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岳麓山资源调查报告

完整word版岳麓山资源调查报告

完整word版岳麓山资源调查报告
完整word版岳麓山资源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目录

一、岳麓山的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气候环境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文植被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文资源状况··4

二、岳麓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景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岳麓山深度开发的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自己的品牌··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督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1

页11 共页1 第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区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0日至13日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岳麓山旅游资源的调查,旨在了解岳麓山资源状况,提高本专业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使理论联系实际,以便自己更好的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对岳麓山景区进一步开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岳麓山的基本情况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2012年晋级5A景区,填补长沙无5A景区的历史空白。其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茫茫原野,东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马、凤凰、橘洲横秀于前,桃花、绿蛾竟翠与后,金盆、金牛、云母、圭峰拱持左右,静如龙蛇逶迤,动如骏马奋蹄,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测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可谓天工造物,人间奇景,长沙之大观。

岳麓山海拨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畔石。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双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

中。

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山中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页

11 共页2 第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

(一)气候环境状况

对旅游而言,天气不仅以自身的千变万化形成多姿多彩的奇观景象,还赋予了自然山水以生机,增添大自然的神韵。和煦明媚的阳光,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气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旅游资源的背景,是旅游区开发的必要条件。岳麓山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年平均降水量为1360—1400毫米,4—7月为雨季,是我国暖温区域的一部分。总的来说,其气候状况较好,适于旅游。同时长沙空气质量也年趋好转,呈现一片光明的景象,下图是长沙近几年酸雨pH值和频率图:

从图1可知,1996到2005年长沙市降水pH值均在4.8以下,平

均降水pH值为4.21,PH值最低为1996年(3.43),最高为2000年(4.80)。1996至2005年长沙市降水酸雨频率均在48.7%以上,页11 共页3 第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平均酸雨率频率83.1%。而从1996—2000年,长沙市pH值逐年上升,平均酸雨频率也逐年下降,酸雨程度呈好趋势。

(二)水文植被状况

水体是风景的血脉,是天然景观的基本构景条件,同时也能塑造环境,改善气候,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项目。岳麓山在水资源方面相当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岳麓山不缺水源,泉水(如清风泉、白鹤泉)、湖泊(桃子湖)等。但由于管理和使用不当等情况,水的质量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景区内保存着许多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还有如皂荚、银杏、白玉兰等珍贵的濒危树种,同时生长着很多古代留下来的古树,其中树龄最大的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罗汉松,这在全国大中城市是十分罕见的。此外景区内还有各种奇花异草。

(三)人文资源状况

山水之美对人的强大吸引力促使文化在这里生成和凝聚,同时,文化实践活动内容的渗入,又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它的景观之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岳麓山沉淀起丰厚的文化底蕴。

绚丽多姿的岳麓山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化岳麓山和岳麓山人化的结晶。岳麓山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当年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此,作《怀沙》以怀念与讴歌长沙;西汉贾谊被贬于此,留下了《吊屈原

赋》、《鹏岛赋》等传世宏文。千百年历代许许多多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宝贵的遗迹和诗文。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创下了光辉的一页。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岳麓山,有西晋麓山古寺、隋舍利塔、明云麓宫,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等。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禹之谟、焦达峰等近代革命先烈就安息在她的怀抱里。岳麓山曾经孕育了毛泽东、蔡和森、肖劲光等一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毛泽东思想的发源地。1916和1981年毛泽东等曾两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经常与友人来爱晚亭“风浴”、“雨浴”,页

11 共页4 第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纵论古今和理想,立下了“自在山中,心忧天下,要将历史从头写”的抱负。可以说,岳麓山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岳麓文化也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二、岳麓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

经过实地调查以及相关资料查阅,根据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即按资源的科学属性,可以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

