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08设计 杨先树 学号:09

传统的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

东方园林体系:典雅且精致

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

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

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

境深远。东方园林尊崇与自然和谐

为美的生态原则,属于山水风景式

园林范畴,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

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

合,自然和谐,浑然一体,涵蕴人伦

教化,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

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

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

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

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

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

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

林还将禅宗的修

悟渗入到一草一

木,一花一石之

中,使其达到佛

教所追求的悟

境,在一个微小

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

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

苏州拙政园 日本园林 苏州狮子林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

可以达到“身心尘外

远,岁月坐中忘”的境

界,追求的是“抱琴看

鹤去,枕面待之归”的

生活以及“野坐苔生

席,高眠挂竹衣”的趣

味。东方园林的石有

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

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东方

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

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

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

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

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

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

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

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

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

用。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

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

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

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

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

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

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

中国皇家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辋川别墅的修建。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

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到北

宋,抽象自然

和象征自然在

园林建筑中日

益明显,成为

中国园林的主

要特色。从宋

至清,是中国

园林艺术的成

熟期,其间名

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此间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还传到西方,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欧洲园林体系:规整而有序

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以规则式的建筑和植物配置为主,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严格对称。

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两大流派,以人

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

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思想

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

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

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

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

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

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欧洲园林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

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

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 欧式园林

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

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的造园起源于古西亚的波斯,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它是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欧洲的造园艺术有三个重要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意大利领导潮流;从17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法国领导潮流;从18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则是英国。法国的奢华与浪漫,意大利的热情与理想,英国的优雅与自然都深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园林发展。而西方的园林艺术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其气魄宏伟、瑰丽多姿的皇家园林。

经历了古埃及的几何式园林,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所带来的伊斯兰庭园文化,直到中世纪文化光辉泯灭殆尽,社会的动荡不凡尔赛宫后花园法国凡尔赛宫

安促使人们开始在宗教中寻求慰藉,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的类型。两种庭园开始都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

而园林的实用性则更

多的是体现在皇家园林

的建造中。15世纪初

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

动兴起。欧洲园林逐步

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

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

后期,甚至出现了追求

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中世纪结束后,在罗马

帝国的本土——意大

利,仍然有许多古罗马

遗迹存在,时刻唤起人

们对帝国辉煌往昔的记

忆。古典主义于是成为

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源

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

立自己的别墅庄园。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在园林和建筑关系的处理上,意大利台地园开欧洲体系园林宅邸向室外延伸的理论先河,它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的模式,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特有的宏伟壮阔气势。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

欧洲皇家园林 欧洲拜占庭园林

西亚园林体系:植物和水法

西亚园林体系以巴比伦、埃及、古波斯为代表,影响到中东地区,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

西亚体系,它们

采取方直的规划、

齐正的栽植和规则

的水渠,园林风貌

较为严整,后来这

一手法为阿拉伯人

所继承,成为伊斯

兰园林的主要传

统。

西亚造园历史,

据童寯教授考证,可推溯到公元前,基督圣经所指“天国乐园”(伊甸园)就在叙

利亚首都大马士

革。伊拉克幼发拉

底河岸,远在公元

前3500年就有花

园。传说中的巴比

伦空中花园,始建

于公元前七世纪,

是历史上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相传,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博得爱妃的欢心,比照宠妃故乡景物,命人在宫中矗立无数高大巨型圆柱,在圆柱之上修建花园,不仅栽植了各种花卉,奇花常开,四季飘香,还栽种了很多大树,远望恰如花园悬挂空中。支撑花园的圆柱,高达75英尺,所需浇灌花木之水,潜行于柱中,水系奴隶分班以人工抽水机械自幼发拉底河中抽来。空中花园高踞天空,绿荫浓郁,名花处处。在空中花园不远处,还有一座耸入云霄的高塔,以巨石砌成,共7级,计高650英尺,上面也种有奇花异草,猛然看去,比埃及金字塔还高。据考证,这就是《圣经》中的“通天塔”。空中花园和通天塔,虽然早已荡然无存,但至今仍令人着迷。

印度 泰姬陵 伊斯兰教风格 伊斯坦布尔 清真寺 泰姬陵水系

作为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的埃及,早在公元前3700年就有金字塔墓园。那时,尼罗河谷的园艺已很发达,原本有实用意义的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到公元前十六世纪演变成埃及重臣们享乐的私家花园。比较有钱的人家,住宅内也均有私家花园,有些私家花园,有山有水,设计颇为精美。穷人家虽无花园,但也在住宅附近用花木点缀。

古波斯的造园活动,是

由猎兽的囿逐渐演进为游乐

园的。波斯是世界上名花异

草发育最早的地方,以后再

传播到世界各地。公元前五

世纪,波斯就有了把自然与

人为相隔离的园林——天堂

园,四面有墙,园内种植花木。在西亚这块干旱地区,

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因

此,在所有阿拉伯地区,对

水的爱惜、敬仰,到了神化

的地步,它也被应用到造园

中。公元八世纪,西亚被回

教徒征服后的阿拉伯帝国时

代,他们继承波斯造园艺术,并使波斯庭园艺术又有

新的发展,在平面布置上把

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

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

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

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

林中尽量发挥作用。具体用

法是点点滴滴,蓄聚盆池,再穿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每条植物根系。这种造园水法后来传到意大利,更演变到神奇鬼工的地步,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演,成为欧洲园林必不可少的点缀。

此处还要顺便说一下美国园林。从十七世纪初,英国移民来到新大陆,同时也把英国造园风格带到美洲大陆。美国独立后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造园体系:“园景建筑”,造园作为一项职

阿拉伯园林 美国白宫 西亚风格园林

业,在美国影响深远,并使美国今日“园景建筑”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