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胡蜂养殖技术可谓难上加难,这第一步关系一年的收获,而且环环相扣,一步失误满盘皆输。

闲言少叙,下面介绍黄氏蜂业养殖技术的第一步:人工引导胡蜂交配。

1.每年9月底10月初,首先用倒须笼收取工蜂,大约收取整个蜂巢的80%至90%,将蜂群分离出雄蜂和雌蜂,然后打开蜂巢收取雄蜂和雌蜂,分别放到交配棚中用蛋白质与维生素混合而成的饲料进行喂养,一直要喂养到各自性成熟交配结束为止。

2.胡蜂交配:蜂种交配前应注意营养配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一定要充足。雄蜂与雌蜂交配结束后,即时人工将其移入到越冬棚。胡蜂交配时间长达10分钟以上。移入越冬棚后,越冬棚内的食槽要准备好充足的饲料。这期间雄蜂与雌蜂有可能进行第二次交配。雄蜂交配结束后即自然死亡。交配后的雌蜂这时已经成为准蜂王,将在这里度过寒冬。

找马蜂窝的方法

找马蜂窝的方法_ 找马蜂窝的方法【转】20111105???2011-11-05?22:35:17|??分类:?雅致馆?|??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马蜂学名胡蜂,是蜜蜂的天敌。每年夏秋两季,马蜂很猖獗。专业寻找马蜂窝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用这个方法找野蜂(马蜂,胡蜂,黄蜂,葫芦包,地龙蜂)窝,最好是有两个人以上,一个给野蜂挂白胶纸,一个去看野蜂窝在哪个地方。一次没找到没关系还有机会,因为马蜂会来回几搬食物的,直到把诱饵全部搬完。????2,云南人不用防护服就搞野蜂窝的方法有点危险,没丰富经验的人不要贸然去摘野蜂窝。????3,野蜂资源也要保护利用,不要动不动就一把火给烧掉啦!像那些不是在路边的不容易蜇到过路人的马蜂窝,就可以把蜂蛹取出一部分再把马蜂窝放回去,不一定放在原来的树枝,可放在不太高的地方,方面下次摘取马蜂窝。????4,春天蜂王开始做窝,产下第一批十几只工蜂,然后蜂窝开始几何增长,到了秋天蜂窝越大,工蜂越多,野蜂护巢护越强,势力范围越大,越容易攻击人。所以初夏在外面飞的野蜂还是蛮少的,另外,刚化蛹成熟的工蜂是不蜇人的。????5,初夏就开始可以到处找野蜂窝了,虽然此时的野蜂窝还很小一个。找到了放那里别去惹它们,只要记下地址就行了,到了要采收时再带上防蜂服,工具来一起采收就行啦!随着其蜂窝的增大,其自我认定的势力范围也从几十米扩展为几百米。在势力范围以外,野蜂一般不蜇人。????6,大土蜂,马蜂,金环胡蜂◆虎头土蜂◆胡蜂◆土蜂◆地蜂◆牛牯蜂的预防????因金环胡蜂对声音、风向、振动相当敏感,所以,当发现有几只金环胡蜂会在林中环绕飞行或环伺时,那是被你惊扰的蜂群来巡逻了,应该是到了蜂巢边了,此时静听应可听到一声一声断断续续的“嗡”声,那是金环胡蜂进出洞口的声音。顺着声音望去即可看到金环胡蜂挖出来的泥土了。这时一定要保持镇定,如果巡逻蜂没巡逻到眼前,请慢慢下蹲;如果巡逻蜂离你身体很近,请马上变成木头,别呼气,僵住!待其平息后轻轻地离开,不可急跑,不可摇树枝,不可踩响地上的枯枝落叶,不可出声,一句话就是要“提心吊胆、悄无声息”。如果有金环胡蜂直对着你冲(扑)过来,那肯定是被发现了,两秒钟之内就要挨蜇了,咋办?滚!向地势更低的山下滚,滚得越远越好,不然小命难保哟。????7,要随时敬畏野蜂!不要随便惹野蜂窝,野蜂窝里面的蜂群总是集中攻击一个人的,这样更容易致命!!???寻找胡蜂巢穴是比较艰苦但十分有趣的,在许多情况下,在野外找到一巢胡 蜂的巢穴往往需要多种方法配合进行才能达到目的。????胡蜂的整个繁殖活动都是围绕捕食、取水和啃取建筑巢穴材料为中心。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繁殖活动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寻找。????A、食物引导;6到8月份可去有分泌树汁的树干上和一些花朵上找在吃东西的胡蜂,当发现胡蜂的踪迹时,可用1—2米的细树干枝条末端削尖,穿以蚂蚱(蟋蟀、蜻蜓、鸡肉均可)诱其啃食,当诱上胡蜂啃食后固定观看,胡蜂会来回往返运送,直到把食物啃光。在此期间你就可以观察到胡蜂的回巢方向,并计算出它的往返时间,由此可以 初步估计出胡蜂巢穴所在位置,通常情况下,每次往返的时间与巢穴的直线距离大约为:2分钟;200-300米,3分钟;400-500米,4分钟;600--700米,5分钟;1000米左右。如果取食每次往返时间超过10分钟,说明巢穴在1.5公里之外(最远的可达5公里),寻找特别困 难,此时应该另外选点诱导。?为方便观察马蜂窝的位置,还可在马蜂啃食食物时,轻轻的在马蜂腰上拴上一根连着白胶纸的细线,马蜂咬食物后会直接飞会窝里,根本不知道腰上还挂着白胶

