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备考资料_高考作文系列训练4(整理精校版)

高考备考资料_高考作文系列训练4(整理精校版)

高考备考资料_高考作文系列训练4(整理精校版)
高考备考资料_高考作文系列训练4(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系列训练4

高考作文系列训练4

第2讲美化“作文语言”

到了高三,需要大幅度提升自己运用语言的水平,这就需要注意“美化”自己的语言。

巧用修辞,增添语言的神韵美

(一)使用借代,语言新颖

在表达关键语段的时候,应当主动地使用借代修辞语言,以借代性词语替代那些司空见惯的名词。这样可以一扫以往语言的沉闷乏味,凭借读者的联想,增添语言的新颖感和生动感。如郭敬明的《假如明天没有太阳》片段: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你走你的独木桥,我唱我的夕阳调。谁的孤独,像一把刀,杀了我的外婆桥,杀了我的念奴娇。

[即时应用1

结合语段内容,在横线处添加一个结尾句,运用借代手法,使主旨升格。

苏格拉底的苹果引发我们对世界的思考,也引发了对诚信的思考。深深映在脑海中的是那个羸弱的孩子,抱着空空的花盆,一副受了欺负的样子站在国王的面前。但这个孩子却是最勇敢最诚实的,因而他成为下一代的国王。可见,一个人的诚实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待人,用诚信铸就自己纯洁的人生;我们还要学会诚实接物,用诚信打造社会向上的环境。

参考示例:要想成为下一代“国王”,“诚实”必不可少。

(二)运用比拟,形象传神

运用比拟修辞可以使笔下事物形象传神。构思此类的语言时,应当积极迎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既能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也能够使修辞语言与写作内容自然贴切地结合起来,进而表现出深厚的语言意蕴。如《那一刻,我们高高站起》片段:

又是大地痉挛,又是震后的雨水潸然,又是被肢解的一栋栋楼房。隔着三十二年风尘,我们又一次见到大地抽搐的场景。

[即时应用2]

续写下面语段,运用拟人手法,展现春天的美好,表达喜悦心情。不少于100字。

那桃花一树树,一片片,无边无垠,是花的天空,花的海洋。

参考示例:白色的,是蓝天上飘浮的云彩,是草原上游动的羊群;粉色的,是怀春少女含羞的面颊,是初生婴儿绽开的笑靥;红色的,是闪烁跳跃的火焰,是朝阳映红的彩霞。他们抢在绿叶之前挥出了头,你挤着我,我拥着你,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争着向人们诉说春的故事,争着向人们展示春的风采。

(三)运用比喻,抽象变形象

构思比喻时,应当积极迎合写作语言环境,从写作内容之中构思比喻形象,这样能够使修辞语言与写作内容自然贴切地结合起来,既能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也进而表现出深厚的语言意蕴。积极使用比喻句,因为它能够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变为形象的,增加阅读的形象感。具体用笔:

(1)可运用接力式的比喻,形成第一个喻体之后,再依势推想出第二个或第三个喻体。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即时应用3]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运用接力式比喻,填写一句话,注意文意的衔接。

漫漫人生,沉浮几何,又怎能盛名一路,就这样的辉煌下去?我们会低沉,我们会绝望,却万万失不了赤子之心。正如历史的长河会起伏,。我们的人生面对着伤心、骄傲,当然也是失不了赤子之心的引领!

参考示例:却总有一根至美的浅草引着它流淌

(2)可对喻体再进行延展描写,即比喻建立之后,对喻体再进行延展描写,描摹出喻体的形态,这样就会使喻体形象更加生动。如:

亘古以来,因人类的智慧、愚笨,愁便似喷发的火山熔岩,层层堆叠,凝住,冷却……而愈加沉重。

人世间,有人肯一肩担尽古今愁,这是何等的气概!又是何等的悲壮!也许还有些许的无奈……

[即时应用4]

对下面语段中的画线语句的喻体加以拓展延伸,使之更好地论证观点。

宽容是阳光,不能睚眦必报。因为以牙还牙,血脉贲张,最容易伤害自己。

参考示例: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这样也就最容易伤害自己。

(3)可构思博喻。博喻即排比式比喻,构思时,一定要使各个分句之中的喻体相互和谐,即共同处于一个审美层面之上,或属于同一类事物形象。如杨朔《画山绣水》片段: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即时应用5]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比喻句,使整个语境构成排比。

