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

轻松发明(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是以某事物为主体,再添加另一附属事物,以实现组合创新的技法。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商品是采用这一技法创造的。如在擦圆珠笔上安上橡皮头,在电风扇中添加香水盒,在摩托车后面的储物箱上装上电子闪烁装置,都具有美观、方便又实用特点。

主体附加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组合,人们只要稍加动脑和动手就能实现,但只要附加物选择得当,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编辑本段主体附加法的运用

主体附加法的运用,首先要确定主体附加的目的,可以通过缺点列举法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然后用希望点列举法列出种种希望,再确定某种希望作为附加的目的。其次,根据附加目的确定附加物。主体附加法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加物的选择是否使主体产生新的功能和价值,以增加其实用性。

例如:电扇加定时器、电冰箱加温度显示器、彩色电视机上附加一遥控器、带橡皮头的铅笔、含微量元素的食品等、红绿灯加白杠获专利。

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庞颖超发明了一种能够让色盲识别的红绿灯,在现行的纯红绿颜色的灯中加入一些白色的有规则形状的图形。如红色圆形中间加入一条横着的白杠,绿色圆形中间加入一条竖着的白杠,以此来让色盲进行识别。“我们现在的交通灯都是红绿色,而那些有色盲的人不能分辩出这两种颜色,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证明这种不便性有多大,庞颖超列举了一个数据:世界人口色盲占到了5.6%。“有一次,我看到交警抓了一个闯红灯的人,结果发现他是色盲,分辨不出红绿灯,于是我就有了做这个红绿灯的想法。”

例:杯子是用来盛水、饮水用的。那么杯子能革新吗?一位工程师用主体附加法发明了磁化杯,在杯底及杯盖上各加一块磁铁,使杯中水磁化后,其溶解度和溶氧量均有所提高。当人饮用磁化水后,有利于体内各循环系统障碍物的溶解和排出,促成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具有保健功能。磁化杯的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后,利用一万元贷款、10平方米的“厂房”办起哈尔滨磁化器厂,工厂迅速发展终于成为全国闻名的企业。

第一课主体附加创造法

【教学目标】:1、掌握发明创造方法1种 2、完成发明创造课作业 3、产生发明创造构想1-2项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主体附加创造法

2、主体附加创造法的发散思维

3、利用主体附加创造法发明一项专利。

【教具】:PPT ,学生提供的多功能铅笔盒、多功能书包、多功能化装盒。

【教学方法】:模拟、研究探讨、启发

【新课引入】:发明创造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学习:主体附加创造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摩托罗拉手机在70年前是生产收音机的公司。但是销量不好,频临破产。

怎么办啊?

收音机安装在汽车上。

这样汽车就多了一项功能。

思考:怎么办啊?

收音机安装在汽车上。

这样汽车就多了一项功能。

汽车加收音机。

这里的主体是什么呢?附加体又是什么呢?

主体是汽车,附加物是收音机。

生活中能够作为主体的东西很多。

笔、书包、桌子、床、电风扇等常见的生活用品+ 收音机

模拟感悟扩散思维

PPT : 洗衣机+开关。照相机+闪光灯。衣服+拉链。直尺+刻度。台灯+温度计。写出三种主体物品。

写出三种附加物。

带———的————(写出6个)

学生练习启发。

归纳总结: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填写。评价讨论。

学生评价学生的作品方案。

方法1:改变附加物的数量

三轮车、四轮车、独轮车。

带2个胶卷的照相机

数量的改变也是一种创新

方法2:调换主体和附加物的位置

手机拍照(强化的是手机的通讯音质)。——数码相机带手机。(强化了图像的质量)

主体不同,功能不同。

主次不同,强化的主体功能不一样。

方法3:增加附加物的数量

方法4:结合方式的改变

铁锤的柄上加磁铁,改锤子的头为多头,改锤子的头某部分带有磁性(类似某种磁性螺丝刀),小盒里有吸铁石,可防铁钉跳动,柄上加个布,防滑落。

粘的、焊接、绑住的、撘架的。不同的结合方式也是一种创新

课堂练习:造句

像什么一样的什么东西。

像什么一样的东西是发明创造的灵感、源泉。

爱好足球的运动员:像足球一样的电视机,小朋友爱卡通爱油炸类的食品,像苹果会和你进行简单交流的电视机(有一种布娃娃还能听懂你简单的语句类似机器人)