表2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类景景资源单

禹碑峰、尖峰山、北极峰响鼓岭、仰天坪、天马山、凤景山、石佳岭、

旅游资源实习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实习调查报告 导读:这个暑假对我来说非常漫长,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打暑假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上大学整整一年了,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也一年了,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学这门专业的人不管看什么事物都要学会以旅游者的眼光去看待,所以这个暑假我想用一个旅游者的眼光去好好观察一下我的家乡!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他的省份我不熟悉,但是这一年的学习中,对于湖南省的主要景区景点多少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被大家所认识?我也希望有一天向别人提起我的家乡湖南永州时别人会马上想起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提到张家界别人马上就会说“那里可是风景胜地呀!”;提到岳阳人们会想到岳阳楼;提到长沙人们会谈起岳麓山,马王堆。可是提到永州或者零陵,大部分人都说不太清楚。对此我很难过,难道永州真的没有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旅游资源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是全国唯一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全市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的家住永州市零陵区,对于零陵我是非常的熟悉的,暑假的时候零陵的每个比较著名的地方我都亲自游览了一遍。所以我想好好的调查一下我家乡——零陵的旅游资源现状。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字,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这么美丽动人的典故让我对“零陵”一词有了更深的感触。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感叹道“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这句不朽的名句可谓是对零陵最好的赞美了。 零陵境内现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城区风景名胜30多处,被列为我省十旅游区之一。零陵曾孕育了书法“草圣”怀素,文学家柳宗元,军事家蒋婉、黄盖,哲学家李达等杰出人物,历代名家欧阳修、陆游、元结、黄庭坚、何绍基等也在此留下许多墨宝。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遗址闻名遐迩,宋迪一幅“潇湘夜雨”扬名天下。风物宜人的历史八景便是位于今永州市零陵区内的蘋洲春涨、朝阳旭日、山寺晚钟、绿天蕉影、恩院风荷、回龙夕照、愚溪眺雪、香零烟雨。 柳子庙在零陵区潇水西岸的柳子街。公元814年,永州人们为纪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旅游管理 组员姓名:郝喜梅黄元平艾玉翠周璇唐婷符欢提交时间:2011年06月17日

岳麓山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景区:岳麓山景区 调查时间:2011年05月13号 第一章调查区的旅游环境 1.1岳麓山概况 岳麓山海拨300.8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北望洞庭,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1.2岳麓山景区的周边环境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处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基础设施齐全,人流量大。景区的景点布局集中,和韶山、橘子洲景区距离很近,附近还有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等。近年来国家和长沙市政府加大对景区的建设与保护,景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2.1岳麓山景区的开发历史及现状 2.1.1历史渊源 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

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宋以后,碑被士所掩。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唐菲悦,戎丽,马风丽,李楠,姜丽,罗婉庆,林万文 学院:旅游学院(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旅游管理(国际旅游)2010级 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指导教师:付蓉老师 评阅教师:付蓉老师

2012年05月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区域概况: 岳麓山旅游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城区的中心,岳麓区行政辖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28°27'。岳麓山是个“大岳麓山”的概念,范围由橘子洲东侧湘江主航道中心线,南二环(猴子石大桥往西段)、西二环、金星路、枫林一路、潇湘大道北段与银盆岭大桥所围区域。它包括麓山景区(5.57㎞2)、天马山景区(0.82㎞2)、橘子洲景区(0.68㎞2)、岳麓书院(0.21㎞2)、新民学会旧址(0.01㎞2)三个景区和两个景点构成的核心景区,总面积为7.14㎞2,还包括河西大学城、附近社区与湘江水域橘子洲东西两侧组成的旅游发展区和橘子洲头至猴子石大桥、橘子洲尾至银盆岭大桥间的湘江水域组成的旅游协作区,面积共计19.34㎞2。一、岳麓山旅游环境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质地貌 岳麓山在远古时期为一片汪洋,沉积的最古老地层,出露在荣湾镇以北的地段。距今3.2亿年的古生代时期,岳麓山位于古海洋和古陆地的边缘,海水时深时浅,时进时退,滨海区相互

