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曼青秘传太极拳口诀

郑曼青秘传太极拳口诀

郑曼青秘传太极拳口诀
郑曼青秘传太极拳口诀

述口诀

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示人。所谓传子不傅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其传,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则怀宝迷邦矣。十余年来,每欲笔诸於书,以广流传。此心萌动,而复搁置者,屡矣。亦恐传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与人同,固吾所愿。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每一语出,辄叮咛曰,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

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蒙澄师之过爱若此,而不能达其厚望,惭愧无已。尚希世之贤哲英豪,有以参证面广大之,使尽人皆能袪病延年,则民族幸甚。

一、曰松

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使学者易於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

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尤其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

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反是,则亦然。是为分清。总之全身负担。另许放在一只脚上。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注:永远不要忘记。)至要至要。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

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於梁上。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於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於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

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余得此意後。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榄雀尾

棚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

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

二曰、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至。此真家传妙诀。余於此恍然大悟。於彼微动。己先动之著手功夫。苟能於此娴熟。则操纵在我不在彼。其余又何论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

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按太极拳。专尚松灵。最忌板滞。若如肉架子上挂肉。便是死肉。又何有灵气之可言。故痛恶而决绝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此亦家传口诀。用意深刻。幸细翫之。

八、曰拨不倒

不倒翁。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如两脚同时用力。一拨便倒无疑。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要之全身之劲。百分之百。沉於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净。得能轻於鸿毛。便拨不倒矣。

九、曰能发劲

劲与力不同。劲由於筋。力由於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何谓发劲。放箭似的。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弹力。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劲力不同。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於作用上犹未能详尽。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兹附录之曰:要得机得势。曰。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谓健侯老先生。喜诵此二语。然得机得势。最难领略。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因彼之欲进欲退。我先知之。是为得机。彼既进既退。受制於我。是为得势。举此一端。可以知之。脚腿腰能完整一气。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身不散乱。方可命中。发劲之妙用。尽於此矣。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

要平正均匀按平正均匀四字。最为平淡。却极难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撑八面。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此即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运劲如抽丝等语。非从此四宇下手不为功。十一、曰须认真

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若不认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举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都是错认。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此是真的。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按须认真三字。从来读破太极拳论。未得悟澈。一经澄师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皆此类也。此真家传秘诀。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则不复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

四两何能拨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而後拨之。此牵与拨。是两事。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按此节。牵拨二字。分开解释。便能见其妙用。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绳。不过四两。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盖牵者。牵其鼻准。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是牵以其道。以其处也。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不能也。此活与死作用不同。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其来有方向。臂如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顺其势而料出之。此之谓牵。因牵动之後。彼之力已落空。则此时以劲拨之。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然牵之之劲。柢要四两足矣。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或则藉牵动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否则彼知我牵之。便畜其力而不前。畜其力。其势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而反为发放。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此反拨也。以上种种。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於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广其流傅。幸世之同仁共勉旃。

二十式太极拳的动作及口诀

二十式太极拳的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于,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右玉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⑨弓步推架。

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要领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主讲老师:李德印扇子构造:现在的扇子是用竹子和绸布做成的,扇子的两侧叫扇柄,也叫扇骨,上边叫扇顶,下边叫扇根,把扇子打开以后,平面叫扇面,扇面中间有10 条竹条叫扇颈,也叫小扇骨,是由小的竹片做成的,扇子的上边弧线叫扇沿,扇光滑的一面叫正面,那么由小扇骨突出的一面叫反面,以后会常常遇到这些术语。 分解教学 第一段预备时身体保持自然并步直立,好象练太极拳一样心静体松,精神集中,右手持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顶向下,贴于右腿侧, 一,起势(开步抱扇):两手向前捧在体前,高与肩平,扇柄竖直,扇顶向上;步子呢,开步抱扇,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同时呢,把扇子举抱在胸前。这个动作在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并步抱扇敬礼,行一个抱扇礼,然后再分脚开步,分做两步不做。 二,斜飞势(侧弓步举扇):一是两臂绕转,屈蹲提腿,身体面向前方(假设面向南);二是右脚向右侧伸出去,侧开步,向西开步;三是侧弓步举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体略向右倾斜,眼睛看左前方,这是吴式太极拳的斜飞势的动作,身体斜中遇正,两手即要展开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长拳,要求含胸沉肩顶头,步型是侧弓步,东南亮相。 三,白鹤亮翅(虚步亮扇):一转腰摆扇;二穿手转腰;三虚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虚步,前脚掌点地,扇子呢,抖挽侧立开扇,扇骨坚直向下,扇面正向前方。这个动作象杨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当然杨式的白鹤亮翅动作是横抱向左列(扌列)开,扭转的攻防含意。这里呢,是采用了穿臂亮扇的动作。 四,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一合扇、把扇子收于右肩前,二收脚摆扇,左脚提起;三转身上步;四向东弓步刺扇,力点在扇顶,高与肩平,左手举于头侧上方。这个动作取材于32 剑的黄蜂入洞。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诀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後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 第三段 〈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後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 〈十六〉左撇身捶:後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後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 〈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 〈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撤步抱拈,後坐右捋,弓步左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 第四段 〈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後坐扣脚,左转按捋,勾手变掌,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左云换重,反掌开步,右云换重,反掌并步(扣步45度). 〈二一〉右左分鬃(正西):左云换重,丁步左抱,转体出步,弓步右分,後坐撇脚,丁步右抱,转体出步,弓步左分. 〈二二〉高探马(正西):跟步仰掌,虚步探掌. 〈二三〉右蹬脚(西偏北30度):转身带掌,上步穿掌,弓步分掌,丁步叉抱,提膝反掌,开掌蹬脚.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口诀 A、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B、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01(一) 02

