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供需平衡分析

(2015届)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与供需平衡分析

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

学生姓名:

班级:水文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

2015年6月

摘要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内容及一般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菏泽市的水资源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1.从分析的范围考虑,可划分为:(1)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3)菏泽市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2.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划分为:(1)菏泽市现状的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划分为:(1)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2)菏泽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按用水性质,可划分为:(1)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2)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分析

在对菏泽市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后,分析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编制节水灌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还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学习,并设计了一个模型,增进了自己对水资源优化的认识。

关键词:

供需平衡分析,菏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1)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

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

2.1 自然地理概况 (3)

2.2 社会经济概况 (3)

2.3 水资源量分析 (4)

2.3.1 降水量 (4)

2.3.2 地表水资源量 (4)

2.3.3 地下水资源量 (5)

2.3.4 水资源总量 (5)

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5)

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7)

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10)

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10)

2.4.2 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26)

2.4.3 现状供水工程情况及实际用水量 (27)

2.4.4 水环境质量 (29)

第3章水资源供需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30)

3.1 供水预测 (30)

3.2 需水预测 (31)

3.2.1生产需水预测 (31)

3.2.3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40)

3.2.2 总需水量预测成果 (43)

3.3 供需平衡分析 (45)

3.3.1 分析原则与方法 (45)

3.3.2现状供需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规划年供需分析 (46)

第4章水资源优化配置 (48)

4.1 水资源优化配置概述 (48)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4.2 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48)

第5章结论与展望 (50)

参考文献 (51)

致谢 (52)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菏泽市人多水少,用水粗放,效率低下,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既是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菏泽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菏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1]。

随着菏泽市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加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菏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因此,对菏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对菏泽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指导菏泽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范围、水资源分区及水平年

菏泽市辖地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辖牡丹区、定陶县、曹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8县1区及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节水灌溉项目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项目区的水资源状况及供水保证率的分析评价,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及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它是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其目的是:

1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2 (1)是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

和存在的问题;

(2)是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3)是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本文将运用系统理论与现代方法对菏泽市水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合理配置方案。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第2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2.1 自然地理概况

菏泽市市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位于北纬34°39″—35°52″、东经114°45″—116°25″,城市人口75万,现建城区面积62平方公里,城市远景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古称曹州,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加之旅游资源丰富,美丽富饶,交通便利,曾几度商贸云集、货畅其流,成为中原地区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当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年平均213天,年均降雨量650余毫米,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

主要特点是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南北风频繁交替,气温回升较快;夏季高温湿润,常刮东南风,降雨集中;秋季雨量逐渐减少,风向由南转北,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多刮北风,气候干冷。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但是降水分配不均,再加常受北方大陆气团的影响,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

2.2 社会经济概况

菏泽市供水水源有包括本地地表水、地下水、跨流域调水引黄河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菏泽市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51.5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5.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2亿元。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市造林面积12056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736693公顷,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720.7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3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33.6%。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渔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 2.32万公顷,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13.01万吨。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99.68亿元,同比增长17.8%;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955元,比上年增加2691元,增长14%;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4419元,比上年增加1682元,增长13.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812元,比上年增加765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765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29元,比上年增长6.4%。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增强,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7413.32万吨。

2.3 水资源量分析

2.3.1 降水量

菏泽市降水量的分布极不均匀,但一般规律是夏季降水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冬季降水量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秋季多于春季而少于夏季。

2010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680.0mm(折合水量1065.4亿m3),比多年平均656.0mm偏多3.6%,属平水年份。

从行政分区看,曹县、单县、成武县都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鄄城县、东明县的年降水量都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少;其他县市区与多年平均值相差不大。数据来源于菏泽市2010年统计年鉴。

2.3.2 地表水资源量

菏泽市除黄河滩区外均属淮河流域,总面积1223862公顷,耕地面积695550公顷。多年平均降水量653毫米,当地水资源总量25.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0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43立方米。黄河在菏泽境内堤

