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与应用(2).pdf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与应用(2).pdf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与应用(2).pdf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与应用(2).pdf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习题及答案

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教程(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1. 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系统?答:数据库(database)是存放数据的仓库,严格的讲,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2.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

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组织、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和通信。 3. 说出几种常用的数据模型。 答: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4. 什么是关系模型? 答: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5.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答: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建立和测试、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第2章 SQL 语言简介 1. 什么是SQL语言?SQL语言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答: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

数据库系统。 SQL的特点和功能有:查询,操作,定义和控制四个方面,SQL语言具有高度的非过程化,语言简洁,语义明显,语法结构简单,直观易懂的特点。SQL语言即可以作为独立语言使用,用户可以在终端键盘上直接键入SQL命令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也可以作为嵌入式语言,嵌入到其他高级语言中。 2. SQL语言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SQL语言包含4个部分: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查询语言(DQL-Data Query Language)、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3. 在联接查询中,包含哪几类联接?答:联接可分为3类: (1)内部联接(典型的联接运算,使用类似于 = 或 <> 的比较运算符)。内部联接使用比较运算符根据每个表的通用列中的值匹配两个表中的行。内部联接包括同等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及表的操作

可编辑可修改 实验一数据库及表的操作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_6_学时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 时间:2013年月日课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 节教学周次:第________ 周 实验分室:_______________ 实验台号:__________ 实验员: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它简单操作 2.熟练掌握数据表建立、数据表维护、数据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数据库的创建、打开、关闭 2.数据表的创建:建立表结构、设置字段属性、建立表之间关系、数据的输入 3.数据表维护:打开表、关闭表、调整表外观、修改表结构、编辑表内容 4?数据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数据、排序记录、筛选记录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数据库 1.创建空数据库 要求:建立“教学管理.accdb ”数据库,并将建好的数据库文件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操作步骤:

IS 1 丿小? e 叮亍 Micrtilitil ftfdwvi 口 可审业 a 站 j-t 4审时 OffiCfLC WF gm ■ *陆 (2)单击険'I 按钮,在打开的“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库的保存位置,在“ 件夹中,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1-2所示。 (3)这时返回到access 启动界面,显示将要创建的数据库的名称和保存位置,如果用户未提供文件 扩展名,access 将自动添加上。 (4 )在右侧窗格下面,单击“创建”命令按钮,如图 1-1所示。 (5)这时开始创建空白数据库,自动创建了一个名称为表 1的数据表,并以数据表视图方式打开这 个表1,如图1-3所示。 J 曰归 图1-1 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1 )在Access 2010启动窗口中,在中间窗格的上方,单击“空数据库” ,在右侧窗格的文件名文本 框中,给出一个默认的文件名“” 。把它修改为“教学管理”如图 1-1所示。 实验一”文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试题大全

1、Access数据库是(B )。 A.层次型数据库 B.关系型数据库 C.网状型数据库 D.杂合型数据库 2、在Access数据库中,数据保存在(D )对象中。 A.窗体B.查询 C.报表D.表 3、数据库文件中至少包含有(A )对象。 A.表B.窗体 C.查询D.其余三种 4、在Access数据库系统中,不能建立索引的数据类型是(C )。 A.文本型B.数字型 C.备注型D.日期/时间型 5、如果字段内容为声音文件,可将此字段定义为(C )类型。 A.文本 B.查询向导 C.OLE对象 D.备注 6、在表设计视图中,如果要限定数据的输人格式,应修改字段的(C )属性。 A.格式B.有效性规则 C.输入格式D.字段大小 7、下面有关主键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不同的记录可以具有重复的主键值或空值 B.一个表中的主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字段 C.在一个表中的主键只可以是一个字段 D.表中的主键的数据类型必须定义为自动编号或文本 8、下面有关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 A.表是Access数据库中的要素之一 B.表设计的主要工作是设计表的结构 C.Access数据库的各表之间相互独立 D.可以将其他数据库的表导人到当前数据库中 9、Access是(A )办公套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Office B.Word C.Excel D.Lotus 10、下列(B )图标是Access的标志。 11、存储在计算机内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组织起来的相关数据的集合称为(C )。

