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

2020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

2020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
2020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科学课教案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C.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板书2]表一

实验小组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 __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板书3]表二

实验小组线圈长度线圈数铜丝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错误读数和不认真测量的作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并请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同将测得结果填在黑板表二中。实验数据若有错误,可以让这组同学讲一下如何测量的,教师帮助他们查出测量错误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学习测量物理课本的边长和细铜丝的直径,同学都做得很认真,完成得也较好。现在我们学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同学们有什么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并提出测量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归纳,对错误的测量方法讲明为什么是错误的

教师提出一种测量方法如图3-1,将测量方法图画在幻灯片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或某同学提出图3-1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说我们把某同学的测量方法打在投影屏幕上。

教师讲解测量方法。

如图3-1所示,将硬币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夹住硬币,并保持两个三角板都有一个直角边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记下两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处直尺的刻度。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硬币的直径。我们可以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将表三画在黑板上

[板书4]表三:五分硬币的直径

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

2.39厘米 2.40厘米 2.41厘米

师在:三个小组记录的数据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正确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到毫米刻度都是准确的。这三组数据中的最后一位9、0、1都是估读值。尤其应该提出表扬的是第×小组的同学,尽管刻度尺上指示正好与2.4厘米对齐,但他们仍在估读数上写上0,这种记录方法是正确的,说明2和4两位数是准确的,0是估读的。2、4、0三个数字都是有效的。只记2.4厘米,就会被认为2是准确数,4是估读值。所以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三组同学记录的结果不同,为什么都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我们使

用的刻度尺不够准确,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出现了误差。同学们不妨将你们自己的刻度尺对齐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刻度尺的刻度不完全一样。

学生动手比较,发现些刻度尺的刻线不够精确。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五分硬币的直径?

学生议论,提出方法。

师:还可以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硬币的边缘做一个记号,

让硬币的边缘沿直线滚动,记住滚动了几圈,用刻度尺测出这段线段的长度,算出一圈的长度L,然后利用数学公式:L=2πR,可以求出硬币的直径,这是测量长度的一种特殊的方法。

我们有时需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段曲线的长度,往往需要

且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测量。我们相信同学们是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

3.本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并能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同学们都认真实验,认真记录数据,实验完成得很好,我们希望以后的实验课也能像这节课一样完成得好。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请点一下实验桌上的仪器,看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检查完以后将仪器好放在实验桌上。

学生实验仪器,教师再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的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师:好仪器后请同学们看投影,我们刚上课时让同学们将实验的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写在作业本上,现在我们在实验目的前面填上几项,然后再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完成我们的实验报告。

[板书5]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人:同组人:

实验日期:

学生练习写实验报告。

4.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的实验报告。

(2)完成课本上第11页的小实验,用自制的卷尺测身高。

(3)将课本上要求测的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宽,课下自己测出后填在课本的表格中。

(4)阅读课本上第9页的阅读材料。

(5)完成课本上第11页习题中的1、2、3、4题。

教学说明

1.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第一个学生实验课,学生初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往往抱有极大的兴趣,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东西都想摸摸看看,这种积极性是好的,要加以爱护,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在实验室内打打闹闹不要乱拆乱动仪器设备,使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

器与工具的好习惯。在实验态度上,应该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勤于思考,手脑并用,自己设法去解决问题,在记录数据时,要实事求是,不得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这些要求若能认真去做。在培养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方面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材中要注分别测出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而没有提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只安排了学生测物理课本的长,测三次求平均值,其他三项测量留在课下让学生完成。

3.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验的错误以及实验不认真的现象。并注意鼓励那些认真实验,勤于动脑提出问题的同学,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对细铜丝和硬币直径的测量,作为趣味实验,要求学生先提出测量方法,教师分析、归纳、讲解,然后测量,只测一次

内容仅供参考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及教学反思

(封面)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及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