4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防长度157公里,引黄水资源是菏泽市唯一可利用的客水资源。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当地水资源短缺,历史上曾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

依托濒临黄河的区位优势,按照"以河补源、以井保丰"的治水方略,兴建了闫潭、谢寨、刘庄等9座引黄闸,设计引黄流量405立方米每秒;通过闫潭引黄送水干线、谢寨送水干线和骨干河道往下游输送黄河水;利用河道、小型水库、坑塘拦蓄黄河水和地表水,蓄水能力达到3.3亿立方米。

菏泽淡水资源相对丰富,黄河入境水量为256亿立方米,地表水7.7亿立方米。

2.3.3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地下水18.63亿立方米。全市合理开采地下水源,机井保有量达到13万眼。

2.3.4 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总量是指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即河川径流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水资源总量并不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的简单相加,需扣除两者重复量(原因是水资源量统计有一个时间上的间隔,此间会产生水资源类别的转换)。

菏泽市2010年水资源总量为25.36亿立方米

2.3.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一定区域在一定社会经济的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有学者认为水资源可开采利用量不能超过水资源的补给量,即水资源开采速率应小于或等于其恢复的速率,并且要扣除生态用水量,即确保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要统筹兼顾相邻地区、上游和

5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6

下游的用水。 一、区域地表水源概况

菏泽市的地表水源工程分为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蓄水工程指水库和塘坝(不包括专为引水、提水工程修建的调节水库),按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分别统计。引水工程指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自流引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提水工程中引水的工程),按大、中、小型规模分别统计。提水工程指利用扬水泵站从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提水的工程(不包括从蓄水、引水工程中提水的工程),按大、中、小型规模分别统计。蓄、引、提工程规模按下述标准划分:

水库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为库容≥1.0亿m 3,中型为1.0亿m 3>库容≥0.1亿m 3,小型为0.1亿m 3>库容≥0.001亿m 3;引、提水工程按取水能力划分:大型为取水能力≥30m 3/s ,中型为30m 3/s >取水能力≥10m 3/s ,小型为取水能力<10m 3/s ;塘坝指蓄水量不足10万m 3的蓄水工程,不包括鱼池、藕塘及非灌溉用的涝池或坑塘。 二、供水工程及供水量

蓄水工程菏泽市无供水数据。引水工程主要有:牡丹区的刘庄因黄灌区,其供水能力为80.00万m3/日,供水量为28200.00万m3;鄄城县苏泗庄引黄灌区,其供水能力为45.00万m3/日,供水量未知;东明县闫谭引黄灌区,其供水能力为80.00万 m3/日,供水量为10800.00万m3,谢寨引黄灌区,其供水能力为80.00万m3/日,供水量为30000万m3。提水工程菏泽市无数据。具体数据见(表2.1)。

表2.1 菏泽市现状年地表水源供水量单位:万m 3

水资源分区

行政区 蓄水 引水 提水 调水 合计

菏泽市

牡丹区

540.00

905.00

15086.00 16531.00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单县700.00 1500.00 12400.00 14600.00

曹县420.00 660.00 8500.00 9580.00

成武县800.00 6000.00 6800.00

定陶县484.00 7200.00 7684.00

郓城县235.00 760.00 15079.00 16074.00

鄄城县0 0 15264.00 15264.00

巨野县279.00 2200.00 6800.00 9279.00

东明县200.00 781.00 8174.00 9155.00

小计3658.00 0.00 6806.00 94503.00 104967.00 由上可知,2010年菏泽市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为3658.00 万m3,引水工程供水量为0.00 万m3,提水工程供水量为6806.00 万m3,调水工程供水量为94503.00 万m3,地表水源供水量总量为104967.00万m3。

2010年菏泽市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引水工程供水量、提水工程供水量、调水工程供水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5%、0、6.5%、90.0%,非工程供水量为0。

2.3.6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利用后不会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和不对生态环境造成

