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初中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初中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初中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初中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1.正误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2005中考)例.下列地区中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006中考)例.下列河流中,全年不能流入海洋的是()

A.塔里木河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2.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2005中考)例.有一万吨海盐从天津运到上海,最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2005中考)例.下列河流最终能够注入印度洋的是()

A.塔里木河

B.雅鲁藏布江

C.澜沧江

D.珠江

(2008中考)例.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一批承担心里救助任务的志愿者要从上海迅速赶往成都,他们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内河运输

D.航空运输

3.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

(2005中考)例.当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百花盛开。这是因为我国()

A.跨纬度范围广

B.跨度经范围广

C.海陆差异大

D.垂直差异大

4.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例如《学习之友》地理综合检测(一)下列南北向铁路干线自西向东的顺序是

A.①③④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⑤③②

D.⑤②①③④

5.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2007中考)例.下列各组地理事物能够体现一定排列顺序的是()

A.松花江、黑龙江、黄河

B.省、县、乡

C.第二级阶梯、成都平原、四川盆地

D.琼、鄂、粤

(2007中考)例.如果沿着包兰—京包铁路从银川到北京旅行,途中可一次经历()

A.干旱区-半干旱-湿润区

B.暖温带-寒温带

C.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

D.中温带-暖温带

1、最重要的是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3、运用科学方法解答

(1)直选法: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005中考)例.下列有关我国在地球上位置的正确叙述()

A.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B.西靠欧亚大陆、东临太平洋

C.西半球、北半球

D.东靠欧亚大陆、西临太平洋

(2007中考)例.就半球位置或海陆位置而言,我国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南半球、东半球

D.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排除法: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100%的把握,并且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2006中考)例.在下列行政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河北、江苏

B.北京、天津

C.辽宁、山东

D.吉林、辽宁

(2007中考)例.下列各省级行政区,既与俄罗斯相邻又与蒙古为邻的是()

A.新疆、内蒙古

B.甘肃、内蒙古

C.新疆、甘肃

D.内蒙古、黑龙江

(3)优选法: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2005中考)例.影响我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因素()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势因素

D.气候因素

(2005中考)例.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B.西部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河谷

C.北方半干旱和干旱的高原、山地

D.南方湿润和半湿润的沿江、沿海湿地

(2006中考)例.有六位同学想利用暑假结伴从银川乘火车去北京登长城,他们选择的最短路线应是()

A.包兰线-陇海线-京广线

B.包兰线-京包线

C.包兰线-中宝线-陇海线-京广线

D.包兰线-陇海线京沪线

(2008中考)例.我国家用电器、服装、儿童玩具等生活用品的主要产地是()

A.沪宁杭地区

B.京津塘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辽中南地区

(4)图解法:利用图册及课本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迅速查找图册及课本中的有关示意图,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科学语言来进行表达,突出考查了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考查中,一般忽视了对问答题的训练,因此,问答题成为考生提高文综成绩的“瓶颈”。

1、答案欠准确

由于同学们不能很好的审题,或者是没有搞清知识点在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因而答案出现偏差,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从而导致失分。

如: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原因是什么?本题答案很简单:“地势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但由于不明白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是什么,许多学生“乱弹琴”一气,答成了一些“不沾边的”答案。

2、答案不“全面”

所谓全面,就是说:既要回答主要的,也要回答次要的;既要注意一般的,也不遗漏特殊的。然而有些学生往往顾此失彼,答了前者忘了后者,回答成有头无尾的不全面答案,从而导致失分。

如:红海附近为什么能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正确的答案要点是:

(I)位干北回归线附近,全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2)受来自亚洲大陆干燥东北信风影响;

(3)红海面积狭小。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答出(1)要点这个原因,而忽略了其它的原因。

又如:制约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有些学生答题时往往受本地区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矿产丰富这一熟悉的地理常识的干扰,而忽略了本工业基地是以高能耗的重工业为主这一事实,因此都只答出“水源不足”这一答案要点。

