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教案(二)华东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教案(二)华东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教案(二)华东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斗争》教案(二)华东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印度的殖民化和印度人民的抗英

斗争》教案(二)华东师大版

【学习提示】

学习本课,应从英国征服印度、印度民族大起义两个方面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关于英国征服印度,要求学生了解17—18世纪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活动、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殖民掠夺的影响。

关于印度民族大起义要求学生知道1857---1859年印度民族达起义爆发的原因,概述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

【课文撷英】

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

【重点精析】

1、如何理解亚洲革命风暴的双重性质?

亚洲革命风暴总的来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为了反抗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西方殖民侵略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竭力要保留当地落后的封建关系,并与当地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甘愿同殖民者相勾结。因此,在有的国家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国家的斗争同时具有反封建主义的性质。

2、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①工业革命前,列强对外侵略的目的是掠夺财富,积累资本。方式主要是赤裸裸的掠夺。结果是大量金银财富流入列强国内。

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掠夺的目的是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方式主要以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结果使资本主义在世界确立了统治地位,把世界各地都囊括进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之中。

【疑难点拨】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①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进行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根本原因)

②印度土兵由于备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以及生活待遇的恶劣,反英情绪不断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行反英活动。

③1857年,密拉特城85名土兵因公开拒绝使用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遭到逮捕,激起了印度军民的愤怒。(直接原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开始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2.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成为起义领导者的是()

A、农民

B、封建王公

C、资产阶级

D、印度皇帝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杰出的女英雄是()

A、章西女王

B、杜桑·卢维杜尔

C、伊达尔哥

D、印度皇帝

二、填空题

4.17世纪开始殖民活动的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殖民侵略的公司是。5.从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印度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率领军队侵占孟加拉的殖民头子是。

6.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反对的是国的殖民统治,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一些、、加入到起义队伍之中,成为起义的领带者。其中成为印度人民歌颂的民族女英雄。

三、填图析图

7.下图人物是。

四、材料解析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列颠的侵略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出棉纱,最后是英国的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

请回答:

①从材料一可看出印度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怎样理解材料二中马克思的结论?

五、问答题

9.克莱武在印度进行掠夺的事实,说明了英国殖民者的本性怎样?

10.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前夕,一个英国驻印度的总督说:“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由此可见,这场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提高】

11.你能想起和章西女王同时期中国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大事吗?结果怎么样?

12.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摘录:“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组织学生思考: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史林采风】

章西女王

拉克希米·巴依(1835—1858)是中印度北部章西土邦的女王,亦称章西女王。她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拉克希米·巴依生于贝拿勒斯。儿童时就学会了骑马、射箭。1842年,年仅8岁的她嫁给了章西土王,成为章西王后。1853年她的丈夫去世,没有留下儿子,她以章西女王的身份,开始执政。英国殖民当局以章西王绝了男嗣为借口,兼并了章西的领土,还抢走了章西王留下的大部分财产。章西女王义愤填膺,当着英国殖民官吏的面说:“我决不放弃我的章西!”1857年5月印度民族大起义开始后,章西女王也于6月初在章西发动起义。起义胜利后,拉克希米·巴依再度登上章西的王位。1858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在集中兵力攻下德里、勒克瑙后,向章西进攻。章西女王担任了起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他对人性的种种类型和表现做了生动而深刻的描写,因此,它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也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本目主要介绍了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及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和理解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在达?芬奇绘画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它充分的表达了达?芬奇的高尚人格和人文主义思想.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剧作为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喜爱,在许多国家上演,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他的戏剧取材于各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字资料,很多故事并不发生在英国,但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极高,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课堂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