A.数据库管理系统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D.数据结构 12、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存贮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要在一定意义下确保是(B )。 A.一致的B.正确的、一致的 C.正确的D.规范化的 13、不能退出Access2003的方法是(C )。 A.选择Access2003屏幕“文件”菜单的“退出”命令 B.选择Access2003控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C.利用快捷键+ D.利用快捷键+ 14、关系数据库是以(C )的形式组织和存放数据的。 A.一条链B.一维表 C.二维表D.一个表格 15:以下有关数据基本表的叙述,(D )是正确的。 A.每个表的记录与实体可以以一对多的形式出现 B.每个表的关键字只能是一个字段 C.在表内可以定义一个或多个索引,以便于与其他表建立关系 D.每个表都要有关键字以使表中的记录惟一 16、在Access2000中一个数据库的所有对象都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该文件的扩展名是(B )。 A..DBC B..MDB C..DBM D..DBF 17、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它存放着数据库的(A )。 A.全部数据B.部分数据 C.全部对象D.全部数据结构 18、建立Access2003数据库时要创建一系列的对象,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C )。 A.报表B.基本表 C.基本表之间的关系D.查询 19、Access2003屏幕的主菜单的菜单项是(C )。 A.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子菜单 B.会根据执行的命令而有所增添或减少 C.可被利用来执行Access的几乎所有命令的 D.以上全部是正确的 20、在Access数据库窗口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的步骤依次是(A )。 A.打开表设计器、定义字段、设定主关键字、设定字段属性和表的存储 B.打开表设计器、设定主关键字、定义字段、设定字段属性和表的存储 C.打开表设计器、定义字段、设定字段的属性、表的存储和设定主关键字 D.打开表设计器、设定字段的属性、表的存储、定义字段和设定主关键字 21、在表设计器的设计视图的上半部分的表格用于设计表中的字段。表格的每一行均由四部分

Access大数据库技术项目化教程思考与练习

一、简答题 1.简述Access 2010的启动方法。 启动Access 2010的方式与启动一般应用程序的方式相同,有四种启动方式: (1)常规启动: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Access 2010。 (2)桌面图标快速启动:如果桌面上有Access快速启动图标,则双击该图标启动。 (3)“开始”菜单选项快速启动:单击“开始”菜单中的快速启动图标启动Access 2010。 (4)通过已存文件快速启动: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已存在的Access数据库文件启动Access 2010。 2.简述Access 2010的退出方法。 退出Access 2010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击Access窗口标题栏右侧的“关闭”按钮。 (2)双击Access窗口标题栏左侧的控制菜单图标。 (3)单击“文件”选顶卡中的“退出”按钮。 (4)按快捷键Alt+F4。 3.什么是Access?Access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1)Access Access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Office办公自动化系列应用软件之一。 (2)Access的特点: 1)存储方式单一 2)面向对象 3)界面友好、易操作 4)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 5)支持ODBC(Open Data 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 (3)Access的功能: 1)组织、存放与管理数据 2)查询数据 3)设计窗体 4)报表输出 5)数据共享 6)建立超链接 7)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 4.简述Access 2010工作界面的构成。 (1)标题栏 (2)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3)功能区 (4)导航窗格 (5)命令选项卡 (6)对象工作区 (7)状态栏

Access上机操作题——报表操作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二十 ——创建报表㈠ 一、使用工具栏中“新对象:自动报表”按钮创建纵栏式报表: ●创建“学生”表的纵栏式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教学”数据库,选择“表”对象。 ②选择“学生”数据表。 ③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对象:自动报表”按钮,选择“自动报表”选项。 ④保存此报表。 ●窗体转换为报表: 将“教学”数据库中的“学生”窗体转换为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教学”数据库,选择“窗体”对象。 ②右击“学生”窗体名,选择“另存为”命令。 ③在“另存为”对话框中的“保存类型”下拉按钮中,选择“报表”选项。 ④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操作训练 ⑴创建“课程”表的纵栏式报表。 ⑵创建“成绩”表的纵栏式报表。 ⑶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基于“职工”数据表的窗体,然后再将转换为报表。 二、使用向导创建单表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 ⑴根据“学生”表创建纵栏式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报表”命令,或选择“报表”对象后,再单击“新建”按钮。 ②选择“自动创建报表:纵栏式”选项,并选择数据来源为“学生”表后,单击“确定”按钮。 ③保存此报表。 注:自动创建表格式报表和数据表式报表的操作方法同此相似。 学生操作训练: ⑵根据“课程”表,分别创建一个纵栏式、表格式报表。 ⑶根据“成绩”表,分别创建一个纵栏式、表格式报表。 2、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⑴使用“报表向导”建立一个基于“学生”表中“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字段的简单报表。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选择“报表”对象,双击“使用向导创建报表”选项。 ②在“表/查询”下拉列表中选择报表的数据来源——“学生”表,然后选择在报表中要显示的字段名: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最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③设置分组:确定是否添加分组级别。暂时不添加,则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 ④设置记录的排序次序。暂时不设置排序,则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

