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铁道工程1403

陈印亮

辜竑橦

苏威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碎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饱和黏性土地基上主要不以变形为控制的工程也可采用碎石桩置换。碎石桩加固地基一般用于加固路堤、工民建构筑物、港湾构筑物、土工构筑物、材料堆场等地基。地基加固深度一般为7~8。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FTGF80/1—2004)。

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GJ79—2002)。

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熟悉图纸,摸清地质情况和现场条件;编制碎石桩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碎石桩施工顺序,安排好施工进度和劳动组织;向施工技术人员交底以便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对班组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3.2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振动打桩机、装石料斗等;通过吊钩、缓冲器吊起,沿着导杆上下移动;为了使碎石有效地排出或套管易于沉入,还要配高压空气的喷气装置;辅助设备有起重机、装截机、空压机等。

3.3 材料准备

碎石。碎石级配以自然级配为宜,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成孔直径的1/12~1/10,且不超过8cm,含泥量不大于5%。

3.4 作业条件

3.4.1 场地平整,清除路基范围内杂草、树根、耕种土等。做好场地临时排水系统,施工便道畅通。

3.4.2 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并应经过培训,全面了解工程概况,技术、质量要求。

4 施工工艺

碎石桩法加固地基施工可采用振动成桩法或锤击法两种施工方法。常采用振动沉桩法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成桩挤密试验,桩数宜为7~9根。如发现质量问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桩间距、填碎石量等有关参数,重新试验或优化、改变设计。

4.1 工艺流程

振动沉桩法施工碎石桩的施工工艺流程:①场地准备→②桩位放样→③打桩机就位→④沉桩→⑤至设计要求深度→⑥上料→⑦注料提管→⑧反插提管→⑨重复⑥至⑧步至桩顶出地面→⑩清理导管外壁带出的土→移机至下一桩位。

4.2 操作方法

4.2.1 场地准备:清理平整场地,清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

4.2.2 桩位放样:根据设计要求,用小木桩插出成桩的孔位。

4.2.3振动打桩机就位:桩管中心对准桩中心,校正桩管垂直度≤1.5%;校正桩管长度并符合设计桩长。

4.2.4 沉桩:开动振动机把套管沉入土中,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如遇到坚硬难沉的土层可以辅以喷气或射水沉入。

4.2.5 上科:把加好碎石的料斗吊起插入桩管上口,向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碎石。

4.2.6 注料提管:将注满的碎石的导管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桩管底要低于沉入的碎石顶面,套管内的碎石振动沉入或被压缩空气从套管内压出形成桩体。

4.2.7反插桩管:在注入一定碎石后,将套管沉入到规定的深度,并加以振动使排出的碎石振密,并使碎石再一次挤压周围的土体。

4.2.8 单位填料量应不少于理论填料量,扩散系数按1.2计,也可根据试验确定。启动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用量全部投完为止;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施工;提升和反插速度必须均匀;反插深度由深到浅,每根桩反插次数视情况而定一般

不得少于12次。

4.2.9 将以上工序4.2.6~4.2.8重复多次,一直将碎石灌到规定的高程(地面)成为碎石桩。

4.3 施工注意事项

4.3.1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中再次灌碎石于套管内。当采用水压冲击辅助成孔时,振冲碎石桩施工水压不小于500kPa,水量不小于30m3/h。

振动法施工时,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填石量、提升高度和速度、挤压次数和时间、电机的工作电流等,以保证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参考密实电流暂定为45~50A,留振时间10~15s。在施工中应选择适宜的桩尖结构,保证顺利的出料和有效的挤密。

4.3.2 碎石桩的施工顺序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碎石桩间距较大的可以逐排、间隔施打,当临近有构造物时宜先从毗邻构造物的一侧开始施打。孔内灌入的碎石量一般为桩体积的1.2倍,实际灌石量不应少于设计值的95%。灌入碎石的含水率应加以控制,对饱和水的土层,碎石可采用饱和状态,对于非饱和土或杂填土或能形成直立孔的土层,含水率应加以控制。桩管应徐徐拔出,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0~1.5m/min,使碎石借助振动留在桩孔中形成密实的碎石桩。

