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锻造工国家职业实用标准

锻造工国家职业实用标准

锻造工国家职业实用标准
锻造工国家职业实用标准

实用文档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

业国家职业标准序号资料名称份数备注

1锻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1 份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

初级、中级、

2铸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1 份高级工;技师、

高级技师

航空材料工程学院

锻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锻造工。

1.2 职业定义

操作锻造机械设备及辅助工具,进行金属工件毛坯的下料、加热、制坯、成形等锻造加

工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高温、噪声、粉尘。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具有较敏锐的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

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 400 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 300 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 300 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 200 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锻造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 年以上或本

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的设备及工、量具的实习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 2 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

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 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

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6 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

工作满 2 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阅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

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 分以上者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 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 2 名考评人员;技能操作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5,且不少于 3 名考评员。

1.8.5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90 ~120 min ;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初级不少于60 min ,中级不少于 90 min ,高级不少于 120 min ,技师不少于 120 min ,高级技师不少于90 min ;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 45 min 。

1.8.6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在具备必要的锻造设备、工件、工具、夹

具、设备附件以及必要的量具、量仪的工作现场进行。

2.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责任心。

(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

(5)爱护设备及工、夹、量具。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1)识图知识。

(2)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

2.2.2锻造加工基础知识

(1)机械传动知识。

(2)锻造常用设备及相关设备的分类、用途及基本结构。

(3)气动及液压知识。

(4)常用检测方法及检测器具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5)典型锻件(台阶轴类锻件、带孔盘类锻件)的锻造工艺。

2.2.3钳工基础知识

(1)划线知识。

(2)钳工操作基本知识。

2.2.4电工知识

(1)通用设备常用电器的种类及用途。

(2)电气传动及控制原理基础知识。

(3)安全用电知识。

2.2.5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

(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

2.2.6质量管理知识

(1)企业的质量方针。

(2)岗位的质量要求。

(3)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2.2.7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劳动法常识。