沉积了厚实的石英砂岩,夹带薄层。[1]砂页岩、页岩、沙砾岩,人称“岳麓山砂岩”。距今约七千万年中生代末期,“岳麓山砂岩”体系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形成了今天大岳麓山地貌的基本骨架。第三纪堆积的红岩,沿湘江断裂,之后发生倾斜。红岩在橘子洲南出露,是江心洲形成的重要原因。从地貌类型看,岳麓山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江心洲组成。麓山景区为中高山;天马山景区是丘陵;橘子洲是江心洲,绵长为洲滩地貌。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和“长岛人歌”美景于此,构成了山水观光景区的地质地貌条件。 岳麓山地质构造稳定,在半径25km的范围内,历史上没有出现过4.75级以上的地震纪录。岳麓山地区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环境。[1]加上山体独立,坡度坦缓,不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2.气候 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以上。[2]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暑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为275天,年平均总降水量丰沛,约为1422.4mm,岳麓山适宜旅游的时间很长。 岳麓山最高海拔300.8m,虽不典型,但也略显一定山地垂直气候带特征,相对山麓,山顶旅游区夏时轻风流畅,凉爽宜人。即

长沙市岳麓山旅游区旅游市场特征研究

长沙市岳麓山旅游区旅游市场特征研究 2013年11月20日16:19 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36期作者:文连阳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摘要:长沙市岳麓山旅游区是个典型的城市型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环境复杂。从岳麓山旅游市场人口学特征分析入手,对旅游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旅游者行为特征展开研究,并得到如下结论:岳麓山旅游市场发育成熟,旅游市场期望与本区资源赋存相吻合,旅游竞争市场存在一定挑战性。 关键词:现实旅游市场,潜在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岳麓山 对旅游市场特征的研究,大体可从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两方面展开分析。纵观旅游市场的研究历程,国内外都是从现实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始的[1-3],后有学者从人口学和旅游者行为角度论述了城市公园的客源市场特征[4]。对潜在市场的研究上,许春晓(1997)[5]对潜在性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义,后来就长沙市居民对于其周边旅游地的具体消费意向进行过实证。[6]从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分析旅游区市场特征,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市场细分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和距离衰减原理;从实践看,有利于旅游区的经营与建设、产品开发、树立形象和生态文明建设。 长沙市岳麓山旅游区位于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会长沙,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28°27'。它包括麓山景区(5.57km2)、天马山景区(0.82km2)、橘子洲景区(0.68km2)、岳麓书院(0.21km2)、新民学会旧址(0.01km2)三个景区和两个景点,总面积7.14km2。近年来,随着旅游区设施的完善与提质改造,旅游市场得到明显改善。2008-2010年,旅游人数分别为150万人次、200万人次和320万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1800万元、2600万元和4480万元。自2009年麓山景区免门票和橘子洲景区、天马山景区提质改造完成后,岳麓山旅游区游客人数大幅增加,但旅游收入并未大幅增加,相应地出现了一系列影响旅游区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分析岳麓山旅游市场特征是岳麓山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1 旅游市场人口学特征 1.1 研究方法 研究成员在各景区与经营单位领导、职工和经营户访谈,获得一系列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同时,于2011年3月8日-3月12日在长沙共发放问卷2000份。分配情况如下:五一广场、湘江风光带各300份,火车站、黄兴路步行街、麓山、岳麓书院门口、烈士公园、橘子洲、汽车南站等七个地点各200份。收回问卷1796份,回收率90.2%,其中有效问卷1619份,有效率达到89.75%,问卷调查进展比较顺利,效果比较理想。 在问卷设计构成上,调查问卷采用两种题型——客观题和主观题。内容包括:样本背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旅游消费结构(时间、空间消费、旅游线路消费、旅游项目消费、旅游要素消费等)、旅游行为调查(信息渠道、出游方式、出游目的、交通工具选择、出游时间、休闲项目场地选择和风格等)、旅游市场定位依据分析(旅游环境偏好、游览项目期望及消费预期分析)、竞争分析和游客开发意见等。 1.2 样本特征

完整word版岳麓山环境现状调查

岳麓山环境现状调查 1.调查背景 2.岳麓山概括 3.岳麓山景区植物资源 4.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5.对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建议 6.景区相关资料 7.岳麓山核心发展 8.调查报告总结 1.调查背景 我国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在工业方面: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在城市建设方面: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在资源产业方面: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生活在岳麓山下,岳麓山的生态环境状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岳麓山概括 岳麓山位于市区湘江西岸。湖南著名的风景区。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南岳有七十二峰,以衡阳市回雁峰为首,长沙岳麓山为足,故名岳麓。“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古人以此概述岳麓山的山川形势。 岳麓山总面积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97米,碧嶂屏开,秀如琢玉,层峦叠翠,山涧深幽。现已辟为公园。步入景区,古木参天,浓荫匝地。 3.岳麓山景区植物资源 麓山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其景观丰富,绿树成荫,古木参天的森林景观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也对调节长沙地区的小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文献记载,全区植物计174科597属977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7科403属555种,各种种,