4.3.3 施工中应有专人记录各项施工参数。施工完毕,测量整平高程,整理施工记录。

5 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应在施工结束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饱和黏性土应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一般为3~4周,对粉性土可取1~2周,对砂土地基可在施工结束后勤部~5天进行。检测一般采用两种以上方法,可采用标准惯入、动力触探试验或静力触探试验以及土工试验等方法检测桩及桩间土的挤密质量,以不少于设计要求的值为合格。通常检测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每段落不少于3根。检测结果如有10%的桩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加桩或其他措施。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复杂的碎石桩工程应进行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检验。检验方法可用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检验点应选择在有代表性的或土质较差的地点,检验点数量可按面积大小取2~4组。桩身应保持连续、不断桩、不缩径。施工结束后应将桩顶高程下的土层夯实。

碎石桩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

碎石桩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碎石桩施工完毕后,要埋设沉降观测桩和测斜管,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在碎石桩上进行路基填筑时,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基填筑速率作必要的调整观测时间一般为一年测数据表明收敛后可停止观测,早期观测时间间隔一般3d,根据观测数据的大小逐渐大时间间隔直至每半月观测一次。

6 成品保护

6.0.1 施工时碎石不得与泥土等杂物混合造成污染等。

6.0.2 碎石桩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后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过以免破坏桩头。

7 质量记录

7.0.1碎石桩属隐蔽工程,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检查,形成检查记录。

7.0.2 原材料碎石要有进场检验报告。

7.0.3 桩位放样及复核记录。

7.0.4 施工中应有专人记录各项施工参数。

7.0.5 要有沉降和稳定观测数据,并绘成趋势图。

8 安全、环保措施

8.0.1 当临近有构造物时,特别是对抗震有较高要求的构造物时,应注意碎石桩施工对构造物的影响,可采取在临近构造物间挖抗震减压沟等措施,先从临近构造物的一侧向远离方向施打碎石桩,必要时要进行相关论证。

8.0.2 施工时注意哭声扰民和控制扬尘。

8.0.3 如果采用了水压冲击辅助成孔,要回收污水,避免污染。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振动沉管碎石桩

