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代码:61106000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英文名称: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学分:3 修读期:第1学期

授课对象:新闻学专业

课程主任:孟文博,讲师,硕士

课程简介:

以中外文学史和文化史为背景,讲授1917以来的中国文学。着重对于其中一些最重要的作家、作品、流派加以评述,以期揭示现当代中国文学起伏变化的规律,探讨现当代文学的审美价值,总结现当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评论、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审美和写作能力。

课程考核:

课程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作业、小论文的完成情况决定;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

指定教材: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参考书目: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2,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年3月,第一版。3,蔡元培等.《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概述(基础知识框架梳理)

第一章现代文学批评的先导 一、“新文体”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端 主要批评论著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1922)《美术与生活》(1923)《屈原研究》(1922)《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1922)《情圣杜甫》(1922)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 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 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 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 梁启超文学批评的文体特征 1、政论特征《陶渊明》 2、引进外国名词与语言新变天演、风格、政治小说、心理学、情节、叙述等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3、笔锋常带感情 二、王国维与现代学术话语的产生 王国维建立现代文学批评体系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学本体论、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 第二,尝试了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新方法 文学批评理论 1、悲剧观:《<红楼梦>评论》(1904) 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思考(革新文学批评方法) 王国维悲剧观产生的文化机制(心理动因) 人生体验:叔本华、尼采、老庄的影响 2、审美独立 第二形式之美说(古雅说)的原创性 探索审美批评理论 3、境界说:《人间词话》(1908) 4、文学进化论:《宋元戏曲考》(1912) 王国维对现代文学批评体系建构的贡献 首先,他的文学研究主要以非正统文学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戏曲、词等非正统文学给予了更多关注 其次,从理论上建立了新的文学批评标准,以美学理论取代传统文论中的经学意识和政教功利主义 第三,他以客观的、理论的批评改造乃至取代了主观的、印象的批评 第四,他自觉借鉴并运用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的话语体系,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了解构和挑战,从而使中国文学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西方文学批评的接轨与对话,实现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转化 第二章《新青年》批评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大学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大学中文系温儒敏、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平共同主讲,主要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导读:(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现定为国歌。 (8)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着作《经典常谈》,着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9)闻一多,着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着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着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高考中外现当代文学常识

高考中外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 戴望舒 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雨巷》. 2. 徐志摩 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著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代表作《再别康桥》。 3. 艾青 我国现代诗人,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诗歌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4.巴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家》《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 5.朱自清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代表作《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6.郁达夫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字达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沉沦》》和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7.鲁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1918年,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 8.曹禺 原名万家宝23岁时完成的《雷雨》是他的处女作、代表作。另外他的代表剧作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资料汇总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 1、现代文学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范伯群、朱栋霖编写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翔实而又独创性地论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的文学史著作。以新的文学史观、文学观重新诠释1898-1949年间的中国文学所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情况,经过不断地吸纳、排斥、变异与自我创造,直至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本土化的全过程。它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探涉了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

山西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18春导读(2)作业一_0010(课程号:1406208)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18春导读(2)作业一_0010 山西电大省开课课程代码:1406208 、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王蒙在《春之声》中刻画了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物理学家,对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岳之峰已经二十余年没有回故乡了。 B. 岳之峰在80年代初,踏上了回故乡的闷罐子车。 C. 在拥挤的车厢中,岳之峰给一个包头巾的抱孩子的妇女让座。 D. 岳之峰曾在火车上联想到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因为他曾在法国留学。 参考答案:D 2. 《故里三陈》中写到了故乡的三个有特殊技能的人,其中,陈小手的职业是()。 A. 瓦匠 B. 产科医生 C. 救生船上的水手 D. 人力车夫 参考答案:B 3. 《棋王》的主人公是()。 A. 王一生 B. 脚卵 C. 岳之峰 D. 黑孩 参考答案:A 4. ()是《故里三陈》中用白描手法刻画的男性产科医生。 A. 陈泥鳅 B. 陈小手 C. 陈四

