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知识点

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

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

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

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

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

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

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

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毁:毁灭毁坏销毁坠毁烧毁诋毁

估:估计估测低估估算估量评估

拱:拱卫拱桥拱门拱手众星拱月

辉:光辉辉映星月交辉金碧辉煌

煌:辉煌

殿:宫殿殿堂大殿桂殿兰宫

陵:丘陵陵墓陵园陵寝中山陵

览:阅览游览浏览展览博览群书

境:环境境界国境边境身临其境

宏:宏伟宏大宏观大展宏图宽宏大量

唐:唐朝唐装荒唐唐突颓唐不安

闯:闯进闯练闯祸闯荡闯关东闯江湖

统:统一统领统率统治传统血统

销:销毁报销销售花销销声匿迹

奉:奉命奉献信奉奉行奉公守法

二、多音字:

量:liáng称量liàng量体裁衣

还:hái还有huán归还

三、形近字:

拱(拱手)供(提供)

境(环境)镜(镜子)

销(报销)消(消失)

四、词语解释:

不可估量:本文中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估量:估计。举世闻名:世上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声很大。

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宏伟:(规模、计划等)宏大雄伟。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精华:(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五、反义词:

损失——收获热闹——冷清

精华——糟粕举世闻名——默默无闻

六、近义词:

估量——估计环绕——围绕

仿照——模仿建造——建设

幻想——遐想宏伟——雄伟

珍贵——宝贵销毁——毁灭

侵略——侵犯瑰宝——珍宝

精华——精髓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七、语言积累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

八、课内问题: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

答:(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

2.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答:课文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4、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量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让人痛心、惋惜。

九、难句解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练习题

一、下列各组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宫殿玲珑

B剔透坡澜

C陵园红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们在jiāo wài()建造了一座jīn bì huī huáng()的

行宫。

2.他们把这些假冒伪劣商品都tǒng yī()xiāo huǐ()了。

三、根据意思填成语。

1.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2.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3.珍异难得的宝物。()

四、读一读,完成练习。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

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段文字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圆明园的

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称

为_________________。这座园子于_________________(时间)被________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重点段落品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

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

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的结构方式。

A总分总B分总C总分

2.加粗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圆明园毁灭了,我们的很多文物流落海外,陈列在别国的博物馆里,面对

这种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

1.郊外金碧辉煌

2.统一销毁

三、

1.众星拱月

2.不可估量

3.奇珍异宝

四、比喻大而美喜爱和赞美

五、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圆明三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

六、

1.A

2.美丽

3.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

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

七、示例:圆明园的毁灭告诉了我,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使我们损失了巨大的财富,也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想,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受到侮辱。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建设我的祖国,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尝试背诵二、三、四自然段。 3.使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昔日的圆明园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但今日却不复存在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带领学生品读昔日圆明园的举世闻名之处。 2.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齐读课题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强盗给毁灭了。再读课题。 生: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2.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 生:之前的圆明园是怎么样的? 生:是谁把圆明园给毁灭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指生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①检查字词(课件出示部分词语)指生读;齐读 ②检查课文朗读,指生分小节朗读

师:读课文要仔细,一字一句看清楚,要做个细心的学生。 3.交流:用简洁的语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课文讲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强盗给毁灭了。 师:概括得真好,简明扼要,说明你很会读书,很会思考,边读边思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抓重点句,品读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1.师:是啊!这样一座艺术的瑰宝,建筑的精华,却被列强给摧毁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昔日的圆明园是多么宏伟,多么另人赞叹啊! 请大家快速默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当时圆明园在世界上的地位呢?(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那么为什么会给予圆明园这么高的地位呢? 请你再次浏览这三个自然段,从中找找答案,并抓住有关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汇报与交流: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众星拱月”,什么叫“众星拱月”?文中的“星”、“月”分别指什么?(一起看看课件,感受圆明园的众星拱月)师:这一段主要写圆明园的什么?(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师:从“众星拱月”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那园中的景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②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些句子来写景观的,画一画最吸引你的景观。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先看第一句,(重点体会“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师:谁能一口气说出这个句子中圆明园的几个“有”? 师:你觉得用了这几个“有”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看出圆明园中的建筑非常多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初步掌握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围绕圆明园讲了哪些内容,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 三、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引导憎恨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层指导背诵课文。 (3)感知文章的布局结构及表达方法,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说重点 1、体会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及是如何被毁灭的。认识作者写作编排上运用的对比的手法,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准确。 2、学习作者对比的描写方法。

