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误差的计算

误差的计算

误差的计算
误差的计算

误差的计算

一、单次直接测量误差的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不可能进行重复的测量,或者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只进行一次的测量,称之为单次直接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特别是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采取单次测量。因此,如何估计单次测量的误差,是物理实验中的一重要问题。

单次直接测量的测得值就作为其最佳值,其测量误差可以用仪器本身的误差(仪器误差)来计算。

仪器误差是指仪器在规定的作用条件下,正确地使用仪器时,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用Δ仪表示。对仪器误差的估计,我们可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有刻度的仪器仪表 如果未标出精度等级或精密度,取其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测量仪器误差 Δ仪。

2、标有精度的仪器仪表

对于标有精度的仪器,可以取精度的1/2作为测量仪器误差Δ仪。

3、标有精度等级的仪器仪表

可按仪器的标牌上(或说明书中)注明的精度等

级及相关公式计算误差。

4、停表和数字显示的仪器仪表 取末位的1为测量人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遵从均匀分布规律,即在误差范围(-Δ仪,+Δ仪)内,各种误差出现的概率都相等。面在这个误差范围以外,误差不可能出现。其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这与正态分布是不同。根据均匀分布理论,仪器的标准误差和仪器误差有如下关系:

(6)

因此,单次测量的标准绝对误差为:

(7) 二、多次直接测量误差的计算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总是采用多次测量,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佳值。

设对一个物理量x 进行了n 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值为x 1,x 2,…,x i ,…,x n 。则其算术平均值为:

(8)

其绝对误差为:

(9)

若测量列中n 次测量结果是唯一值,或测量列算术平均的标准误差,相对于仪器的标准误差非常小,则多次直接测量取,即多次直接测量的误差可以用下式表示:

(10)

3仪仪?=

σ3仪仪单?=

=σσ∑==n

i i

x n x 11)

1()(1

2

--=

∑=-

n n x x

n

i i

x

σ??

?<>=)()(仪仪仪σσσσσσσx x x

图2-3均匀分布曲线

三、间接测量误差计算 在大量的物理实验中,大多数物理量不是直接测得的,而是由直接测量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得出的,这就是所谓的间接测量。由于各直接测量各自有误差,因此这种误差必然要带到间接测量量中去,使间接测量结果也存在着误差,这就是误差的传递性。

设间接测量量N 是各独立的直接测量量(x,y,z )的函数,即:

(11)

其中,x,y,z 测量结果的分别为:

则N的测量结果为。而N 的误差是由x,y,z 各量在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引

起的。根据误差理论,N 的标准误差为:

(12)

N 的相对误差公式为:

(13)

以上两式是标准误差的传递公式的普适形式,由此可以推导各种具体函数的误差公式,

()z y x f N ,,=x x x σ+=y

y y σ+=z z z σ+=),,(z y x f N = +??? ????+???? ????+??? ????=22

22

22

z y x N

z f y f x f σσσσ

+??? ????+???? ?

???+??? ????=2

2

22

22

ln ln ln z y x N

z f y f x f N σσσσ

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规律

数值计算方法 实 验 报 告 实验序号:实验一 实验名称: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规律 实验人: 专业年级: 教学班: 学号: 实验时间:

实验一 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规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并初步分析数值计算中误差的传播; 2.观察有效数字与误差传播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使用MATLAB 的help 命令学习MATLAB 命令digits 和vpa 的用途和使用格式; 2.在4位浮点数下解二次方程01622=++x x ; 3.计算下列5个函数在点2=x 处的近似值 (1)60)1(-=x y , (2)61) 1(1+=x y , (3)32)23(x y -=, (4)3 3)23(1x y +=, (5)x y 70994-=. 三、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1.在内容1中,请解释两个命令的格式和作用; 在matlab 中采用help 语句得到:

