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

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

1.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 血竭30 麝香0.36 冰片0.36 乳香4.5 没药4.5 红花4.5 朱砂0.36 儿茶7.2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

[用法] 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

[组成] 大黄20 芒硝10(冲服)当归10 木通10 枳壳20 厚朴10 苏木10 川红花10 陈皮10 甘草10

[功效与适应证]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 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3.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 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

[用法] 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四黄膏(《证治准绳》)

[组成] 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5.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桃仁10 红花6 黄柏10 防风10 木通10 甘草6 生地12 乳香5

[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于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

[用法] 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

[组成] 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 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

7.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组成] 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 红花5 没药6 蛭虫3 三七3 赤芍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 水煎服。

8.活血祛瘀汤(经验方)

[组成]当归15 红花6 庶虫9 自然铜(煅)9 狗脊9 骨碎补15 没药6 乳香6 三七3 路路通6 桃仁9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初期。

[用法]水煎服。日1剂

9.活血祛瘀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组成]当归10 赤芍10 红花12 栀子10 桃仁10 泽兰10 生地15 三七末3(冲服)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于骨折及伤筋初期。

[用法]水煎服。

10、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组成] 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

[功效与适应症]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用于胸腹挫伤,气滞胀满作痛。

[用法] 按病情定剂量,水煎,可加入少量米酒和服。

11、祛瘀消肿膏(《临床正骨学》)

[组成] 血竭9 儿茶6 没药9 乳香9 元胡12 川椒6 麝香1.5 冰片1.5 赤小豆30 地龙30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适用于跌打损伤初期,局部肿胀疼痛。

[用法] 以上各味共研细末,以蜜或饴糖调敷伤处

12.栀子散(验方)

[组成] 栀子当归各等份

[功效与适应证] 消肿化瘀,适用于损伤初期,肿胀疼痛。

[用法] 共研细末,酒或醋调敷伤处。

13.消肿止痛膏(《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姜黄羌活干姜栀子乳香没药

[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消肿止痛。治损伤初期瘀肿疼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敷患处。

14.海桐皮汤(《医宗金鉴》)外用

[组成] 海桐皮6 透骨草6 乳香6 没药6 当归5 川椒10 川芎3 红花3 威灵仙3 甘草3 防风3 白芷3

[功效与适应证] 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治跌打损伤疼痛。

[用法] 共研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

15.消瘀止痛药(《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外用

[组成] 木瓜60 栀子30 大黄150 蒲公英60 蔗虫30 乳香30 没药30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

[用法] 共研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16腰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续断12 秦艽15 木通10 延胡索10 枳壳10 厚朴10 桑枝30(先煎)木香5(后下)

[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治腰损伤初期,积瘀肿痛,或兼小便不利者。

[用法] 水煎服。

17、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 当归9 川芎6 赤芍9 桃仁9 红花6 枳壳5 丹皮9 香附9 延胡索12 乌药9 五灵脂9 甘草5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化瘀。治腹部损伤,蓄瘀疼痛。

[用法] 水煎服。

二.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中期常用方剂:

1.八珍汤(《正体类药》)

[组成] 党参10 白术10 茯苓10 炙甘草5 川芎6 当归10 熟地黄10 白芍10 生姜3片大枣2枚

[功效与适应证] 补益气血。治损伤中后期气血俱虚,创面脓汁清稀,久不收敛者。

[用法] 水煎服。

2.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

[组成] 生地12 芍药9 川芎6 黄芪9 杜仲9 五加皮9 牛膝9 红花5 当归9 续断9

[功效与适应证] 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治扭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合并有疼痛者。

[用法] 水煎服。

3.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组成] 当归60 川芎30 白芍30 熟地120 杜仲30 川断45 五加皮45 骨碎补90 桂枝30 三七30 黄芪90 (虎骨30)补骨脂60 菟丝子60 党参60 木瓜30 刘寄奴60 蔗虫90

