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试卷基础测试

逻辑学试卷基础测试

逻辑学试卷基础测试
逻辑学试卷基础测试

基础测试(一)

一、填空题

1.在“并非‘p当且仅当q’”中,逻辑常项是( )。

2.在“并非要么p,要么q”中,变项是( )。

3.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部分构成的。

4.在“□p→◇p”中,逻辑变项是( )。

5.在“并非如果p,那么q”中,逻辑常项是( )。

6.“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和“甲不当班长而乙当班长”所具有的共同的逻辑形式,若用p,q作变项,可表示为( )。

7.“要么p,要么q,要么r”这一命题形式的逻辑变项是( )。

8.在“[A()B]→B”的空括号内,填入逻辑常项符号( ),可构成有效的推理式。

9.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 );在“(p∧q)→r”中,逻辑常项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是指()相同。

A.前件和后件 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 D.联结词

2.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逻辑常项 B.变项

C.语言表达形式 D.思维的内容

3.“只有q才p”与“如果q则p”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C.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4.“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基础测试(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并非,当且仅当。

2.p,q。

3.常项;变项。

4.p。

5.并非,如果……那么……

6.p∧q(也可表示为p∧q)。

7.p,q,r。

8.∧。

9.S,P;∧,→。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基础测试(二)

一、填空题

1.从概念的外延关系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 )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 )关系。

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念所属种类,“正义战争”是( )概念。

3.如果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而且,( ),那么,A与B之间在外延上

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4.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数量”来考虑概念所属的种类,语句“贵阳是城市”中的“城市”属于( )概念。

5.当SAP取值为假而SIP取值为真时,概念S与概念P的外延关系或者是( )关系或者是( )关系。

6.属概念与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 )和( )的逻辑根据。

7.在“逻辑形式中的项只有逻辑常项和变项”这一命题中,“逻辑形式中的项”与“逻辑常项”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逻辑常项”与“变项”具有( )关系。

8.从定义的结构看,在定义“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中,“命题”是( ),“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 ),“思维形式”是( )。

9.在命题“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中,“伟大的文学家”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关系上具有( )关系,“鲁迅”与“伟大的革命家”在外延上具有( )关系。

10.( )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11.当SOP为假时,S与P的外延处于( )关系或( )关系。

12.概念的( )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已知概念A与概念B在外延上不相容,又已知“有B是C”为真,则命题()必为真。

A.有C是A B.有C不是A

C.有A不是C D.所有A不是C

2.若“有S不是P”和“没有P不是S”均真,则S与P的外延之间是()关系。

A.同一 B.交叉

C.S真包含P D.S真包含于P

“某属概念具有的内涵,其种概念必然具有”和B“某种概念不具有的内涵,其属概念必然不具有”这两个论断()。

A.都对 B.A对B错

C.都错 D.A错B对

4.如A是属加种差定义中的被定义项,则A通常不能是()。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与C是A中具有矛盾关系的种概念,如B是正概念,那么C是()。

A.一定是负概念 B.一定不是负概念

C.可能是负概念 D.不可能是负概念

6.性质命题由量项、联项、主项和谓项组成,性质命题按质可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这段文字是如何说明“性质命题”概念的?正确的回答是()。

A.都从内涵 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

C.都从外延 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

7.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推理”限制为“命题”

C.“逻辑规律”限制为“同一律”

D.“论证”限制为“论题”

8.若“所有P是S”与“有的S不是P”均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关系。

A.同一 B.交叉

C.S真包含P D.S真包含于P

9.若“有S是P”,“有S不是P”,“有P不是S”三个命题均真,则S与P具有()关系。

A.全同 B.真包含于

C.真包含 D.交叉

10.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1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个命题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延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12.如A是一个正概念,B是一个负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

A.必定是矛盾关系 B.必定不是矛盾关系

C.可能不是矛盾关系 D.不可能是矛盾关系

13.在A“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B“青年应当又红又专”中,“青年”()。

A.都是集合概念 B.在A中是集合概念,在B中不是

C.都不是集合概念 D.在A中不是集合概念,在B中是

14.“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

A.联言推理 B.复合命题

C.选言命题 D.负命题

15.下列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B.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命题和推理

C.关系命题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和量项

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

三、双项选择题

1.当S类与P类具有()关系或()关系时,SEP为假但SOP为真。

A.全同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

2.违反“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这条定义规则的逻辑错误有()和()。

A.定义过窄 B.定义含混

C.定义循环 D.同语反复

E.定义过宽

3.当“有A不是B”假,而“有B不是A”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应为()和()。

A.全同 B.交叉

C.A真包含于B D.全异 E.B真包含A

4.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命题中,主项与谓项都是()概念和()概念。

A.单独 B.普遍 C.集合 D.正 E.负

5.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D.“论证”限制为“论据”

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6.下列依据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

A.定义 B.划分 C.分类 D.限制 E.概括

7.若A与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关系或()关系。

A.同一 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 E.全异

8.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常项—量项 B.太阳系—地球

C.《鲁迅全集》—《药》

D.亚洲—中国

E.变项—命题变项

9.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正确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