岳麓山旅游资源开发

岳麓山旅游资源开发 岳麓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集青山之神秀,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英烈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其中的一颗明珠的岳麓山,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看,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我们做了这次调查研究,就岳麓山目前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和规划情况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1.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复合型景观 岳麓山位于长沙湘江西岸,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景胜。此风景区面积553.3公顷,以麓山为主,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动植物圈以及人文景观组成。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绿荫浓郁,主峰海拔300米,而湘江就在其足下奔腾北去,碧如飘带;桔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山水之美对人的强大吸引力促使文化在这里生成和凝聚,同时,文化实践活动内容的渗入,又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它的景观之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岳麓山沉淀起丰厚的文化底蕴。 绚丽多姿的岳麓山文化,从根本上说,说是人化岳麓山和岳麓山人化的结晶。岳麓山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楚大夫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此,作《怀沙》以怀念与讴歌长沙;西汉贾谊被贬于此,留下了《吊屈原赋》、《鹏岛赋》等传世宏文,千百年历代许许多多名人在这里留下宝贵的遗迹和诗文。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岳麓山,有西晋麓山古寺、隋舍利塔、明云麓宫;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禹之谟、焦达峰等近代革命先烈就安息在她的怀抱里。岳麓山曾经孕育了毛泽东、蔡和森、肖劲光等一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毛泽东思想的发源地。1916和1981年毛泽东等曾两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经常与友人来爱晚亭“风浴”、“雨浴”,纵论古今和理想,立下了“自在山中,心忧天下,要将历史从头写”的抱负。可以说,岳麓山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岳麓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2.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 对旅游而言,天气不仅以自身的千变万化形成多姿多彩的奇观景象,还赋予了自然山水以生机,增添大自然的神韵。和煦明媚的阳光,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气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旅游资源的背景,是旅游区开发的必要条件。 岳麓山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年平均降水量为1360—1400毫米,4—7月为雨季,是我国暖温区域的一部分。总的来说,其气候状况较好,适于旅游。 但同时,岳麓山所依托的长沙市,其大气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在城区,特别是

岳麓书院考察报告

岳麓书院考察报告 、八 前言 书院兴起于唐,盛于宋,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为我国古代 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岳麓书院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宝九年 976 年)创办以来,文脉不绝,办学成绩卓著,闻名天下。10 月24 日,旅游局局长张莉带领政协副主席张继华、文史员李涛对岳麓书院进行专项考察,收获甚丰,特此报告,以资参考。 、岳麓书院概况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 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 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高等学校等,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反映了湖湘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可贵的文物史迹。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 千年学府”。 二、岳麓书院历史沿革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 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 。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999 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 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 年)安抚使刘珙因旧址复建,保持了 原有规制。刘珙延请张栻主持教事。随后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栻论学,首开书院会讲先河。至绍兴五年朱熹出任湖南安抚使, 书院“更建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 。其时,“学徒千余人,食田 五十顷”。谚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书院规模有了 很大发展。 元明一代屡有兴废,阳明心学和明代实学相继发扬于书院。 据志载元明大小修建活动达廿多次。明廷几次令毁书院,尚未受直接影响。其中修建规模较大而有所发展的:正德年间守道吴世忠重新规划,“以风水未美,迁正学基” ,更书院向,迁大成殿于书院左,并形庙制,拆毁道林寺,以其材修建书院。”因此形成了现存书院前部的基本布局。 清代两百多年间,修建更密,志载大小修建活动达数十次之多,且多有朴学大师掌院,传书院经世致用之风。其中较为突出或有所创建的:康熙 七年(公元1668 年)巡抚周召南倡修,基本承明遗制。康熙廿三年(公元1684年)巡抚丁思孔再修,次年得康熙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729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非常漫长,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打暑假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xx省永州市零陵区。上大学整整一年了,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也一年了,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学这门专业的人不管看什么事物都要学会以旅游者的眼光去看待,所以这个暑假我想用一个旅游者的眼光去好好观察一下我的家乡!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他的省份我不熟悉,但是这一年的学习中,对于湖南省的主要景区景点多少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被大家所认识?我也希望有一天向别人提起我的家乡湖南永州时别人会马上想起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提到张家界别人马上就会说“那里可是风景胜地呀!”;提到岳阳人们会想到岳阳楼;提到长沙人们会谈起岳麓山,马王堆。可是提到永州或者零陵,大部