(2)合同法常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

的要求。

3.1 初级

职业功

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一)图样能看懂带孔盘类、圈类、轴类锻件等简

简单锻件图的识图知识单锻件图

一、

工(二)工艺能看懂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基本知识

(三)设备能维护保养普通锻造设备及辅助设备普通锻造设备及辅助设备的

准构造、使用、调整及维护知识备

(四)工具、常用工具和简单模具的构造、能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和简单模具

模具使用、调整及维护知识

实用文档

工热 2. 能根据工艺要求目测或使用仪表正能,加热特点、方法及加热规件确地调整炉温,加热锻坯范

加 3. 能根据工艺规程进行锻坯的装、出炉 2.加热温度对锻件质量的影工响

3. 炉温目测方法及炉温调整

方法

4. 温度仪表的使用方法

1. 自由锻:能根据锻造工艺要求锻制法1. 自由锻或模锻工艺的基本知识

兰、盘类、台阶轴、方块等一般锻件

2.基本锻造及辅助工序的操

2. 模锻:能根据锻造工艺要求锻制偏心

作要点与规则;锻造操作中的轴、单头扳手、三通管锻件、气门摇臂

手势信号

(二)锻造加等一般锻件

3.偏心锻造、低温锻造等不正工 3. 能进行拔长、镦粗、冲孔、切边等基

本锻造工序的操作确的锻造对设备及锻件质量的影响

4. 能对锻件进行空冷、可控冷却等冷却

4. 常用锻件冷却规范

处理

5.锻件表面清理的方法及注

5. 能对锻件进行表面清理

意事项

三、 1. 一般锻件的检验知识

锻件检验1. 能正确使用量具、硬度计、测温计等 2.锻工常用量具、量仪的使用

2. 能检验一般锻件方法

检 3.布氏硬度值与洛氏硬度值验的换算方法

3.2 中级

职业功

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1. 识读复杂零件图的

(一)图样1. 能看懂较复杂的锻件图和简单的模具图知识

2. 能绘制锻件检验样板(如连杆锻件)草图 2. 绘制一般零件草图

的知识

l. 常用锻造金属在锻

造温度下的膨胀率的

一、计算方法

2. 锻造比计算及对性

能的影响

艺 1. 能根据工艺规程选择工量具和样板

(二)工艺 3. 体积计算公式

准 2. 能对复杂锻件进行估工和材料计算

4. 锻工工艺规程

5. 选择工量具和样板

的知识

6. 锻件估工知识

7. 锻件材料计算方法

1. 能调整常用锻造设备l. 常用锻造设备及辅

(三)设备 2. 能排除常用锻造设备的一般故障助设备的原理与结构

二、

三、

职业功能

一、

备般调整与故障的排除

方法

3. 锻造设备选用知识

l. 能安装调整常用工具、模具

1. 工具、模具及设备(四)工具、的调整方法

2. 能根据锻件表面质量判断工具、模具耗损程

模具

2. 判断工具、模具耗

损的方法

1.能目测判断钢坯、钢锭的加热温度,温度在l. 燃料的种类、成分、

700~1250℃时,误差不超过± 30℃发热量及燃烧过程(一)材料加 2. 能根据自由锻实有工序的自由锻造比确定加 2.加热对钢的组织、热热温度力学性能的影响

3. 能处理钢坯、钢锭因加热温度过低或过高产 3.加热产生的缺陷及

生的缺陷预防方法

l.影响锻件加工余量

和锻造公差的因素

2.钢坯、钢锭的一般

缺陷

1.自由锻:能根据锻造工艺要求锻制两端带法3. 锻造温度对锻件内

兰盘的传动轴、双拐及三拐曲轴、环形及筒形部金相组织的影响

等较复杂的锻件和钳子、凿子、榔头等常用工4. 锻造工艺过程对锻

具件内部质量的影响(二)锻造加 2. 模锻:能根据锻造工艺要求锻制双头扳手、 5.防止锻件变形的方工四拐曲轴、连杆、吊钩等较复杂的锻件法

3. 能根据锻件质量判断工具、模具的损耗程度, 6.后续工序对锻造的

并提出修复意见要求

4. 能调整锻件的冷却速度、风量等参数,以完7.锻件的冷却方法、

成锻件的冷却冷却速度及其对锻件

内部质量的影响

8.常用热锻模具钢的

特点,加热、锻造及

冷却方法

(一)锻件检

1.选用工具、量具和

能用工具、量具和样板检验较复杂锻件样板的知识

2.锻件取样知识(二)产品缺能分析缺肉、裂纹、折叠等常见锻件表面缺陷,常见锻件表面缺陷的陷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3.3高级

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1.能看懂六拐曲轴等复杂锻件图及精密锻件

(一)图样图识读装配图的有关知识

2.能读懂锻造模具装配图

二、

三、

四、

职业功能

一、

1.一般锻件锻造工艺规

程的编制方法

1.能编制一般锻件的工艺规程

2.绘制复杂锻件检验样

板的知识

(二)工艺 2.能绘制大型复杂锻件的检验样板

3.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

3.能计算形状复杂零件的体积及重量

4.金属塑性变形的理论

知识

(三)设备

能对关键锻造设备及辅助设备进行调整和检锻造设备及辅助设备的

修原理和结构

1.能锻制和修改自用工具,并能做淬火、回

1.修整耗损工具、模具(四)工具、的方法

模具

火处理

2.热处理(淬火、回火)

2.能修整耗损的工具、模具

的操作方法

(一)材料加

能加热高合金钢或有色金属合金钢

有色金属合金钢、高合热金钢的加热特点和方法

1.自由锻:能根据锻造工艺要求锻制大型连

1.

杆、多拐曲轴、起重机吊钩、空心长筒、护消除和改善锻件内部(二)锻造加

环、转子、轧辊、管板等复杂锻件缺陷的锻造方法

2.模锻:能根据锻造工艺要求锻制六拐曲轴、 2.有色金属合金钢、高工

机动车前轴等复杂锻件合金钢的特点、锻造方

3.能对高合金钢或有色金属合金钢进行锻造法及冷却知识

和冷却

(一)锻件检

1.无损探伤的原理和使

能划线检查大型复杂锻件用方法

2.划线检查锻件的方法(二)产品缺能分析一般锻件不合格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一般锻件缺陷的分析和陷分析纠正措施和修复方法排除方法

