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 谈 地 理 教 学 生 活 化

浅 谈 地 理 教 学 生 活 化

浅 谈 地 理 教 学 生 活 化
浅 谈 地 理 教 学 生 活 化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体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地理教学生活化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基础和实施策略方面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地理教学生活化理论基础实施策略

《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使地理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改变过去单一地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状况。

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课堂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体现,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避免过于理性化地实行抽象的地理原理教学的状况。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出发点,以生活化的教学为突破口,通过优化和整合教材,以生活化、大众化的方式表现地理的学习内容。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1、理论基础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

2、实践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将地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因为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水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并树立了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自然,收效较好。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1、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水平(这种水平包括理解生活,适合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水平)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再实行提炼、大胆的变革、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却可能“熟视无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为什么国内外运动员常到海埂训练基地集训?为什么“云南十八怪”里有“四季服装同穿戴”之说?为什么“出门要看天气”?又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开发,购房者购房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这些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能够

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而且教会学生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技能,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的自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适合复杂多变的环境。

2、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传统的地理教学过多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学生的真实体验,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注重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的地理新课堂。学生使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初中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鼓励学生列举南北方地区在服饰、膳食结构、民居、民俗活动、出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类似“南稻北麦”、“南水北旱”归纳区别南北之间的差异,并在情景设置中合作探究南北方地区差异的原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又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水平。

3、利用生活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感知地理到注重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能够在平时训练学生用“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收集地理新闻、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等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在搭建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演讲平台中加以展示,然后针对一些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印度洋海啸、神五发射成功、汶川强烈地震等。因为资料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重,注意力能迅速集中,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地理学习由变动变为主动。

4、回归生活世界,学习建构认知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所以,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从生活实践中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生活中学习并建构认知。如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设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在绘图实践中亲自体会到地图需要要素,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了地图的三要素,使学生内在的概念持续清晰,并通过亲自的建构过程,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5、融入生活环境,学以致用

教师和学生都身处社会环境之中,不能将知识与社会生活脱离开来,仅仅教给学生书面的知识。“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使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处理社会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地理教学生活化就是用生活实践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涉及渗透着人地关系内涵的环境问题,可指导学生参与社区环境宣传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点。如在生活中,为减轻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应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工作和购物;为避免“白色污染”

应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生活垃圾应分类实行回收利用;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应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用利于环保的再生纸。在生产活动中,不能以损害环境的方式去谋利,理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总来说之,以生活的理念实行地理教学,不但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水平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报告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新型教学理念。它起源于英国,最初,他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后来将这一理论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文献综述 (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 1.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0(3))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合理的时间;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 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 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各种层次的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1] 2.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4(04,128))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参与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一样,参与式教学也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但与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因此它没有十分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2] 3.王继军在《新课程下参与式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09年04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废弃“灌”、“注”的传统模式,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参与式教学与国家基础教育

浅谈新课程理念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新课程理念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新课程中的应用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过去“知识本位,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做法,倡导在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即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一个动作。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维德罕管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 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构建了一个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体验式教学即可总结为在一定的学习目标指导下,由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感知,领悟相应的知识,甚至质疑、讨论,再探索,主动去获得更多知识的教学方式。

2 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2.1参与性强 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去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能不自觉地参与进去,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知识而去学,而是为了体验某些生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真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沉闷的、“消灭”问题的课堂就会被活跃的、进发着学生和老师思维火花的课堂所代替。 2.2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中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识加工获得能力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迫切需要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句俗语“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就将体验式教学在能力形成方面的优点描述的淋漓尽致。