(2020年整理)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标准.doc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3.核心课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1、课程定位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数据库系统设计能力,能够使用Access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模,并能建立数据库;能够使用SQL 语句操作数据库;能够建立窗体和报表,并用VBA实现相应的功能。同时也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职业岗位工作具备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任务 该课程的任务,除了要求学生学会使用Access进行数据库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习VBA软件设计思想,利用VBA进行Access数据库的后台开发,以此拓展学生的软件设计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软件设计的实际开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坚持“以企业应用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职业竞岗位目标,变应试为应用”的教学设计理念,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解构关键职业岗位能力,以职业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

三、课程目标 1、职业关键能力目标 (1)熟悉Access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 (2)了解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等概念; (3)理解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 (4)理解数据库中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5)掌握数据库、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的创建方法; (6)掌握使用VBA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 (7)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建立查询; (8)使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般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2、职业专门能力目标 (1)能掌握常用软件算法设计和编码规范; (2)能掌握常用数据库的规范和数据库查询设计; (3)能对软件项目需求进行分析,设计总体目标,了解客户需求,进行具体规划; (4)能够使用Access软件进行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5)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系统架构,了解软件系统特性并进行合理选型; (6)能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和软件系统的实施和软件测试。 3、方法能力目标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关问题,验证程序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通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实际项目开发的学习过程,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认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加一些编程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所学习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设计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程序或网站。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四、课程内容 1、预备知识 学习本课程,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一定编程基础等。 2、核心内容 课程重难点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建立一个简单的access数据库

建立一个简单的access数据库 这一节我们将学习有关数据库创建的内容,用过Access创建数据库的朋友可以略过不看。 打开Microsoft Access,选择文件-〉新建数据库,然后选择一个位置保存你的数据库文件,这里我们按它默认的命名保存。 保存数据库后我们看到的是下面的界面,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开始创建一个数据表。我们这里的应用你只需照着步骤一步步做下去,即使你以前从没接触过数据库也没有问题,如果你想做深层次的应用,涉及到关系结构的话,那最好还是找一本数据库的书来看看。

接下来我们设计一个用户注册用的用户信息表。双击使用设计器创建表,打开设计界面。在字段名称一栏中填入你想纪录的用户信息(最好字段名不要用中文来命名,这样以后编程的时候不会有太多麻烦,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用到了数据库自己的保留字---比如temp,这样的话和数据库程序会有冲突,尽量用表名+下滑线+名称的方式来命名,比如tbl_userinfo_name,这里我们先用简单的命名处理)。我们共创建了6个字段,分别为username(保存用户注册的id)、userpass(用户注册用的密码)、usermail(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reg_date(用户注册时间)、homepage(用户的个人主页地址)、phone

(用户的联系电话)。数据类型形用它默认的文本类型,字段大小为50,先面我们再来对个别字段进行处理。 一般来讲,用户名、密码、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号码都不会超过50个字符(当然,如果有人恶意输入过长的字符串的话会报错,所以我们在后面的网页制作中要做一些限制),而个人主页地址呢,则可能超过---,所以我们将它的字段大小调整为200。 注册日期的时间类型改为日期/时间,*_’ 当然嘛。然后我们可以调用access自己的函数功能为他添加一个默认值,=Now() ,这表示当数据添加时,数据库系统自动以服务器当前时间作为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ACCESS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目录 第1章 (1) 第2章 (3) 第3章 (4) 第4章 (5) 第5章 (6) 第6章 (7) 第7章 (8) 第8章 (9) 第9章 (12) 第1章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D

6.C 7.A 8.D 9.C 10.A 11.C 12.D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元组,属性 3.1:n或一对多 4.选择 5.文件 6.表,窗体 三、问答题 1.答: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新型数据库系统等发展阶 段。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管理是以人工管理方式进行的,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有冗余,无法实现共享;数据对程序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管理阶段利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将相关数据按一定的规则构成文件,通过文件系统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存取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文件管理方式。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数据对程序有一定独立性;但数据的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数据独立性差;数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缺乏对数据的统一控制和管理。