不良影响的情况下,允许从地下含水层中取出的最大水量。

以现状条件下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水平及技术水平为基础,根据评价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开采条件,在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现状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

一、地下水源工程概况

地下水源工程指利用地下水的水井工程,按照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分别统计(表2.2)。浅层地下水指与当地降水、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潜水和与潜水有紧密水力联系的弱承压水。

二、地下取水工程及可供水量

7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8

注:菏泽市自来水厂取水情况没有数据。

表2.2 2010菏泽市现状年地下水源供水量单位:万m 3

水资源分区

行政区

浅层水

深层承压水

微咸水

合计

菏泽市

牡丹区 14580.00 1685.00 16265.00 单县 9000.00 6400.00 100.00 15500.00 曹县 16053.00 1120.00 17173.00 成武县

9210.00 500.00 9710.00 定陶县 6086.00 820.00 6906.00 郓城县 10791.00 932.00 11723.00 鄄城县 2250.00 651.00 2901.00 巨野县 10186.00 1060.00 3250.00 14496.00 东明县 9255.00 1800.00 11055.00 小计

87411.00

14968.00

3350.00

105729.00

从图中可知,2010年菏泽市的地下水源供水量中的浅层水供水量为87411.00万m 3,深层承压水供水量为14968.00万m 3,微咸水供水量为3350.00,地下水供水总量为105729.00万m 3。地下水源供水量中浅层水的比例为82.7%,深层承压水的比例为14.1%,微咸水为3.2%。 2.3.7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菏泽市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源供水量、地下水源供水量和

图2.1 菏泽市现状年地下水源供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9

其他水源供水量。2010年菏泽市的水资源总量见表2.3,各地市水资源总量结构图见(图 2.2)。由此可知,2010年菏泽市的总供水量为214941.00万m 3,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4967.00万m 3,地下水源供水量(没有数据),其他水源供水量为4245.00万m 3。2010年菏泽市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所占比例为48.84%,地下水源供水量所占比例为49.19%,其他水源供水量所占比例为1.97%。

表2.3 菏泽市现状年供水量单位:万m 3

水资源分区 行政区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其他水资源量 合计 菏泽市 牡丹区 16531.00 16265.00 1300.00 34096.00 单县 14600.00 15500.00 605.00 30705.00 曹县 9580.00 17173.00 460.00 27213.00 成武县 6800.00 9710.00 400.00 16910.00 定陶县 7684.00 6906.00 150.00 14740.00 郓城县 16074.00 11723.00 360.00 28157.00 鄄城县 15264.00 2901.00 140.00 18305.00 巨野县 9279.00 14496.00 240.00 24015.00 东明县 9155.00 11055.00 590.00 20800.00

小计

104967.00

105729.00

4245.00

214941.00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0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菏泽市各个县市区的供水结构图见图5,从

图上可知,单县、曹县、成武县、巨野县、东明县的地下水供水量多于地表水供水量,牡丹区、郓城县、鄄城县、定陶县的地表水供水量多于地下水供水量,其中郓城县鄄城县的地表水供水量明显多于地下水供水量,各县市区都涉及到其他水源供水量。

2.4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

2.4.1 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 2.4.1.1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商饮业、服务业。 1.第一产业用水

第一产业按照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分别统计。林牧渔业包括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场灌溉用水、牲畜用水、鱼塘补水。 (1)农田灌溉用水量

菏泽市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和蔬菜等,实灌溉面积为12239平方公里,农田灌溉用水量万826m 3。2010年菏泽市农田灌溉用水量情况见表3.11、图3.10。由此可知,水浇地这一项的支出在农田灌溉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75.8%。其中地下水灌溉量占到总农田灌溉用水量的52.5%。

表2.5 2010年菏泽市水资源分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单位:万m 3

水资源分

行政区 农田灌溉用水量

图 2.2 各地市不同类型水资源

总量示意图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11

水田

水浇地

菜田

合计 其中地下水 牡丹区 660.00 18133.00 4342.00 23135.00 9535.00 单县 14400.00 5300.00 19700.00 8700.00 曹县

