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

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

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
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

脉冲波形发生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

1.学习脉冲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方法。

2.学习按模块划分电路的设计与调试的方法。二.555内部结构图和芯片引脚图

555内部结构图:

555引脚图:

三.红外发射管和光电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红外发射管:

红外光发射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只有当外加的正向电压使得正向电流足够大时才发射红外光,正向电流越大发光越强,其工作原理图参见图2(a)。此次实验中的R1 建议选取1k?。

2.光电三极管:

光电三极管依据光照强度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其功能可等效为一只二极管与一只晶体管相连,并仅引出集电极和发射极,如图3(a)所示。其符号如图3(b)所示,常见外形如图3(c)所示。

有光照射时,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约在几十微安到几毫安之间,为保证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压Vo 可以正确驱动后面的数字IC,合理选取接收电路中R2 的阻值。其应用参考电路参见图2(b)。

四.实验任务及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

VCC

VCC

2.设计思路

首先将555接成单稳态触发器,输出接发光二极管。

然后考虑输入。为了能在物体挡住光超过2秒以上电路仍然能够正常

运行,在输入端接入一个微分电路,保证输入脉宽不超过2秒。

同时因为前方光电三极管的输出电压在有光时为低电平,无光时为高电平,而电路要实现的功能是遮挡时发光二极管,所以在无光时应输入低电平,所以在光电三极管的输出与后方的输入间加了一个反相器。

最后考虑选作任务,首先要让发光三极管在被挡住时,LED一直亮,这个只需去掉微分电路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在光线重新照射时LED会马上灭掉,这是因为在遮挡时,555中的三极管是不导通的,所以C2两端是有压差的,即(见555内部结构图),这样在光线重新照射时,输入会跳为高电平,所以=1,Q=0,=0,内部三极管导通,=1,保持0,所以LED就会灭掉。而且是我们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因为上述分析是基于门电路的均较长的情况下分析的,实际上这些跳变都是瞬间完成的,所以之后电路的情况并不是能准确预测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希望能在时,保持1,这样跳变为1之后就有,LED保持亮着,而且经过1~2秒后熄灭。

实现这个功能只需在那一个三极管的c、e端与C2并联,b端接输入即可。

为了在输入为低时三极管导通,选用PNP三极管。

3.参数计算

(1)R2阻值的选取:

为保证在有光时vo输出的是低电平,则R2上的压降应接近5V,以10微安计算,则R2应取100 k?左右。

(2)R3和C3的选取

微分电路的延迟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起不到微分作用,选取R3为

10 k?,C3为0.47μF,延迟时间为10ms级。

(3)R4和C2的选取

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时间,为保证发光二极管能够亮1~2秒,的值应该在0.9~1.8之间,取,μ

F。

五.调试步骤

必做任务:555接成单稳态触发器→必做任务:红外发射管和光电三极管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必做任务联合调试→选做任务

六.思考题

1.R1的取值应考虑哪些因素?D1的导通电流和导通压降是多少?

答:R1主要是起限流作用,选取应该考虑D1的导通电流,实验加的电压为5V,D1的导通电流约为2~20mA,若太低发射功率不够,太高则会烧坏。

实验用的光电光导通压降测得为1.15V,若接R1=1,则导通电流约为

3.85mA(实测为3.91mA)。

2.简述R2的选取原则.

答:R2的选取应保证在有光是能有足够大的压降,使Vo为低电平,在无光时压降很小,Vo为高电平。有光时,光电管的电流为几十微安到几毫安,为使压降接近5V,R2应至少为百千欧之间。无光时,暗电流为纳安级的,所以R2在百千欧级别到十兆欧级别均是合适的。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习题解答

自我检测题 1.集成单稳触发器,分为可重触发及不可重触发两类,其中可重触发指的是在 暂稳态期间,能够接收新的触发信号,重新开始暂稳态过程。 2.如图T6.2所示是用CMOS 或非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电路, v I 为输入触发脉冲。指出稳态时a 、b 、d 、 e 各点的电平高低;为加大输出脉冲宽度所采取的下列措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如果是对的,在( )内打√,如果是错的,在( )内打×。 (1)加大R d ( ); (2)减小R ( ); (3)加大C ( ); (4)提高V DD ( ); (5)增加输入触发脉冲的宽度( )。 v I v O V 图 P6.2 解:(1)×(2)×(3)√(4)×(5)× 3.四个电路输入v I 、输出v O 的波形如图T6.3所示,试写出分别实现下列功能的最简电路类型(不必画出电路)。 (a )二进制计数器;(b )施密特触发器; (c )单稳态触发器;(d )六进制计数器。 t t v I v t t (a ) v v (b ) t t v I v (c )v I v (d )