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banzhuren)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七年级科学上册-1.4《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科学测量 引入 提问:什么是温度? 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一下子很难回答。那我们先来感受下温度。 小活动: 让一位学生先把手浸入冷水的烧杯中,说下自己的感觉,再把手浸入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再说下自己的感觉。 预设:冷的,冰的。 提问:什么是温度? 预设:温度就是能够表示有多热,有多冷。物体的冷热程度。 再请一位同学感受下冷水,确认是冷的,再感受下冰水混合物,确认是冰冷的。(稍微停留一段时间。再把手放到冷水中,让他说说感受。 预设:水是热的。 原来那杯冷水,为什么你说它是热的呢?这到底是冷还是热? 师: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 师:那么我们必须借助工具。什么工具?温度计。 新课 一、认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下温度计,看看它有哪些结构。 (按照顺序,出示玻璃泡、玻璃管、液柱、刻度) (板书)结构: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让学生观察酒精柱的变化。(观察到下降) 提问:里面酒精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吗? 预设:体积变小了。 师:如果,我把温度计放到一杯热水中,里面酒精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预设:体积变大了。 提问:那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预设:热胀冷缩。 (板书)物质的热胀冷缩。 师:我们可以根据液柱上升的高度就能知道温度的高低,液柱高一点说明温度高一点,液柱低一点说明温度低一点。那这样能不能测量温度的高低? 预设:还无法测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师:回忆一下,在长度测量时,我们把1米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其它的长度都和1米这段长度在进行比较。在温度测量时,我们把1℃规定为一个公认的标准。 师:但是公认的标准不能随便规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一定的稳定性,最好找到一个永远也不会变的标准。 (老师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 师:科学家们做实验时候,把一支玻璃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他们发现只要冰和水同时存在,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里的液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无论是谁,都是这个结果。 这是不是很奇特?这个温度就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就找到了一个固定点。 科学家们又把这支玻璃管放到沸水中,只要水在沸腾,他们发现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玻璃管的液面就是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这是不是也很奇特?这个温度又是比较稳定的。在玻璃管上又找到了一个固定的点。 师:这一段温度,是不是不变的? 师:科学家为了简便也为了直观,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定位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在这之间划分了100个等份,每个等份就规定是1℃。 师:只要里面的液体膨胀,每上升一小格,就表示温度就上升……(1℃)?液体一收缩每下降一小格,就表示温度下降……(1℃)。 师:那么我们平时说的我们今天温度29℃又是指什么意思呢? 师:其实很简单,就是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了29℃,也就是在温度计里的液体能够膨胀这些体积。 PPT 认识下液体温度计 【活动一】观察温度计 按照表单上的要求填写。 师:比较两支温度计,你发现了什么? 1、体温计测量的范围要小,酒精温度计要大。 2、体温计测量的要精确,酒精温度计要差些。 师:测量时,我们可以拿一支体温计去测一杯热水吗?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自学P24 学生先说,老师后归纳,再练习。 【活动二】使用温度计 1、测气温 2、测水温 每组上一位同学来取水。 3、测体温 学生先演示,让学生指出问题,再老师指出问题,解释,最后学生操作,结束后汇报。看看根据数据是否有错误。 三、其它几种温度计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 测量长度教案 冀人版

第1课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 直尺、卷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 二、学习使用刻度尺 1. 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 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1)单位: 厘米(cm ) (2)零刻度线 (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m (4)最大量程: 15cm 3. 测量长度的方法。 (1)选对: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 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使

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对: 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 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 1. 一拃(zhǎ): 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2. 一步: 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步。从后脚尖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也叫做“自然步”。 3. 一庹(tuǒ):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4.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 1. 应用与拓展: 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 2. 误差: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使用规则,或读、记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最新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精编版