指导操作能指导初、中级锻造工操作指导操作的基本方法

3.4 技师

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1.能根据实物测绘锻件图

(一)图样

2.能绘制常用工装模具的装配图 1.测量、绘图的知识

3.能读懂锻压设备的原理图、装配 2.绘制装配图的知识

二、

三、

四、

五、

职业功能

2.能设计专用检测工具,并绘制草件的锻造工艺特点及基本知识

图 2. 专用检测工具设计知识

3. 国外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特

性及用途

1. 复杂锻造设备的原理和结构

1.能对复杂、精密锻造设备及特种

2. 复杂、精密锻造设备及特种锻(三)设备锻造设备进行调整造设备的结构、使用、调整和维

2.能对加热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护方法

3. 加热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四)工具、 1.能改进锻模结构简单锻模或通用工具的设计知

模具 2.能设计简单的锻模或通用工具识

(一)材料加

能排除常见的加热故障排除常见加热故障的方法

1.能解决锻件试制及生产过程中的

关键技术问题

(二)锻造加 2.能对新型特殊合金钢或有色金属复杂、精密及特种锻件成形的原工进行锻造和冷却理和解决内在质量缺陷的方法

3.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设备、新材料

(一)锻件检能检查楔横轧制、精锻等特种锻造

特种锻造工艺知识

验工艺生产的锻件

(二)产品缺

能分析大型、复杂、精密锻件不合

大型、复杂锻件缺陷的分析和排格品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

陷分析除方法

和修复方法

(一)指导操能指导初、中、高级工人进行实际

作操作

(二)理论培

培训教学基本方法

能讲授本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

1.能在本职工作中贯彻各项质量标

1. 相关质量标准

(一)质量管准

理 2.能应用质量管理知识,实现操作 2. 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

过程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二)生产理

1.能组织有关人员协同作业

2.能协助部门领导进行生产计划、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调度及人员的管理

3.5 高级技师

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

实用文档

工改进 2. 复杂、精密锻造及特种成形锻造艺 2. 能运用计算机编制工艺规程工艺的编制知识

(二)设备能进行复杂、精密锻造设备及特复杂、精密锻造及特种锻造设备的

备种锻造设备的试车和验收试车和验收方法

(三)工具、

能设计一般的锻模或专用工具一般锻模或专用工具的设计知识模具

二、

1. 能解决复杂、精密锻造及特种

锻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解决复杂、精密锻造及特种锻造过件锻造加工

2. 对重大的质量问题能提出解决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的方法

方案并实施技术攻关

三、(一)指导操能指导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进

培作行实际操作

培训讲义的编写方法与(二)理论培能对本专业初、中、高级技术工

指训人进行技术理论培训

4.比重表

4.1 理论知识

项目初级( %)中级( %)高级( %)技师( %)高级技师(%)基本职业道德55555

要求

基础知识3525251515

相关图样—101010—

知识

工艺准工艺1515151520

备设备510101010

工具、模具—55510工件加材料加热1510105—

工锻造加工2010101010

产品检锻件检验5555—

相产品缺陷

验—55510关

分析

培训与指导操作———36识

指导理论培训———24管理

质量管理———55

生产管理———55合计100100100100100

实用文档

注:高级技师“管理”模块内容按技师标准考核。

4.2 技能操作

项目初级( %)中级( %)高级( %)技师( %)高级技师( %)图样10101010—工艺准工艺1015151520

备设备1515151515工具、模具1015151515

技工件加材料加热20105——工锻造加工3025151515

锻件检验551010—要产品检

求产品缺陷分

验—510515析

培训与指导操作——336

指导理论培训——224管理

质量管理———55

生产管理———55合计100100100100100注:高级技师“管理”模块内容按技师标准考核。

砌筑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砌筑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砌筑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砂浆或其他黏合材料,将砖、石、砌块砌成各种形式的砌体和屋面挂瓦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或室外),高温(或低温),高处(或地下)。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计算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感和高处作业能力。动作协调灵活。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概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9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9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能满足培训教学要求的场地,配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工具、设备。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4)取得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一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技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的配比为1:20,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考

铸造行业标准

铸造行业标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铸造行业准入条件 为引导铸造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铸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推进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建设条件和布局 (一)铸造企业的布局及厂址的确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铸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一类区)的铸造企业不予认定;在二类区和三类区(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新(扩)建铸造企业和原有铸造企业的各类污染物(大气、水、厂界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与处置措施均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环保标准的规定。 (三)新(扩)建铸造企业应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职业健康安全预评估”,并通过项目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 二、生产工艺