在数据库管理阶段,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数据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并且具有充分的共享性,有效地减少了数据冗余。 (在数据库管理阶段,学校信息管理中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有关学校信息管理 的数据都存放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中,数据库不再面向某个部门的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并且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保持较高的独立性。) 新型数据库系统包括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为复杂数据的 管理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 2.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在数据库系统中,因为采用了数 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的独立性。在数据存储结构改变时,不影响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这样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在全局逻辑结构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局部逻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3.答:关系运算式如下: (1)σ年龄>35(患者) (2)σ职称='主任医师'(医生) (3)π(患者病例号,患者姓名)(σ姓名='王三'(医生患者)),其中连接的条件为“医生.医生编号=患者.医生编号”。 (4)π(医生编号,姓名,职称)(σ患者姓名='刘北'(医生患者)),其中连接的条件为“医生.医生编号=患者.医生编号”。 4.答:启动Access 2010常用的方法有3种: ①在Windows桌面中单击“开始”按钮,然后依次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Access 2010”选项。 ②先在Windows桌面上建立Access 2010的快捷方式,然后双击Access 2010快捷方式图标。 ③双击要打开的数据库文件。 退出Access 2010的方法主要有如下4种。 ①在Access 2010窗口中,选择“文件”→“退出”菜单命令。 ②单击Access 2010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③双击Access 2010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图标;或单击控制菜单图标,从打开的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或按组合键Alt+F4。 ④右键单击Access 2010窗口标题栏,在打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

数据库上机操作题

Access 上机操作题(共5题,3分/题) 数据库上机操作题 1. 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添加相应数据库表,并建立表间关系 (1)打开Access2010,建立“学生管理”数据库,并添加三个表,分别是Student、Course 和Grade。 Student Grade

(2)在Student表中以“学号”建立主键,在Course表中以“课程号”建立主键 (3)以Student与Grad表按“学号”字段建立关系,以Grad表“课程编号”字段与Course 表中“课程号”字段建立关系。 2. 根据已有学生数据库建立简单查询 (1)按照操作题1中的Student、Course和Grade三个表,建立综合查询,要求包括三个表中无重复的所有字段,并将查询结果存到新表stud中。 (2)按照学号建立参数查询,查询学号是12102105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选课情况。 (3)按照分数的降序排列显示学生所有信息。 (4)将学生成绩表的Grage成绩按80%修改。 3. 基于已有的学生管理数据库,建立高级查询 (1)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询并显示学生的平均分数,所在班级名称。 (2)显示所有分数高于80分的学生姓名所有信息。 (3)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查询开课时间在2013年中121021班级学生的选课情况。 (4)在Grade表中添加“等级”字段,将成绩在80分或以上的学生在等级字段中添加“优良”标识。 4. 建立学生基本情况及成绩情况窗体 (1)基于建立的学生管理数据库,按照性别添加照片字段数据(有照片文件夹) (2)利用自动创建窗体,所建窗体命名为“学生基本信息”; (3)利用窗体设计修改窗体,调整窗体位置,添加背景图片(有图片文件) (4)添加4个导航按钮,分别指向“下一项记录”、“前一项记录”、“最后一记录”和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教程》习题参考答案

《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ACCESS2003入门 一、填空题: 1.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管理 2.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3.数据库 4.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 5.实体集、属性、码 6.实体 7.实体内部、实体之间 8.联系、属性名、联系 9.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关系模型 10.二维表、二维表 11.候选关键字、候选关键字、主关键字、主键 12.一个关系、一个关系 13.投影 14.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15.范式 16.完整性约束 17.数据库窗口 18.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19..mdb 20.VBA Application 二、选择题: 1.B 2.A 3.C 4.B 5.B 6.A 7.C 8.C 9.A 10.B 11.D 12.A 13.A 14.A 15.B 16.A 17.C 18.D 19.D 20.A 第二章数据库与表 一、填空题: 1.主键 2.不能相同、不能为空 3.设计 4.自动编号 5.数据表 6.字母、汉字、空格、1~64、