爱好羽毛球的人,设计成羽毛球花瓶用来放羽毛球。

轮胎能否当足球来玩(改变原来的功能)

像什么一样的东西。

是创造发明的万金油。

课堂讲评学生送交的多功能铅笔盒

铅笔盒有订书机(无钉订书机)铅笔刀、指南针、镜子、小风扇、笔架、收音机、小电筒、刻度尺、放大镜、立体图片。三棱镜(简单的光学实验)

从学生手上得到的铅笔盒,进行多功能附加。

呼应本堂课的主题。

【布置作业】:

填写学生发明创造方案申请专利登记表。

附图(注明名称和作用)

说明本发明的优点,说出与同类事物不同的优点。

【板书设计】:

第一课主体附加创造法

1、什么是主体附加创造法。

2、主体:附体:

3、具体方法:

方法1:改变附加物的数量

方法2:调换主体和附加物的位置

方法3:增加附加物的数量

方法4:结合方式的改变

4、像什么一样的东西是发明创造的灵感

【课后反思】:

学生的发明创造欲望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身边的各种有趣的工具、玩具、事物。

二课创新改变创造法

第二课创新改变创造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过创新进行的创造法

2、了解能根据创新来改变的因素

3、利用创新改变的因素进行发明创造。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创新改变创造法

2、创新改变创造法的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3、利用创新改变创造法发明一项专利。

【教具】:

PPT ,分类挂大量钥匙的圆形挂钩。

【教学方法】:

创新产品的评头论足,模拟、研究探讨、启发

【新课引入】:

什么是创新改变发明创造的方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创新改变创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才能进步。全世界都在讲创新。

引出创新。

PPT :电风扇像猫,加上长有眼睛形状的灯。

外型的改变能否做为发明的标准呢?

专利法: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的新的技术方案。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

香港专利法:发明是指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产品、物质或方法。

表达新的技术方案主要是用图纸和文字,不需要把实物做出来搬到专利机构去。产品就是发明吗?不是,新产品,有创新性才是发明。

不需要把实物搬到专利机构去申请。这对学生来讲很有意义。他们有创新思维,但往往做不出实物。

发明产品要有两个条件。

新颖性和创造性。

PPT 展示新颖性改变的方法。展示创造性:指和同类的东西比有进步有新作用。新颖性:外型、结构、长度、大小、重量、形状、内容、材料,原理、成分、幅度、频率、参数、标准、规定、方法、步骤、关系、数量、强度、功能、作用、性能、样式、特征。等等。

学生练习启发。开瓶器做得像七个小矮人。

评价像猫的电风扇长有猫眼式的灯。新颖了吗?创造了吗

老师认为是一项发明。

可我认为这是玩具猫加风扇而已。在猫的两只眼睛装两个风扇,开关按在猫尾巴上。想大风是可同是开两个风扇。

发明新产品要具新颖性和创造性

因为生活中总有些不完美的事情,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创新就是改变,改变的东西有哪些?

我们喝的矿泉水,我想改变它的重量,改变它的形状,改变它喝水的方法,改变它的成分。

重量、形状、长度、大小、材料、结构、原理、成分改变能达到新功能、新作用。原来不方便的变方便了,原来不实用的变实用了,原来复杂的变简单了,原来不安全的变安全了。

生活中能让我们改变的东西有哪些呢?

沙发、门、书架、塑料桶等

主体不同,功能不同。

主次不同,强化的主体功能不一样。

旅游饮水杯:旅游时不怕摔坏,能方便加热杯子。

展示加了固体温度计的旅游饮水杯。

类比磁化杯、能用来加热,能用来做竹筒饭,能用来烧土家鸡(放在土蒙热熟透)

评:这是在原来产品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结构。创新改变创造法思路是改变产品原来的某些特性。

练习:1、写出商品的名称,它的主要作用,要改变它哪部分内容?2、商品的一两个因素改变后,命名它的新名称,新作用。

讨论3.-5分钟,想到改变的内容和方法。

一个物品能改变的因素很多。比如一扇门,你可以改变它的重量、重量不成,改变它的形状,形状不成,改变它的材料,材料不成,改变它的结构。

写出创新方案。

改变一样的东西的某种属性。

是轻松创造发明的途径之一。

指导学生观看:一件东西改变因素的PPT 如:改变长度、大小、重量、面积、数量、强度、高度、容量、角度、幅度、频率、厚度、计量单位。(改变商品的量)