《古代埃及》 教材分析: 古埃及作为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尼罗河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 本课先通过文字和图片等介绍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尼罗河的航运条件等,建立起古代埃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以及了解尼罗河的优越性。再通过一系列文明成就的展示,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文明产生。在本课教材最后,概述了古埃及的盛衰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6696.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同步检测1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文艺复兴 兴起:________世纪中叶兴起于________,延续了近300年之久。 条件: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__萌芽。 核心:____________思潮。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方式:采取复兴古代____________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意义: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________的大解放。 知识点2但丁 文艺复兴的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长诗《________》,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作者抨击了________的贪婪腐化,表达了____________的情感与理想。他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____________”。 知识点3达·芬奇 意大利的艺术大师,其创作充分体现了________精神。他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其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的生活理想。代表作有《____________》《罗密欧与朱丽叶》。 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表面上看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文艺复兴 1.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该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2.14至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3.“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美学家蒋勋在这里评价的文化运动是( ) A.百家争鸣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宪章运动 知识点2但丁 4.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人类,的,人类的形成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等相关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通过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 讲授新课: 一、人类的出现 教师: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 学生: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南方古猿生活想像图南方古猿化石 教师根据第3页“动脑筋”向学生提问: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教师展示图表(完全形成的人)、图片。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 主要代表 猿人 早期 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 智人 早期 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 晚期 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 北京人复原图山顶洞人复原图

6658.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过程和反犹暴行 教学难点: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与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奥斯维辛原本只是波兰的一个安静的小镇,但它却在二战中成为比正面战场还要残忍和惨烈的“杀人工厂”。1940年4月27日,纳粹德国开始在这个作为铁路交通枢纽的小镇上建造最大的集中营。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关押波兰政治犯和消灭苏联战俘,但1942年1月20日纳粹在万湖会议上通过的“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则使这里成为犹太人的“屠宰场”。据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其中超过九成都是犹太人。从此,奥斯维辛成为大屠杀的代名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悲恸之地。 什么是法西斯?为什么德国法西斯要疯狂屠杀犹太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了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过程以及内外政策。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反映了什么信息?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影响? 提示:意大利法西斯党徽。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它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教师在学生阅读基础上,归纳总结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概况。 归纳总结:(1)背景;(2)时间;(3)建立过程和标志;(4)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知识拓展】进军罗马是1922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因为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的事件。该事件成功令当时的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由法西斯掌权的国家。 目标导学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阅读教材和下列图片,说说希特勒是怎样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 美国独立战争教案教案 新人教版

年级学科课题 美国独立战争教案教案新人教 版 备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列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1787年联邦宪法;联邦政府的成立。 2、通过评价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地区的人民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最终战胜强大敌人,赢得国家和民族的新生,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通过对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该宪法在当时的进步意义,但又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重难点重点:《独立宣言》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课时1课时时间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问题探究)老师介绍美国国旗,由学生思考各部分构成含义,其中13 块红白相间的长条代表着最初的13块殖民地。谁能想到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由十 三块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呢?它又是怎样战胜英国获得独立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第十课《美国独立战争》。 讲授新课: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引导学生看教材,归纳教材从几个方面分析独立战争的背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只作点拨和补充和最后的总结归纳。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2)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请思考: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有哪些? (3)启蒙思想的传播 (4)英国的殖民压迫 角色转换:假如你是当时北美人民当中的一员,面对英国的殖民压迫,你会怎么做? (5)北美人民的反抗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列克星顿枪声 1775.4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 1775 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1776.7.4 提问:《独立宣言》的发表时间、起草人、制定机构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想像一下北美人民听到独立的宣言书有怎样的反应? 《独立宣言》有何重大作用及意义?标志着美国(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 (1)英美和约: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1783 历史探究: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独立。但是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因为这是一场力 量极其悬殊的战争。但是弱小的美国最终战胜强大的英国,这是为什么?结合课本,咱 个性空间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习题1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习题1 新人教版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首先发生在( A、非洲B C、拉美地区D 2、亚洲“四小龙”是指() ①伊朗②香港③新加坡④韩国⑤阿联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 3、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 ①中国②日本③朝鲜④印度 A、①②③④B C、①③⑤D 4、中国内地经济起飞是在( A B C D 5、印度共和国的首任总理是( A、拉吉夫?甘地B C、真纳 D、瓦杰帕依 填空题: (1)1947年,英国被迫公布_________,印度被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_________和穆斯林为主的_________ (2)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国家是海湾地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中国的香港地区是著名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简答题: 海湾地区国家在独立后为了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思路解析:此题旨在考查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亚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大战结束时,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势力一时难以卷土重来,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壮大对帝国主义的牵制,都为民族运动首先在亚洲高涨、大部分亚洲国家在