品味语文,,;品味语文,,;品味语文,

,。

参考示例:就像咀嚼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

(四)引用或化用诗词名句,增添色彩

积极地将自己背诵储存中的诗文名句与自我语言融合,妙合无痕地转化为作文事例或议论或抒情;或将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或标题词语巧妙嵌入到诗词名句中;或选择贴切的名人名言,这样必然能增强作文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提升其语言品位。如《深阅读之美》:

深阅读似佳茗,须细品,须在风静人定的夏夜想起那“留得枯荷听雨声” 的闲情;须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须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深阅读,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

再如:

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英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在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因为执着。

————————————————————————————————

在引用名言名句之后,随之将其中关键词语用引号引出,进行跟进式评价或者翻新,为我所用。如:

常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忍”一“退”,便是适度的示弱。它需要一种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胸襟。《适度示弱天地宽》

—————————————————————————————————————— [即时应用6]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是瑰丽的、灿烂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是清新的、明丽的。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的、馨香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五)恰当运用排比,形成气势

排比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用排比点题,可以把中心阐述得更严密,更充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如《凝视》片段:

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即时应用7]

请在“魅力”“风度”中任选一个为话题,列举恰当的实例,运用排比句式论述其作用。

参考示例:(1)魅力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是迈克尔·乔丹的临空灌篮,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抽射,是白石老人的虾,是悲鸿先生的马……

魅力是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是李清照低吟“寻寻觅觅”,是球王贝利灵巧的脚,是拳王泰森刚劲的拳……

(2)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是烈日下替人遮荫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声,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是思想者睿智的头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是模特优美的款步;风度是卓别林的帽子,是王羲之的行书……

(六)适时对比,是非鲜明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对比来描写,事物的特征更突出;运用对比来抒情,感情更鲜明;运用对比来议论,是非更分明。如:

你不似灰蒙蒙的春雨,你缺少那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巧和缠绵;你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你没有那种“雨打梧桐响清秋”的冷凄;你不似那霏霏连绵的梅雨,整日整日地滴答个不停,叫人感到窒息和气闷;你不似那令人心烦的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把一切美好的景物全给遮没……你是独具个性啊。

[即时应用8]

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与前或后形成对比。

每个人对人生的价值都有困惑。

中国有句古语“君子不受嗟来之食”,却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点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有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有项羽刚直不阿自刎于乌江,也有刘邦忍气吞声最后成就霸业。

精选句式,追求语言的灵动美

(一)灵活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

在议论和抒情中,应主动调遣设问句。设问句能够鲜明地提出问题,引出观点和感情倾向,还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可以设疑问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反问句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判定作用。在论证过程中,反问句还可以强化语气,增强论辩的力度。而感叹句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感情,使议论充满激情。如《彼岸花》中的两段文字:

距离,是何神物?有着这般神效?隔着时间或者空间的河流,为何我所看见的彼岸是姹紫嫣红,是火树银花,是曼妙芳华?

我想说,或许距离是那盏神灯,或是那句“芝麻开门”。距离,它开启了许多童话和美好。

[即时应用9]

请用具体的事实回答语境提出的问题。

汉语是什么?汉语是

——受正统文化熏陶的学究如是说。

参考示例: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者的《史记》,是执过羊鞭者的旄节,是为求一字捻断的数茎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

(二)灵活运用长句与短句

长句字数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细致、精确。短句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因此,我们在缀句成篇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根据整篇的语言格调,慎重选择。或用长句,或用短句,或长短结合,如果调配得好,语言就能因此增色。在一般情况下,高考作文中应该禁止连续的长句出现,应以中短句为主。一般而言,短句适合人物对话,中短句适合高考文体作文的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点缀一些长句适合更加严谨的议论。

具体运用时可以把一句长话分为两三句说,避免病句;点缀一些独词句、短语句、省略句、文白相间句;有意识地利用逗号和破折号点断长句。如高考满分作文《我的财富》:

我欣喜,我庆幸,因为我有一笔属于我的财富。财富者,或钱,或物,却总不外于二者范围:精神的和物质的。而我的财富,却是书。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精校精炼含答案)

高三语文作文学案使用时间:年月日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借得佳句成华章——引用句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牵魂绕、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 【例2】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

高考作文系列教案之演讲稿doc

2010年咼考作文系列教案之演讲稿 [训练目的] 学会写演讲稿 [复习指导]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群众集会上或一定场合中口头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演讲的书面依据,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 写好演讲稿,最关键的一条是你心中必须时时装着听众,时时想着你的演讲稿是写给听 众听的。 演讲稿的特点:①针对性。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无的放矢,舌L 写一通,是万万不行的。②情感性。“动人心者,莫先于情”(白居易)。演讲是一种有声音的感染艺术,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演讲者要把火热的激情洋溢在讲词里,抒发在 声调里,才能感染人、打动人。③传声性。演讲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这就要求演讲稿应具备传声性的特点。演讲稿的句子要简短,句式要变化,语意要明白,声 调要顿挫,语气要自然,便于演讲者调动声音技巧来表情达意。④鼓动性。在思想内容方面, 议题要与听众休戚相关,主张要与听众痛痒与共,感情要与听众喜怒相通。在表达形式方面,要调动修辞手段,如设问、反问、比喻、对比、排比、反复等,借以增强感情色彩,激发听众情绪。这样,演讲稿就会富有鼓动性。另外,演讲稿还有宣传性的特点。 演说内容应该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如何在演讲稿中呈现,还需要把握听的规律。就层 次性而言,你不能在大的一、二、三底下再用小的1、2、3来标明次序,使听众一头雾水, 听得吃力费劲。你要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形式表达演说的内容。就衔接过渡而言,不必太在意 承上启下时细针密线地缝合,内容板块之间有时可以直接拼合。 增强演讲的鼓动性、感染力,需要一定的技巧,写演讲稿时要注意把这些技巧预设暗含于文稿中。例如,开场的技巧。语言设计要能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倾 听欲望,收取“镇场”的效果。形成气势的技巧。语言设计上可以大量地使用排比、呼告、反问、设问、感叹等表现手法,强化听觉效果。演讲稿中既要力避平铺直叙,也要避免高潮迭起,要在能引发听众强烈反响和共鸣的地方合理设置高潮,从而达到“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境界。 [典题探究]2008 ?高考北京卷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 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学生说: “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 不行么?”……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写作要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所具有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提炼出一个写作中心。具体对本题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 在认真审读材料后会发现,这个作文题的写作范围是非常广阔的。

让逻辑思维建构作文框架之美——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免“结构混乱”

让逻辑思维建构作文框架之美——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免“结构混乱” 【考情分析】 写诗作文本没有固定的框架与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不讲章法,可以随心所欲了,这犹如兴建高楼大厦,无论你创新出如何美观的造型,但都需要坚实的框架结构来支撑。然而,部分学生在作文时可没有这么讲究,他们写出的考场作文不仅缺乏坚实的框架,而且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残缺不完整,二是结构混乱不清晰,三是逻辑思维不严密,四是主次重点不分明,五是段落层次不明显。学生作文结构如此凌乱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缺乏作文的结构意识和技法。 【写作技法】 要避免作文结构混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强化作文的逻辑思维意识,二是要掌握构建作文结构的技巧。 1.思维导图,用作文的内在逻辑建构作文的坚实框架 逻辑思维讲究思维的严密不乱,清晰有条理,而心怀作文结构的“思维导图”是让作文行而不乱的有效方法。如果在作文时,能够按照作文的内在逻辑构思出一幅“思维导图”进行有条不紊地展开,考场作文必将有章可循,避免杂乱无章了。作文“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引论部分写什么,中间的本论部分写什么,结论如何表述,都要历历在目。例如,以下就是一种简单的作文思维导图: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本段小结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本段小结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本段小结 结论(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考场作文要熟悉几种结构模式,但更要习惯于按照作文的内在思维描绘出作文的“思维导图”写作。而这种结构模式与内在逻辑是房屋建设中的钢筋与水泥的关系,只有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2.“三三四”结构,极其实用的框架模式与行文套路 就议论文而言,结构模式有多种,诸如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等。但我认为“三三四”结构比较理想而实用。一是因为它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二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夯实作文的框架,美化作文的结构,而且还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三四”结构中的第一个“三”是指议论文的三大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和结论(解决问题);第二个“三”是指本论部分的三个分论点;“四”是指每个分论点中的四个写作步骤,即摆出分论点,阐述分论点,举例论证,小结提升。 引论部分,提出问题,即在概述材料内容的之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本论部分,即分析问题部分。为了使文章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本论部分最好使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三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式,层进式,也可以是对比式等。为了使文章结构美观而有条理,三个分论点最好各自成一段。而每一个分论点即每一段都可以从四个摆出分论点,阐述分论点,举例事实论证,归纳小结等四个步骤行文。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