胡蜂防治应急预案

老县中学 胡蜂防治应急预案 最近,我县农村地区频发胡蜂伤人事件,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贯彻落实县教体局关于胡蜂防治工作的文件精神,老县初级中学成立了胡蜂防控工作小组,做好全体师生关于胡蜂防治与救护的教育宣传工作,并加强学校、村镇周边、道路沿线等认为活动频繁区域的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避免胡蜂伤人事件的发生。 一、胡蜂伤人原因分析 胡蜂频频袭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气候原因。胡蜂主要的食物是蠕虫昆虫,气候变暖,蠕虫类昆虫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食物资源,造成大量繁殖。二是生态改善。以前村子周边的树木少,现在退耕还林,树木多了,胡蜂又回到村子周围,在一些房檐下、大树、电干、广告牌上安家。三是人为干扰。村民劳动活动频繁,无意识侵犯了胡蜂,胡蜂可能以为要抢夺食物或者要攻击它,就群起而攻之,而且穷追不舍。四是是胡蜂多活动于山区,对颜色鲜艳、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特殊气味的物品、对奔跑活动人或动物极其敏感。另外,胡蜂蜇人后、死亡几率较以前大增、与广泛使用农药,胡蜂综合毒素较以前变得更加恶毒有关。 二、胡蜂防控小组成员: 组长:钟涛 副组长:陈运泉陈伟

成员:陈伟胡兴民陈云李蒙郑虎各班主任 三、胡蜂的防范与救治 1、预防方法。严禁师生上山游玩,采摘野果,不到野外开展实践活动;胡蜂对奔跑活动的人或及其敏感,学生尽量不要到植被茂盛的地方玩耍;蜂类嗅觉极为敏锐,不应携带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涂抹化妆品。 2、防护方法。胡蜂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学生不可因为一时好玩,拿棍棒捣蜂子窝,若遇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靠近。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不要迅速奔跑,可蹲伏不动,不要反复扑打。若有学生家住在在胡蜂分布密集区,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的防护。 3、紧急处理。若是胡蜂蛰伤,要立即检查蛰伤处,把毒针拔出,涂抹食醋中和毒液,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同时,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局部剧痛者,可用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胡蜂人工养殖技术培训

胡蜂养殖的市场前景很广阔,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能进行胡蜂养殖,但胡蜂养殖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是很难实现真正的胡蜂养殖,更谈不上将胡蜂养殖作为主业来做,好在现在有胡蜂养殖技术成熟的公司,他们拥有自己成熟的胡蜂培育体系,还拥有专业的胡蜂养殖基地,还有专家团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它就是水富山林胡蜂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拥有专门的胡蜂养殖培训基地,常年培训学员,随到随学滚动开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内容:由农业9~10月开始蜂王选种交配、腊月至第二年2月蜂王越冬、农业2月份随着温度上升蜂王开始苏醒并进行练王、练王一个星期左右开始入箱引导筑巢、4个月出职后陆续放养、7~9个月开始取毒取蛹釆收。一次收费,终身享受技术服务。 水富山林在养殖方面,成功攻克了七里王嫁王技术、无防护蜂巢摘取技术、越冬箱设计与制作、蜂王越冬技术、蜂巢移动除虫技术、蜂群笼养控王技术,申请了“滇岭”、“胡飞飞”、“雪维肤”系列商标注册,研发了蜂毒酒、蜂毒渗透液、蜂毒解毒膏、蜂毒皮癣液等新产品。

成功培育黄脚胡蜂蜂群21600群,建成了专家工作站1个,建立了胡蜂食用药用研究所1个,公司不但提供胡蜂养殖技术培训,还销售蜂王、蜂群供学习中自行养殖,养殖的蜂蛹和提取的蜂毒水富山林负责收购,而且蜂蜜也可以销售给该公司,保障了有养殖技术,有销售渠道。 凭借先进的培训体系,加上有保障的收购机制,水富山林胡蜂科技有限公司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致富的机会,当然,该公司能够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还得益于胡蜂养殖这个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胡蜂可以说全身都是宝。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胡蜂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此外,胡蜂幼虫和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保健、返朴归真已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通用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通用版)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通用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

胡蜂的养殖技术要点范文胡蜂的养殖技术难点有些

胡蜂的养殖技术要点范文胡蜂的养殖技术难点有些 胡蜂,也叫黄蜂、马蜂。种类繁多,在中国分布甚广;以野生者居多,一般不适合人工养殖。胡蜂属于完全变态的野生昆虫,一生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各个生长期温度要求不同,从卵到羽化需要2~3个星期的时间。幼虫阶段主要以其他小虫为食,尤其是毛毛虫。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 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人工很难养殖。 胡蜂,是攻击性极强的危险性蜂类,主要危害苹果、桃、梨、葡萄、柑橘等,以成虫啮食成熟的水果,残留果皮、果核。胡蜂多营巢于树枝、树洞和屋檐下。母蜂可活1年以上。雄蜂多在当年最后一代出现,雄蜂与新母蜂交配后很快死亡。目前胡蜂的药用价值,尚无科学依据,故不适合养殖。 胡峰也叫黄蜂养殖方法如下: 1 主要饲养设备 (1)蜂笼。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使其有充分活动的余地。

