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史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史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史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史学概论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史学概论》(庞卓恒李学智吴

英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分类整理。

前面加*的知识点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掌握。

绪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历史观。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

*移情式领悟方法:移情式领悟方法也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柯林武德特别倡导这种方法。

填空题:

历史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它包含着一般哲学具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这样三个部分。

法国年鉴学派是西方新史学中持科学主义或结构功能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突出代表者之一。他们反对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史学把政治领袖等精英人物及其思想、动机视为主宰历史进程的力量,认为决定普通大众物质和精神状态的“长时段”结构才是决定历史面貌的根本力量。

唯物史观所说的“物”,不是机械唯物论者所说的人之外的自然环境或社会

经济环境,而是人自身的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和实践能力。

简答题:

历史学的社会作用:

①“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②“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

③“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特点:

①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中

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一切历史话题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

②由于它强调人的精神支配下的意志、目的、动机决定历史进程,而人的

意志、目的、动机是变化无常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由此断言历史是没有规律的。

“后现代主义”倡导者米歇尔·福柯的主要看法:

他证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主流思想体系确认的人性、理想、真理、疯癫、责任、惩罚、权利、社会等等观念的含义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认为真理与谬误、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并无静止不变的分界线。他还认为,认知方式、社会形式等等自身都有独立的结构和逻辑,那些自行其是的结构和逻辑决定了人在知识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起不到什么作用,在它们面前,自主的、能动的人“消亡”了。

第一编历史学的本体论

填空题:

赫尔德实际上归纳出了一个各民族历史的“生命周期”的共同模式,而这正是后来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归纳的“文明形态兴衰周期”模式的滥觞之一。

孔德把他的实证哲学运用到社会历史现象中来,声称他建立了“社会物理学”或“社会学”。他认为,把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现象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种方法,即观察、实验和比较。

在史学本体论上,他们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着时代精神,决定着历史的进程;在史学方法论上,他们强调不能运用任何实证科学方法去理解和揭示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只能运用所谓“移情式领悟方法”,从精心考证过的第一手史料中领悟精英人物真实的思想、目的、动机,进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而避免进行任何总体性或理论性的概况,认为这样才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所说的,从“第一大阶段”到“第二大阶段”再到“第三大阶段”的规律,也就是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规律。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时,采纳了恩格斯关于东方国家由于公共工程的需要而未形成土地私有制的观点和农村公社成为东方专制制度基础的观点。

把人们的物质生产力定义为人们运用一定的劳动资料和生产技术从事物质生产的实践能力。

简答题:

*斯宾格勒的观点:

斯宾格勒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些自成一体的“文化”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度过了兴盛期,正在走向没落。

*唯物史观怎样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史观宏达的科学体系的起点,本是一个人所共知的而且也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认的最简单的事实: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吃、喝、住、穿;要吃、喝、住、穿,就必然要从事劳动生产。即“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后现代主义的背景、主要观点以及评价:

背景: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晚期资本主义或所谓后工业社会,产生出一个新的“白领阶层”,引起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

主要观点: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这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物,高举批判的旗帜,以否定启蒙运动以来整个西方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为鲜明特征。他们把一切已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学说,包括西方的“自由”、“民主”等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统统贬称为“大讲述”加以否定,倡言无主题、无定见的“小讲述”;否认认识主体能够认识客观真相,倡言“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反对理性、科学性、稳定性、整体性,主张非理性、不确定性、易逝性、破碎性。由于这种哲学思潮主要的否定对象是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理性”,因此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评价:后现代主义具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合理因素,但它坚持非理性,否定一切科学理性,具有很大破坏性。

“文本本体论”的特征:

“文本本体论”的特征是把人的一切认识对象,包括物质和精神的认识对

象,都归结为“文本”,认为一切“文本”本身都没有确定不变的内涵,由此决定它在认识论上持一种具有极端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特征的认识论,强调人对文本含义的解读也总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任何解读都只有见仁见智的相对价值。

如何正确认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论: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指不以违背大多数人意志的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它肯定大多数人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活过程决定的大多数人或显或隐的意愿,决定着历史的总趋势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最终结局。这才是它揭示的规律,而这样的规律是完全能够从大多数人的物质生产能力和实际生活过程和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观察得到的,没有任何的神秘性。