战后初期赢得独立准备了条件。 答案:B 2、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基础练习题,要熟悉课本内容,并理解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已跻身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从地理位置分析,它们地处 答案:C 3、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二战后,亚洲有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但本题的关键是考查独立后国家的性质,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本题考查的重点问题。由课文内容得知: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印度也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只有中国、 答案:C 4、思路解析:这道题要和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相联系,在亚洲经济振兴中,一个最突出的现象就是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这一现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大陆经 答案:C 5、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印度独立时的首任总理。尼赫鲁是当时国大党领袖,1950年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尼赫鲁出任首任总理;真纳是当时巴基斯坦总理,两国虽然都独立, 答案:B 填空题答案: 思路解析:(1)英国《蒙巴顿方案》肯定了印度大陆的独立,但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 (2)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 (3)中国香港地区依托祖国内地,发展和保持了经济的繁荣,是著名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 答案:(1)《蒙巴顿方案》印度 (2)沙特阿拉伯 (3)国际贸易 简答题: 思路解析: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但这里的石油资源最初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第十四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

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果。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学技术。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世界古代史,你们能不能说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 的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 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 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 业革命。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迸行了工业革命。为 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因为英国最先具 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所以,它首先在英国而不在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的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都有哪些?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丰富 的资源和原料;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 市场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一场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就在英 国首先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 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一、珍妮机的故事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是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然而,必然性又总是通过偶 然性表现出来的。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从飞梭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 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 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到了1765年,经过几年心血的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三峡初中何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掌握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联系实际,谈本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最早国家、标志、发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联系实际,谈本次科技革命对人们生产或生活的影响”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辩论:“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充分认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议一议:两次科技革命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认识科技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到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对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诞生。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电力的许多优点,很快取代蒸汽力,成为工厂机器生产的主要动力。第二,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从教法上,学习本课新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相关旧知识。然后指出,这节课要学的是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许多发明至今仍然起着重要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掌握人类起源三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思考探究观察分析人类怎样形成?“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什么?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原始社会怎样解体?议论解疑综合归纳人类是神(或上帝)造的吗?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不同点?国家与氏族组织有哪些不同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由于生产力的进步才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产生,所以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人文素养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不断发展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课件下载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

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人类的出现、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要代表猿人早期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智人 早期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根据现代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些主要人种?(黄种、白种和黑种)、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对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的复习,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发展脉络,在头脑中形成清晰时间脉络和对基本事件有清晰的定位。 2、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对世界古代、近代历史的了解和对古人非凡成就的敬仰之情。 3、通过对本册历史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历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主义精神和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学生通过世界历史的学习,领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罗马日本大化改新三大宗教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基督教会的演变新航路开辟的因果和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讲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教师有的放矢,重点难点点拨。 【教学流程】 导入 解 疑 析 错 归 纳 拓 展 归纳总结本册考情 人类文明 的开端 考点 回顾 考点 分析 典例 剖析 讲明本册考点 亚欧封建社 会和古代文 明交往方式 考点 回顾 考点 分析 典例 剖析 迁移 拓展 迁移 拓展 步入近代的 运动、革命和 改革 无产阶级抗 争 考点 回顾 考点 回顾 考点 分析 考点 分析 典例 剖析 典例 剖析 迁移 拓展 迁移 拓展世界古代与 近代文化 考点 回顾 考点 分析 典例 剖析 迁移 拓展