A.矛盾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反对关系 E.全异关系

10.划分按层次可以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是()、()来说明“划分”这一概念的。

A.仅从内涵

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

C.仅从外延

D.从外延,后从内涵

E.并非都从内涵

1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错误的是()、()。

A.“结论虚假的推理”概括为“无效推理”

B.“假言命题”概括为“复合命题”

C.“特称命题”概括为“全称命题”

D.“关系推理”概括为“演绎推理”

E.“命题”概括为“思维形式”

12.当S类与P类具有()、()关系时,SAP,SEP同假。

A.同一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

13.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或是()关系或是()关系。

A.全同 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 E.全异

14.下列表示“划分”概念内涵的语句是()、()。

A.什么是划分

B.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种概念,以明确该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C.划分包括母项、子项和根据三个要素

D.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E.正确的划分是遵守划分规则的

15.在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复合命题”与“联言命题”

B.“相容选言命题”与“不相容选言命题”

C.“全称肯定命题”与“特称肯定性质命题”

D.“全称性质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

E.“性质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

16.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命题—概念

B.逻辑常项—联项

C.太阳系—地球

D.工人—矿工

E.《鲁迅全集》—《祝福》

17.若“A可以分为B,C”是一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不能是()、()。

A.全异关系

B.不相容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E.属种关系

18.在“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中国人”是()、()。

A.单独概念

B.集合概念

C.非集合概念

D.普遍概念

E.负概念

四、分析题

1.下列对“三段论”的定义与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段论是由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它分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三段论。

2.下列语句作为对“复合命题”的定义或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命题的命题。它可以分为假言命题、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

3.正确划分中的母项与子项、子项与子项分别具有何种外延关系?

4.试分析说明“甲班学生”在下列语句中,哪些表示集合概念,哪些不表示集合概念。

A.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来的。

B.小刘是甲班学生。

C.甲班学生都应当努力学习。

5.下列各组概念中,哪些不具有属种关系?为什么?

A.命题—复合命题

B.联言命题—联言支

C.三段论—大前提

D.中国—江苏省

6.试分析下列语句作为定义和划分有无错误?为什么?直言命题就是不含其他命题而只反映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它可以分为肯定命题、否定命题、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7.下列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简单命题就是仅对一类对象有所断定的命题。简单命题可以分为性质命题、关系命题和模态命题的负命题。

8.试分析下列(1)、(2)、(3)三组概念能否运用二分法得到?为什么?

(1)对称关系与非对称关系。

(2)性质命题与关系命题。

(3)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

五、图解题

1.已知A与B交叉,B与C交叉,用欧勒图表示出A与C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2.已知概念A与概念B交叉,概念B真包含概念C,请用欧勒图表示概念A与概念C 可能具有的各种关系。

3.若MOP为假而SAM为真,请用欧勒图表示S与P可能具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4.设S E P真,用欧勒图表示S,P,P的各种外延关系。

5.将下列命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表示在一个欧勒图式中。《红楼梦》(A)是中国小说(B),也是古代小说(C),但不是武侠小说(D)。

6.已知:SAP为真而PAS为假。

根据已知条件:

(1)用欧勒图表示出S与P的外延关系。

(2)指出S与P这两个概念哪一个的内涵较多。

7.用欧勒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祝福》(A)是鲁迅(B)写的,不是巴金(C)写的,巴金是《家》的作者(D)。

8.设S与P交叉,M与P全异。用欧勒图表示S,M,P三个概念的各种外延关系。

9.设M真包含于S,所有M不是P。用欧勒图表示S,M,P的各种外延关系。

基础测试(二)答案

一、填空题

1.交叉;全异。

2.正。

3.有的A不是B。

4.普遍。

5.S真包含P;交叉。

6.限制;概括。

7.真包含;全异(答“矛盾”也对)。

8.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9.交叉;真包含于。

10.单独。

11.同一;S真包含于P。

12.限制。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5.C. 6.B. 7.C.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三、双项选择题

1.B,D. 2.A,E. 3.C,E. 4.A,D. 5.C,E. 6.D,E.

7.A,E. 8.A,E. 9.D,E. 10.D,E. 11.A,C. 12.B,D.

13.D,E. 14.B,C. 15.A,E. 16.B,D. 17.D,E.

18.A,B

四、分析题

1.答:定义、划分都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宽”的错误;划分违反了“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错误。

2.答:定义、划分均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划分违反了“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划分不全”的错误。

3.答:正确划分中的母项与子项是属种关系(或真包含关系),子项与子项是全异关系(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4.答:A.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来的,这里的“甲班学生”是集合概念。因为它反映的是甲班学生这一集合体。B.小刘是甲班学生,这里的“甲班学生”是非集合概念。因为它反映的不是集合体。C.甲班学生都应当努力学习,这里的“甲班学生”是非集合概念。理由同上。

5.答:B,C,D三组概念不具有属种关系,因为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答: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划分既违反了“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的规则,又违反“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

7.定义划分均不正确。定义违反了“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全同的”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划分违反了“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犯“多出子项”的错误。

