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琴声叮咚

2、琴声叮咚

2、琴声叮咚
2、琴声叮咚

2、琴声叮咚导学案(1)

2、琴声叮咚导学案(2)

八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品味语言。 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页1 第 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

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页 2 第 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小溪流水响叮咚

一、教材分析: 歌曲2/4拍,中速,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其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着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作为题材,生动的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孕育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第一乐段(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第3、4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以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接着弱起进入第二乐段,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用“啦”节奏欢快、富有特点,展现给我们的是小溪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在唱歌课上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和对音乐的感知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抒情性,并从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愉悦。 三、设计理念: 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基于这样的理念引导,我对“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溪流水”的图片和声音导入课题,通过练声曲,为后面的学唱作铺垫。 2、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实践复习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等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唱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把知识技能与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以音乐为载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设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学习,能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唱中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以及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

打击乐专场主持词

打击乐专场主持词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打击乐专场主持词 A:也许你聆听过诸多交响乐演出,见证过无数旋律在交大校园回荡 B:但是今晚,一向低调的打击乐走到了舞台中央,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A:多日辛勤耕耘的领导、老师们 B:一向精勤求学的同学、朋友们,大家 AB:晚上好! A:繁忙的学习、工作总是让人喘不过气,生活中总渴望着精神的休憩。我是主持人@@,在此向诸位真诚的问候,平日里大家辛苦了! B:今晚我们相聚一堂,一同聆听敲打而生的动人节拍,感受中外乐器碰撞出的美妙旋律。我是主持人@@,今晚邀您一同放松身心,走进打击乐的美妙殿堂! A:这里是“西部证券~西安交通大学首届校园艺术节,打击乐团专场演出”的现场,欢迎您的光临! B:(领导嘉宾) A:接下来我们就要请出今天演出的主角了,他们都是我们学校交响团的学生,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正规的训练让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认识一下他们 吧! (演员自我介绍,仅供参考) A:灵魂率动,触碰音乐节拍 B:鼓槌起落,敲击时代颂歌 A:下面就让藤锤与红木琴键碰撞,让铜管尽情鸣响。我们一同跟随马林巴的空灵音律走进欢快的南美过度。 B:请欣赏今晚的开胃乐曲tico-tico(哥斯达黎加人) 《viva la vida》 有一首音乐久居Billboard排行榜第一位,24周不下;这一支旋律同时包揽三项格莱美奖。融合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伴奏,厚重大气的《viva la vida》今天将在我们乐手的掌控下焕发别样的风采!让我们一同用心去感受吧。 《军鼓重奏》 领略过了史诗篇章的恢弘气势,我们似乎朦胧的感受到了打击乐的独特魅力,见识了种类纷繁的打击乐器。不过要说到打击乐,我们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应该就是鼓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追溯打击乐的根源,仅仅用鼓,演绎精彩。有请《军鼓重奏》 互动 没想到吧?简简单单的一支鼓、两把锤就能演绎出如此纷繁的变化,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这靠的全是我们鼓手深厚的功力啊!现在,我们想请一位朋友上台来,感受一下这个小东西有多难驾驭~ 《动漫串烧》 谢谢,谢谢我们鼓手的“高难度示范”啊,看来打击乐这行当,很深啊!有意拜师的朋友演出结束后自己看着办。 好了,不开玩笑。如果说前面的节目都过于专业,离我们有些遥远,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穿越回到而是嬉戏的美好时光,随着熟悉的音乐一同拥抱那明媚的太阳。 互动

初二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

初二上语文公开课《三峡》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人音版小学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案 【教材分析】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第一段(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第3、4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以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接着弱起进入第二段,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用“啦”节奏欢快、富有特点,展现给我们的是小溪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灾难会破坏身边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借而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表现歌曲情绪。并且用乐器来给音乐做伴奏。 3、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教学重点】 运用轻快,放松,富有弹性的声音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创编伴奏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小溪音频,观看小溪图片,引入课题。