(2)蜂棚。大小视采收蜂巢的多少而定,可利用大型玻璃温室、大型厂房或建立专用育蜂棚。蜂棚用铁、木作支架,铁窗纱作围网,一般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高2m,棚内种植玉米、大豆、棉花等易接入昆虫生存的作物,棚的一面留有纱门。棚内要悬挂盛有蜜水、水果、瓜皮等饲料的小盘,使蜂能在放入后取食并自由活动。 (3)蜂箱。用木材做成,边长15~2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2 饲料 水果,如熟透的苹果、桃等;水分较多的青菜;糖蜜;瓜皮等。 3 饲养管理 2 饲养胡蜂的关键问题是:冬季保护雌种蜂安全度过冬季,春季引导早筑巢、多筑巢。 (1)采集。每年9月底10月初,胡蜂开始脱离旧巢,迁移到适宜的场所群集越冬,此时收集群蜂最为适宜。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每个蜂笼放入300~500头,并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空室内,减少活动量,促使其提前进入冬眠状态。为避免蜂群脱巢后不易寻找,也可于9月中旬在原巢上采收,放入笼或箱中,利用群蜂向上习性,在笼底投放熟透

胡峰蜇人防治技术方案

胡蜂蜇人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为科学控制胡蜂危害,有效预防胡蜂蜇人事件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根据胡蜂生物特性,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了解胡蜂生物学习性 胡蜂,又称为马蜂、黄蜂,以胡蜂总科的黑盾胡蜂、黑基胡蜂及黑绒虎头蜂、黑腹虎头蜂、黑虎头蜂等为主,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一)形态特征 该蜂体大而凶猛,体长约19-27mm,棕黑色,腹部2-6节黑色,头胸部具密集的棕色毛,中胸背板中隆线明显。胸腹节黑色,有中纵沟。腹部被棕色毛。翅为棕色。各足基节、转节、腿节、跗节黑色,足其余部分为棕色。 (二)生物习性 1、胡蜂1年常可发生3代(每代指从卵、到幼虫、蛹最后到成虫的过程),有的品种发生1-2代,以受精雌蜂过冬。到深秋季节,气温降低至15-17℃时开始离巢,至10月下旬气温低于11℃左右、全部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避寒过冬,常数十、数百只聚成一团,抵御寒冷。第2年春季气温转暖,达到14-15℃时,即开始散团,重新活跃起来,选择适合生活的地方筑巢入居,继续交配、产卵、孵化、变蛹和羽化。 2、胡蜂巢的构筑材料多为木质,如草根、树皮、锯木屑等。建造的体积一般较宽大,蜂巢先呈圆球体,约12-14cm,后增大呈长梨形,蜂群增加后,蜂巢直径会增加到20cm以上,高达 40-90cm,常称为“葫芦包”,每群蜂数目可达1-2万只。蜂巢

常筑在林内树叉上或土穴、树洞中,有时在村镇居民窗前檐下筑巢,处所多为比较避风向阳的环境。胡蜂的巢每年只住半年,秋季离巢后就废弃不用,来年春天重筑新巢。 3、胡蜂是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尖利的大牙。胡蜂食性复杂,除了吸食花蜜外,成虫还具捕食性,树上的毛毛虫、小青虫,都是它的捕食目标。由于胡蜂捕食的对象都是害虫,这一点上,它与蜜蜂一样都是益虫。胡蜂分有毒和无毒两种,有毒的是雌蜂。 4、胡蜂和蜜蜂都有群居的生活习惯,但其排外,护幼、护巢习性很强。它们的脾气比蜜蜂更暴躁,更“好战”,对于误闯进来的成员,会群起而攻之,将其杀死。胡蜂蜇完人还能活着,胡蜂的螫针细长,蜇完人后可以顺利带出。虽然每次蜇完人后,它们的“战斗力”会减弱,但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复原,并且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而蜜蜂的螫针与内脏相连,蜇完人后内脏也会随螫针一同被拔出,它们一生只能蜇一次人,并且蜇伤人后会很快死去。 二、胡蜂危害人畜原因分析 胡蜂是有益昆虫,它能捕食其他昆虫的幼虫、消灭森林和农田中的害虫。根据观察,每只胡蜂每年可捕食1000只苍蝇和1000只害虫,一个蜂巢可控制5000亩森林免遭害虫危害,维持森林昆虫生态平衡;胡蜂蜂房有祛风、杀虫、解毒的功效,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胡蜂作为和人一样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时又会和人类产生矛盾,甚至给人类造成重大伤害。胡蜂伤人畜原因共6种。