2017年高三作文训练材料 1.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文题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2)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个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么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根据上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文题解析】 材料共有五段,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思维冲突的社会生活现象,旨在启发学生展开辩证思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反复中心句(续)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反复中心句(续)强化训练 1.根据以下材料,用重复中心句手法或模仿例l的写法,以《说“勤”》为题,写一个片断。 可选择下列能论证“勤”的词语入文:负薪挂角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精卫填海闻鸡起舞韦编三绝江郎才尽纪昌学射梦笔生花王冕学画铁杵磨针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苦节学文”,“不遑寝息”。他在44岁时,写给元九的信中说:“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壮而肤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旱衰白……盖以苦节学文所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更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过度的辛劳使他“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鲁迅先生之所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因为“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献身文学艺术三十年,勤耕不辍,如写日记,他从l912年起,无论生病、避难,还是同反动文人论战,乃至到逝世前十几个钟头,始终没有间断过。 齐白石年轻时,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于是齐白石挑了一担础石回家,夜以继日地刻,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也不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担础石统统“化石为泥”了,他的篆刻艺术也述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2.续写下文,要求:必须同时使用假设句和重复中心词的写法。 没有“异想”,哪会有“天开”的创举?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莫不如此。 3.根据下列句式,围绕“一”展开内容,仿写一段话,不得再重复例句内容。 起跑线上迈出的第一步,种子绽出的第一个芽蕾,新生儿发出的第一声哭……这个“一”虽然幼小稚嫩,但却是美的胚芽,美的根本。 4.仿照所给例句,续写句子,不要球句子结构完全相同。 包装是商品独特显眼的外壳,包装是,包装是 ,包装是,包装是。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 ,责任感是,责任感是 。 快乐是春天冰雪融化时,河水初涨“哗哗”的声响;快乐是 ;快乐是 ;快乐是;快乐是;快乐是 。 5.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命很美,美在可以期待。期待很美,美在不知道结果。离别后期待重逢,失败后期待成功,悲伤时期待快乐,失去时期待拥有。期待就像一根桅杆,支起生命的帆。期待是,期待是,期待是 ,期待是。 6.在横线处,模仿画线句再续写至少两个句子。 让一切该沉睡的都睡去,让一切该苏醒的都醒来吧!什么嫉妒、堕落、疯狂与战争都龟缩到潘多拉的魔盒中去吧。我们比需要氧气更迫切地需要友爱、进取、理智与宽容。宽容世界,宽容对手,也宽容自己。把爱吵醒,原来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把爱吵醒,;