如何理解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

在天职观的促使下,教徒们勤勉于世俗职业活动,杜绝享乐以至禁欲,在经济活动中工于算计,因而累计了财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他发现:只有那些处于上升时期的工业中产阶级才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存在”:

马克思所说的“存在”不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而是指人们自身的实际生活过程,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感性的活动”:

马克思所说的“感性的活动”指的是人运用手、足、眼、耳等感性器官直接触及活动对象的“对象性的活动”,首先是指与“理论活动”或并不触及对象的“沉思默想”有着根本区别的物质生产实践过程。

“亚细亚所有制形式”的双重含义指什么:

一是泛指最古老的原始公社所有制,二是特指不同于西欧的东方社会形态特征。

*如何理解“规律是统一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

俄国和我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选择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规律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

生产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大。

如何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方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但是,归根到底,它只是作为客观物质条件起制约作用,那制约作用的强度和广度,归根到底是随着人类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方式的发展而相应变化的。劳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终决定着人类以什么方式控制、利用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列举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①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或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

③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或最终动力

④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⑤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切来源于经济活动又反过来对经济活动发生反作用的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动力,都是“直接动力”。

*如何理解恩格斯对于合力的论断:

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结果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促使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的最后动力:

①手工业从农业和农村中的分离以及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

②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破坏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和农奴制度。

③货币已经广泛成为封建阶级用作商品交换的媒介。

④在商品货币经济冲击之下,封建主阶级日益没落。

⑤在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形势下,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趋势加强了。

*如何理解恩格斯对“最后合力”和“合力”的强调:

恩格斯始终是把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经济关系的变化视为促使西欧封建制度走向瓦解的“最后动力”。首先是“被压迫阶级的静悄悄的劳动”,也就是作为整个社会生产力基础的、不断累积和扩展着的劳动者的“个人自主活动”,在那里“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

恩格斯从经济运动转而分析政治状况和阶级斗争时,也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他把市民——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阶级斗争,视为促使西欧封建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一个主要的直接动力。

②在分析市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发展过程时,恩格斯充分肯定了作为市民阶级同盟者的封建王权所起的促进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作用,特别是在消除封建割据、促进国际统一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发明在促进封建社会解体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法律、兵制、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变革对于促进封建制度解体所起的积极作用。

④恩格斯十分强调“所有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强调“这些原因朝同一方向日益加快的相互影响”。

论述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

第一,它首先指“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也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

第二,它是指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或“隶属于阶级”的人。

第三,它是指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者自身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而不是历史唯心论者设想的那种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的抽象的人。

如何理解“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含义:

人们以“通过卡夫丁峡谷”比喻被迫接受耻辱。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走的一条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我国在挫折中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虽然可以跨越,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绝不是在一二十年就能达到“超英赶美”的现代化水平的。

这一理论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虽然可以跨越,但有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漫长阶段,是不能跨越的。

但是整个民族的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体制、制度的现代化,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理认识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马克思曾经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

不自觉的工具”。

但是他也指出:“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所遭受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要沉重得多”;“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英国殖民统治者在印度“破坏了本地的公社,摧毁了本地的工业,夷平了本地社会中伟大和崇高的一切,从而毁灭了印度的文明”;及时殖民统治者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不得不把某些近代文明因素带入印度,那些进步因素的获得,也是“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为代价的。

恩格斯肯定黑格尔的“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论点,也不能用来证明殖民侵略者的“恶”就是“善”。“恶”之所以能够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充当历史发展杠杆的角色,是因为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能够消除特权统治阶级存在的必要性的发展水平的条件下。

第二编历史学的方法论

名词解释:

归纳法:归纳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演绎法:演绎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历时性方法:历时性方法是将研究对象视为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并探寻其演进阶段和规律的导向性方法。

共时性方法:共时性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将它们划归为处于同一个发展或演进阶段的现象的导向性方法。

西方心理史学方法: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作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

填空题:

“密尔五法”包括察同法、察异法、察同察异并用法、剩余法、共变法。

迄今为止的四种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转化出四种常见的解释方法:①运用统计归纳性的经验规律做解释;②运用精神、文化因素做解释;③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方式做解释;④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

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

史料搜集的基本方法有:①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②分类搜集法;③追踪搜寻法;④通过平时读书与阅读报刊搜集史料;⑤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

