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㈠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小报一版)在小组内交流(下课后交)㈡简明导入后请2——3学生发布收听、收看并记录下来的厦门地区近二日天气情况,并询问学生从哪里获得天气情况的资料?(可从电视、广播、报纸、气象网站等途径获得)㈢阅读P55/1、2框题,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2、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

3、P57/练习题(四成语各描述天气或气候?)

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天气与气候方面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通过P57/2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㈣请2——3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后教师也发布三条,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㈤天气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这节课着重学习“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

演示课件:

第1屏:天气预报的意义。

第2屏: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第3屏:卫星云图的来历。

第4屏:“风云一号”——台风云图

第5屏: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第6屏: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图。

第7屏:再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某些城市天气预报。

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㈥教师展示自制教具—天气符号和现实生活结合的简图,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经验与形象的图示和抽象的符号之间的有机联系。再熟悉常用天气符号图例。

㈦运用电脑“课件”做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1、连线: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请层次较低学生做答)归纳:蓝色陆地绿色海洋白色云雨区

2、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请层次中等或较好的学生做答)

a、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

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c、长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气?

d、较大范围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4、学生举自制某城市天气图(用符号表示),互相提问,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㈧由于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

学生阅P57一段及表。

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 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 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学会看天气预报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一段关于天气 的对话。假如我是你在上海的一个朋友,一天我 打电话给予你,“喂,你好,我是你朋友赵君 平。”生:“我是高源,你好!”师:“我这里 正在下雨,你那里天气怎样?”生:“挺好的, 大部分是晴天。”师:“那明天我想去涿州玩, 涿州明天天气怎么样?会不会下雨?”生:“可 能好的吧!你去看看天气预报嘛!”师:“是啊, 我去看看天气预报好了,再见!”生:“再见!” 通过与学生的 对话,把注意力 吸引到课堂上 来,并用简单的 对话让学生对 本节课系有了 解。 引导探究师:从上面的对话中,暗藏着这节课我想与大家 探讨的三个主要问题。我在与高源对话中说,上 海这几天一直在下雨,这就是我们需要探讨的第 一个问题。 “怎样描述天气。”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 看到的内容。(抢答) 2.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 在刚才那段话中我不仅询问涿州今天的天气,我 还仔细询问涿州明天、后天的天气,为什么? 通过抢答的形 式,让学生能在 游戏的竞争环 境下进行学习, 增强了学生学 习兴趣。 由感性向理性 的认识过程,由 生活中常见的 天气情况的图 片,引导学生正 确描述天气。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陈春焕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多变的天气》,本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天气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本质的能力。因此,本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差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的天气符号,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读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学习天气与气候,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步学会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等课外活动和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能判读天气预报图包含的天气信息。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二、说学情 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比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

多变的天气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知能演练提升 1.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 B.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C. 11月20日,四川自贡阴天有小雨 D.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我市,气温下降6~10 ℃,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工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运输 D.旅游 3.看图识天气,右面三个符号告诉你的天气状况是( ) A.阴转小雨,西北风6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6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6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3级 4.下列天气符号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搭配合适的是( ) 2017年1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符号中能正确表示题干中提到的天气的是( ) ★6.当出现该天气时,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 A.早晨早起跑步锻炼身体 B.开汽车高速行驶上班 C.出门戴口罩,小心慢行 D.打开蔬菜大棚草毡,促其快速生长 7.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 时是(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8.下列行为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帮助的是( ) A.多开私家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骑自行车上学 D.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

知能演练·提升 1.A 2.B 从题干中的“寒潮影响我市”“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等信息可以看出,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3.A 指示风向为西北风,三条风尾表示风力6级,表示阴转小雨。 4.A A、B、C、D代表的天气状况分别是晴、沙尘暴、台风和雷阵雨,晴天开运动会是合理的。 5.C 6.C 7.A 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为晴朗天气。 8.C 多开私家车、露天焚烧垃圾、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骑自行车上学属于绿色出行,能改善空气质量。

