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和概念 (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和概念 (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和概念 (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和概念 (最新)

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和概念 (最新)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乘以或除以几,商也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0除以不为0的数都得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两个相同的数相除(0除外)都得1。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一年有12个月,其中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二月是特殊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

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一年有4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记忆大、小月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三十一

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十一)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在一日(一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把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如果是钟表走第一圈的时间就直接去掉“限制语”,如果是中表走第二圈的时间,去掉“限制语”还要加12小时。

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时间如果超过12时,就要减去12再加上“限制语”,如果没有超过12就直接加上“限制语”

每个时刻的大概时间段:

钟表走第一圈时:0——5时称为凌晨,6——8时称为早晨,9——11时称为上午,12时称为中午。

钟表走第二圈时:1——5时称为下午,6——7时称为傍晚,8——12时称为晚上。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 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 南。 第二单元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时要注 意: ( 1) 0(2除以任何数( )0乘 0 除外)都等于 以任何 0; 数都得 0; (3)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2 、 3、 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 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2、验算除法 : ( 1)被除数÷除数 =商( 2)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 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 0 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 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 .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 数 =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 1 个,2 个, 5 个, 10 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 1 月 1 日元旦节。 3 月 12 日植树节, 5 月 1 日劳动节, 6 月 1 日儿童节, 7 月 1 日建党节, 8 月 1 日建军节, 9 月 10 日教师节, 10 月 1 日国庆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第一单元除法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如果百位数比除数大,商就写在百位上面,然后将百位的余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最后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如果百位上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上,然后继续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笔算: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百位上没有余数,遇到被除数的十位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或十位数是0时,就在十位商0来占位。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个位又是0,就不要再除下去,直接在个位商0占位。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而被除数个位数又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直接落下来做余数。 2. 判断商是几位数? 如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3. 如何验算?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 “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5.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6. 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例如120÷15=120÷3÷5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它连续除以两个数。例如64÷8(2×4)=64÷2÷4=8 7. 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8. 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9. 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0. 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3÷5=4…3,这里3叫做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数<除数)。 计算过程中横式上不能丢掉余数。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11. [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12. 每次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这样估算和笔算结合 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计算432÷4时先估算:被除数最高位上4等于除数4,商一定是三位数(108), 如果你计算出432÷4=18你就马上能感觉到这题一定错了。 13.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也可以说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 例如:28÷4=7,说明被除数应该是除数7倍。被除数里有 7个除数。 14.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如:100÷4=25商的末尾就没出现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如:604÷4=151商的中间就没有0。 15. 解决两步连除问题: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除计算时也就是两次连 续的等分,也可以用乘法算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的数量。 16. 数量关系式: 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 17.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想: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 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8. 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想: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想: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 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 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19. 有余数的除法。 a.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21÷4=5……1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如:21=4×5+1 b.包装问题。注意是取少不取多。 如:一束鲜花需要6枝玫瑰、8枝满天星、7枝百合,那33枝玫瑰、26枝满天星、44枝百 合;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 33÷6=5(束)……3(枝) 26÷8=3(束)……2(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1、生活中的示意图(如:地图)一般是按:上 2、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4、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或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7、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可以用这种方法找到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8、典型例题 (1)我们学校的东面有(餐厅),南面有(厕所),西面有(大路),北面有(大门)。(2)今天刮西北风,红旗向(东南)方向飘。燕子到秋天都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3)在商场东面60米的地方有一个游乐场,请你用标出游乐场的位置。 北 10米商场

