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 (一) (浪漫主义文学)
1、(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 强烈的主观色彩。浪漫主义作家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②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想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想的美好。
③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喜欢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语言和表现手法。想象比较丰富、感情比较真挚、表达比较自由、语言比较朴素自然。
④ 注重艺术效果。这种效果体现为: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和夸张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超凡性等等。
2、(识记)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① 耶拿派(名词解释)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19世纪他们在《雅典娜神殿》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② 海德堡浪漫派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功绩主要在于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收集编写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都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③ 海涅: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论浪漫派》(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早期)
《德国—一一个冬天的童话》(政治抒情长诗) (晚期)
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① 湖畔派(名词解释)
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而且都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都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成就最高的是。,其
② 华兹华斯(“湖畔派”中成就最高)
《抒情歌谣集》(与柯勒律治合作);他的《抒情歌谣集·序》称为英国浪漫主义划时代的宣言。
③ 柯勒律治(喜欢描写超自然的人与事):《古舟子咏》
④ 雪莱(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麦布女王》:(长诗)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预言性”和艺术表现得到了成功的结合)。
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⑤ 济慈《

夜莺颂》
⑥ 司各特《艾凡赫》(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
⑦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爱玛》
4、(识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① 夏多布里昂(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基督教的真谛》(包括《阿达拉》《勒内》“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② 史达尔夫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黛尔安娜》《柯丽娜》;理论著作《论文学》《论德国》
③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④ 拉马丁:《沉思集》(诗集)
⑤ 贝朗瑞(具有民主主义倾向):《意弗都国王》
⑥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阿克达夫的形象。
⑦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⑧ 乔治·桑:《安蒂亚娜》(成名作);
⑨ 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
5、(识记)俄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19世纪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对自由的歌颂,对民主的向往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旋律。
① 茹科夫斯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抒情诗人”。
② 普希金和雷列耶夫(十二月党人)的创作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
③ 莱蒙托夫(诗歌基本的主题:对自由的渴望)
《诗人之死》;《恶魔》(代表了莱蒙托夫浪漫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
《当代英雄》:俄国早期小说的杰作:主人公毕巧林是继“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主人公的自我剖析和日记形式,被誉为“俄国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6、(识记)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①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见闻札记》
② 库柏(被称为“美国的华尔特· 司各特”):《水手》被誉为“美国第一部海上冒险小说。”最引人注目“边疆系列小说”
③ 爱伦·坡:美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唯美倾向的作家,被誉为“西方现代派的远祖”
推理小说:《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恐怖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④ 爱默生:《散文集》
⑤ 霍桑:《红字》(长篇小说) 被称为是一部“心理罗曼史。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牧师:丁梅斯代尔。
⑥ 惠特曼(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
《草叶集》: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顶峰的产物。包括:《听到美

洲在歌唱》《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我之歌》等
作者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创造了“自由诗体”。全诗气势澎湃,情感抒发激越奔放。
7、(识记)其它国家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① 莱奥帕尔迪:意大利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抒情诗《致意大利》《但丁纪念碑》
② 密茨凯维奇:19世纪波兰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诗剧《先人祭》、长诗《塔杜施先生》
③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自由与爱情》
8、术语解释:东方叙事诗。
① 1813—1816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事诗》。
②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9、术语解释:拜伦式英雄。
① 这些英雄大多出自于拜伦的《东方叙事诗》里。
② 他们都是侠骨柔情的硬汉,个个热情勇敢、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
10、(识记)拜伦的主要创作成就。
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
讽刺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 》
《曼弗雷德》:表达了拜伦“世界悲哀”的哲学。主人公曼弗雷德则成为“拜伦式英雄”最成熟的形象。
《该隐》(诗剧):取材《圣经》主人公:该隐是敢于怀疑思考,有自己的欲望与要求的年轻人类的代表。
《唐·璜》:(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这位“古代朋友”几乎遍及全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基本结构是由唐·璜的两次旅行构成。
11、(理解)《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
第一章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第二章的主要兴趣仍是景色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
第三章写在比利时、瑞士的观感。
第四章中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争,争取独立。
艺术特色:
① 其一是浓厚的抒情性。全诗抒情成分占了大部分篇幅。
② 其二是绚丽多彩的风景描写。壮美的自然风光同丑恶的现实社会构成鲜明比照,寄寓了诗人的爱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力的鼓舞。
12、(掌握)唐·璜形象。
唐·璜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的。他英俊、骄傲、胆大,心