高考作文要讲求逻辑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8511550.html, 高考作文要讲求逻辑性 作者:朱诵玉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第03期 什么樣的作文在考场中比较容易得高分?当然是那些思想深刻、材料典型、语言优美凝练、结构严谨的作文。不过,要想把这些都做到很好,那是很难的。就笔者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经验来看,只要做到其中两三点就很不错了。但是,一篇高考作文,不管它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重要的还是文章的内在逻辑。因为逻辑反映思维,文章水平就此高低立判。就目前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适合写议论文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因而,构筑好文章的逻辑框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笔者就简单谈谈如何让文章的逻辑变得严谨。 一、了解几种结构方法。不管什么文章都要讲究结构,议论文更是如此。就考场作文来看,常见的有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正反对比议论等结构方法。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是逻辑性能更好地逐层推进的结构方法。比如,对于现象类作文,其基本的逻辑是“引出话题—列举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办法—总结文章”。这样就能做到层层深入了。 二、掌握一点逻辑常识。虽然大家不必花大力气去学习逻辑学的相关知识,但是了解一点逻辑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什么是概念。在进行论证的时候往往会设立分论点,每个分论点是不能重复、包含或交叉的。这就要用到“概念”的知识了。一般来说,概念与概念之间有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其中,只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概念才能用作分论点。简单来说,一个分论点是黑,另一个可以是白,第三个可以是红,但不能是花白;一个分论点是好,另一个可以是坏,但不能是有点好又有点坏。总之一句话,分论点之间不要重复、交叉、包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深入研究一点逻辑知识。 三、学会使用关联词语。高考作文可不像英语作文,不能明显使用“first(第一)”“second (第二)”“third(第三)”等字样;高考作文也不是政治论述题,亦不好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来衔接上下文。那该怎么办呢?多使用一些关联的词语,如连词、副词等。如一位考生的考场作文片段: 生活充满变数,因此对生活的预测往往不能那么准确。同时,我们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我们有能力改变生活、主宰生活。毕淑敏谈到这个问题时曾说……诚哉斯言!……但反观我们当今社会……如果社会中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社会又该何去何从? 考生大量使用诸如“因此”“同时”“诚哉斯言”“但”“如果”“那么”等词语,将文章前后有机连接起来了,显得逻辑严谨。同时,也避免了上下文过渡的生硬。 使文章逻辑严密的方法有很多,但只要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相信大家的考场作文也就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了。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训练

*2015高考作文指导(二)*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 一、故事引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有新意]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可见审题立意要准要深要新。 审题审得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审题立意需要训练、需要技巧。 二、审题和立意的概念: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文章审题,力求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就是考生通过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念和情趣等。明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道:“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以“帅”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立意的重要性。 审材常见问题:⑴脱离材料随意而为;⑵朦胧感知似是而非;⑶抓一鳞而弃全鱼;⑷抓现象而弃本质。 一般所给的材料主要有: ⑴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 ⑵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⑶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⑷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⑸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 ⑹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⑺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三、审题和立意: 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④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见解新颖。 材料作文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它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论为主,不像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可引可不引,只要在话

高考作文如何提升语言表现力(一)——仿写训练

高考作文如何提升语言表现力(一)——仿写训练高考研究 2009-01-19 0115 语言表现力是高考作文中体现文章档次的重要评价依据,无论在基础等级还是在发展等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篇作文如果语言流畅,并在此基础上讲求修辞手法,讲求句式,用词,无疑会使阅卷老师高看一眼。在高中阶段的作文语言专项训练中,仿句练习无疑是锤炼语言的最好方式。仿句训练在语言表达及运用中有专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句式、修辞、主题等方面的协调。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构成作文精彩段落的要素,所以,在日常的语文练习中强化仿句训练,肯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一组仿句训练示例,仅做参考。 1.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2.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3.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4.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 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 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 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

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教案

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教案 写作佳苑 07-29 1925 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教案 第1练激活我们的诗情教案 [训练目的] 能写充满激情的诗歌。 [复习指导] 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体,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激活我们的诗情呢? 我们可以从社会寻找诗情。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来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要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只有和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点检一下近百年的新诗史,从郭沫若的《女神》,到闻一多的《死水》、《红烛》,到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再到舒婷的《双桅船》……有的提倡个性解放,有的歌颂母亲土地,有的关心国家命运,有的体察下层百姓,有的盛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的推崇怀疑批判的思想……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人生寻找诗情。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澜不惊,了无诗意。但只要静下心来,悉心品味,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情和诗意: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惜别时默默的挥手,相聚时无语的凝视……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诗歌表达的对象。在人生情感的深深海洋中,有许多都具有永恒的打动人心的魅力。举凡理想、青春、自由、悲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别情……无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它们生生不息,没有穷尽,是诗歌不竭的源泉。 我们也可以从自然这一本“打开的大书”中寻找诗情。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形有相,蕴含着无限诗意。不是吗?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纤云飞星……哪一样不能触发我们无尽的情思、优美的情愫?“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关键是要拥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活泼流的审美心灵。闪耀着“诗意的光辉”的世界,终究只为充实而美好的心灵存在。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让我们激活诗情,放歌青春! [典题探究](2008?高考四川卷)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 以“坚强”为话题,考生首先会想到灾区人民的坚强,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全世界仁爱之士的可佩。汶川地震,我们看到了太多坚强。一位10多岁的女孩子,自己用碎砖截去了压坏的下肢……这是一个孩子啊,切骨的痛是怎样忍受的?这是怎样一种坚强!这次大地震,许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亲人,成了孤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严重的打击啊!