英文句号.、感叹号!、方括号[]、单撇号’ 7.货币型、数字型、文本型、备注型、是否型、文本型(或者数字型)8.显示和打印 9.< 10.输入模式、数据输入 11.格式 12.密码 13.非法 14.有效性规则 15.文本型、查阅 16.数据表 17.格式→字体、不需 18.字段名称、数据类型 19.OLE对象 20.冻结 二、选择题: 1.D 2.B 3.B 4.D 5.B 6.C 7.C 8.D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B 16.A 17.B 18.C 19.C 20.B 第三章查询 一、填空题 1、数据表视图、SQL视图、数据透视图视图、设计视图 2、图书编号in (1166,1388) 3、显示 4、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 5、姓名like “李*” 6、窗体、报表 7、查询 8、生成表查询 二、选择题

Access数据库应用教程课后题答案

课后选择题答案 第1章 1.一个教师可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则实体教师与课程间的联系就是( D )。 A.1:1联系 B.1:m联系 C.m:1联系 D.m:n联系 2.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模型中就是通过( C )。 A.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 B.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C.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 D.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3.对关系S与关系R进行集合运算,结果中既包含S中元组也包含R中元组,这种集合运算称为( A )。 A.并运算 B.交运算 C.差运算 D.积运算 4.在下列关系运算中,不改变关系表中的属性个数但能减少元组个数的就是( B )。 A.并 B.选择 C.投影 D.笛卡儿乘积 5.关系型数据库中所谓的“关系”就是指( B )。 A.各个记录中的数据彼此间有一定的关联 B.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C.某两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D.表中的两个字段有一定的关系 6.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就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就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7.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就是( C )。 A.DB包含DBS与DBMS B.DBMS包含DB与DBS C.DBS包含DB与DBMS D.没有任何关系 8.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实现数据共享的就是( C )。 A.人工管理阶段 B.文件系统阶段

C.数据库系统阶段 D.系统管理阶段 9.1970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员E、F、Codd提出了数据库的( C )。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10.设属性A就是关系R的主键,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这就是( A )。 A.实体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C.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D.域完整性规则 11.数据库技术的奠基人之一E、F.Codd从1970年起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论述的就是( C )。 A.层次数据模型 B.网状数据模型 C.关系数据模型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12.在数据库设计中用关系模型来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的结构就是( B )。 A.层次结构 B.二维表结构 C.网状结构 D.封装结构 13.关系数据模型( D )。 A.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 B.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D.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 14.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C )。 A.大型、中型与小型 B.西文、中文与兼容 C.层次、网状与关系 D.数据、图形与多媒体 15.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与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 C )。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管理功能 C.数据操纵功能 D.数据控制功能 16.在数据库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它就是数据库设计的( B )阶段。 A.需求分析 B.概念结构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7.E-R图就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 )。

Access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Access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数据库设计一般要经过:确定创建数据库的目的、确定数据库中需要的表、确定该表中需要的字段、确定主关键字和确定表之间的关系等步骤 1.确定创建数据库的目的 设计数据库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数据库的目的及如何使用。用户需要明确希望从数据库得到什么信息,由此可以确定需要什么主题来保存有关事件(表)和需要什么事件来保存每一个主题(表中的字段)。 与将使用数据库的人员进行交流。集体讨论需要数据库解决的问题,并描述需要数据库生成的报表;同时收集当前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然后参考某个设计得很好且与当前要设计的数据库相似的数据库。 2.确定该数据库中需要的表 确定表可能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最难处理的步骤。因为要从数据库获得的结果、要打印的报表、要使用的格式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能够提供用于生成表的结构线索。 不必使用Access来设计表。实际上,先在纸上草拟并润色设计可能是较好的方法。在设计表时,应该按以下设计原则对信息进行分类。 (1)表不应包含备份信息,表间不应有重复信息。由此,关系数据库中的表与常规文件应用程序中的表(例如,电子表格)有所不同。 (2)如果每条信息只保存在一个表中,只需在一处进行更新,这样效率更高,同时也消除了包含不同信息的重复项的可能性。例如,要在一个表中只保存一次每一个客户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3)每个表应该只包含关于一个主题的信息。 (4)如果每个表只包含冠以一个主题的事件,则可以独立于其他主题维护每个主题的信息。例如,将客户的地址与客户订单存在不同表中,这样就可以删除某个订单但仍然保留客户的信息。 3.确定表中需要的字段 每个表中都包含关于同一主题的信息,并且表中的每个字段包含关于该主题的各个事件。例如,客户表可以包含公司的名称、地址、城市、省和电话号码的字段。在草拟每个表的字段时,请注意下列提示: (1)每个字段直接与表的主题相关。 (2)不包含推导或计算的数据(表达式的计算结果)。 (3)包含所需的所有信息。 (4)以最小的逻辑部分保存信息(例如,名字和姓氏而不是姓名)。 4.确定主关键字 Access为了连接保存在不同表中的信息,例如将某个客户与该客户的所有订单相连接,数据库中的每个表必须包含表中唯一确定的每个记录的字段和字段集。这种字段和字段集称作主键(主关键字)。 5.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因为已经将信息分配到各个表中,并且已定义了主键字段,所以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告知Access如何以有意义的方法将相关信息重新结合到一起。如果进行上述操作,必须定义Access数据库中的表之间的关系。 6.优化设计 在设计完需要的表、字段和关系后,就应该检查该设计并找出任何可能存在