2、揭示课题。 三、新授 (一)聆听歌曲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 (二)聆听歌曲并划旋律线 设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有几个乐句?歌曲基本采用了哪一种旋律的进行方式? 设计意图:根据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以及歌曲情绪的变化,为歌曲划分乐段。根据旋律线的进行特点,指导学生用连贯、抒情地声音演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乐段:感受歌曲第一乐段优美、抒情的情绪。 2、学唱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第二乐段欢快、活泼的情绪。(注意断音唱法) 3、完整演唱。 四、拓展 1、认识乐器——三角铁、沙锤、双响筒。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 五、小结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琴声叮咚》优秀教学设计

湘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琴声叮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语言的优美。 2.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3.朗读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重点: 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2.朗读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被琴声吸引,“我”想见弹琴人,“我”见到了她,琴声流入“我”的心中。) 流入我心里的,是怎样的琴声呢?

二、品读描写琴声的词句学习提示一: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画出描写琴声的词语和句子。” 1.学生汇报画出的词句 2.小朋友们找得都很好,老师帮你们归归类,我们先来看描写琴声的短语。 “动听的琴声悦耳的琴声悠扬的琴声叮咚的琴声流水般的琴声熟悉的、使人感到温暖的琴声” 学生练读,试着读出琴声不同的味道来。个人展示,然后再齐读。 3.这一句直接描写琴声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五次,谁来读一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通过学生个人展示读,教师指导读,男女比赛读,边打节拍边读,放入句子中模拟琴声读,体会这句直接描写琴声句子的节奏韵律美。 三、发现四季琴声的写作特点 (相机出示描写四季琴声的段落) 1.小朋友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心读一读这四段,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2.学生谈收获与发现。 汇报:这四段都写了四季琴声的季节特点。师引导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四季的季节特点;两次写到窗帘、窗口。师引导体会窗帘颜色的不同的原因,以及作者写窗帘的妙处。;每一段都对琴声进行了描写。

叮咚门铃实验报告 - 复制

创新实验报告 题目:WFS-307有线叮咚音乐门铃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目录: 一、实验设计目的和指标 二、总体原理详细叙述 三、各个模块的原理叙述和说明 四、有关的参数计算和器件 五、电路的搭连活焊接 六、门铃按钮的安装 七、电路的调试 八、结果,数据,与设计要求比较 九、心得体会

WFS-307有线音乐门铃 一.实验设计目的和指标 电子门铃是音乐集成电路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应用。本实验就是利用音乐集成电路制作一款音乐电子门铃,并且在按下门铃开关后,门铃会交替产生二种不同音调的声音。 二.总体原理详细叙述 KD-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是一种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典型工作电压为1.5V-3V,触发一次内存曲循环一次。利用该芯片制成的音乐电子门铃电路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外围元件少,由电源,三极管,喇叭(扬声器),按钮开关等组成,焊接时可将三极管直接焊在音乐芯片预留的孔上,然后把音乐芯片一起焊在扬声器上,电源采用两节5号电池,平时

电路电流极小,因而未设电源开关,当按下按钮AN时,电路被触发,触发信号从门铃集成电路3脚输入,门铃集成电路被触发,从5脚输出音乐信号,经三极管放大到扬声器发声,扬声器中便发出音乐声,唱完后电路又进入休眠状态。 三.各个模块的原理叙述和说明 1.KD-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是整个电路的核心,分正反两面,所有元器件必须安装在有铜箔的一面 2.三极管:信号放大元器件,此三极管呈半圆柱形,有3个脚分别为e,b,c脚 3.电容器:储存电荷和释放电荷 4.电源:提供电压 5.门铃按钮:用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其中电流很小),从而达到控制音乐片发出声音的目的

【《三峡》教学设计】《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三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三峡资料,开阔视野。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教师: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三峡风景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语 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2、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 ⑴ 略无阙处:quē ,通缺。 ⑵ 沿溯阻绝:sù 逆流而上 ⑶ 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⑷ 虽乘奔御风:bèn,这里指飞奔的马。 ⑸ 不见曦月: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⑹ 素湍绿潭:tuān,急流的水。

