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

世界各地每天总会发生一些校园欺凌的事件,经常听到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一些属于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在日本,校园欺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每年有许多学生自杀。校园欺凌不仅给“受伤者”造成伤害,还会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广州心理咨询为您分享一则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遭遇校园暴力,初中女孩恐惧上学,该怎么办?

林玮(化名),女,15岁,初二。父母反映孩子最近两周精神萎靡,神情一反常态,不愿意说话,闷闷不乐,且不愿意上学。

焦急的父母不断劝说,孩子却一步都不愿再踏进学校,甚至对父母大吼大叫。父母很无奈,只好求助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邱伊环老师的帮助。

据了解,因为个头大,有点男孩子气,桀骜不驯,林玮成为学校里的“大姐大”,经常欺负看不顺眼的同学,加上拉帮结派,几年下来手下也跟随了多个好姐妹儿。此次为替同班好姐妹出气,这个人高马大的初二女孩子在厕所里掌掴了隔壁班女生,并将这名女生的裤子扯了下来作为笑料。这事情让被欺负者的堂哥知晓,为了“教训”林玮,堂哥对她拳打脚踢一番,又扯掉她的外套,拿洗发水往她身上乱倒。

事后林玮放学回家,父母并未察觉到异常。几日之后听同学说起,才知晓此事。因女儿经常在学校打架,父母已经习惯了。母亲像往常一样把女儿训斥了一顿,希望女儿从此长教训。孩子当时情绪比较沮丧,不愿意听,嫌母亲烦,将母亲关在门外。父亲也就没有再提这件事情,更未深思这件事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林玮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为小事儿吵架打架。对女儿的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型,妈妈不是哭就是责备,爸爸则经常打她,嫌她太调皮。自幼儿园时,林玮开始经常打人,老师曾教育过,也找过家长,父母虽然呵斥教训了,但无太大的改善。多次之后,父母也很无奈,又无更好的改善方法,心中便有些放弃了,常常叹息“管不了”。

父母咨询目标:让孩子不再恐惧上学,正常回到学校上学。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咨询师——邱伊环老师解析:

林玮虽曾是“校园欺凌”的施暴者,但同时也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霸道称王的感觉令其内心得到极大满足,越发自我膨胀,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欺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被欺凌者的伤害更不可小觑,他们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难以平复。

现在林玮处于创伤应激反应期:内心产生恐惧、耻辱等情绪,自己感觉威信扫地、颜面尽失,难以面对以往跟着她的一班姐妹儿,所以不敢也不想回到学校。

1、心理咨询:支持性倾听

一个孩子突然不愿意去上学,在这之前必然经历了一些事情。

对于突发事件的冲击,虽然家长非常急切,希望孩子一见到咨询师就能敞开心扉,但我并没有马上探寻造成来访者目前心理状态的原因,而是默默地注视着她,静静地听着,听她说自己的家庭情况、成长史、学习情况、社交情况等等。来访者非常需要一个让她比较信任、能够接纳她、不对她有评判的人去听她的述说,包容她的无助、恐惧、羞愧、伤心、流泪,在长长的倾诉中她得到一些释放。

在第一次咨询中给予支持性倾听,给来访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倾诉环境,使她信任、有安全感、解除阻抗,这非常重要。

2、心理调整:恢复自我价值感

在接下来的访谈中,我了解到造成她目前心理状况的原因——从小到大父母总是打骂自己,不曾给予自己需要的关爱和肯定,好不容易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姐大”,在同学面前有成就感、价值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现在却被一个男生那般侮辱,旁人一定都会觉得自己活该,看自己笑话。她说:“这个世界怎么这样,做人还有什么意思!”