Access上机操作题——查询操作说课材料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七 ——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㈠ 在“教学”数据库中的“学生”、“课程”、“成绩”三张表中,完成下列操作: 1、建立表间关系: 根据“学生”表和“成绩”表中“学号”字段建立关系;根据“成绩”表和“课程”表中的“编号”字段建立关系;保存已建立的关系。 2、简单查询的创建: ⑴单表查询: 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对“学生”表创建一个名为“学生单表简单查询”,只要显示“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地址”等字段。 ⑵多表查询: 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对“学生”、“课程”、“成绩”表创建一个名为“学生多表简单查询”的简单查询,只要显示“学号,姓名,入学成绩,课程,成绩”等字段。 3、交叉表查询: 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一个基于“学生”、“课程”、“成绩”三张表名为“学生成绩交叉查询”的查询。 ⑴若以上三张表没建立关系,则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⑵建立一个包含“学生”表中“姓名”,“课程”表中“课程”,“成绩”表中“成绩”字段的简单查询。 ⑶按照书中P56—58页的②—⑤步操作。 4、重复项查询: ⑴使用重复项查询向导,在“学生”表中,查找入学成绩相同的学生。此查询命名为“入学成绩相同学生查询” ⑵使用重复项查询向导,在“学生”表中,查找出生日期相同的学生。此查询命名为“出生日期相同学生查询”。 ⑶使用重复项查询向导,在上面已建立的“学生多表选择查询”中,查找“计算机应用基础”分数相同的学生。此查询命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分数相同查询”。 5、查找不匹配项查询: 使用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在“学生”和“成绩”表中,查找没有成绩的学生。此查询命名为“缺考学生查询”。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八 ——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㈡ 在“职工基本情况”数据库中的“职工”、“职工家属”、“职工工资”三张表中,完成下列操作: 1、建立表间关系: 根据“职工”表、“职工家属”和“职工工资”三张数据表中的“职工号”字段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保存其建立的关系。 2、简单查询的创建: ⑴单表查询: ①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对“职工”表创建一个名为“职工工作业绩单表简单查询”,只要显示“职工号,姓名,工作业绩”等字段。 ②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对“职工家属”表创建一个名为“职工爱人单表简单查询”,只显示“职工号”和“爱人姓名”字段。 ③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对“职工工资”数据表创建一个名为“职工奖金单表简单查询”,显示“职工号,奖金,保险”等字段。 ⑵多表查询: ①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创建一个基于“职工”和“职工家属”数据表,名为“职工子女多表查询”,显示“职工号,姓名,婚否,子女”等字段。 ②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创建一个基本“职工”和“职工工资”数据表,名为“职工收入多表查询”,显示“职工号,姓名,基本工资,奖金,保险”等字段。 ③使用简单查询向导,创建一个基本“职工”、“职工家属”和“职工工资”三张数据表,名为“职工情况多表查询”,显示“职工号,职工姓名,爱人姓名,子女,基本工资”等字段。 3、交叉表查询: 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创建一个基于“职工”、“职工工资类别”、“职工工资汇总表”三张表名为“职工工资交叉查询”的查询。 ⑴根据“职工”和“职工工资汇总表”的“职工号”字段,和“职工工资类别”和“职工工资汇总表”的“编号”字段,建立以上三张数据表之间的关系。 ⑵建立一个名为“职工工资汇总查询”的简单查询,包含“职工”表中“职工号、姓名”,“职工工资类别”表中“工资类别”,“职工工资汇总表”表中“金额”字段的简单查询。 ⑶根据已建立的“职工工资汇总查询”,创建一个以“姓名”字段为行标题,“工资类别”为列标题,对每位职工工资情况进行汇总的交叉表查询,并将其命名为“职工工资交叉查询”。 4、重复项查询: ⑴使用重复项查询向导,在“职工”数据表中,查找工作业绩相同的职工。此查询命名为“工作业绩相同查询” ⑵使用重复项查询向导,在“职工工资”表中,查找基本工资相同的职工。此查询命名为“基本工资相同查询”。 ⑶使用重复项查询向导,在上面已建立的“职工工资汇总查询”中,查找“奖金”相同的职工。此查询命名为“奖金相同的职工查询”。 5、查找不匹配项查询: 使用查找不匹配项查询,在“职工”和“职工工资”表中,查找两张数据表中不匹配项的职工。此查询命名为“职工不匹配项查询”。