大班活动设计:多变的天气

---------------------------------------------------------------范文最新推荐------------------------------------------------------ 大班活动设计:多变的天气 设计思路: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觉得秋天的天气变化不仅是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天气的变化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我们班级体弱儿较多的特点,我们想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引导幼儿懂得保护自己,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于是,我们从了解天气变化入手,开展本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1、通过统计、交流,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天气变化,引发幼儿继续探索气候变化的兴趣。 2、能合作记录统计结果,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用简单、清楚的方法进行记录。 难点:能和同伴合作记录统计结果。 材料与环境创设:活动前将幼儿11月的天气记录进行汇总,幼儿记录用纸、笔等,展示用小黑板两块。 活动流程:经验回顾讨论操作交流展示思考延伸 活动过程: 1、导入讨论 (1)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到场地上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好几 1 / 10

天没找到云宝宝啊? (2)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能找到云宝宝? (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气象变化? (4)出示汇总表:老师已经把小朋友记录的11月份天气情况都放在一张表格里,你们看看11月份有哪些气象变化? (5)师:那么,11月份到底有几天晴天,几天阴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吧! 2、讨论操作 讨论: 师:统计的时候,怎么样让人家知道你统计的是晴天还是阴天呢?引导:用不同的标志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难点:晴到多云等变化的天气标志如何表示。 操作: 幼儿两人合作进行统计。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先分工后合作。 幼儿能否用讨论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展示 (1)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 (2)请部分幼儿介绍统计结果: 你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 你们是怎么统计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分工的) (对可能出现的不一致进行讨论)

《多变的天气》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常识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

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预习提问)】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的。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天气,一般变化。 2、人们通常用某一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一般变化。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你一般从什么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如电视、网络、报纸、电话等) 2、天气预报的内容: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降水等的情况。 (1)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良天气的。 (2)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厚的地方一般是。 (3)天气符号:不同的天气符号代表不同的。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共分八个基本方向。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我们称之为风。

《多变的天气》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多变的天气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3.讨论.归纳.分类关于天气的信息。 4.根据已得信息,自己做一次天气预报员。 5.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6.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7.意识到天气对人类每天的生活有大的影响。 二、活动准备 《多变的天气》PPT课件.天气符号表格。 三、活动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播放一段音乐,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目好不好?(播放音乐)学生猜出:天气预报节目2.师:大家平时看天气预报吗? 从天气预报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多样的天气 1.师:首先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看看大家能从中找出哪些不同天气类型。 2.师:从刚才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不同的天气? 3.除了天气预报里的天气以外,大家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其他不同的天气吗? 4.展示不同的天气图片,学生观察.总结出不同天气的特点。 师:这是什么天气?为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5.师:不同的天气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大家能不能根据不同天气的特点,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种天气? 6.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让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7.肯定学生的设计,教师展示天气预报中所用的天气符号。 师:大家设计的都不错,那我们来看看在天气预报中。 8.教师通过天气符号引导学生给各种天气现象尝试分类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有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和气温。师:在这么多的天气符号中哪种图标出现的最多呢?(云。 云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气现象的特征) 师:那除了xx还有什么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天气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天气》 ■

活动目标: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 X ?符号、图片插 槽设置等)每组8 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 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 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 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合当天的天

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 (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 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 (1)出示三种雨天符号为什么同样是雨天,要出现三种不同的符号? (2)除了雨天,有没有其它天气也会用不同程度的符号表示?(结合幼儿回答,ppt 展示雪、风等天气不同程度符号,拓展经验)例:小雪、中雪、大雪、暴雪例:不同等级的风(评析:从单一的符号到三种不同程度的符号,是在上一环节基础上的递进,上一环节是不同天气的变化,这一环节是相同天气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符号T天气的转换,再次感受天气的多变。) 3. 小结原来,天气的变化有这么多,有晴天、阴天、雨天,还会刮风、下雨、下雪起沙尘,同一种天气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变化。 (评析:小结,将经验进行适时的提升与总结) 三、合作配对图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1.为四种典型的天气进行生活图片配对,知道不同天气下做哪些合适的事情 (1)讨论配对方法,了解合作要求 ①Ppt展示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 墨镜、帽子、口罩这些图片表示生活中我们会做的事情,你看懂了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1多变的天气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A. 晴朗无云 B. 多云有小雨 C. 四季如春 D. 暴风骤雨 2.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___,对人体健康___;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____,对人体健康___.() A. 大,有利;小,有害 B. 大,有害;小,有利 C. 小,有利;大,有害 D. 小,有害;大,有利 3.下列叙述,表示气候的是() A. 晴空万里 B. 雷电交加 C. 细雨绵绵 D. 冬暖夏凉 4.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冬季寒冷干燥 D. 终年严寒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6.2019年3月18日,沈阳市南北二干线快速路工程开始施工,在施工期间最有可能造成临时停工的天气是() A. B. C. D. 7.看到下列天气预报,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A. ﹣﹣防汛预警准备 B. ﹣﹣添加衣物防寒 C. ﹣﹣小麦抗旱工作 D. ﹣﹣太阳能发电实验 8.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A. 四季如春 B. 长冬无夏 C. 终年炎热 D. 电闪雷鸣 9.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有()