“我听,我忘记”其实是对“填鸭式教学”产生结果的真实写照,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体验式教学强调去做,去参与,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或是从我们亲身经验,凡是亲身经历的事情要比其他途径获得的记忆要更加久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充分说明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优点,更 明确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3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丰满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更能体现出来。 每个学生存在着差异,个人兴趣各异,即使是对于同一事物,或是同一经历,看问题的角度都会不一样,从而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获。教师充分利用一个班级体的个体资源,分享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分享不同的理解。 2.4有利于师生交流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f14507975.html,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的运用 作者:王立生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3年第01期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于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②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2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3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8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参赛单位: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学校五年级四班 学生:孟涵 辅导教师:冯东辉 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关数学的知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的数学有很多作用。最常见的如:上街买东西就能用到乘除法或者加减法。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到超市里买购物,到了超市,我买了两本书和一些我喜欢吃的零食:【非常老师】这本书15.3元、【绿综仙野】12元。蘑菇力3.5元、瓜子5元、饼干6.4元、一个鸡腿4元。妈妈买了新鲜可口的水果有西瓜两元一个买了5个,荔枝7.4元/公斤买了5斤,桃2.8元/公斤买了4斤,哈密瓜3.0元/公斤买了4斤。妈妈还买了一个牙膏7元,一块肥皂5元。一只鸡38.5元。到了收银台,那位收银台阿姨想要考考我,说如果我把我们买的东西的总钱数在两分钟内算出来就送我一支冰淇淋,我眼前一亮,立马就开始算了起来,两本书加起来15.3+12=27.3元,零食3.5+5+6.4+4=18.9元,水果西瓜2×5=10元,荔枝7.4×5=37元,桃2.8×4=11.1元,哈密瓜3×4=12元。一只鸡38.5元,一个牙膏和肥皂加起来5+7=12元。我有把算出来的得数全部加起来27.3+18.9+10+37+11.1+12+12+38.5=166.8元。收银台阿姨用计算机算了一下是166.9元,我又重算了一遍,原来是我把桃算错了,算成11.1元了,原来是11.2元。妈妈付完帐阿姨提醒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计算数学时要认真不能马虎,我点了点头。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除了运用于买卖之外,还有很多。比如,闹钟的发明就是利用数字和圆告诉人们日期和时间;还有我国最伟大的建筑也要用数学知识,比如奥运场馆水立方就需要运用周长、体积、表面积等常见的数学知识。 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乐数学知识,不过计算时还要提高警惕计算时要细心点。如果盖房子记错了数字,那我们不是要住在危房中啦!记得还要学好数学还有其他科目哦! 教师评语: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比皆是,斗量车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正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所在。我们平常上超市购物,都不怎么算账,然而小作者孟涵和妈妈一次去超市购物,运用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等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进行分类别算价格,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和有趣性。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让数学知识贯穿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参与式教学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游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行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用,因为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一、合理分组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采取异质分组,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二、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三、给予时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机会,有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随后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使所讨论的问题更深一些。在出示讨论题后,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理解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特别关心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同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四、

情景体验式教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优势: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争取给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机,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的《识字7》,她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们,然后出示一张“森林动物园”邀请卡,邀请小朋友们到森林做客,这样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她摒弃了传统枯燥被动的识字教学,先展示了一棵大树爷爷,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采摘果实进而发现果实中藏着“生字宝宝”,营造了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够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美文。通过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悲伤之情,一位老师设置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泛着哀思的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拍着翅膀的海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翠湖湖畔,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目睹着海鸥送别的场景,那悲伤的心情,那对老人的深切思念及为海鸥的的行为深深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些文章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能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再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鸥与老人的深情厚谊,老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海鸥在老人遗像前,会大声鸣叫些什么?还有,假如你就站在翠湖湖畔,看

浅谈启发式教学论文

浅谈启发式教学 兰红梅多少年来一直摸索教学的有效方法,最给力的还是启发式教学。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55 《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硬塞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

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有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400多个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其中,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有187人,占总数的51.66%,一般的155人,占总数的42.82%,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8人,仅占总数的2.21%,没感觉的有12人,占比3.31%。而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品课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认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有132人,占比36.46%,认为生活中有时能用到思品课知识的有226人,占比62.43%,认为很少会用到的只有4人,占比仅1.11%。而学生印象的一课大多填的是《师友结伴同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章节。最后对于思品课的建议一项,大多学生写了希望思品课能更幽默、轻松,加强师生的互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思想品德课的,知道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重要性。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觉得上课学生不投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呢?我们再看一下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就知道了,其实学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尝试