1、digits用于规定运算精度,比如: digits(20); 这个语句就规定了运算精度是20位有效数字。但并不是规定了就可以使用,因为实际编程中,我们可能有些运算需要控制精度,而有些不需要控制。vpa就用于解决这个问题,凡是用需要控制精度的,我们都对运算表达式使用vpa函数。 例如: digits(5); a=vpa(sqrt(2)); 这样a的值就是1.4142,而不是准确的1.4142135623730950488016887242097 又如: digits(11); a=vpa(2/3+4/7+5/9); b=2/3+4/7+5/9; a的结果为1.7936507936,b的结果为1.793650793650794......也就是说,计算a的值的时候,先对2/3,4 /7,5/9这三个运算都控制了精度,又对三个数相加的运算控制了精度。而b的值是真实值,对它取11位有效数字的话,结果为1.7936507937,与a不同,就是说vpa 并不是先把表达式的值用matlab本身的精度求出来,再取有效数字,而是每运算一次都控制精度。 2.求解方程时,分别使用求根公式和韦达定理两种方法,并比较其有效数字和相对误差; 用求根公式解得:x1=-0.015,x2=-62.00 用韦达定理解得:x11=-0.016,x22=-62.00 x22=x2,x11=1/x22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测量误差及其处理的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的来源有哪些?什么是等精度测量? 答: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的精度,观测者技术水平,外界条件的影响。该三个方面条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2、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它们的影响是否可以消除? 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系统误差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方法可以消除;偶然误差是必然发生的,不能消除,只能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3、举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及距离测量中哪些属于系统误差? 答:水准仪的i 角误差,距离测量时钢尺的尺长误差,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等都属于系统误差。 4、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是什么?何种情况下用相对误差评定测量精度? 答:测量中最常用的评定精度的指标是中误差,其绝对值越大精度越低。当误差大小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时,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例如距离丈量,采用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作为评定精度的指标。 所谓相对中误差(简称相对误差)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设为|m|)与观测值(设为D )之比,并将分子化为1表示K =| |/1||m D D m = 。 5、观测值中误差如何计算? 答:设在相同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 次观测,得一组观测值L 1、L 2、……Ln ,x 为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i v 表示观测值改正数,即 11L x v -= 22L x v -= ...... n n L x v -= 则中误差 [] 1-±=n vv m 6、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如何计算?

误差基本知识及中误差计算公式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2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m)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标准差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n为观测值个数。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二.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

2.往返测较差率K= 三.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3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二.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 1、m 2 、…m n ,则有: 权其中,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 m ,故有:。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误差的估算

第三节 误差的估算 由于物理量的数值的获得途径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无论直测量,还是间测量都有误差,误差的计算也分两种情况。广义地讲,两种情况的处理都属于误差计算。然而,间测量是由直测量决定的,以直测量为基础的,间测量的误差是由直测量通过给定的函数关系确定的。因此,狭义地讲,常把直测量的误差计算称为误差计算,而将间测量的误差计算叫误差传递。此外,由于严格意义上的误差是无法计算的,因而只能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近似计算,故将误差计算称为误差的估算,而且可有多种方法进行估算。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误差估算方法。 一、直测量的误差估算 1.算术平均误差 在测量列{}i X 中,各次测量的误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叫算术平均误差。记为X ?。 按定义 ∑=-=?n i i X X n X 101 或 ∑=?=?n i i X n X 1 1 其中0X X X i i -=?。 当n 较大时,可用下式估算为 () 1--= ?∑n n X X X i 此法比前法得到的偏差要大些。 2.绝对误差 误差的绝对值叫绝对误差。狭义的绝对误差,如上面的i X ?,X ?。而广义的绝对误差还有后面要讨论的x S ,x σ,σ,Q 等。 3.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叫相对误差,又叫百分误差。记为r E 。其估算方法为 %100??= X X E r 广义地讲,后面要讨论的 X S x 、 X σ 等都可叫相对误差。 4.标准误差(实验标准差) 按定义,标准误差是测量列中各次误差的方均根,记为x σ。即

()∑=-=n i i x X X n 1 201σ 需要注意的是,上式是在测量次数很多时,测量列按正态分布时所得到的结果。 实际上,由于真值无法获得,而测量次数也只能是有限的。因此,标准误差x σ只能通过偏差进行估算。常用的估算方法有:最大偏差法、极差法、Bessel 法等,它们的估算结果基本一致。应用上,一般使用Bessel 方法。 由统计理论可推导出,对有限次测量的Bessel 标准偏差x S 的计算公式(Bessel 公式)为: () ∑=--=n i i x X X n S 1 2 11 或 ?? ??????????? ??--=∑∑==2 112 111n i i n i i x X n X n S 即最后是用x S 代替x σ。通常所说的标准误差,实际上就是x S 。 5.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与实验标准差的关系为 x x S n S ?= 1 类似的关系还有算术平均值的平均差与算术平均差的关系 X n X ??= ?1 而且x S X 80.0≈?。 二、间测量的误差计算(误差的传递) 上面所讨论的误差计算方法是对直测量而言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间测量的误差计算问题。我们知道,间测量是由直测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决定相应的间测量的误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叫误差的传递,相应的计算公式叫误差传递公式。下面我们首先讨论误差传递公式的一般形式,然后再将其运用于一些具体情况。 1.误差传递公式的一般形式 设间接测量量f 与彼此独立的直接测量量x 、y 、z (只取3个)间的函数关系为 ()z y x f f ,,= 测量结果用平均值和绝对误差表示为 x x x ?±=