图 T6.3 4.单稳态触发器的主要用途是。 A .整形、延时、鉴幅 B .延时、定时、存储 C .延时、定时、整形 D .整形、鉴幅、定时 5.为了将正弦信号转换成与之频率相同的脉冲信号,可采用。 A .多谐振荡器 B .移位寄存器 C .单稳态触发器 D .施密特触发器 6.将三角波变换为矩形波,需选用。 A .单稳态触发器 B .施密特触发器 C .多谐振荡器 D .双稳态触发器 7.滞后性是的基本特性。 A .多谐振荡器 B .施密特触发器 C .T 触发器 D .单稳态触发器 8.自动产生矩形波脉冲信号为。 A .施密特触发器 B .单稳态触发器 C .T 触发器 D .多谐振荡器 9.由CMOS 门电路构成的单稳态电路的暂稳态时间t w 为 。 A . 0.7RC B . RC C . 1.1RC D . 2RC 10.已知某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如图T6.10所示,则该电路可能为。 A .多谐振荡器 B .双稳态触发器 C .单稳态触发器 D .施密特触发器 1 v I v o V DD R C G 1 G 2C d R d 图T6.10 11.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其输出脉冲宽度取决于。 A .电源电压 B .触发信号幅度 C .触发信号宽度 D .外接R 、C 的数值 12.由555定时器构成的电路如图T6.12所示,该电路的名称是。 A .单稳态触发器 B .施密特触发器 C .多谐振荡器D .SR 触发器 R C v v O 图 T6.12 习题

简易波形发生器设计

摘要:单片机主要面对的是测控对象,突出的是控制功能,所以它从功能和形态上来说都是应测控领域应用的要求而诞生的。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它在芯片内部集成了许多面对测控对象的接口电路,如ADC、DAC、高速I/O接口、脉冲宽度调制器(Pulse Width Modulator,PWM)、监视定时器(Watch Dog Timer,WDT)等。这些对外电路及外设接口已经突破了微型计算机传统的体系结构,所以单片机也称为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关键词: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

引言:一般函数发生器是由硬件组成的,它的输出频率范围宽,各项指标高,性能优良,因而在对输出波形要求较高的地方被广泛应用,这种仪器的缺点是电路复杂,成本高,输出波形种类不多,不够灵活。在对波形指标要求不高,频率要求较低的场合,可以用单片机构成一个波形发生器。产生所需要的各种波形,这样的函数发生器靠软件产生各种波形,小巧灵活,便于修改,且成本低廉,容易实现。 1设计概述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设计,掌握A/D,D/A转换的应用,用单片机产生各种波形的方法及改变波形频率的方法。熟悉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软硬件的调试。单片机本身并没有开发能力,必须借助开发工具即硬件开发环境才能进行开发。单片机的硬件开发环境有PC机、编程器和仿真机等。 1.2 设计的内容、要求 设计一个简易波形发生器,要求该系统能通过开关或按钮有选择性的输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及阶梯波等四种波形,并且这四种波形的频率均可通过输入电位器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对于四种波形的切换,用两个开关的四种状态来表示(或用按钮)。选用常用的A/D转换芯片0809来实现模拟量的输入。D/A转换器选用0832来输出波形。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脉冲信号是数字电路中最常用的工作信号。脉冲信号的获得经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振荡电路直接产生所需的矩形脉冲。这一类电路称为多谐振荡电路或多谐振荡器;二是利用整形电路,将已有的脉冲信号变换为所需要的矩形脉冲。这一类电路包括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这些脉冲单元电路可以由集成逻辑门构成,也可以用集成定时器构成。下面先来介绍由集成门构成的脉冲信号产生和整形电路。 9.1 多谐振荡器 自激多谐振荡器是在接通电源以后,不需外加输入信号,就能自动地产生矩形脉冲波。由于矩形波中除基波外,还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所以习惯上又把矩形波振荡器叫做多谐振荡器。多谐振荡器通常由门电路和基本的RC电路组成。多谐振荡器一旦振荡起来后,电路没有稳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它们在作交替变化,输出矩形波脉冲信号,因此它又被称作无稳态电路。 9.1.1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常由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组成。由于TTL门电路的速度比CMOS门电路的速度快, 故TTL门电路适用于构成频率较高的多谐振荡器,而CMOS门电路适用于构成频率较低的多谐振荡器。 (1)由TTL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由TTL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奇数个非门组成的简单环形多谐振荡器;二是由非门和RC延迟电路组成的改进环形多谐振荡器。 ①简单环形多谐振荡器 uo

(a) (b) 图9-1 由非门构成的简单环形多谐振荡器把奇数个非门首尾相接成环状,就组成了简单环形多谐振荡器。图9-1(a)为由三个非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若uo的某个随机状态为高电平,经过三级倒相后,uo跳转为低电平,考虑到传输门电路的平均延迟时间tpd,uo输出信号的周期为6tpd。图9-1(b)为各点波形图。 简单环形多谐振荡器的振荡周期取决于tpd,此值较小且不可调,所以,产生的脉冲信号频率较高且无法控制,因而没有实用价值。改进方法是通过附加一个RC延迟电路,不仅可以降低振荡频率,并能通过参数 R、C控制振荡频率。 ② RC环形多谐振荡器 如图9-2所示,RC环形多谐振荡器由3个非门(G1、G2、G3)、两个电阻(R、RS)和一个电容C组成。电阻RS是非门G3的限流保护电阻,一般为100Ω左右;R、C为定时器件,R 的值要小于非门的关门电阻,一般在700Ω以下,否则,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此时,由于RC的值较大,从u2到u4的传输时间大大增加, 基本上由RC的参数决定,门延迟时间tpd可以忽略不计。 图9-2 RC环形多谐振荡器 a.工作原理 设电源刚接通时,电路输出端uo为高电平,由于此时电容器C尚未充电,其两端电压为零,则u2、u4为低电平。电路处于第1暂稳态。随着u3高电平通过电阻R对电容C充电,u4电