人工养殖胡蜂项目商业计划书

人工养殖胡蜂项目商业计划 书 l17236DtCaWFT hQUeRgb1b302tZ bjmPGdsK8cfVKUzHqqRlUVIqbu hw9y7zAWcAPBGcbMIry wM61JCA b745RwoLvv B9VgLnrp sfZp97DQrfYbuqmxO2SWiTMvhf B8MIaYECRWamy ws149nK1LMXHJKK7OIe7Tw43Z4zMiO FMc3WegPD7Neqlp0HEu42EweU0n xU4ny Jw7AfFogQ z4W5JEZnlSdM1Qy YVqju9JPLueeL1PDd29PtfuUjvG2Wfa5jhgIph5vCLUBeZDmLEzJr14tbL zy sHsfJYudK6Nwx ECY Biq9h UgHfGDidnhT h62v Sos5fZ RFq3Mdo VisVqHOab03K B0XPuEqBG5Mq U72RRcuau74oy rpeLroolTZupwoWRXQ M2lL9L89N9H tTbvN1Xv EX1z0Y8bVnN8MgilDVfICiRf0BfRE0RUuc Co0lKbDXeZlcvCkpirLEjV6Ly pthMUMtE U tlRB45f4ruOG SgPHa9ftgi 1

目录 1.执行纲要 (4) 1.1公司简介 (4) 1.2市场描述 (4) 1.3投资与财务 (5) 1.4组织与人力资源 (5) 1.5企业发展战略 (5) 2.项目背景 (6) 2.1产业背景 (6) 2.1.1XX的初期机遇 (6) 2.2公司产品和服务 (7) 3.市场调查和分析 (8) 3.1 目标客户 (8) 3.2市场前景调查 (8) 3.3竞争分析 (10) 3.3.1竞争因素分析 (10) 3.3.2竞争优势分析 (12) 3.4 市场发展走势分析 (12) 3.5市场预测分析 (13) 4.公司战略 (15) 4.1.公司总体战略 (15) 4.2.发展战略 (15) 4.2.1.近期发展目标(1-2年) (15) 4.2.2中期发展计划(3—5年) (15) 4.3.3远期发展计划(5—10年) (15) 5.生产技术管理 (17) 5.1工厂建设 (17) 5.2原材料的采购与管理 (17) 5.3产品质量管理 (17) 5.3.1. 技术研发管理 (17) 5.3.2 原材料采购管理 (18) 5.3.3生产流程管理 (18) 2

胡蜂的危害和防治

胡蜂的危害和防治 胡蜂又称为“马蜂”、“葫芦包”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毒素和螫针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 中毒表现; 胡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胡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胡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胡蜂取水提供了便利;胡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胡蜂危害最为严重。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胡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 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4.携药毒杀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身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 胡蜂的预防: 1.注意不要惊扰胡蜂,出门带帽子。 2.不要在村庄附近养蜜蜂。 3.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4.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5.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6.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紧急处理: 胡蜂腹部毒针刺入皮肤即注入毒液。中毒后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过敏性体质的人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肝功能衰竭。若是胡蜂蜇伤,要立即检查蜇伤处,挤出毒液,涂抹食醋中和毒液,还可涂皮炎平、南通蛇药、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紫花地丁捣烂外敷,重伤可用0.1%肾上腺素0.5m l皮下注射或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局部剧痛者,可用0.1%利多卡因或0.5%—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重症在伤口近心端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构扒中心卫生院宣

我的邻居胡蜂

我的邻居胡蜂 胡蜂即我们通常所称的马蜂,也称黄蜂。 它们是在我搬入新居三个月后出现的。六月上旬的一天,我在书房意外地发现了它们。它们的巢筑在我的书房窗外右窗框上端的一角,隔着玻璃,我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建设工作。它们的工程刚刚开始,巢还很小,尚未成形,安静的工地上仅有三两个建设者。 它们没有去别的地方,没有选择四层或六层,而把巢筑在了我的窗下。我对它们的信赖,深为感动。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纯粹的不具任何含义的偶然,但又隐隐觉得这里似乎存在着某种可以引申的其他因素。在《大地上的事情》系列随笔中,我曾指责过那种无端焚烧胡蜂蜂房的强盗行径。 我的新来的邻居,受到了诚挚的欢迎。它们是我远方的客人。为了避免以后打扰它们,我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牺牲。我把这扇窗户彻底封上,在已经来临的夏季里,我的书房将只开另一扇窗。尽管这会有诸多不便,但我依然感激它们。我的给予,远远不及它们为我带来的东西。 胡蜂是昆虫世界不多的具备防卫武器的个体。它们的大名鼎鼎的武器,为卑微的昆虫赢得了外界应有的敬畏与肯定,但也因此给它们自身招致许多莫名的厄运。很早的时候,我曾试图写一篇关于昆虫的童话,这样开始:“在昆虫的美丽国度里,大家恪尽职守,一切井然有序。雄蜂是街头巡视的警察,职蜂是边境护卫的土兵,它们装备精良,但从不主动……”的确,在它们与我们的敌对历史上,可以断定,不会有任何一次冲突真正起因于它们。 我的邻居的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坐在书房里,每天我都感受到它们带来的新鲜的原野气息。它们的巢在渐渐扩大,工地上的建设者不断增加。它们将生命中的两件大事非凡地结合起来,建设与繁殖和谐地同步推进。它们每建成一个巢间,即注进一卵。幼蜂破巢而出后,立刻便会投人工作,为新的生命继续诞生而加紧建设。这一感人的过程,构成了它们完美的一生。 即使像胡蜂这样拥有锐利自卫武器的强悍生命,亦仍需依靠它们庞大的数量,才能在布满死亡陷阱的世上不灭地延续下去。我的邻居的建设、繁殖一直持续到九月,方悄然终止。此时,它们的巢,已碗口大小;它们的数量,浩浩荡荡。 进入十月,气温便完全主宰了它们。它们密集地覆盖在巢上,抵御着寒冷的步步进逼。它们已不再觅食,甚至很少蠕动。它们对未来似乎早有预感,安然等待那神秘时刻的降临。十月