观看:改变一件东西的结构、形状、内容、材料、成分、规定、方法、步骤、关系、特征、作用、包装。

(改变商品的质)等

总结:还可以改变一件东西的固定部分,不可调节部分,参数

(还可以改变商品的评价标准)

呼应本堂课的主题。

【布置作业】:

填写学生发明创造方案申请专利登记表。

附图(注明名称和作用)

说明本发明的优点,说出与同类事物不同的优点。

【板书设计】:

第二课创新改变创造法

1、什么是创新改变创造法

2、具体方法:

方法1:改变商品的量

方法2:改变商品的质

方法3:改变商品的评价标准

3、改变东西的某一属性是发明创造的轻松途径

【课后反思】:

学生的发明创造欲望被调动起来,有意识的注意身边的商品,并努力思考改变它的方法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D)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2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C A.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 个性灵活、开放 C. 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 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3 【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4 【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5 【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第二章 【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C )。

A. 思维定性 B. 思维模式 C. 思维定势 D. 思维方式 2 【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A)特征。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视角上的灵活性 D. 内容上的综合性 3 【单选题】(2分)

智慧树创造性思维创新方法答案

1【单选题】(2分) 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在设想提出阶段,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延迟批判这一原则。( B ) A.质疑 B.以上全部违反 C.支持 D.反对 2【单选题】(2分) 在王总主持的一次会议上,为解决一个问题,他建议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王总的这个建议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 D )的规则。 A.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B.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C.追求设想的数量 D.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3【单选题】(2分)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 A )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A.奥斯本 B.托兰斯

C.阿奇舒勒 D.克劳福德 4【单选题】(2分) 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指的是头脑风暴法基本规则中的(D )。 A.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B.延迟判断 C.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D.数量产生质量 5【单选题】(2分) 关于头脑风暴法,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B.头脑风暴法既可以应用于团队,也可应用于个人 C.在头脑风暴法中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是坚决不允许的 D.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1【单选题】(2分) 设问型创意思考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 C)。 A.5W2H法

B.和田十二法 C.奥斯本检核表法 D.系统提问法 2【单选题】(2分) 亨利·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这属于奥斯本检核表中的( D )方面。 A.能否变大 B.能否借用 C.能否缩小 D.能否改变 3【单选题】(2分) 在解决某一问题,改进某一物品时,能否先有一个约定的标准,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定,能使工作效率更高、更方便、更准确。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 D )。 A.反一反 B.搬一搬 C.改一改 D.定一定 4【单选题】(2分) 江南春在电梯即将封闭时看到电梯门口舒淇的海报,联想到电梯门口安电视,造就分众传媒,带来亿万财富。这是和田十二表法中的( C )。 A.改一改

2018-大学生创新基础课期末考试

《大学生创新基础课》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联想思维一般是由某事或某物引起的其他思考,即从某一个事物的表象、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其他事物的表象、动作或特征。体现了联想思维的()。 A、连续性 B、形象性 C、概括性 D、规律性 正确答案:A 2 思维过程借助于一个个表象得以完成,体现了联想思维的()。 A、连续性 B、形象性 C、概括性 D、规律性 正确答案:B 3 ( )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正确答案:D 4 纸上谈兵,指的是()的思维定势。 A、习惯性 B、书本式 C、经验式 D、局限性 正确答案:B 5 盲人摸象,指的是()的思维定势。 A、习惯性 B、书本式 C、经验式 D、局限性 正确答案:D 6 下面选项中关于六步引领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帽:陈述问题的事实 B、绿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C、黄帽:列举价值点 D、蓝帽:对方案进行直觉判断 正确答案:D

7 创新存在于一切领域,没有哪个学科、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永远会是一成不变的。这阐述了创新的() A、普遍性 B、永恒性 C、超前性 D、艰巨性 正确答案:A 8 在六步引领法(六顶思考帽)中,下列哪项不属于黄帽思维?() A、这种做法带来了诸多便利 B、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 C、这个方案无法落地实施 D、这个杯子的外形很漂亮 正确答案:C 9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10 17世纪的笛卡尔把代数方法移植到几何领域,使代数、几何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解析几