简易波形发生器设计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室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波形发生器设计 年级:13级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号:201321111126 学生姓名:覃凤素 指导教师:罗伟华 2015年11月1日

波形发生器设计 波形发生器亦称函数发生器,作为实验信号源,是现今各种电子电路实验设计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之一。 波形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方案有多种,如先产生正弦波,再通过运算电路将正弦波转化为方波,经过积分电路将其转化为三角波,或者是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本课程所设计电路采用第二种方法,利用集成运放构成的比较器和电容的充放电,实现集成运放的周期性翻转,从而在输出端产生一个方波。再经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最后通过正弦波转换电路形成正弦波。 一、设计要求: (1) 设计一套函数信号发生器,能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电压波形; (2) 输出信号的频率要求可调; (3) 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 在面包板上搭出电路,最后在电路板上焊出来; (5) 测出静态工作点并记录; (6) 给出分析过程、电路图和记录的波形。 扩展部分: (1)产生一组锯齿波,频率范围为10Hz~100Hz , V V 8p -p =; (2)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电路改成矩形波—锯齿波发生器,给出设计电路,并记录波形。 二、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00Hz~1kHz,1kHz~10kHz ; (2) 输出电压:方波V V 24p -p ≤,三角波V V 6p -p =,正弦波V V 1p -p ≥; (3) 波形特性:方波s t μ30r < (1kHz ,最大输出时),三角波%2V <γ ,正弦波y~<2%。 三、选材: 元器件:ua741 2个,3DG130 4个,电阻,电容,二极管 仪器仪表: 直流稳压电源,电烙铁,万用表和双踪示波器 四、方案论证 方案一:用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经过滞回比较器输出方波,方波在经过积分器得到三角波。

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的设计讲解

目录 1 引言 (1) 1.1 题目要求及分析 (1) 1.1.1 示意图 (1) 1.2 设计要求 (1) 2 波形发生器系统设计方案 (2) 2.1 方案的设计思路 (2) 2.2 设计框图及系统介绍 (2) 2.3 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2) 3 主要硬件电路及器件介绍 (4) 3.1 80C51单片机 (4) 3.2 DAC0832 (5) 3.3 数码显示管 (6)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8) 4.1 硬件原理框图 (8) 4.2 89C51系统设计 (8) 4.3 时钟电路 (9) 4.4 复位电路 (9) 4.5 键盘接口电路 (10) 4.7 数模转换器 (11) 5 系统软件设计 (12) 5.1 流程图: (12) 5.2 产生波形图 (12) 5.2.1 正弦波 (12) 5.2.2 三角波 (13) 5.2.3 方波 (14) 6 结论 (16) 主要参考文献 (17)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1.1题目要求及分析 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即由51单片机控制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的多种波形。 1.1.1示意图 图1:系统流程示意图 1.2设计要求 (1) 系统具有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三种周期性波形的功能。 (2) 用键盘控制上述三种波形(同周期)的生成,以及由基波和它的谐波(5次以下)线性组合的波形。 (3) 系统具有存储波形功能。 (4) 系统输出波形的频率范围为1Hz~1MHz,重复频率可调,频率步进间隔≤100Hz,非正弦波的频率按照10次谐波来计算。 (5) 系统输出波形幅度范围0~5V。 (6) 系统具有显示输出波形的类型、重复频率和幅度的功能。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路设计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 路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路设计、装配与调试 1.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的单元电路 运放的二个应用:⑴ 线性应用-RC 正弦波振荡器 ⑵ 非线性应用-滞回比较器 ⑴ RC 正弦波振荡器 RC 桥式振荡电路如图3-9所示。 图3-9 RC 桥式振荡电路 RC 桥式振荡电路由二部分组成: ① 同相放大器,如图3-9(a )所示。 ② RC 串并联网络,如图3-9(b )所示。 或图3-9(c )所示,RC 串并联网络与同相放大器反馈支路组成桥式电路。 同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o 作为RC 串并联网络的输入电压,而将RC 串并联网络的输出电压作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当f=f 0时, RC 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为零,放大器是同相放大器,电路的总相位移是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而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RC 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不为零,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由于RC 串并联网络在 f=f 0 时的传输系数F =1/3,因此要求放大器的总电压增益Au 应大于3,这对于集成运放组成的同相放大器来说是很容易满足的。由R 1、R f 、V 1、V 2及R 2构成负反馈支路,它与集成运放形成了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 只要适当选择R f 与R 1的比值, 就能实现Au>3的要求。其中,V1、V2和R 2是实现自动稳幅的限幅电路。 1 1R R A f u + =RC f π210=