[功效与适应证] 壮筋续骨。用于骨折、脱位、伤筋中后期。

[用法] 共研细末,糖水泛丸,每服12克,温酒送下。

4.补肾壮阳汤(经验方)

[组成] 熟地15 生麻黄3 白芥子3 炮姜6 杜仲12 狗脊12 肉桂6 菟丝子12 牛膝9 川断9 丝瓜络6

[功效与适应证] 温经通络,补益肝肾。用于腰部损伤的中后期。[用法] 水煎服。

5肢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续断12 威灵仙12 生薏仁30 桑寄生30 骨碎补12 五加皮12

[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生新,舒筋活络。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痛。用于四肢损伤的中后期。

[用法] 水煎服。

6.和血舒筋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组成] 当归12 川断12 川木香12 威灵仙12 白芍12 忍冬藤18 五加皮12 鸡血藤15

[功效与适应证] 和养血脉,舒筋活络。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痛。用于骨折及筋伤中期。

[用法] 水煎服。

7.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

[组成] 赤芍9 归尾9 川芎6 苏木6 陈皮6 桃仁6 续断12 乌药9 乳香6 没药6 木通6 甘草6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祛瘀生新。治损伤积瘀肿痛。

[用法] 水煎服。

8.消肿活血汤(《简明正骨》)

[组成] 苏木9 红花6 川羌9 丹参15 灵仙9 乳香没药各6 五加皮15

[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用于损伤中期。

[用法] 水煎洗。

9.接骨丹(《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乳香30 没药30 自然铜30 骨碎补30 桃仁30 大黄30 雄黄30 白及30 血竭15 蔗虫15 三七 15.红花15 儿茶15 麝香15 朱砂6 冰片6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用法] 共研细末。每服2-3克,每日服2次。

16.续骨活血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

[组成] 归尾12 赤芍10 白芍10 生地15 红花6 蔗虫6 骨碎补12 煅自然铜10 续断12 落得打10 乳香6 没药6

[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止血,活血接骨。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用法] 水煎服。

17.理气止痛汤(经验方)

[组成] 丹参9 广木香3 青皮6 炙乳香5 枳壳6 制香附9 川楝子9 延胡索5 软柴胡6 路路通6 没药5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合营,理气止痛。用于气分受伤郁滞作痛诸症。[用法] 水煎服。

18.腰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钩藤12 续断12 杜仲12 熟地12 当归12 独活10 牛膝10 威灵仙10 白芍5 炙甘草6 桑寄生30

[功效与适应证] 补养肝肾,舒筋活络。治腰部损伤中后期,腰部痠痛者。

[用法] 水煎服。

三.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后期常用方剂:

1.二号洗药(《临床正骨学》)外用

[组成] 川乌草乌花椒艾叶苍术独活桂枝防风红花刘寄奴透骨草伸筋草各9克

[功效与适应证]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骨折、脱位、伤筋等损伤后期,局部僵硬,挛缩痠痛者。

[用法] 水煎后乘热熏洗患处。

2.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组成] 党参10 白术10 茯苓12 炙甘草5 当归10 川芎6 熟地12 白芍12 黄芪12 肉桂0.6(焗冲服)

[功效与适应证] 益气补血。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溃疡脓水清稀。自汗,盗汗,萎黄消瘦,不思饮食,倦怠气短等症。

[用法] 水煎服。

3.上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外用

[组成] 伸筋草15 透骨草15 荆芥9 防风9 红花9 千年健12 刘寄奴9 桂枝12 苏木9 川芎9 威灵仙9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舒筋。用于上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络挛缩痠痛。

[用法] 煎水熏洗患肢。

4.五加皮汤(《医宗金鉴》)

[组成] 当归(酒洗)10 没药10 五加皮10 皮硝10 青皮10 川椒10 香附子10 丁香3 地骨皮3 丹皮6 老葱3根麝香0.3

[功效与适应证] 和血定痛舒筋。用于伤患后期。

[用法] 煎水外洗(可去麝香)