3、答案不“圆满”

所谓圆满答案,就是根据试题组织的答案要有头有尾,有因有果,把问题说明白。

如: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带?准确答案应该是:“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工业沿海分布,可利用廉价海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但学生答题时往往只回答其中的某一部分,形成不“圆满”的答案,从而导致失分。

又如:我国面积比巴西大,但年径流量比巴西少,试分析其原因?有些学生往往只答我国“少”的原因,而不答巴西“多”的原因。

再如: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同样只答黄河“水量少”的原因,而忽略了珠江“水量多”的原因。

4、回答不“具体”

一般说来,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事实”说话。只抽象笼统的回答,严格来说是很难得高分,甚至不能得分。

如:江苏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如果笼统地答成“自然条件优越”,那就失去了得分的机会。

又如;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准确答案应该是“附近有大港油田的石油和我国最大的长芦盐场提供丰富的原料”等。若答成“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严格说来是不得分的。

5、答案欠“简明扼要”

答案要简明扼要,即回答问题要全面、圆满、具体、准确、简单明了,相反的答案是“拖泥带水”、答不到“点子上”,导致应有的得分点也被多余的文字所覆盖,从而影响答案的得分率。

如:近年来日本工业向南北两端扩散的原因是什么?此题的答案应该简明扼要,突出两个词;“老工业区呈现饱和状态,一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就会出现和加剧城市环境问题”。

又如:俄罗斯海岸线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的,简明答案只突出了“东部沿岸经济欠发达,西部海岸线较短,北部沿岸封冻期较长,最大港口圣彼得堡通往大西洋须经他国海域”等四点,既节省笔墨、时间,又准确、具体、全面。

6、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判断不准确

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1第36题,第1小题首先根据题目文字信息了解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工业区的位置及工业区内工业类型,然后根据风向可能会造成大气污染和相对于城区的河流位置可能造成水污染,推断其合理性。大多数同学平时做惯了“不合理——说明理由”的题型,造成思维定势,于是不加思索写成不合理,在说明原因时又实在没有可以说明的理由。部分同学甚至判断是不合理,说明的理由却是合理的。

7、用词不准确,不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回答问题时尽量用词准确,如夏季不能说温暖,冬季不能说凉爽。学会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如人流、物流、区位因素、落差等。

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

据目前的中考开发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可以多答。另外,还应根据题目分数的多少来选择,如果分数的比值高,则尽量多答,分数的比值少,则应少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答案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

如红海的成因,如果不知道是由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则可模糊答为板块张裂形成。但千万不要答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

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4.主要与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或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你认为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5.套用课文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解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文中的话句去回答。

(一)、特征问题: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目问的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地势特点通常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来描述,常用词语如“西高东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等,判断的方法可根据等高线或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例1、上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答案要点】

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

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

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2、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

例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

说明甲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答案要点】干旱、半干旱;河流发育稀少;地表荒漠、沙土广布;植被稀少。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例3.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气候特点的异同点.

【答案要点】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异:

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杉的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一些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

例4、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答案要点】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有凌汛现象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二)、成因问题。

1.自然环境特点的成因分析。

这类题是近几年中考的高频题,常见的考法是: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气候成因分析通常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洋流——寒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

增温增湿),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等温线大

致与海岸线平行)

,乙

地形——地势高低(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

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风带、气压带——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

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

洋流——寒暖流,

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5、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

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什么?

答案要点: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降水变率愈大,反之则小;新疆北部降水变率较小,南部降水变率较大。

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较小;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李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也较小

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生长需水量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成活。

2.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分析。

例6: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答案要点】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此类考题以大气运动、季节变化(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最为重要。如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河水的补给类型分析,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三)分布规律问题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方面概括。如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例7、简要评价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条件,如何整治和发展?