胡蜂养殖资料

胡蜂养殖资料 (节选.云南.禄丰.冯平)胡蜂(马蜂)养殖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户中已比较多见,但由于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所以不但养殖效益低,而且都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因为他们的养殖方法仅仅只是把较小的胡蜂巢穴迁移至自己能控制、别人不能任意摄取的地方,任其自然繁殖、到时烧取蜂蛹便完成了整个养殖过程。这种养殖方法如果从生态角度去考虑的话,与“杀鸡取卵”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近年来由于蜂蛹的价格不菲,在云南许多山区农村,每年的8—11月自发的组成若干个“季节性专业烧蜂队伍”进行毁灭性烧取蜂蛹,一些地方的大型胡蜂种类如黑胡蜂(Vespa mandarina Sm)、黄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已经灭绝。其他胡蜂的种类也在急速减少,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胡蜂会被烧尽吃绝,这样将会给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胡蜂类在昆虫世界中处于食物连的顶端,虽然胡蜂的生存繁殖活动完全依赖于森林(树木),但是,所有树木的生长都与胡蜂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为胡蜂类的主要食物就是包括森林害虫在内的所有昆虫,通过观察,树木害虫中大约有70%的种类都是胡蜂类捕食的对象。此外胡蜂在捕食其他昆虫的同时能够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植物的果(子)实的产量增加。因此,禁止毁灭性烧取蜂蛹,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胡蜂,保护胡蜂类种群的正常繁衍会使人类受益非浅,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也十分重要。

养殖和保护胡蜂的效益可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保留胡蜂成虫的前提下取出商品蜂蛹,使胡蜂成虫的劳动力重复利用和种群正常繁衍,从而使人类长期受益。 2、通过食物的合理的补充,可以使每巢胡蜂蜂蛹的产量提高1—2倍,从而体现出养殖的经济效益。 3、提取商品蜂毒,目前,每克高纯度的蜂毒在国内外市场价大约是每克黄金的2倍。 4、可以减少包括果树在内所有树木的虫害,并可以间接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从而使果实(子实)产量提高。 第一节胡蜂的生态 一、名称和属性:胡蜂俗称马蜂,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各地对它们的称呼略有差异,例如在树木上筑巢的胡蜂类统称为“葫芦包”或“吊包蜂”,在洞穴中筑巢的大型胡蜂类又会被称为“大土蜂”、“大马甲”、“老土甲”等。在教科书中它们统称为胡蜂类,系昆虫纲、膜翅目、胡蜂属类昆虫,它们食谱相近;筑巢的方式和使用的筑巢材料相同,因此它们的生存条件、繁殖活动基本相同。 二、生存环境:胡蜂类有着较强的生存能力,从海拔300—3000米的地方、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树木(杂树林)都会有他们的踪迹存在,这与它们食物的多样性有着密切关系。在云南已知的胡蜂种类多达20余种,目前已知具有养殖价值的大约为8个品种。 在一定的区域内,胡蜂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植被的密度和多样性与否,相对来讲,高密度、多样性植被的区域内胡蜂的种类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马蜂防治安全小常识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

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

治疗大黄蜂、马蜂蛰伤的20种有效方法

治疗大黄蜂、马蜂蛰伤的20种有效方法 1、马蜂毒呈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2、当被蜜蜂蛰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疼痛和搔痒,还会伴有红肿热等过敏刺激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果蜜蜂的毒针刺到皮肤里,一定要取出来。 3、伤口残留的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减少毒素的吸收。 4、用冰块敷在蛰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物。 5、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民,扑而敏等抗过敏药物。 6、对于局部肿胀的可以使用硫酸镁局部热敷进行治疗。 7、给马蜂蛰咬的当时,应该试用氨水涂抹,没有的话用自己的尿液也可以。试用洋葱涂抹也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8、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去急救。 9、仔细检查伤口局部,如有留在伤口的尾刺及毒腺,及时用针挑除。 10、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弱酸性的液体中和,如用1%醋酸或食醋洗敷伤口。 11、口服抗过敏的药物、止痛药及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季德胜蛇药、牛黄解毒片等。 12、红肿严重伴有水疱渗液时,可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另外,如果有明显的过敏反应(荨麻疹、喉头水肿、胸闷气急等)及全身中毒症状(休克、嗜睡、昏迷肌肉痉挛等),请及时到医院采取相应急救治疗,不可延误! 蜂的种类很多,包括蜜蜂、大胡蜂、黄蜂、马蜂等,其中以大胡蜂的蜂毒最烈。蜂族大多数与人无争,但它们却有一个