5.六味地黄(丸)汤(《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25 淮山药12 茯苓10 泽泻10 山萸肉12 丹皮10 [功效与适应证] 滋水降火。治肾水不足,腰膝痠痛,头晕目眩,咽干耳鸣,潮热盗汗,骨折后期迟缓愈合等。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将药研末,炼蜜成丸,每服10克,日3次。

6.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 熟地4份淮山药2份山萸肉2份枸杞子2份菟丝子2份杜仲2份鹿角胶2份当归1份半附子1份肉桂1份蜜糖适量[功效与适应证] 补益肾阳。治骨及软组织损伤后期,肝肾不足,精血虚损而致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肢冷痠软无力。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小丸。每服10克,每日1-2次。

7.四物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

[组成] 川芎6 当归10 白芍12 熟地12

[功效与适应证] 养血补血。治伤患后期血虚之证。

[用法] 水煎服。

8.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 白术10 当归3 党参3 黄芪10 酸枣仁10 木香1.5 远志3 炙甘草4.5 龙眼肉4.5 茯苓10

[功效与适应证] 养心健脾,补益气血。治骨折后期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及慢性溃疡等。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亦可制成丸剂服用。

9.苏木煎(《简明正骨》)

[组成] 苏木大力草各30 卷柏9 艾叶30 羌活牛膝各9 伸筋草鸡血藤各30

[功效与适应证] 通筋活络,疏利关节。治损伤后期关节僵硬,气血停滞之症。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10.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

[组成] 熟地10 杜仲3 枸杞子3 破故纸10 菟丝子10 归尾3 没药3 山萸肉3 红花2 独活3 淡苁蓉3

[功效与适应证]补肾壮筋,活学止痛。治伤患后期各种筋骨痠痛无力等症,尤以腰部伤患更宜。

[用法] 水煎服。

11.补骨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

[组成] 当归15 熟地15 川断12 骨碎补10 菟丝子15 黄芪15 土鳖6 陈皮6

[功效与适应证] 养肝肾,补气血。治骨折后期。

[用法] 水煎服。

12.伸筋片(《临床正骨学》)

[组成] 制马钱子21 地龙30 乳香没药麻黄麻根炭五加皮防己各9 血竭骨碎补各9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伸筋,通络止痛。用于各种损伤后期筋肉不舒、关节僵硬、麻木痠痛等症。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依法制片,每片重0.3克,每次5片,一日三次。

13.肢伤三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 当归12 白芍12 续断12 骨碎补12 威灵仙12 川木瓜12 天花粉12 黄芪15 熟地15 自然铜10 土鳖10

[功效与适应证] 补益气血,促进骨折愈合。用于骨折后期。

[用法] 水煎服。

14.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

[组成] 羌活6 防风9 荆芥6 独活9 当归12 续断12 青皮5 牛膝9 五加皮9 杜仲9 红花6 枳壳6

[功效与适应证] 舒筋活络。治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期筋肉挛缩者。

[用法] 水煎服。

15.舒筋汤(《外伤科学》)