2020年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 案精编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学生自备各种各样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由拉力器引出课题与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力的原因) 同学们,认识老师带来的物品吗?(是拉力器)谁会用?请两位同学来试一下吧。通过两位同学来拉拉力器,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位力气大一位力气小)?是怎么判断力气大小的?(弹簧拉伸的长短)<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看来弹簧的这个特点可以帮我们测试出力的大小<板书:测量力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 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专门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它的里面也有弹簧存在,所以叫它“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也常被叫做弹簧秤。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初步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 在我们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时,先来了解一下它吧。请同学仔细观察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猜想一下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提出观察要求:A、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观察任务。B、小组成员一起观 察,共同讨论。C、讨论结束放下手中的测力计,迅速坐 好,举手示意老师。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3)老师总结(出示课件) 2、重点讲解测力计中的刻度。 (1)观察测力计上面的数字与符号,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有两个单位“牛顿”“克力”) 讲解: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100克的力(2)再观察:测力计中1小格代表多少牛?1大格代表多少牛? (3)学读测力计中的数据:1牛、2.5牛、4牛。 (4)感受测力计1牛与5牛的力大约是怎样的。 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演示使用方法,共同来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其中一位同学的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上。)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幼儿园精品教案】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 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 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 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 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科 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 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 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 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 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 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调动 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 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 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 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 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 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 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 己的方法、自己的工具去初步感知测量,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自主性 与创造性;而交流的过程则是让孩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 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其实是孩子智慧的 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 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 乐趣。]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再次测量桌子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测量教案1

。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5.通过对微小事物累积测量的过程,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增强勇于探索新问题的意识。 【教材导读】:你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吗?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进行比较的过程。 2.定性测量有步距、指间距等,测量工具有卷尺、皮尺、三角板、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等。高科技测量手段有声呐、雷达利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距离及激光测距等。 3.长度的单位有、等 1千米(km)=米(m) [记为:103米(m)] 1米(m)=分米(dm) 1分米(dm)=厘米(cm) 1厘米(cm)=毫米(mm) 1毫米(mm)=微米(μm) [记为:103微米(μm) ] 1微米(μm)=纳米(nm) [记为:103纳米(nm)]

4.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 (1)知道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刻度尺读数时一定要平视。 (3)“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5.可以减小误差。 二、特殊长度的测量 1·用自行车当做里程表测量路程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先测出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再计算圈数。 2.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提示:测量一张的厚度可以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量。但用普通刻度尺需要用累积法,即测 量n张相同的纸的厚度,再除以n。 3.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提示:可以用多个三角板“组合测量”。 4.测量一根细铜线的直径。

提示:可先测量n根细铜线直径的长度,再 除以n。 【例题精讲】: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 例l:右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为。 例2:测量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 厚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最小刻度是0.5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在计算课本的张数n时,应包括封面和封底 c.测量课本总厚度时,先把封面、封底除外,再把课本压紧,然后用刻度尺准确测出 D·用总厚度除以课本的页码(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就能测出一张纸的厚度. 例3:给你一个圆柱体、一张纸条、一枚大头针、一把刻度尺和两只三角板,想办法测出圆周率Л的值。 【尝试练习】:相信你能行!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楼每层楼高约32 ;(2)课桌高度大约是70 ;(3) 一

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测量长度 同步练习试题

1.测量长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体育老师用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测量房屋的长度。 2. 读数时,视线要与;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 3.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直尺的与物体的一端对齐。 4.我们使用的刻度尺的单位一般有、、、 。 二、判断题。 1. 人的感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测量比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2. 用直尺可以直接测量书本的长和宽,也可以直接测量我们的腰围。() 3. 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步”、“推"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三、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A.卷尺 B.刻度尺 C.直尺 D.分尺 2. 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身高大既是145()。 A.厘米 B.分米 C.米 3. 用直尺可以测量书本的()。 A.页数 B.长和宽 C.内容 四、下图是常用的刻度尺,请根据图中提示完成问题。

1.首先认识()。 2. 该刻度尺的单位是()。 3.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4.图中刻度尺的量程是()。 五、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1. 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 2.生活中还有哪些刻度尺?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都一样吗? 参考答案 一、1.轮式测距仪激光测距仪2.尺面垂直数值单位3.零刻度线

4.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 三、1.B 2.A 3.B 四、1.零刻度线2. cm 3.0. 1cm 4.8cm 五、1.会。①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②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不能歪斜;③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④读数时,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⑤记录测量数据时,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2.生活中的刻度尺有直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它们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不一样。例如直尺最大量程20cm,最小刻度1mm;卷尺一般用于建筑测量,最大量程200m,最小刻度1cm。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地大小教学设计课题