被一个比自己强大暴力的男生这样羞辱,对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女孩子来说,不亚于一件灾难性的事件,其打击程度可想而知。而放大这种感受的是一些不良的认知:打赢才能解决问题——父母没有树立好的榜样,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只学到暴力解决问题这一途径。

根据她与朋友的交往细节,在共同探讨中,她看到了:身边的朋友之所以愿意与她交往,是因为她愿意为她们付出,关心她们,有一些共同的话题,面对分歧和矛盾时她也做了一些理解和让步。在人际交往中她也会使用包容的态度及和平沟通协商的方式跟同学互动,而不单单靠逞强、打架。她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个人魅力和闪光点,而非只有武力让他人震慑、崇拜。这些是她自己及她的父母都不曾关注到的,而通过咨询师这面镜子,让她更加看清认识自己,改变她及其父母对她的看法,提升她的自我认同度,同时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我给她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她回去试着联系自己最好的朋友,看看对方是怎样的反应。如果对方问及自己不想回答或不知道怎么回答的事情时,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可以不回复或回复“过两天再说吧”。经过尝试之后,她发现多数朋友还是很关心她的,希望早日见到她,根本没有取笑她的意图。她内心轻松了不少,对回学校也没有那么恐惧了。

3、心理疏导:化解内心积压的愤怒与无助

在林玮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周围人对她的评价:“没有女孩样儿”、“假小子”。这影响了林玮的性别自我认同,导致她虽知自己是个女孩子,但又不屑做个“女孩儿”。“别人怕我,我就不会被欺负。我才不要做被人欺负就哭鼻子的乖乖女。”

在林玮的感觉和记忆中不曾被父母爱与关心,常被打,越哭被打得越惨;也常常被小朋友欺负,觉得很无助,后来就反击,发现打赢了就不会再被欺负,后来就一直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

在咨询中我用“内在小孩”疗法引导林玮去关爱她内在的小孩,回到当时的情境,引导她将当时的委屈、愤怒在咨询室里表达出来。同时引导她去关爱那个小女孩,给予她理解与呵护。在咨询中她哭着与内心的那个小女孩对话,面对那个可怜无助弱小的小女孩,她感到很心疼很心酸,现在的她特能理解小女孩那时出手打人是多么无奈多么无助也是多么恐惧。她不再责备小女孩以这种粗暴的方式保护自己。

在意象中我引导她去安慰、拥抱小女孩,告诉小女孩“不用害怕,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来保护你,你再也不用使用拳头了,我有更好的方法来保护我们。”她们就如何保护自己讨论了很多很多方法(有可行的也有不是那么靠谱的),但这种与内在对话的方式让林玮的内心变得温暖、有力量,不再那么孤独、混沌、无助;思维变得开阔,看到了更多的解决方法。

我让她回去后也多与内在小孩对话,遇到困扰、难受的事情没人能理解或帮助的时候就与内在的小孩对话,然后再做反应。经过几次的训练,林玮面对事情的时候变得平和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般冲动、急躁。

4、家庭治疗:改善亲子关系

我也将咨询的部分情况反馈给父母,与他们探讨孩子身上好的方面,让父母学会欣赏孩子、肯定孩子,改善亲子关系。

母亲小学便辍学打工以支援困顿的家庭,对于婚姻经营、孩子教育无太多的意识和良好的方式,遇到矛盾冲突,不善于沟通、理解、包容,多抱怨、责骂。对于林玮,母亲更是一肚子苦水,抱怨孩子与她敌对,经常跟她对吵。父亲比较粗犷,不善于情感的表达,又被生活所累,因此对妻子和孩子也无法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咨询的目标也是强烈希望孩子尽快上学,仿佛孩子一回到学校,事情就结束了。

鉴于父母自身的局限、家庭经济状况、孩子学业的问题,我将咨询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咨询较多,家庭咨询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对父母的引导也会少一些、浅一些。

经过与母亲的咨询与讨论,她看到:吵架也是一种亲密互动,在吵架中也有爱的流动;吵架中孩子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也是很可爱的。母亲开怀大笑,内心释怀不少,不再与孩子计较,看孩子的眼光也温暖了很多。