[组成] 当归12 陈皮9 羌活9 骨碎补9 伸筋草15 五加皮9 桑寄生15 木瓜9

[功效与适应证] 祛风舒筋活络。适用于软组织损伤及骨折脱位后期筋络挛痛者。

[用法] 水煎服。

康复科常用药物集锦

康复科常用药物集锦 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 适应症:脑缺血、脑痴呆、脑外伤、大脑功能不全、脑细胞代谢障碍性疾病。产品优势:国家级新药,全国独家产品。增强细胞对氧&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微循环。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本品为一种大脑所特有的肽能神经营养药物。能以多种方式作用于中枢神经,调节和改善神经元的代谢,促进突触的形成,诱导神经元的分化,并进一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各种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本品可通过血脑屏障,促进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呼吸链,具有抗缺氧的保护能力,改善脑内能量代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催化其它激素系统。提供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及辅酶前体。 脑栓通胶囊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用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引起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和恢复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不歪斜,脉沉细或弦细,弦没.脑梗塞上见述表现者。【化学成分】蒲黄,赤芍,郁金鱿麻,漏芦。【药理作用】⑴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⑵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⑶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抑制血栓形成;⑷促进大脑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不足,增加大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通透性;⑸降低血压作用;⑹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7)改善缺血性脑梗塞大鼠行为异常;(8)减少缺血性脑梗塞的面积以及缺血性脑梗塞脑组织乳酸和丙二醛的含量.【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胃脘部嘈杂不适感,便秘等. 络活喜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片剂。本品为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具有抗高血压作用,本品缓解心绞痛是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另外扩张正常和缺血区的冠状动脉及冠状小动脉,使冠状动脉痉挛病人的心肌供氧量增加。用于治疗高血压、稳定型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脏病等。 黄连素 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一、抗病原微生物作用:1 、抗菌作用;2 、抗病毒作用;3 、抗原虫;4 、抗毒作用。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抗心律失常;2 、降低血压;3 、正性肌力;4 、临床报道黄连素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三、降血糖作用近年来大量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小檗碱不仅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而且对糖尿病人伴有的合并症高血压血栓形成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四、抗炎作用。五、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六、增强免疫功能。七、抗癌。八、其他作用。1 、抗溃疡作用;2 、解热作用;3 、黄连还具有中枢抑制和利胆等作用。 血塞通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提取的有效部位三七总皂苷,主要为人参皂苷、三七皂苷、适量赋形剂。【药理作用】本品能扩张冠脉和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减少和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增加脑血流量、对心肌和脑缺血有一定改善作用;具显著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本品还具降血脂,抗疲劳,耐缺氧,提高和增强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黄芪注射液 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骨科方剂50首

(一)内服方. 大成汤(《理作续断方》)组成:大黄20g,芒硝10g(冲服),当归lOg,木通lOg,枳壳20g,厚朴10g,苏木10g,川红花10g,陈皮10g,甘草10g,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组成:丁香6g,木香6g,瓜儿血竭log,儿茶10g,熟大黄20g,红花lOg,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15g,丹皮10g,甘草 6g,水煎服。治跌打扑坠闪错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柴胡15g,天花粉10g,当归尾log,红花6g,穿山甲10g,酒浸大黄30g,酒浸桃仁12g,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即停服;如6个小时之后,仍无泻下者,则服下第二次,以利为度。 润肠丸(《正体类要》)组成:大黄(煨)15g,归尾15g,羌活15g,桃仁(去皮尖)30g,麻子仁30g,皂角15g,秦艽1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三五十丸,空心开水送服。 桃仁四物汤(《中国医学大辞典》)组成:桃仁25粒,川芎3g,当归3g,赤芍3g,生地黄2g,红花2g,牡丹皮3g,制香附3g,玄胡索3g,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活法机要》)组成:木香、茴香(炒)、青皮、穿山甲(炙)、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各 等分。共研细末,每次服3~6g,温酒调下。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g,川芎6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枳壳5g,丹皮9g,香附9g,延胡索12g,乌药9g,五灵脂9g,甘草5g,水煎服。

清心药(《证治准绳》)组成:当归、丹皮、川芎、赤芍、生地黄、黄芩、黄连、连翘、栀子、桃仁、甘草,水煎服。 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根、大黄、山栀、棕榈皮、牡丹皮,以上各药等量。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保存待用。每服10~15g,用鲜藕汁或鲜萝卜汁调服。 五昧消毒饮(《医宗金鉴》)组成:金银花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10g,水煎服,每日l~3剂。 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组成:赤芍9g,当归尾9g,川芎6g,苏木6g,陈皮6g,桃仁6g,续断12g,乌药9g,乳香6g,没药6g,木通6g,甘草6g,水煎服。 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组成:羌活6g,防风9g,荆芥6g,独活9g,当归12g,续断12g,青皮5g,牛膝9g,五加皮9g,杜仲9g,红花6g,枳壳6g,水煎服。 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组成:党参lOg,灸甘草6g,茯苓12g,白术12g,水煎服。 四物汤(《理伤续断方》)组成:川芎6g,当归10g,白芍12g,熟地黄12g,水煎服。 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川芎6g,当归10g,熟地黄lO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2枚,清水煎服。