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尝试 发表时间:2012-07-31T09:08:53.75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7月供稿作者:杨政[导读]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 四川省渠县三汇初级中学杨政【中图分类号】G621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33-01 教学生活化,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也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新课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以“孝亲父母”的教学内容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在家中是如何孝敬父母,惟恐自己落后。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就是在教学中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验中提升。 比如,在“与挫折同行”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回忆、交流自己曾经碰到的挫折而产生的种种心理反应,如紧张、消极、烦躁等来加深学生对挫折含义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交流已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三、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就是提倡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他们产生经验与顿悟,在感情的体验中学习。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如在学习“谁言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习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去孝敬父母”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孝敬父母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还组织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亲身体会此中的感受,使他们更深地认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体会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子女的艰辛。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实现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是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伸和拓展,让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布置学生开展采访、调查、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保护环境”时,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社区的环境状况,找到存在问题及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把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运用到课堂上来。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学会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帮助学生学习做有责任的公民,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国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学会过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与特点 一、文献综述 我们组共查阅文献13篇,主要内容分为5方面,分别是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提到参与式教学涵义的有8篇,参与式教学特点的有5篇,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意义的有2篇,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问题的有2篇,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的有1篇。 二、文献观点 (一)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朱新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初探”(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李俊在“参与式教学: 透视与反省”(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首先是一种体现民主、平等、参与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以教学方法为载体表现为某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 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式教学行为应该是渗透着“参与式”理念的、没有固

定模式的教学行为, 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现有条件下智慧地即席创造,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模式运作。 许光驰,宋奇慧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效益评价”(职教通讯,2013年第18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学习者为内核和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 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 蔺永诚,刘箴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袁美荣在“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月第26卷第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它重视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能力和发展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弘扬,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起和谐、协调、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协调、合作、交流、互动,产生教学共振,

浅谈幼儿体验式教学

浅谈幼儿体验式教学 【摘要】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幼儿教育呼唤体验教育,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成一定的经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充分发挥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自我体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来认识、体验周围事物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现状体验式教学对策 一、何为幼儿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幼儿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幼儿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幼儿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幼儿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1、主动性。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体验式学习,将幼儿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为主动习得掌握的过程。 2、实践性。我们过分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而忽视了幼儿的实践、体验能力。而体验式学习十分重视幼儿各种形式的实践,因为"不亲自下水,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3、过程性。体验式学习有明显的过程,体验是这一过程的开端,是整个过程的基础,通过体验引起个体的感悟、反思,同时促进着个体的发展,而发展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开始了。因而体验式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4、深刻性。体验式学习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明显的深刻性,只有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掌握和形成,而一旦掌握和形成,就很难忘记。尤其是情感上的体验,有时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 三、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这些要求警示人们在早期教育中,不仅要关心儿童是否学到知识,而且更应关心是否获得了体验,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表达自己的体验。可见儿童的体验在早期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体验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揭示,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

浅谈启发式教学

浅谈启发式教学 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中心小学马瑞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途。课堂教学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必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自主性;主体性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讲”代“练”,以“教”代“学”,满堂灌,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对学生“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不把学生当主人。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在“导”字上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启发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发表看法,讨论问题,编题解答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是教学

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教学课程的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发展多种可能性、选择性、可变性的调控者,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引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内心想法和需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动机水平的实际出发,采用风趣讲解,设疑引思,模拟演示等有效措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在启发式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设问、启导是难以想象的。正是教师所提出的启发式问题,犹如一个个闪光点,在学生的“头脑库存”中引起碰撞,迸发出火花,把学生现实的“惑”和原有的见闻、体验、知识,认识沟通起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可见,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营造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中国历来比较讲究“师道尊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是天经地义。教师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权威性不可动摇,而学生只有处于被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长此以来,学生变得不敢想、不敢说,仿佛学习只要跟着老师就行了,有的甚至到了“唯师命是从”的地步。这种僵化、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导,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而且还要了解感受学生对设问、启导的反应,然后根据这些及时给予评价或进一步启导,甚至改变教法。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启导中也及时获得了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使学生集中注意

生活中的数学论文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当我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课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在生活中也学到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所以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我在第一单元实际数学教学中,尝试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认 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之前,我先带领 学生熟悉美丽如画的校园和参与各种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尔喜欢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教授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这一课时,我把学生领到操场这个“大课堂”,实地做游戏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来学习1—10数的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游戏?”“男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几人?”等等,在数扎长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整节

课,学生们“玩”的很开心,“大课堂”气氛很活跃,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被动式课堂,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学习中 去,“学习”热情很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完成了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前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是依赖于实际生活实践,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的到的现实。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我在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天上有几架飞 机?”时,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数一数,让学生充分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体会1-10各数的意义,再联系生活,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如“我们的教室有几扇窗?几盏灯?教室门前有几棵树?”“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有几只铅 笔,,”等等。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