可怕的缺点:一旦对某物感兴趣,或以为受到侵犯,就会孜孜以求或疯狂报复。虽然蜂螫伤是一种意外伤害,但人被蛰几百次后,中枢神经就会麻痹,尤其对于变态反应体质的人来说,仅一次蜂螫伤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13、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洗涤涂擦伤口,中和毒液。也可用生茄子切开涂擦患处以消肿止痛。伤口肿胀较重者,可用冷毛巾湿敷伤口。 若被黄蜂螫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要用酸性液体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处可止痛消痒。若被马蜂螫伤,用马齿苋菜嚼碎后涂在患处可起到止痛作用。蜂螫后局部症状严重、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者,除了给予上述处理外,如带有蛇药可口服解毒,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被蜜蜂蛰了,取些碱面(食用碱就行)弄湿了敷于被蛰处就行,这种方法简单却很管用。在野外被蜜蜂蛰了,如果没有碱的话,你可以找一种叫“荆条”的灌木丛(野外这种植物很多的),把它的叶子捣碎(没工具时,用石头就行)敷在被蛰处. 14、被蜂螫伤后的救治 蜂螫后会引起人体的变态反应,受螫部位明显疼痛和严重肿胀,甚至还可能扩展到身体各个部位,形成瘙痒的红色丘疹,严重时伤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甚至出现虚脱等现象。 黄蜂蜇后皮肤内不留下刺,蜜蜂蜇后刺留在皮肤内,并带有毒腺。被蜜蜂蜇伤后先要小心把剌拔除,拔刺时不要挤压毒腺,以免更多的毒液注入皮肤内,最好用指甲或小刀将刺刮出,或用镊子拔出,也可用针剔出。 用清水冲洗伤口。如被蜜蜂螫伤,可用稀氨水、5%-10%的小苏打溶液、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冲洗。黄蜂刺伤,用5%硼酸溶液或食酷等弱酸性溶液冲洗。 用冷水湿敷受螫部位,可消肿止痛。大多数情况下变态反应会会在30分钟内消退。也可涂抗组织胺或皮质激素膏。

胡蜂养殖技术2011

人工养殖胡蜂科葫芦蜂培训资料 一、养殖胡蜂科葫芦蜂需要的相关用具 1、防土蜂服(消防队防化服、自制透气性防土蜂服); 2、塑料薄膜、遮阳网、细铁纱网、竹竿、竹片、木板、倒吸式蜂笼; 3、数码相机、恒温箱、冰柜、温度计、湿度计、电筒、灯泡; 4、蜂蜜水、苹果、柿子、甘蔗水、蚂蚱、蟋蟀等食物; 5、砍刀、锯子; 6、交配大棚、越冬室、筑巢房、竹箩、树筒、山区老百姓家附近山林。 二、养殖葫芦蜂注意事项 1、体质过敏者禁止养殖胡蜂。 2、养殖胡蜂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具备防胡蜂攻击的服装。 3、千万不能让自己养殖的胡蜂攻击人或者动物。 三、葫芦蜂的主要生物学习性 1、野生葫芦蜂(黄脚)先在泥土中筑巢,然后再移到树枝上筑巢; 2、以蜜蜂、蚂蚱、蟋蟀等含蛋白质的小昆虫和蜂蜜、花蜜等含糖的液体及苹果、梨、柿子等含糖和维生素的水果为食物; 3、在德宏州11月中旬蜂群开始出现婚飞交配行为,随后进入越冬状况,第二年的3月底解除越冬状况,4月中旬开始筑巢、产卵、育职蜂。 四、养殖胡蜂的技术路线 第一步:收集野生葫芦蜂,养殖到蜂群出现婚飞(串冬)行为时。 第二步:在蜂群出现婚飞行前建雌雄蜂交配大棚。 第三步:将出现婚飞行为的雌雄蜂放入交配大棚中,让雌雄蜂在交配大棚的人工环境中自由交配和人为辅助交配。 第四步:建蜂王越冬大棚,将交配彻底的雌蜂移入越冬大棚中,让雌蜂在人工条件的越冬大棚中批量越冬。 第五步:建筑巢大棚,将成功越冬的雌蜂(蜂王)移入筑巢大棚中,让蜂王在人工条件的筑巢大棚中筑第一饼巢、产第一批卵、育第一批职蜂。 第六步:当职蜂数量达30个左右时,将蜂王、职蜂、蜂巢移到野外山林中养殖。 五、各类大棚的地点、规格和技术要求 1、雌雄蜂交配大棚:

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关于马蜂防治安全教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马蜂防治安全教育 2—3班肖鸣华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马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般气温在12~13℃时,马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马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马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毒素和螫针:马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马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中毒表现:马蜂螫后受螫皮肤立刻红肿、疼痛,甚至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眼睛被螫时疼痛剧烈,流泪,红肿,可以发生角膜溃疡。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以上症状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休克。部分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马蜂袭人的原因 1.气候:由于气候变暖,特别是冬季平均温度升高,使越冬马蜂数量增加。安康境内目前大约有12-15万个蜂巢(平均每县区约2万个)。 2.生态:林地面积的增加,昆虫种群数量增加,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营造的大面积的经济林如柿子、梨、杏等,为马蜂取水提供了便利;马蜂喜食蜜源性食物,数据显示,油菜推广率最高的紫阳县受马蜂危害最为严重,4年来有344人被螫伤,10人死亡。 3.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马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饮酒的人易受到马蜂的攻击。 控制方法 1.药物熏杀春季是马蜂开始建巢活动的重要时期,要重视抓住这时只有少量越冬蜂(每1只蜂建1巢)、“葫芦包”还较小的有利时机,在城镇周围、道路两端、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进行普查,及时发现建巢活动,要在小巢期或摘除小巢销毁或用布条、毛巾沾上农药挂在小巢上熏杀。 2.适时摘巢先用杀虫剂射喷蜂巢出口和巢外蜂群,随后用编织袋套住蜂巢快速扎紧袋口,然后摘除蜂巢,蜂巢连袋投入水中或浇上汽油用火烧掉。摘巢时间应在晚上或雨天进行。 3.用高压水枪除蜂、火攻建在高处人员难以达到的蜂巢,用高压水枪瞄准蜂巢猛喷,将蜂巢打碎。也可在长竹竿一端扎上浸过燃油的废旧棉花,点燃后伸到蜂巢边烧毁蜂巢。事先需疏散周围群众,注意防火。

