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教材处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处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处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处理

浅谈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处理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果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那么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就很难突破这些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新教材补充删减分解重组

我们河北省新课标已经实施两年了,在新教材、新目标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否有了更新,是利用好新教材落实新目标的关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果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那么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就很难突破这些重点与难点。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原高中地理教材相比,在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材的表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构建了新的学科体系,大幅度更新了学科内容,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为适应高考提前一个月的要求,2003年的正式版又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使教材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但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里,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相应的处理。下面以第一、二单元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处理:

一、适当补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或联系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时事、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有关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凉山州民族中学高中地理组黄旋 凉山州民族中学近年来作为凉山首批积极探索新课改的学校,学校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深入改革,在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下是个人就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争创高效课堂,摒弃满堂灌 “高效课堂”是目前高中的课改的核心,何为高效课堂呢?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取的知识有效性,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兴趣,让已学知识得到最大化吸收。 高中地理最大的特色就是图片的解读与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一讲到底,曾经有学生改编《心太软》这首歌来形容教师上课的状态,“你总是心太软,什么问题都自己讲;你总是心太软,下课铃声响还在讲;你总是心太软,学生昏昏欲睡你仍在讲,每个问题都你讲……”身为老师看到这首改变歌有种哭笑不得的心情,从这首歌也能看出学生是多么反感和厌倦老师的满堂灌,课堂缺乏了参与,知识是被动无赖的接受,课堂是多么的空洞乏味。 二、新课堂的“快乐” 新课堂的新在于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接受,快乐的探索。基本理念是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学差异衍生出万千的学长。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学习目标的前置,学习手段的前置;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个形态,展

示、纠错、点拨、拓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时间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及课堂发言等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堂上强调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高中地理强调自主看图自主提出疑问,自主讨论解答,如自我的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能力,关键是三个步骤: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自主练习,课堂教学由封闭到开放,学生由接受到主动探究,氛围由死气沉沉到快乐活跃。 五个步骤指目标再现、学情调查、探究点拨、当堂检测、课堂总结,“三学五步”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更多,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整个课堂充满朝气,充满学习浓郁的氛围。 三、新课改对教师的新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新课改后对老师的要求高了很多,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要求提高了,课前备课量大了,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革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甚至使我们原本的“老水桶”变成了“汪洋”,与学生一起走进了探究猎奇的行列。说我们教师角色的变,缘于我们传统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套行之多年的传统不再适应新的需求,更是将我们教师推到了改革的前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感兴趣。当一个人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可以促使其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时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像更活跃、记忆更牢固,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作为老师你需要做的除了设定问题外,更多的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对学生充满兴趣的,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所以对教师要求高了很多,当学生通过争论后得到自己的讨论是错误的,学生面临的挫败会影响下次的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报告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报告 初一地理 唐倩颖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报告 最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在新时期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论纲领性文件,它在课程理念、评价机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与现行地理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一、《课程标准》体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 1.《课程标准》依据情感心理学的教学论思想和罗杰斯的“人本化教学”思想,取代了赫尔巴特的“学科三中心论”。在基本理念方面强调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思想,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设置课程目标,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 2.《课程标准》基于布鲁纳“认知结构教学理论”的发展观,淡化、粗化具体知识内容,强化、细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倡导以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详尽要求或建议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致力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构建,以形成学生终生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改变现行教学大纲过分注重教师“教”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弊端,转而注重师生互动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教育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教育思想具体化。 3.《课程标准》突出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地理学科特点,既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支撑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地理课程。 4.《课程标准》大幅度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7个选修模块给了学生很大的课程选择空间。既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又给地方、学校、教师留下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余地。 5.基于“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课程理念,突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生活能力,《课程标准》突出了一些应用性强的领域,如设置“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三个应用性强的模块。 二、《课程标准》改变了单一的评价方式 1.在《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一思想将逐渐改变我国当前把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改正“应试教育”的一些弊病。通过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形成的评价以及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综合的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现代教育心理学“三维度认知心理”理论,有利于学生形成金字塔型的健全人格结构。 2.学分制的实施和必修、选修模块的设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便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学生“发自兴趣的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选择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基础的且“有用”的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解释地理信息,并将地理信息应用于地理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在做中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以激发兴趣为主,包括“理解周围的世界”、“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情感观念。渗透点具体、广泛、可操作性强。 四、《课程标准》调整了内容标准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二地理组董英 通过参加高中地理课改实践,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一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学习,新课标的研究,加上自己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自己“操纵”课堂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得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我校的“思疑释练”的教学模式,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使课改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则是课改的灵魂和引路人。 二提高了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课标内涵进行细致的解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明确重点、难点,讲解时就会心中有数。此次高中地理课改系统的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使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的重难点有了宏观的把握。建设“思疑释练“教学模式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1)“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从自然到人文到区域至到地理信息技术,每一堂课都存在着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2)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也可以成功开展“探究教学”。自然地理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人文地理部分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只是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 三注重情感教育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行动的方向。由于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重注实际生活与生产,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成功喜悦。在教学内容上添加有思考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达到兴趣—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了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 五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 世纪议程作出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21 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等发展的观念。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觉的环境卫士。 ④了解21 世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