⑺ 夏水襄陵:xiāng,上。 ⑻ 绝谳多生怪柏: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飞漱其间shù,冲刷。 ⑽ 清荣峻茂:jùn,高而陡峭。 ⑾ 属引凄异:zhǔ,连续。 ⑿ 沿溯阻绝:yǎn ,sù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小溪流水响叮咚》

《小溪流水响叮咚》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灾难会破坏身边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借而激发对玉树人们的同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表现歌曲情绪。并且用乐器来给音乐做伴奏。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2、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运用轻快,放松,富有弹性的声音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春回大地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里都发现了什么? 生:小草、小树、小花、小鸟、(小溪)。 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今天老师邀请了他们中的一员来我们班级做客,现在让我们听听她的声音吧!播放课件(溪水声)。生:小溪。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溪流水的声音?生:叮咚。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小溪的声音,那么我们一起来欢迎她吧! 1、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1、X X X | X X | 2、X . X | X . X |美丽的小溪欢迎你啊! 生齐朗诵,并个别进行朗诵。 2、进行初次的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呼唤声使的小溪迫不及待的想早点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听她开心的唱起了歌。(播放音乐) 2/4 1=G 师:你们听了以后感觉这是个怎样的小溪啊?生:欢快的,活泼的。优美。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段旋律吧! 再次聆听音乐片段,接着跟师的琴进行学唱。 3、进行完整的聆听 聆听歌曲。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现在小溪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在歌曲里出现了几次| X . X |这样的节奏,(5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溪在来的路上都做了哪些事情,都碰到了谁?(播放音乐,出示歌谱)。生:撒满歌声,问候太阳,问候月亮和星星等。 4、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小溪很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这首美丽的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小溪流水响叮咚》!(出示图片和旋律)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出示太阳和月亮。再出示山野和楼顶。)

《琴声叮咚》教案

《琴声叮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语言的优美。 2.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3.朗读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重点: 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弹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2.朗读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被琴声吸引,“我”想见弹琴人,“我”见到了她,琴声流入“我”的心中。) 流入我心里的,是怎样的琴声呢? 二、品读描写琴声的词句 学习提示一: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画出描写琴声的词语和句子。” 1.学生汇报画出的词句 2.小朋友们找得都很好,老师帮你们归归类,我们先来看描写琴声的短语。

“动听的琴声悦耳的琴声悠扬的琴声叮咚的琴声流水般的琴声熟悉的、使人感到温暖的琴声” 学生练读,试着读出琴声不同的味道来。个人展示,然后再齐读。 3.这一句直接描写琴声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五次,谁来读一读。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通过学生个人展示读,教师指导读,男女比赛读,边打节拍边读,放入句子中模拟琴声读,体会这句直接描写琴声句子的节奏韵律美。 三、发现四季琴声的写作特点 (相机出示描写四季琴声的段落) 1.小朋友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心读一读这四段,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2.学生谈收获与发现。 汇报:这四段都写了四季琴声的季节特点。师引导用一两个简单的词语概括四季的季节特点;两次写到窗帘、窗口。师引导体会窗帘颜色的不同的原因,以及作者写窗帘的妙处。;每一段都对琴声进行了描写。 那这样的琴声勾起了“我”怎样的情感呢? 四、填词语,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我()这个弹琴的人。 我()这个弹琴的人。 我()这个弹琴的人。” 学生汇报“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作者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词语来写感受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汇报:春天,“我”便想知道谁弹琴;夏天,天气如此炎热,其他人都出去乘凉了,只有窗口仍然飘出悦耳的琴声,“我”钦佩弹琴人刻苦的精神;秋夜,天气晴朗,如此美的景色,弹琴人能弹出如此悠扬的琴声,“我”当然羡慕;冬天,“我”深夜归来,琴声带给我温暖,所以“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总结:“我”一年四季都能听到悦耳、悠扬、温暖的琴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弹琴人非常勤奋刻苦。)板:勤奋刻苦。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郑州科技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叮咚”门铃 学生姓名王芳芳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 学号 3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__ 指导老师李杰 完成时间2014年5月9日