① 振荡原理 RC 桥式振荡电路如图3-9所示。根据自激振荡的条件,φ=φa+Φf=2πn ,其中RC 串并联网络作为反馈电路,当f=fo 时,φf=0°,所以放大器的相移应为φa=0°,即可用一个同相输入的运算放大器组成。又因为当f=fo 时,F=1/3,所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 ≥3。起振时A>3,起振后若只依靠晶体管的非线性来稳幅,波形顶部容易失真。为了改善输出波形,通常引入负反馈电路。其振荡频率由RC 串并联网络决定,图3-9(c )为RC 桥式振荡电路的桥式画法。RC 串并联网络及负反馈电路中的Rf+'2 R 、R1正好构成电桥四臂,这就是桥式振荡器名称的由来。在RC 串并联网络中, 取C C C R R R ====2121, 当虚部为零,即)/(11221C R C R ωω=时,3/1=F ② 稳幅原理 V 1、V 2和R 2是实现自动稳幅的限幅电路。V 1、V 2仅一只导通,导通的二极管和R 2并联等 效电阻为'2R 。根据同相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1 ' 2 1R R R A f ++=可知输出电压幅度与 '2 R 有关。 )1()1(1 11111// 1 2 121211222211 222 2122 22 2221 11C R C R j R R C C C R j R C j R C R j R Z Z Z U U F C R j R C j R Z C j R Z o f ωωωωωωωω-+++ =++ ++= +==+= =+=?? ?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课题三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等非正弦电振荡信号是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波形,产生这些波形的方法较多。本课题要求设计的多种波形发生器是一种环形的波形发生器,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互相依存。电路中应用到模拟电路中的积分电路、过零比较器、直流电平移位电路和锯齿波发生器等典型电路。通过对本课题的设计与制作,可进一步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电路的调试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 1、 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环形的多种波形发生器,能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脉冲波和锯齿波,它们的时序关系及幅值要求如图3-3-1所示。 图3-3-1 波形图 设计要求: ⑴ 四种波形的周期及时序关系满足图3-3-1的要求,周期误差不超过%1±。 ⑵ 四种波形的幅值要求如图3-3-1所示,幅值误差不超过%10±。 ⑶ 只允许采用通用器件,如集成运放,选用F741。

要求完成单元电路的选择及参数设计,系统调试方案的选取及综合调试。 2、设计方案的选择 由给定的四种波形的时序关系看:方波决定三角波,三角波决定脉冲波,脉冲波决定锯齿波,而锯齿波又决定方波。属于环形多种波形发生器,原理框图可用3-3-2表示。 图3-3-2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方框图 仔细研究时序图可以看出,方波的电平突变发生在锯齿波过零时刻,当锯齿波的正程过零时,方波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故方波发生电路可由锯齿波经一个反相型过零比较器来实现。三角波可由方波通过积分电路来实现,选用一个积分电路来完成。图中的u B电平显然上移了+1V,故在积分电路之后应接一个直流电平移位电路,才能获得符合要求的u B波形。脉冲波的电平突变发生在三角波u B的过零时刻,三角波由高电平下降至零电位时,脉冲波由高电平实跳为低电平,故可用一个同相型过零比较器来实现。锯齿波波形仍是脉冲波波形对时间的积分,只不过正程和逆程积分时常数不同,可利用二极管作为开关,组成一个锯齿波发生电路。由上,可进一步将图3-3-2的方框图进一步具体化,如图3-3-3所示。 图3-3-3 多种波形发生器实际框图 器件选择,设计要求中规定只能选用通用器件,由于波形均有正、负电平,应选择由正、负电源供电的集成运放来完成,考虑到重复频率为100Hz(10ms),故选用通用型运放F741(F007)或四运放F324均可满足要求。本设计选用F741。其管脚排列及功能见附录三之三。

