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阆中实习报告

阆中实习报告

阆中实习报告
阆中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阆中篇)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习时间:2012年3月28~30日

实习地点:历史文化名城阆中

特别鸣谢:

摘要:三天的实习转瞬即逝,从巴巴寺到白塔,不同于平遥的古意苍凉、丽江的柔软悠闲、歙县的书意墨香,阆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集风水、宗教、历史、文化、美食为一身的的阆菀仙境。

关键字:风水、宗教、古典、文化

前言

很早就知道要到阆中实习,就上网去搜阆中的资料。什么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等一系列美誉扑面而来。所以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兴奋不已,终于可以到传说中的阆苑仙境,一睹天下第一江山的尊容了。三天的时间虽然十分仓促,可是为着这仓促的三天,我们准备了很久,老师们准备了更久。于是,我们的实习注定不会是一无所获的。

实习的每一天,时间仿佛都过得很快。三天过去,一切好像从没有发生过,唯有满口袋的特产和疲惫的容颜象征着我们曾经奔波过,还有剩下的实习报告提醒着我们曾经得到过。

风水阆中

所谓“阆中”,如字面所示,一面背山,三面环水,处于山水围绕之中。于是,阆中风水文化应运而生。

纵观阆中城整体布局,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传统风水穴地,阆中城市的选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体,契合中国风水理论,具有浓厚的

传统文化色彩和美学色彩。从白塔看下去,阆中又呈龟背形,大有经久不衰之意。古城区的建造更是考究。以中天楼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街,符合“天星十道”的规律。

此外,阆中自古以来都是各大天文学家亲睐的地方,不少人选择在这里筑观星台,观测天象,研究风水。

所以,阆中除了在大的布局上体现风水文化,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每个院落的排水孔就独具特色。它们大多集中在院子中间,呈铜钱状,大概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吧!还有张飞庙内,所有树子都没有顶梢,这与张飞身首异处也正好契合,这到底是巧合还是风水,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还有今天我们仍然随处可见的石狮子。也许很多人知道那是麒麟的化身,把它放在大门前是为了镇宅避

凶。但是多少人知道石狮子不能对着别人的大门,会给别家带来厄运呢?这也是生活中的风水。

然而,对大部分人来说,风水文化已与我们渐行渐远,甚至在有些地方被看成是封建迷信。但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不容丢失,好在民间把它传承了下来。只是不知道那些曾经赫赫有名的风水大师们,他们的传人都还在吗?

宗教文化

阆中作为我国四大古城之一,宗教分布也十分多元化。也正是由于这些发达的宗教文化,寺观园林就应运而生了。既有以巴巴寺为代表的清真教,又有一般城市不常见的天主教堂,还有八仙洞的道教文化以及唐朝保存至今的大佛寺。(1)巴巴寺

巴巴寺的建筑风格与他们信奉的教义十分吻合。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他们的大门是一个牌楼的形式,虽看起来高大宏伟却开得十分低调。我们去的时候只有一道小门开着,足以见他们素日为人十分谨慎、并不张扬。从门外望进去,只见一条小路蜿蜒进去,两旁散布着一些墓穴,多的就看不见了。由此可见,他们并不喜欢与外人打交道,更不喜欢被打扰,所以我们进去的时候也格外的小心。当然,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却可以给人以神秘感,让人忍不住想要进去一探究竟。

沿着小径往里走,两旁的行道树错落有致,感觉肃穆而庄严。很快就来到了一个叫久照亭的地方,视线顿时开阔了。虽然一眼望去仍望不到寺外的风景,可是突如其来的明朗却可以让人心情放松,心绪宁静下来。

再往里走,右边一条路向下通往生活区,左边一堵凿壁挡住了视线,将祭祀区很好的隐藏在了里面,既有障景作用,又突出了该区域的神秘感。凿壁旁边有棵高大的树,村托出主殿里供奉的先人的崇高与伟大,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主殿采用的是盔顶,屋顶看起来像倒扣的酒杯,与屋檐上一排排倒扣的白色小酒杯相照应,体现了他们禁酒的思想。

在通往生活区的小路旁有片竹林,更塑造了一种清心寡欲的宁静、高洁之感。(2)天主教堂

在这里,我们并没有停留太久。它的建筑风格相当西化,应该是保留着西方的建筑特征。尖顶,十字架,建筑与广场呈规则的中轴对称,使得教堂更加的神圣、庄严。

(3)八仙府

因为八仙,我才知道原来拜仙要看仙家的功能,不能盲目膜拜。其实这个八仙府作为道教的代表实在是有些汗颜,除了八仙这个主角以外,毫无特点可言。

八仙府虽然处于锦屏山的上方,是一个观看嘉陵江的绝好地方,可惜外面一片乱竹茂密的生长着,阻挡了游客的视线,根本无法与山下交流。而且美其名曰八仙,只是简陋的供奉着几个神仙,并没有出彩的殿堂,也没有主次之分,因此所有神仙都显得很落寞。