分人都说不太清楚。对此我很难过,难道永州真的没有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旅游资源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是全国唯一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全市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的家住永州市零陵区,对于零陵我是非常的熟悉的,暑假的时候零陵的每个比较著名的地方我都亲自游览了一遍。所以我想好好的调查一下我家乡——零陵的旅游资源现状。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3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3篇 这个暑假对我来说非常漫长,我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打暑假工,我回到了我的家乡xx省永州市零陵区。上大学整整一年了,学习旅游方面的知识也一年了,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学这门专业的人不管看什么事物都要学会以旅游者的眼光去看待,所以这个暑假我想用一个旅游者的眼光去好好观察一下我的家乡!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产业,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他的省份我不熟悉,但是这一年的学习中,对于湖南省的主要景区景点多少是有一点认识的。但是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家乡不被大家所认识?我也希望有一天向别人提起我的家乡湖南永州时别人会马上想起一些代表性的事物,比如提到张家界别人马上就会说“那里可是风景胜地呀!”;提到岳阳人们会想到岳阳楼;提到长沙人们会谈起岳麓山,马王堆。可是提到永州或者零陵,大部分人都说不太清楚。对此我很难过,难道永州真的没有可以被很好利用的旅游资源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看。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是全国唯一与广东、广西两省相毗邻的地区。全市面积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是我国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的家住永州市零陵区,对于零陵我是非常的熟悉的,暑假

的时候零陵的每个比较著名的地方我都亲自游览了一遍。所以我想好好的调查一下我家乡——零陵的旅游资源现状。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泪尽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但是,娥皇、女英最终没有找到舜帝的陵墓,在返回中原的途中,双双投水自尽于洞庭湖。为了纪念娥皇、女英的多情,人们将舜陵改称为零陵。在这里,零陵的“零”,是“涕零”即落泪、掉眼泪的意思。这么美丽动人的典故让我对“零陵”一词有了更深的感触。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感叹道“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这句不朽的名句可谓是对零陵最好的赞美了。 零陵境内现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城区风景名胜30多处,被列为我省十旅游区之一。零陵曾孕育了书法“草圣”怀素,文学家柳宗元,军事家蒋婉、黄盖,哲学家李达等杰出人物,历代名家欧阳修、陆游、元结、黄庭坚、何绍基等也在此留下许多墨宝。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遗址闻名

岳麓山环境调查报告05周攀攀

关于岳麓山生态与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本次调研通过对岳麓山实地考察与拍照,网上及图书馆收集资料以及发放关于岳麓山生态环境的问卷。旨在我们对岳麓山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个全面的了解,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生活在岳麓山下,岳麓山的生态环境状况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提出一些改善岳麓山生态环境问题的 意见与建议。 二调查对象时间地点 1.调查对象:随机调查45名学生游客 2.调查时间:12月26 3.调查地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 三.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部分人心中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地位。但不可忽略的 是,山上的环境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白色污染问题、人工 建筑造成的破坏问题、山上泉水水质问题、酸雨问题。这些 问题的存在威胁着岳麓山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我们敲响了保 护岳麓山环境的警钟! 五. 结论与建议 岳麓区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整治改造作为启动先导区 建设核心工程 来抓, 透绿”的目标。 “停进、移民、整治、提质。 胜区开启的整治改造,赵 建强提出了“八字”目标。 要求从现在开始,核心景区不允许再建任何新项目;包括麓 山村商业文明街在内今年年底将全部拆除。 作为先导区核心 区的岳麓区,毫不含糊地亮出了“显山、 露水 、透绿”的 大山水生态王牌,随即大手笔启动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环境 综合整治工程、洋湖垸片区综合整治工程。在未来几年新一 轮建设过程中,岳麓区将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寓 生态保护于综合利用之中保护,在保护中 题 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22 13 45 4 11 30 45 0 6 39 45 4 11 30 45 15 8 22 45 5 37 3 45 12 21 12 45 14 17 14 45 6 25 14 45 5 23 17 45 从调查中, 我们看到岳麓山环境总体上是好的,她在大 通过整治改造, 实现景区 “显山、 露水、 ”岳麓山风景名 停进” 总数 B C