关键词:高速公路液化地基干振碎石桩施工 振动沉管碎石桩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刘刚 江苏省中成建设工程总公司,210041 摘要:干振碎石桩由于能克服振冲法在施工中耗水量大和泥浆污染的缺点,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用来处理高速公路液化地基,国内尚无先例。本文结合连徐高速公路液化地基的处理,对干振碎石桩的施工过程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速公路液化地基干振碎石桩施工 Vibrates the Settling Tube Broken Stone Marker in Highway Soft Soil Ground Application Liu Gang In Jiangsu Province becom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rporation, 210041 Abstract: Inspires the broken stone marker dry, because can overcome inspires flushes the law the water consumption to be bi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mud pollution's shortcoming, in domestic obtained many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but uses for to process the highway to liquefy the ground, domestic still did not have the precedent. This article unifies Lian the Xu highway to liquefy the ground processing, to inspired the broken stone marker dr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Key word: Highway,Liquefies the ground,Inspires the broken stone marker dry,Construction 1、概述 连(云港)徐(州)高速公路地处苏北平原北部,沿路线从东向西依次为滨海海积平原、沂沭河冲积平原、黄泛冲积平原和山间盆地。海积和冲积平原广泛沉积了第四纪全新世(Q4)砂土和亚砂土(即各类低液限粉土、粉质土)及Ip<10的低液限粘土。尤其是邳州市境内及其以西的废黄河黄泛平原表层,亚砂土和粉细砂所占比例较大,而且多处于松散状态,加之地下水位较高,又处于饱和状态。同时沿线基本烈度处于7~8度区,这些构成了砂土液化的基本条件。 经对可液化土层在相应烈度下液化势的分析计算,根据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要求,应采取适当的地基加固措施,但如何在地基加固处理措施和工程投资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碎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和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将碎石挤压入土孔中,形成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中称之为粒料桩。 干振碎石桩是一种采用预沉导管、重锤振动压入工艺施工的碎石桩,它克服了振冲法在施工中耗水量大和泥浆污梁的严重缺陷,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较多应用。但采用干振碎石桩来处理高速公路液化地基,国内尚无先例。 干振碎石抗处理液化地基的原理主要是振密和挤密作用和排水减压作用。 2、施工控制 2.1施工准备工作 2.1.1编制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组织设计,清理平整场地,清理表面腐植土层30cm,消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测量放线,测量地面整平后的标高;严格按布桩图布设桩位(桩间距及形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桩间距允许偏差为±10cm)。 2.1.2机械设备。 本工程碎石桩采用振动桩机振动成孔,桩机应根据桩径、桩长及加固工程与周围建筑物(民房)的距离相适应作出选择,工程上常用的型号有DZ22、DZ40、DZ60、DZ90A等。根据设计桩径400mm的要求以及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决定采用DZ40-60系列走管式振动沉桩机,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为377mm或426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锤重≥35kN;激振力≥280kN;配套发电机功率≥120kW;容积相等的小推车数辆。 2.1.3材料。 碎石桩碎石填料应采用未风化、抗浸蚀的干净砾石或轧制碎石,粒径20~5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内摩擦角不小于38°。 2.1.4劳动力组织。 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的劳力定员根据打桩机的台班生产能力确定。每个施工班组通常由6~9人组成,班组以打桩机为中心建立各自的岗位责任制,在班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2.1.5现场工艺性试桩。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铁道工程1403 陈印亮 辜竑橦 苏威

'. 碎石桩加固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 碎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饱和黏性土地基上主要不以变形为控制的工程也可采用碎石桩置换。碎石桩加固地基一般用于加固路堤、工民建构筑物、港湾构筑物、土工构筑物、材料堆场等地基。地基加固深度一般为7~8。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FTGF80/1—2004)。 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GJ79—2002)。 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熟悉图纸,摸清地质情况和现场条件;编制碎石桩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碎石桩施工顺序, 安排好施工进度和劳动组织;向施工技术人员交底以便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对班组和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3.2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振动打桩机、装石料斗等;通过吊钩、缓冲器吊起,沿着导杆上下移动;为了使碎石有效地排出或套管易于沉入,还要配高压空气的喷气装置;辅助设备有起重机、装截机、空压机等。 3.3 材料准备 碎石。碎石级配以自然级配为宜,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成孔直径的1/12~1/10,且不超过8cm,含泥量不大于5%。

3.4 作业条件 '. 3.4.1 场地平整,清除路基范围内杂草、树根、耕种土等。做好场地临时排水系统,施工便道畅通。 3.4.2 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并应经过培训,全面了解工程概况,技术、质量要求。 4 施工工艺 碎石桩法加固地基施工可采用振动成桩法或锤击法两种施工方法。常采用振动沉桩法施工。 施工前应进行成桩挤密试验,桩数宜为7~9根。如发现质量问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调整桩间距、填碎石量等有关参数,重新试验或优化、改变设计。 4.1 工艺流程 振动沉桩法施工碎石桩的施工工艺流程:①场地准备→②桩位放样→③打桩机就位→④沉桩→⑤至设计要求深度→⑥上料→⑦注料提管→⑧反插提管→⑨重复⑥至⑧步至桩顶出地面→⑩清理导管外壁带出的土→移机至下一桩位。 4.2 操作方法 4.2.1 场地准备:清理平整场地,清除高空和地面障碍物。 4.2.2 桩位放样:根据设计要求,用小木桩插出成桩的孔位。 4.2.3振动打桩机就位:桩管中心对准桩中心,校正桩管垂直度≤1.5%;校正桩管长度并符合设计桩长。 4.2.4 沉桩:开动振动机把套管沉入土中,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如遇到坚硬难沉的土层可以辅以喷气或射水沉入。 4.2.5 上科:把加好碎石的料斗吊起插入桩管上口,向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碎石。 4.2.6 注料提管:将注满的碎石的导管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桩管底要低于沉入的碎石顶面,套管内的碎石振动沉入或被压缩空气从套管内压出形成桩体。 4.2.7反插桩管:在注入一定碎石后,将套管沉入到规定的深度,并加以振动使排出的碎石振密,并使碎石再一次挤压周围的土体。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B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碎石桩地基处理方案