D. 陈奂生 参考答案:B 5. 小说《春之声》由形似散乱的时空碎片组成,表现了王蒙“没有痕迹的行云流水似的结构”,其中收拢碎片的主题表现为()。 A. 主人公岳之峰不断跳跃的思绪。 B. 岳之峰乘坐的闷罐子车。 C. 岳之峰的种种心理联想。 D. 岳之峰对于祖国的美好的期盼。 参考答案:B 6. 岳之峰是下列哪部作品的主人公()。 A. 《夜的眼》 B. 《深的湖》 C. 《春之声》 D. 《冬雨》 参考答案:C 7.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棋王》的是()。 A. “我” B. 脚卵 C. 拾破烂的老头 D. 小福子 参考答案:D 8. 王一生一直保留在身边的一副无字棋是由()传给他的? A. 捡破烂老头儿 B. 师傅 C. 脚卵 D. 母亲 参考答案:D 9. 《春之声》是王蒙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的小说。 A. 爱情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发 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着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学者王国维着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着作。 《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着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着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曹禺,现代着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艾青,现代着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冰心是现代着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简答论述题 1鲁迅《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从三部作品之中分析鲁迅的写作内容及其艺术手法。 答:鲁迅是以启蒙主义精神从事文学创作的,在“立人”的出发点上,揭露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束缚与摧残,他的小说立足于为人生,改良人生,努力“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以其独特的呐喊与彷徨,或揭示封建礼教,或针砭麻木灵魂,或抨击冷漠的社会,或讴歌诚与爱,呈现出执着的反封建精神。 内容:(1)鲁迅的小说揭示封建礼教。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揭破了那些戴着礼教吃人的滑头伎俩。其思想忧郁深广。这篇小说揭露了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从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篇小说体现了他小说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 (2)鲁迅的小说抨击冷漠的社会。社会环境的冷漠是孔乙己悲剧的重要原因。孔乙己是一个不幸者,他生活在一个麻木而冷酷的环境之中,人们自私冷漠,无情无义,给人一种冻僵了的感觉。这种社会是孔乙己悲剧的催化剂。对于孔乙己这样一个弱者来说,社会不仅没有关爱他,更为严重的是人们还把他当作笑柄。老板的无情,长衫的不屑,伙计的鄙视,甚至短衣帮的讥笑,都深深地伤害了孔乙己本来就千疮

百孔的心,这种社会正是鲁迅所批判的冷漠社会。 (3)鲁迅的小说针砭麻木的灵魂,小说《药》这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药》所描绘的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末封建社会的现实,封建势力猖獗,人民群众在封建势力重压之下处于麻木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他们不懂得反抗自救,不理解革命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一句话,《药》暴露了人民群众在封建压迫下麻木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吁人们寻找唤醒他们的“药方。(4)鲁迅的小说努力讴歌诚与爱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

现在把我这次读《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所作的一点笔记记下,或许能对自考的朋友有点帮助。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29、徐蔚南、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 30、以“世上最孤立的人”“倔强者”自诩:高长虹(《心的探险》)。 31、现代散文中“涩如青果”一派:废名、俞平伯。(周作人评) 32、“零余者”的感伤之歌:郁达夫、钟敬文。 33、飘泊者的哀歌:《长跪》、《秦淮暮雨》、《纪念碑》、《流浪集》。 34、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专集:《夜哭》。 35、鲁迅称“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36、最早出现的北伐从军记:《北伐从军杂记》(金声) 37、巴金称缪崇群的散文“洋溢着生命的呼声,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赏析》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公共课 【学分数】4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本专科专业。 【学时数】64 【编写日期】2014年8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及其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对重要作家作品的感悟、鉴赏、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涵养学生的中文底蕴,促进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而为他们外语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河北外国语学院“准职业人”培养授课计划

第二、三章“五四”文学革命及鲁迅作品赏析《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6课时) 主要内容: 1、“五四”文学革命 2、鲁迅作品《狂人日记》、《伤逝》、《灯下漫笔》赏析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以及鲁迅在“五四”文学革命实践中的 地位和作用。 2、赏析《狂人日记》 “狂人”形象及其象征意蕴分析; 作品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日记体的结构模式、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个对立叙述者(“我”与“余”)的双重叙述视角。 3、《伤逝》赏析 把握《伤逝》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艺术特征和主题思想并能对其中的悲剧原因与意义做出自己的分析。 4、《灯下漫笔》赏析 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构思特点;赏析鲁迅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为文特点及其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思考历史的过程中所流露出来的深沉情感和对封建主义暴政的憎恨、对国民奴性人格的同情。 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新及《女神》赏析(2课时) 主要内容:郭沫若新诗开创性;《女神》赏析 教学要求:通过对《女神》的赏析了解郭沫若新诗创作的开创性。 1、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了解《女神》应“五四”精神激发和感召而生,并进而感受其时代精神。 2、通过《女神》典型篇章的解读,理解其在诗歌形式上的突破性。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完整版)常见文学常识整理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是《楚辞》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是《文心雕龙》 我国古代诗人中流传下来的诗作数量第一的诗人是陆游 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竹梅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语文常识(二)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一、概说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议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在北京举行,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把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作为创作上的首要任务提出来。 1951年5月,批判孙瑜的《武训传》。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批判《武训传》,混淆学术、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评。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研究》是正常的。对俞平伯进行政治性围攻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党对学术艺术采取的“双百”方针。 ????1955年,全国开展反胡风集团的斗争,严重混淆了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胡风分子定罪,开创以无产阶级政权力量镇压文艺不同思想派别的先例。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1957年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阐述这一方针。 双百方针内涵:①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②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解决;③辨别香花和毒草运用六条政治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957年6月起,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这一斗争发生了扩大化错误。 1958年,对所谓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批判1959年冬、1960年,再掀高潮。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当时经济上违背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大跃进”和浮夸风在文艺上的表现。提倡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创作方法。 1958年,提出“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系部:初等教育系 教研室: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编码:20400803/20400904 执笔人:段东升 审核人: 2017年9 月 1 日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初等教育系语文教育专业理论课(A类)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阅读分析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力。它要以中国古代文学与写作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课程的基础。为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汉语阅读、鉴赏、写作、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服务县乡的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培养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中国文学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文学作品知识以及作品鉴赏能力方面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是依据初等教育系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编辑类工作项目设置的。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学习这门课培养完善其汉语言文学知识,完善其小学语文教学相适应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的知识,加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增强其阅读欣赏和审美 - 1 -