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调查及评价报告.doc

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风景资源调查及评价报告 一、评价原则 (1)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把主客观评价结合起来。 (2)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单独评价。 二、评价方法、标准与指标 1 、评价方法 (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 2 、评价标准 风景资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 (2)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 (3)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组成。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

别数量、类型特及其综合特征。 3 、评价指标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 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 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就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 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标中选择。 三、景观资源分类评价 四、景观资源分级评价 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景点评价分级表

完整word版岳麓山资源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目录 一、岳麓山的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气候环境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文植被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文资源状况··4 二、岳麓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景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岳麓山深度开发的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自己的品牌··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督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1

页11 共页1 第 湖南商学院暑假调查报告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区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0日至13日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岳麓山旅游资源的调查,旨在了解岳麓山资源状况,提高本专业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使理论联系实际,以便自己更好的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对岳麓山景区进一步开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岳麓山的基本情况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2012年晋级5A景区,填补长沙无5A景区的历史空白。其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茫茫原野,东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马、凤凰、橘洲横秀于前,桃花、绿蛾竟翠与后,金盆、金牛、云母、圭峰拱持左右,静如龙蛇逶迤,动如骏马奋蹄,凌空俯视如一微缩盆景,测视远观如一天然屏壁。可谓天工造物,人间奇景,长沙之大观。 岳麓山海拨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畔石。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双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

岳麓山现状报告

岳麓山抗战遗址、景点现状报告 前言 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一个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去了解那一段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雄。抗战纪念馆是大家了解抗战历史不错的途径,长沙市内有很多抗战遗址、纪念馆,而大家对这些遗址、纪念馆大小,展出内容等情况了解得怎么样呢?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纪念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它们的情况,以对大家宣传这些学习历史的好地方。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除了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外,文化沉淀十分深厚,也是一个地点集中、规模大、保存好的抗日战争纪念地。岳麓山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山中的一草一木目睹过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一幕。 一、实践方案 通过现场走访考察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岳麓山景区中与抗战有关的景点的现状信息,并了解市民、游客对景区景点及抗日战争历史的了解情况,综合所得结果,对这些遗址景点进行评价,得出现状结论 二、实践过程 (1、先初步了解景区大致情况,确定需要考察的景点;2、为景点的景观的多方面现状设置划分等级,具体等级有:A景点保存优良情况:保存非常完好(90%~100%);基本保存完好(75%~89%);部分保存完好(60%~74%);大部分没有保存完好(30%~59%);保存非常不好(0%~29%)(括号中百分数为现存景点的建筑、遗迹等景观保存完好部分比例) B.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景观;有修复重建景观;有新建设施;有非新建设施;设施不齐全; C.来景点难易程度:难到达;较难到达;到达难易适中;较容易到达;容易到达 D.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设置较醒目;设置不醒目;没有设置景点简介 E.简介展示方式:图文并茂的宣传栏展示;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其他 F.游客数量情况:很多(30个以上);多(20~29个);一般(10~19个);少(5~9个);很少(0~4个) 3、设计调查问卷,制定问卷调查计划;4、来到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为遗址、景点评定等级;5、在景区及附近对市民和游客进行问卷调查;6、向景区管理处获取景区的未来规划;7整合考察所得信息,统计调查所得结果,对各景点进行评价,对该遗址景区下结论. 三、调查结果 (一)岳麓山整体现状 本世纪三十年代始,岳麓山相继建成了岳王亭、忠烈祠、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纪忠亭、归宿亭、长沙会战碑、阵亡将士名录石栏等。山中仍留有当时的战壕、弹坑和炮台,以及薛岳指挥部、战时指挥所等处遗址,并出土有枪支、子弹、钢笔、印章、电话筒等抗战遗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麓山景区管理处已完成了抗战史迹的全面修缮,以慰英灵。 (二)抗战遗址、纪念景点信息及现状 1.长沙会战碑长沙会战碑位于响鼓岭石亭北侧,高 2.35米,宽1米,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是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抗日纪念石碑。记述了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九月,国民党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起抗日,忠勇用命,人民协同,合围设伏,取得歼敌三万的胜利而立此碑。碑阴刻有记事诗10首。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景区已将碑体正反面复原移正,移至响鼓岭亭内保护。景点保存状况:基本保存完好。景点建设情况:有新建设施。来景点难易程度:容易到达。景点简介设置情况:设置很醒目。简介展示方式:仅有文字的石碑展示。游客数量情况:很少。长沙会战碑的碑体由于年代久远,经历过长时间风雨的腐蚀,碑面上的文字有些模糊不清,难易辨认,不过景区的管理处在碑体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