166.00

17672.00 670.00 18508.00 9982.00 菏泽市 成武县 11770.00 1400.00 13170.00 5970.00 定陶县 9336.00

1257.00

10593.00 3632.00 郓城县 19155.00 1223.00 20378.00 5810.00 鄄城县 12281.00 2704.00 14985.00 172.00 巨野县 300.00 13258.00 4362.00 17920.00 9400.00 东明县 1440.00 11942.00 648.00

14030.00

6301.00

小计

2566.00

127947.00 21906.00 152419.00 59502.00

图2.6 2010年菏泽市水资源分区农田灌溉用水量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2 (2)林牧渔业用水量

据统计,2010年菏泽市各分区的林牧渔业用水量见表2.6、图

9。由此可知,2010年的林牧渔业用水主要是林果地灌溉、鱼塘补水和牲畜用水三项,其中地下水约为总林牧渔业用水量的56.0%左右。

表2.6 2010年菏泽市水资源分区林牧渔业用水量单位:万m3

水资源

分区行政区林牧渔业用水量

林果地灌溉鱼塘补水牲畜用水合计

其中地下

菏泽市牡丹区432.00 950.00 911.00 2293.00 1542.00 单县3100.00 1100.00 1200.00 5400.00 2300.00 曹县1625.00 1430.00 1156.00 4211.00 2853.00 成武县400.00 700.00 1100.00 1100.00 定陶县458.00 957.00 613.00 2028.00 1186.00 郓城县1271.00 1778.00 1188.00 4237.00 2371.00 鄄城县580.00 636.00 1216.00 655.00 巨野县880.00 650.00 800.00 2330.00 1860.00 东明县215.00 950.00 752.00 1917.00 1341.00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13

小计 8961.00 7815.00 7956.00 24732.00 15208.00

图2.7 2010年菏泽市水资源分区林牧渔业用水量

(3)第一产业总用水量

据统计,2010年菏泽市的第一产业总用水量为17.715亿m 3,其中地下水为7.47亿m 3。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5.242亿m 3,其中地下水为5.95亿m 3;林牧渔业用水量为2.4732亿m 3,其中地下水为1.5208亿m 3,具体见表3.13。农田灌溉与林牧渔业用水量对比如图3.12所示。可以看出在第一产业用水中农田灌溉用水占绝大部分,林牧渔业用水所占比重较小。

表2.7 2010年济宁市第一产业总用水量 单位:万m 3

水资源分区 行政区 农田灌溉用水量 林牧渔业用水量 第一产业总用水量 牡丹区 23135.00 2293.00 25428.00 单县 19700.00 5400.00 25100.00

曹县

18508.00

4211.00

22719.00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4

菏泽市 成武县 13170.00 1100.00 14270.00 定陶县 10593.00 2028.00 12621.00 郓城县 20378.00 4237.00 24615.00 鄄城县 14985.00 1216.00 16201.00 巨野县 17920.00 2330.00 20250.00 东明县 14030.00 1917.00 15947.00

小计

152419.00

24732.00

177151.00

图2.8 菏泽市第一产业总用量

2.第二产业用水

第二产业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其中工业用水按照火(核)电工业、国有规模以上及规模以下统计。 (1)工业用水

菏泽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与合理配置研究

工业用水量指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用水量。2010年菏泽市工业用水量为12638.00万m3,其中地下水为10774.00万m3,地下水约占工业总用水量的85.3%。2010年南四湖流域分区的工业用水量见表3.14。

15

山东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6 表2.8 2010菏泽市市各县市区工业用水量单位:万m3

水资源分

区行政区

工业用水量

火(核)电

(循环式)