参与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参与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交流、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还只是一种美好憧憬。真正要在平时课堂中原汁原味地实现,还比较遥远。除去评优课、公开课中的作秀和浮躁,冷静地观察课堂,“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教师。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很低。特别是一些领导忽视、教师轻视、学生漠视的小学科,如历史、地理、生物,学生戏称为“睡觉课”、“作业课”。 面对课改追求与现实课堂的巨大反差,我们不仅要问:现在的学生是怎么啦,在课堂中,他们到底想不想参与教学?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了寻求上述两问题的答案,我开展了这次调查。 三、参与式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愿望强烈。 多数学生想参与课堂教学,极少数学生不想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只要我们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的设计中,多多考虑学生的需求,绝大多数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被满足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熊熊烈火定会燃烧,快乐、成功的微笑也一定会在他们的脸上绽放。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大有作为。 影响学生参与热情的因素 人数降低参与热情 讲课内容枯燥、乏味 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毫无生机 学科不考试,不重要,不感兴趣 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无法参与 作业太多,身心很疲惫 怕同学笑话

周围嘈闹声音的干扰 提高参与热情平等、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气氛 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课堂活动多一些 能在参与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快乐和成功。 四、参与式教学的几点设想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固然强烈,但为什么在现实的课堂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法的学生却廖廖无几呢?因为,愿望只是存在于学生脑海中虚幻的想法,它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热情作为催化剂,而学生缺少的恰恰就是热情。是什么因素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还有哪些因素可以提高学生的这种热情? 要想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先激发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提高做课堂教学趣味. 1、营造平等、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气氛。 没有平等、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不可能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是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必要条件;而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是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呢?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气氛。首先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和歌曲,因为它们对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很有帮助。其次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点鼓励和微笑,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切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这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内驱力之一。 2、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润滑剂是什么?就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听觉器官在受长时期不变的声音刺激后,对该声音的感受性就会降低,且会导致人疲劳。当然教师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不断加强学习,

体验式教学浅谈

教学方式,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上。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 (Roger 1983; Hobbs 1986) ,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着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主题内容,学生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他们可以保持个人完全的不自觉或对于主题内容引发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 体验式教学致力于让参与者将自己的智力、情绪及行为全部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果将显示在学识层面上的增加和参与者的情绪、价值观、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改变上。 体验式教学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尊重自然、尊重人获得知识的自然法则的教育方式。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智力发展、情绪舒缓、个性优化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三.体验式教学实践 从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强化反馈阶段和学习迁移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 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学习的设计者是教师。因此,在学生亲历之前,要有一个启动体验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引导学习者产生动机,在

情境中体验。在这个阶段,教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与生活经验),能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创设体验的情境: 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景。多媒体是体验式教学中不可缺的教学工具,小段视频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容易产生共鸣。 2.用简笔画创设体验的情景。一些难讲的内容用简笔画或者思维导图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边画边讲解,这种教授方法直观,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生们容易接受。 3.利用声像或故事来创设体验的情境。如本人在教环境污染时放映动画片Heal the Earth。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地球健康的重要性。 (二)实践感受(主体体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虽然个体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但却是最真实的。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 1.在表演中体验。生动逼真的表演,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简单无聊的知识更加形象化,趣味化。 2.游戏中体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恰当的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语言的实践活动。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性,特别是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学生消除恐惧心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高一地理《东亚季风》教学案例 松江四中朋玲艳 一、教学背景 东亚季风是高一地理教材中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中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较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 虽然初中时对世界气候类型及中国季风气候有所了解,但由于时间间隔久,基础不牢固等多方面原因,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大气、天气与气候这个章节的基础知识缺少,一些简单常用的地理专业术语都基本不了解;另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能读懂相关的地理图表。在笔者作的一次问卷调查反映出,在现阶段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一个班级的40位同学中只有9位同学相信自己具有读懂地理图表的能力,25位同学认为自己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能够读懂地理图表。 二、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中的“启发”,首先是一种教 学思想,是一种调控手段。其次,“启发”又 是方法和形式。 简单而言,“启发”就是激励引导,促 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取知 识。与“注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不 同的是——“启发引导,循循善诱”。(见左 图) 虽然这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学案,但 教师还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 点,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 题,探究原理。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片段。 片段一:季风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回忆“上海地区冬、夏季节盛行的主导风向?”然后学生画出上海冬夏季节盛行主导风向示意图,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季风示意图总结“你认为什么是季风?”。 这一环节比较成功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动手画图中启发学生来总结规律。 片段二:季风的成因 提出问题1:图一为哪个季节的全球水平气压分布图?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答:夏季。因为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海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 提出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海陆气压差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