8.答:运用二分法得到的必须是一对矛盾关系的概念,并且是一对正、负概念。据此:(1)不能运用二分法得到,属反对关系;

(2)不能运用二分法得到,非正负概念;

(3)可以运用二分法得到。

五、图解题(答案略)

基础测试(三)

一、填空题

1.一个命题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命题是命题( );一个命题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命题是( )命题。

2.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或( )关系时,并非SOP为真。

3.根据对当关系,当“有的S是非P”为假时,“有的S不是非P”的逻辑值为( )。

4.设“A命题与B命题矛盾”、“B命题与C命题矛盾”,则A命题与C命题具有( )。

5.如果SEP为假,那么根据性质命题间的( )关系,可以确定SOP也是假的。由PAS为前提,依据换位法,可必然推出( )。

6.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7.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则“有些天鹅是白的”( )。

8.一个性质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这个命题的质是( );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周延,这个命题的量是( )。

9.若SAP取值为真,则SOP取值为( ),SIP取值为( )。

10.当S与P的外延之间具有关系( )或( )关系时,SAP和SEP 都是假的。

11.若SA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 )。若SOP取值为假,则SEP取值为( )。

12.已知关系R是反对称的和反传递的,由aRb真,可得知bRa( );由aRb 真且bRc真,可得知a Rc( )。

13.在关系“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中,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 )。

14.在关系“真包含、反对、矛盾”中,属于传递性关系的是( ),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由并非SAP可推出SOP,其根据是逻辑方阵中的()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2.当S真包含于P时()。

与SEP都真与SEP都假

与SOP都假与SOP都真

3.“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4.“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之间具有()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5.若(),则SIP真,SOP真。

与P全同真包含于P

真包含P 与P全异

与SOP具有()关系。

A.矛盾

B.反对

C.下反对

D.差等

“甲班学生都是上海人”和b“甲和乙都是上海人”,这两个命题()。

A.都是A命题是A命题,b不是

C.都不是A命题不是A命题,b是

8.“所有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9.如两个性质命题的变项完全相同,而常项完全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10.如两个素材相同的性质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都是不同的,则这两个性质命题具有()关系。

A.可以同真,可以同假

B.可以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以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1.已知“有的学生是优等生”真,则()。

A.“有的学生不是优等生”真

B.“所有学生都是优等生”假

C.“所有学生都不是优等生”假

D.“有的学生不是优等生”假

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13.在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中,如两个命题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它们()。

A.常项和变项都相同

B.常项相同,变项不同

C.常项和变项都不同

D.常项不同,变项相同

14.如果甲命题与乙命题是矛盾关系,乙命题与丙命题也是矛盾关系,那么甲命题与丙命题是()。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可同假

D.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15.“中国农民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这个性质命题是()命题。

A.全称肯定

B.特称肯定

C.单称肯定

D.或全称肯定,或特称肯定

“交叉关系不是全异关系”与b“S与P不是全异关系”。这两个命题的种类应是()。

与b都是关系命题

是关系命题,b是性质命题

与b都是性质命题

是性质命题,b是关系命题

17.从命题的形式结构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A.性质命题

B.关系命题

C.联言命题

D.负命题

18.“小丁与小王是同学”这一命题是()命题。

A.全称

B.特称

C.关系

D.联言

19.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既对称又传递

B.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既非对称又非传递

20.命题间的蕴涵关系,就其对称性和传递性看是()。

A.对称但非传递

B.对称但反传递

C.反对称但传递

D.非对称但传递

三、双项选择题

1.下列公式中,依据下反对关系而进行的有效推理是()、()。

→SOP→SIP

C.SOP)→SIP D.SIP→SOP)

E.SIP)→SOP

2.由“工人都是劳动者”推出“有的非工人不是劳动者”,其间()、()。

A.只需用换质法 B.只需用换位

C.既要用换质法又要用换位法 D.先要用换质法

E.先要用换位法

3.“有S是P”为真时,S与P外延关系不可以是()、()。

与P同一 B.S与P全异 C.S真包含于P

D.S与P不全异 E.S与P不相容

4.当S类与P类具有()关系或()关系时,SEP为假但SOP为真。

A.全同 B.S真包含P C.S真包含于P

D.交叉 E.全异

5.断定一个性质命题的主项(S)周延而谓项(P)不周延,也就断定了该命题主项与

谓项外延()或()。

A.全同关系 B.S真包含P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E.S真包含于P

6. 当S与P具有()或()时,SIP与SAP同真。

A.全同关系 B.S真包含于P关系 C.交叉关系

D.S真包含P关系 E.全异关系

7.下面这些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中,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8.在概念间的外延关系中,不具有传递性的是()关系与()关系。

A.同一 B.真包含 C.真包含于

D.交叉 E.全异

9.从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看,“等值关系”是()、()关系。

A.对称 B.反对称 C.非对称

D.传递 E.非传递

10.下列关系中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

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 B.命题间的等值关系

C.命题间的矛盾关系 D.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

E. 命题间的蕴涵关系

11.下列概念间关系属于非传递关系的是()、()。

A.概念间的全同关系 B.命题间的不同真关系

C.概念间的矛盾关系 D.命题间的蕴涵关系

E.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12.下面这些概念的外延关系中,具有非传递性质的是()、()。

A.同一关系 B.真包含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交叉关系 E.全异关系

13.下列具有反对称而传递性质的是()、()。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全异关系

D.交叉关系 E.真包含关系

14.当命题()、()取值为真时,命题“班上同学都是团员”取值为假。

A.并非班上同学都不是团员 B.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C.班上同学并非都是团员 D.班上同学并非都不是团员

E.并非班上有的同学不是团员

四、分析题

1.甲断定“全班同学都学英语”为真,乙断定“全班同学都不学英语”为假,甲乙的断定是不是等值?为什么?