ACCESS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程 (1)

ACCESS 2010数据库应用技术教程考试试 卷(A卷) 考生请注意: 试卷下载请解压,解压完成后请将你下载的试卷文件夹修改成以自己的学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然后打开文件夹完成试题。 本次考试是机试,希望大家边做边保存,防止完成内容丢失。在完成试卷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计算机卡死现象请不要私自处理,请联系监考老师。 完成试卷后将所用文件保存并关闭,打成压缩包后上传至老师要求的服务器路径下。 加油!祝你考试成功! 理论题 【请在答题卡上完成】 一选择题(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共15小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人们常说的数据模型是指(A)。 A、概念模型 B、实现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2、实体联系图又称为(C)。 A、N-S图 B、DFD C、E-R图 D、RPD图 3、实体所具有的特性称为(B)。 A、实体 B、属性 C、元组 D、关系 4、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C)。

A、DBO B、DBS C、DBMS D、DBA 5、实体联系图又称为(C)。 A、N-S图 B、DFD C、E-R图 D、RPD图 6、在宏中,openReport操作可用来打开指定的(D)。 A、查询 B、状态栏 C、窗体 D、报表 7、“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一般是(D)。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A)。 A、矩形 B、椭圆形 C、菱形 D、三角形 9、设有表示学生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关键字(键或码)为:(C)。 A、课程.成绩 B、学号.成绩 C、学号.课号 D、学号.姓名,成绩 10、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数据共享最好的是(C)。 A、人工管理阶段 B、文件系统阶段 C、数据库系统阶段 D、三个阶段相同 11、Access2003中,表的字段数据类型中不包括(D)。 A、文本型 B、数字型 C、窗口型 D、货币型 12、Access2003的表中,(D)不可以定义为主键。 A、自动编号 B、单字段 C、多字段 D、OLE对象 13、如果一个字段在多数情况下取一个固定的值,可以将这个值设置成字段的(B)。 A、关键字 B、默认值 C、有效性文本 D、输入掩码 14、在对某字符型字段进行升序排序时,假设该字段存在这样四个值:"100"、"22"、"18"和"3",则最后排序结果是(C)。

Access上机操作题——宏的创建与设计

Access上机操作题之三十二 ——宏的创建与设计㈠ 一、认识Access中的宏: ●宏的定义: 宏是一种以动作为单位的特殊代码,是由一连串动作组成的操作序列的集合,用来自动完成特定任务的操作或操作集。 ●动作的构成: 宏中的每个动作是由其动作名及其参数构成。如,Openform(动作名)表示打开指定的窗体。 ●宏、宏组与条件操作宏: ⑴宏:是一个操作序列的集合。 ⑵宏组:是多个操作序列的集合,即宏的集合。 ⑶条件操作宏:是带有条件的操作序列。 ●宏的功能: ⑴打开、关闭表单、报表,打印报表,执行查询。 ⑵移动窗口,改变窗口大小。 ⑶模拟键盘动作,为对话框或其他等待输入的任务提供字符串输入的功能。 ⑷显示信息框,响铃警告。 ⑸数据的导入、导出。 ⑹执行任意的应用程序模块。 ⑺为控件的属性赋值。 ●宏的设计视图窗口: 宏的设计视图用于宏的创建、编辑与测试,其窗口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宏设计窗口,下半部分为宏参数的操作窗口。 1、宏设计窗口:一般包含宏名、条件、操作、注释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宏名”和“条件”两个部分经常被隐藏,可通过工具栏中的“宏名”和“条件”两个按钮显示出来。 ⑴宏名:是为所创建的宏命名。 ⑵条件:设置当前宏的运行条件。 ⑶操作:包含待执行的宏指令。 ⑷注释:为每一个操作提供注释说明,以帮助用户记忆宏的作用。 2、操作参数:是为当前宏指令设置相关的操作参数。当你选定“操作”栏中的宏指令时,就可在“操作参数”区中设置操作参数值。例如: ⑴当前选定的是“操作”栏中的“OpenForm”项,表示打开一个窗体或报表。 ⑵窗体名称:学生——表示打开的是“学生”窗体。 ⑶视图:窗体——表示在“窗体”视图方式下打开该窗体。 ⑷数据模式:只读——表示用户的操作权限为“只读”。 ⑸窗口模式:普通——表示窗口的显示方式为“普通”模式。