3、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说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文字来体会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四、说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四个方面:布局、建筑、收藏、毁灭 2、分类听写词语: 布局:众星拱月 建筑: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收藏:奇珍异宝 毁灭:化成灰烬 这些词语从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词语,分类听写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分辨情感的不同导入新课 (二)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让圆明园化成灰烬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学习圆明园的建筑: 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圆明园的建筑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1)、出示: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你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按照学生的发现板书: 宏伟精巧副板书:对比 热闹恬静 仿照创造 民族西洋 指导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对比写法,感受对比写法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 (3)、分层次指导背诵:填空背诵、出图片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比较少,特别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是谁让这座闻名世界的宏伟建筑毁于一旦。 2、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圆明园的毁灭》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上大概认识了圆明园,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自主学习,深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1、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结合第二自然段,先让学生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圆明园的园多而美的特点。) 2、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 3、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课件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4、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真实的画面。[播放课件] 配乐朗读。 (要求学生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5、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 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6、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赛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诗情画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圆明园风景及文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质疑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大家读一段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1、课件出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图片 2、过渡:可是这仙境般的圆明园现在怎样了呢? 3、出示图片: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板书:毁灭) 4、读题质疑:此时的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5、学生提出问题:如仙境般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二、朗读感受,品味辉煌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看一看,来欣赏它那往日的风采。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二、三、四段,过去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反馈,师总结:圆明园特别大,因为它由众多小园组成,很多小圆绕在圆明园周围,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众星拱月) 4、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自已默读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掉,漏掉一个有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一个有就是漏掉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5、同学们找到了几个有?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一共有七个“有”) 6、那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出示课件,殿堂的特点是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的特点是玲珑剔透,买卖街的特点是热闹非凡,山村乡野的特点是幽静) 7、由此可见,有些建筑是有气势的热闹的,还有些是精美的宁静的。明确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现在再来读读吧!注意要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8、多美的圆明园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之不愧地说:圆明园是——(生:园林 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园林的瑰宝、建筑的精华) 9、师、圆明园除了有宏伟的建筑,还有哪些东西?(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想象一下,两千三百年,该有多少青铜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拿起书来自豪地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想见见这些宝物吗?那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出示圆明园内珍藏的珍贵文物图 10、是呀,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课我们不得不感叹——(生齐读句子)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五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宽,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囿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切实地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注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作些点拨和引导,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法】 1、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导语)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的奇 迹,那就是圆明园。” 板书: 圆明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次走进圆明园,去了解它的灿烂辉煌,去感受它的屈辱, 血泪。 你们想了解有关圆明园的哪些知识呢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XX 同学,你为我们朗读第二自然段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通过这一自然段,你了解了圆明园的哪些知识? 生个别朗读。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了解到圆明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好,着告诉我们了圆明园所在的位置,那举世闻名什么意思呢? 生:全世界都知道它。 师:好,那就是说圆明园的知名度怎样? 生:知名度很高。 师:此外,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生: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 师:这讲圆明园的组成,圆明园仅仅包括这些吗? 生: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的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 师:众星拱月怎样理解? 生: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形容众多事物围绕着一个中心。 师: (出示圆明园位置示意图)我这里有一幅圆明三园位置布局的示意图, 谁 能为大家添上众星拱月的小园,把布局图补充完整。 你可以自己现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以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讨论,个别添图。 师:从这幅图,你感受到些什么? 生:圆明园规模宏大。

板书: 规模宏大。 师:同学们好好的品读一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出圆明园规模的宏大来。 学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集体有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建筑也非常宏伟。 板书: 建筑宏伟。 出示填空题,教师提出要求: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课文, 然后来完成填空题。 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 以找学习伙伴商量商量,也可以找你的大学习伙伴,是谁呀! 生:书本。 师:这可是个好伙伴,还有谁。 生:老师。 师:对了,我很愿意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下面我们就来完成填空题吧。 附填空题: 1、 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___, 小巧精致的有___;热闹繁华的有___, 宁静自然的有___。 2、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___,___,___,___。 3、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有___,___。 4、这里不仅有___,还有___。 学生自学: 师:谁愿意为大家完成第一个填空题。 生:个别填空 1,圆明园的建筑中华丽雄伟的有(金碧辉煌的殿堂),小巧精 致的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繁华的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宁静 自然的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为什么说是象征呢? 生: 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热闹街市和田园风光, 是王公贵族们仿照民间的景观 建造的。 师: 风格如此迥异的建筑竟能如此融洽的融合为一体, 谁能来读读文中的第 一句话,读出两种建筑风格的不同。 生:自由练读。 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什么叫“各地名胜”? 生:各个地方最优美的景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14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

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阅读、感悟和想象结合起来,在网络环境中,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品读,揭示不可估量的损失。 (出示: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1)A、读了这句话,你能想像这个园子的样子吗?B、想去看一看这座举世闻名的园子吗?(出示断壁残垣的图片)。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没错,曾经的举世闻名,曾经众星拱月变成现在的废墟,归