胡蜂人工养殖技术培训

胡蜂养殖的市场前景很广阔,在云南大部分地区都能进行胡蜂养殖,但胡蜂养殖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没有科学的养殖技术,就是很难实现真正的胡蜂养殖,更谈不上将胡蜂养殖作为主业来做,好在现在有胡蜂养殖技术成熟的公司,她们拥有自己成熟的胡蜂培育体系,还拥有专业的胡蜂养殖基地,还有专家团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它就就是水富山林胡蜂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拥有专门的胡蜂养殖培训基地,常年培训学员,随到随学滚动开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训内容:由农业9~10月开始蜂王选种交配、腊月至第二年2月蜂王越冬、农业2月份随着温度上升蜂王开始苏醒并进行练王、练王一个星期左右开始入箱引导筑巢、4个月出职后陆续放养、7~9个月开始取毒取蛹釆收。一次收费,终身享受技术服务。 水富山林在养殖方面,成功攻克了七里王嫁王技术、无防护蜂巢摘取技术、越冬箱设计与制作、蜂王越冬技术、蜂巢移动除虫技术、蜂群笼养控王技术,申请了“滇岭”、“胡飞飞”、“雪

维肤”系列商标注册,研发了蜂毒酒、蜂毒渗透液、蜂毒解毒膏、蜂毒皮癣液等新产品。 成功培育黄脚胡蜂蜂群21600 群,建成了专家工作站1个,建立了胡蜂食用药用研究所1个, 公司不但提供胡蜂养殖技术培训,还销售蜂王、蜂群供学习中自行养殖,养殖的蜂蛹与提取的蜂毒水富山林负责收购,而且蜂蜜也可以销售给该公司,保障了有养殖技术,有销售渠道。 凭借先进的培训体系,加上有保障的收购机制,水富山林胡蜂科技有限公司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致富的机会,当然,该公司能够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还得益于胡蜂养殖这个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胡蜂可以说全身都就是宝。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蜂房可作中药材,有定痛、驱虫、消肿解毒功效,主治惊痫、风痹、乳痈、牙痛、顽癣、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风除湿,治急、慢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胡蜂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与生产有着重大意义。此外,胡蜂幼虫与蛹体内营养成分丰富,可开发出各种营养食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保健、返朴归真已成为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_周熹