灵和性格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品质。他热情、玩世不恭,但不绝望也不忧郁。他随波逐流,听天由命,没有反抗和积极进取精神。他不是位浪漫主义的英雄,事实上他只是个普通的贵族青年。他那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跟海蒂的恋爱反映出拜伦追求纯真爱的思想。
13、(掌握)《唐·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它通过主人公唐·璜几乎遍及欧洲的冒险经历,展示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现实,并以一种嘲讽的批判姿态,对广泛涉及的社会现状、政治制度、道德风尚、正统教义、生活习惯、统治阶级头面人物以及英国社会施以最深刻的评论。其响亮的声调,既体现了作者对普遍人性的把握,又热切地把自由精神传达给了世界。它是一部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史诗。
艺术特色:
① 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辛辣的讽刺,锋芒指向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为一部“讽刺百科全书”。
② 另一艺术特点是插话,即在在叙事过程中不时有意识地和大规模地插入议论。
③ 题材和风格的无穷变换也是《唐·璜》显著特色之一,它将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的事件,以悲壮、诙谐、揶揄、热情等各异的风格杂糅并置,多姿多彩又浑然一体。
④ 《唐·璜》在格律创新、诗歌语言等方面有了极大的创新,它是英国诗史上运用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的诗篇。
云霞明灭 2007-12-25 08:43
14、(识记)雨果的小说和诗歌创作。
剧本《克伦威尔》和著名的浪漫主义理论文献《〈克伦威尔〉序言》
小说:《死囚的末日》;《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晚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革命军司令官郭文、反革命头子朗德纳克。)
诗歌:《东方集》《年轻的法兰西》《秋叶集》《心声集》《光与影集》《惩罚集》《静观集》
15、(识记)《欧那尼》的决战。
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完全打破了古典主义戏剧的惯例,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决战,结果古典主义遭到彻底失败。
16、术语解释:美丑对照原则。
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大自然中美丑是并存的。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更好。
17、(理解)爱斯梅拉尔达、

冉阿让。
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真、善、美的化身。伽莫西多是作者理想中善的化身。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
冉阿让:人道主义最高理想。
18、(掌握)《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
① 首先表现为想像丰富,抒情浓烈。情节曲折离奇,环境不同寻常,人物奇特夸张。
② 其次表现为对照原则的充分利用。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既有外貌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此外,下层和上层两个社会,两个王朝和两个国王,两个法庭和两种审判,都有对照的意义。
19、(掌握)《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小说中的人道主义。
思想内容:
《悲惨世界》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作品对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控诉。小说还谴责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通过对沙威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揭露了法律暴虐、残忍的本质。小说中还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
艺术成就:
① 小说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小说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如冉阿让被迫害的经历,芳汀的悲惨遭遇,滑铁卢战役等等,都写得比较真实。另一方面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也十分鲜明,雨果笔下的一些人物有不同寻常的品质行为,如冉阿让超人的体力和惊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② 小说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情节的安排上。
作者力图使情节戏剧化,因此出现不少“非凡”的事件。如冉阿让攀上横杆救水手而自己却落入海中;抱着柯塞特被警察追得翻入修道院,碰到的第一个人恰恰是他曾救过的割风爷爷等情节都是离奇的。
③ 小说在艺术上的另一特点是它的政论性。
雨果力求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社会讲坛,不时地站出来表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④ 小说的语言高昂、激烈、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富有隐喻性。小说的叙述有史诗的风格。
20、(掌握)《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
雨果代表作《悲惨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米里哀主教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收留冉阿让以仁慈感化他,使一心要报复社会的冉阿让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广施济贫的市长。冉阿让对待死敌沙威,也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21、(掌握)雨果的世界意义。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这一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克伦威尔〉序言》是浪漫主义的宣言;他的诗歌充满了高昂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

;他的小说激荡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激情。《悲惨世界》不仅在法国,而且在国外,都受到极高的评价。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它是法国当时最优秀的作品。高尔基赞美雨果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22、(识记)普希金的诗歌创作、历史剧、小说。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赞誉他为“俄国文学之鼻祖”“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诗歌:《致恰达耶夫》:参加十二月党人的绿灯社后,诗句被刻在党徽后。
《强盗》:抨击暴政,歌颂自由的诗篇。《短剑》:公然号召以行动来反抗暴政。
《自由颂》:对农奴悲惨的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致西伯利亚》:热情鼓励服苦役的十二月党人。
《茨冈人》: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
历史剧:《鲍利斯·戈都诺夫》:最负盛名的历史悲剧。
小说:《别尔金小说集》(5个短篇组成):其中《驿站长》是最优秀的短篇,开了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上尉的女儿》:农民题材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别林斯基)
23、(理解)普希金政治抒情诗的主题。
普希金抒情诗中最能体现他个性、最具有社会影响的是政治抒情诗。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他的诗篇反映了当时先进人士的政治信念和思想感情。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是普希金政治抒情诗最基本的主题。
24、(掌握)《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特色。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最真诚的作品,是他“幻想的宠儿”。
① 它真实地展现了作者的情感、观念和理想,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但作品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的。
② 作品的诗体韵律别具一格,采用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节,既有利于表现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又体现了一种自然清丽的风格。(注:后人把这种诗节称为“奥涅金诗节”)
③ 作品的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相互对比和对照。如奥涅金冷漠的现实主义与连斯基热烈的浪漫主义形成鲜明对照,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又构成两条互相对照的情节线索。诗人借助这种性格对比和情节的对照,把两位男女主人公刻画地栩栩如生。
④ 大量运用抒情插笔,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抒情插笔与情节、人物水乳交融,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5、(掌握)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
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

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① 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
② 他的品格和气质都远远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但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在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③ 他愤世嫉俗,鄙视上流社会的道德习尚,却又无力摆脱社会惯例。他希望改变现状,但贵族的生活方式使他毫无能力,无所作为。
④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26、(掌握)达吉亚娜的形象。
达吉亚娜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贵族妇女形象。她温柔敦厚,感情丰富,质朴纯真。她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生活在俄国民间传说和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她不满于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受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独立,要求个性解放。她珍视爱情,把奥涅金看成贵族青年中的佼佼者,丝毫没有上流社会小姐们的矫情作态。但她同奥涅金一样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她也未能摆脱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