. [岳麓书院调研报 告]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Top制作团队: 符蓝1201102-24 舒薇1201102-22 吴优1201102-19 蹇依玲1201102-23 盛行兵1201102-03 丁志鹏1201102-13 肖涛1201102-06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记岳麓书院之游岳麓书院,位于省市湘岸,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高等师学校、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Top.1:岳麓书院历史 前期:岳麓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 年) 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安抚使知潭州珙重建岳麓书院。1275年元兵攻破,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1314年(延元年)郡别驾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毁于战火。 中期: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

岳麓山资源调查报告

目录 一、岳麓山的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气候环境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水文植被状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文资源状况〃〃〃〃〃〃〃〃〃〃〃〃〃〃〃〃〃〃〃〃〃〃〃〃〃〃〃〃〃〃〃〃〃〃〃〃〃〃〃〃4 二、岳麓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分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景区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岳麓山深度开发的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自己的品牌〃〃〃〃〃〃〃〃〃〃〃〃〃〃〃〃〃〃〃〃〃〃〃〃〃〃〃〃〃〃〃〃〃〃〃〃〃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监督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1 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区 调查时间:2012年7月10日至13日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对岳麓山旅游资源的调查,旨在了解岳麓山资源状况,提高本专业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使理论联系实际,以便自己更好的深入学习本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调查对岳麓山景区进一步开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岳麓山的基本情况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2012年晋级5A景区,填补长沙无5A景区的历史空白。其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临茫茫

几篇关于岳麓山实践报告

几篇关于岳麓山实践报告 篇一:《土地资源学》之岳麓山考察报告 一、前言 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当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区域现存的问题,还要学会如何去收集、查阅、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尝试去分析所看到的现象其原因、尝试去全面理性地思考可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此次认识实习中,我们小组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文献,并且尝试去开阔思维、去理性分析,认识了本专业的学习方向。获益匪浅。 二、实习时间 20XX年4月14日 三、实习地点 岳麓山,梅溪湖 四、实习目的 1、了解岳麓山的植被、土壤、地形、水文、动物等情况,考察梅溪湖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 2、进一步认识理解《土地资源学》这门课程,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我们自己去实地调查,找出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并妥善解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对该学科的专业素养。 五、实习地概况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 岳型风景名胜区。岳麓山海拨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有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长沙市区西面。主峰云麓石骨苍秀,廊殿楼阁依山畔石。凭栏远眺,湘江如带,桔洲浮碧江心,双桥飞架东西,古城新廓尽在紫气青烟之中。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山中现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其中晋朝的罗汉松、唐代银杏、宋时香樟、明清枫栗均系千年古树,老干虬枝,苍劲挺拔,高耸入云。枫梓、松栗,虬枝曲干,蓊郁青葱;山涧泉流终年不涸,颇有清幽之感。每到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麓山更加艳丽。 六、实习内容及过程 由于此次考察是为了了解岳麓山的植被、土壤、地形、水文、动 物等情况,并对“为什么古代岳麓山以南地区发展好于以北地区,而现代发展又正好相反”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植被:调查结果表明,岳麓山现有植物群落类型13个,现分述于下。 A.常绿阔叶林:根据植物种类及群落层次结构的不同,可以分