四川峰泰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石化设备制造项目振冲复合地基加固 施 工 方 案 四川省广汉市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三月

工程名称:四川峰泰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石化设备制造项目振冲复合地基加固 施工单位:四川省广汉市地基基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经理:刘少成 技术负责:巫雪 项目负责:刘成甫 方案编写:巫雪 编写日期:二0一一年三月

1前言 1.1工程概况 四川峰泰石油设备有限公司的委托,由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公司石化设备制造项目的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拟建厂房拟采用轻钢钢架结构、独立柱基础,拟建办公楼拟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地勘资料需进行振冲复合桩加固(简称振冲法)加固处理,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20kpa。 1. 2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德阳市庐山路西侧,地貌属成都平原绵远河流域一级阶地,地形平坦。拟建场地原为耕地、民用建筑,地形平坦。据了解拟建场地9号剖面西侧范围于2007~2008年间,因挖砂形成一范围较广的坑,深度3.5~7m,具体开挖范围不详,后于2010年6月用粉质粘土、卵砾石进行回填,局部区域夹少许建筑垃圾。 1.2.2 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及性质 场地地层结构较为简单,钻探揭露地层表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粉土、细砂、中砂、砾砂、松散卵石及稍密卵石组成。现将地层自上而下进行分述。 2.2.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素填土:以粉质粘土夹少许卵石为主,顶部卵石含量较少,底部富集,夹少量植物根茎;局部区域偶见少许建筑垃圾,以碎砖、砼块为主。 2.2.3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粉土:呈透镜状分布,灰黄色,稍湿,中密,具轻微摇震反应,厚度 细砂:仅见于ZK20、ZK30号孔,浅灰黄色,松散,潮湿,含5~10%粘性土,厚3.9m、1.5m。 中砂:层状或透镜状分布,灰黄~灰色,松散,潮湿~饱和,含5~10%粘土,厚0.4~3.9m。 砾砂:层状或透镜状,灰~灰黄色,松散,潮湿~饱和,含砾石20~40%,充填中粗砂及少量粘土,砾石粒径1~4cm,亚圆形,岩性成分以花岗岩、砾岩为主,厚0.3~5.6m。 圆砾:似层状及透镜状分布,松散~稍密,潮湿~饱和,卵石含量20~40%,充填物以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砾石粒径2~5cm,亚圆形,岩性成分以花岗岩、砂岩、灰岩为主,厚0.3~3.9m。 卵石:层状及透镜状分布,稍密,潮湿~饱和,岩性成分以花岗岩、砾岩为主,亚圆形,卵石粒径2~8cm,卵石含量50~70%,充填物以粗砂、砾石为主,少量泥质,钻孔最大揭示厚度3.2m。 各土层厚度及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4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砂砾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 (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 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 ,并不宜大于50mm 。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 ~ 10t )、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

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 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一 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分层铺筑砂石。 3.3.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咼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2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D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A.10mm B.20mm C.50mm D.25mm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修订稿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作业条件: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 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并应充分压(夯)实。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1.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6.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7.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8.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作业条件: 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3.制作好钢筋笼。 4.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5.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6.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 3.2操作工艺 3.2.1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2.2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2.3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2.4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2.5孔底清理及排渣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 1.1~1.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碎石桩加固松软地基工法.(优选)