(4)大佛寺

作为佛教的代表,大佛寺历史十分悠久。有很多佛像都是唐朝遗留下来的,所以都胖胖的,和蔼可亲的。大佛寺作为中国最大宗教之一的佛家寺庙,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主次相当分明,最大的开光佛像供奉的寺就是真正的大佛寺,周围大大小小的小庙都是陪衬。寺庙外面一般都是与庙子相比较为矮小的常绿乔木伫立在两旁,忠贞而卑微。也是在这里,我才知道只有开了光的佛才灵;他们的坐姿也因为手势不同分为了过去现在未来。

阆中古城

古城区应该是阆中的核心地段。首先,和所有古城一样,一块牌坊让我们驻足在了古城外面。这块牌坊就像一道卡,将古城区与外面繁华的现实生活分隔开,使我们可以平静的踏入古城徜徉在一个过去的环境,尽情怀想。可是这个牌坊又与别的牌坊不太一样,它不是庸俗的点名这就是阆中古城,而是以“状元坊”向我们展示阆中状元文化,隐射出阆中历史悠久,才人辈出,让人在进去之前就心生敬意,满怀希望。

步入古城,不得不惊叹于北方的四合院在阆中的完美改造,既保留了北方的规整紧凑,又独具北方自由精致的特色。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去,两旁高大的行道树显得与古城格格不入,突兀的向往着阳光却将古城建筑的棱角淹没在了枝叶当中。

很快,我们站在了贡院前面的广场上。那是一个非常空旷的地方,仿佛专门为了观景而建。广场的左边是几株稀疏而高大的紫花泡桐,比旁边的院墙还高些;左边则配以象征高洁的竹子,掩映着一面“假”镂空的矮墙,看似与外面连通,实质上窗格为假,与周围的空间是隔绝的。这种右高左低的搭配方式,一方面让人觉得轻重不一,但左边多了一面墙,整个布局就觉得又平衡了。而且这种欲隔未隔的分割方式也使整个不大的广场显得更加开阔了。

广场店中间缀以罄和硅两种古典乐器,与贡院的红墙绿瓦相呼应,将贡院在当时的重要政治地位体现于无形。顿时,又觉得贡院更高大了。

贡院里面分为里中外三层。首先是一道龙门把我们阻挡在了外面。如果不是贡院,这道龙门在这里什么也不是,但是它在这里,依附了贡院,于是就有了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的说法了。

往里走,是古时候的考场。原本古色古香的地方,却因为配植了悬铃木而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好像设计者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又种了几株中国梧桐,大概是想拉回几分本土色彩吧,但是这“中外”的合并却显得不洋不土了。

再里面就是介绍历代高中的人了。这个区的植物配置就十分的考究,两旁以桂花为行道树,配以红梅,大有蟾宫折桂、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好寓意。

从贡院出来,又到了桓侯祠。又是红墙绿瓦的皇家建筑类型,据说后人为了表彰他的义烈不二,倡导世人向他学习而可以这样建造的。这个祠堂与我们参观过的其他景点比,面积较大。因为是纪念性的,所以整体呈现规整的中轴对称。整个植物配置也是相当注意,除休闲区以外,都采用的是松柏一类的,既有刚正不阿之感,又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还有建筑,设计者心思十分巧妙。一

进门的地方,为了增强祠堂的宏伟气势和庄重感,第一个牌坊与大门之间距离故意拉的很短,空间十分狭小,我们站在下面一抬头就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畏。

最经典的是那个“义”字。

这个义字,可以说是一字三关。初一看这个字,形似“张飞”,实则为“义”字,肯定了张飞的忠义之心,号召后人应以之为榜样。细看此字,又好像是“关羽死”,点名张飞后来身首异处、惨淡收场也是因为他太过鲁莽,告诫人们固然重情重义是好事,也要注意保重自身从长计议,万不可草率行事,以致损兵折将。据说这个字是革命时期徐向前题的,应该当时还有稳定军心的意思吧。

还有华光楼,算是古城的一个后门。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既是进出古城的要道,又可以在楼上可以很好的观江景。所以设计者抓住这一特征,在入口处设立了一个类似衙门的东西,还在楼上设置了很多讲诉阆中历史的文献和物件。值得一提的是上楼的楼梯,因为楼下与楼上的高度很大,而楼又不是很宽敞,所以为了节约空间楼梯修的很狭窄,几乎只能一个人通过。我想说,这样的楼梯真的是太不符合人体工程学了,不好过不说,还让人很没有安全感。

文化阆中

阆中文化底蕴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撇开以张飞著称的三国文化不说,阆中状元文化也不得不提,当然还有滕王阁为代表的古典文化,解放时期的红军文化,以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美食文化。