定位误差计算方法

定位误差的计算方法: (1)合成法 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之和; (2)极限位置法 工序基准相对于刀具(机床)的两个极限位置间的距离就是定位误差; (3)微分法 先用几何方法找出工序基准到定位元件上某一固定点的距离,然后对其全微分,用微小增量代替微分,将尺寸误差视为微小增量代入,就可以得到某一加工尺寸的定位误差。 注: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它们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投影之和即为定位误差。 例如:用V 型块定位铣键槽,键槽尺寸标注是轴的中心到键槽底面的尺寸H 。T D 为工件定位外圆的公差;α为V 型块夹角。 1. 工序基准为圆柱体的中心线。 表示一批工件依次放到V 型块上定位时所处的两个极端位置情形,当工件外圆直径尺寸为极大和极小时,其工件外圆中心线分别出于点 O '和点O ''。 因此工序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量O O ''',便是对加工尺寸 H 1所产生的定位误差: 故得: O E O E H H O O 11DH 1 ''-'='-''='''=ε O A E Rt 1''?中: max 1 D 2 1A O ='' 2 sin A O O E 1α''= ' O A E Rt 1''''?中:min 1 D 2 1 A O ='''' 2 sin A O O E 1α''''= '' 2 sin 2T 2sin 2T 2sin A O A O O E O E D D 11DH 1 α=α=α''''-''=''-'=ε 2. 工序基准为圆柱体的下母线:

工件加工表面以下母线C 为其工序基准时,工序基准的极限位置变动量 C C '''就是加工尺寸H2所产生的定位误差。 C S C S C O O O H H 22DH 2 '-''=''-'''='-''=ε C O C O O O ) C O O S ()C O O S (' '-''''+'''=''+'-'''+'= 而 2 sin 2T O O D α= ''' min D 2 1C O ='''' max D 2 1C O ='' 所以: C O C O O O 2 DH ''-''''+'''=ε ) 12 sin 1(2T 2T 2sin 2T 2D D 2 sin 2T )D (21 )D (212sin 2T D D D max min D max min D DH 2 -α=-α=-+ α=-+α=ε 3. 工序基准为上母线 如果键槽的位置尺寸采用上母线标注时,上母线K 的极限位置变动量为 K K ''',就是对加工尺寸H 3 所产生的定位误差。

中误差

评定精度的标准 一、评定精度的标准 为了对测量成果的精确程度作出评定,有必要建立一种评定精度的标准,通常用中误差,相对误差和容许误差来表示。 1.中误差 1)用真误差来确定中误差 设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真值为的一个未知量进行次观测,观测值结果为,每个观测值相应的真误差(真值与观测值之差)为△1、△2、……,△n。则以各个真误差之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作为精度评定的标准,用表示,称为观测值中误差。 式中:观测次数 —称为观测值中误差(又称均方误差) 为各个真误差△的平方的总和。 上式表明了中误差与真误差的关系,中误差并不等于每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中误差仅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当一组观测值的测量误差愈大,中误差也就愈大,其精度就愈低;测量误差愈小,中误差也就愈小,其精度就愈高。 【例题】甲、乙两个小组,各自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三角形内角和分别进行了7次观测,求得每次三角形内角和的真误差分别为:甲组:+2〞、-2〞、+3〞、+5〞、-5〞、-8〞、+9〞

乙组: -3〞、+4〞、0〞、-9〞、-4〞、+1〞、+13〞 则甲、乙两组观测值中误差为: 由此可知,乙组观测精度低于甲组,这是因为乙组的观测值中有较大误差出现,因中误差能明显反映出较大误差对测量成果可靠程度的影响,所以成为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评定精度的标准。 2)用观测值的改正数来确定观测值的中误差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观测值的真误差往往是不知道的,因此,真误差也无法求得,所以常通过观测值的改正数V i 来计算观测值中误差。即: V i=L-L 1 (i=1,2.....,n) [] 1 -± =n vv m 3)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算术平均值L 的中误差M ,按下式计算: [] () 1-± ==n n vv n m M