【答案要点】有利:光.热.水丰富,生物品种多样产出高,土地类型多样;

不利:多种气象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生活能源短缺.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

综合开发

:

①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②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

③生态建设,封山育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例8、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气温年较差有何不同?

请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中从甲到乙一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快的主要原因。

3.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最小的地区是哪里?请分析其原因。

4.丁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闭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全球各大洲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洲是哪一个?请分析其原因?

6.图中丙处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气候原因。

[答案要点]1.南半球气温年较差较北半球小。南半球下垫面单一(海洋面积广阔)。

2.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

3.赤道。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小;海洋面积广阔。

4.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

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 及解题技巧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地理——激活中考 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D 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20.1 B.23.3 (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1、2 、7、8 、10、11 、4、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答案:(1)C (2)D (3)B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分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较少,所以等温线就比较平直。答案:C 4、读等温线图(图-6所示),已知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则该图表示的是半球等温线图,且A点气温(大于、等于、小于)B点的气温。 分析:由于该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可先在图边标出适当的数字,有助于分析(如图-7),这样就明显地看出越向北气温越低,可推知这是北半球等温线图。就标上的数值可以看出,A点气温高于20℃,B点低于20℃,所以A点气温一定大于B点的气温。答案:北大于 当给出的条件不能迅速得出结论时,可根据已知条件添加适当的数据使条件明朗清晰,易于判断。 5、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如图-8所示),由图可得出:() A. a>b>c <b<c C. 一定是7月份前后 D.一定是1月份前后

最新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及心得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及心得 鳌陵初中朱康靖 一、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们的教材从原来的人教版到中图版再到现在的星球版。我作为一名从教近5年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

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打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地理答题技巧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 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例如:只有当你书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进行复习,掌握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和世界各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要点,同时又掌握了气温、降水等各种气候资料、图表的含义、制作与使用方法等基本技能,才有可能根据有关的气候资料、气候图表(如各月或一、七月和全年气温、降水数字资料,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分配柱状图等)或某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等,对其气候类型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来。否则,

是不可能的。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例如:在赤道附近,因终年受到太阳光的直射或近于直射,获得的热量多,促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又为热带植物、热带森林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多样的植物和丰富的果实,则为多种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可见,地球表面热量的分布影响着水分的分布,从而形成一定的气候特征,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植被,而植物和动物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分析黄河流域的地势、气候、植被特点,可以推导出黄河的水文特征,从而找出、河流特点的形成和发展、演变,同时受着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规律。像这样来理解记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其规律性,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分析、解答类似的各种地理问题。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湖北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