(1)状元文化

除了状元坊这块牌匾和贡院可以体现阆中状元文化以外,东山园林的状元洞也是状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状元洞是一个天然而成的溶洞,据说是因为北宋时期,身居朝廷要职的陈省华,为了让儿子学有所成,就相中了这个远离喧嚣的岩洞,把3个儿子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送到这里住读。三兄弟在此勤学苦读,两个儿子中了状元,一个中进士,一门出了“两相一将”,世人称陈家为状元宰相之家,在历史上成为一段佳话。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把这岩洞称为“状元洞”,又名读书岩,一直到今天。

状元洞门口是“捧砚亭”,这个亭子建在这里,一方面可以说是景区大门,另一方面又可以提供走累的游人一个休息的场所。最重要的是,听说“捧砚亭”

是因为司马池携其子司马光前来此处瞻仰,司马池于岩壁上题写“南岩”,司马光捧砚于侧,后人为纪念司马光曾在此捧砚而建立的。也算与状元文化底蕴相吻合。

从“捧砚亭”往里看,将相堂横亘在视野中央,让人根本就不知道里面的景观会是怎样,因此起到了很好的障景作用,这是这个景点对我来说最大的可取之处。内部景观虽着力于文化与景观的融合,但是在这样简陋的洞前修建一座有些高大的“紫薇亭”,虽然在文化上契合了,却显得不真实了,加上小桥湖水的搭配更增加了周围景观的浪漫感,将状元洞原本的艰苦隐藏了起来。

(2)古典文化——滕王阁

说到文化,滕王阁也是必须要提的。

我们都学过范仲淹的《滕王阁序》,说的并不是这里,但讲的却都是滕王的行宫。滕王是李渊二十二子李元婴,相传他在为了避开皇权争夺漩涡而刻意“韬光养晦”,横征暴敛,肆意妄为。因此在他被贬至阆中之时修了这样一座与当时宫苑风格相同的大型行宫——滕王阁。

我们看到的是才翻修过的滕王阁,从大门上去是又高又陡的阶梯,使整座山看起来非常的威武磅礴。而因滕王阁是李元婴所修,所以整个宫苑都以樱花为主调,我们去时,由于刚建好,樱花显然还没成片,一株一株的开得正盛。在半山腰有一个小型广场和两个休憩亭,累了可以去休息休息。这个休憩亭,位置相对较偏,而且十分向阳,没有遮蔽,说实话并不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倒是再上去一点的观景亭旁边也有一个休息亭,感觉就不一样了。爬到这里,我们可以先观嘉陵江景,然后累了坐下来歇息,这个亭子靠山因此十分阴凉,夏天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滕王阁,收获最大的就是开门的艺术。一般门是开在中间的,开在两边一般是为了障景;花瓶门象征平安,葫芦门寓意别有洞天……

(3)红军文化

红军纪念广场作为一个纪念性园林,同样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整体布局,而且中轴线一直延伸到了山上。在入口处,左右各有一个石柱,上边的浮雕非常的应景。一边雕了江景楼等一些阆中特色建筑,介绍阆中地势;另一边则是讲诉的整个战争过程。沿着中轴线走上去,就是纪念园。纪念园为了迎合阆中的古典气息而故意采用的古建筑。我觉得这是很没有意义的一件事,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并不相符。因此我对这个景点并没有太多驻足。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红军像那里,张国焘站在其他人的对立面。很难过,可能是因为金平哥给我们介绍的背景,我想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对解放有贡献的人吧,既然埋没不了,就毁了他吗?这也是我不喜欢毛泽东的原因之一吧。

(5)美食文化

阆中小吃,闻名遐迩。其中最富盛名的应该是张飞牛肉和保宁醋吧。张飞牛肉200多年历史,如此享誉内外,除了它的口感和肉质好以外,还有阆中得天独厚的张飞文化作背景。只有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品牌才能长久存在于世。保宁醋也有370多年历史,因起源于保宁府而得其名。于是阆中醋文化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在阆中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卖醋饮的小店,古城内以醋泡脚只要5元,还有醋吧,保健醋、果醋、食醋,各种各样的醋琳琅满目,也构成了阆中文化的一部分。

我的感受

在阆中,我们累并快乐着。在行走的路上,会发现很多平常不很熟的同学都会亲切的打招呼、聊天。爬山虽累,可是看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坚持,是没有理由放弃的,于是又坚持了一次。

在阆中,我们在欣赏中学习。阆中很美,美到每走一个地方都会忍不住欣赏、留影,然后老师就开始静静的向我们阐述背景、设计、植物配置。于是我明白了广场的宽度范围60—110m;纪念性园林要配以松柏类的植物烘托庄严肃穆的氛围;美好的建筑前要开辟一个大小适宜的广场用以观景,三倍视距是最好的观全景的距离;适当运用障壁以起到障景作用,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含蓄的必要设置技巧;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不同距离可以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欣赏景点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离了背景,一切美的事物都是空洞的。

在阆中,我不太舍得回来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