目录 绪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方案与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原理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数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元器件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路原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路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设计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心得体会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实物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元器件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言 在近代“门铃”不再是有钱人家的专项,“门铃”已在平民百姓人家广泛普遍应用。各式各样的“门铃”比比皆是,“门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局限于给客人叫门用。近代市民最常见的“门铃”是电子类的占多数。 最常见的是前几年流行的“电子门铃”;一般安放两节5号电池在内,门外的触发电钮被人按动后,门内的“门铃”就“叮咚”地响几声。也有的是由IC片播放一段电子音乐的。 后来演变到客人可以在门口与楼上家里的主人讲话,验明真声后主人再给客人开门。它们的缺点就是要消耗电源,特别是用电池的毛病较多,但用交流电的又怕临时停电。 高级公寓里的“门铃”算是这类中造价最昂贵的,不但可以叫门对话,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让家中的主人在屏幕上看到远在门外楼下的来客,用这样的“门铃”顺便监看放在楼下的车辆倒也不错。 作为初学者,这次我们的课程设计就是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的,它的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的电池可用三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我们常常由于工作可能会没有注意到亲朋好友的到来,但是只要我们装上了我们所设计的叮咚电子门铃,我想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听见并且知道有人来到了自己的家里。 1 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正常人听力范围在20Hz~2000Hz,而3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要求: 设计简单并且节约资源,有良好的应用性。 门铃电路由555产生680-1230Hz左右的频率工作。 电路均安装音频放大器,实现音频放大。 电路统一工作在6V。 通过电路的装配和调试进一步掌握用555集成电路组成的叮咚电子门铃电路胡工作、振荡频率的调整方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2 设计方案与论证 方案一: 原理图

《三峡》教案(两课时)

《三峡》教案(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琴声叮咚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琴声叮咚》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再现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语言的柔美。 2.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抚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3.朗诵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重点: 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抚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写、说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对抚琴姑娘的赞美之情。 2.朗诵四季琴声,并能仿照其特点写一写清晨或傍晚的琴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被琴声吸引,“我”想见抚琴人,“我”见到了她,琴声流入“我”的心中。) 流入我心里的,是怎样的琴声呢? 二、品读描写琴声的词句学习提示一: “请小朋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画出描写琴声的词语和句子。” 1.学生报告画出的词句 2.小朋友们找得都很好,教师帮你们归归类,我们先来看描写琴声的短语。“动听的琴声悦耳的琴声悠扬的琴声叮咚的琴声流水般的琴声相熟的、使人感到和煦的琴声” 学生练读,试着读出琴声不同的味道来。个人展示,然后再齐读。 3.这一句直接描写琴声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五次,谁来读一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通过学生个人展示读,老师指导读,男女比赛读,边打节拍边读,放入句子中模拟琴声读,领会这句直接描写琴声句子的节奏韵律美。 三、发现四季琴声的写作特点 (相机出示描写四季琴声的段落) 1.小朋友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心读一读这四段,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2.学生谈收获与发现。 报告:这四段都写了四季琴声的节令特点。师引导用一两个简略的词语概括 1 / 6

模电课程设计 简易门铃

郑州科技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简易门铃 学生姓名孙梦蔚 专业班级11级电科一班 学号201131002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月英 完成时间 2013年5月16日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3 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 (1) 3.1方案一 (1) 3.2方案二 (2) 3.3两种方案的比较 (3) 4 设计原理及功能说明 (4) 5硬件的制作与调试 (6) 6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1:总体电路原理图 (14) 附录2:元器件清单 (15)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读懂项目任务书,看懂任务书中的电路原理图,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根据项目实训评价明确制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 ?能熟练运用万用表检测各元器件的质量。 ?能熟练使用各焊接工具按照电路原理较长和工艺要求完成电路的连接。 ?熟练运用电子测量工具完成电路的调试和故障的排除。 ?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开发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门铃电路,两端接6v的电压,设置一个按钮开关,当按下开关时发出门铃在任听觉范围内的“铃”声,松开开关,则声音消失。 ?其中先设计出电路图,再通过电路图演示软件演示出其可用性,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电路元件的选择与焊接。 ?要求用内部中断实现,当按下门铃时,门铃发出响声,直到释放。 3 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 3.1 方案一