史料整理的两种方法是:①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②按时间先后的整理。

史料的鉴别和考证分为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料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校法四则”包括①对校法;②本校法;③他校法;④理校法。

内考证工作的方法包括①求源法;②反证法;③旁证法。

口述史料可分为两种:一是口述回忆,指人们回忆自己以前的经历和见闻的口述材料;二是口头传说,指那些以口碑形式流传了若干代的对以往人物、事件的叙述。

简答题:

导向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根本区别:

①导向性方法是由研究者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转化而来的;而技术性方法虽然在实际运用中总是与某种由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导向性方法联系在一起运用,但它本身作为纯技术性方法并不与任何特定的社会历史观——史学本体论相联系。

②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张之洞是如何理解善本的:

“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付刊,不伪不阙之本也”。

比较史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①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

②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

口述史学方法的功用与缺陷:

功用:

首先,口述史学对普通大众的研究有助于纠正文献史料的偏见,使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

其次,口述史学对普通民众的研究可以增强普通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

缺陷:

由于这一方法是建立在人们对以往情况会议的基础之上的,而会议的情况往往是难以保证准确的,这里既有因年代久远、记忆不清而出现的失实,也有

回忆者因自己的立场、观点所导致的偏颇。

第三编历史学的认识论

名词解释:

古史辨派:古史辨派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史学界崛起的史学流派。开创者顾颉刚等人以西方现代“历史演进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对《周易》、《诗经》等古代典籍,对夏朝以前的有关古史传说,对古代政治及帝王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史传说中的帝王都带有神性,都是从神演化为人的;古书中所讲的古史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一层地累积起来的,推翻了由“盘古开天”、“三皇五帝”等观念构成的旧古史系统,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填空题:

后现代主义的本体论可称之为“文本本体论”,其特征是把人的一切认识对象,包括物质和精神的认识对象,都归结为“文本”,认为一切“文本”本身都没有确定不变的内涵,由此决定后现代主义在认识论上持一种极端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强调人对文本含义的解读。

德俄两国史学家在俄罗斯国家起源问题上发生了“诺曼起源说”和“东斯拉夫起源说”之间的分歧。

历史认识的层次结构分为: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整理 一、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 2、公平互利原则 3、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 二、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1、自然人、法人与跨国公司 2、国家与单独关税区 3、国际经济组织 三、国际商事惯例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华沙—牛津规则》《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适用范围 (一)公约适用的主体范围 (1)货物的买卖必须具有国际性。 (2)买卖合同与公约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缔约国具有公约所规定的某种联系。(二)公约适用的客体范围 公约适用的客体范围是“货物买卖” (三)公约排除了以下几种买卖: (1)以直接私人消费为目的的买卖; (2)拍卖; (3)依法执行令状或法律授权的买卖; (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和货币的买卖; (5)船舶、气垫船和飞行器的买卖; (6)电力的买卖。 五、贸易术语 装运港交货的三种贸易术语: FOB CIF CFR 向承运人交货的三种贸易术语:FCA CIP CPT 其它贸易术语: EXW DDP

附: FOB——船上交货、装运港、适用于海运、装上船时风险转移 CIF——“成本+运费+保费”、目的港 CFR——“成本+运费”、目的港 FCA——货物承运人、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货交承运人风险转移 CIP——运费、保费付至 CPT——运费付至、目的港 EXW——工厂交货 DDP——完税后交货 六、要约的构成要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1、是一个订立合同的建议; 2、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 3、应具有“十分确定”的内容; 4、应表明一经对方承诺即受约束的意思。 七、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1、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一项要约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要约送达之前或者同时送达受要约人。 2、撤销,指要约送达受要约人生效以后,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要约人将要约取消,时期效力归于消灭。(公约第16条规定,在订立合同之前,要约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与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送达受要约人。可是如果要约写明承诺的期限或者以其它方式表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或者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而且受要约人以奔着对该要约信赖行事,则要约不可撤销。) 八、承诺的构成要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比较重,小伙伴们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近代世界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和建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世界( 1917 ——今) 近代世界 古代世界