(4)看图完成: 1)、从小明家出发,向(北)走100米,再向(东)走50米到超市。超市在小明家的(东北)方向;小明家在超市的(西南)方向。 2)、从小明家出发,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到医院。医院在小明家的(西北)方向。邮局在小明家的(东南)的方向,两处相距(120)米。 3)、小红家在医院向东150米处,请用“□”标出小红家的位置,小红家的位置正好处于超市向(北)的(50)米处。 4)、从邮局到医院可以怎么走?两地相距多少米? 120+100+150=370(米) 答:邮局向西北走120米小明家向西走100米,再向北走150米医院。两地相距370米。 5)、小明从家到医院近,还是到超市近?近多少米? 小明从家到医院:100+150=250(米)小明从家到超市:100+50=150(米) 相差距离:250-150=100(米)答:小明从家到超市近,近100米。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的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记着在商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DOC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共有8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25×8=200 , 125×4=5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周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合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合集 一.旋转.平移.轴对称 1.平移.旋转.轴对称都是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也就是说,经过这三种变换的图形在形状和大小上都没有改变. 2.平移是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沿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平移的基本要素就是方向和距离.方向就是 直线的方向.也就是移动路径的方向.一般我们常见的题目平移方向是向左,向右,或向上,向下.在平移问题中 确定距离是学生们易错的地方.学生总是把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之间的距离就当做了平移的距离.也就是说 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距离当做平移的距离了.其实应该在原图形上找一个关键点,这个点与平移后图形的对 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原图形上的每一个点与其平移后的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距离处处相等. 3.旋转是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让学生明确“绕一个点旋转”“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多少度”这几点就可以了.“绕一个点旋转”这一点也就是旋转中心了.在 小学阶段旋转中心一般都在图形自身的一个点上.也就是一直没动的那一点就是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就是 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角度对应点与中心点所连线段的夹角. 4.轴对称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成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我们一般 用虚线或点画线来表示.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还有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如圆. 5.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 二.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 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班别: 姓名: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就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与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指南针就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7、会瞧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就是东,后面就是西,左面就是北,右面就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就是西,后面就是东,左面就是南,右面就是北。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就是北,后面就是南,左面就是西,右面就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春天来了, 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就是风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就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瞧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3、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余数的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就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公里)=1000米1千米=10000分米1千米=100000厘米1千米=1000000毫米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三、加法:1.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1.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方法: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 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小数=和÷(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 5、差倍应用题: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 6、除法的解错题。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正确的除数=正确的结果 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分=60秒1时=60分半时=30分种1时=3600秒 一年=12个月半年=6个月 1天(日)=24小时 1、一年有(12)个月,有(7)个大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 10月、12月),每月有(31)天,永不变。有(4)个小月,分别是(4月、6月、9月、11月),每月有(30)天,永不变。2月是个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有(29)天,全年有(366)天。 2、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1月、2月、3月)为第一 季度,(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 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就不是闰年。 4、1天=24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圈。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这一时刻就是0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时到6时叫做凌晨;7时到11时叫做上午;12时叫做中午;13时到17时做下午;18时叫做傍晚;19时到24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的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时,如果两个时刻的表示不同,要转化成相同的表示法,再计算。 九、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沪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概念

三年级下数学概念 1、1㎡=100dm2 1 dm2=100㎝21㎡=10000㎝2 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0cm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小丁丁家的面积大约是208㎡ 游泳池占地约500㎡课桌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dm2 小胖的手掌大约是90㎝2橡皮的面积大约是6㎝2 书本的封面大约是400㎝2书本的封面大约是4 dm2 2、每分(每秒、每小时)行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54米/分表示每分钟跑54米,读作:五十四米每分 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人步行速度大约4千米/时骑自行车速度大约16千米/时 大巴士速度大约750米/时小轿车速度大约2千米/分 飞机速度大约200米/秒火箭速度大约8500米/秒 船速度500米/分摩托车速度60米/秒 3、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时,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用“0”占位。 4、估算28×112的积小于(☆),接近于(☆)。想:30×112=☆ 5、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最大是四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 6、因数的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有可能有0。想(25×4) 7、算式457×23中“4”乘“2”表示400×20 8、□160÷42,如果商是两位数,□里填(),想:□1≥42 □160÷42,如果商是一位数,□里填(),想:□1<42 9、2□43÷27,要使商中间有一个0,□里填(),想:2□≥27,再竖式判断 10、在除法算式408÷8中,被除数增加(),商就增加1,被除数减少40, 商就减少△,想:商增加1表示被除数就增加1个除数,被除数减少40就是40÷除数=△,

小学小学三年级的下册的数学公式及概念.doc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和概念 一、度位:度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0 毫米 1 米 =10 分米 1 米 =100 厘米 1 米=1000 毫米 1 千米(公里) =1000 米 1 千米 =10000 分米 1 千米 =100000 厘米 1 千米 =1000000毫米 二、量位:有吨、千克、克。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 三、加法: 1. 加数 +加数 =和 加法的算方法: ①交加数的位置 , 和不。 ②和-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 1. 被减数—减数 =差 减法的算方法: ①被减数 =差 +减数 ②减数 =被减数—差 五、位置与方向。 1、辨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 左右西。面北背南 , 左西右。 面背西 , 左北右南。面西背 , 左南右北。 2、与西相 , 南与北相。 3、八个方向:、南、西、北、北、南、西南、西北。 4、地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 左西右来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 =商 2. 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除法的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1 / 6