实验一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 理工组:张延鹏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误差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台上仪表的使用和布局; 2.熟悉恒压源与恒流源的使用和布局; 3.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内电阻的测量方法; 4.掌握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具有一定的内阻,分别用R V 和R A 表示。如图1-1所示,测量电阻R 2两端电压U 2时,电压表与R 2并 联,只有电压表内阻R V 无穷大,才不会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如果测量电路的电流I ,电流表串入电路,要想不改变电路原来的状态,电流表的内阻R A 必须等于零。但实际使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一般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即它们的内阻不可 能为无穷大或者为零,因此,当仪表接入电路时都会使原来的状态发生变化,使被测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来的实际值之间产生误差,这种由于仪表内阻引入的测量误差,称之为方法误差。显然,方法误差值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值的大小密切相关,我们总是希望电压表的内阻越接近无穷大越好,而电流表的内阻越接近零越好。 可见,仪表的内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参数。通常用以下方法测量仪表的内阻。 1.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设被测电流表的内阻为R A ,满量程电流为I m ,测试电路如图1-2所示,首先断开开关S ,调节恒流源的输出电流 I ,使电流表指针达到满偏转,即I =I A =I m 。然后和上开关 S ,并保持I 值不变,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在1/2满量程位置,即I A = I S = I m / 2 则电流表的内阻R A =R 。 2.用“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设被测电压表的内阻为R V ,满量程电压为U m ,测试电路如图1-3所示,首先闭合开关S ,调节恒压源的输出电压U ,使电压表指针达到满偏转,即 U =U V =U m 。然后断开开关S ,并保持U 值不变,调 节电阻箱R 的阻值,使电压表的指针在1/2满量程位置,即U V = U m = U m / 2 可调恒压源 R V U m 图1-3 图1-2 可调恒流源 R 1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四、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分哪两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测量中对它们的主要处理原则是什么? 2、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偶然误差有哪些特性? 3、何谓标准差、中误差和极限误差? 4、对某个水平角以等精度观测4个测回,观测值列于下表(表4-1)。计算其算术平均值x、一测回的中误差m及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 x。 表4-1 5、对某一三角形(图4-1)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九次,定义其闭合差?=α+β+γ-180?,其结果如下:?1=+3",?2=-5",?3=+6",?4=+1",?5=-3",?6=-4",?7=+3",?8=+7",?9=-8";求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m?以及三角形内角的测角中误差mβ。

图 4-1 6、在一个平面三角形中,观测其中两个水平角(内角)α和β,其测角中误差均为m=±20",根据角α和角β可以计算第三个水平角γ,试计算γ角的中误差m γ。 7、量得某一圆形地物直径为64.780m ,求其圆周的长S 。设量测直径的中误差为±5㎜,求其周长的中误差m S 及其相对中误差m S /S 。 8、对某正方形测量了一条边长a =100m ,a m =±25mm ;按S=4a 计算周长和P=a 计算面积,计算周长的中误差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9、某正方形测量了四条边长a 1=a 2=a 2=a 4=100m ,m =m =m =m =±25mm ;按 S=1a +2a +3a +4a 计算周长和P=(1a ?2a +3a ?4a )/2计算面积,求周长的中误差m 和面积的中误差p m 。 10.误差传播定律应用 (1)(1)已知m a =m c =m ,h=a-b ,求m 。 (2)已知a m =m =±6",β=a-c ,求βm 。 (3)已知a m =m =m ,S=100(a-b) ,求m 。 (4)已知D=() h S -,m =±5mm ,m =±5mm ,求m 。

温度偏差计算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中国机械工业协会提出对1989年发布的8个《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技术条件》进行修订,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在标准修订过程中,涉及到环境试验及环境试验设备的重要技术指标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问题,新标准还提出了温度梯度问题。这对于环境试验设备用户和生产厂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温度偏差与温度均匀度、温度梯度数值上的相关性的讨论,希望引起环境试验设备用户和生产厂家的重视,恰当理解和规定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梯度指标及测试计算方法。 本文仅限于在30分钟内对试验箱规定的测试点,测试15次(或16次、30次、31次)所得的数据进行讨论,因为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温度梯度都使用这同一组数据,也就是说,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温度梯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工作室温度参数的状况,它们在数值上的相关性是必然的。 二、GBlll58-89中温度偏差与温度均匀度数值上的相关性 GBlll58-89《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采用后面的方法计算温度偏差和温度均匀度。测试方法则是在试验箱温度达到设定温度2h后,30min内每隔2min测一次,共测15次,测试点根据工作空间大小分别为9个点或13个点。 GBl0586-89《湿热箱技术条件》GBl0589-89《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l0590-89《低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GBl0591-89《高温/低气压试验箱技术条件》的测试计算方法与GBll58-89基本相同,但个别标准所取系数有差异。 GBlll58-896.3.5规定的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计算公式如下: 6.3.5f列出了计算温度均匀度的计算公式 △Tj=ThTL十0.55(σh+σL) (1) 式中: △T j——温度均匀度,℃ Th——平均最高温度,℃ TL——平均最低温度,℃ σh——平均最高温度的标准偏差 σL——平均最低温度的标准偏差 6.3.5h列出了温度偏差的计算公式 (△Th)=Th-T+2.14σh (2) (△TL)=TL-T+2.14σh 式中: △Th——温度上偏差,℃ △TL——温度下偏差,℃ T——标称温度,℃ 温度偏差与温度均匀度数值上的相关性,可以用计算值之比来讨论。 温度均匀度与温度上偏差之比: 温度均匀度与温度下偏差之比: GB11158-89对温度偏差、温度均匀度测试计算采用了平均值和标准差,这与GB/T5170.1-1995是有区别的。计算温度偏差则以标称温度T为基准,这与GB/T5170.1-1995