创造性思维方法答案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创造的基础是(C) A. 智能因素 B. 非智能因素 C. 知识 D. 精神人格 2 【单选题】(5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3 【单选题】(5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4 【单选题】(5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5 【多选题】(5分) 赫曼全脑模型包括(ABCD)思维类型。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B)。 A. 人脉 B. 思维方式 C. 个人素质 D. 能力 2 【单选题】(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内容上的综合性 B. 视角上的灵活性 C. 对传统的突破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3 【单选题】(5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

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C)思维定式。 A. 权威型 B. 习惯型 C. 直线型 D. 从众型 4 【单选题】(5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 从众型 B. 习惯型 C. 偏执型 D. 局限型 5 【多选题】(5分)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思路上的新颖性 D. 视角上的灵活性 E. 内容上的综合性 【第三章】 1 【单选题】(5分) “新西兰动物园游客进笼“示众”狮群好奇围观。”运用的是(C)思维。 A. 横向 B. 发散 C. 逆向 D. 纵向 2 【单选题】(5分) 狐狸用了很多办法,说了很多好话,只为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运用的是(B)思维。 A. 横向 B. 收敛 C. 发散 D. 纵向 3 【单选题】(5分) 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在作用上,(B)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A. 收敛思维 B. 发散思维 4 【单选题】(5分) 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中,人们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利用已知的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大胆地推测出了新行星的存在。这种推测利用的是(C)思维。 A. 逆向 B. 横向 C. 正向 D. 纵向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 D)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2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C A.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 个性灵活、开放 C. 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 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3 【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4 【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5 【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第二章 【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C )。

A. 思维定性 B. 思维模式 C. 思维定势 D. 思维方式 2 【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A)特征。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视角上的灵活性 D. 内容上的综合性 3 【单选题】(2分)

2017-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考试答案

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期末考试答案 (试卷不唯一) 1【单选题】(2.5分) 创新能力的公式是:创新能力=K×( 创新人格+()+批判性思维+创新方法)×知识量2 A.发明能力 B.创造动机 C.创新思维 D.创新智力 2【判断题】(2.5分) 思维定式是妨碍我们创意思考的拦路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好办法就是转换思维视角。 A.错 B.对 3【单选题】(2.5分)盲人摸象,指的是()。 A.书本式 B.经验式 C.习惯性 D.局限性 4【单选题】(2.5分) 人们希望拥有顺风耳、千里眼,进而发明了电话,使用了()。 A.属性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成对列举法 D.缺点列举法 5【单选题】(2.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对传统的突破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视角上的灵活性 6【单选题】(2.5分)“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 A.收敛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7【单选题】(2.5分) 创新成果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创新属于()。 A.自主创新 B.自我创新 C.模仿创新 D.单独创新 8【单选题】(2.5分)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A.合理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总结性 9【单选题】(2.5分) 思考不足,就是对既定成规或上司的指示机械地执行,循规蹈矩,不愿开动脑筋,就像被驯化的动物,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这指的是()思维定势。 A.书本式 B.经验式 C.循规蹈矩式 D.局限性

创造性思维方法答案答案

1 【单选题】(5分) 创造的基础是(C) A. 智能因素 B. 非智能因素 C. 知识 D. 精神人格 2 【单选题】(5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3 【单选题】(5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4 【单选题】(5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5 【多选题】(5分) 赫曼全脑模型包括(ABCD)思维类型。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B)。 A. 人脉 B. 思维方式 C. 个人素质 D. 能力 2 【单选题】(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内容上的综合性 B. 视角上的灵活性 C. 对传统的突破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3 【单选题】(5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C)思维定式。

C. 直线型 D. 从众型 4 【单选题】(5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 从众型 B. 习惯型 C. 偏执型 D. 局限型 5 【多选题】(5分)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思路上的新颖性 D. 视角上的灵活性 E. 内容上的综合性 【第三章】 1 【单选题】(5分) “新西兰动物园游客进笼“示众”狮群好奇围观。”运用的是(C)思维。 A. 横向 B. 发散 C. 逆向 D. 纵向 2 【单选题】(5分) 狐狸用了很多办法,说了很多好话,只为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运用的是(B)思维。 A. 横向 B. 收敛 C. 发散 D. 纵向 3 【单选题】(5分) 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着的区别,在作用上,(B)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A. 收敛思维 B. 发散思维 4 【单选题】(5分) 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中,人们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利用已知的理论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大胆地推测出了新行星的存在。这种推测利用的是(C)思维。 A. 逆向 B. 横向 C. 正向 D. 纵向 5 【单选题】(5分) 田忌赛马中“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之上驷,取君之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终使田忌三局两胜,得金五千。此妙招利用的是(A)。 A. 横向思维 B. 纵向思维 C. 正向思维 D. 逆向思维 【第四章】 1 【单选题】(5分) 做梦、走神等属于(A)想象。 A. 无意 B. 有意