实用文档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力,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启发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 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2、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4、课外拓展,做橡皮 筋测力计。本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最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究学习和总结。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实在教学之中。 教学策略: 这节课主要用了三个教学策略。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小组自主合作. 实用文档 3..兴趣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技能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于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读和规范的测量操作 三、教学准备: 1、弹簧测力计、钩码、小车、沙、橡皮筋测力计 2、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在上课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班谁的力气最大? 今天我们俩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掰手腕,举重,拔河}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同学们看,你们认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1.4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长度的测量 一、选择题 1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至100 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相当于“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的是() A .东方明珠电视塔 B . 468 米 C . 1 米 D .测量用的尺子 3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 .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 C .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 .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 . 1 . 8 米=1 . 8 ×1 000 =1 800 毫米 B . 1 . 8 米=1 . 8 米×1 000 =1 800 毫米 C . 1 . 8 米=1 . 8 米×1 000 毫米=1 800 毫米 D . 1 . 8 米=1 . 8×I 000 毫米=1 800 毫米 5 .如图所示,测量铁钉长度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 A B ¥ C D 6 .下列长度中接近1 分米的是() A .指甲宽 B .铅笔芯直径 C .手掌宽 D .地球直径 7 . (山东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哪种最合适() A .量程15 cm ,最小刻度0 . 5 mm B .量程10m ,最小刻度1 dm C .量程30 cm ,最小刻度1 mm D .量程3m ,最小刻度1 mm 8 .下列几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1 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 A . 0 . 00158 千米 B . 5 . 0 米 C . 7 . 26 分米 D . 32 毫米, \ 9.某同学先后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 . 73 厘米、1 . 75 厘米、1 . 71 厘米、1 .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A . 1 . 78 厘米 B . 1 . 765 厘米 C . 1 . 77 厘米 D . 1 . 73 厘米 二、填空题 10 .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 1 )我国长江的长度约为 6 300 ; ( 2 )小明的身高为172 ; ( 3 )一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3 . 2 ; ( 4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 . 5 ; 11 .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 . 724m ,那么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如果改用cm 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cm 。 12 .如图是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乙图中长方体长度是 ;

三年级科学用工具测量教案

三年级科学用工具测量教案用工具测量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准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学生仔细观察P66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2)学生用尺子测量。 (3)学生谈感受。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

准确可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1)教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学生猜一猜哪杯水多。 (2)认识量杯和量筒。 (3)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4)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1)认识秒表的使用方法。 (2)利用秒表测量100米的短跑时间。(3)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7.认识各种测量仪器。 指导学生认识书中介绍的几

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情况,如细铜丝的直径、圆柱体的周长、硬币的直径、曲线的长度等等,同学们常用到以下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一、累积法: 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 例如:用普通的毫米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可以先用刻度尺去测100张同样纸的厚度。然后用这个数值除以100,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再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成线圈,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并数出圈数,然后用线圈的长度除以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二、化曲为直法

长度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如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圆柱体的周长等,无法直接测量,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如图示:测量一弯曲金属工件的长度,具体做法:将柔软的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曲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弯曲金属工件的长度。 又如:要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我们可以找一根细棉线,使其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完全重叠,并在棉线的两端做上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标记间距离即为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借助于比例尺我们还可以求出两地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又如:测量圆柱体的周长,我们可以借助于纸带或细棉线,平行于圆柱体横截面紧紧围住圆柱体,在重叠处做标记,展开纸带或细棉线,用刻度尺测出标记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的周长。 拓展: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设法测出自行车轮子的周长,然后骑自行车绕跑道一圈,数出轮子转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操场跑道的长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测量物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测量物品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 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 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 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 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 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圈测量

大班科学教案:圈测量 Big class science lesson plan: circle measurement

大班科学教案:圈测量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探索圈的测量方法; 2.通过滚动、包围、两个对应点间测量等方法测量圈的 周长和直径,对比感知圈的大小;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能大胆交流。 教学重点: 探索学习包括测量、对应点间测量以及滚动测量的方法。教学难点: 滚动测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自然测量。