针对父亲的性格特质,我跟他们分析了孩子现在回到学校会面对的情况——如何面对朋友,如何面对那些对自己有敌意的同学,如何面对老师校长的盘问,尤其是如何面对打自己的那个男生。我把问题抛给了父母,让父母给予一些解决方案。看得出,父母从未想过孩子回到学校会遇到哪些事情,自然也一直搞不清楚孩子为何不愿意去学校。面对回学校的各种情况,父亲一筹莫展,低头连连叹息,母亲焦虑不安,又准备抱怨孩子太能惹事。

我及时引导他们去感受孩子内心的无奈与无助,鼓励这两个成人努力想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职责。经过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父亲愿意带着孩子去学校平息风波。

在校长的主持下,两个家庭就孩子欺凌事件进行洽谈,化干戈为玉帛。

经过这段时间的咨询,林玮重新获得自信,也回到了学校,保证今后不再以暴力的方式欺负他人,而用咨询中学到的人际交往方式与朋友、同学、老师互动。母亲也反应这段时间母子吵架的次数少了很多。

父母也认识到女儿已经长大了,而且是个女孩儿,不能像对待男孩子那样粗暴的对待女孩子,保证不再打孩子而是用更温和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夫妻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

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DOC)

高校辅导员案例分析 1.案例简介及分析 一天早上出完早操后,一名同学向我报告说放在书包里的两百元钱被人拿走了。当时操场上还有很多人,而这位同学的书包和其他人的书包就放在一起,并且其他人的书包都未动过,唯独他的书包被人翻过。我问他把钱放进包里的时候,有哪些人在场,他说很多人都在场,自己也说不清了。我只好提醒他自己今后多注意。此后,又有该同学寝室的其他人陆续向我报告说自己放在枕头下或放在抽屉里的钱总共约1000多元被盗,但门窗均未有被撬的痕迹。■高校学生钱物被盗案件的屡屡发生,严重地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广大师生深恶痛绝。对待盗窃现象一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尽量侦破; 另一方面不能胡乱猜疑,轻率处理,关系到一个学生一生的名誉,即使掌握了确切证据,查证属实后,也不能简单处理,一定要尊重学生,经常找学生谈话,促使学生从内心里、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切不可一味地批评,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重新做人。 2.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8年下半年,按照学生工作处的工作部署在08级学生中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主题班会。班会采用了统一制作的课件,笔者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从七个方面对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了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很多同学没有认真地听讲,甚至个别的学生在睡觉。在班会结束约半个小时,一条手机短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李老师,今天下午的班会您很辛苦,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但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收获,建议以后的主题班会能否压缩一下时间或变换一下形式,否则主题班会的意义不大。笔者收到短信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来了班级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安排他们就班会的效果进行一次调查。班级调查结果显示:近50%学生认为班会的意义不大,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近30%的学生认为班会的形式太古板,老师一味地说教,同学们的容易听觉疲劳;90%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改革。 ■主题班会是辅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利用主题班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名辅导员所面临的问题。不可否认,笔者所遇到的问题不是个别问题,而是一个共性问题,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辅导员有不同的方法,但核心的解决办法就是满足学生“参与”的需求,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3.案例简介及分析 一名男大学生喜欢一个女孩子,而女孩子已经有男朋友了,于是这名男大学生陷入单相思中不能自拔。 ■情感引导,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笔者在此只想谈一谈个人的考虑,不再涉及过多的心理咨询等问题。在对待情感问题上,辅导员可以建议大学生:一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二是要理解什么是爱,懂得爱的真谛。三是对待恋爱要客观,思考问题不走极端,坦坦荡荡,积极培养和自我纠正不良情感。四是处在失恋过程中时,多与人交流,多与家人交流,多与老师交流,帮助自己摆脱苦恼。五是一旦认为情感状态失去控制,就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整,或者找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员咨询。 4. 案例简介及分析 2009年9月2008级学生正式来我院报到,同时学院也在开学初期就下达了学籍注册和催缴学费的通知,在开班会过程中要求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主动到学院学生科说明情况,很快一位来自东北农村,衣着简朴的女同学来到办公室并向我哭诉家中的不幸遭遇。她的母亲和妹妹都死于脑癌,家里也因此欠下了巨额的治疗费用,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干些力气活供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2020预防校园暴力心得总结四篇精选(最新)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 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让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它不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极其容易伤害到同学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合格的盘中人! 同学们,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学校所必不可少的。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阳光校园,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的宽容友善之人,共建我们友善和谐的校园! “小打小闹”不再是嬉戏玩耍,而是恶意中伤他人。据新闻报道,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存在恶意辱骂、殴打,甚至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校园暴力事件性质恶劣,但多数施暴学生因“未成年”“口头批评教育”为借口而免于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多少父母撕心裂肺的泪水与无助。是多少孩子孤寂的夜晚和不可触碰的痛苦回忆。 制度教育,法律先行。有不少网友建议适当提前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年龄,细化法律条文。且不说建议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完善制度教育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操作性高的应急预案配套体系。针对类似校园欺凌事件拟制惩戒教育制度,明确“红线”范围以及触犯成本,让孩子们时刻保持“红线意识”;另一方面,校园是社会的缩影,老师则是这个缩影中的灯塔。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行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中学生辅导个案报告 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陈利芳 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材料 姓名:费玉婷 年龄:16岁 籍贯:浙江湖州 学校年级:初二 二、主要问题 胆小、自卑心理严重产生较大精神压力,情绪波动较大,觉得同学歧视她,整天沉默寡言,不愿和人交往,也因此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 三、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中等且不稳定,学习兴趣不大。 (2)家庭情况:父母都生活在农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四、辅导对策及过程 1、帮助小婷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我找了个恰当的机会跟她很自然的进行第一次谈话。 “小婷,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听了这句话,她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小婷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小婷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小婷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小婷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武东 一、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王某元,女,13岁,七年级学生。 2、问题行为概述: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的时候,不敢和老师目光相对,看东西的时候,目光总是漂移不定,暗自伤神。听讲老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眉梢之间总是透露着恐惧与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在不断的退步。 3、背景资料了解: 该女生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来自家庭生活事件的打击。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邻居吵架之后自杀。当时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失去母亲这件事,父亲忙于办丧事,忽略了对孩子的安慰,关心,再加上邻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使孩子对母亲的去世充满了恐惧。女孩说:后来她只要一看见烛