D、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E、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F、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G H 一)熟练套路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二)调整身法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臵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

太极功夫扇口令词(大字打印版)

太极功夫扇 (一) 1. 开步抱扇(起势) 2. 侧弓步举扇(斜飞式) 3. 虚步亮扇(白鹤亮翅) 4. 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5. 转身下刺扇(哪吒探海) 6. 独立撩扇(金鸡独立) 7. 翻身劈扇(力劈华山) 8. 转身抡压扇(灵猫捕蝶) 9. 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二) 10.弓步削扇(野马分鬃) 11.并步亮扇(雏燕凌空) 12.进步刺扇(黄蜂入洞)13.震脚推扇(猛虎捕食) 14.戳脚撩扇(螳螂捕蝉) 15.盖步按扇(勒马回头) 16.翻身藏扇(鹞子翻身) 17.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三) 18.马步推扇(举鼎推山) 19.转身刺扇(神龙回首) 20.叉步反撩扇(挥鞭策马) 21.点步挑扇(立马扬鞭) 22.歇步抱扇(怀中抱月) 23.并步贯扇(迎风撩衣) 24.云手劈扇(翻花舞袖) 25.歇步亮扇(霸王扬旗) 26.开步抱扇(抱扇过门)

(四) 27.弓步削扇(野马分鬃) 28.并步亮扇(雏燕凌空) 29.进步刺扇(黄蜂入洞) 30.震脚推扇(猛虎捕食) 31.戳脚撩扇(螳螂捕蝉) 32.盖步按扇(勒马回头) 33.翻身藏扇(鹞子翻身) 34.马步亮扇(坐马观花)(五) 35.马步顶扇(顺鸾肘) 36.马步抖扇(裹鞭炮) 37.虚步拨扇(前招势) 38.震脚拍扇(双震脚) 39.蹬脚推扇(龙虎相交)40.望月亮扇(玉女穿梭) 41.云扇合抱(天女散花) 42.歇步亮扇(霸王扬旗) 43.托扇行步(行步过门)(六) 44.虚步捧扇(七星手) 45.弓步捧扇(揽扎衣) 46.后捋前挤扇(捋挤式) 47.并步背扇(苏秦背剑) 48.弓步戳扇(搂膝拗步) 49.仆步穿扇(单鞭下势) 50.弓步架扇(挽弓射虎) 51.虚步亮扇(白鹤亮翅) 52.抱扇还原(收势)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 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 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对韧带认知就 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习太极拳必须有一位明自太极拳理论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道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慢 慢地继承和参悟、总结学习方法。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怎样理解和参悟太极拳的准确方法,“意”和“气”是主宰,“形”和“骨”是顺应意气 而运行的。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习练太极拳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练习方式。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 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短短的一百来字,每个字的含意都是真话实话,没有假话。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40式拳谱 《一段》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入封似闭 《二段》 10、斜飞势 11、肘底捶 12、倒卷肘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三段》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掼耳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四段》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挡捶 30、揽雀尾 31、单鞭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 40、收势