物质准备:大小相近两个圈、绳子、记录表、笔、纸筒、彩纸、剪刀、双面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圈类物品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看看。(出示PPT)一起说说是什么? 2.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中间怎么样?(空的)对了,这些东西都是像圈一样,圆圆的,中间是空的。 (评析:通过迁移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充分了解圈类物品,知道圈类物品的共同特征:四周围绕,中间是空的。本环节旨在让幼儿理解圈的基本概念。) 二、比较圈的大小 1.(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圈)这儿有两个圈,它们有什么不同?(一个大,一个小) 2.(出示大小不明显的两个圈)这两个圈呢?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比一比、看一看) 3.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准确地知道它们谁大谁小呢?(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2.3《用手来测量》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柞数是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2人一组):长纸条,圆头剪刀,记号笔,软磁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 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二、用手来测量 1.介绍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是的,我们还可以用脚迈步,手拃的方法来测量物体(一拃就是我们手掌展开,大拇指到中指或小拇指的距离)。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呢?——因为它们的长度是大致保持不变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温度测量统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温度测量统计 活动目标 1.知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初步感知温度计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 2.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记录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测量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气温计、体温计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水温计,记录卡,笔,每组提供冷水、热水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请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两杯水的温度 1.第一次比较: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看一看、摸一摸,从而发现热水杯和冷水杯摸上去能明显感觉到冷热温度不同,且热水杯口冒有热气。 2.第二次比较:两杯温水。 发现:两杯温水无法通过观察和触摸等直观测量的方法比较温度的不同。 (二)认识水温计,观察它的结构,并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1.思考: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出两杯水的确切温度?

出示水温计,并知道它可以测量水的温度。 2.仔细观察水温计,说出它的结构特征:玻璃管子、红柱子、数字。 学习认读、记录温度。 提问:“温度计里的红柱子和数字有什么用?” 讲解:玻璃管子上的数字是刻度,红柱子叫液柱,液柱指示的数字就是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单位“℃”来记录,读作摄氏几度(教师出示标有℃的卡片)。 (三)幼儿操作活动:测量并记录水温 1.教师用水温计示范测量,并记录水温。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水温表红色的一端放进水中,观察红色液柱的变化,当液柱停止上升时,才可以读出温度数。注意,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液柱持平,也不可以把水温计从测量的液体中取出再读数,这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2.指导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泠水温度并记录。 (1)在测量前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温度计是用玻璃制作的,特别容易碎,请小心使用。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孩子碰到了什么困难?是否想到解决办法? (3)组织幼儿交流:你是怎么使用温度计的?怎样观察的?怎样记录的?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3.指导幼儿第二次操作,测量热水温度并记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 测量工具教案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最后一课。它起到总结本单元内容和拓展延伸的作用。科学家使用各种技能来了解这个世界,阅读是科学家来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技能之一,这一技能也需要我们的孩子在实践中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生活中测量长度和其它的各种工具及用途。 【科学探究】 能够通过阅读了解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科学态度】 乐于科学阅读,并对生活中的测量工具产生兴趣,延续探究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初步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宽度相同,长短不同的红、绿、黑纸,记录纸 教学流程: 一、组织课堂 玩游戏 游戏名称:比比谁是阅读大王。 游戏规则:各组派一个代表,从左到右报出自己读过的书名,3秒后不能报出的人被淘汰,最终留在台上的人为阅读大王。 师说:阅读让我们变得聪明、强大,科学家使用各种技能来了解这个世界。阅读是一个重要技能。愿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阅读大王。 二、复习导入 谈话: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看看小朋友学的效果怎么样。 活动:宽度相同,长短不同的红、绿、黑纸,哪张纸最长,长多少? 交流:最长的纸是,长。我们的方法是。 导入: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今天我们来上科学阅读课-----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三、新课学习