主体附加法

轻松发明(主体附加法) 主体附加法是以某事物为主体,再添加另一附属事物,以实现组合创新的技法。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商品是采用这一技法创造的。如在擦圆珠笔上安上橡皮头,在电风扇中添加香水盒,在摩托车后面的储物箱上装上电子闪烁装置,都具有美观、方便又实用特点。 主体附加法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组合,人们只要稍加动脑和动手就能实现,但只要附加物选择得当,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 编辑本段主体附加法的运用 主体附加法的运用,首先要确定主体附加的目的,可以通过缺点列举法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然后用希望点列举法列出种种希望,再确定某种希望作为附加的目的。其次,根据附加目的确定附加物。主体附加法的创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加物的选择是否使主体产生新的功能和价值,以增加其实用性。 例如:电扇加定时器、电冰箱加温度显示器、彩色电视机上附加一遥控器、带橡皮头的铅笔、含微量元素的食品等、红绿灯加白杠获专利。 江苏省常熟中学的庞颖超发明了一种能够让色盲识别的红绿灯,在现行的纯红绿颜色的灯中加入一些白色的有规则形状的图形。如红色圆形中间加入一条横着的白杠,绿色圆形中间加入一条竖着的白杠,以此来让色盲进行识别。“我们现在的交通灯都是红绿色,而那些有色盲的人不能分辩出这两种颜色,这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证明这种不便性有多大,庞颖超列举了一个数据:世界人口色盲占到了5.6%。“有一次,我看到交警抓了一个闯红灯的人,结果发现他是色盲,分辨不出红绿灯,于是我就有了做这个红绿灯的想法。” 例:杯子是用来盛水、饮水用的。那么杯子能革新吗?一位工程师用主体附加法发明了磁化杯,在杯底及杯盖上各加一块磁铁,使杯中水磁化后,其溶解度和溶氧量均有所提高。当人饮用磁化水后,有利于体内各循环系统障碍物的溶解和排出,促成人体新陈代谢,从而具有保健功能。磁化杯的发明人在申请专利后,利用一万元贷款、10平方米的“厂房”办起哈尔滨磁化器厂,工厂迅速发展终于成为全国闻名的企业。 第一课主体附加创造法 【教学目标】:1、掌握发明创造方法1种 2、完成发明创造课作业 3、产生发明创造构想1-2项 【教学重点、难点】: 1、什么是主体附加创造法 2、主体附加创造法的发散思维 3、利用主体附加创造法发明一项专利。 【教具】:PPT ,学生提供的多功能铅笔盒、多功能书包、多功能化装盒。