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碓 3、揽扎衣 4、右六封四闭 5、左单鞭 6、搬拦捶 7、护心捶 8、白鹤亮翅 9、斜行拗步 10、提收 11、前蹚 12、右掩手肱捶 13、披身捶 14、背折靠 15、青龙出水 16、斩手 17、翻花舞袖 18、海底翻花 19、左掩手肱捶20、左六封四闭 21、右单鞭 《二段》 22、右云手 23、左云手 24、高探马 25、右连珠炮 26、左连珠炮 27、闪通背 《三段》 28、指挡捶 29、白猿献果 30、双退手 31、中盘 32、前招 33、后招 34、右野分鬃 35、左野分鬃 36、摆莲跌叉 37、左右金鸡独立 《四段》 38、倒卷肱 39、退步压肘 40、擦脚 41、蹬一根 42、海底翻花 43、击地捶 44、翻身二起 45、双震脚 46、蹬脚 47、玉女穿梭 48、顺鸾肘 49、裹鞭炮 50、雀地龙 51、上步七星 52、退步跨虎 53、转身摆莲 54、当头炮 55、左金刚捣碓 56、收势

42式太极拳图解教程和动作要领说明

( 1 )起势 002 003 004 005 (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大腿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开 步,相距与肩同宽, 脚尖向前。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两臂相距同肩宽,肘微下垂。 (4)上体保持正直, 两腿缓缓屈膝半蹲; 两掌轻轻下按,落于 腹前,掌与膝相对。 ( 2 )右揽雀尾 007 008 009 010 (1)右脚尖稍外撇, 同时身体微向右转; 右臂上抬屈于胸前, 手心向下,左手翻转 向右划弧至右腹前, (2)上体微左转,左 脚向左前方上一步, 脚跟轻轻落地。 42式太极拳 (3)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前掤出,左手高与肩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右 (4)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臂内旋屈于左胸前,左手翻转向下,与胸同高,指尖向右,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两掌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左掌。

手心向下,与右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目视右手。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目视左前 臂。 011 012 013 014 015 (5)上体微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轻轻迈出一步,脚跟着地。(6)上体继续右转, 重心前移成右弓步; 同时右臂向前掤出, 臂微屈,掌心向内, 高与肩平,左掌向左、 向下落于左胯旁,掌 心向下,目视右前臂。 (7)上体微右转,右 掌前伸,掌心翻转向 下;左掌同时翻转向 上,伸至右腕下方, 目视右掌。 (8)重心后移,上体 微左转;双掌向下后 捋至腹前;目随右掌。 (9)右臂外旋屈肘 横于胸前,右掌心向 内,指尖向左,左臂 内旋,左掌心转向 外,掌指附于右腕内 侧。 016 ( 3 )左单鞭018 019 020 (4)上体微左转,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按 〈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 〈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 〈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 〈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 (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 〈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重出步 15.左架右推 〈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 10.丁步叉抱 11.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 〈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陈氏太极单刀13式拳谱(套路)