测站高差中误差

水准测量,一测站高差中误差为±3mm,若每公里观测16站,求每公里及K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多少 解:每千米的误差: ±√(16×3^2)=±4×3=±12(mm),即:±12mm/km k千米的误差:±√(k×12^2)=±(√k)12mm。 在最新版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提到有关监测等级的定义和精度要求,其中关于沉降监测方面提到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的概念。现我有一些疑问,特咨询大家: 1、在2007版的《建规》中提到关于变形等级为二级的精度要求,其要求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正负)。 问1:那么这里提到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如何求得,其计算公式有没有? 2、关于提到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我查询了本规范中对观测点的定义,它是这样描述的: 观测点observation point:布设在建筑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问2:是不是可以认为,在判断某次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精度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精度要求,只需要求得变形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与之相比即可。而不用求得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相应的测站高差中误差? 3.、现在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就是如何定义监测的等级,如何判定它是按二级还是按三级来监测,是否有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来。 我通过查资料,看到有这么一个推导过程: 沉降监测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类型。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其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容许变形值的1/10~1/20;根据这一原则,通常采用“以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确定变形观测精度。按照上述要求,结合该楼的实际情况,基准网采用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沉降点的观测精度,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m=△k/t。式中,Δ为容许变形值,t为置信区间内最大误差与中误差的比例值;K为安全系数。估算时,通常采用K=0.05,t=2。参考以上资料与方法,最后沉降观测精度确定为最弱点高程中误差m≤+1mm。由此而确定沉降监测等级。 问:不知道这么做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或者还有其他方法来确定监测的等级。

第2章测量误差的计算基础

第二章 测量误差的计算基础 测量误差与概率统计学关系密切,下面介绍与测量误差有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一、算术平均值 对某个被测量x 进行n 次测量,所得的n 个测量值(x i ,i=1,2,…,n)的代数和除以n 而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值。即如果有n 个测量值x 1,x 2,…,x n ,那么 式中:x —算术平均值; n —测量次数; x i —第i 个测量值。 对于不含系统误差的测量列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得出n 个观测结果x n ,随机变量x 的期望值μx 的最佳估计是n 次独立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 (x 又称样本平均值)。 [例2—1) 在重复条件下对某被测量重复测量5次,测量值为0.3,0.4,0.7,0.5,0.9,求其算术平均值。 [解] )(154321x x x x x n x ++++= )9.05.07.04.03.0(5 1++++= =0.56(取0.6) 二、残余误差

(一)定义 测量列中的某个测得值(x i )和该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x )之差为残余误差)(i υ,简称残差。 [例2—2] 在重复条件下对某被测量重复测量5次,测量值为:10.4,10.5,10.7,10.6,10.8。求残余误差)(i υ。 [解] )8.106.107.105.104.10(5 1++++=x =10.6 1υ=10.4-10.6=-0.2; 2υ=10.5-10.6=-0.1; 3υ=10.7-10.6=+0.1; 4υ=10.6-10.6=0; 5υ=10.8-10.6=+0.2。 (二)应用 判断x ,i υ计算是否正确,可用∑i υ=0来判定(算术平均值特性之一,算术平均值的另一个特性是:∑2i υ=最小)。当x 计算修约结果产生修 约误差时,∑i υ≠0,此时应满足: 式中:n —测量次数; m —保留位数末位的以10为底幂的指数。 如在[例2—2]中: 0)2.0(0)1.0()1.0()2.0(54321=+++++-+-=++++=∑υυυυυυi 说明;x ,i υ的计算结果正确。 [例2-3] 在重复条件下,对某被测量重复测量7次,测量值为:10.4,

误差基本知识及中误差计算公式

测量中误差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 (2)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2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m)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标准差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 n为观测值个数。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二.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

2.往返测较差率K= 三.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 。 §3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二.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1、m2、…m n,则有: 权其中,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 (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m0,故有:。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及测量误差的计算(精)