(一)企业应根据生产铸件的材质、品种、批量,合理选择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铸造工艺。 (二)不得采用粘土砂干型/芯、油砂制芯、七〇砂制型/芯等落后铸造工艺。 三、生产装备 (一)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熔炼设备和精炼设备,如冲天炉、中频感应电炉、电弧炉、精炼炉(AOD、VOD、LF炉等)、电阻炉、燃气炉等。炉前应配置必要的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装备,并配有相应有效的通风除尘、除烟设备与系统。 (二)铸造用高炉应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 (三)企业应配备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造型、制芯、砂处理、清理等设备。采用砂型铸造工艺的企业应配备旧砂处理设备。各种旧砂的回用率应达到:水玻璃砂(再生)≥60%,呋喃树脂自硬砂(再生)≥90%,碱酚醛树脂自硬砂(再生)≥70%,粘土砂≥95%。 (四)企业或所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应具备与其产能和质量保证相匹配的试验室和必要的检测设备。 (五)落砂及清理工序应配备相匹配的隔音降噪和通风除尘设备。

有机合成工国家职业标准

有机合成工 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有机合成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相关的原材料和化工生产设备,按指定的操作规程,合成有机化学品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外及高处作业,部分在高温下作业,工作场所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粉尘,常温,烟尘和噪声。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和表达能力,观察和判断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听觉、视觉正常,嗅觉较灵敏,四肢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45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5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或多媒体,有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具。技能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相应的设备(包括辅助设备),安全设施完善。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装配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装配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装配钳工。 1.2 职业定义 操作机械设备或使用工装、工具,进行机械设备零件、组件或成品组合装配与调试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学习和计算能力,有较强的空间感,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装配钳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

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具有常用机械设备、辅助加工设备及相应的工装、工具的实际操作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制油工职业技能鉴定站参考资格条件

附件8: 制油工职业技能鉴定站参考资格条件 一、编制说明 为促进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定本资格条件(以下按照40人/周期标准设置)。 二、使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制油工的职业技能鉴定站。 三、人员配置 (一)站长 负责鉴定站的全面管理工作。具有本专业中等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专业工作12年以上,熟悉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和培训考核工作。 (二)副站长 协助站长管理鉴定站的日常工作。具有本专业中等技术职务或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熟悉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政策和培训考核工作。 (三)工作人员 1.办公室人员:协助站长管理职业技能鉴定站日常事务;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场所的具体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2.考评人员:自有考评人员不得少于3人。考评员要具有本专业高级以上职业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考评人员资格证书。 3.考务人员: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负责参加鉴定人员的报名、造册、办公等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本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设备维修、材料管理人员:负责鉴定站的设备、仪器仪表维修及材料管理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本专设备原理及使用维护,并持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5.财会人员:按财务管理规定配备。负责鉴定收费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持有财务人员资格证书。 四、场地、设备和检测仪器配备要求 (一)场地 1.办公室用房及相应办公设备:办公桌椅、保险柜、计算机、打印机、文件档案等。配置使用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考务系统。 2.理论考场:不少于两个标准教室,配备课桌、讲台、黑板等设备,具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3.鉴定场地: (1)实验室和必要的仪器、工具等。 (2)有预处理、预榨、浸出、精炼等车间的连续油脂加工工厂。 (3)备件仓库,库内应具有油脂设备配件。