碎石桩加固松软地基工法 一、前言 在我国沿海及内陆地区广泛分布着软弱粘性土层及夹砂层。由这些土形成的地基在构筑物及外部荷载作用(列车、地震等)下会产生较大的沉降,而且沉降持续时间较长,这对工后沉降要求高的地基(如建筑物、台后过渡段等)很难满足。另外,对于松散的砂层,在地震等外部荷载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震动液化,造成地基下沉量聚增,这对构筑物的使用来说是不安全的。秦沈客运专线设计要求台后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大于8Cm。因此,在特大桥、大桥、中桥等台后过渡段均设置半刚性桩进行地基加固。碎石桩就是其中一种。 碎石桩,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松砂地基,可通过挤压、振动等作用,使松砂达到密实,从而增加地基承载力,降低孔隙比,减少建筑物沉降,并提高砂基抗震动液化的能力;用于处理软粘土地基,可起到置换和排水的作用,加速土的固结,形成置换桩与固结后软粘土的复合地基,显著地提高地基抗剪强度。这种桩施工机具常规,操作工艺简单,场地干净,可就地使用廉价地材,加速进度、降低工程成本,应用较为广泛。 我二公司在秦沈客运专线A-14标段11.6Km的管段内,在赵屯中桥沈台(DK271+487~+520)设计采用碎石桩加固。在一无施工经验,二无施工机具的情况下,我公司引进外部设备,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解决,不断完善工艺,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本工法。 二、工法特点 1、本工法直接利用DZ-60型高效能振动打桩机为成孔设备,并利用其振动下压的作用使碎石桩桩体被挤密振密,使桩体起到置换与排水的作用。 2、本工法针对松软砂粘土中砂夹层较厚的情况,试桩过程中曾试着用预制钢筋砼桩尖代替活瓣桩尖,但效果不甚明显,后仍采用施工方便的活瓣桩尖。 3、本工法对地质条件尤其敏感,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施工时不同桩段采用不同的施工参数来控制,且施工参数由现场试桩来确定。 三、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非饱和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二级以上的非湿陷性黄土。对灵敏度高的软弱粘性土,当其天然结构受扰动破坏后,土的强度下降,压缩系数增大,压缩模量降低,短期内难以恢复,效果较差,不宜使用。 四、工艺原理

振冲碎石桩施工方案 (3)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地质复勘及生产性试验 2 四、填筑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 3 六、技术要求及控制措施 6 七、质量控制措施 9 八、安全保障措施 10 九、环境保障措施 11 十、施工资源投入情况 11 振冲碎石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渠首~沙河南段(中线建管局直管项目)湍河渡槽工程施工标,合同编号ZXJ/SG/THD-00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湍河渡槽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小王营~冀寨之间的湍河上,西距邓州~内乡省道3km,北距内乡县20km,南距邓州市26km。渡槽槽身为相互独立的3槽预应力混凝土U型结构,单跨40m,共18跨,单槽内空尺寸