高考作文: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

高考作文: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 高考作文 2014-04-22 0942 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 易错点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臵,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实例分析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 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 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2.伪层次(看似有几个层次,但没有拓展和演进) 请看湖南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间主体部分: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地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

2020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思维训练 在高考的时候,很多考生会审题不准,理解错误题意,那如何把握作文材料的关键,审好题,写对作文呢? 我们(公众号:庖丁品牛)本期推送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思维训练题,从历年高考、文学名著和文人轶事中精选一些材料,做成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此来进行审题立意的思维训练。 为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提供具体有效的训练策略,供广大学生和教师参考借鉴。 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 1.对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谈到读书时,餐馆老板深有同感:“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菜肴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 A.要成为优秀的厨师,更要学习别人菜肴的优点。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做出评价,应全面公正。 C.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其优点,才有长进。 D.读书做菜,都要既找别人缺点,也学别人优点。 答案.C(注意“挑剔”和“夸奖”的结果) 2.对下面这段话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人能把自己的烦恼拿到市场上交易,任何人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都宁可把自己的烦恼拿回家。 A.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B.人都会将自己身上的不幸无限放大。 C.人应该乐观面对自己的人生。 D.人应该同情他人的不幸。 答案.B(人们在看到别人的烦恼后,才发现自己的烦恼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宁可“重新拿回家”,这就说明了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不幸无限放大) 3.作家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 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对这句话蕴含哲理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幸福和痛苦是把双刃剑,人生是逃避不了的。 B.人当勇敢地面对困境,直面苦难,迎接挑战。 C.人当感悟痛苦的磨难,从中品尝幸福的滋味。 D.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要同情弱小。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一 借得佳句成华章——引用句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引用分明引与暗引两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 例1 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例2 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而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孙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①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 例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色彩,瑰丽、灿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的形象,清新、明丽;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春天哟,春天,紫燕翻飞,柳丝吐芽的春天;万物兴盛,如花美眷的春天。走进春天,融进春天,你就会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一个翩然欢翔的飞燕……(《走进春天》) 在记叙、描写类的文章中,引用除了有与例1、例2相同的作用外,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意蕴,为文章平增几分诗情画意。本段文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引用,才显得特别诗意盎然。 以上的直引式属明引,修饰式属暗引。此外,还有一种暗引的形式,它不是把引用的话作为定语出现,而是把引用的话,组织进了自己的叙述或议论,变成了自己话中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掌握和操作,我们不妨称其为“镶嵌式”,例如:

高考作文训练(教师版)

作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苏格拉底 ②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③“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④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⑤成功便是站起比倒下多一次。——励志语录 中外文化中有很多相通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当时后世影响巨大。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路”,古往今来的人们有很多感受和思考。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岑参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王安石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鲁迅先生说: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对于“路”,你有什么思考?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两句或几句,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三、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阅读心得