制齿工(中级)试卷及答案

制齿工技术等级标准考题(中级) 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按加工原理划分,齿形的加工方法有和两大类。2.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齿顶部分把被加工齿轮根部已经切割出来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 3.滚齿机在加工直齿轮时有﹑﹑三个主要运动。 4.刀具的几何参数中,加大是减少积屑瘤和鳞刺从而减小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措施。 5.滚刀刀架倾斜方向根据而定,滚刀转向应保证指向工作台。 6.圆柱齿轮有﹑﹑三个基本圆。7.刀具耐用度的单位为,砂轮耐用度的单位为。 8.锥齿轮铣刀的齿形曲线,是根据锥齿轮的设计的。 9.粗加工时,切削液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10.齿形加工中的齿形角为标准的度。 11.按照齿圈上的轮齿分布情况可将齿轮分为:﹑和人字齿等。 12.插齿也是一种应用原理加工齿轮的方法。 13.滚刀的精度等级可分为:﹑﹑﹑四级。14.是铣床(特别是万能铣床)的重要附件,并安装在铣床工作台上。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个运动不是剃齿时具有的运动()。 A﹑装在机床主轴上的剃齿刀的高速正﹑反转动 B﹑被切齿轮由剃齿刀带动沿轴向作往复运动 C﹑被切齿轮往复运动一次,剃齿刀就作一次径向进给运动 D﹑剃齿刀的轴向跳动 2.设N1﹑N2分别为滚刀﹑工件每分钟转数,K﹑Z分别为滚刀﹑工件齿数,则滚齿的分齿运动式为()。 A﹑N1/N2=K/Z B﹑N1*N2=K*Z C﹑N2/N1=K/Z D﹑N1/N2=K*Z 3.砂轮的硬度取决于()。 A、磨粒的硬度 B、结合剂的粘接强度 C、磨粒粒度 D、磨粒率 4.各号码齿轮铣刀的齿形应按其所适于加工齿轮中齿数()的齿形设计。 A、最多 B、最少 C、中等 D、任意 5.剃齿和珩磨工作原理都是应用()啮合原理进行加工的。 A、螺旋齿轮 B、齿轮齿条 C、直线齿轮 D、蜗轮蜗杆 6.齿轮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与()无关。 A.模数m B.齿数z C.压力角 D.变位系数x 7.滚刀轴线必须倾斜,用以保证滚刀()。 A、旋向与工件旋向一致 B、螺旋升角与工件的螺旋角相等 C、刀齿切削方向与工件轮齿方向一致 D、旋向与工件旋向相反 8.滚直齿时滚刀应()于工作台安装。 A.垂直 B.平行 C.倾斜 D.对称 9.在滚齿加工中,在滚切人字齿时,左右方向实际齿厚之差不得大于()A.0.1mm B.0.01mm C.0.02mm D.0.2mm 10.在车床代号Y3150中,其中“Y”代表的是:() A.车床 B.螺纹加工车床 C.钻床 D.齿轮加工车床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铸造工(2009年修订)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铸造工(2009年修订)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铸造工。 1.2 职业定义 操作铸造设备,使用铸造工装与工具,进行铸型制备、合金熔炼与烧注、铸件后处理及质量 检验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高温、噪音、粉尘、有害气体。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定的学习、分析、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形体和色觉感强,手指手臂灵活,动 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训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 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师应具备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备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 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具备必要的设备、工装与工具的实习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

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 发布者:chk-jyc 发布时间:2011-1-7 浏览次数:190次【字体:大中小】 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化学检验工。 1.2职业定义 以抽样检查的方式,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试剂溶剂、日用化工品、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涂料染料颜料、煤炭焦化、水泥和气体等化工产品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及中间过程进行检验、检测、化验、监测和分析的人员。 l.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的观察、判断和计算能力,具有较强的颜色分辨能力。 l.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l.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中级、高级不少于18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5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中、高级化学检验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的试验室。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机修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机修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机修钳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设备机械部分维护和修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大部分在常温、正常大气条件下室内作业;少数设备需在设备安装地进行维护修理时,受安装地环境所限,也可在室外、低温、高温、潮湿、噪声、有毒、有害、粉尘、高空或水下作业。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表达和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较敏锐的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 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 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机修钳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

格证书 2 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面积80m 2 以上,且能安排8 个以上工位,有相应的设备及必要的工具、量具,采光、照明、安全等设施符合作业规范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 2 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 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 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2 年以上。

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

104个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工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104个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并已公布实施。这104 个职业(工种)的编码和名称如下: 序号编码职业(工种)名称 1 4-03-05-01 餐厅服务员 2 6-05-06-08 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 3 6-03-01-15 防腐蚀工 4 2-02-34-0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试行) 5 6-05-06-03 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 6 6-05-04-09 电线电缆制造工 7 6-06-02-03 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 8 6-06-01-02 汽车修理工 9 6-21-08-01 装饰美工 10 4-07-12-02 家政服务员 11 4-07-04-01 美容师 12 4-03-02-02 西式面点师 13 4-03-02-01 西式烹调师 14 4-03-01-02 中式面点师 15 4-07-04-02 美发师 16 4-03-02-01 中式烹调师 17 6-04-01-01 车工 18 6-04-01-02 铣工 19 6-04-01-04 磨工 20 6-04-01-05 镗工 21 6-04-02-01 铸造工 22 6-04-02-02 锻造工 23 6-04-02-06 金属热处理工 24 6-04-04-01 冷作钣金工 25 6-04-05-02 涂装工 26 6-05-02-01 装配钳工 27 6-05-02-02 工具钳工 28 4-03-05-01 餐厅服务员 29 6-05-06-08 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 30 6-03-01-15 防腐蚀工 31 2-02-34-0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试行) 32 6-05-06-03 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 33 6-05-04-09 电线电缆制造工 34 6-06-02-03 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 35 6-06-01-02 汽车修理工 36 6-21-08-01 装饰美工