2020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实践,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内容标准】 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3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与发展。 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内容标准】 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7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9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11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9年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结构与教法建议-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结构与教法建议 天津市、山西省、江西省都已经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自己有幸先同志们一步接触到供试验用的新的《地理教学大纲)和高中一年级地理教材,先睹为快。本文仅就新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谈点粗浅看法,以期与同行相互磋商,共同提高。 一、新编高中地理课程结构的新格局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规定:高中三个年级都开设地理课。高一地理(必修)面向全体学生,为其奠定终身受用的地理知识与能力基础。全书以人类为中心,去研究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高二地理(限定选修),为选学文科学生毕业后升学深造拓宽文化基础,它在高一地理(必修)基础上,把人文地理(狭义)中具有普通应用价值的专题性基础知识加以叙述。高三地理(限定选修),则是在高一、高二地理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地理区域研究基础知识和当今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的几个突出问题。以上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地理课,层次渐进,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共同完成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目标。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高一地理1至4单元侧重于探讨生态可持续发展;高二地理突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 口可持续发展;高三地理则是让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从而结合地理课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二、高一地理(必修)教材体系的新构建 高一地理共10单元,按其内容联系,又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 (1至4单元);第二部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5至8单元);第三部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9至10单元)。 自然地理部分,与现行教材相比,最大变化是采取了以“四大环境”取代“四大圈层”的体系,从而更加突出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线。人类生存发展的范围是在逐渐扩大的:人类一开始生活在陆地上;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人类活动范围扩展到海洋;航空航天事业的开拓与进步,又使人类解开大气、宇宙之奥秘。新编高中地理在讲自然地理时,是以“宇宙环境”开始的,因为地球上许多地理事象的发生与地球宇宙环境有关,然后,再讲大气环境、海洋环境,最后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陆地环境结束。四大环境涉及内容颇多,新教材并未追求各大环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人与环境关系出发,选取那些最具有地理性(体现人地关系) 、时代性(如可持续发展观念)、实用性(体现地理实用价值)知识,而舍去了那些陈旧的、实用价值小的、与人地关系不紧密的、属于地理相关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内容。 人文地理部分,摒弃了传统的、从部门经济地理角度组织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提“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 此外,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普遍感觉到课时不够,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内容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却出现了。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教师难于把握。

学校在地理教学资源上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的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应有的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 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以及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地理课,初三不开设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许多初中学校地理课形同虚设。新课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辐度大,这对于学生而言,无凝一下难于适应,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懂,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高中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以及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学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的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