2.举例说明:是否存在一种关系R,使得A,B两式同真(成立)。

→b R a

→bRc→aRc

基础测试(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全称;否定。

2.同一;S真包含于P。

3.真。

4.等值关系。

5.差等;SIP。

6.SEP;SIP。

7.真假不定。

8.肯定;全称。

9.假;真。

10.交叉;S真包含P。

11.真;假。

12. 假;真。

13.矛盾关系。

14.真包含;反对。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C. 6.C. 7.B. 8.A. 9.D. 10.D. . 12.D. 13.D. 14.A. 15.C. 16.D. 17.B. . . .

三、双项选择题

,E. 2.C,D. 3.B,E. 4.B,D. 5.A,E. 6.A,.B,C. 8.D,E. 9.A,D. 10.A,B. 11.B,.D,E. 13.B,E. 14.B,C.

四、分析题

1.答:甲、乙的断定不等值,甲断定为SAP,乙的断定等值于“班上有些同学学英语”,即SIP,所以不等值。

2. 答:A表示R关系是反对称性的,B表示R关系是传递性的,例如,“真包含关系”就可以使A,B两式同真。

基础测试(四)

一、填空题

1.与“只有通过外语考试,才能录取”相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是( ),相等值的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是( ),相等值的选言命题是( )。

2.已知q可取任意真值,要使p∧q 假,p应取值为( )。

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 )。

4.用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与“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

5.与“如果某推理是三段论,那么此推理是演绎推理”相等值的选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6.若要么p要么q的取值为真,则p∨q取值为()。

7.设p→q与q均取值为真,则p取值为()。

8.若p∨q取值为假,则(p∧q)→p取值为()。

9.若要使“只有p,才非q”与“非p或者q”均真,那么p与q的取值情况是p为(),q为()。

10.用p表示“小王是大学生”,q表示“小李是大学生”,与“如果小王不是大学生,那么小李不是大学生”相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11.由“p∨q”为假,可知p为(),q为()。

二、单项选择题

1.若“如果某甲掌握了两门外语,那么他精通逻辑”为假,则()为真。

A.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并且不精通逻辑

B.某甲掌握两门外语而且精通逻辑

C.或者某甲没有掌握两门外语或者他精通逻辑

D.如果某甲精通逻辑,那么他没有掌握两门外语

2.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命题中,“入虎穴”是“得虎子”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含义是()。

A.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B.当前件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C.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不存在

D.当前件不存在时,后件一定存在

4.“联言命题”可以概括为()。

A.联言推理

B.复合命题

C.选言命题

D.负命题

5.“王英参加会议,刘明也参加会议”和“要么王英参加会议,要么刘明参加会议”这两个命题()。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可同假

C.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D.不可同真,可同假

6.已知“p→q”、“p→q”与p∨q”均真,那么()。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p∧q 与p∨q具有()关系。