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公司全部资本分别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3.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 4.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有挬于商业道德且违反法律规定的市场竞争行为。 5.工业产权是指人们依照法律对应用于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的专有权。 6.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简答 1.经济法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即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具体来讲,包括五类:(1)市场主体调控关系;(2)市场运行调控关系; (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社会分配调控关系;(5)涉外经济管理关系。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⑴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可以为1个或者50个以下股东,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⑵股东出资带到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①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万,采用法定(或称实收)资本制; 多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万,采用折中资本制; ②股东出资额和出资期限 股东出资首先必须满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要求,即不低于人民币3万元;其次,首期出资不仅不低于3万元且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剩余部分可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在5年内缴足。 ③股东出资方式(货币出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注: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⑶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⑷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⑸有公司住所(了解确定住所的法律意义)。 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发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既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公民。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框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为奴隶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①夏时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②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加强西周统治。 2、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②诸侯的权力: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可对卿大夫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作用:① 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 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禅让到“家天下”形成: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内容、作用 宗法制:特点、作用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或影响 ● 中央集权方面:汉,从郡国并行制到平定“七国之乱”后的“推恩令”;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北宋初年,军事上,宋太祖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君主专制方面:汉,重用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设中书省。 ● 选官制度方面: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南书房,军机处

经济法概论重点知识点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董事会,董事长可以由中方或外方担任 2合营企业协议:中外合营各方对设立合营企业的某些要点和原则达成一致意见所订立的文件 3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中国法人 4在债权人会议上,和解协议草案的决议必须经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一定比例的债权人通过方为有效,该比例为2/3以上 5债权人申请破产,人民法院收到申请书后,应在法定期间内通知债务人,该期间为5日6采用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额的35%股东大会决议事项中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的是修改公司章程 7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 8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每个股东权利的大小,取决于其拥有股份的多少 9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活动的公司领导机关成员是指董事、经理 10股份有限公司应在法定时间内将财务会计报告置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该法定时间为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20日前 11以公司的信用基础为标准对公司进行分类,公司可以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资兼合公司 12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最多为50个 13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对公司及公司内部特定人员具有约束力,该特定人员不包括职工 14按照《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 15依据我国《合同法》,违约责任构成条件的确认主要适用严格责任原则 16缔约过失责任17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8不安抗辩权 19合同 20要约 21承诺的有效条件 22监护协议不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合同法》调整 23缔约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 24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 终止履行 25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应当 通知债务人 26甲为供方在A地,乙为需 方在B地,双方签订了一份买 卖合同,但履行地点约定不 明,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且 不能通过交易习惯等方式确 定。该合同的交货、交钱地点 均在A地 27未成年人将继承的房屋卖 给乙(成年人),甲乙之间的房 屋买卖合同为、效力未定合同 28据以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 的文件是权利要求书 29在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 期为20年 30显著性是商标的必备要件 31我国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工 作的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 理总局商标局 32目前我国对实用新型专利 权的保护期为10年 33版权不属于我国工业产权 法保护对象 34我国《商标法》保护的核 心是商标权 35根据我国《专利法》,实用 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 护期限为自专利申请之日起 10年 36商业贿赂违反了公平竞争 原则 37垄断 38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 征。 39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 要责任形式是行政责任 40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规定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主 体是经营者 41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 的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42政府有关部门限定他人购 买其指定的商品,依法应承担 行政责任 43降价倾销行为属于不正当 竞争行为 44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向消 费者搭售消费者愿意接受的 其他商品,该行为是正当竞争 45季节性降价不属于不正当 竞争行为 46经营者发布真实事实,导 致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降低 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47盗窃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属 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48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 法》的规定,账外暗中接受回 扣是商业受贿行为 49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范 畴,其范围包括技术信息和经 营信息 50目前,我国在确定产品损 害赔偿数额上采用的原则是 实际损失补偿 51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 的规定,国家对产品抽查的结 果采取公告制度 52进货检验责任的承担者是 生产者 53生产者、销售者对抽查检 