谈谈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谈谈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高中地理新教材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用,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新教材全新的观念、新颖别致的图表、富有创新性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活动安排等均受到试用省、市的广泛好评。江苏省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高一年级试用新教材,试用伊始,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喜爱。笔者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实验修订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谈谈自己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一、新教材的优点 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强化了对学生进行环境观、资观、人口观、发展观和全球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切实有效地发挥了地理学科的功能。 2强化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在上册中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视角,由远及近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强调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了自然环境、自然资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下册中介绍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以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人类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为解决基本生活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问题。整个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自然地理与人地理的比重大约为4:6,鲜明体现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方向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对老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精心编写了每个单元的导言、、阅读材料、自学材料以及活动内容等,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 4坚持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十分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重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doc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曰、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O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笫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项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新课标理论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 2、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资源、()和()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5、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标准有四个,即描述地球所处(),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6、地理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7、地理Ⅱ有三项内容,即()与城市、生产活动与()、()的协调发展。 8、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9、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 10、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地理问题,合理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判断题(20分)(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填A,你认为错误的填B)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

201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埂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

最新-【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20183)合辑 精品

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2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84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28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掌握用框图结构说明地理事物系统的方法;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 1.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2.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培养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建议】 1.组织学生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2.引导学生查阅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引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这些基本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6条基本理念相比较,有些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有些则有性质上或者程度上的不同。高中地理课程的5条基本理念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谐统一的高中地理课程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签订时间:XXXXX

2020年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方针,高中地理课程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教学方向,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感悟。 一、教学设计新颖 新课标解读中给了一系列案例,其中《水循环》一节给我很大的感悟,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地理问题;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问题情境以济南七十二名泉展开,先叙述济南因泉城而美,又叙述泉水开发矿泉水后,过度开发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泉城已经快名不副实,泉水停喷的次数越来越多,停喷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提出问题: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济南的泉水主要分布在哪里?济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泉水,泉水是如何形成的?泉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泉水为何会停喷?我们应如何保泉护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展探索性学习;项目合作,寻找地理解决方案中,以水滴的旅行探泉之成因感泉城发展展开,设计一系列问题与探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成果展示中,学生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原理等问题及泉的相关知识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学习,又完成了对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感悟颇深。 二、教学内容灵活 近段时间,辅导学生做练习题时,碰到过这样一道题,学生出现问题比较大,看似一道简单的问题,结果却是问题百出,问题如下: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doc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 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一、 理念上新。 二、方式上新,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三角形的重心,体现学 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四 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地理课程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重视学习 生活中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强调理性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 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并且能运用地理原理。 地理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掌握与运用,如地理实践观测、阅读分析运用 地理图表技能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础之上的递进。初中地理学习主要关注激发 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鼓励积极探究。高中重视自 主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地理思维能 力与地理学习能力方面更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联 系实际,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发展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关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探究能 力、更高要求的收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注重地理案例教与学,强调

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地理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在处理高中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1、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是需要教师去执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融会到课程教学中去,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不要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2、树立新的课程观。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必须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更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3、更新教师的知识观。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其次,了解了新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方面与老教材的区别。一、课程设置了七个选修模块,学生可自选。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2018高中地理新教材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它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板块碰撞等。要了解这些经历,研究地层是最主要的途径。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图12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图123)。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路印。通过研充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图1.24)。 地球的演化历程 (一)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这段时间,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亳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到了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图1.25)等原核生物。蓝藻能够通过光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二)古生代 古生代(距今541亿年一2.52亿年)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图1.26)。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图1.27)。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教学意义

论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及其教学意义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李元英2013115351 摘要 地理教材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1]。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案例研究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从宏观层面上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选择、逻辑结构、以及知识存在形式三方面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发展变化进行阐述,并与旧版教材进行简单的对比。笔者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新教材的变化所产生的教学价值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发展变化教学意义

目录 摘要 (2) 引言 (4) 一、选题背景 (4) 二、研究意义 (4)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4) 正文 (5) 一、地理教材分析概述 (5) (一)概念界定 (5) (二)理论基础 (5)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发展变化概述 (6)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发展变化 (6) (二)教材内外部联系的发展变化 (9) (三)教材表述结构的发展变化 (10)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发展变化的教学意义 (11) 讨论 (13) 参考文献 (14)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1 (1)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前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提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知道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乘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是 学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