A.可同真,可同假 B.不同真,不同假

C.可同真,不可同假 D.不可同真,可同假

8.若“p∧q”与“p→q”均真,则()。

A.p与q均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与q均假

9.下列与p∨q相矛盾的是()。

A.p∨q B.p→q

C.p∧q D.p←q

10.已知p←q为假,则p与q的取值情况必为()。

A.p与q都真 B.p与q 都假

C.p 真且q假 D.p假且q真

11.与“这种商品既不实用又不价廉”这一命题不同真而又不同假的命题是()。

A.这种商品既实用又价廉

B.这种商品既不价廉又不实用

C.这种商品或者实用或者价廉

D.这种商品或者不实用或者不价廉

12.“张方不是钢铁工人,又不是石油工人”与“如果张方是钢铁工人,那么张方不是石油工人”这两个命题()。

A.不可同真但可同假 B.不可同假但可同真

C.可同真并且可同假 D.不同真并且不同假

13.“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关系。

A.矛盾 B.差等 C.反对 D.下反对

14.当非p真时,则()为真。

A.必然p B.可能p C.必然非p D.可能非p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3."这个案件的凶手是甲或者乙,现已查明甲是这个案件的凶手,所以,乙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是有罪的,所以,甲也是有罪的?quot;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只有案发时甲在现场,甲才是凶手;现已认定甲不是凶手,所以,案发时甲不在现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6.同时断定"我们车间所有的产品是合格品"与"我们车间有的产品不是合格品"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四、分析题(10分) 证明:三段论第一格"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五、综合题(10分)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律师考试,则丙不参加律师考试; (2)只有乙参加律师考试,丁才参加律师考试; (3)甲和丙都参加了律师考试; 问:乙和丁是否都参加了律师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六、表解题(8分) 用真值表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如果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习逻辑学;黎明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以,黎明要学习逻辑学。 其推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SOP 。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的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概念与语句的关系是()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表达 2、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 (1)都是集合概念(2)都是非集合概念 (3)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4)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圆是平面上的一个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1)语词定义(2)发生定义(3)功用定义(4)关系定义 4、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1)主项和谓项(2)主项和量项(3)谓项和联项(4)量项和联项 5、“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1)有效的推理形式(2)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3)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4)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7、已知“当且仅当p才q,”“p→q”均真,则() (1)p真q真(2)p假q假(3)p真q假(4)非p真非q假 8、“并非小王和小李都是电大学生。”其等值判断是() (1)小王和小李都不是电大学生(2)小王是三好学生,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3)如果小王是三好学生,则小李就是电大学生 (4)或者小王不是电大学生,或者小李不是电大学生 9、如果既不否定SAP,又不否定SEP,则()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类比推理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1)从个别到一般(2)结论不一定可靠(3)前提蕴涵结论(4)从个别到个别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中国象棋入门教程1

.

“中国象棋”进课堂,校本课程创特色。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们北岗学校摸索开发的校本课程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学校自己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这一著名论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想到了中国象棋。象棋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源远流长,历千年而日趋兴盛,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而且它以红黑棋代表两军对垒的智力竞技,是一门开发智慧、提高智力水平的综合艺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学校教学大纲。”受到苏霍姆林斯基这一话语的启发,一个大胆的设想应运而生,那就是把象棋列入我校的教学活动中。象棋慢慢进入课堂,也慢慢深入学生心中。课余饭后,校园内的凉亭内、石板棋盘上、教室

内的讲台上、课桌上,你随时可看到专心对弈的小棋手,一边的旁观者也是那样的安静。校园里很少再见到因没有适合的娱乐活动而追逐打闹的学生。象棋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我们学校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象棋目录 第一单元象棋入门基础知识 1、现代象棋的情况 2、认识棋盘、棋子 3、象棋的基本技术 第二单元介绍各子的价值与运用原则 ⒈车的价值及运用原则 ⒉马的价值及运用原则 ⒊炮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⒋兵卒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⒌士象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⒍将帅的价值及其运用原则 第三单元简单棋规 1、长将 2、长杀 3、长捉 4、象棋术语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逻辑学》期末考试试卷 法律 强制性的”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 _______ , 其中逻辑常项是 ___ ,逻辑变项是_ _________ 。 2.驳倒对方的论据和 _ ________并不等于驳倒对方的论题。 3.当SAP与SIP两种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___________ 关系。 4.反证法是通过确定与原论题相_ 的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____ __ 由假 推真,从而间接确定原论题真实性的方法。 5.与“张三和李四都不是罪犯”相矛盾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是。 6.“附加刑”可概括为_____ __。 7.“这个村庄没有一个人是罪犯”这一判断的是性质判断中的______ 判断。 8. 根据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的律,若“甲是法官而不是党员”为 假,则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 9.“某单位发现,半年内有四次重要的内容被泄露,经调查,把这七次会议 参加者的名单全部加以对照,结果发现,凡是有王某参加的四次会议,内容 均被泄露,而他未参加的三次会议,内容均未被泄露。其他人员没有和王某 相同的情况。调查人员由此断定:王某是四次会议内容的泄密者。”这里调查人员运用了穆勒五法中的法。(4分) B”与“A或者B”这两个命题的逻辑形式包含着(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 当“p→q”、“p→q”与“p→q”均为真时,p、q取值应为()。 A.都真 B. p真q假 C. p假q真 D.都假 3. “甲班所有同学都学法律逻辑”和“甲班有的同学不学法律逻辑”这两个判断,具有()。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 项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非法组织”这个概念可以归类于()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 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负概念 D.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 负概念 5. 已知“甲班有的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真,可以推出()。 A. “甲班所有同学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B.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真 C. “甲班有的同学不是法律爱好者”为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逻辑学导论 考试 答案 2020年

逻辑学导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较短命题作为其自身的一部分的命题称为()。 A、分析命题 B、否定命题 C、复合命题 D、全称命题 2论证的三重功能不包括()。 A、证成 B、反驳 C、说服 D、推论 3一组不一致的前提()推导出不一致的结论。 A、可能 B、不会 C、不确定 D、必然 4一个论证是好的,必须满足()。 A、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 B、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 C、所有前提加起来必须给结论提供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5“问:铁为什么能压延?答:因为铁有压延的特性。”属于()。 A、直接循环论证 B、间接循环论证 C、相干谬误 D、支持谬误 6以下不属于弥尔五法的是()。 A、契合法 B、求同法 C、比较法 D、求异法 7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8“一方对立场的抨击必须与另一方却是已提出的立场有关”。这是批判性讨论规则中的()。 A、责任规则 B、立场规则 C、举证规则 D、自由规则 9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成立。

