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我称之为积极读书,至于如何讨论与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写作锻炼写作能力,讨论锻

炼表达能力。

读书,一般建议大一读史,大二读经济学,大三读政治学,大四读

法学。不论你将来做学问还是做实务,都要具备系统而扎实的知识

与理论基础,这个就需要系统掌握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

理论与知识基础,这是成就外王的,至于哲学、文学则主要是练就

内圣的,我的书单里没有列。

启蒙与培养人才是一个大学人文社会科教师的基本职责。基于此,

自筹资金办了个明志读书会,以“成就天下”为宗旨,以“知行合一”

为原则,指导学生系统读书,凡学生写的读书笔记都点评后反馈,

每两周一次讨论会,一次讨论时政,一次讨论读书。几年来培养了

一些学生,包括不同专业的学生,效果不错。现在,配合引导大学

生读书,开了个公共微信平台(hustlms),宗旨:从这里看清时代,设了几个栏目:周一、二,《醒时梁言》,主要我的文章,理论与

政论的;周三,《书海悟道》,推出一篇我点评的学生写的读书笔记;周四,《智者看世》,转载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周五,《专著推荐》,介绍一本经典专著;周

六、日,人生杂感,一段回忆或一个寄语。

三、基本书目

这是一个对于所有大学生都有参考意义的读书单,甚至所有公民也有借鉴意义,全民读书,这些书才是正道,且不是玄而又玄的儒释道或哲学宗教,只要愿意读都可读懂。

(一)史学

1、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

2、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4、吴晓波的《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5、吕思勉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6、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7、钱穆的《国史大纲》(可看简写本)

8、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美国与中国》

9、徐中约、蒋廷黻两个历史学家的《中国近代史》

10、李剑农的《百年中国政治史》

11、唐德刚的《晚晴七十年》(看简本)、《民国三十年》、《袁氏当国》

12、杨小凯的《百年经济史》

13、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15、加亚尔、德尚等《欧洲史》

16、墨菲的《亚洲史》

17、马丁、瓦塞尔曼的《拉丁美洲史》

18、吉尔伯特的《美洲史》

19、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二)经济学

1、曼昆的《经济学》

2、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3、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4、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5、张培刚主编的《发展经济学》

6、张卫东的《新制度经济学》

7、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新中国三十年》、

8、柯武刚的《制度经济学》

9、斯蒂格利茨的《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10、萨克斯的《贫穷的终结》

(三)政治学

1、罗斯金的《政治科学》

2、海伍德的《政治学》

3、密尔的《代议制政府》、《论自由》

4、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

5、达尔的《民主及其批评者》

6、萨托利的《民主新论》

7、亨廷顿的《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8、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9、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0、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

11、古德若的《政治与行政》

(四)法学

1、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黛西的《西宪精义》

3、《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判例》

4、哈特的《法律的概念》

5、德沃金的《认真地看待权利》

6、弗里德曼的《法律制度》

7、波斯纳的《法理学问题》

8、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

9、丹灵的《法律的界碑》、《法律的训诫》、《法律的未来》、《最后的篇章》

对于初学者(大一)的一个建议是,大家先看五本书: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吕思勉

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吴晓波的《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都不厚,较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