图3-1 原理图 电路原理: 由VT1、VT2及相关元件组成多谐振荡器,用以控制两种音调转换,由VT3、VT4等组成音频振荡器,当VT2导通时,相当于R1与R2并联,这时产生一种音调,当VT2截止时,只有R1参与音频振荡器工作,因此产生的是另外一种声音,电路中的R1、R2和C5的值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当按下门铃开关后,门铃便会交替产生二种不同音调的声音。 3.2 方案二

三峡优秀教案

9三峡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 的优美意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

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二、三峡简介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着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着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着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着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着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4)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绝:消失)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群文阅读之以词解诗、反复手法的使用

群文阅读之以词解诗——写景诗词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罗列重点词语、连词成句的方法理解写景诗词。 2、体会不同情境中的夜月美景。 教学时间 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 《鸟鸣涧》《暮江吟》《春江花月夜》节选《山居秋暝》节选《西江月》节选 教学过程 回顾酒知:出示课件,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新课导入:欣赏《弯弯的月儿》,回忆一下,夜晚,你在自家小区里,或和爸爸妈妈走在路上,都看到过怎样的月亮?思考、回忆1分钟回答。 (设计意图:稚嫩可人的儿歌中,唤起幼年的回忆。回忆,有清楚的映像,组织语言,需要时间来准备。) 1、这月亮啊,它真是晴朗的夜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它有时圆,有时弯;有时清亮,有时模糊;有时小如蛋黄,有时大如圆盘。在春天的山林里,它照亮树木和溪水;在夏天的田野中,它挂在树梢,听人们议论庄家的收成;在秋天的江面上,它挂在高空,像一把弓;有时候,它又把月光洒向大海,这时浩荡的海面上,波光闪闪。瞧,这就是月亮啊!

今天咱们一起欣赏几首和月亮有关的古诗,看看月亮都出现在哪些场景中,它把这些夜晚装点得怎样美丽。 2、这四首都是写景的诗词。我们可以通过罗列景物,想象景物,结合诗句给景物加上形容词或动作,再连词成句的方法来理解。任务卡上老师给出了例子,请各个小组仔细阅读任务卡,仿照例子完成上面的任务。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感知诗的内涵,我们在阅读时尤其要注重形象的感受、形象的捕捉和形象的言志。《阅读学原理》之《文体阅读法》) 任务卡 欢迎各个小组接受新的任务挑战。今天各个小组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罗列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并连词成句,理解诗歌内容。请浏览下面的任务,小组合作完成。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门铃

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 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0-1班 姓名:周鹏飞 学号:311008001430 指导老师:韩素敏

目录 第一章内容摘要 (3) 第二章工作原理 (3) 2.1声光双音门铃的系统框图 (3) 2.2双音门铃电路设计指标 (3) 2.3双音门铃电路工作原理 (4) 2.4闪烁灯光电路设计指标 (5) 2.5闪烁灯光电路工作原理 (6) 2.6基于NE555的声光双音门铃工作原理 (7) 第三章元器件 (8) 3.1元件清单 (8) 3.2NE555定时器的介绍 (8) 第四章电路仿真 (10) 4.1仿真电路图 (10) 4.2仿真结果 (11) 第五章改进意见与展望 (12) 第六章心得体会 (12)