A、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B、前提与结论相干 C、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D、以上均是 10并行结构又称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分别独立支持统一结论的结构。 A、收敛结构 B、同一结构 C、简单结构 D、序列结构 11当命题断言了主项或谓项所指称的类的每一成员时,我们就说这个词项是()。 A、真的 B、假的 C、不周延的 D、周延的 12()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13三段论“有些结构主义者是形式主义者;所有形式主义者都不是实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中国象棋必学基础知识

象棋必学基础知识 象棋棋盘 棋子活动的场所,叫“棋盘”。在长方形的平面上,绘有九条平行的竖线和十条平行的横线相交组成,共有九十个交叉点。 棋子就摆在交叉点上。中间部分,也就是棋盘的第五,第六两横线之间未画竖线的空白地带称为“河界”。两端的中间,也就是两端第四条到第六条竖线之间的正方形部位,以斜交叉线构成“米”字方格的地方,叫“九宫”(它恰好有九个交叉点),象征着中军帐。 对弈开始之前,红黑双方应该把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任何棋子每走一步,进就写“进”,退就写“退”,如果像车一样横着走,就写“平”。 棋子的走法 车():古代作战时,战车的威力巨大。象棋中的车,作战能力亦很强,就是根据战车在阵仗中的作用来设置的。车不分上下左右,只要在运行线路上无其他棋子阻挡,便可随意而走。车每走一“步”棋,沿直线或横线任意走多少格都可以,并可以“吃”掉挡在主直线或横线上的任何棋子,真所谓是横冲直撞,威力无比。但是车的每一步也有所规定,那就是只能沿直线或横线走,不能拐弯。尽管如此,车在棋内的诸兵种中,还是行动最灵活、活动范围最大的。不管是进攻敌方或保护己方,作用都明显优于其他棋子。一盘棋中,车的价值相当于一马加一炮,会使的话,车的价值甚至还要大,有人说“一车当九子”。由于车的作用巨大,在双方整盘棋战中都居于头号主力的位置,所以在下棋时,一般的着法是尽快把车开出来,使其尽快发挥威力,争取战术主动和战略优势。棋坛中有所

谓“三步不出车,棋在屋里输”,就是说出车过晚,容易陷于被动而招致满盘皆输。 马():在整盘棋里,就数马和象的走法比较特殊,俗话说:“象行田、马行日”。马是行的“日”字形,即一步斜走两格,过“河”时,河界就算是一格。如果马是处于棋盘中间的话,它有八个去处可以选择,上下左右都可以“跳”。所以说“马有八面威风”就是指的这八面。当然,马每走一步只能走一“面”,不能在一步之间同时“跳”八面。如果马碰上有棋子正“别”着马腿,这一步就“跳”不动了。什么叫“别”马腿呢?就是在马的前进方向上,有任何一个子紧靠在边“别”腿。只要马不被别住腿,马就可“吃”掉它的斜形日字上对方的任何一个棋子。因此,马一般走到边、角等位置时,就受到限制,失去了“八面威风”,威力相对就减少了。马的价值和炮差不多,但是在开局或中局阶段,因为盘面棋子较多,马常常会被“别”住腿,不能充分发挥威力。而到了残局时,双方棋子都拼得差不多了,炮就会因“炮架”而减少威力,而马却因少羁绊,威力有增。所以棋话常说:“残棋马胜炮”。 炮:走法与车相同,只是在“吃”对方棋子的时候,不如车那么直接了当,它必须有一个子隔在炮和对方的中间,炮方能“打一过去“吃”。这个隔“子”即所谓“炮架”,没有“炮架”,炮是不能“吃”子的。就因为有这点规则,炮的威力就远小于车,但其行动迅速、进退灵活、行动范围大的优点与车一样。在开局和中局阶段,炮能够和其他棋子配合,发挥出很大的威力。(象棋的开局,中局和残局是为了我们表述方便划分的三个阶段,开局是基础,开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进入一个有利条件下的中局战斗。) 卒(兵):在盘面上只能一步走一格,机动性相对其他棋子小多了。它没有过“河”之前,每一步只能向前直走一格。过了“河”以后,则每步不单可以向

《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卷

《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姓名:学号: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 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 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 A.全同关系? ?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 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 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 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 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 真???????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 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 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 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 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 一定是患了肺炎。 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 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 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 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 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 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 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 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 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 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 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 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 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 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 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工”。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页脚内容1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 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逻辑常量 和 逻辑变量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负概念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真 ,q 为 真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重言式 、 矛盾式 还是 非重言的可真式 。 5、直言命题的 主项 和 谓项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否定式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不当记者的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全同 关系和 真包含于 关系。

页脚内容2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共变法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真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真实性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 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b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 使用语词“人”的是 ( d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c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