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初中地理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地理会考答题技巧 考场答题要领 答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当你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不要急于解答,要将整个试卷先大致看一遍,先用一二分钟大体看一下试卷有几个大题目,一般分为两大类型题,即选择题和综合题,综合题是5个题还是6个题?通观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2)要仔细、认真地看清楚试卷前对考生的要求,对答题的说明,使你的答卷符合规定,减少或避免失误。尤其是选择题,要将答案写到试卷前面的答题卡上,而不是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3)开始答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地领会每一道大、小题目的要求,比较有把握才开始下笔。审题要做到,一不看错题;二不遗漏题;三要看全题;四要审准题。 (4)答题前只要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抓住关键词,在心中打好腹稿,安排好答题要点的先后顺序。 (5)要根据各种类型题型,有针对性地回答。如读图填充题要求简明、扼要;简答题和综合题则要求内容充实、要点精确。 (6)答题要先易后难。刚一进入考场,在开始答卷时的前几分钟,心情多数是比较紧张的。这样,思维、记忆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如再遇上难题,心情就更易慌乱。因此,做题时先要从容易的入手,当你做过几道有把握的试题后,心情就会自然地稳定下来,这时再做较难的试题,思维也活跃多了,增加了自信心,以后的考试也将顺利得多了。 (7)书写要整洁、清晰。 答题的书写不能粗枝大叶,要按照试卷的要求,注意答题的格式。书写要清楚,特别是地名不能写错别字,整洁的卷面使阅卷教师能看清答题的内容,而不易遗漏。综合题答题切忌错位。 (8)答完综合题后要认真检查。 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看答案与题目是否一致,有无答非所问,有没有看错题,综合题该答的是否都已完成,有无漏题现象,试题是否都已完成。选择题完成后直接填涂,准确无误,不建议检查。 答题四大对策 (一)、读懂题意: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 (一).认真审题,特别要看清题目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答错的关键字跟,如“东”、“西”、“南”、“北”、“大”、“小”、“高”、“低”等。 (二).要注意选项中出现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这些选项是错误的。 (三).对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要使选择正确无误,可采用“排除法”。也就是说,不要急于先找出正确答案,应将选择题当作改错题来做,把错误的答案一个一个找出来,排除出去,筛选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四).要留意选项文字叙述较多面分为二层意思时,往往(并非绝对)前段文字叙述正确而后段文字叙述错误。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1):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我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完整版)2017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2题和23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2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 =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3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纵观最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绝大部分都是与坐标系有关的,其特点是通过建立点与数即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一方面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又可借助几何直观,得到某些代数问题的解答。 2、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 直线与抛物线是初中数学中的两类重要函数,即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所表示的图形。因此,无论是求其解析式还是研究其性质,都离不开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往往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或方程组并解之而得。 3、利用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可用来检测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常常通过条件的多变性或结论的不确定性来进行考察,有些问题,如果不注意对各种情况分类讨论,就有可能造成错解或漏解,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压轴题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已成为新的热点。 4、综合多个知识点,运用等价转换思想: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转换的思想,初中数学中的转换大体包括由已知向未知,由复杂向简单的转换,而作为中考压轴题,更注意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换,一道中考压轴题一般是融代数、几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生物第二次周测 班级:姓名:考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总分75分)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 白羊,若他们再生第4只小关,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在F3代中杂合体的比例为 A.1/8 B.7/8 C.7/16 D.9/16 4、隐性性状指 A.杂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后代中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5、在遗传学上,把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A.显性和隐性B.相对性状C.性状分离D.遗传规律6、孟德尔植物杂交实验中,最成功的是豌豆的杂交实验。选用豌豆的原因是 A.有多对相对性状B.进行异花传粉 C.有显性性状D.进行自花授粉、闭花传粉 7、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8、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 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 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A.全部变蓝B.全不变蓝C.1/2变蓝D.3/4变蓝 9、如果绵羊的白色遗传因子(B)对黑色遗传因子(b)是显性,一只白色公羊 与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绵羊,请问:白色公羊、白色母羊和黑色小绵羊的遗传组成分别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10、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隐性纯合子异花传粉,得到的后代 A.黄圆:绿皱=3:1 B.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C.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D.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11、在对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B.F2圆粒和皱粒之比较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4种遗传因子组成 D.F2出现4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9:3:3:1 1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 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D.环境影响13、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 2YyRr,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遗传因子是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获得成功的原因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B.采取工人杂交的实验方法 C.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D.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15、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这两上杂合子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6、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是 A.YR和YR B.Yr和Yr C.YY和Rr D.Yr和YR

中考数学答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数学解题技巧 1.中考选择题解题八技巧 (1)排除法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惟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数形结合法:解决与图形或图像有关的选择题,常常要运用数学结合的思想方法,有时还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 (3)(特例检验法:取满足条件的特例(特殊值,特殊点,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等)进行验证即可得正确选项,因为命题对一般情况成立,那么对特殊情况也成立。 (4)代入法:将选择支代入题干或题代入选择支进行检验,然后作出判断。 (5)观察法:观察题干及选择支特点,区别各选择支差异及相互关系作出选择。 (6)枚举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把一张面值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现有足够面值为2