光,就想起了母亲的灵位

,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母爱。一年以后,父亲再婚,后妈带着一个女儿搬了进来,女孩确搬出来住到了姑姑家。上了初中以后,周内在学校住校,周末就回姑姑家,父亲很少来看望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案情分析 孩子在失去了母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使她感觉世上在没有亲人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感觉活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很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家庭得不到关爱,理解和温暖,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觉,内心没有了归属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爱。 三、辅导方法 对王某元的指导,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首先对其不良行为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 “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1、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2、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3、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4、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5、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6、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

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一、学校 1、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 2、学校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 4、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家长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5、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篇一 学生姓名:xxx 班级:四年级辅导老师:xx 时间:x月xx日 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 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xxx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 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xxx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xxx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

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xxx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xxx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xxx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基本情况介绍: 王玮,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概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作业不端正,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 背景资料: 王玮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调皮。父亲母亲都初中毕业,均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辅导策略和实施: 对于他所出现的种种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以下几次的心理辅导: 第一次咨询 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督促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

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次多进行校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 第二次咨询 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陶豫浩,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陶豫浩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体育活动课时,同学们不愿跟他在一起,我就特意走到他身边,和他做游戏`聊天,让他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第三次咨询 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第四次咨询 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辅导效果: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 育讲座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 翠岩义校

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讲座“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1、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2、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3、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4、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5、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6、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

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一、学校 1、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 2、学校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 4、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家长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5、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18592