中国象棋基础知识 棋盘和棋子 象棋(为区别于国际象棋,也称中国象棋)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子就在这些交叉点上摆放和活动。双方都从自己的右边数起,红方的一路纵线就是黑方的9路纵线,二是8,依次类推。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红黑各有七个兵种。红子包括帅一个、车马炮仕相各两个,兵五个;黑子包括将一个、车马炮士象各两个、卒五个。 红方着法用大写数字一到九表示。黑方着法用阿拉伯数字1到9表示。完整记录是将每一着棋用四个字表示,第一个字是棋子的名称,如“车”、“卒”、“相”等;第二个字是棋子所在直线的号码,如“三”、“5”等;第三个字是棋子的运动方向,对双方相对而言,向前走为“进”,向后走为“退”,横向走为“平”。第四个字是棋子进、退的步数(纵向走棋时)或是到达直线的号码(横向、斜向走棋时)。如图,红车往前走三步吃卒叫车一进三,再平到第六条竖线吃卒叫车一平六。红马跳到中线吃象叫马三进五,再退回第六条竖线吃炮叫马五退六。如将车马换成黑棋,上述四步棋应记作车9退3、车9平4、马7退5、马5进4。

行棋与吃子 对局时,由执红的一方先行,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结果。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外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据其交叉点,都视为走了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帅、将每一着只允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帅与将不许在相同的直线上直接对面,如果一方已经抢先占据,另外一方必须回避。 仕、士每一着只允许按照九宫中的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步斜走两步,可进可退,俗称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其它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一斜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俗称马走日。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其它棋子挡道,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制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跳吃,俗称炮打隔子。 兵卒在没有越过河界前,每着只允许向前直走一步;越过河界之后,每着可以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后退。 走一着棋时,如果自己的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并占领那个位置。除了将帅以外,其它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掉,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把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A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A 、可同真,可同假 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 、不可同真,可同假 D 、可同真,不可同假 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 A 、SAP B 、SEP C 、 SIP D 、SOP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中国象棋初级入门教学篇

中国象棋初级入门教学篇 歌 诀 篇 老将活动九宫间,将帅遥望 不见面; 士斜行、滑石梯,兵卒过河 横向前; 马走日、相走田,车炮走遍 每个点。 五、下棋礼貌歌: 大家要知道,相逢要问好, 长辈 要尊敬,礼貌不可少。 识大体、多读书、明礼仪、 懂世 故,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手不悔 大丈夫! 六、一些口诀: 1 、马走日,象走田,车走横直线。 2 、要想开局好,先出车、马、炮。 3、出动车、马、炮,不要睡懒觉。 4 、当头炮,马来跳。 入门班教学基本纲要 中国象棋入门班教学概要 ◆教学目标: 熟练七个兵种的棋子走法和吃法,学会简单的开局原理,会初步 把 主力走到要道上(理解不深);学会一些简单的基本杀法,会初步应用到实战中; 基本 能独立下完一盘完整的棋。除了培养学员的学棋的兴趣外,还会教给孩子基本的 下棋礼仪,表现为:摆棋端正,下棋时不说话,吃完的棋子放到棋盒里,下完棋 后规范收拾好棋,具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做到摸子走子、不悔棋。 ◆知识点归纳: 1、基础:认识棋盘和棋子;规范摆棋和收棋;了解象棋的起源、棋子的来历; 将/帅、兵/卒、车、炮、士、象(塞象眼)、马(蹩马腿)的走法和 一、摆棋: 五个小兵前排站,两门大炮 两边放; 元帅将军坐中间,车马相士 挨着站。 二、车: 咚、咚、咚,我是红车孙悟 空; 一个跟斗十万里,刀山火海 也敢冲。 三、车,马,炮: 车走直线威力大,就像一个 巨无霸; 马走日字真威风,就像少年 黄飞鸿; 炮打隔子一声响,就像降龙 十八掌。 四、走子儿歌: 1、将、兵的走法和吃法; 2、车、炮的走法和吃法; 3、士、象的走法和吃法; 4、塞象眼与马的走法和吃法 5、绊马脚及简单开局原理; 6、将军和应将的4 种办法(吃子解 将、 垫将、逃跑、拆炮台); 7、飞宫和对面笑; 8、怎样走第一步棋; 9、棋子价值; 10、基本杀法:重炮、闷宫、霸王车、 双 车错、卧槽马、挂角马、钓鱼马等。