简易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单片机开发板 (1) 1.1 开发板制作 (1) 1.1.1 89S52单片机简介 (1) 1.1.2 开发板介绍 (2) 1.1.3 89S52的实验程序举例 (3) 1.2开发板焊接与应用 (4) 1.2.1开发板的焊接 (4) 1.2.2开发板的应用 (5) 第二章函数信号发生器 (7) 2.1电路设计 (7) 2.1.1电路原理介绍 (7) 2.1.2 DAC0832的工作方式 (9) 2.2 波形发生器电路图与程序 (10) 2.2.1应用电路图 (10) 2.2.2实验程序 (11) 2.2.3 调试结果 (15) 第三章参观体会 (16) 第四章实习体会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单片机开发板 1.1 开发板制作 1.1.1 89S52单片机简介 图1.1 89s52 引脚图 如果按功能划分,它由8个部件组成,即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EP ROM)、I/O口(P0口、P1口、P2口、P3口)、串行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及特殊功能寄存器(SF R)的集中控制方式。 各功能部件的介绍: 1)数据存储器(RAM):片内为128个字节单元,片外最多可扩展至64K字节。 2)程序存储器(ROM/EPROM):ROM为4K,片外最多可扩展至64K。 3)中断系统:具有5个中断源,2级中断优先权。 4)定时器/计数器: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具有四种工作方式。 5)串行口:1个全双工的串行口,具有四种工作方式。 6)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共有21个,用于对片内各功能模块进行管理、监控、监视。 7)微处理器:为8位CPU,且内含一个1位CPU(位处理器),不仅可处理字节数据,还可以进行位变量的处理。 8)四个8位双向并行的I/O端口,每个端口都包括一个锁存器、一个输出驱动器和一个输入缓冲器。这四个端口的功能不完全相同。 A、P0口既可作一般I/O端口使用,又可作地址/数据总线使用; B、P1口是一个准双向并行口,作通用并行I/O口使用; C、 P2口除了可作为通用I/O使用外,还可在CPU访问外部存储器时作高八位地址线使用; D、P3口是一个多功能口除具有准双向I/O功能外,还具有第二功能。 控制引脚介绍: 1)电源:单片机使用的是5V电源,其中正极接40引脚,负极(地)接20引脚。 2)时钟引脚XTAL1、XTAL2时钟引脚外接晶体与片内反相放大器构成了振荡器,它提供单片机的时钟控制信号。时钟引脚也可外接晶体振荡器。 振蒎电路:单片机是一种时序电路,必须提供脉冲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在单片机内部已集成了振荡器,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波形发生电路 2.设计任务和要求: 要求:设计并用分立元件和集成运算放大器制作能产生方波和三角波波形的波形发生器。 基本指标:输出频率分别为:102H Z 、103H Z ;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 ≥20V 3.整体电路设计 1)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通过模拟电子技术设计的波形发生器是一个不需要外加输入信号,靠自身振荡产生信号的电路。2)电路设计: 整体电路由RC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和积分电路组成。 理由:a)矩形波电压只有两种状态,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所以电压比较器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b)产生振荡,就是要求输出的两种状态自动地相互转换,所以电路中必须引入反馈; c)输出状态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变化,即产生周期性变化,所以电路中要有延迟环节来确定每种状态维持的时间。 RC振荡电路:即作为延迟环节,又作为反馈电路,通过RC充放电实现输出状态的自动转换。 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矩形波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分电路:将方波变为三角波。 3)整体电路框图: 为实现方波,三角波的输出,先通过 RC振荡电路,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器得到方波,方波的输出,是三角波的输入信号。三角波进入积分电路,得出的波形为所求的三角波。其电路的整体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4)单元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择 a ) 方波产生电路 根据本实验的设计电路产生振荡,通过RC 电路和滞回比较器时将产生幅值约为12V 的方波,因为稳压管选择1N4742A (约12V )。电压比较电路用于比较模拟输入电压与设定参考电压的大小关系,比较的结果决定输出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滞回比较器主要用来将信号与零电位进行比较,以决定输出电压。图3为一种滞回电压比较器电路,双稳压管用于输出电压限幅,R 3起限流作用,R 2和R 1构成正反馈,运算放大器当u p >u n 时工作在正饱和区,而当u n >u p 时工作在负饱和区。从电路结构可知,当输入电压u in 小于某一负值电压时,输出电压u o = -U Z ;当输入电压u in 大于某一电压时,u o = +U Z 。运算放大器在两个饱和区翻转时u p =u n =0,由此可确定出翻转时的输入电压。u p 用u in 和u o 表示,有 2 1o 1in 22 1o 2 in 1p 111 1R R u R u R R R u R u R u ++= ++= 根据翻转条件,令上式右方为零,得此时的输入电压 th Z 2 1 o 21in U U R R u R R u ==-= U th 称为阈值电压。滞回电压比较器的直流传递特性如图4所示。设输入电压初始值小于-U th ,此时u o = -U Z ;增大u in ,当u in =U th 时,运放输出状态翻转,进入正饱和区。如果初始时刻运放工作在正饱和区,减小u in ,当u in = -U th 时,运放则开始进入负饱和区。 RC 振荡电路 积分电路 方波 三角波 反相输入的滞回比较 生成 生成 输入 积分电路 输入

课程设计——波形发生器要点

1.概述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通过对函数波形发生器的原理以及构成分析,可设计一个能变换出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的函数波形发生器。本课程采用采用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共同组成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先通过RC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产生方波,最后通过积分电路形成三角波。

2.设计方案 采用RC正弦波振荡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共同组成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先通过RC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再通过电压比较器产生方波,最后通过积分电路形成三角波。文氏桥振荡器产生正弦波输出,其特点是采用RC串并联网络作为选频和反馈网络,其振荡频率f=1/2πRC.改变RC的值,可得到不同的频率正弦波信号输出。用集成运放构成电压比较器,将正弦波变换成方