元,1元的人民币,换法有()(A)5种(B)6种(C)8种(D)10种。分析:如果设面值2元的人民币x张,1元的人民币y元,不难列出方程,此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对,故选B. (7)待定系数法:要求某个函数关系式,可先假设待定系数,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待定系数,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8)不完全归纳法:当某个数学问题涉及到相关多乃至无穷多的情形,头绪纷乱很难下手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对若干简单情形进行考查,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不能作为一种严格的论证方法,但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探求一般问题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选择题的解法技巧: 1、排除法。是根据题设和有关知识,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那么剩下唯一的选项,自然就是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间接方法,也是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2、特殊值法。即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选取某个符合条件的特殊值或作出特殊图形进行计算、推理的方法。用特殊值法解题要注意所选取的值要符合条件,且易于计算。此类问题通常具有一个共性:题干中给出一些一般性的条件,而要求得出某些特定的结论或数值。在解决时可将问题提供的条件特殊化。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性的特殊图形或问题,而这些特殊图形或问题的答案往往就是原题的答案。利用特殊值法解答问题,不仅可以选用特别的数值代入原题,使原题得以解决而且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最新初中地理中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地理——激活中考 1、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极点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由于两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气温差异明显。南半球主要是海洋,北半球主要是陆地,所以南半球的海陆对比不明显,气温的变化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同纬度的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O.6℃。由以上分析可知,D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D 此类题虽有四个选项,但每个选项考查一个知识点,综合性强,牵联到有关气候知识的各个方面,因此,做这类题时,应逐项具体分析,逐一排除,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2、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热带 B.南半球热带 C.北半球的陆地上 D.南半球的海洋上 (2)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20.1 B.23.3 C.16.8 D.43.4 (3)该地区的夏季包括的月份是() A.12、1、2 B.6、7、8 C.9、10、11 D.3、4、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由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23.3℃,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月-20.1℃,可判定该地在北半球陆地上。气温年较差为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为43.4℃。北半球夏季应为6、7、8月。答案:(1)C (2) D (3)B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分析:由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也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海陆交汇处等温线就会发生变化。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交错分布,所以等温线比较弯曲,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陆地较少,所以等温线就比较平直。答案:C 4、读等温线图(图3.2-6所示),已知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则该图表示的是半球等温线图,且A点气温(大于、等于、小于)B点的气温。 分析:由于该图中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北向南递增,可先在图边标出适当的数字,有助于分析(如图3.2-7),这样就明显地看出越向北气温越低,可推知这是北半球等温线图。就标上的数值可以看出,A点气温高于20℃,B点低于20℃,所以A点气温一定大于B点的气温。答案:北大于 当给出的条件不能迅速得出结论时,可根据已知条件添加适当的数据使条件明朗清晰,易于判断。 5、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如图3.2-8所示),由图可得出:() A. a>b>c B.a<b<c C. 一定是7月份前后 D.一定是1月份前后

初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后教学反思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很好的运用地理知识。近年来,对于培养思维能力的课题研究,已经是智者见智。本人认为,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是能否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和初中地理会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以下仅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想法和做法:把握转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初二年级正处于中学过渡阶段,不论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大纲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来看都要经历一次转轨。由于很多学生经历了中考紧张复习的压力,升入高中后往往想趁机松口气。从学科的年级要求看,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内容,侧重于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仅流于低层次,再加上部分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视地理为“副科”,教师不重视,学生无兴趣,致使学生进入初中后基础差,底子薄,能力低。因此,高一年级应切实抓好教学转轨,把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关。 把握转轨重在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活动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非智力因素虽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激素”。兴1 / 2

趣、爱好、意志、态度和课堂间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兴趣、爱好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在高昂的学习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当然人的心理活动决定要保持和发展兴趣是不易的,这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多渠道变换思路,坚持教学得法的原则,用科学的、新颖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因为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由人组成,每日在课堂上与学生打交道,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双方都心情舒畅,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在课堂上出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充分显露自已的才华,人格和仪表去吸引学生,不要把自已单纯看着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而做一位“教书匠”,这是搞好教学的先决条件。 2 / 2