期末逻辑学练习题二

逻辑学试题二(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所有S不是P这个命题式的逻辑常项是。逻辑变项是。 2、对SAP命题换质,其结论是;对SAP命题换位,其结论是。 3、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而后件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4、“只有A型血的人, 才是该案的案犯。”这一判断的负命题是,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命题是。 5、当“当且仅P才q”为假时,“PVq”为。 6、“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命题等值的判断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命题中,“知识分子”这个词项( )。 (1)都是集合词项 (2)都是非集合词项 (3)前者是集合词项,后者是非集合词项 (4)前者是非集合词项,后者是集合词项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1)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 (2)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3)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4)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甲与乙是朋友”这个命题是( )命题。 (1)性质命题 (2)联言命题 (3)选言命题 (4)关系命题 4、根据同一素材性质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可以进行推演的是( )。 (1)由真推假 (2)由假推真 (3)由真推真 (4)由假推假 5、“某甲是冠军”与“某甲不是冠军”这两个性质命题之间是( )。 (1)反对关系(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4)下反对关系 6、“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那就什么工作也干不好。”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1)p∧q(2)p∨q(3)p→q(4)p←q 7、负全称肯定命题的等值命题是( ) (1)SAP (2)SIP (3)SOP (4)SEP 9、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循环定义(4)同语反复 10、“有些诗歌不是押韵的”这个命题的逻辑形式是() (1)所有的S是P(2)所有的S不是P(3)有的S是P (4)有的S不是P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双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如果渎职,则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渎职(2)没渎职(3)犯法(4)没犯法(5)并非没有犯法 2、以“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为前提进行假言直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1)没有下雨(2)地湿(3)并非没有下雨(4)地不湿(5)下雨 3、在“有的不道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这个命题,主项和谓项都是() (1)非集合词项(2)普遍词项(3)否定词项(4)集合词项(5)单独词项 5、下列推理中,根据对当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进行推理的有效式是() (1)SAP→并非SEP (2)并非SAP→SEP (3)SEP→并非SAP (4)并非SEP→SAP (5)SAP→并非SOP 四、请说明下列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每小题4分,共8分) 1、 A、动物 B、人 C、机器人 2、 A、律师B、知识分子 C、工人 五、分析题(共45分) (一)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犯了什么逻辑错误。(每题3分,共6分)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2)

.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2*13分) 1、“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与“并非所有人都不是有缺点的”,这两个判断之间具有()。 B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2.在下列概念中,()是单独概念。 D A、非洲国家B、省人代会C、高等院校D、亚洲 3、棉花能保温,积雪也能保温。据测定,新降落的雪有40%到50%的空隙,棉花是植物纤维,雪是水的结晶,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见,疏松多孔的东西可以保温。A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4、.“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小李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小李是大学生。”这个三段论违反以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中项不周延 5、城市运动会举行女子万米比赛决赛,湖北、湖南和云南各有三名运动员参赛。赛前,甲乙丙丁四位体育爱好者一起预测赛事结果。 甲:湖北队实力最强,这次决赛前三名,非湖北队莫属; 乙:湖北队没那么强,金银铜牌湖北队顶多拿一个; 丙:我认为湖南队或者云南队会拿到牌; 丁:第一名如果不是湖北队,就应该是湖南队。 比赛结束后的结果,发现上述四人的预测,只有一人言中。现在问: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 A、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B、第一名湖北队,第二名湖南队,第三名云南队。 C、第一名湖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云南队。 D、第一名云南队,第二名湖北队,第三名湖北队。 6“大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所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是大学生。”这个推理违反以 下哪一种错误()?D A、大项不当周延 B、小项不当周延 C、四概念错误 D、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7、机修工和小轿车的比较恰恰类似于以下哪个对象和人体的比较? 以下四个选项,哪项最合适这种比较?B A、办事员 B、医生 C、修理工 D、狗 8、在下列真值形式中,()与“p∧q”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B A、?p∧q B、p→?q C、?q∧p D、?p∧?q 9、在黑、蓝、灰、白四种从深至浅排列的油漆中,一种油漆只能被比它自身或者比它颜色更深的油漆所覆盖。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或者哪几项,最确切地概括了能被蓝色覆盖的颜色?B (1)这种颜色不会是蓝色。 (2)这种颜色不会是黑色。 (3)这种颜色不如蓝色深。 A、只有(2) B、只有(3) C、只有(1)和(2) D、(1)、(2)和(3) 10、下列推理形式中,有效的推理形式是()。A A、SAP,所以,SIP B、SIP,所以,SOP C、SEP,所以,并非SOP D、SOP,所以,并非SEP 11、在过去几年中,娱乐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大幅提高,电影院的收入却一直在下降。 影院界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录像带出租业的发展抢了电影院的生意。以下答案选项 均属实,其中拿一个选项最有力地削弱了上述观点?C A、租借录像带的费用远远高于看电影。 B、在消费者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看电影。 C、在录像带出租业繁荣之前,电影院的生意就已经呈下降趋势了。 D、许多电影制片厂通过出售他们影片的录像版权获得大笔收入。 12、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大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比以前大有改观。因为, 现在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 上述结论可由以下哪个假设推出?C A、现在的大学生父母亲的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使得大学生不再需要勤 工俭学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了。 B、尽管家境有改善,学生也应当参加勤工俭学来锻炼自己。 C、课余要求学校安排勤工俭学是学生家庭是否困难的一个标志。 D、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业上,勤工俭学的人就少些了。 13、开展国际营销的企业,一旦在某国外市场建立一套广泛的销售网络并取得销售显著 增长,就应该在国外市场采取与本国类似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创初期或在才建 立销售代表处的国外市场上,需采取与本国不同的营销策略。 以上哪项若为真,最支持上文中的结论?D A、国外市场与本国市场上销售网络可以完全相同。 B、广泛的营销网络要优于不发达的销售网。 C、某些国家经济比其他国家发展迅速。 D、比较起来,大型的国外市场比小型的更能适应本国营销策略。 二、双项选择题:(有2个可选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不得分也不扣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