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法定 期限内向抽检机构或其上级 质量监督部门申请复检,该法 定期限是自收到检验结果之 日起15日内 54依照我国《产品质量法》, 书籍无需有警示标志或中文 警示说明 55消费者在展销会上购买或 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 损害的,如果展销会已结束, 56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可以 是展销会的举办者 57在消费者的诸多权利中, 第一权利是安全权 58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 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其合法 权益受到侵害的,可参照执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9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已经 知道该商品存在瑕疵,但经营 者没有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 理规定,则经营者不再承担质 量担保义务 60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协会是 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 行61社会监督和保护消费者 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62销售者应在进货时对产品 进行验收检查,如果产品存在 销售者无法直接辨认的内在 品质缺陷,销售者不承担责任 63最早提出消费者权利概念 的是美国总统林肯 64依照我国消费税法的规定, 手机不属于消费税征税范围 65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 的规定,劳务报酬适用比例税 率,该税率为20% 66税率 67税收 68增值税 69税款的征收方式 70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 71商业银行 72金融 73保险经营的原则 74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 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 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 纳税期之前,责令其限期缴纳 应纳税款,该行为的性质是税 收保全 7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 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销售 不动产的税率为5% 76税务机关滥用职权违法采 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 施,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遭受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 偿责任 77购买福利彩票中奖所得应 依法纳税,依法适用的税率是 20% 78啤酒采用定额税率征收消 费税 79增值税是以应税商品或劳 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 收的一种流转税 80对设立商业银行享有审查 批准权的机关是国务院银行 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81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资 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其中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82在我国,执行金融宏观调 控职能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 行 83设立证券公司的批准机构 是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84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者在某一用人单位初次 从事某一工作时,可以约定试 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 6个月 85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的 法定最低年龄为16周岁 86家庭与其聘用的保姆之间 的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87劳动者行使辞职权时须用 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该通 知须提前30日 88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1、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就是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经济法主体的特征: 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就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与市场主体两大类。 ②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作为经济法律主体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活动宗旨就是实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与调控,而市场主体的活动则就是以盈利为目的。 3、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①国际经济管理机关:又分为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只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经国家特别授权的政企合一的组织 ②市场主体:又分为法人(法人就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公民(自然人) 4、法人:法人就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就是具有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5、法人的条件: ①依法成立 ②有必要的财产与经费 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与场所 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6、法人的分类:①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而非企业法人(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具有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宗旨) 7、经济法的内容:就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 8、经济法上的权力: 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各种经济管理活动或者其她经济活动。 ②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一方做出一定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以保证实现自己的意志或利益。 ③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她人的行为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实现或者遭受损害时,有权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9、经济法上的义务: ①承担义务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依据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惊醒一定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以实现特定权利主体的权利。 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仅以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的范围为限。 ③经济法上的义务就是以一种法律约束,义务人必须自觉履行,若不履行或者旅行不当,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0、经济法权利的种类: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经济管理权。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两大类。 11、经济法的客体:就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经济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最新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复习重点 题型:单项选择题20*1’+多项选择题10*2’+简答题3*5’+论述题2*15’案例分析题1*15’ 1.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综合的、新兴的法律部门。 2. 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主体:不仅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分属于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 调整的对象: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还包括不同国家的私人间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 渊源: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而且包括各国国内有关法律法规。 3. 国际经济法的历史发展: (1)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市民法和万民法(调整罗马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关系) (2)国家经济公法的产生与国际协调(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国内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 *资本输出与跨国公司的产生于发展 *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间经济矛盾的加剧和尖锐化 (3)普遍性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国际经济立法的发展