A. 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 B. 中国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 C.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 D. 暴风骤雨 二、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0.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________(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多变、稳定). 11.写出下列天气符号的名称: ________ 1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________数量有关,用来________表示。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________的影响。 13.根据下列描述辨别天气与气候,按要求填入表中 ①秋高气爽,水碧林红②今明两天多云转晴③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④清明时节雨纷纷⑤小楼一夜听春雨⑥春光明媚,莺飞草长 描述现象 天气 ________ 气候 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柴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被大量转发,该视频是当前对雾霾报道最综合的一个纪录片,该纪录片以情感定位到个人社会的责任感的共鸣转化,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环境意识,它短时间获得的关注度和传播量可以和《舌尖上的中国》匹敌. (1)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________ 表示. (2)雾霾多发生在春季.雾霾的出现与风力、气压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会引发雾霾,如:________ ;________ (列举两例).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件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特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猜谜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好吗? 生齐声答:好。 师:大哥天上叫;二哥把灯照;三哥来喷水;四哥把扇摇。 生积极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打雷,闪电,下雨,刮风 出示反映这几种天气现象的图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谈谈与天气有关的话题。 2、新课讲解 讨论活动一:区分天气和气候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你是怎么谈论天气的呢? (学生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描述现在的天气。例如: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呢?) 师小结:描述天气就是描述该地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此外还有雪、冰雹、雾、沙尘暴等天气状况。它是短时间内的,可以时刻变化的。 做一做:找出下列描述属于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 明天大风降温(天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明白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讨论活动二:天气的影响 (承转)有人说天气就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那我们为什么还经常谈论天气呢?那是因为天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会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教师:结合教材P43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影响。(由浅及深,比如可以结合“春游计划因天气原因改变”到“天气原因影响了航班物流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这样讲解。)请学生谈谈自己能感受到的生活受到天气影响的事例。 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发言。 师归纳:天气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还影响到了农业、交通、军事等。由此可见,天气的变化能引起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所以,我们才很关心天气情况。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作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 讨论活动三:天气预报 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通常的方法是什么?(电视、网络、电话、广播、农谚、报纸、看云识天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收看天气预报)。 那你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吗? 展示图片,教师讲解制作过程。 师生归纳:首先,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归纳总结。第四,气象工作者对收集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最后,制作成电视节目。 (承转)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室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

《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天气》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天气》 Lesson plan of science experiment in middle class "changeable weather"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班科学实验教案《多变天气》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预设]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 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组操作板(含晴雨雪雾符号、√×?符号、图 片插槽设置等)每组8幅生活图片(晒被子、放风筝、轮船、飞机、伞、墨镜、帽子、口罩)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出天气符号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以晴天为例,结合幼儿回答,ppt出示晴天图片假如请你用一个符号来记录晴天的话,你会怎么记录?