国有规模

及以上

规模以

合计

其中地下

菏泽市牡丹区316.00 1470.00 1272.00 3058.00 2051.00 单县900.00 500.00 1400.00 1300.00 曹县930.00 440.00 1370.00 1370.00 成武县810.00 110.00 920.00 920.00

定陶县441.00 235.00 676.00 676.00

郓城县828.00 442.00 1270.00 1270.00 鄄城县400.00 121.00 521.00 521.00

巨野县948.00 660.00 1608.00 1126.00 东明县1100.00 715.00 1815.00 1540.00 小计316.00 7827.00 4495.00 12638.00 10774.00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 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 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 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二、存在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 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

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 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武汉市沙湖水环境现状调查(定稿)

武汉市沙湖水环境现状调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1 前言 1.1 沙湖概况 沙湖位于武汉市武昌东北部,东邻中北路,南至小龟山,西抵武昌至大冶的铁路线,北达徐东路。清末修筑的粤汉铁路穿湖而过,路西为小沙湖又名内沙湖,现已近乎湮没;路东为大沙湖又名外沙湖,即现在的沙湖。按武汉市水务局最新公布的测量数据,内沙湖现实有面积0.134平方公里,外沙湖现实有面积3.197平方公里,是武汉市仅次于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也是武汉市区内环线内唯一的湖泊。现已经建立两所沙湖公园:沙湖公园和内沙湖公园。沙湖边高楼林立,现在大小已经比十年前小一倍是大规模填湖的恶果。图1是沙湖地理位置图。 图1 1.2 气候条件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 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38°,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2.2 污染源 去年,沙湖周边有8个较明显的入湖排污口,其中5个主要的日排入污水总量达10.26万方,若不计降雨汇入湖中的水量,沙湖全年纳入城市废污水量至少可达3745万方,每年排入沙湖的固体污染物达到1.7万吨。其中排污量最大的为彩电中心排污口,日污水排入量8.38万方。三角路混合排污口为第二大排污口。沙湖水体已严重富营养化,水质属劣五类,人体不可直接接触。由于污染严重,沙湖水已不适合养鱼,多数鱼种不能在湖中存活,死鱼现象经常发生。2000年沙湖全年鱼产量仅有40万公斤,而未污染前年均鱼产量曾达到200万公斤左右。 3.1 现状调查 3.1.1 主观看法 水较浑浊,有少许漂浮物,有些许异味。水面被沙湖大桥一分为二,岸边有明显的建筑废料遗弃的痕迹,同时湖周围还在施工。附近没有大型工厂,主要污水来源为生活污水。靠近湖畔,能够看到大量的水生植物和生活垃圾。在靠近一个工地排污口的地方能看到漂浮着几条死鱼。 3.1.2 走访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湖边垂钓的老者。据他们透露,自从把东湖和沙湖贯通之后,沙湖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时沙湖因为水质太差,已经禁止养鱼。现在仍能看到湖面上漂浮着死鱼。其次,湖边堆放着各类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及建筑废料,而且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附近没有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1水资源状况 4.1.1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 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 1和图2。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分区面 积 (km2) 长江乌江思南以上 余庆河~石阡 河 直汇乌 江 36.84

(2070.51km 2 ) 余庆河 336.11 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 洞庭湖水系 沅江浦市镇以上 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 94.98 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 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 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 观测项目 备注 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 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 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 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 1051.0 0.16 降雨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一)当地水资源量 按1956~2003年48年地表水资源量系列计算成果,衡水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5.71亿,地表水资源量0.73亿m3,重复计算量0.31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4亿m3。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 m3,仅为河北省省人均水平319 m3的48%,全国人均2238 m3的6.6%,世界人均7300 m3的2%;亩均水资源量76 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省乃至全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衡水市大规模地兴建引蓄水工程开始于1958年,经历了“63.8”洪水的衡水人民开始大规模开挖排沥河道、兴建除涝工程。进入七十年代后,相继修建了大量闸涵和排灌扬水站,增加了蓄水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截止2012年,初步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引、蓄、供、排、灌工程框架体系,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成卫千引水、中线引黄、中线引江、岗黄应急引水等调水线路;形成了以衡水湖为主的蓄水体系,全市主要河道及较大支流河道上共有主要闸涵199处,其中各河主要闸涵37处,小型闸涵47处,分干渠道以上的闸涵115处。全市支渠以上河渠总长度5739 km,正常蓄水面积约86 km2,蓄水能力可达到3亿m3;全市3亩以上坑塘6018处,蓄水