智慧树2017《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章节答案

【第一章】 驷与彼下驷”,终使田忌三局两胜,得金五千。 此妙招利用的是( A)。 A. 横向思维 B.纵向思维 C.正向思维 D.逆向思维 【第四章】 1【单选题】(5 分)做梦、走神等属于( A)想象。 A. 无意 B.有意 C. 创造性 D.幻想 2 【单选题】(5 分) 由给定事物联想到经常与之同时出现或在某个方面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的思维活动是( C)联想。 A. 相似 B.对称 C. 相关 D.类比 3 【单选题】(5 分) 18 世纪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写出了 10 4 部科幻小说,书中写到的直升机、 导弹、电视台等在 20 世纪都已实现。 凡尔纳幻想的事物 70%如今已成为现实,这足以证明(B)是科学创造的前导。 A. 形象思维 B.想象思维 C.联想思维 D.灵感思维 4【单选题】(5 分) (B)是定义灵感思维的必要特征。 A. 突发性 B.独创性 C. 跳跃性 5【单选题】(5 分)在文学作品中典型形象的创造,画家绘画,建筑师设计规划建筑蓝图等是(A)的结果。 A. 形象思维 B.想象思维 C.灵感思维 【第五章】 1【单选题】(5 分)在使用头脑风暴法时,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延迟批判这一原则。 (D) A.反对 B.支持 C. 质疑 D. 以上全部违反 2【单选题】(5 分)让与会者的心情像是独自外出散步时一样,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体现了头脑风暴法的( B)规则。 A. 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B.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C.追求设想的数量 D.不 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3【单选题】(5 分) 头脑风暴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B)于 1939 年首次提出、 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思维的方法。 A. 托兰斯 B.奥斯本 C. 克劳福德 D.阿奇舒勒 4【单选题】(5 分) 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指的是头脑风暴法基更多尔雅课程免费答案,加群 284541604本规则中的( B)。 A. 延迟判断 B.数量产生质量 C. 鼓励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D. 欢迎各种离奇的 假想 5【多选题】(5 分) 头脑风暴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包括( ABCD)。 A. 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 B.欢迎各种离奇的假想 C.追求设想的数量 D.鼓励巧妙地 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第六章】 1【单选题】(5 分)下面哪些不是问题与创新之间的关系(A )。 A. 问题对创新毫无作用 B.创造始于问题 C.问题是创新之母 X D.问题导致创新的机会 X 2【单选题】(5 分)受石油工业中用小机器人来探测管道漏洞做法的启发,制造出各种内窥镜用于医疗工作,如:胃镜、肠镜等。 这属于奥斯本检核表中的( A )方面。 A. 能否借用 B.能否替换 C.能否变大 D.能否缩小

组合设计法

组合设计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家店,从我们一出生就已经普遍使用了。因此我们很少去研究他们的由来。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一生二,二生万物。就因为人们懂得把物体与物体进行组合利用,让他们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得益于让人们充分的利用。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水平得于提高,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以下,是我所要展示的组合产品,一起去见证它们强大的力量。 组合设计法可以大致分为主体附加型组合、异类组合以及同类组合。现在我就从一个小小的电热棒讲起,现在你能想到生活中哪些产品是和电热棒有关呢? (一)电热棒异类组合 电热棒具有远红外加热管具有高密度、高热效、低能耗的显著特点。利用这种管作为加热元件的加热器、烘箱烘道等加热设备比普通红外加热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加热周期,节约设备所占空间,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复式电加热器可以做成圆棒形、板形、管形、弧面形等各种形状。它的外形质感如一般的日用瓷器,但在里面埋有电热丝。由于所用陶瓷材料在工作温度下具有很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因此表面不带电,工作时泄漏电流小,使用安全可靠。可见底下照片。

因为电热棒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加热周期,节约设备所占空间,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它在电热烘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把直管的电热棒转型为陶瓷加热管。 异类组合是将将两个相异的事物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创新。现将电热管和箱子组合在一起,受人欢迎的电热烘箱就问世了。

一、电热烘箱结构 箱体由角钢、薄钢板制成。外壳与工作室间填充玻璃纤维保温与隔热。加热系统装置在工作室的顶部。水平式循环通风,使之箱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本型烘干箱能有效的避免工作室内存在的梯度温差及温度过冲现象,且能提高工作室内的温度均匀性。这解决了我们工作室温差现象的产生。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创造的基础是(C) A. 智能因素 B. 非智能因素 C. 知识 D. 精神人格 2 【单选题】(5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3 【单选题】(5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4 【单选题】(5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5 【多选题】(5分) 赫曼全脑模型包括(ABCD)思维类型。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B)。 A. 人脉 B. 思维方式 C. 个人素质 D. 能力 2 【单选题】(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内容上的综合性 B. 视角上的灵活性 C. 对传统的突破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3 【单选题】(5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C)思维定式。 A. 权威型 B. 习惯型 C. 直线型 D. 从众型 4 【单选题】(5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 从众型 B. 习惯型 C. 偏执型 D. 局限型 5 【多选题】(5分)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思路上的新颖性 D. 视角上的灵活性 E. 内容上的综合性 【第三章】 1 【单选题】(5分) “新西兰动物园游客进笼“示众”狮群好奇围观。”运用的是(C)思维。 A. 横向 B. 发散 C. 逆向 D. 纵向 2 【单选题】(5分) 狐狸用了很多办法,说了很多好话,只为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运用的是(B)思维。 A. 横向 B. 收敛 C. 发散 D. 纵向