2021年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欧阳光明(2021.03.07)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总结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全部内容。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 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 1. 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 [组成]血竭30麝香0.36冰片0.36乳香4.5没药4.5红花4.5朱砂0.36儿茶7.2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 [用法]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 [组成]大黄20芒硝10 (冲服)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川红花10陈皮10甘草10 [功效与适应证]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水煎服。药后得下即停。 3. 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成]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 [用法]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 四黄膏(《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5. 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 [组成]当归12赤芍12桃仁10 红花6黄柏10防风10木通10甘草6生地12乳香5 [功效与适应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用于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 [用法]水煎服。 6.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 [组成]柴胡15天花粉15归尾 15红花6穿山甲10酒大黄30酒浸桃仁12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 7.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组成]当归12川芎6乳香6 苏木5红花5没药6蛭虫3三七3赤芍9陈 皮5落得打6紫荆藤9 [功效与适应证]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水煎服。 8. 活血祛瘀汤(经验方) [组成]当归15红花6庶虫9自然铜(煅)9狗脊9骨碎补15没药6乳香6三七3路路通6桃仁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 【歌诀】鸡鸣散就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组成】槟榔、木瓜、紫苏叶、桔梗、吴萸、生姜 【功效】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歌诀】金铃子散酒玄胡,肝郁化火诸痛除。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泻热止痛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呼吸科健康教育处方

肺炎健康教育处方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因素及药物引起。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寒颤,发热,胸痛,咳嗽和铁 锈色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纳 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黄疸,而易与急 性胃肠炎或胆囊疾病向混淆。 寒颤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 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伴头痛,全身肌肉 酸痛,食欲下降。 咳嗽:痰少,可带血,典型者为铁锈色痰。 【用药指导】 积极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及处理并发症。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G,疗程一般为14天。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红霉素胃肠道反应较明显,用药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滴数要缓,药物浓度不易过高。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多见,偶有皮疹,头痛或精神症状,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000~2000ml,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并有利于稀释痰液。静脉补液者注意滴数,防止输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高热病人宜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运动指导】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还能增加病人对生活的信心。 【预后】 大部分肺炎球菌肺炎预后良好,易感者可注射流感疫苗等,减少肺炎的发生。

支气管扩张健康教育处方 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害管壁,导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临床表现】 一、长期咳嗽和大量脓痰: 由于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形成的脓性痰,长时 间刺激支气管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咳嗽呼吸兴 奋,咳嗽一般为阵发性,常与体位变动有关,晨起及 晚上临睡时咳嗽和咳痰较多。 二、咯血 常为血痰或小量或大量咯血.由于病变部位常伴 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末支气管扩 张形成血管瘤,一旦破裂,常有咯血,甚至大咯血。 三、肺部感染 支气管扩张多见下叶,因下叶支气管引流较差,上下叶支气管较长,且受心脏的压迫,引流不畅,已引起继发感染,炎症向下蔓延,波及病变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出现肺部感染。痰呈粘液脓性或黄绿脓痰,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 四、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因反复感染可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用药指导】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促进痰液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舒张药和止血药,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咯血期间,因过冷或过热食物均易诱发咯血,故温凉为宜,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500毫升以上,稀释痰液。戒烟戒酒 【运动指导】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后】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康复科常用药