能力可达3亿m3。9条骨干排沥河道按照正常水位蓄水能力可达1亿m3左右。机井保有量总数达7.5万眼,咸淡混浇井组12500组,地下防渗管道达27000 km。 按统计,近三年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2.87亿m3占16%,地下水开采量13.95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95亿m3,深层地下水10亿m3)占80%,微咸水0.6亿m3占4%。全市近三年年平均总用水量17.42亿m3,其中城乡工业生活用水2.34亿m3,农田用水14.2亿m3,河道外生态用水0.08亿m3,河湖坑塘生态调蓄补给0.8亿m3。农业用水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 约、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 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万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亿 m3,最大为亿m3,最小为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部分以洪水形式流走;入境水由于没有相应的调蓄工程,再加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doc

市水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报告 我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东缘,东临黄海,南倚长江,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水系纵横。 其中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6条,三级河道233条,四级河道1330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平面水网。 这些河网对于我市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运交通、水环境改善、生态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保障。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及成因: 根据xx市水环境监测计划,市水利局于XXXX年3月对我市一级河道进行了水质监测,本次共监测一级河道4条,共布设监测断面5处。 以监测数据分析,5处断面综合评价均为劣v类的水质,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溶解氧等,此4条河道劣v 类水质已持续半年之久(XXXX年4季度也均为劣v类水质)。 骨干河道如此,而级次较低的河道水环境更为恶劣,水生植物蔓长,垃圾乱堆,黑、臭、脏现象十分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多年来,由于水环境整治的投入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相脱节,导致治污严重滞后。

全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大部分城镇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特别是企业存在偷排与超标排放,形成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 这也是造成部分地区水污染,水体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其残留物通过农田排水和地表经流也进入了水体,造成了大量面源污染。 农村畜禽集中饲养和居民水冲式卫生器具的使用,直接将污水污物排入河中,更增加了水体污染的负荷。 二、水污染的直接影响: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 LOca工业企业利用了被污染的水,不但增大设备腐蚀度,而且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 水污染已成为众多工业企业效益不高,产品质量不好的重要因素。 水体污染影响农业生产,降低品质、产量。 XXXX年先锋镇夏种引灌了镇区内河污水,发生1500余亩水稻“僵苗”事件。 据粗略统计,损失近400万元。 同年,二甲、姜灶等镇农田也有不同程度的灾害。 水体污染影响人畜饮水安全。 由于水污染,全市尚有28.4万人饮水不能达标。 近几年来,以内河作为取水水源的水厂已关闭了8家,仅存2家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_王婉飞

