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远的歌声导学案

永远的歌声导学案

永远的歌声导学案
永远的歌声导学案

11、《永远的歌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学习重点: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我会提问:1 ____ 2 ____ 3 ____ 4____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小组比赛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交流你已经解决的问题

4、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四、再次质疑。1、_______/2、________

五、检测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清亮亮____________曲曲折折____________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的小溪____的泥菩萨____的嗓音____的庙宇

____地点头____地抱着____地献上____地穿起来

3、比一比组词

淙()龇()辫()剃()

综()龄()辩()涕()

宗()此()辨()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回忆第一课时未解决的问题:

1、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2、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感悟。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现在,我能解决问题1: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

四、再读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我能解决问题2: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

五、检测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贴在记忆迷离的墙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清亮亮地(),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2)、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姓什么我都忘了,唯有她那歌声(),一直()着我童年的梦。

(3)、上面这两段话运用了()手法。

2、填动词,加标点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__()呀__()呀__()呀__()呀__一条条小鱼被()上岸__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

()起来__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