我们看看生活中是怎么记录的——出示晴天天气符号 (评析:从今天的天气导入,自然引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利用幼儿已有的记录经验,建立起天气与天气符号之间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可以用天气符号来记录天气,从天气转换到符号) 二、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 1.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1)认识雨天符号(如当天为雨天,与步骤一中内容互换)出示雨天符号——看到这个符号,你知道表示什么天气吗? (评析:利用ppt链接,设计可随机调换的符号,可结 合当天的天气与步骤一中的图片内容灵活调换) (2)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出示多种天气符号(晴、多云、阴、雨、雾、雪、沙尘)除了晴天、雨天,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天气?从符号中你也能找到吗?有没有你看不懂的?(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图片)(评析:当幼儿对符号有了概念之后,又从符号转换到天气,从众多的符号中找出相应的天气,初步感受天气的多样) 2.了解同种天气不同程度的符号

3.1多变的天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3.1多变的天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第三三章章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一第一节节多变的天气多变的天气课时2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分密切。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课标要求】 1.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从哪些途径得知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学生自由发言)七年级的学生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观看视频后学生对天气预报有了更多的了解,提醒同学们注意,天气预报包含了哪些内容。 提问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吗天气预报是指气象台.气象站对各地的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以及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所发布的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学家通过分析卫星云图得到的。那么你们想知道怎样读卫星云图吗(在这一环节,展示,一幅卫星云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中蓝色.白色.绿色的区域分别代表什么。 )进一步解释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深,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 学以致用,判断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1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理解天气的重要特点,能够准确判断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 2.大致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初步学会判读简单的卫星云图,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 3.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判断影响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选择一个特定的时间,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过程,认真体会天气的特征。 2.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让学生实地感受简单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选择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大气污染事例,让学生尝试着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天气及其影响,明确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并让学生养成趋利避害的观念。 2.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 3.在了解和分析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 3.天气预报中常用术语和风向风力图标的含义; 4.常见大气污染现象的成因分析。 教学难点: 1.降水概率、风力风向图标等的含义;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实地考察法。 教学手段:课件、教材中的插图、互联网。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变化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现象了,但是如何正确描述天气现象及其变化,怎样制作天气预报,人类活动与天气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能知之不多,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一节内容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读图3.1】回答(课件展示): 1.每幅图各描述了什么天气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词语描述? 2.天气反映的时间长度有什么特点?日常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3.“东边日出西边雨”反映了天气的什么重要特点? 4.下列两种说法,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昆明一年四季如春。 学生在读图、思考、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根据答题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和评价。 【探究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完成活动中问题1和2,接着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结果,共同提高。教师简单地提示活动1中第2题需要补充的其它资料,如天气与商业活动、体育活动、工程建设的关系。 【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天气状况及其变化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十分重要,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途径应该是电视天气预报。 【探究活动】学生阅读教材P52~53的图3.3、3.4和3.5三幅图,完成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在电视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上,你能辨别出陆地和海洋吗?晴天、阴天、雨天各是怎样表示的?(学生自己读图回答) 2.你能在五分钟之内识别多少种天气符号?(以同桌两人之间竞赛的形式进行) 3.城市旁边相邻两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4.回忆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情景,试着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报。 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际上包含着繁多的、科技含量极高的制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承转】据我国最新的城市空气质量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欣慰,分居我国的第一、四位。这充分说明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也十分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

《多变的天气》训练题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2018·常德]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风和日丽B.四季如春 C.暴风骤雨D.阴转多云 2.[2018·龙东]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晴空万里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暴风骤雨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2018·沈阳]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图中所示的沈阳市5月29日天气状况的是( ) A.阴转多云 B.雷阵雨转睛 C.雷阵雨转多云 D.多云转睛 4.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搭配合理的是( ) A.——稻田插秧B.——高空作业 C.——晾晒衣服D.——体育锻炼 [2018·邵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做法中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日常生活中随意焚烧垃圾 B.清明祭扫时焚烧各种祭品、燃放炮竹 C.冬季燃煤取暖