康复医学科常用药物剂量、作用、换算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名称剂量作用不良反应 丹红注射液10ml 活血化瘀,通脉舒 络。用于淤血闭阻 所致的胸痹及中 风,证见:胸痛, 胸闷,心悸,口眼 歪斜,言语蹙涩, 肢体麻木,活动不 利等正;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 淤血型肺心病,缺 血性脑病、脑栓塞。偶有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瘙痒、头痛、头晕、心悸、寒战、发热、面部潮红、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抽搐等。 天麻素注射液 5 用于神经衰弱、神 经衰弱综合症及血 管神经性头痛等症 亦可用于脑外伤性 综合症、眩晕症等有少数病人出现口鼻干燥、头昏、胃不适等症状,但不影响病人接受用药,也无需特殊处理。 血栓通150mg 活血祛瘀,通脉活 络 尚不明确 乙酰谷酰胺0.3mg 用于脑外伤昏迷、 神经外科手术引起 的昏迷、肝昏迷及 偏瘫、高位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神经性头痛和腰痛 等 丹参川芎嗪5ml 用于闭塞性脑血管 疾病 偶见皮疹

药名剂量作用不良反应 红花注射液20ml 活血化瘀全身性损害:过敏 样反应、过敏样休 克、III度房室传导 阻滞并休克、寒 战、发热、面色苍 白等 呼吸系统损害:呼 吸困难、咳嗽、喘 憋、喉水肿等。 心血管损害:心 悸、心律失常、血 压升高、紫绀等。 中枢及外周神经 系统损害:头晕头 痛、抽搐等。 胃肠道损害 皮肤及其附件损 害:瘙痒、荨麻疹、 面部潮红等 七叶皂苷钠10mg;5mg 用于脑水肿、创伤 或手术所致肿胀可见局部注射部位疼痛、肿胀 鹿瓜多肽8mg 用于风湿、类风湿 性关节炎、强直性 脊柱炎、各种类型 骨折、创伤性修复 及腰腿疼痛等可出现发热或皮疹 小牛血清去蛋白5ml:0.2g 1、改善脑部血液 循环和营养障碍 性疾病所引起的 神经功能缺陷。 2、末梢动脉、静 脉循环障碍及其 引起的动脉血管 病、腿部溃疡。偶见荨麻疹,皮肤潮红,药物热,休克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与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就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与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 右脉数大者。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与,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主治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古代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砭刀、骨针、石镰等。《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它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康复科常用方剂

1、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2、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3、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4、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莲子薏苡仁桔梗白扁豆山药 5、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薏苡仁 半夏 6、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7、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8、藿香正气散藿香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厚朴桔梗炙 甘草大腹皮陈皮 9、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10、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11、五仁丸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 12、十枣汤芫花大戟甘遂大枣 13、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14、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15、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16、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 17、左金丸黄连吴茱萸 18、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19、六一散滑石甘草

20、苓桂甘露饮肉桂白茯苓白术猪苓滑石寒水石炙甘草泽泻 21、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22、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23、生脉散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24、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25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26、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 27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28、四磨汤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 29、身痛逐瘀汤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 30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葛根 31、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生姜 32、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3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 34、四妙丸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 35、二妙散黄柏苍术 36、五苓散猪苓白术泽泻茯苓桂枝 37.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38、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精编版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骨科常用药方

[配方]桃仁9 红花6牛膝 6当归12白芍6川芎12乳香 5没药 5薏苡仁9 茯苓12 泽泻12 桂枝6 白术12(黄芪12)三七8血竭2骨碎补10麦冬10甘草6 四物汤:补血、养血;当归(10g) 川芎(8g) 白芍(12g) 熟地(12g) 桃红四物汤:当归 15g、川芎 10g 白芍 10g 熟地 15g、桃仁 9g (打碎)、红花 10g 四君子汤;补气。益气健脾。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四逆散:调和肝脾。只烧干柴。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9g 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 甘草6g桔梗4.5g 川芎4.5g牛膝9g 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配方]苏木、当归、三棱、川椒各10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先以蒸汽熏蒸患处,稍温,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剂药用2天。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接骨续损。适用于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康复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完整版

1.毫针刺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二、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三、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 四、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