普遍性国际经济条约与国际经济组织的产生。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构成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标记国际社会进入了用多边条约调整国家间经济关系的新阶段。***新独立国家的兴起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区域性和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4.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1)国际法方面的渊源:国际经济条约;国际惯例;联大规范性决议 (2)国内法方面的渊源: 统一制:制定的国内经济法统一适用于涉内与涉外各种经济关系。如,美、英、德、日本 分流制:调整一般民事法律关系的民商法仍实行统一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则内外分流。发展中国家。 5.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1974年《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该原则 ***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收归国有或征收。

经济法概论 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第一章企业法 ★企业得概念:企业就是依法成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法律主体资格得营利性经济组织 ★企业得特征:1企业就是经济组织(经济性、组织性) 2企业就是营利性经济组织 3企业就是持续经营得经济组织 4企业具有一定得法律地位 ★企业得分类: 1全民所有制企业 ) ,由集体成员投资或社会入股集资设立得企业) ,有私人投资经营得企业) (指全部或者部分由境外投资者投资, 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得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 ) 体地位,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 ★企业法得定义:企业法就是调整企业设立、存续与终止过程中各种法律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与。它就是企业设立、生产经营及终止得法律规范,也就是国家对企业进行管理调控得法律依据 ★企业法得特征:1企业法就是规范企业法律地位及其内外部组织关系得组织法 2企业法就是规范企业本身得组织与运作得行为法 3企业法就是国家对企业进行管理调控得法律依据之一 ★在我国,企业法得主要渊源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6国际条约7国际惯例 分解知识点:1调整企业法律关系得主要法律有:民法通则、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外资企业法 ★个人独资企业得定义:就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或家庭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得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得特点:1个人独资企业得出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2个人独资企业得全部财产为出资人所有 3个人独资企业以投资人得全部个人财产或家庭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应具备得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2有合法得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得出资 4有固定得生产经营场所与必要得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得从业人员 个人独资企业得设立程序: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由投资人或其委托得代理人向登记机关提交设立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明、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得文件。经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即告成立 ★个人独资企业得解散原因有:1投资人决定解散 2投资人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得其她情况 ★合伙企业就是指自然人、法人与其她组织依照《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得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得特征: 1由两个以上得投资人共同投资兴办 2合伙协议就是合伙企业得成立基础 3合伙企业属于人合企业 4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合伙企业得分类:1普通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就是指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得,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得企业) 2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就是指由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得出资额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得合伙企业) ★普通合伙企业得设立条件: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实际交付得出资 4由合伙企业得名称与生产经营场所,其名称应当标明“普通合伙" 字样 :合伙企业得名称与主要经营场所;合伙目得与经营范围;合伙人得姓名或名称、住所;合伙人得出资方式、数额与缴付期限;利润分配、亏损分担方式;合伙事物得执行;入伙与退伙;争议得解决办法、合伙企业得解散与清算;违约责任 合伙企业得财产得定义:就是指合伙人得出资与由出资形成得财产、以及合伙名义取得得收益与负债、合伙经营得积累等。 普通合伙企业得内部关系:1合伙事物得执行 2合伙事物得决定 3合伙人得竞业禁止业务

国际经济法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十章 【最全】【共10章】

第十章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法律规范、主要方式和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或参与有关实践打下基础。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仲裁解决方式的特点和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程序。 考核目标与具体要求 识记(1)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法律规范;(2)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司法解决方式、调解解决方式和仲裁解决方式的主要特点;(3)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程序。 领会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三种主要模式的利弊和仲裁解决方式在处理国际经济争端中的重要性。 应用以本章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中外仲裁法和各类常设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利提高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实务能力。 历年考点 1.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法律规范 2.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司法解决方式、调解解决方式和仲裁解决方式的主要特点 3.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4.国际商事仲裁的主要程序 5.以本章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中外仲裁法和各类常设仲裁机构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利提高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实务能力 第一节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概说 一、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法律规范 1.国际法有关规范 (1)关于司法和仲裁的国际条约:司法方面有1945年《国际法院公约》、1954年《民事诉讼程序公约》、1965年《民商事案件中诉讼和非诉讼文书的国外送达公约》,1970年《民商事案件中外国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公约》等; (2)仲裁方面:《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仲裁条款议定书》等。 2.专门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国际条约 《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和《WTO协定》附件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等专门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国际条约对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调解、仲裁方式或其他特殊解决方式作了具体规定。 3.双边经济条约的有关规范 4.国内法有关规定 各国立法普遍主张对本国境内国际经济争端的司法管辖权。 二、处理国际经济争端主要方式 1.司法解决方式: (1)国际司法解决方式 国际司法解决方式是指将国际经济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解决的方式。 (2)国内司法解决方式 国内司法解决方式是指将国际经济争端提交各国法院解决的方式。 2.调解方式:调解作为对仲裁程序的一种限制,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3.仲裁解决方式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