Access数据库上机练习加答案解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上机题库I 第1套题目 一、基本操作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相应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考生文件夹”均为考试系统安装盘符下的“\K01\29010001”文件夹。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1.mdb”,里面已经设计好表对象“tStud”。请按照以下要求,完成对表的修改: (1)设置数据表显示的字体大小为14、行高为18。 (2)设置“简历”字段的设计说明为“自上大学起的简历信息”。 (3)将“年龄”字段的数据类型改为“整型”字段大小的数字型。 (4)将学号为“20011001”学生的照片信息换成考生文件夹下的“photo.bmp”图像文件。 (5)将隐藏的“党员否”字段重新显示出来。 (6)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备注”字段删除。 二、简单应用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相应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考生文件夹”均为考试系统安装盘符下的“\K01\29010001”文件夹。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2.mdb”,里面已经设计好三个关联表对象“tStud”、“tCourse”、“tScore”和一个临时表对象“tTemp”。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 (1)创建一个查询,按所属院系统计学生的平均年龄,字段显示标题为“院系”和“平均年龄”,所建查询命名为“qT1”。 (2)创建一个查询,查找选课学生的“姓名”和“课程名”两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2”。 (3)创建一个查询,查找有先修课程的课程相关信息,输出其“课程名”和“学分”两个字段内容,所建查询命名为“qT3”。 (4)创建删除查询,将表对象“tTemp”中年龄值高于平均年龄(不含平均年龄)的学生记录删除,所建查询命名为“qT4”。 三、综合应用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相应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考生文件夹”均为考试系统安装盘符下的“\K01\29010001”文件夹。 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3.mdb”,里面已经设计好窗体对象“fStaff”。试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要求补充窗体设计: (1)在窗体的窗体页眉节区位置添加一个标签控件,其名称为“bTitle”,标题显示为“员工信息输出”。 (2)在主体节区位置添加一个选项组控件,将其命名为“opt”,选项组标签显示内容为“性别”,名称为“bopt”。 (3)在选项组内放置二个单选按钮控件,选项按钮分别命名为“opt1”和“opt2”,选项按钮标签显示内容分别为“男”和“女”,名称分别为“bopt1”和“bopt2”。 (4)在窗体页脚节区位置添加两个命令按钮,分别命名为“bOk”和“bQuit”,按钮标题分别为“确定”和“退出”。 (5)将窗体标题设置为“员工信息输出”。 注意:不允许修改窗体对象“fStaff”中已设置好的属性。 第2套题目 一、基本操作题 请在“答题”菜单下选择相应命令,并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具体要求如下: 注意:下面出现的“考生文件夹”均为考试系统安装盘符下的“\K01\29010001”文件夹。 在考生文件夹下,存在一个数据库文件“samp1.mdb”。在数据库文件中已经建立了一个表对象“学生基本情况”。试按以下操作要求,完成各种操作: 1.将“学生基本情况”表名称更改为“tStud”。 2.设置“身份ID”字段为主键;并设置“身份ID”字段的相应属性,使该字段在数据表视图中的显示标题为“身份证”。 3.将“姓名”字段设置为有重复索引。 4.在“家长身份证号”和“语文”两字段间增加一个字段,名称为“电话”,类型为文本型,大小为12。 5.将新增“电话”字段的输入掩码设置为“010-********”形式。其中,“010-”部分自动输出,后八位为0到9的数字显示。 6.在数据表视图中将隐藏的“编号”字段重新显示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