第一章 内容摘要 “声光双音门铃”是将门铃声音控制盒闪光控制过程结合起来的门铃电路的扩展电路之一。门铃响起的同时伴随闪光,可避免门铃声和其他铃声或邻居的门铃声相混淆,便于应用成本低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双音”是指按下开关时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松开开关后,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声光”即指在门铃响起到消失的一段时间内,都伴随有闪光,我所涉及的闪光方式为两只LED 灯以一定频率交替闪烁。 电路分为两部分:双音门铃电路,闪光灯电路,具有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555定时器时中规模集成时间基准电路,可方便地构成各种脉冲电路。由于其使用灵活,外接元件少,因而在波形的产生和交换。定时报警,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双音门铃电路就是利用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 第二章 工作原理 2.1声光双音门铃的系统框图 2.2双音门铃电路设计指标 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下按钮时发出频率较高的“叮” 声。松开按钮时,发出频率较低的“咚”声。门铃的“叮咚”声的频率和声音持续的时间可调。正常人的听力范围在 20HZ ~20000HZ,而300HZ ~5000HZ 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三峡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三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积累《水经》、《水经注》、郦道元等文学常识。 (2)掌握“曦”、“襄”等生字,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3)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认识到祖国伟大的山河的壮美。前几天,我刚游览过三峡。在祖国的壮美山川里,滚滚东逝的长江像是一条闪光的腰带横贯东西,而三峡就是腰带上那一颗最美最亮的宝石。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校正》里的《三峡》,跟着郦道元,跟着老师,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用多媒体或其他展示三峡的风光的视频,视频配上三峡的诗词。 (二)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 刚才我们说是郦道元地是最早游览三峡的游客,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他有什么成就呢? 幻灯片展示作者作品介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出生在河北省涿县一个官宦世家,少年时代就博览奇书,喜爱游览,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水经》(古代的地理书),虽然记载了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给《水经》作注,写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经注》。 《水经注》共四十卷,三十多万字,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著。它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水经》记录河流137条,而《水经注》则记录河流1252条。《水经》只有1.5万字,而《水经注》竟达30万字)。此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是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也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请学生默看以上文字。将加粗的字朗读一遍,并在书下注释里勾画、补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学们能读准每个字的音吗?我们试一下。哪位同学来读读以下生字? 幻灯片展示生字: 阙(quē)叠嶂(zhànɡ)曦(xī)月襄(xiānɡ)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请生评价、纠错,生齐读两遍。 花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字。(有的同学会边念边记,有的会边写边记,有的会反复朗读记忆,有的会同别的字比较记忆)。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生朗读,师听音,师生共同纠正后再读。 (四)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这次慢慢读,一段一段地读,要求: (1)边读边译 (2)对重点词句的翻译要勾画、笔记补充(重点词句可参考老师的幻灯展示)。 (3)如果不会翻译的字词句,请在文字旁用“?”标示,等会儿提问。

叮咚门铃课程设计

科技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叮咚”门铃 学生王芳芳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班 学号201247003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__ 指导老师杰 完成时间2014年5月9日

目录 绪言 (1) 1 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 (1) 2 设计方案与论证 (2) 2.1原理图 (2) 2.2电路原理 (2) 2.3 电路数据 (3) 2.4各元器件功能 (3) 3 电路原理 (4) 4 电路仿真 (5) 5 设计结论 (6) 6 心得体会的 (6) 7 参考文献 (7) 附录1:实物图 (8) 附录2:元器件清单 (9)

绪言 在近代“门铃”不再是有钱人家的专项,“门铃”已在平民百姓人家广泛普遍应用。各式各样的“门铃”比比皆是,“门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局限于给客人叫门用。近代市民最常见的“门铃”是电子类的占多数。 最常见的是前几年流行的“电子门铃”;一般安放两节5号电池在,门外的触发电钮被人按动后,门的“门铃”就“叮咚”地响几声。也有的是由IC片播放一段电子音乐的。 后来演变到客人可以在门口与楼上家里的主人讲话,验明真声后主人再给客人开门。它们的缺点就是要消耗电源,特别是用电池的毛病较多,但用交流电的又怕临时停电。 高级公寓里的“门铃”算是这类中造价最昂贵的,不但可以叫门对话,还可以通过摄像头让家中的主人在屏幕上看到远在门外楼下的来客,用这样的“门铃”顺便监看放在楼下的车辆倒也不错。 作为初学者,这次我们的课程设计就是制作一个简单的叮咚门铃,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的,它的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的电池可用三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我们常常由于工作可能会没有注意到亲朋好友的到来,但是只要我们装上了我们所设计的叮咚电子门铃,我想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听见并且知道有人来到了自己的家里。 1 电路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正常人听力围在20Hz~2000Hz,而300Hz~5000Hz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围或者左右,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