文章编号:1000-8462(2006)05-0854-03 中国观光农业发展态势 王婉飞1,王敏娴2,周 丹1 (1.浙江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教育学院,中国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它既有生产性功能,也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原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观光农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将向着主题化、休闲化、生态化、人文化、科技化等方向发展,同时从规划布局、设计开发、制度建设、市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观光农业;发展;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F590.3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状与问题 1.1 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产业。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是一种集观光、休闲、度假、修学、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体验形式[1]。 我国观光农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有一定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其中台湾省的观光农业发展较早。1970年代,台湾地区在逐渐达到中等小康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由劳动型转向休闲型后,开始陆续将果园、农场于农闲或假日开放社会大众参与,观光果园在台湾出现。经过单一果园、多类农园、主题式农园和整合式农园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休闲农园,也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形态。可以说,无论从开展形式还是客源市场的结构上看,台湾观光农业都表现出与国外观光农业发展同步的趋势。 到了1990年代,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其它大中城市也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各地政府积极支持发展观光农业,纷纷开办了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自摘自炒茶园,北京朝阳区的观光农业区等等,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广大农民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开办家庭旅游农业项目。开展旅游的农户,其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农户,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2]。观光农业的兴起的原因有二:①从需求角度而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逐步深入,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远离尘嚣、贴近自然的地方,于是,立足于乡村的观光农业获得了人们青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从观光农业的客源市场及其结构来看,国内中、低收入阶层的城市居民是观光农业的主体客源。据李学东等对成都郊区的一些观光农园的游客组成调查发现,高收入阶层(经理、主管等)对观光农园的光顾次数占其出游总次数的47%,中等收入阶层占55%,而低收入层次占81%[3]。②从供给角度而言,1960年代的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模型。当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农民脱离土地进城成为工人,以致日本农村地区普遍出现了高龄化农业和过疏化的严峻局面。日本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许多农民兼营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有的甚至转向经营园艺和畜牧水产等业;靠近城市的不少农民则充分地将现存的零星土地加以利用,如建造停车场和仓库等,通过出租房屋、店铺等来增加收入。近年来,随着到农村旅游的市民日趋增多,经营观光农园的农户越来越多①。目前我国农业效益增速缓慢,生产成本增大,主要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的“生产过剩”现象已经产生,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剪刀差”加大。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形式,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综合开发与利用农村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观光农业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个行业,出现了观光农园、农业公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 第26卷第5期2006年9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26,No.5 Sep.,2006 ①陈友华.日本观光旅游农业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s://www.doczj.com/doc/7e17162465.html,/htm/szrp/gsmt/2005-11-07-19430.ht m,2005-11-07/2006-02-14。 收稿日期:2005-09-12;修回日期:2006-03-29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阶段成果(编号:05BJY085)。

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水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5篇) (篇一) 根据省政协办公厅有关通知要求,4月,**市政协曾明生副主席带领“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专题调研组赴沙县、明溪县等地,听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沙县富口溪流域,**纸业铁路线泄洪沟、**纸业污水处理、**镇**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豆士溪、虬江东路排污口及明溪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瑶奢水质自动监测站、凯辉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夏阳村河道整治情况,专题研讨推进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对策和措施。现将此次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从**年开始对**溪、****溪和华兰溪、明溪渔塘溪、**碧溪、****和**溪、****等8条主要小流域水质进行监测,每季度监测一次,从近年监测结果看,仅**年11月份渔塘溪和**出现氨氮超标,其它年度各月份断面监测结果均未出现超标。 今年起,**市开展小流域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将**华兰溪、沙县豆士溪、永安巴溪、****和渔塘溪等37条水质较差,对干流水质影响较大的小流域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其中,**4

条、**8条、永安3条、沙县3条、**6条、**2条、明溪3条、清流3条、宁化2条、建宁3条,进行了水质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除沙县豆士溪水质未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II类标准值外,其余均达标。总的看来,我市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较好。 二、做法和体会 **市“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是在排查流域污染隐患,分析水质现状,全面掌握流域污染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河一策”的方法,制定下发治理方案,将各流域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化为具体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从而取得较好成效。**年,全市水污染治理共投入13.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占24.3%,生活污染治理占33.4%,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占10.8%,饮用水源保护投入占8.6%,其他治理投入占22.9%,共削减COD3157.7吨、氨氮855.96吨。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做好“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工作,必须加强机制创新。一是实施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河段长体系,将水质差、污染重的小流域治理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组建“河长办”,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的“河长易信群”,建立“一图一册一策一考评”工作机制(一图:即河长责任区划图;一册:即河长花名册;一策:即对每条河流因地制宜编制综合整治方案,做到“一