D.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6.下图为2018年5月3日四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成都:阴转小雨,17~26 ℃ B.重庆:雷阵雨,19~24 ℃ C.贵阳:晴,16~18 ℃ D.昆明:暴雨,12~16 ℃ 7.2015年11月,东北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沈阳PM2.5浓度爆表。为了防治大气污染,全国很多城市在实施“煤改气”,即用煤改用天然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2016年4月某日,下列四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分别为:长沙69、昆明62、北京98、海口39。这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长沙B.昆明 C.北京D.海口 下图示意我省某市某时段天气周报的手机截图。读图回答8—9题。 8.根据天气周报,在下列时间内,人们出行最有可能使用雨具的是( ) A.星期一B.星期二 C.星期三D.星期四 9.截图中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月B.4月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是预初第二学期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本节由“看天行事”,“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在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与教研组老师的共同交流,以及个人的努力下,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经比较顺利的完成.回顾本节课,有成功之处,也有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下面将本节课的教学体会作以下总结. 在整堂课中,做为一名新教师的我能在教学设计上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理念,尽可能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因学校紧邻区气象局的独特地缘优势,上学期带领了一个气象社团,在社团一个多学期的活动过程当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为本堂课的设计和学生的接受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切入口以及当中的很多话题都来源于社团,比如说天气情况记录,气象知识宣传,校园天气预报等,这些都是人无我有的特色.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原本显得陌生抽象的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气象知识渗透在学校日常活动中,同时利用这节课,还可抓住契机,宣传气象社,鼓励学生平时多关注社团的活动,这样使学生学习纷繁复杂的气象知识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也不局限在短短的四十分钟. 另外,在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这一环节上,我创设了一个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摄影展,给学生呈现了较多具有一定代表性,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照片.情景的设置比较具有新意,所提的问题也紧紧集合了摄影展,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回答不仅是应付老师的提问,而且还能真切的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接着,我在放开手,让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照片呈现的事例的基础上,再来联想天气变化对人类其它的活动所造成的影响,这样的设计可以为学生的思考铺设一定的台阶,用抛砖引玉的手法来代替传统的凭空想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想在最初的设计中,在引出天气的概念的时候我是通过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就唐突的出示天气的定义,还没有得到绝大多数学生内心的认同,又让学生去选择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这样的设计显得操之过急,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后来在周老师的建议下,利用了气象社团的资源,作了一个自然流畅的导入. 在备课时,我的指导思想总是如何让学生来配合我上课,希望我的讲课能让学生马上理解,希望我提出的问题学生能立刻给予一个正确甚至完美的答案,因此我的提问总是陷入题目难度过大,或者问题缺少指向性太过笼统的境地.比如我在试讲的时候,展示我所拍的我校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照片,然后请学生谈谈你看完以后的感想.我的初衷是让学生谈总体的一个看法,但有一些学生会单独把每张照片的感受一一说出来,因为提问缺乏针对性,因此减弱了教学的效果. 授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但我的主导作用还发挥不够,没有能够很灵活的处理学生的一些回答,尤其是一些令我意想不到的回答.比如说在提问学生面对各种气象灾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有一位学生的回答是我们应该呆在家里,在我的预想中,可能学生会说我们平时应该要多了解关于气象灾害的知识,我们应该多关注天气预报等...学生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能对学生的这一回答作一个合适的评价引导,只是有些含糊的表示不大赞同,硬是再请学生等到预想到的答案为止,这方面我还需要我今后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拓宽专业知识,能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一个即使而准确的评价,这样一些环节不会显得模棱两可,不了了之. 在以往的教学中,或许还是或多或少受到应试的一种影响,在学生学习天气符号的时候我非常注重学生对天气符号,风向标的记忆,希望他们都能对这些内容记得滚瓜烂熟.我在设计的时候,看到教学参考上说这一环节可请学生模拟天气预报员,最初觉得这环节是可有可无的,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三篇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是全章的入口,是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对日后认识气温、降水等天气要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材结构:本节课由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三部分内容组成。所有内容都围绕身边的现象来展开。 3、教材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天气为切入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但又是有章可寻,使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辨认常用天气符号,说出天气的特点。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这一术语,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 3、德育目标: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

2、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二、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利用。 三、说学法指导 《多变的天气》一节学习的是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多谈论生活中天气,把课堂交给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构思中。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刚刚学校运动会顺利闭幕了。在运动会期间,天气怎么样?哈哈,老师早就知道了天气会是那样,我可不是吹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国庆节有不少同学和爸妈外出旅游吧,大家都去了哪里呢?天气怎么样呢?想必要出门的同学最关心的就是国庆节期间的天气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怎么描述天气 展示运动会期间的天气图片,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怎么样?今天的天气呢?昨天的天气呢?“神六”发射前的天气和发射时的天气呢?让学生描述天气。