陈氏太极陈氏太极单刀单刀单刀简介简介 陈氏太极单刀是太极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陈氏太极单刀是太极套路中短器械的一种,,原套路只有13个动作个动作,,故称十三刀故称十三刀。。 1930年至1938年,著名太极拳师陈氏十八世陈照丕在南京授拳时著名太极拳师陈氏十八世陈照丕在南京授拳时,,在原套路的基础上基础上,,增加了9个动作个动作,,成为现在陈家沟所流传的太极单刀套路成为现在陈家沟所流传的太极单刀套路。。 陈氏太极单刀套路短小精悍陈氏太极单刀套路短小精悍,,势势用法逼真势势用法逼真。。它的滚它的滚、、团、扎、拦、劈、砍、撩、截、缠、抖、架、抹、挑等13种刀法种刀法,,真正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真正体现了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慢相间,,窜蹦跳跃窜蹦跳跃,,松活弹抖松活弹抖,,沾粘连随沾粘连随,,缠绕落空的特点缠绕落空的特点,,确有刀如猛虎确有刀如猛虎,,力劈华山之势山之势,,并兼有短兵长用之法并兼有短兵长用之法。。 在练习时在练习时,,要求手要求手、、眼、身法身法、、步要密切配合步要密切配合,,一动全动一动全动,,劲力连绵不断劲力连绵不断,,完整一气整一气,,刀法清晰刀法清晰,,用意明确用意明确,,合乎规范合乎规范。。练刀要缠头裹脑练刀要缠头裹脑,,律背缠腰律背缠腰,,大劈大砍大劈大砍,,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拳谚云拳谚云::“单刀看手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双刀看走””,所以在单刀练习时所以在单刀练习时,,强调手与刀配合的重要性重要性,,右手持刀右手持刀,,左手成掌左手成掌,,随刀法变换随刀法变换,,时而托刀上架以助刀力时而托刀上架以助刀力,,时而手按刀背左右滚团左右滚团,,时而屈肘横架头部上方防护头顶时而屈肘横架头部上方防护头顶,,劈刀掌上撩劈刀掌上撩,,扎刀掌后推扎刀掌后推。。总之掌与身法完整协调 练习时必须在拳术功夫扎实的基础上练习时必须在拳术功夫扎实的基础上,,劲能一动发于梢劲能一动发于梢,,一静复归丹田一静复归丹田。。套路练熟后练熟后,,身催刀动身催刀动,,刀领手转刀领手转,,处处以腰为轴处处以腰为轴,,劈砍撩扎劈砍撩扎,,蹿蹦跳跃蹿蹦跳跃,,弹抖发劲弹抖发劲,,威风凛凛风凛凛。。 陈氏太极陈氏太极单刀单刀单刀名称名称名称:: 1 单刀单刀起势起势起势 9 迎锋滚迎锋滚闭闭 1717 雁别金翅雁别金翅 2 护心刀护心刀 1010 腰斩白蛇腰斩白蛇 1818 夜叉探海夜叉探海 3 青龙出水青龙出水 1111 日套三环日套三环((一、二、三) 1919 左翻身砍左翻身砍 4 风卷残风卷残花花 1212 拨云望日拨云望日 2020 右翻身砍右翻身砍 5 白花盖顶白花盖顶 1313 左拨草寻蛇左拨草寻蛇 2121 白蛇吐信白蛇吐信 6 黑虎搜山黑虎搜山 1414 右拨草寻蛇右拨草寻蛇 2222 怀中抱月怀中抱月 7 苏秦背剑苏秦背剑 1515 青龙出水青龙出水 2323 收势收势 8 金鸡独立金鸡独立 1616 风卷残花风卷残花

杨氏42式太极拳动作口诀

杨氏42式太极拳动作口诀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杨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杨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陈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一、起势 1.并脚站立:身体保持自然直立,两脚并拢;两手轻贴大腿侧,头颈端正,胸腹舒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视前方 2.左脚开立:左脚向左轻轻开步,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手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3.屈膝按掌:上体正直,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下按,落于腹前,掌膝相对。 学练要点:重心放在两腿之间。两臂下按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屈膝要松腰、松跨,臀部不可凸出,两臂要沉肩垂肘,手指自然微屈。 二、右揽雀尾 1.丁步抱球:重心左移,身体右转,右脚外撇;右臂屈抬,手心向下,左手翻转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相对如抱球状;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脚内侧;眼视右手)。2.弓步棚臂:上体左转,左脚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前棚,与肩同高,手心向内,右手下按,落于胯旁,手心向下,两臂微屈;眼视左臂 3.丁步抱球: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左手翻下右手翻上,两手成抱球;眼视左掌。 4.弓步搠臂:上体右转,右脚向右迈出一步,脚跟着地,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臂前搠与肩同高,左臂下按,落于左胯旁;眼视右臂。 5.两掌前伸:右掌前伸,掌心向下,左掌同时翻转前送。 6.后坐下捋:重心后移;两掌向下后捋至腹前。 7.转体搭手:右臂屈肘横于胸前,掌心向内,左臂搭于右腕内侧,掌心向外。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四十八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 (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虛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 后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后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 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 右弓步挤,后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 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后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 后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 后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后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后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 后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 后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后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

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 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 丁步左捋,上步搭手,跟步前掤(后坐),丁步反提,弯肘上步,弓步栽捶. 第三段 〈十四〉白蛇吐信(二式正东): 后坐托掌,扣脚转体(右),歇步推掌,左后划弧,弯肘盖步,歇步推掌. 〈十五〉拍脚伏虎(二式正东): 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右拿左贯(正北),后坐扣脚,换重平抹,上步举掌,踢腿拍脚,盖步摆掌,转身握拳,左拿右贯(正南). 〈十六〉左撇身捶: 后坐扣脚,换重平抹,丁步握拳,弓步撇拳. 〈十七〉穿拳下势: 后坐分掌,合拳收脚,樽身穿拳,仆步举拳. 〈十八〉独立撑掌(二式正东): 弓步挑拳,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左),盖步下压,提膝穿掌,独立撑掌(右). 〈十九〉右单鞭(西偏北约15度): 撤步抱拈,后坐右捋,弓步左掤,后坐屈肘,弓步斜按(东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右推. 第四段 〈二十〉右云手(三式,正南):