3. 设计原理 3.1正弦波产生电路 正弦波由RC 桥式振荡电路(如图3-1所示),即文氏桥振荡电路产生。文氏桥振荡器具有电路简单、易起振、频率可调等特点而大量应用于低频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由一个放大器和一个带有选频功能的正反馈网络组成。其振荡平衡的条件是AF =1以及ψa+ψf=2n π。其中A 为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F 为反馈系数。振荡开始时,信号非常弱,为了使振荡建立起来,应该使AF 略大于1。 放大电路应具有尽可能大的输入电阻和尽可能小的输出电阻以减少放大电路对选频特性的影响,使振荡频率几乎仅决定于选频网络,因此通常选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放大电路。正反馈网络的反馈电压U f 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压,因而要把同相比例运算电路作为整体看成电路放大电路,它的比例系数是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起振条件和幅值平衡条件有 31 1≥+ =R Rf Av (Rf=R2+R1//D1//D2) 且振荡产生正弦波频率 Rc f π210= 图中D1、D2的作用是,当Vo1幅值很小时,二极管D1、D2接近开路,近似有Rf =9.1K +2.7K =11.8K ,,Av=1+Rf/R1=3.3>=3,有利于起振;反之当Vo 的幅值较大时,D1或D2导通,Rf 减小,Av 随之下降,Vo1幅值趋于稳定。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全解

正 文 1 选题背景 波形发生器又名信号源,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和科学试验等领域。雷达、通信、宇航、遥控遥测技术和电子系统等领域都随处可见波形发生器的应用。如今作为电子系统心脏的信号源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性能的提高,因此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对信号源的频率稳定度、频谱纯度和频率范围以及信号波形的形状提出越来越高的挑战。 1.1指导思想 利用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根据LM324输出的锯齿波分别通入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就可以输出正弦波Ⅰ、正弦波Ⅱ。 1.2 方案论证 方案一:使用NE555芯片构成多谐振荡器,输出方波,通过锯齿波发生电路产生锯齿波,然后通过一个KHz f H 10=的低通滤波器,通过滤波产生一次,8KHz 到10KHz 的正弦波,然后再让锯齿波通过一个24KHz~30KHz 的带通滤波器,输出三次正弦波。其中滤出三次谐波的理论依据是,由于锯齿波是一个关于t 的周期函数,并且满足狄里赫莱条件: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间断点,且在这些间断点上,函数是有限值;在一个周期内具有有限个极值点;绝对可积。 方案二:使用功放构成文森桥式震荡电路,产生出8KHz~10KHz 的正弦波。接着是用NE555芯片,搭建出施密特触发电路,产生脉冲波输出;将脉冲波分别输入一个KHz f H 10=的低通滤波器和24KHz~30KHz 的带通滤波器电路中,产生一次和三次正弦波。 最初方案设计的大体思路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犹豫不决,于是将两个电路的大体电路都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发现方案二存在很多的问题很难解决。 问题一:如果使用文森桥式震荡器产生正弦波,改变震荡频率就需要改变RC 常数,要同时改变两个R (在实际电路中,同时改变两个电容的值是很复杂的,而且这样也无法得到一个8KHZ~10KHz 的连续的频率),需要双滑动变阻器并且要保证滑动变阻器改变的值完全相同,有一定困难。 问题二:NE555芯片搭建出来的是一个简单的施密特触发器,输入正弦波之后,输出的脉冲波的占空比是不可以调整的,不满足实验要求的占空比可调的条件。要是施密特触发器产生的脉冲波的占空比可调会是该电路进一步复杂化。 问题三:LM324芯片的功放不够,由于有Ω600负载电阻的限制,输出波形的峰峰值不能简单的通过电阻的分压来实现。 鉴于方案二存在的问题能以解决,我们就确定选择方案一的整体思路进行方案的设计。 1.3 基本设计任务 用555 定时器和四运放LM324 设计并制作一个频率可变的、能够同时输出脉冲波、

毕业设计169邵阳学院基于模拟电路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前言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用于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教学实践等领域。如设计和测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传感器仿真、制造模型等。 传统的信号发生器采用模拟电子技术,由分立元件构成振荡电路和整形电路,产生各种波形。它在电子信息、通信、工业等领域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采用这种技术的波形发生器电路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稳定度和准确度较差,而且仅能产生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几种简单波形,难以产生较为复杂的波形信号。随着微处理器性能的提高,出现了由微处理器、D/A以及相关硬件、软件构成的波形发生器。它扩展了波形发生器的功能,产生的波形也比以往复杂。实质上它采用了软件控制,利用微处理器控制D/A,就可以得到各种简单波形。但由于微处理器的速度限制,这种方式的波形发生器分辨率较低,频率切换速度较慢。 从2007年2月到2007年4月,在系统研究国内外波形发生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atlab和FPGA技术的波形发生器,在FPGA内开辟高速存储器ROM做查询表,通过Matlab获得波形数据存入ROM中,波形数据不断地,有序地从ROM 中送到高速D/A转换器对存储器的波形数据进行转换。因此只要改变FPGA中查找表数据就可以产生任意波形,因此该研究方法可以产生任意波形。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我国在科技和生产各领域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这也对相应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波形发生器已成为测试仪器中至关重要的一类,因此在国内发展波形发生器具有重大意义和实际价值。例如,它能模拟编码雷达信号、潜水艇特征信号、磁盘数据信号、机械振动瞬变过程、电视信号以及神经脉冲之类的波形,也能重演由数字示波器捕获的波形等。 在本次设计中,我通过Matlab获取了波形数据,在FPGA中开辟了ROM区域,在MaxplusⅡ开发平台上,实现了电路的VHDL硬件描述和仿真,电路功能在EDA平台上得到了验证,但由于我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论文中肯定会有不妥之处和错误,恳请老师和同学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波形发生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 波形发生器 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1 起始日期2017 波形发生器 一、选题背景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函数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通过对函数波形发生器的原理以及构成分析,可设计一个能变换出三角波、正弦波、矩形波的函数波形发生器。 二、方案论证 1、设计题目要求 1.1、功能要求 同时三通道输出,采用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的级联结构; 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 1.2、指标要求: 输出电压要求正弦波Vp-p>10V、矩形波Vp-p>10V、三角波Vp-p>4V; 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100Hz—2kHz;