(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 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 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 、和倍应用题:小数 =和÷(倍数 +1)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 5、差倍应用题:小数 =差÷(倍数 -1 )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 6 、除法的解错题。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 =被除数 被除数÷正确的除数 =正确的结果 七、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份数 =平均数 八、时间单位有:时、分、秒、年、月、日。 1 分 =60 秒 1 时 =60 分半时=30分种 1 时=3600 秒 一年 =12 个月半年=6个月1天(日)=24小时 1、一年有( 12)个月 , 有( 7)个大月 , 分别是( 1 月、3 月、 5 月、 7 月、 8 月、 10月、 12 月) , 每月有( 31)天 , 永不变。有( 4)个小月 , 分别是( 4 月、 6 月、 9 月、 11 月) , 每月有( 30)天 , 永不变。 2 月是个特殊月 , 平年 2 月有( 28)天 , 全年有( 365)天 , 闰年 2 有( 29)天 , 全年有( 366)天。 2、一年有( 4)个季度 , 每( 3)个月为一个季度。( 1 月、 2 月、 3 月)为第一季 度, (4 月、5 月、6 月)为第二季度 , (7 月、8 月、9 月)为第三季度 , (10 月、 11 月、 12 月)为第四季度。 3、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 不是 4 的倍数的 一定是平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如: 1900 年就不是闰年。 4、1 天 =24 小时(时针一天要走2 圈。从 0 时到 24 时的计时法 , 叫做 24 时计时法; 它表示这一天的结束, 同时又表示第二天的开始, 所以表示第二天开始时, 这一时刻就是 0 时)。 5、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从0 时到 6 时叫做凌晨; 7 时到 11 时叫做上午; 12 时叫做中午; 13 时到 17 时做下午; 18 时叫做傍晚; 19 时到 24 时晚上。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完整版

最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 学概念及公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概念及公式 一、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1、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3、积=乘数×乘数乘数=积÷另一个乘数 4、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5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二、与简便运算有关的知识:(重要的算式:25×4=100 125×8=1000)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3、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加前两个数,也可以先加后两个数,和不变。 (a+b)+c=a+(b+c)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加起 来。 a×(b+c)=a×b+a×c 6、减法的性质:被减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 - b - c = a -(b﹢c) 7、除法的性质: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 = a÷(b×c) 8、简便运算的关键是凑整: 在加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加几再减几,少加几再加几。 在减法中:可以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减数看成整百、整千的数,多减几再加几,少减几再减几。 9、添上(),去掉() 在﹢和×的后面添上括号、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 在–号的后面添上括号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变 -, - 变﹢。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的要领: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 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面商0。 2、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验算的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或者被除数=商×除数 4、估算的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依照乘法口诀来 估算。 5、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 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就是三位数。 6、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任何数除以1或乘1都得原数。 第三单元:统计 复式统计表可以清晰的反映数据的情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一,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也是从个位乘起,乘得的积表示多少个十。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 测量。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m2、dm2、cm2,相邻 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3、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是10,特殊的 有1千米=1000米。 4、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6、周长在四周,面积在其中。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与面积的区别:概念不相同,单位不相同,计算方法不相同。 7、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8、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9、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不能比较。

【强烈推荐】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及公式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 =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二、单位换算(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1公斤= 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 8月小月(30天)的有:4 9 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

小学数学概念及公式大全(完整版)

一部分:概念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22、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3、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2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25、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26、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27、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28、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其实,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这个小数乘以100%就行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全册概念公式大全

大坊小学北师大三年级全册数学概念公式 1、0乘任何数都等于0。 2、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3、任何数除以0都“无意义”。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克和吨来做物体质量的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8、用字母表示,千克记作kg,克记作g,吨记作t。 9、1千克=1000克1kg=1000g 10、1吨=1000千克1t=1000kg 11、一个三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13、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方形周长= 长×2+宽×2 长方形周长= 长+长+宽+宽 1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15、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16、正方形周长=边长×4 1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8、要想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必须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边长。 19、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二位数。 21、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商末尾不一定有0。 22、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商中间不一定有0。 2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24、一年有12个月,分7个大月、4个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25、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一年分: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平年有181天、闰年有182天,下半年平年和闰年都有184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25、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是1个季度。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有91天;第三季度是7月、8月、9月,有92天;第四季度是10月、11月、12月,有92天。 26、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27、一个星期有7天,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在钟面上正好走2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