实验一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及测量误差的计算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实验台上各类电源及各类测量仪表的布局和使用方法。 2. 掌握指针式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3. 熟悉电工仪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为了准确地测量电路中实际的电压和电流,必须保证仪表接入电路后不会改变被测电路的工作状态。这就要求电压表的内阻为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而实际使用的指针式电工仪表都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因此,当测量仪表一旦接入电路,就会改变电路原有的工作状态,这就导致仪表的读数值与电路原有的实际值之间出现误差。误差的大小与仪表本身内阻的大小密切相关。只要测出仪表的内阻,即可计算出由其产生的测量误差。以下介绍几种测量指针式仪表内阻的方法。 2. 用“分流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 如图1-1所示。A 为被测内阻(R A )的直流电流 表。测量时先断开开关S ,调节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 使A 表指针满偏转。然后合上开关S ,并保持I 值不 变,调节电阻箱R B 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1/2 满偏转位置,此时有 I A =I S =I/2 ∴ R A =R B ∥R 1 可调电流源 R 1为固定电阻器之值,R B 可由电阻箱的刻度盘上读得。 图 1-1 3. 用分压法测量电压表的内阻。 如图1-2所示。 V 为被测内阻(R V )的电压表。 测量时先将开关S 闭合,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 输出电压,使电压表V 的指针为满偏转。然后 断开开关S ,调节R B 使电压表V 的指示值减半。 此时有:R V =R B +R 1 电压表的灵敏度为:S =R V /U (Ω/V) 。 式 中U 为电压表满偏时的电压值。 4. 仪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通常称之为方 可调稳压源 法误差, 而仪表本身结构引起的误差称为仪表基 图 1-2 本误差)的计算。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公式

标准偏差 数学表达式: S-标准偏差(%) n-试样总数或测量次数,一般n值不应少于20-30个 i-物料中某成分的各次测量值,1~n; 标准偏差的使用方法 六个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1] 标准偏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一组等精度测量, 其测得值为l1、l2、……l n。令测得值l与该量真值X之差为真差占σ, 则有σ1 = l i?X σ2 = l2?X …… σn = l n?X 我们定义标准偏差(也称标准差)σ为

(1) 由于真值X都是不可知的, 因此真差σ占也就无法求得, 故式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用价值。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贝塞尔公式 由于真值是不可知的, 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常用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来代表真值。理论上也证明,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 当时, 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于是我们用测得值l i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误差(也叫残差)V i来代替真差σ , 即 设一组等精度测量值为l1、l2、……l n 则 …… 通过数学推导可得真差σ与剩余误差V的关系为 将上式代入式(1)有

(2) 式(2)就是著名的贝塞尔公式(Bessel)。 它用于有限次测量次数时标准偏差的计算。由于当时, ,可见贝塞尔公式与σ的定义式(1)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指出, 在n有限时, 用贝塞尔公式所得到的是标准偏差σ的一个估计值。它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因此, 我们称式(2)为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为了强调这一点, 我们将σ的估计值用“S ” 表示。于是, 将式(2)改写为 (2') 在求S时, 为免去求算术平均值的麻烦, 经数学推导(过程从略)有 于是, 式(2')可写为 (2") 按式(2")求S时, 只需求出各测得值的平方和和各测得值之和的平方艺 , 即可。 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数理统计中定义S2为样本方差

误差的计算

误差的计算 一、单次直接测量误差的计算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不可能进行重复的测量,或者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只进行一次的测量,称之为单次直接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特别是在电学实验中,经常采取单次测量。因此,如何估计单次测量的误差,是物理实验中的一重要问题。 单次直接测量的测得值就作为其最佳值,其测量误差可以用仪器本身的误差(仪器误差)来计算。 仪器误差是指仪器在规定的作用条件下,正确地使用仪器时,可能产生的最大误差,用Δ仪表示。对仪器误差的估计,我们可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有刻度的仪器仪表 如果未标出精度等级或精密度,取其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测量仪器误差 Δ仪。 2、标有精度的仪器仪表 对于标有精度的仪器,可以取精度的1/2作为测量仪器误差Δ仪。 3、标有精度等级的仪器仪表 可按仪器的标牌上(或说明书中)注明的精度等 级及相关公式计算误差。 4、停表和数字显示的仪器仪表 取末位的1为测量人仪器误差。 仪器误差遵从均匀分布规律,即在误差范围(-Δ仪,+Δ仪)内,各种误差出现的概率都相等。面在这个误差范围以外,误差不可能出现。其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这与正态分布是不同。根据均匀分布理论,仪器的标准误差和仪器误差有如下关系: (6) 因此,单次测量的标准绝对误差为: (7) 二、多次直接测量误差的计算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总是采用多次测量,求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佳值。 设对一个物理量x 进行了n 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值为x 1,x 2,…,x i ,…,x n 。则其算术平均值为: (8) 其绝对误差为: (9) 若测量列中n 次测量结果是唯一值,或测量列算术平均的标准误差,相对于仪器的标准误差非常小,则多次直接测量取,即多次直接测量的误差可以用下式表示: (10) 3仪仪?= σ3仪仪单?= =σσ∑==n i i x n x 11) 1()(1 2 --= ∑=- n n x x n i i x σ?? ?<>=)()(仪仪仪σσσσσσσx x x 图2-3均匀分布曲线