《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阅读心得 《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阅读心得 一谈到逻辑,就有点犯晕。徐江的这本《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倒是没有那些让人眼晕的逻辑学符号,还能读的懂,读得下去。全书共分十讲,定义,划分,选言思维,假言思维,同一,矛盾,三步演进论证法,类比,充足的理由,归纳十种逻辑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印象是颠覆。原来那些名作文题,优秀,名师下水文,甚至教科书还可以这样批评的,沛沛大晚上发短信跟我说,读书读到这样简直要怀疑人生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作文表达和内容竟然是错的,不得不承认,徐教授相当一部分的批判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徐教授的一些下水文会不会有矫枉过正之嫌呢,比如批评作文命题命得不好的,在阅卷场上能拿多少分,我看有点悬。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这些系统的逻辑思维的厘清对我们在作文批改中遇到的问题能有一个很好的阐释。说真的,我自己在经常批改作文时,遇到一些段落和表达,就是觉得它不对,至于怎么不对法,只能就题论题的表达,而不会上升到逻辑思维的高度,不会由个别归纳到一般,由现象上升到理论。所以,在读书分享会上,我建议大家把这十条逻辑思维的定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得滚瓜烂熟,以便能准确的运用在作文教学中。 第三,本书的体系排列可以做课题收集资料的借鉴。它的每一思维下面都是该思维的定义,该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该思维解析现成,以及教学实录。有理论有实践有活生生的案例,对课题资料的充实和整理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看后记这本书本身也是一个课题的成果的展现呢。 第四,定了这本书之后,横跨一个寒假,所以没有对进度进行追踪,这是接下来读书的应该吸取的教训,应该细化到每一周读到第几章才对哈。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2百多页的书读得还是有点粗糙,只能在实践中慢慢运用强化了。 在阅读与思考中为高中时评作文求寻新思路 时评作文写作,归根究底还是类属于高中写作,所读四篇论文,各有所长,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定稿和答案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 一、借得佳句成华章——引用句 古今作家都十分重视引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但引用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自然和谐,能融为一体。(一)实例赏析 【例1】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牵魂绕、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血沃中华肥劲草,我以我血荐轩辕”。 【例2】纵观天下有志者,总是夙兴夜寐,百折不挠,孜孜以求,心甘情愿为社会奉献的。千百年来,奉献精神如同血液,在我们民族躯体中不息地流动;如同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如同火炬,点燃了炎黄子的爱国赤诚。从为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戚继光,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从“愿与人民共患难,誓将热血固神州”的朱德总司令,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南疆卫士,真是英雄万千!他们在奉献之时,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而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二)强化训练 1.模仿前两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再续写两个句子。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里,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我梦想,。 2.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我眼中的“潇洒”,不是鲜衣美食,不是挥金如土,更不是我行我素,它是一种人生态度,它的涵盖面极广:它是空灵洒脱的风骨,它是独立特行的风;它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志向;它是的襟怀。在不同的环境下,“潇洒”有它各自不同的体现;它既可以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可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放;它既可以是,也可以是。周恩来在国际政坛纵横捭阖,风度翩翩,是为潇洒;徐虎为平民百姓默默奉献,无悔一生,是为潇洒;就连花季中的桑兰,遭遇噩运却始终微笑着面对亿万关心她的同胞,这不也是潇洒的最佳诠释吗? 3.以“思念”为话题,运用引用写—段话。

高考作文语言系列训练2(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语言系列训练2 作文辅导 0117 0938 :: 高考作文语言系列训练2 高考作文语言训练之四 两山排闼送青来——对称句 章熊曾指出:“在句式的变化中,对称句和长严密句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重点。”他还指出,“对称句式如果运用得当,意味着学生的语感能力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变化的技巧”,所以“对称句式的出现和对它们的自觉运用是中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称句在语言训练中的重要地位。 但本文所说的对称句,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对称句。通常所说的对称句,指的是整句,包括排比句、对偶句、连用四字短语及大体整齐的一组语句。本文的对称句相当于宽式对偶句,是指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两个句子。因其两两对举,十分对称,故称对称句。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称句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运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中间几段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泾渭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差参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朗朗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例2. 那么,何时容易“坠马”?恐怕就在那“飘飘然”的一瞬。不信你看,骑者在马踏着细碎小步,步上坎坷不平的山冈,或扬起四蹄飞越险滩急流之时,总是瞪着警惕的眼睛,勒紧缰绳,夹紧马肚,可谓“驰马”而“思坠”矣!而当马儿缓步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鲜芳艳蝶之阵,飘飘然忘于“思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