纺丝工国家职业标准

纺丝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纺丝工。 1.2职业定义 从事操作纺丝机及辅助设备,生产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半成品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及高处作业且大部分在常温下工作,工作场所中会存在一定的油品蒸气、烟尘、化学试剂等有害气体,有较大的环境噪声。 1.5职业能力特征 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学习,表达和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具有分辨颜色的能力,视力良好;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听、嗅觉较灵敏。 1.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4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纺丝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纺丝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理论培训应有可容纳30名以上学员的教室。技能操作培训应有相应的设备、完善的安全设施的场地。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或随岗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钳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1 概述。 1.1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2 鉴定要求: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3 申报条件(初级和高级技师略) 1.3.1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1.3.2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 (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4)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1.3.3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 (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高级技工学校职业(专业)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 业工作满2年。 1.4基础知识 1.4.1基础理论知识 (1)识图知识 (2)公差与配合 (3)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知识。 (4)常用非金属材料知识。 1.4.2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1)机械传动知识。 (2)机械加工常用设备知识(分类、用途)。

铸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铸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2009年修订)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铸造工。 1.2 职业定义 操作铸造设备,使用铸造工装与工具,进行铸型制备、合金熔炼与烧注、铸件后处理及质量检验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高温、噪音、粉尘、有害气体。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定的学习、分析、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空间、形体和色觉感强,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性强。 1.6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训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师应具备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备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货多媒体教师,具备必要的设备、工装与工具的实习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面试 (4)取得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

车工国家职业标准

车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车工。 1.2 职业定义 操作车床,进行工件旋转表面切削加工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车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并具有车床及必要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车床辅助设备等。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电容器制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电容器制造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电容器制造工。 1.2职业定义:使用设备、仪器制造有机介质、无机介质和电解类电容器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有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有一定的形体知觉能力,手 臂、手指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 不少于18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 1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 1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如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3 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要求: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示教设备。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是具备必要设备、仪器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了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 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 业(专业)毕业证书。 —139—

钳工国家职业标准

钳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09年修订版)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机修钳工。 1、2 职业定义 从事设备机械部分维护与修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1、4 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与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感与形体知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培训场地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以及面积80㎡以上,且能安排8个以上工位,有相应的设备及必要的工具、量具,采光、照明、安全等设施符合作业规范的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砌筑工国家职业标准

砌筑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砌筑工。 1.2 职业定义 使用沙浆或其他黏合材料,将砖、石、砌块砌成各种形状的砌体和屋面挂瓦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室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一定学习、计算能力,较强的空间感和高空作业能力,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手指、手臂灵活。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国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小于24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00标准学时;疾驶不少于160标准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工具的技能训练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从事本职业学徒期满。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大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训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本职业工作四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制米工国家职业标准

制米工国家职业标准 (初稿――2004.12) 1、职业概况 1.l 职业名称 制米工 1.2 职业定义 将原料(稻谷、粟、高粱)经清理、砻谷、碾米、分级、精选抛光、色选、配米制成符合规定质量等级标准成品米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1.4 职业环境条件 室内、常温、噪声< 80分贝 1.5职业能力特征 要求有较好的色觉、视觉、味觉、嗅觉功能。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性。1.6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合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基本文化程度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养期限:初级不少于300个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40个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个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4O个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300个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帅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满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与设备 理论培训场地应有可容纳30人以上的标准教室:实际操作培训场地应有清理、砻谷、碾米、白米分级、精选、抛光、色选、配米、风网、包装、中央控制室等生产设备的场所。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或就业培训中心毕(结)业生,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毕(结)业证书。 在本职业连续见习1年以上。 中级(具备下利条件之一者) (1)从职业学徒期满。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效,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4)连续从事本职业7年以上。 (5)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制齿工(技师)试卷及答案