3.1多变的天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能够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和气候。 2.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德育目标 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术语的正确使用。 2.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 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机、录像带等。

2.自制有关投影片及卡片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多变的天气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第二课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突然向当时的苏联发动闪电站,未料到寒冬早到,士兵冻伤,连汽油也冻了,使坦克装甲部队失去了威力。而苏联红军利用冬季的有利条件,发动全线反击,使德军损失百万兵力。这说明了在战争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而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讲授新课] 让学生指出导语3中,哪两句是对天气的描述?哪两句是对气候的描述?根据学生自由回答的情况,教师恰当转入下面的教学。 板书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42图3.1A、B、C三幅景观图片,看看几位小朋友各描述的是什么状况的天气,然后让学生把视野放开。结合生活体验,想想除了这三种状况的天气外,还有什么状况的天气?试着把它描述出来。

多变的天气导学案(学生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导学案 【一、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通常用、、等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A.天气反映一个地方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的。 B.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 3.天气与人类活动(43页活动1.2)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获得天气预报的途径?(47页活动4) 2.卫星云图识别:(46页活动1)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 3.常用的天气符号:(46页活动2) 4.天气预报:(45页) (1)内容:A. 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概率为0,表示肯定; B.云很少时,一般是天; C.气温是的水准; D.风向是风的,是风力的强弱,级数越大,风力越强,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8-12级风用表示,四道风尾表示级风。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44页)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的高低能够用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健康有利。空气质量除了受自然因素影响,还受的影响。 【二、分组合作,深化探究】 【三、知识梳理,质疑问难】

【四、变式训练,提升升华】 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 A、草地 B、海洋 C、陆地 D、平原2、 三国演义中,诸葛 亮草 船借箭利中的( )天气现象? A、 B、 C、、 3、下图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 A、西北风六级,阴转小雨 B、东南风六级,阴转小雨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多云转大雨,西北风三级 4、下列不是描写天气的是( ) A、晴转多云 B、春光明媚 C、风和日丽 D、冬冷夏热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距海远近 D、人类活动

《多变的天气》练基础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1.下列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B.气候是短时间内天气的综合 C.天气是复杂多变的,所以不可预测 D.气候具有稳定性 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明天大风降温 C.东边日出西边雨 D.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学科融合题】下列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的影响的是( ) A.望梅止渴 B.诸葛亮借东风 C.负荆请罪 D.破釜沉舟 天气预报 4.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云图中蓝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B.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直接判断降水的多少 C.卫星云图中绿色的地区表示该地区是晴天 D.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说明该地区的降水越少 ) 5.读某日中国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图,正确表述海口天气状况的是( C.阴转晴,25 ℃至 34 ℃ D.雷雨,25 ℃至 33 ℃ 6.下列符号中表示8级东南风的是( ) 7.空气质量指数是衡量区域空气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提高的是 ( ) 7

A.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 B.禁止焚烧田地作物秸秆 C.对建筑工地洒水降尘 D.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 8.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办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会议期间,为了减轻北京大气环境污染状况,下列减排汽车尾气的措施中,具有可持续性的是( ) A.禁止外地车辆进京 B.限制购买汽车 C.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汽车燃油效率 D.加重征收汽车购置税 - 6 -

练基础·提升技能 1.D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含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其突出特点是多变,但可以预测;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D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A、B、C选项都是描述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等状况,属于天气;“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示山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 3.B 本题借助历史典故考查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巧借东风使战争获得胜利,说明天气对军事的影响。 4.C 本题考查卫星云图的判读。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云图中绿色的地区表示该地区是晴天。 5.A 本题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识别。图中显示海口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25 ℃至 34 ℃。 6.C 本题考查风的方向及大小。图中A表示东南风6级,B表示西北风6级,C表示东南风8级,D表示西北风8级。 7.D 本题考查空气质量提高的措施。购买私家车,汽车尾气排放多,对大气造成污染,不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A绿色出行、B禁止焚烧秸秆、C对工地洒水降尘等措施都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8.C 本题考查北京关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北京大气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是汽车尾气排放。禁止外地车辆进京或加重征收汽车购置税会影响经济发展,限制购买汽车也只是短期措施;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汽车燃油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