【教学过程】 本课共分六个基本知识考点:人类文明的开端、亚欧封建社会和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步入近代的运动与革命和改革、殖民掠夺与殖民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抗争、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古代与近代文化。 考点一:古代文明 (一)考点回顾 一、上古人类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 ①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②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成立,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期间制定的一部著名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法典的实质是保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 ③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2.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基本保持了希腊文明的特点,希腊和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地中海文明。 3.在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经过梭伦改革,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4布匿战争: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27年,罗马的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二)考点分析 本单元知识点是本册教材的基础知识点,是经常考到的。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四大文明古国、古希腊罗马等知识点。题型多是选择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 2.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此文物应产生于何处,该法典用哪种文字记载? A.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 B.两河流域,拉丁字母 C.印度河流域,甲骨文 D.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解析】从题干中的“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判断:这是西亚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各国所使用得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答案】D 错因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而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不清出现模糊,知识前后贯穿时不能准确地再认再现基本知识点。 归纳总结: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代末,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被古代西亚各民族所运用。 (四)迁移拓展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教学设计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问世;工业革命的影响。 (2)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从而培养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联系现实学习工业革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指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学习工业革命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3.思想品德的培养: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学技术。 4.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5.难点: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世界古代史,你们能不能说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迸行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所以,它首先在英国而不在其他国家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都有哪些?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一场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首先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讲授新课】 一、珍妮机的故事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是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然而,必然性又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从飞梭引发的。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到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可以用绘制表格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归纳。 2.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本课另一个重点。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并结合德、日两国执行的对外政策,来了解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及影响。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时,可结合一些图表数据以及相关史料,来归纳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并与罗斯福新政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明确德、日与美国都受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只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是通过自身改革摆脱了经济危机,而德国和日本则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转嫁经济危机。 1.表格归纳法。通过图表的方式总结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2.横向联系法。通过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横向联系,了解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漫画观察法。通过漫画欣赏的方式,理解德、意、日法西斯化的实质,了解法西斯专政的内外政策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 4.史料分析法。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图片导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并最终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轴心国集团,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这幅漫画所表现的就是这三个法西斯国家头目企图蚕食世界的情形。怪兽头部是德国元首希特勒,他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背部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他是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尾部是日本内阁首相东条英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法西斯主犯之一,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这三人组成的怪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电影导入 1976年公映的英国影片《苦海余生》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描绘的是“圣路易号”船上一群普通的德国犹太人因希特勒的统治而无法在祖国安身,不得不离开德国前往古巴避难的故事。《苦海余生》(另译名《漂泊天地苍茫时》)以极其凝练、生动的电影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让那些犹太人的遭遇极大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1939年,纳粹法西斯大张旗鼓地将社会各个阶层的犹太逃亡者安置在一艘豪华客轮内,载他们至古巴的哈瓦那避难。然而,当轮船抵达哈瓦那港后,古巴政府却拒绝船上的犹太裔乘客入境,这是纳粹早就预料到的结果。凭此,纳粹党证明了“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不受欢迎的种族”这一荒谬的结论,从而为希特勒的种族清洗政策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希特勒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除了迫害犹太人,希特勒和他的法西斯政权还有哪些罪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同步练习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选择题 1.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立的原因是()(单位:亿马克)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盛行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完成2.导致下表某国农业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 B.工业发展 C.掌握霸权 D.世界大战 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者是()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瓦特 D.哈格里夫斯 4.“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情况最早应始于()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19 5.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 A.交通运输业B.棉纺织业C.冶金采矿业D.电话通讯业 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表2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世界市场形成7.下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l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 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与掠夺 D.经济的全球化 8.“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文中的“它”是()A.珍妮纺纱机 B.瓦特的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汽船 9. 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10.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770年1800年1861年工业指标 英国的煤产量600万吨1200万吨5700万吨 英国的铁产量5万吨13万吨380万吨 A.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 C.将印度完全沦为其殖民地D.汽车、电力工业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材料一对什么事件的评述?这一事件于何时最早产生于哪个国家?材料一反映的是这一事件哪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列举出两例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着刀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小关初中九年级历史自主学习方案 科目:九年级历史下册课题:1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主备课人:余治孟时间:2013-1 班级:组别:学生姓名:组长签名: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内容。 2.了解与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有关的史实。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自我发现】 一、《联合国家宣言》 阅读教材第80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背景:法西斯国家于1940年9月27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⑵时间:年1月1日。 ⑶国家:、、、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 阅读教材第81--82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时间:年7月到年2月。 ⑵结果:军队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⑶意义及影响:这次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同时也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开始掌握在同盟国家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雅尔塔会议 阅读教材第82--83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时间是: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_____举行的、、______三国首脑会议是反法西斯同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⑵内容:①要彻底打败,迫使它无条件投降。②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占领。③成立联合国④同意在欧洲战事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四、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 阅读教材第83--86页,并结合小字部分和插图,请回答: ⑴诺曼底登陆:1944年在6月6日,_____在精心准备后,在法国北部的______实施登陆,开辟了__________。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⑵攻克柏林:时间是:年4月30日。5月8日,德国正式向同盟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⑶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合作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能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一同盟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