制齿工技术等级标准考题(技师) 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日期:年月日 题号 一题 二题 三题 四题 五题 总评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仿形法铣齿时齿形由保证,齿距的均匀性由保证。 2.剃齿是利用一对轴齿轮啮合时齿面上产生的原理,使用剃齿刀从被加工齿轮的齿面上剃去一层很薄金属的精加工方法。 3.用指状模数铣刀铣齿属法,用盘状模数铣刀铣齿属法。 4.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会发现刀具的齿顶部分把被加工齿轮根部已经切割出来的渐开线齿廓切去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 5.若用仿形法加工齿轮模数小于8mm时宜选用铣刀加工;模数大于或等于8mm时一般采用铣刀加工。 6.滚齿机在加工直齿轮时有﹑﹑三个主要运动。 7.滚斜齿比滚直齿多一个附加转动,以保证刀齿沿工件齿向进给。此运动与运动有联系。8.锥齿轮铣刀的齿形曲线,是根据锥齿轮的设计的。 9.滚齿时的径向进刀是通过工作台向移动实现的。

10.一种模数的插齿刀可以切出相同的各种齿数的齿轮。 11.插齿是一种应用原理加工齿轮的方法。 12.是铣床(特别是万能铣床)的重要附件,并安装在铣床工作台上。 13.锥齿轮轴线与分锥母线之间的夹角称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以下齿轮的加工方法中,属于精加工的有() A.滚齿 B.插齿 C.磨齿 D.剃齿 2.设N1﹑N2分别为滚刀﹑工件每分钟转数,K﹑Z分别为滚刀﹑工件齿数,则滚齿的分齿运动式为()。 A﹑N1/N2=K/Z B﹑N1*N2=K*Z C﹑N2/N1=K/Z D﹑N1/N2=K*Z 3.铣直齿圆柱齿轮根据选择刀号,铣斜齿轮根据选择刀号 A.螺旋角 B.模数 C.压力角 D.实际齿数 E.当量齿数 4.以下属于插齿机的主要运动有() A.分齿运动 B.径向进给运动 C.圆周进给运动 D.让刀运动 5.齿轮弯曲强度计算中的齿形系数与()无关。 A.模数m B.齿数z C.压力角( D.变位系数x 6.砂轮的硬度取决于()。 A、磨粒的硬度 B、结合剂的粘接强度 C、磨粒粒度 D、磨粒率 7.渐开线齿廓齿轮的特点有:() A.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等于基圆上被滚动过的圆弧长。 B.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C.渐开线上各点的曲率半径不相等但在基圆上为0 D.渐开线的形状决定基圆的大小,基圆越小,渐开线越弯曲;基圆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当基圆半径为无穷大时,渐开线将成为一条直线 E.基圆内无渐开线 8.珩磨轮宽度常见的有() A.15mm B.25mm C.35mm D.45mm 9.滚齿运动可视为() A.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啮合B.齿轮齿条啮合 C.蜗轮蜗杆啮合D.一对螺旋齿轮啮合 10.滚刀轴线必须倾斜,用以保证滚刀()。 A、旋向与工件旋向一致 B、螺旋升角与工件的螺旋角相等 C、刀齿切削方向与工件轮齿方向一致 D、旋向与工件旋向相反 11.剃齿刀的制造精度分为B﹑A﹑C三级,可分别加工出﹑﹑级精度的齿轮。 A.6 B.7 C.8 D.9 1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操作有: A.检查顶锥角必须注意,测量时直尺或基尺测量面应通过齿坯轴线 B.检查孔径尺寸及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以保证工件装夹的位置精度。 C.安装分度头时:要求前后顶尖的连线与工作台平行,并与工作台纵向进给方向一致。 D. 粗﹑精加工刀杆和刀垫必须严格分开,精加工用刀垫两端面平行度误差不得大于 0.005mm。 13.在滚齿加工中,在滚切人字齿时,左右方向实际齿厚之差不得大于() A.0.01mm B.0.1mm C.0.2mm D.0.02mm 14.避免发生根切现象的方法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