(高×宽)7.23m×9.0m。湍河渡槽主要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湍河渡槽设计流量为350m3/s,加大流量为420m3/s。 1.2工程地质 根据湍河渡槽工程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可知,本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进口渠道段、进口渐变段:地基基础主要为Q3粉质粘土、砾砂。粉质粘土厚 7.5m~10.0m,可塑~硬塑状,具中等压缩性,弱膨胀性。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180kPa~210kPa。下部砾砂强度高于上覆土体强度。 进口闸室段、过渡段:地基基础主要为Q3粉质粘土、砾砂,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180kPa~210kPa,下部砾砂承载力标准值300kPa~320kPa。 出口闸室段、过渡段:地基土层主要为Q3粉质粘土、砾砂。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180kPa~210kPa,下部砾砂承载力标准值300kPa~320kPa。 出口渐变段、出口渠道段:地基土层主要为Q3粉质粘土、砾砂。粉质粘土厚 3.5m~8.0m,可塑~硬塑状,具中等压缩性,弱膨胀性。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180kPa~210kPa,下部砾砂层强度高于上覆土体强度。 退水闸段:地基基础主要为Q3粉质粘土、砾砂。粉质粘土具中等压缩性,弱膨胀性,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180kPa~210kPa,下部砾砂强度高于上覆土体强度。 1.3、振冲碎石桩简介 根据《湍河渡槽地基处理平面布置图》,本工程进口渐变段、进口闸室段、退水闸室段、出口闸室段、出口渐变段地基处理方式为振冲碎石桩。要求其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250Kpa,桩长伸入砾砂层,桩径80cm,间距200cm呈等边三角形布置。采用粒径为30mm~100mm、含泥量不大于5%的卵石填充,湍河渡槽工程振冲碎石桩工程量约为26666.4m。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于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冲孔桩施工事宜 一.塌孔 在冲孔桩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塌孔的问题,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锤头冲击不稳等。(一)塌孔的原因 1.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2.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或河水、潮水上涨,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锤头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 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锤头提起过高而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冲击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4.在松软砂层中锤击进尺太快。 5. 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泥浆

吸走后未及时补浆(或水),使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6.清孔操作不当,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停顿时间过长。 7.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二)塌孔的预防和处理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冲孔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或高质量泥浆。 2.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孔口,重新埋设护筒再冲。 3.如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④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补浆(或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⑤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二.偏孔问题 在冲孔桩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存在偏孔问题。 (一)偏孔的原因 冲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斜坡岩面) 1. 2.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冲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冲进,锤头受力不均。 3.扩孔较大处,锤头摆动偏向一方。 4.冲孔桩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 (二)预防及处理方法

级配砂石地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江山帝景基础砂石级配处理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监理: 编制日期:2017年10月2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地质概况 三、级配砂石回填施工工艺 四、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级配砂石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江山帝景二期1.3、1.4、1.5期人防及15#、23#、34#楼1#2#商业工程,工程地址,平度市人民路北,路东侧,地上17层建筑面积34788㎡,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面积11735㎡。 二、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设计基底标高平均在53.0米左右,因原有砼垫层施工时间太久,有老化现象,应建设单位要求,把原砼垫层清除,导致基底降至52.2米左右,2017年10月16日经建设、地勘、设计、监理单位到施工现场对基础复验,要求超挖大于0.3米部分采用级配砂石(沙:石6:4)回填。 三、级配砂石回填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得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颗粒级配应良好。 1.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1.1.3 主要机具:蛙式打夯机、压路机20t、振动棒,喷水用胶管、2m靠尺等。 1.2作业条件: 1.2.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

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1.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1.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1.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楚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按比例级配的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的规定。 3.3分层铺筑砂石 3.31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采用20t的压路机碾压。 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搓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 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振冲碎石桩