中考各科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各科答题技巧总结 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除了平时积累外,还要注意答题技巧,按先易后难的顺序作答,中考各科答题技巧。 中考试题编排顺序一般是由易到难,考生答题时也要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作答。如果中途碰见个别不会做的难题,可先放一放,待其他试题答完后再返回来做。考场上的每分每秒都十分珍贵,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纠缠过长时间。同样都是难题时,考生可先做分值较高的 拿到试卷后,考生先不要急于答题,可以用几分钟先浏览一下试题,对难易度心中有数,然后做出适当安排。考生最好不要提前交卷,如果提前答完,可以检查一下试卷,时间充足的话,对看起来容易的题也要加以检查。检查时首先要查缺漏,看是否有题目漏答,解题步骤是否完整,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对有疑问的题目,没有百分百把握就不要轻易改动。 另据了解,今年中考全部实行网上评卷,考生要养成边做题边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的习惯。中考试卷一般包括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两部分,考生要将答案准确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不要因忘记而白白丢分。对主观题,要用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生还要注意用笔,除做图形题外,不要用铅笔答题。答完图形题后要记得换笔,以免用笔错误。 中考时,考生要安排好答题时间,作文最少要留出50

分钟作答。拿到试卷后,考生首先要看一遍试卷,清楚有多少页,有没有缺页或字迹模糊的。对每一类题的答题时间可以事先有一个估计,如阅读题中记叙文阅读可留出20分钟左右,说明文、议论文各留出10分钟左右。答题时,如果遇到一些一看就懵了的题目也别慌张,要静下心来,仔细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找到突破口。 作文在中考语文科中占"半壁江山",也是不少考生容易丢分的地方。语文开考前一天,考生不妨看几篇优秀作文或一些经典散文,这样对第二天考场作文写作会有启发,也利于放松心情。考生可以将50分钟作答时间分给审题、列提纲、选材和写作4个部分。写好考场作文,最重要的是审题。作文题目常涉及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题目相关要求,审清题目提示、要求和限制。在选材时,考生要调动储备,并作出取舍,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的说的事情,最好用一些语文老师也熟悉的材料。在写作时,考生一定要先列出一个大致的提纲,将每段内容确定下来。今年语文科也实行网上评卷,考生作文要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区有限,如果考生不事先想好文章的结构和段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容易影响考试发挥。交卷前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考生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作时有无疏漏,改正错字、别字和病句 中考生在考前几天可梳理知识,把难记或经常记错的定

初中地理小中考地理答题方法技巧(选择题 综合题)

小中考地理答题方法技巧(选择题+综 合题) 技巧一选择题答题 一、题型特点归纳 1、题组为主,突出主干知识 试题组是在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一般2~3道)相关小题组成的试题组合。试题组综合性特别强,小题之间联系密切,着重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2、淡化识记,注重能力立意 识记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试题以考查能力为目标,考查知识、技能看成是手段,也就是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3、图为载体,彰显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当前,几乎形成了“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方式,并且图的类型越来越丰富。通过图表对地理知识的考查,既可以考查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又可以考查读图、析图的能力。 4、结合热点,解决现实问题 命题选取材料注重最新的实际地理问题,尤其是地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时事地理热点、焦点问题。如资源开与环境保护问题、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问题、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事地理热点问题等,平时注意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答题技巧攻略 1、直选型