岳麓山地形地质情况及植被类型分布调查实习报告

岳麓山地形地质情况及植被类型分布 调查实习报告 一、引言 湖南师范大学选修课程《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基础训练》第二次野外实习地点为长沙市岳麓山,时间是2012年6月2日。本次实习围绕岳麓山质地貌和植物生态为中心进行考察,实习目的为进一步增强学生野外调查的实践能力,提高对岳麓山的地形地质情况、植被类型分布和演替趋势的认识。在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增加课外知识,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和技能。 二、岳麓山的地形地质与环境 岳麓山位于东经112°44′~112°48′,北纬28°20′~180°27′,南北长约4千米,东西宽约1.5~2千米,主山体面积约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300.8米,母岩为石英沙岩、页岩、砂岩,主要土类为红壤、山地黄红壤,表土多为腐殖质土。岳麓山具有亚热带夏热潮湿季风型气候的特色,季风更替显著,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四季分明,雨季明显。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其山脉属南岳衡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时称为灵

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

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且植物资源丰富。白鹤泉、禹王碑、舍利塔、飞来石、自来钟、穿石坡等皆分布在山林岳壑之间;坐落在山中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古麓山寺号称“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山顶有云麓道宫;地处青枫峡有爱晚亭,建于清乾隆57年,为风景绝佳之地,也是毛泽东同志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三、岳麓山的植被类型及分布趋势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二环线以内,是长沙市的“绿肺”。岳麓山在1975年正式被辟为公园,2002年与周边其它景点整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解放前的岳麓山是“道路失修、亭院倒塌、山林残败”的荒凉山野。解放后, 经1951~55年的大规模造林, 种植了遍及全山的马尾松、枫香及其他树种, 经几十年的演替和发

岳麓区生态调研报告

目录 城市生态系统概述 (3) 一、岳麓区基本概况 1.1行政区划 (4) 1.2自然条件 (4) 1.3土地面积 (5) 1.4人口及其比例 (5) 1.5生态环境 (5) 二、土地利用情况、生态敏感区域及其相应对策 2.1土地利用情况 (7) 2.2生态敏感区 (9) 三、能源水资源利用与处理 3.1.1能源分类 (11) 3.1.2岳麓区能源利用现状及构成 (11) 3.1.3资源能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 3.1.4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12) 3.1.5节能减排措施 (12) 3.2.1水资源概况 (14) 3.2.2水资源利用情况 (15) 3.2.3水资源短缺危机调查 (15) 3.2.4水污染现状 (16) 3.2.5岳麓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16) 四、绿化面积、主要树种配置是否合理 4.1岳麓区绿化规划 (18) 4.2岳麓区绿化概况 (19) 4.3岳麓山绿化概况及树种具体配置 (20) 五、垃圾处理 5.1垃圾的危害 (25) 5.2案例:岳麓山垃圾处理 (25) 5.3 岳麓区垃圾处理措施及目标……………………………………………………………28 六、环境污染 6.1环境污染 (29) 6.2 案例:岳麓区大气污染的治理 (29) 6.3噪声污染 (32) 6.4.光污染 (33) 6.5岳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35) 七、生态建筑 7.1生态建筑定义及岳麓书院的建筑特点 (35) 7.2岳麓书院历史沿革及现状 (35) 7.3岳麓书院的外部生态环境空间形态 (36) 7.4名山大川的“古逸”选址理念 (36) 7.5儒道文化的总体生态环境意象 (36) 7.6岳麓书院的空间结构 (37) 7.7书院中的微小气候营造 (37) 八、交通系统 8.1区域交通现状介绍 (40) 8.2现状分析——以岳麓山之交通为个例 (43) 8.3总结 (44) 8.4未来展望 (44) 九、城市功能与规划格局 9.1发展方向:长沙市总体规划引导规划引导下的岳麓区 (44) 9.2生态规划理念在岳麓区规划中的体现 (45) 9.3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岳麓区的核心,长沙市的财富 (47) 参考文献 (5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