结于一个词那就是~“毁灭” (3)(板:毁灭)是啊一把火“灭”,毁掉了一座的皇家园林“毁”齐读课题。 1、从课题直接抛出我要抓住的点“从毁灭而得出不可估量的损失”具体是这样设计: 出示课文第二段第一句话。你想像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的样子?学生自由谈论如何辉煌,如何美丽。不做评价。出示现实断壁残垣的图片。形成感情上的落差。自由谈体会。从课文中找形成这一情形的句子。引出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明白是“英法联军”给烧成这样的。 教师伺机进行补充,是啊一把火写 “灭”字,毁掉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再“毁”(细节)完成课文标题。齐读课题。继续进行情感上的激发,而这一毁灭成了“出示课文第一段”通过“……是……也是……” 中为下一个流程由美的毁灭而产生的愤的感情,埋下伏笔。 三、读中感悟,找寻不可估量的美与价值。 读中思考,利用小组或同桌交流的方式找出文中描写昔日圆明园里存在的东西,根据学生交流的顺序,出示辉煌美丽的图片。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 1、感受美。 归集到具体字词的感悟理解比如: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词,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学习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准备:课件 重难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热爱祖国文化。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题板书)讲课前老师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录像。(播放视频)看到这么对比强烈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痛惜、沉重、愤怒)好,那就请把你的可惜之情送进课题,读(个人、全班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更多的了解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学们只读了一遍就读懂这么多,真了不起!)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已先练习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山乡村野田园风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西洋景观风景名胜天南海北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2、这些词语里,老师有一个词语想请教大家,“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不可估量呢? 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评价圆明园的价值的。(点名汇报。) 教师归纳出示三个句子。⑴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总结提问: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归纳投影: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聚焦昔日圆明园的景观,感悟“美”。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 2.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圆明园的毁灭》,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读“圆明园”。 生读“圆明园”。 师: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师写完课题)生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什么叫“毁灭”?指名说 师: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再也不存在了。同学们,齐读课题。 2. 我看有同学读了课题表情立刻就变了,变得严肃起来,我知道为什么一读这个题目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作者:向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美)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 2、 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

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 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汇报时,由学习负 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 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 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 明园。 教师小结: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 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 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 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 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 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 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学生读234段)(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 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 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

《圆明园的毁灭》一等奖教学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 师:同学们,最近在我国的航天史上有件振奋人心的大事,知道是什么吗? 生: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师:是啊,这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你们还知道近年来,我国有哪些令国人自豪,让世界瞩目的事情呢? 生: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 09年祖国的60周年华诞 01年申奥成功 97年香港回归 99年澳门回归 师:(出示PPT)是啊,这鸟巢上空绚丽的烟花,这宏伟的东方之冠,这一个个化为现实的航天梦想,不正说明了我们的祖国在日益强盛,我们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了吗?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的10月19日,北京的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令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生:圆明园被毁灭了 师:对,圆明园被毁灭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圆明园的毁灭” 孩子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 大家注意这个“毁”,上面是一个臼齿的“臼”,下面的“工”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师:“毁灭”意味着什么?谁来说 生:被狠狠地毁坏了,没有了。 师:说得好,“毁灭”不是一般的毁坏,一旦毁灭就再也没有了。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不存在了。孩子们,齐读课题。 师:课前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我们找同学来读读这一课的重点词汇 (PPT出示词语) 师:孩子,这个字读二声“量”,是计算,测量的意思。你再读一遍。 师:词语预习的很充分,老师相信你们对课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谁能找出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毁灭的呢? 生:课文第一句 师:(出示PPT)课文第一句 师:这句话让你知道了什么? 生: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师: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 生:无法计算 师:是啊,不可以去计算的损失,可见损失非常的大。作者在开篇这一句话中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一读,抓住词句,展开想象,把感受写在旁边,一会我们来交流。

《22、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新部编本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 xx 市实验学校

《22、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理解“众星拱月” 、“瑰宝”、“精华”等词语的意思,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2、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从文章描述中感悟课文中心,并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表达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段(2——4 节)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很难体会到。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多种方法再现圆明园景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之中有谁去过北京? 2、那谁能说说你到那儿游览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呢?总结:是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很多,有金碧辉煌的故宫,有雄伟壮观的天坛,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颐和园· ·····然而,北京本应还有一处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出示图画)而现在印入我们眼帘的圆明园却只是残垣断壁、满目沧桑。同学们,当你们满怀欣喜地来到圆明园看到