振冲碎石桩加固松软土地基,形成符合地基或复合土体,以提高其承载力、增强稳定性、减少沉降量,同时还显著地增强其抗震性能,无论是公路、桥梁、堤坝和房屋等建筑的软基均可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成复合地基以满足工程的使用与抗震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振冲碎石桩施工及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并对这种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在施工中的遇到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振冲碎石桩软土地基地基加固 1工程概况 1.1工程基本概况该项目厂区面积26万平方米,厂区建设分三期进行,主要建设内容有:生产车间242880平方米,宿舍楼:3600平方米,食堂、浴池、文化中心7440平方米,办公楼:7800平方米。 1.2工程地质概况该工程场地原为沼泽地,后经人工修整后地形平坦,场地地貌为海岸平原。在钻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为:①素填土:层厚0.3~3.4m,层底高程1.34~3.55m。②细砂:层厚1.4~5.2m,层底高程-1.70~1.52m。③含淤泥粉细砂:层厚1.30~5.90m,层底高程-4.83~- 2.45m。④粗砂:层厚0.4~ 3.1m,层底高程-1.56~- 4.32m。⑤全风化片麻岩:层厚0.14~1.07m,层底高程-7.06~-4.62m。 ⑥强风化片麻岩:钻探揭露层厚2.32~5.00m,钻探揭露层底高程-10.69~-8.05m。 该建筑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须对素填土、细砂、含淤泥粉细砂进行加固处理,消除砂土的液化沉陷。当治理后地基土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基稳定,适宜建筑。 邯郸市漳滏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4.5万亩,是由滏阳河分灌区和民有分灌区组成的全国大型灌区之一,主要水源地是岳城水库和东武仕水库,引水方式为自流。 民有总干渠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干寒同期。该区域以农业生产为主。 民有总干渠是民有分灌区的灌溉总干渠,长103.14 km,设计流量渠首100 m3/s,向下游依次递减为70、40、30 m3/s。 工程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局部为洼地,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倾,地面高程81.8~55.8m。区内有滏阳河、漳河自西向东流过,河流宽度约30m,河谷呈宽浅式,河床与地面高差约5m,河流间为相对较高的台地。在河流台地之间分布民有渠等多条人工开挖的引水渠道。 根据地质勘探钻孔揭露,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表层局部分布人工堆积(Q4s)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总体厚度15~30m,自上而下分为两层,上部为冲洪积层(Q4alp),颜色以黄褐色~浅棕红色为主,岩性有粘土、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等,下部为冲积湖积层(Q4all),颜色以青灰色~灰色为主,岩性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等。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Q3all),颜色以黄褐色~浅棕红色为主,揭露厚度10~15m,岩性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等。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 形基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旋挖成孔灌注桩基施工 本工程桩基础采用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共配置8台SR200D旋挖钻机。 1、旋挖桩施工流程 旋挖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旋挖桩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定位 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根据预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开钻前必须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2)钢护筒埋设: 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可采用打埋和挖埋等设置方法。当挖埋时,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填实。护筒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情况而定,一般为~,要求高于地面50cm。 (3)挖土(岩)成孔 旋挖钻机的钻进工艺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斗取土的工艺,是一种无冲洗介质循环的

钻进方法,但钻进时为保护孔壁稳定,孔内要注满优质泥浆(稳定液)。旋挖钻机工作时能原地做整体回转运动。旋挖钻机钻孔取土时,依靠钻杆和钻头自重切入土层,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而完成钻取土;遇硬土时,自重力不足以使斗齿切入土层,此时可通过加压油缸对钻杆加压,强行将斗齿切入土中,完成钻孔取土。钻斗内装满土后,由起重机提升钻杆及钻斗至地面,拉动钻斗上的开关即打开底门,钻斗内的土依靠自重作用自动排出,钻杆向下放关好斗门,再回转到孔内进行下一斗的挖掘。 在成孔过程中要根据土层情况及时注入泥浆护壁,同时合理调节泥浆的比重,成孔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在停机时,应保持孔内水位的高度泥浆比重及粘度符合规范要求,以防坍孔。 在土层中成孔时,采用一般锥形桶斗齿取土,穿透土层后,更换带挖掘机斗齿的钻头掘进,一直致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方可终孔。 成孔时须及时填写施工记录,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达到设计岩面后,及时取样鉴定。 成孔时要依据土层情况,控制进尺速度,为确保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须保持桩机平整、加强检查、勤检勤纠。 施工过程需备足泥浆,可采用膨润土拌制泥浆,经分离处理后的废渣,通过密闭的专用汽车外运。施工中做到泥浆不外溢,严禁将废浆直接排入场地周边的下水道或河道。 3、护壁泥浆 钻孔泥浆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填加剂组成。在钻孔中,由于泥浆相对密度大于水的相对密度,故护筒内同样高的水头,泥浆的静压力比水大。由于静水压力的作用,泥浆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层泥皮,阻隔孔内外渗流,保护孔避免于坍塌。此外,泥浆还起悬浮钻渣的作用,使钻进正常进行。在反循环回转中泥浆主要起护壁的作用。 根据钻孔方法和土层情况,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性能指标可参考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