鉴赏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是专业理论课(A类)专业必修课课程,后续课程是文学概论、外国文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是依据初等教育系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字编辑职业岗位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具备一定现当代文学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整个课程设计将文学史教学、作品分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朗诵、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的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包括主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内容;能熟练的运用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鉴赏分析;能够 - 2 -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知识整理 1、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2、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3、《古文观止》就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4、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与胡适就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就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5、文学研究会1921 年1 月成立于北京,它就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6、创造社1921 年7 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7、新月社1923 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8、1922 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她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就是爱情

诗的创作。广泛的社会批评就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她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与《热风》中。 9、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就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0、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11、《阿Q 正传》就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 的“精神胜利法”。阿Q 这个人物不仅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也就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2、《女神》就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与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凤凰涅磐》与《女神之再生》。 13、郁达夫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她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就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与思想的写照。 14、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她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与想象中。 15、茅盾的代表作就是长篇小说《子夜》与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16、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她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新闻采编)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4100105 总学时:48 开课学期:2010—2011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新闻采编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和人文修养,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潮流、文学运动、文学批评及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从而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特点;全面培养学生中国当代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人文素 养,为学习文学理论和新闻创作打下必要的人文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 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主要特点 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重要特色 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知识点: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当代文学的主要阶段及内容、代表作。 重点和难点: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各自的重要特色。 第二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及初期新文学创作

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一、晚清文学的繁荣与五四文学革命 二、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 三、《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 四、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 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 一、白话新诗的尝试与开局 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初成 三、现代话剧的引入与演进 四、现代散文的发生与发展 知识点: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学译介的意义、文白之争的作用,新文学初期的小说、诗歌、散文、话剧的成就。 重点和难点:认识五四文学革命的思潮 第三章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及文学志向 第二节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呐喊》、《彷徨》 一、《呐喊》、《彷徨》概述 二、最初的三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三、不朽的名作《阿Q正传》 四、关注女性命运的《伤逝》、《祝福》、《离婚》 第三节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故事新编》 第四节抒情叙事散文《野草》、《朝花夕拾》 一、《野草》的思想和艺术 二、《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 第五节社会众生相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 知识点:牢记鲁迅各种题材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重点和难点:鲁迅的杂文对中国现代杂文建设和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 第一节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特质

现当代文学知识总结大全

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代表作:刘心武《班主任》 ●寻根文学的特征: 1.以现代意识关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 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 3.在表现手法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 手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新写实小说的基本风格: 情感态度的“零度介入”,描写“原生态”,“生活流”,客观冷静的呈现人类生存本相 ●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1.以鲜明的“欲望叙事”而不同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 2.以“原生态”,“生活流”的琐细笔触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 3.以“零度情感”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重情的叙事风格 ●改革文学思想内涵: 改革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回到当下,以及最为本世纪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后一次功利主义色彩,突出功利化与审美话语结合的较为完美,表现得较有力度的小说思潮,含蓄的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 ●朦胧诗的思想内涵: 1.揭示黑暗和社会批判,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 色彩。 2.是在觉醒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造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朦胧诗的艺术创新: 1.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改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写 印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2.朦胧诗高扬主题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抛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 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 3.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 坛的某些联系。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具体表现在: 1.在小说艺术结构上:本着文学为工农民兵服务的艺术原则,认真考查群众普便 的欣赏习惯和阅读期待 2.小说语言方面:具有亲切质朴,明快风趣的特色 3.具有浓厚的东南乡土民俗色彩 ●赵树理的文学地位: 1. 赵树理是第一个塑造解放区历史变革中农民形象的作家,被称为“农民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赵树理小说表现新政权下农民的生活与斗争,塑造了“小字辈”的新农民形象, 与鲁迅,茅盾笔下的农民形象不同 3. 赵树理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