〈2019,南通〉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台风来临时,渔船进港避风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 本类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属于基础类题目,一般比较简单,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准确记忆,解答时,注意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要看完所有的选项再做出选择。 本题考查的是防灾减灾措施。发生地震时容易产生停电和建筑物变形倒塌等现象,如果乘坐电梯就有可能被困在里面,因此不能乘坐电梯,要迅速从消防通道撤离。 2、图表形 〈2019,德州〉下面关于图中四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流量大,结冰期较短 B、②、③、④河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C、四条河流径流量均没有明显季节变化 D、①、③、④三条河流含沙量大 本类选择题考查的是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属于能力方面的题目,难度较大,要求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题干中的地理图表进行分析总结,结合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结论。做此类题目,首先根据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判断出属于教材哪部分的知识,然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整合做出正确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①河流位于赤道附近,且自西向东注入海洋,为亚马孙河,该河位于热带,无结冰期,含沙量小;②河流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自北向南注入海洋,为密西西比河;③河流自南向北注入海洋,为尼罗河;

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下面是2篇关于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的范文,内容条理清晰,是篇不错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一 《欧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选取的五个地理区域之一。这五个地区在自然、人文方面各具特色,其中本节主要突出的是欧洲西部独特的自然条件,是世界上旅游业最繁荣的地区。根据本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摸拟的“欧洲西部游”为主题巧妙地设计了这节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玩”中学,既动手又动脑,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效果。反思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整节课给人予感性的认知,思路构架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步步为营,让人觉得整节课的过程很踏实。 2、学生活动充分、高效。 整节课学生在以“旅游”为主题的活动中,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一步一步地解决“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参与面广,积极主动,活动充分,特别是效率高,在短短40分钟内,学生生基本掌握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内容。 3、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运用得恰到好处。课件制1/ 3

作精美、清晰。色彩搭配巧妙,能够成功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并让学生在绚丽多彩的课件中体验欧洲优美的旅游特色。 4、教师表情丰富且亲切,给学生于感染力。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能激励学生的好学新,是的学生有自信和浓厚的兴趣。 当然通过教学实践我也认识到本节课的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1、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不足。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广泛参与,但由于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不足,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参与教学的困难很大,由此出现了一小部分孩子仅仅是“看热闹”,教学效果不好。 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2、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及时的给学生讲解相对应的知识点。 初中地理《欧洲西部》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于让学生认识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主要国家,了解掌握欧洲西部工农业的特点和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教学思路上,通过开展学生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展示、学生互评、小组竞赛等学生活动来组织教学,将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增强合作和团结精神,体 现了新教材中以学生活动贯穿教学的思路,符合新课标当中提出的2/ 3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课件

中考地理答题技巧课件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考地理答题技巧课件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一、中考地理答题技巧 根据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考要求,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答好中考地理试题。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做题要求,一般的我们要求在审题中做到以下几点: ①分析题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如: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 ②注意题中的方位词、数量词、连接词。 ③辨清试题类型、性质、明确答题思路、中心内容及解题方法。 ④考虑从大脑知识库中提取哪些有效知识,紧扣哪些得分点,考虑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应列出哪些论点论据。 2.仔细读图,看清图示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这几年的中考都非常重视对地图知识的考查,直接考图和间接考图的比重占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

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特别是图中有无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3.注意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述准确性 全卷分成两次做较好。首先做容易的题,有把握的题。这样可以避开绊脚石——难题,越答越顺手,增强信心,同时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这样就给第二次做题留下了充足时间,想得更周全,胜率更大。做难题时要做到舍得放弃,一条思路想不通,赶快另辟蹊径,否则,冥思苦想,弄得头昏脑胀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 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并能用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特别是关键词一定要准确,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因此,考生在最后阶段中,应该把握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4.认真检查,查缺补漏 检查答卷是保证答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一是再审题,看看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都用上了没有,有无文不切题的情况;二是多端思维,根据一题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无更好解题方案,多方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三是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动,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拿不准的答案,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次直觉是对的。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除了积极备战做好物质和技巧上的准备外,更

中考数学大题解题技巧总结大全

中考数学大题解题技巧总结大全2019中考各地区时间不尽相同,部分地区已经结束,部分地区还在备考中,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数学大题解题技巧的相关内容,以便考生做好考前复习。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 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

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5、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