汪紫君,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中等,性格内向,该生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 父母关系紧张,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养成其胆小怕事的性格,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居住,母亲不准其父亲探视儿子,更造成彭某对人际交往厌恶的心理,加之彭某小时候与奶奶在一起,受老人性格影响,与人交往较少,造成现在与人交往有严重的障碍。 辅导方法 1、教师主动接近他与其交谈,努力地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现场观察和模仿,即教师陪彭某一起观看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况。如,一起观看同学课余时的游戏,一起观看同学在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观看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 4、参与活动和模仿,即安排该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起初教师邀他一起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设法让其体会交往的喜悦。然后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人交往。

马文欣,女,12岁,51班。在校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爱奇思异想。芮某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与人相处显得任性、霸道、易生气,经常讽剌挖苦同学,甚至动手打与其开玩笑的男同学。人际关系不好,常与同学闹别扭,教师问其原因,说的最多的话是“我讨厌他们!”因而,独来独往,不合群,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自言自语,或与草木交谈,边抚摸边喃喃自语。 案例分析 芮某,系独生子女,幼时得到其母及长辈的万般宠爱,加上其先天性的斜视,使得其母因愧疚,而给予其极大的怜爱,只要芮某需要,都会无条件地去满足,久而久之,促使其任性、刁蛮、霸道、自私性格的养成,造成与人相处时斤斤计较,吃不得一点亏,否则就大发脾气,因此,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 爱美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芮某日渐感受到了自己长相的缺陷,与同龄人比,自惭形秽,这样,漫漫地滋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主动邀别人玩。总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或望着某处出神,同时,心理也逐渐变得脆弱和敏感起来,总怀疑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私下里在议论自己的长相,所以,与同学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当其自我感觉他人的言行是有意伤害自己时,马上以攻为守,对对方进行讽剌挖苦,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辅导方法 1、加强个别会谈:教师常与芮某个别面谈,时间地点不限,及时全面地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她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同时为了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利用日记作文,师生进行情感交流:抓住其在日记作文中表露出的积极情感,给予夸张式的书面肯定及鼓励:如“瞧!你是一位多么富有爱心的女孩啊,大胆地把你的爱化为大家可以看得见的行动吧!”“其实同学们比你想象的还要热情得多呢!只要你乐于加入他们的游戏中,他们将非常欢迎,试试看吧!”“你有着同学们难以比拟的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发掘其闪光点,帮其树立自信心。 3、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充分发挥其爱好语文、爱想爱写的优势,多次给她提供在班上当众读自己文章中精彩片断的机会,或要她介绍写作经验,帮助其在同学们面前树立全新的形象,使同学们改变了对她“刁蛮、任性、霸道、自私”的看法,缩小了与同学间心里距离。同时使其得到被他人认可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自律意识,发扬长处,改正缺点。

4、芮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对芮某与同学心理上形成的敌对情绪,要及时双方进行辅导。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自卑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资料 1、案主姓名:许× 2、性别:女 3、年龄:11岁 4、籍贯:浙江 5、辅导时间:2003年12月——现在 6、个案来源: 案主的母亲因觉得她不可救药,把她的事情向老师反映。得知她学习成绩较差,并多次偷偷拿家里的钱,还撒谎不肯承认错误。通过几次辅导交流,我发现案主的问题根源于她的认识偏差,便决定对她从心理上进行疏导。 二、主要问题表现在四种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具体表现: 1、孤立无助。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 2、厌学。因为学习习惯差,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总觉得父母、师生不关心她,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她要改变现状。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案主一出世就因父母要上班,特别是母亲常常要加夜班而被寄养在外婆家,跟唯一的阿姨相处融洽,情同母女。外婆因为家务繁重,对她主要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教育方法,使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而学习习惯较差。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母亲从原单位下岗后来富阳打工,她随母亲转校借读,住在阿姨家,阿姨视之如同己出。 2、学校背景:

案主就读的小学是一所普通城镇小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但因实际需要,招收了一部分借读生。所以班里的学生层次复杂。班主任又是一位刚分配不久的新老师,管理经验不足。案主因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成了一个老师、同学嫌弃的双差生。他们的某些言行在徐身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案主本人情况: 进入新学校以来,案主的外在表现比较浮躁,上课思想易开小差,爱和别人说话,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就不愿意听,作业错误率高,经常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作业也不怎么完成,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无所谓,老师批评也无动于衷,经常被同学嘲笑,是一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身材偏矮偏胖,也成了大家讥笑的话题。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原因分析: 1、缺乏母爱 因案主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其母跟她相处的时间不多,相互缺乏沟通。因夫妻离异,母亲觉得这个孩子是个累赘,又因工作不顺心,常常瞒着阿姨拿孩子当出气筒。而阿姨觉得她特别可怜,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凡事包办代替,致使案主误以为父母不喜欢她,养成了一种逆反心理,而对阿姨产生了一种依赖,坚信阿姨对自己会百依百顺。 2、自尊心过多地受到伤害,变得麻木 案主自上学起,由于表现不好,成绩差,就经常受到指责、批评,而得到的表扬很少,几乎没有。因此,她对批评之类已经习惯了。 3、自卑感强烈,助长了虚荣心 “笨猪”、“活死尸”、“没出息”等言语,在案主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她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同时又希望有机会改变现状,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4、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前途无信心 现今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经济上有求必应,零花钱随心所欲的花。而她因家庭、经济的特殊性,心想自己就是努力一下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

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王晓丹 性别:女 年龄:8岁 年级:二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内向、自卑、不完成家庭作业 三、分析与诊断 根据家访和通过他人了解,该生产生性格内向、自卑、反应迟钝等心理问题,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环境影响。因其父亲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忙于农活,却少对该生的照顾、关爱和沟通,从而造成该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与他人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分享快乐和倾诉痛苦的对象。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当看到别的孩子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的父母不是在外打工,就是在家干活,感觉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关心自己,对这个世界、社会渐渐失望,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导致性格内向,产生自闭倾向。二是学习环境影响。该生学习成绩一直偏下,导致自信心不断减弱,从而产生自卑感。特别是在数学这门科上,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他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其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性格的内向导致了反应的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彭正阳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等心理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首先,安排“小老师”进行帮带。在全班范围内挑选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小老师”做他的同桌,热情帮助他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老师反映他的学习情况,既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能让教师通过“小老师”及时掌握他的学习、思想情况。同时,通过同学习之间的互帮互学、相互交流,让彭正阳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其次,运用宽松学习环境进行熏陶。上课时经常用用鼓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激励他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只要该生举手,就优先让他回答问题。当答不出的问题时,及时加以引导,只要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等,让他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在关注他。针对他反应迟钝的问题,在讲解作业时,从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启发他、引导他,通过开展脑筋急转弯、猜迷语等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其反应能力。 最后,运用激励教育唤起自信。对该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当他主动参与劳动时,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第一时间把他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主动帮助同学时,让同学给予一声真诚的“谢谢”;当他做错事时,引导认识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让他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人一事的及时帮带,让他找回自信,相信只要经过自己努力,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 五、辅导效果 经过教育辅导,该生的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举手发言也积极了,偶尔也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了,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特别是在与同龄伙伴交住中,其交际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在和伙伴游戏中能够与伙伴合作、共同进退,同时,他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在小伙伴的制约、帮助下得到改正。 行为决定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加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有沟通,建立起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网络,努力营造学生进步人人想、学生成长大家帮的良好氛围。通过家访走访、个别谈心、重点帮教、典型激励等方法,让那些思想后进、心理亚健康的学习重新找回自信,茁壮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辅导对象马振旺 班级二年级 性别男 年龄9岁 辅导时间 辅导缘由上课特别不认真,成绩很不好,不完成家庭作业,上课不回答问题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二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w,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