的却是这样一幅情景时有什么话想说吗?(圆明园怎么会变成这样?是谁把圆明园变成了这样?以前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继续来学习第22 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复习课文第一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板书:损失巨大。那么根据这句话,本节课我们还应该搞清楚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说圆明园毁灭的损失这样巨大呢?这个损失大到什么程度呢?)过渡: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向我们说明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新课: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二、三两大段,找出作者高度评价赞赏圆明园的语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习第二节,(分析第一句,投影出示)齐读出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了什么呢?(地址、影响、规模、作用)补充史料:据有关资料记载,圆明园最初的面积只有约600 亩,先后经过六位皇帝150 年的营造扩充,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总面积 达到了5200 亩,比现在的颐和园还大850亩,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的园林。那么这么大的一座园林它的内部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仔细地默读第二节,看你能不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将这种布局画出来呢?讲一讲图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释题:“圆”是“圆融完美”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 “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毁”字书写时应注意“工”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几”的最后一笔变成竖弯。“毁灭”的意思是销毁灭亡,彻底消失。合起来的意思是:一座意喻圆融完美、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走向销毁灭亡。 设计意图: 课题,往往是文章的文眼,从课题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 出示课件: 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

五年级上册语文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估、煌、殿、珑、剔、澜”等10个字;会写“毁、估、拱、辉、煌、殿、陵”等15个生字。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无比仇恨,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估、煌、殿、珑、剔、澜”等10个字;会写“毁、估、拱、辉、煌、殿、陵”等15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为的无比仇恨,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由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圆明园里,荒野的风为我们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用心灵去倾听。) 2.揭示课题,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齐读。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

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4.师小结:(走近圆明园)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二、自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自读检查: 1.指名读课文,同学检查字音是否正确。 2.分小组讨论:读完课文,你能不能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字词揭秘。 我会认 (1)出示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 gūhuáng diàn lóng tīlán ling hóng fèng jìn 估煌殿珑剔澜陵宏奉烬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出示认读生字组词。(课件出示)

圆明园的毁灭

17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准备: 《火烧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片断,圆明园的相关图片,文中的部分句子。 教学过程: 师: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提前板书好课题)同学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谁来说一说? 生1:作者是这样评价圆明园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老师板书:举世闻名)作者还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谁来说? 生2:作者还评价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吗? 生3:作者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瑰宝精华) 这些都是作者对圆明园历史地位以及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2: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3: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高度评价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4:我还想知道圆明园还有哪些国宝流失在国外?

老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还有那些同学想说? 生5:我还想知道圆明园中还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看来同学不仅在思考,有思想,而且还会学习,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请大家来看: 1、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师:-------,你来读一下好吗?(生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细细探究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现在开始。 (学生研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可以读一读,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好,先到这儿。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主动,也非常的认真,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现在谁来说,好,------- 生1:我对第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请看第二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全世界都有名,可以看出圆明园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气。“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众星拱月”是许多星星围绕着一个月亮,许多小园就是星星,月亮就是圆明三园,可以看出圆明园的设计独特新颖,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师:说的不错,请坐。他抓住了两个重点词语一个是举世闻名,一个是众星拱月,通过这两个词语我们看到圆明园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谁来继续汇报? 生2:大家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从这两个有,也有,我体会到圆明园的景点很多,如果你爱热闹,你就去买卖街,如果你爱清静,那你就去山乡村野。 师:这里真的有人做生意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我看到了一个词,是象征。 师:那什么是象征?(象征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一种和他相近的)对,买卖街是一座舍卫城,城内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应有尽有,如果皇帝要逛街,宫女、太监等几百人就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繁华,真的像个买卖街。从这两个有,还有,你体会到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好,--------,你来说。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色非常多。 师: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还能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色非常美丽。 师:非常好! 生-------我还能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物风格各异。 师:风格各异这个词用的非常好,非常恰当。好了,那我们怎样读出圆明园中这么多的建筑呢?现在请同学们练读一下。(生练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好,你来!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咬字清楚,也很有感情,通过他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美。 师:你听出来了圆明园的金碧辉煌,你听出来了玲珑剔透,你听出来了买卖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4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14圆明园的毁灭 备课时间 2020.10.0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对历史已经有点了解,但了解得并不深,尤其是对圆明园毁灭的了解更少。通过阅读课文,孩子们基本能分析出各段的段意。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钉钉软件课件 前置作业内容 1.搜集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一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 圆明园有“百园之园”之称,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它被毁灭了。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2.助读资料:

(1)走进作者: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2)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外敌的欺侮,只会一味屈膝退让。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和慈禧等仓皇逃跑,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初步感受,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毁:左上边是臼不是白字、上横和中横要分开,工字下横变为提,右边要窄。 拱:左窄右宽,共字两横和两竖距离要匀称、左竖与下横都要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