八式太极拳练习口诀

八式太极拳练习口诀 两臂平举肩放松,双掌下按气下行。 抱球迈步要协调,弓步左棚劲饱满。 捋挤动作要舒展,双掌前按臂撑园。 双掌前探不耸肩,搂膝推掌腰身转。 迈步猫行稳重求,园活连贯意气连。 ——(海飙太极)动作要求 (1)动作阴阳,交合运变,体现势正、招圆、松静、柔绵之功; (2)手眼身法步高度配合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 (3)动静相间,刚柔并济,蓄气轻缓,发劲快打; (4)稳定时无物无我,运动时得意忘形,轻松自在。 行拳走架歌 八式简化武当拳,无极起势鼓荡丹, 两仪开合掳带连,鹤飞展翅气沉田。 旋转乾坤开胯髋,野鸡蹿林走连环, 五龙暗渡偷掌腿,侧人打钟架压点。 阴阳别翅藏奇巧,合抱太极身安健, 式法虽少万遍练,通幽入奥功德满。 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十三:打好太极拳,先从简单易记的口诀说起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水清河净(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十四: ◆太极拳口诀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十五: jgrjgr123: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 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这个是我的亲身体会,网友正好留言讲了,所以我认为很重要希望朋友留意) 十六:董英杰 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二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名称口诀: 起势揽雀单鞭挥,提手白鹤拗步推;撇身捋挤搬拦捶,如封似闭第一回。 二组开合单鞭挥,肘底捶接转身推;穿梭蹬脚掩肱捶,野马分鬃定势归。 三组云手独立虎,贯耳夹在分脚内;拍脚栽捶斜飞势,下势金鸡穿掌回。 压掌托掌马步靠,捋擒穿掌七星锤;跨虎摆莲弯弓射,揽雀十手收势回。 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 〈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12.左转扣脚13.丁步斜按 〈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 〈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 〈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 〈六〉搂膝拗步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 〈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 〈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 〈十二〉右单鞭 1. 翻掌开步 2. 侧弓分掌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 〈十四〉转身推掌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南) 〈十五〉玉女穿梭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5.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12.弓步左掤13.跟步反掤14.换重出步15.左架右推〈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 〈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十八〉野马分鬃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 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大自然太极拳十三式口令词

大自然太极拳口令词 预备式;两脚并拢,周身中正,百会上领,会阴上提,舌抵上腭,全身放松。 开太极;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左迈步,与肩等宽,平行站立。 起式;两手小指带动,体前上升,中指微用力,虎口打开,与肩等宽高,身体微下蹲,同时两手下落至胸前。 第1式右运式 百会上领,重心左移,体右转,转掌抱球,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向斜前方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掤出,螺旋回收;向前推出,转掌心相对,抱球回收;立掌坐腕向前推出,左手转掌心向上,右掌下捋至腰际,转掌心向上,上下穿掌;右掌外翻,左掌向前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前,收手收脚,平行站立,中脘前抱球。 第2式左运式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体左转,转掌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向斜前方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掤出,螺旋回收;向前推出,转掌心相对,抱球回收;立掌坐腕向前推出,右手转掌心向上,左掌下捋至腰际,转掌心向上,上下穿掌;左掌外翻,右掌向前外展,成一字,转掌心向前,收手收脚,平行站立,中脘前抱球。 第3式双推式 转掌心向上,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前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推出,与肩等宽高,螺旋回收;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 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右脚收回,平行站立。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前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 螺旋向前推出,螺旋回收, 左脚收回,平行站立;转掌心相对,中脘前抱球。 第4式通臂式两手体侧外展,上升成一字,旋臂,1,2,3;转掌心向下,通

臂,1,2,3;两手平伸,百会上领,微下蹲,两臂体侧下落,中指相接,指背相合,螺旋上升,指尖逐个分开,头顶上方外开,外展,两臂体侧下落,中指相接,指背相合,螺旋上升,指尖逐个分开,头顶上方外开,外展,两臂体侧下落, 中指相接,指背相合,螺旋上升,指尖逐个分开,头顶上方外开,外展,两臂体侧下落, 中脘前抱球,身体直起。 第5式单冲式 转掌心向上,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前迈步,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收手收脚,转掌心向上,平行站立。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前迈步,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左掌螺旋向前推出,右掌螺旋回收下按;右掌螺旋向前推出,左掌螺旋回收下按;收手收脚,平行站立;转掌心相对,中脘前抱球。 第6式转按式 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斜前方迈步,转掌抱球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右脚收回,平行站立。 百会上领,重心右移,提左脚,向斜前方迈步,转掌抱球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转掌向前掤出,转掌下捋,连续下按,左脚收回,平行站立;中脘前抱球。 第7式推开式 转掌心向上,百会上领,重心左移,提右脚,向前迈步,两掌螺旋向前推出,两侧外开,螺旋回收;螺旋前推,两侧外开,螺旋回收;螺旋前推,两侧外开,螺旋回收,