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 引入:这是一把直尺,你们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呢? 请大家阅读P42页。 反馈阅读效果 你们认识它们了吗?分别出示卷尺、软尺、测距车、卡尺、折叠尺的图片和文字,连一连。 启动生活经验,了解卷尺和软尺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卷尺和软尺的用途是我们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你们知道它们也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吗? 小组活动 工具名称相同点不同点 卷尺 软尺 交流 观看视频,知道测距车的使用方法。 测距车是一种新型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但不太常见,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它是如何使用的。 小朋友知道测距车怎么用了吗? 出示文字,老师讲解卡尺和折叠尺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卡尺和折叠尺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大班科学教案:自然测量 2019年10月 教材简析: 测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科学内容,以往的测量活动大多是教师为 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测量工具如:筷子、绳子、粉笔、吸管等,让幼 儿进行测量的,他们的思维就大多被局限在教师所提供的工具内,创 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然而,现实生活中,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 具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我们成人都想不到,但是幼儿却能够去发现。 设计理念: 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身边的事物“桌子”作为 科学探索的对象,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 探索、发现、操作,进而创造,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 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 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幼儿能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蜡笔、纸人手一份 2.桌子八张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教室里有好多桌子,我们天天都要用 到它,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桌子有多长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脑去量一量吧!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 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以幼儿日常生活中最 常用的桌子来导入,直接进入正题,通过问题“桌子有多长”一下子 调动起幼儿的兴趣,让孩子寻找身边的测量工具并积极地去动手操作,解决疑问。] (二)幼儿进行测量,自己动脑寻找量具进行测量。 量完后提问: 1.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幼儿介绍自己使用的量具) 2.那你是怎么量的呢?请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请多个幼儿回 答并示范) 3.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每请一个幼儿示范后,让其他 幼儿评价一下) 4.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左往右或 者从上往下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 下量。 [教室里可供幼儿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幼儿纷纷寻找测量的 工具,有的孩子用的是自己的手,有的用的是蜡笔盒等等,他们用自

科学活动自然测量大班教案

科学活动自然测量大班教案 科学活动自然测量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 2、掌握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探索用自然物测量树干、树枝、树叶的不同方法,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测量的方法了解幼儿园里的树,萌发对树木的关爱难点:会用不同的量具进行正确的测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示范纸一张,笔1支。学具:每人一张记录纸,各种测量工具(火柴棍、冰棒棍、筷子、绳子、纸条、布条、毛线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组织幼儿来到小花园,向小树问好,亲亲小树。 二、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第一次尝试活动) 1、目测:小树的树干有多高呢( 幼儿讨论)

2、引出测量:我们用筷子来量一量好吗? 3、幼儿尝试测量,老师指导,提醒幼儿在测量时对小树要有礼貌,小心测量。 4、分享:你是怎么用筷子来测量树干的?教师简单小结。 5、幼儿再次用筷子以正确的方法测量,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记录幼儿测量的结果。 三、探索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第二次尝试活动) 1、幼儿自由取火柴棒、冰棍棒等不同长度的量具测量同一棵树干的高。 2、讨论:测量同一棵树,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多用怎样的工具量次数少得出结论:测量同一棵树,工具越长量的次数越少,工具越短量的次数越多。 四、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测量(第三次尝试活动)幼儿自由选择量具为小树测量,并互相交流测量情况。 教师作个别指导。 延伸活动 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回活动室测量室内物品。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树干、树枝等,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突破了以往同类教学重认知结果轻认知

第4节科学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

课题: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 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 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2.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细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测量的意义 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 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说明感官知觉判断往往会产生偏差。要准确的测量长度,必须借助长度测量工具,还要规定长度“公认的标准量”,即长度单位。 二.长度的单位 1.请同学们目测自己科学课本和课桌的长度,宽度,把目测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 择要板书。分析学生所测数据,指出其中的缺漏,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评:如有的学生只写出数而没写单位,单位使用混杂等等。强调指出,测量结果只写出数字没有单位是无意义的。 2.介绍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微米,纳米等单位可以适当介绍,以激发学生兴趣。 3.举出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的单位 4.介绍“北京-杭州”的空间距离,“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等内容,让学生对各 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 三. 正确使用刻度尺 1.熟悉刻度尺:介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让学生观察铅笔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2.练习使用刻度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