2010年4月27873经济法概论复习资料(必看重点知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20题=20分) 二、填空题(1分"10题=10分) 三、名词解释(3分*5题=15分) 四、简答题(5分*5题=25分) 五、论述题(10分*2题=20分) 六、案例分析(10分*1题=10分) 一、选择填空题: 1. 。P2 2.主要是一定的财产关系在法律上 的表现。P3 3.法律关系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权利与义务三者构成。P3 4.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它主体。P3 5.和精神产品。P3 6.经济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和情形。P3 7.法律事实通常分为法律实践和_法律事实两类。事件是指与当事人_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行为是指根据当事 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能够引起_法律_ 8.从权利的标的内容看,经济法律权利主要包括两种:财产权、。P4 9.从权利的实现或者作用上,经济法律权利可分为五类:支配权、形成权、期待权、请求权、抗辩权P4 10.经济法律责任是财产责任,但它既可以单独行驶,也可与其它责任共同运用。P5 11.法人依法成立,以独立的名义享有_民事权利_、_承担民事义务_。P8 12.企业法人登记机关为工商行政管理局,实行_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P8 13.代理的种类有:_委托代理、指定代理、法定代理、再代理。P11 14.所有权的内容:_占有、使用、收益、处分_。P13 15.债法律关系由_主体、客体_和_内容_三要素构成。P16 16.债的分类包括:合同之债与非合同之债_、特定物之债与_种类物之债_;按份之债与_连带之债_;简单之债 与_选择之债_。P16 17.公司是企业的_法人_,由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_全部_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P21 18.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__50_人以下,同时还规定了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_一个_法人股 东的有限责任公司。P21 19.《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设置_会计_帐薄,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建立本公司的_财务、会计_制度,应当按 会计年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P23 20.公司合并分为_吸收合并、新设合并_。P24 21.公司分立指由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分解为_两个或两个以上_新公司。P24 22.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_一万元_并需一次缴足。P26 23.有限责任公司由股东出资设立,而不向_社会公开募集。P27 24.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_3万元_P27 25.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可以_分次_出资,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一)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

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二)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 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2.楔形文字(钉头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吉尔伽美什》 是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板文书保留下来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理解: 1、《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经济法概论00043重点总结2016年版 改

第一章公司法 公司: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公司特征:1、依法设立2、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所有权3、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4、公司是企业法人 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组织和行为及其他对内、对外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公司法特征:1、公司法是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2、公司法是兼具公法属性的司法。3、公司法是兼具程序法律内容的实体法。 公司的设立:是指公司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公司的设立行为:主要有发起人协议,订立公司章程,选举董事、监事,申请设立登记,募集股份,投资,认股,缴纳股款,召开公司创立大会,申请设立登记。 公司的设立程序:主要是确立公司股东或发起人,订立公司章程,股东或发起人认缴或履行投资,建立公司机关,办理设立登记。 公司名称:是表示公司性质或特定并与其他公司相区别的标志。 公司名称组成:1、公司类别。2、公司注册机关所在地的行政区划。3、公司所属行业或经营特点。4、商号、即公司相互区别的文字符号。 公司住所:是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公司章程:是规定公司组织和行为的基本规则的重要文件,是由公司股东或发起人依法制定的。 公司章程法定性表现:1、内容的法定性2、形式的法定性3、修改程序的法定性4、效力的法定性 公司章程自治性表现: 1、公司章程是一种行为规范,是公司依法制定的而不是国家制定的。 2、公司章程事由公司予以执行的而非依靠国家强制力予以实施。 3、公司章程的效力只及于公司及相关当事人而不具有社会的普遍约束力。公司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参加合并的公司消灭。 公司吸收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其中一个公司继续存在,其他公司均消灭。 公司合并的程序:1、合并各方协商一致,订立合并协议,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2、股东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又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由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3、通知,公司做出合并决议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4、注册登记。 合并的法律后果:原公司的股东可以继续成为合并后公司的股东,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和的公司概括承受。派生分立:是指公司将一部分财产分离出去,设立一个或多个新公司。 新设分立:是指公司将其财产全部分割,分别设立两个或多个以上新公司。 公司分立的程序: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分立其财产应作相应分割,分立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作出分立决议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在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分立的法律效果:公司分立钱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简述公司资本“三原则”?是指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不变原则。资本确定原则又称法定资本制,是指在公司设立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确定资本总额,且应认足或募足甚至缴足,其目的是使公司成立有相当的财产基础。资本维持原则是指公司成立后应当维持与其注册资本相当的资产,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资本总额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减少或增加,以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债的概念及分类:公司债又称公司债券,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以债券上是否记载持有人的姓名为标准,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以有无担保为标准,分为有担保公司债与无担保公司债;以债权能否转化为股权为标准,分为可转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