浙江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

浙江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一) 摘要: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业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一种休闲方式,对推进旅游业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浙江具有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这些都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提供有利条件。文章针对浙江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未来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农家生活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乡村旅游主要是利用乡村人文景观、村落建筑、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验乡村情趣的一种旅游活动。 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制度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浓、农业和乡村特色很突出的一种交叉性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教育、游憩、保健、文化和环保的多重功能,是当前和今后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生活空间日趋缩小。假日里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人满为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和旅游的心理需求,迫切需要到郊外农村寻找新的旅游空间,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乡村情趣,实现回归大自然、陶冶情操、休养健身的愿望。观光农业的发展是现今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重新认识和拓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领域,也是高效和深层次开发农业景观、聚落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乡村田园景观的重大举措。观光农业兼顾农业生产、乡村风貌与景观塑造及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拓展乡村旅游,使乡村转化成为重要的游憩地,并促进乡村文明的进步。 浙江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自然景观具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特色。由于其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从而为农、林、牧、渔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业生产部门比较齐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省份,同时也为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概念的界定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及农事活动等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区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有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它包括传统乡村旅游与现代乡村旅游。 从以上的概念可知,乡村旅游包括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契合点就是“农家乐”,即城市居民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到农村的庭院或田园去欣赏、体验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得精神的成长的活动。其实质是在地域的跨越中,在与自己习惯的城市文化和环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以万州为例 内容摘要:介绍了重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并以万州为例,从万州水资源 实际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针对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其中涵盖了万州及重庆的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为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对策;万州 一、绪论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不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重庆市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约为1600m3,仅为全国平均数的2/3/,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6,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缺水将更加突出。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破坏性利用,水危机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万州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力求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政策上研究较多,节约用水主要从采用节水技术、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入手。而且国家已经出台了实行阶梯水价的政策,但目前具体研究阶梯水价实施办法的不多,真正实施阶梯水价的城市也较少。 二、正文 1、重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利用 重庆市地跨105°17′—107°14′E、28°22′—30°26′N,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口处,东西长约470km,南北宽约450km,幅员面积

2018年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年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

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观光农业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及思考 学校: 院系: 班级: 姓名: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及思考 [摘要]本文研究了徐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大体上我国现代观光农业发

展的现状、机遇与前景以及有利条件。明确的对观光农业专业的就业市场、环境、形势进行了分析, 并认为目前是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时机,就业市场宽松,创业项目成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客观的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市场条件,带来了机遇。而中国大部分地区观光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农业旅游,在未来几年中将有产生巨大的市场机会。 关键词]: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存在问题。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徐州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既保育生态环境,又提高区域发展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这是把丰富的生态资本转化为现实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休闲观光农业盘活农业和农村经济 利用徐州独特田园景观、丰富自然资源、悠久农业历史,发展观光农业,满足城乡居民回归自然、休闲娱乐和体验农村文化的需求,不但使农民获得可观的旅游收入,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1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加快农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当前农业发展主要受制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效益不高;农村三产发展受困于路于不宽,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相交叉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打破了产业界限,融一产、三产于一体,既能提高农业产业基地知名度,打响农业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增值空间,实现农业增效;又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的发展,带动当地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推动农民自主创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2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城乡一体社会。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为城乡经济社会交流架设桥梁,搭建平台,拉近了农民与市民的距离,有利于城乡经济的融合。观光农业的建设将农业发展、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及农村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本身就为农民营造了一个良好、舒适的发展空间。城市居民在体验现代农业魅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三资”投入农业的进程,提升农民素质、壮大农业产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的潜在作用,进一步诠释和丰富了现代化农业的内涵,是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开辟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 二、徐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独特的优势 我市是农业资源大市,地域广阔,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特色明显,特别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转型升级具有明显优势。 2.1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从地理区位上来看,徐州“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从交通区位上看,铁路、公路、水运、管运、空运五通俱全。将为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增添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自然山水上看,北部有沂、沭、泗水系,南部有濉、安河水系,东有沂、沭诸水,西有夏兴、大沙河等。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故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大中小型水库90多座。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