定位误差计算方法

定位误差计算方法 皇甫彦卿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分析了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定位误差的本质,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对定位误差的计算提出了三种方法:几何法、微分法、组合法,并且为正确选择计算方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定位误差;几何法;微分法;组合法 Position error calculation method Abstract: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ositioning error and the nature of the positioning error, and combined with concrete examples, three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sition error: geometric method, differential method, group legal,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correct selection of calculation method. Key words: positioning error; Geometry method; Differentiation; Set of legal 1 引言 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是机床夹具设计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机械加工中,能否保证工件的加工要求,取决于工件与刀具间的相互位置。而引起相互位置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四个,定位误差就是重要因素之一(定位误差一般允许占工序公差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定位误差分析与计算目的是为了对定位方案进行论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工件定位误差 2.1定位误差计算的概念 按照六点定位原理,可以设计和检查工件在夹具上的正确位置,但能否满足工件对工序加工精度的要求,则取决于刀具与工件之间正确的相互位置,而影响这个正确位置关系的因素很多,如夹具在机床上的装夹误差、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机床的调整误差、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和热变形误差、机床和刀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误差等。 因此,为保证工件的加工质量,应满足如下关系式: δ ?式中:?--各种因素产生的误差总和;δ--工件被加工尺寸的公差。 ≤ 2.2定位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所谓定位误差,是指由于工件定位造成的加工面相对工序基准的位置误差。因为对一批

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表

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表 测站 后视 盘位 目标 半测回角值 一个测回角值 平均测回角值 半测回距值 (m ) 一个测回距值(m ) 平均测回距值(m ) 备注 JT3 JT2 左 JT4 2°09′10″ 2°09′03″ 2°09′05″ 113.574 113.576 113.576 右 2°08′55″ 113.577 左 2°09′04″ 2°09′07″ 113.575 113.575 右 2°09′09″ 113.575 JT4 JT3 左 JT2 176°35′00″ 176°34′58″ 176°34′59″ 193.465 193.467 193.465 右 176°34′56″ 193.468 左 176°35′03″ 176°34′59″ 193.460 193.463 右 176°34′55″ 193.465 JT2 JT4 左 JT3 1°15′39″ 1°15′43″ 1°15′42″ 306.922 306.923 306.923 右 1°15′46″ 306.924 左 1°15′44″ 1°15′40″ 306.922 306.922 右 1°15′35″ 306.921 计算: 1、测角中误差 (1) 测站JT3 112851290312v v v ?'"-?'"=?--==",222851290716v v v ?'"-?'"=?--==" 角度改正值 11()/214(12)2v v v =?-?=---=-∑″″″ 22()/214(16)2v v v =?-?=---=∑″″″ 观测角中误差2 22 v (2)2 2.832121 m -+=± =±±--"∑″″∈5±";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中误差计算公式(很有用哦) 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 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1、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2、特点: (1) 具有一定的范围。 (2)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概率大。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 数学期限望等于零。即:

误差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偶然误差要通过的一定的数学方法(测量平差)来处理。 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 2衡量精度的指标 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一、中误差 方差 某量的真误差,[]求和符号。 规律:标准差估值(中误差m)绝对值愈小,观测精度愈高。 在测量中,n为有限值,计算中误差m的方法,有: 1、用真误差(true error)来确定中误差适用于观测量真值已知时。 真误差Δ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有: 标准差 中误差(标准差估值), n为观测值个数。 2、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二、相对误差 1、相对中误差=

2、往返测较差率K= 三、极限误差(容许误差) 常以两倍或三倍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即:。 3误差传播定律 一、误差传播定律 设、…为相互独立的直接观测量,有函数 ,则有: 二、权(weight)的概念 1、定义:设非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分别为m 1、m 2、…mn,则有: 权 其中,为任意大小的常数。 当权等于1时,称为单位权,其对应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误差(unit weight mean square error)m0,故有:。 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