吴式太极拳83式动作口诀电子教案

吴式太极拳83式动 作口诀

吴式太极拳(老架)八十三式动作口诀 预备式: 预备姿势无动作,三才桩功不可没。意守中极心不动,心静能御外来敌。一、太极起4 动: ⑴两腕前掤掌托球,⑵右脚抓地左步移。⑶两脚落实筑地基,⑷两掌下采水面按。 二、揽雀尾①8动: ⑴退步圆撑推左掌,⑵两臂交叉上步挤。⑶退步圆撑推右掌,⑷两臂交叉上步挤。 ⑸两掌抱球运二脉,⑹右掌斜掤松腕挒。⑺右掌反采划眉梢,⑻右掌前按拜八门。 三、斜单鞭2动: ⑴右掌变勾撤左步,⑵先马后弓掼鞭梢。 四、提手上势2动: ⑴右勾变掌抓小腹,⑵长身意远抛肚肠。 五、白鹤亮翅2动: ⑴退步圆掌推左掌,⑵两掌托球双肘垂。 六、搂膝拗步12动: ⑴手摸六穴左搂膝,⑵左弓竖腰右掌按。⑶跟步回采抱七星,⑷蹲身捋按右托球。 ⑸手摸六穴左搂膝,⑹左弓竖腰右掌按。⑺蹲身捋按左托球,⑻手摸六穴右搂膝。

⑼右弓竖腰左掌按,⑽蹲身捋按右托球。⑾手摸六穴左搂膝,⑿左弓竖腰右掌按。 七、手挥琵琶2动: ⑴跟步左掤抱七星,⑵逃手托肘双掌发。 八、上步搬拦锤4 动: ⑴蹲身左掌合右拳,⑵上步逆顺右拳搬。⑶后坐腹前左掌拦,⑷左弓两心相错锤。 九、如封似闭2动: ⑴坐步回拳双掌分,⑵两臂圆掌弓步推。 十、抱虎归山4动: ⑴长腰继弓下掌按,⑵右脚外摆双掌分。⑶竖腰立顶食指天,⑷屈膝两肘掤与展。 十一、斜步搂膝4动: ⑴右掌托球摸六穴,⑵左弓搂膝右掌劈。⑶左掌托球摸六穴,⑷右弓搂膝左掌劈。 十二、揽雀尾②6动: ⑴穿掌抽胯阴阳肘,⑵遮阴掌掤肘底枪。⑶屈膝拉马肘开花,⑷右弓翻印反掖掌。 ⑸调步右弓斜掤掌,⑹坐步反采拜八门。 十三、斜单鞭2动: ⑴右掌变勾开左步,⑵先马后弓掼鞭梢。 十四、肘底看锤2动: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十三式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硾,掩手肱拳为陈氏太极拳独特刚柔并用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也可柔而不发。单鞭、揽扎衣的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的大开大合;雀地龙和金鸡独立的下势与独立的上下屈伸;倒卷肱和白鹅亮翅的退中有进,进中有退等,组合成了一套完美的套路。几十年来在世界上传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练习者的喜爱。为练好陈氏太极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拳谱起势 亦静亦动两仪生,阴阳开合立身正, 气沉丹田周天转,不知不觉得功成。 1、金刚捣硾 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 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 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 2、揽扎衣 揽扎衣式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 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3、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 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4、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5、雀地龙 雀地龙势低身法,意在攻下将敌挫,右手抓住他手臂,猛然铲他脚底窝。 6、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身法正,左右平衡象杆秤,中处摆开劲要猛,引带击摔在于拧。 7、倒卷肱 说说守势倒卷肱,前腿弓来后足登,双手左右相照应,一边引来一边攻。 8、白鹅亮翅 白鹅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无定势,遇顶则丢劲要轻。 9、斜行 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10、掩手肱拳 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转腰出拳击敌胸。 11、双摆莲 甩起右脚双摆莲,意在胯处右脚悬,先合后开猛用力,双手拍脚响震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