胡蜂的危害及防治福建省宁化县农业局(365400)周熹 夏秋季在山区养蜂,常遇到各种敌害,胡蜂可推为第一大敌害。笔者曾在本县济村乡长坊村亲眼目睹大胡蜂攻击一中蜂群的状况,5只大胡蜂在中蜂群周围盘旋,寻找攻击目标,时而捕食归巢的工蜂,时而逼近巢门,企图攻入箱内。而中蜂也群集巢门口,严阵以待,振翅示威抗击。但胡蜂还是占了上风,它不仅严重扰乱了蜂群正常的采集与育虫,而且该群蜂尸满地,最终被胡蜂攻入而举群逃亡。因此,山区要发展养蜂,必须加强对胡蜂的防治。 一、胡蜂的种类及危害情况 胡蜂属于胡蜂科(V espidae)胡蜂属(Vesp a L in-naeus),种类很多,宁化县常见的有三种:墨胸胡蜂(Vesp a nigr ithor ax Buysson)、金环胡蜂(Vesp a man-dar inia Smith)和黑盾胡蜂(V esp a bicolor Fabr icius),当地人分别俗称油箩蜂、土地蜂和黄蜂。 11黑胸胡蜂:营巢于高大的树干上或树洞里,巢大如竹笼。蜂体长25毫米左右,头、胸背板黑色,腹部深黑色,间有金黄色的环带。夏秋,它们常鼓翅悬空守候在蜂箱前方,拦劫采集回巢的蜜蜂,将捕获蜜蜂掳到附近树枝上啮食其蜜囊中的贮蜜,把蜜蜂肌体带回巢哺喂幼虫,甚至还会冲入蜂箱劫食,使蜂群被迫逃亡。 21金环胡蜂:常在土洞或坟穴中营巢,蜂体比墨胸胡蜂肥大,体长30~40毫米,头部棕褐色,中胸背板褐色,腹部棕褐色,并杂有黄色的环带。此蜂性极凶猛,食量大,上颚发达锐利,能咬开木巢门,大肆地残杀蜜蜂。它们常结伙攻占蜂群巢门口,连续咬杀守卫蜜蜂数十至数百只,经常咬坏巢门,攻入巢内,洗劫一空。蜜蜂伤亡惨重,最终弃巢逃亡。 31黑盾胡蜂:喜欢在屋檐下营巢,巢较小,蜂体也较前两种蜂小,体长15~20毫米,几乎全身黄色,腹面尤其黄,中胸背板黑色,腹节间有黑色环节。它飞行敏捷,能在花间追击蜜蜂,也常在蜂群上空劫杀归巢的采集蜂。 二、胡蜂的主要生活习性 胡蜂过着社会性的群居生活。它们营巢于地穴、树干、树洞、壁洞或建筑物下,巢房六角形,比蜜蜂的巢房大得多。胡蜂喜肉食,以蜂类、小昆虫为主,但也取食花蜜和花粉。所以,当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时候,胡蜂很少侵犯蜜蜂。到7~9月山区蜜源枯竭,胡蜂正处于繁殖的高峰期,由于食源缺乏,便全面转向蜂场危害蜜蜂。10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胡蜂逐渐减少。下霜后,胡蜂的雄蜂和工蜂均被冻死,唯有受精发育的雌蜂潜伏越冬,这时蜂场上的胡蜂便绝迹。待翌年春暖花开,顺利越冬的雌胡蜂开始外出活动:觅食、修筑新巢、产卵、育儿等。每只越过冬的胡蜂都能筑造一个新的胡蜂巢。 三、胡蜂的防治方法 发现胡蜂危害时,养蜂员首先要做到坚守蜂场,持苍蝇拍或木板条进行人工扑打,来一只拍杀一只。这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方法。但单一采用拍打法费工。若能结合以下几种措施,将会成倍地提高效益。 11更换巢门:胡蜂上颚锐利,能咬开蜂箱巢门,所以应把木巢门换成竹巢门或拉上铁丝网,胡蜂便无法攻入巢内。 21引诱捕杀:胡蜂不但喜食蜜蜂,也咬食同类的尸体,利用这一习性,把每天打死的胡蜂集中到胡蜂喜欢攻击的几群蜂附近,来犯胡蜂容易扑上,在它扑食尸体的时候,再用木拍消灭它们。拍打时一定要对准,否则大胡蜂一拍不中就会反冲螫人。也可把胡蜂的尸体集中在离蜂群较远的平地上或养蜂员住处前,进行诱杀,这样不致于影响蜂群的正常活动。采用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多时一天能消灭数百只胡蜂。 31携药毒杀:大胡蜂笨拙,可用小纱网拍轻轻按住,然后用镊子将它夹住,将毒性较强的农药糖液,涂在胡蜂的胸部和腹部,再把它们放走。这些胡蜂回巢后,其它胡蜂就会来舔食其体上的有毒糖液,致使全巢中毒。我们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当地蜂农,很容易被接受。使用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毁巢灵0,通过/人工敷药法0或/自动敷药法0进行防治,效果更显著。使用这些方法,虽不能直接看到胡蜂死亡,但蜂场周围的胡蜂明显地减少。 41巢穴薰杀:捣毁胡蜂巢,可采用烧、毒、薰等方法。由于当地集体蜂场、养蜂专业户少,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家庭副业的一部分,所以很少养蜂员专门来寻找胡蜂巢穴,但可以鼓励放牛的孩子和砍柴、竹的农户来寻找胡蜂巢。许多人还喜欢取食胡蜂幼虫,土洞中的胡蜂巢用烟火薰杀后,便可取其幼虫,美美地享受一餐。养蜂员发现胡蜂巢穴后,也可入夜时将农药撒到巢内或巢口,毒死整群胡蜂,但这样毒死的胡蜂幼虫不可吃,以免食者中毒。树木或建筑物上的胡蜂巢,可用 15 1999Vol.50No.5中国养蜂A PICU LT U R E OF CHIN A

案例及防范注意事项

室外施工防马蜂叮咬安全警示 近期,公司发生两起室外施工作业时被马蜂叮咬事件。 事件一:2012年6月29日,在珠三角某地,某施工队的施工人员甲在室外布放光缆时被马蜂蜇至颈部,导致中毒,被发现后紧急送医。 事件二:2012年7月3日,某施工队施工人员上基站施工作业,遭到黄蜂叮咬晕倒,消防队和110救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急救。 由于抢救比较及时,被马蜂叮咬的施工人员都能脱落危险。 温馨提示: 1.近期气温较高,各施工队要做好防中暑的工作,避开户外高温时段施工 作业。 2.上基站施工时,上塔施工人员除了配戴好 安全带、安全帽、自锁器等防护用品外,

还要配备喷雾杀虫剂。上塔前用望远镜对塔顶的情况进行评估,之前曾经出现过黄蜂的基站,施工时要至少配备两套防蜂服。 3.野外施工作业时,要做好防毒蛇、黄蜂叮咬等防范措施。 安全知识普及: 一、被马蜂蜇伤后应急处理 马蜂学名胡蜂,俗称马蜂、黄蜂,毒性很大,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被马蜂蜇伤后应及时处理。 1.马蜂毒呈弱碱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无极膏擦洗伤处。 2、伤口残留的毒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再拔火罐吸出毒汁,减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块敷在蛰咬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如果疼痛剧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药物。 4.如果有蔓延的趋势,可能有过敏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扑而敏等抗过敏药物。 5.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哪怕一点也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去急救。 6. 特别提醒大家重视的是任何损伤,都不要以土、破布、脏手绢等东西堵塞伤口,以免发生破伤风,造成人为的死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