智慧树_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本答案由Eric ZhAo制作,由心琴二次整理排版,仅供学习参考。或引用时请保留信息。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创造的基础是(C) A. 智能因素 B. 非智能因素 C. 知识 D. 精神人格 2 【单选题】(5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 四大发明 3 【单选题】(5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A. 创造性动机 B. 创造性需求 C. 创造性行为 D. 创造性目标 4 【单选题】(5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 B. 试错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疑问法 5 【多选题】(5分) 赫曼全脑模型包括(ABCD)思维类型。 A. 逻辑型 B. 空想型 C. 表现型 D. 纪律型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B)。 A. 人脉 B. 思维方式 C. 个人素质 D. 能力 2 【单选题】(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容上的综合性 B. 视角上的灵活性 C. 对传统的突破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3 【单选题】(5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C)思维定式。 A. 权威型 B. 习惯型 C. 直线型 D. 从众型 4 【单选题】(5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 从众型 B. 习惯型 C. 偏执型 D. 局限型 5 【多选题】(5分)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思路上的新颖性 D. 视角上的灵活性 E. 容上的综合性 【第三章】 1 【单选题】(5分) “新西兰动物园游客进笼“示众”狮群好奇围观。”运用的是(C)思维。 A. 横向 B. 发散 C. 逆向 D. 纵向 2 【单选题】(5分) 狐狸用了很多办法,说了很多好话,只为吃到乌鸦嘴里的肉。运用的是(B)思维。 A. 横向 B. 收敛 C. 发散 D. 纵向 3 【单选题】(5分) 作为两种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有显著的区别,在作用上,(B)更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 A. 收敛思维 B. 发散思维

第6-7讲 组合创新法 教案

教案—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在创造活动中,将若干已有的事物进行组合,并使组合体在功能或性能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创造,就是组合创造,相应的方法即为组合创造法。

组合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组合是指不受学科、领域限制的信息的汇合、事物的结合、过程的排列等。例如,儿童的积木游戏、饮食中的烹调、产品新功能的设计、文学艺术形象的创作、建筑学和电影中的“蒙太奇”等。 所以说,组合法是一种以综合分析为基础,并按照一定的原理或规则对现有的事物或系统进行有效的综合,从而获得新事物、新系统的创造方法。 2、组合法的原理

(3)实用化的分类法 实用化的分类是目前比较简单的流行分类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材料组合是利用各种化学、物理原理,将不同的材料组合起来,从而获得新材料的 元件组合 元件是具有某项功能的器件或物品。元件组合不是简单的零部件装配,而是把具有相互独立功能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东西以适当的方式结为一体,从而使组合后的事物具。元件组合最著名的例子是风靡世界的瑞士军刀。

⑥现象组合 现象组合就是把某些自然现象或者物理、化学现象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方法以及发现新的原理。 【案例】清除人体结石的新方法 ⑦重组组合 重组组合又称分解组合法,是指在事物的不同 层次上分解原来的组合,然后再根据新的目的进行 重新组合。其特点是;在一个事物上进行,不增加 新的事物,重组主要是改变事物各组成部分间的相 综合是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事物以某个目的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以上几种组合方式相比,综合是一种更为高层次的组合。在知识和信息飞速增长的时代,综合方法在科技发明创造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2020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2020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 A.表现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纪律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A.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个性灵活、开放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 A.四大发明 B.勾股定理

●C.LED显示屏 D.菱因斯坦的相对论 4.【单选题】(2分) 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 A.创造性动机 ●B.创造性需求 C.创造性目标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 ●A.疑问法 B.试错法 C.尝试法 D.头脑风暴法 6.【单选题】(2分)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A.合理性

●B.间接性 C.整体性 D.概括性 7【判断题】(2分) 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 A.错 ●B.对 8.【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孙悟空属于() A.象限B:有条理的,循序渐进的,重规则的,重细节的工作 B.象限C:善交际的,重感觉的,重运动感觉的,情绪主导的 ●C.象限D:善于用直觉的,整体的,演绎推理的认识与处理问题 D.象限A:逻辑性强,好分析,重事实,善于强调量化。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 ●A.思维定势 B.思维方式 C.思维模式 D.思维定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