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 矩形波占空比可调整,调整范围:10%~90%; 2、总体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根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可通过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通过比较器变换成矩形波,再通过积分电路变换成三角波;或者同过滞回比较器和RC电路组成的矩形波发生电路产生矩形波,通过积分电路变换成三角波,再用滤波法变换成正弦波。 2.2设计方案 满足上述设计功能可以实施的方案很多,现提出以下几种方案: 2.2.1方案一 ①原理框图 图2.2.1方案一原理框图 ②基本原理 通过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正弦波,改变电阻R和电容C的值实现频率可调;通过单限比较器,产生矩形波,接入参考电压,通过改变与参考电压串联电阻的阻值,实现占空比可调;通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 2.2.2方案二 ①原理框图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姓名:xxx 学号:xxx 班级:xxx 指导教师:xxx 2013年 1 月 4 日

摘要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大量标准信号和用户定义信号,具有高精度、可重复性、易操作性、对频率、幅值、相移、波形进行动态及时的控制的一类新型信号源。 本设计的设计方案是把滞回比较器和积分器首尾相接组成一个正反馈闭环系统,则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过积分器可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又触发比较器自动翻转形成法波;三角波—正弦波的转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电路来完成,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可以有效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以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关键词:信号源;滞回比较器;积分器;波形发生器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背景 波形发生器是随着众多领域对于复杂的、可由用户定义的测试波形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产生任何一种特殊波形,输出信号的频率、电平以及平滑低通滤波的截至频率也可以作到程序设置,因此在机械性能分析、雷达和导航、自动测试系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对AWG的控制、数据传输、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电平设置都可以通过微机打印口在EPP工作模式下设计完成。这样不仅具有设计简单,占用微机资源较少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硬件升级。

波形发生器是能够产生大量的标准信号和用户定义信号,具有高精度、可重复性、易操作性、连续的相位变换和频率稳定性,还可以对频率、幅值、相移、波形进行动态及时的控制。随着不断进步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信号源。 目录 1.摘要 (2) 1.设计目的 (4) 2.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容 (4) 2.1任务 (4) 2.2要求 (4) 2.3设计方案 (5) 3. 多种波形发生器原理电路设计 (5) 3.1各方案原理框图及论证 (5) 3.2电路图和接线图及工作原理 (6) 3.3各部分电路设计 (8) 3.4 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 (13)

2013电子设计竞赛复试题波形发生器

波形发生器 徐威 (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使用题目指定的综合测试板上的NE555芯片和一片四运放LM324芯片制作一个频率可变的同时输出脉冲波、锯齿波、一次和三次正弦波。进行方案设计,制作出实际电路使其达到实验要求的各项指标。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使用题目指定的综合测试板上的NE555芯片和一片四运放LM324芯片,设计制作一个频率可变的同时输出脉冲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的波形产生电路。给出方案设计、详细电路图和现场自测数据及波形。 设计制作要求如下: 1、同时四通道输出、每通道输出脉冲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中的一种波形,每通道输出的负载电阻均为600欧姆。 2、四种波形的频率关系为1:1:1:3(3次谐波);脉冲波、锯齿波、正弦波Ⅰ输出频率范围为8KHz~10KHz,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1V;正弦波Ⅱ输出频率范围为24KHz~30KHz,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为9V。脉冲波、锯齿波和正弦波输出波形应无明显失真(使用示波器测量时)。 频率误差不大于10%;通带内输出电压幅度峰峰值误差不大于5%。脉冲波占空比可调整。 3、电源只能选用+10V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不得使用额外电源。 4、要求预留脉冲波、锯齿波、正弦波Ⅰ、正弦波Ⅱ和电源的测试端子。 5、每通道输出的负载电阻600欧姆应标清楚、至于明显位置,便于检查。 6、翻译:NE555和LM324的数据手册(器件描述、特点、应用、绝对参数、电参数)。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1.原始方案: 在使用Multisim进行仿真设计的阶段,我想出了两种原始方案,两种方案的大体思路如下。

波形发生器设计实验报告

波形发生器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目的 掌握用99SE软件制作集成放大器构成方波,三角波函数发生器的设计方法。 二、设计原理 波形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是指产生所需参数的电测试信号的仪器。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而波形发生器是指能够输出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多种电压波形的信号源。它可采用不同的电路形式和元器件来实现,具体可采用运算放大器和分立元件构成,也可用单片专用集成芯片设计。 设计原理图:

三、设计元件 电阻:R1 5.1K、R2 8.2K 、R3 680 、R4 3K 、R5 39K R6 1K 、R7 39K 、R8 39K 电容:C 1uF 运算放大器:U1A LM324 、U1B LM324 二极管:D1 3.3V 、D2 3.3V 滑动变阻器:RW1 10K 接口:CON3 地线、GND 四、设计步骤 大概流程图 1、打开99SE,建立Sch文件。绘制原理图。 绘制原理图时要注意放大器的引脚(注意引脚上所对应的数字)和二极管的引脚(注意原理图和PCB中的引脚参数是否一致)。 元件元件库代码

电阻:RES2 滑动变阻器:POT2 电容:CAP 放大器:OPAMP 二极管:ZENER3 元件封装代码 电阻:AXIAL0.4 滑动变阻器:VR5 放大器:DIP14 二极管:DIODE0.4 电容:RB.2/.4 2、生成网络表格 本步骤可完成建立材料清单(可执行report中的Bill of Material)、电器规则检查(Tools中ERC )、建立网络表(Design中Create Netlist,点击OK即可)3、PCB文件的设置 建立PCB文件 单双面板设置:Design中Options进行设置单双面板,及面板大小(8cm*7cm)建立原点(Edit中Origin中的set) 并在KeepOutLayer层中制板 4、引入网络表 执行Design中Load Nets载入网络表,屏幕弹出对话框,点击Browse按钮选择网络表文件(*net),载入网络表,单机Execute,便成功引入网络表。 5、修改封装与布局 按照原理图调试布局,美观整齐即可 6、设置PCB规则 Design中Rules即可设置规则例:设置地线,电源线等的粗细参数。双面布线及单面布线的设置等等。

波形发生器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自动化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波形信号发生器 初始条件: 可选元件:运算放大器,三极管,电阻、开关、电容若干,等自选元器件。 可用仪器:示波器,万用表,频率计等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波形信号发生器。 (2)设计要求 1、输出波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正弦波、阶梯波。 2、频率范围:1Hz—10Hz,10Hz—100Hz,100Hz—1KHz,1KHz—10KHz等四个波 段。 3、频率控制:通过改变RC时间常数手控信号频率。 4、方波峰峰值0—20V之间可调,三角波峰峰值在0—5之间可调,正弦波峰峰 值大于1V。 5、用分立元件和运放设计一个波形发生器,要求用Multisim或Protel进行电路仿真。 时间安排: 1、2010 年6月7日至2010年6月28日,完成仿真设计、制作与调试;撰写课程设计报 告。 2、2010 年7月1日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课程设计验收和答辩。 设计的作用、目的 1、根据从稳定性、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选择电子线路和电子器件,找到合 适的功能电路; 2、通过网络查阅和图书馆资料,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 4、熟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 函数发生器的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1) 1.1 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1) 1.2 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1) 2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2) 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2) 2.3 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2) 3 各部分电路设计 (3) 3.1 方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3) 3.2 方波---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3) 3.3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6) 3.4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 (8) 3.5 总电路图 (10) 4 电路仿真 (11) 4.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仿真 (11) 4.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仿真 (12) 4.3 仿真结果分析 (12) 5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3) 5.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3) 5.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3) 5.3 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3) 5.4 电路安装与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13) 6电路的实验结果 (15) 6.1 方波---三角波发生电路的实验结果 (15) 6.2 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的实验结果 (15) 6.3 实测电路波形、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法 (16) 7 实验总结 (17) 8 仪器仪表明细清单 (18) 9 参考文献 (19)

基于8086波形发生器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 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名称: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 班级: 1002 姓名: 学号: 设计时间: 至 指导教师: 评语: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目录 一.引言 (3) 二.设计目的 (3) 三.原理说明 (3) 四. 硬件设计 (6) 五. 设计原理 (8) 六. 程序编译 (10) 1. 输出方波的子程序 (10) 2. 输出三角波子程序 (11) 3. 输出锯齿波子程序 (11) 4. 输出正弦波子程序 (12) 5. 输出梯形波子程序 (13) 七.调试方法与结果 (14) 八.心得体会 (17)

一.引言 波形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电路、自动控制系统和教学实验等领域,是现代测试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在研制、生产、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到被测器件或设备上,用其他仪器观察。测量被测仪器的输出响应,以分析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信号发生器是电子测量领域中最基本、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子仪器。它可以产生多种波形信号,如锯齿波、三角波、梯形波等,因而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宇航等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使用的8086和DAC0832构成的发生器可产生三角波,波形的周期可用程序改变,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单极性输出或双极性输出,具有线路简单、结构紧凑、性能优越等特点。此设计给出了源代码,通过仿真测试,其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设计目的 1、掌握DAC0832与PC机的接口方法。 2、掌握D/A转换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三.原理说明 1.知识简介: DAC0832当今世界在以电子信是8位分辨率的D/A转换集成芯片,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这个系列的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等优点,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类D/A转换器由8位输入锁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电路及转换控制电路构成。 2.DAC0832的引脚及功能: DAC0832是8分辨率的D/A转换集成芯片。与微处理器兼容。这个DA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等优点。由8位输入锁存器、8位DAC寄存器、8位D/A转换电路及转换控制电路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