中心偏差的计算方法

汽轮机找中心 一、概述 汽轮机找中心工作,是机组安装检修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节针对难度较大的机组轴系按联轴器找中心过程从理论推导到实践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总结了其中的方法和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将测量数值代人相关公式,即可由计算结果的正负值判断调整量的大小和方向。1.找中心的目的 ●使汽轮发电机组各转子的中心线连成一条连续光滑曲线,各轴承负荷分配符合设计要求。 ●使汽轮机的静止部分和转子部件基本保持同心。 ●将轴系的扬度调整到设计要求。 2.找中心步骤 ●汽缸轴承座找正。通常只用水平仪检查汽缸、轴承座位置是否发生偏斜。汽缸和轴承座是汽 轮机安装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来说,除非基础变形或沉降,否则汽缸和轴承座的位置偏移不会太大,因而在一般的机组检修过程中,仅对汽缸、轴承座的位置做监视性测量,在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可不做调整。 ●结合轴颈扬度值及转子对轴承座及汽缸的洼窝中心进行各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也叫预找中 心。 扬度改变值过大会影响轴系负荷分配、发电机负荷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转子对轴承座及汽缸的洼窝中心不正,将会加大油档隔板及汽封套的调整量,所以进行各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时,一定要结合扬度及洼窝中心进行,当三者发生矛盾时,以各转子按联轴器找中心为主。 ●轴封套及隔板套找中心。机组运行时,要求隔板汽封及转子之间的间隙要大小适当、均匀合 理。如果轴封套及隔板与转子之间间隙相差很多,则在以后进行的汽封间隙调整时,将具有很大难度,所以要将轴封套及隔板按转子找中心。 ●复查各转子中心(也叫正式找中心)。在汽轮机通流部分全部组合后,各转子联轴器中心值可 能发生一些变化,所以要复查汽轮机各转与子、汽轮机与发电机、发电机转子与励磁机转子之间的中心情况,如有变化,需重新找正。 一般说来,变化不会太大,如果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造成中心变化很大,则不能强行找正,因为此时通流部分径向间隙都已调整完毕,如转子调整量过大,将会造成动静之间的严重摩擦。只能揭汽缸,查明原因,重新调整。 二、中心不正的危害 1.造成个别支撑轴承负荷过重、轴承乌金磨损、润滑油温升高 2.使机组产生振动 如果转子不对中,转子连接后将受到强迫外力作用,引起轴系强迫振动。由于转子中心不正会使轴承个别轴承负荷减轻,轻载轴承失稳转速很低,很容易产生油膜自激振动,即平时所说的半速涡动(转速低于两倍转速时)和油膜振荡(转速高于两倍临界转速时)

工程测量测量误差练习题

测量误差(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是值为这组观测值的(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算术平均值 D .中间值 2、观测三角形三个内角后,将它们求和并减去180°所得的三角形闭合差为( )。 A .中误差 B .真误差 C .相对误差 D .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具有的特点为( )。 A .偶然性 B .统计性 C .累积性 D .抵偿性 4、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测得同一水平角角值为:173°58′58"、173°59′02"、173°59′04"、173°59′06"、173°59′10",则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 A .±4.5" B.±4.0" C.±5.6" D.±6.3" 5、一组测量值的中误差越小,表明测量精度越( ) A .高 B .低 C .精度与中误差没有关系 D .无法确定 6、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 A .系统误差 B .平均中误差 C .偶然误差 D .相对误差 7、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等精度观测,已知测角中误差为10″,则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为( )。 A .10″ B .30″ C .17.3″ D .5.78″ 8、两段距离及其中误差为:D1=72.36m±0.025m, D2=50.17m±0.025m ,比较它们的测距精度为( )。 A .D1精度高 B .两者精度相同 C .D2精度高 D .无法比较 9、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4″和±3″,则求算的第三个角的中误差为( )。 A .±4″ B .±3″ C .±5″ D .±6″ 10、设函数X=L 1+2L 2,Y=X+L 3,Z=X+Y ,L 1,L 2,L 3的中误差均为m ,则X ,Y ,Z 的中误差分别为( )。 A .m 5,m 6,m 11 B .m 5,m 6,m 21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11、某三角网由10个三角形构成,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分别为:+9″、-4″、-2″、+5″、-4″、+3″、0″、+7″、+3″、+1″,则该三角网的测角中误差为( )。 A .±12″ B . ±1.2″ C . ±2.6″ D .±2.4″ 12、测一正方形的周长,只测一边,其中误差为±0.02m,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 A .±0.08m B .±0.04m C .±0.06m D .±0.02m 13、已知用DJ6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6″,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 A .±17″ B .±6″ C .±12″ D .±8.5″ 14、已知用DJ2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2″,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为( )。 A .±2.8″ B .±2″ C .±4″ D .±8.5″ 15、已知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1KM 往返的高差中误差为±3mm,则往测1公里的高差中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