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

一、教学模式:活动——归纳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温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标定标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液体温度计及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会使用液体温计和体温计测温度。

(2)能正确读温度计的示数。

(3)能正确用摄氏温标表示温度的方法。

3、情意目标:

通过练习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探索趔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理论依据: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四、教学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认知结构中无特别深刻的温度概念,所具有的对冷和热的感

受,及其广播电视中所知的气温的高低。

2、使能目标(过渡性目标):温度的概念→液体温度计的构造→摄氏温标的定

标规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法→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体温计的构造及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3、支持性条件:分析,归纳,类比及操作技能。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及用液体温计测量温度。

难点: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

六、教学媒体:

投影或实物展示台,温度计(常用与体温计),其他的实验器材等。

七、教学程序:

1、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实验现象→归纳概括→温度计的应用。

2、教学流程:

八、教案说明:

本堂课教学中要突破的重点是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及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1 摄氏温标的定标讲述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粗细是均匀的,然后教师具体的操作一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中的液柱稳定后,记下该刻度,(以目前的条件而言,要做成冰水混合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作为0℃。最后定标100℃,在定标100℃时,应粗略的介绍1标大准大气压的含义,如上海的地理位置较为接近海平面位置,即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比较接近标准大气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也接近100℃。在学生大概了解标准大气压的含义后,教师可以具体操作将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待玻璃管中的液柱稳定之后,记下刻度表示100℃。

2 在讲授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教师不妨让一个学生到展示台具体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再分析,且分析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肯定正确,指出错误的做法,从而概括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问题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备课必读资料

1、上科版物理教参(八年级)P43,4,1温度

2、物理学科课程标准。

3、物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市教研室编)(八年级)

4、优秀教案及录像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粤教版

50020《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题 分析气候图的方法: (1)、以最热月气温定南北半球,7 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 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2)、以最低月气温定“气候带”,最低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0~15℃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气候。 (3)、以降水状况定类型,全年降水较为均匀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雨的是地中海气候,其他的气候为夏雨型或少雨型。 具体: (1)、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15℃以上 全年降水丰沛(月平均大于100mm)为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明显) 全年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 (2)、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为地中海气候 100 200300400500600-20-100102030气 温℃降水mm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100 200300400500600-20 -100102030 气 温 ℃降 水mm

摩尔曼斯克 100200300400 500600 -30-20 -100102030气温℃ mm 1 4 7 10(月) 寒带气候 (3)、温带: A 、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 全年降水均匀(月平均小于100mm)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冬季气温在0℃以下,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冬季气温在0 ℃以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温带季风气候 1、把下列常用的天气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春暖花开 C.今天最高气温32℃ D.冬冷夏热 3、某地5月18日天气预报:“下午晴转雷阵雨”。与天气预报相符合的是A

第4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A. B. C. D. 2.关于如图风向和风级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 东南风、6级 B. 东北风、6级 C. 西南风、5级 D. 西北风、5级 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经常开展观察和记录地理事象的活动。下图是该兴趣小组观察的当地5日-8日的天气预报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雷雨天气出现在() A. 5日 B. 6日 C. 7日 D. 8日(2)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此判断这几日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 5日 B. 6日 C. 7日 D. 8日 4. 读图,此日呼和浩特的天气状况是()

A. 多云转晴,气温在28摄氏度以上 B. 晴转多云,气温20至28摄氏度 C. 阴转晴,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下 D. 晴转阴,气温20至28摄氏度 5.下列天气与图中所从事的活动场搭配正确的是() A. B. C. D. 6.一天当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深夜12点 C. 凌晨5点 D. 太阳落山时 7.降水成因有多种,如图所示的降水类型是() A. 地形雨 B. 对流雨 C. 台风雨 D. 锋面雨 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不正确的是() A.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 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D.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 9.世界上各月降水量都很多的地区是() A. 南北纬30o—40o大陆东岸 B. 南北回归线附近 C. 南北纬40o—60o大陆东岸 D. 赤道附近 10.福建气象台天气预报中说到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首先要准备的是 A. 提醒爸妈备好御寒的衣服 B. 带好防晒用具 C. 带好雨伞预防冰雹 D. 尽早关闭门窗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气温高低常用温度表来测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一个地方的气温状况通常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来表示。(会计算日平均气温) 2.午热晨凉是指气温的日变化,冬寒下暑是指气温的年变化。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一个地方气温的时间变化。 3.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日变化的剧烈程度。 4.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 5.课本48页比较三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太原、悉尼两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不同,原因是:太原位于北半球,悉尼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新加坡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纬度低,又濒临海洋,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6.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阅读等温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别和水平分布状况。 7.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呈闭合状,表示高温(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大)或低温中心(由外往内气温数值变小)。 8.课本49页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约在20℃以上。南北极圈附近气温约为--20℃。在青藏高原地区,等温线呈闭合状,那里是一个低温中心。 9.纬度是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基本因素,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10.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11.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差变化小。 12.地形对气温也有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统称为降水。如雨、雪、冰雹等。降水量的单位为(mm)。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来表示。 2.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太原夏秋两季降水多,冬春两季降水少。 4.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阅读等降水量线图,可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5.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还有地形地势。如高大山地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阅读课本54页图4.9(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知,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相比: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亚欧大陆沿海与内陆相比: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与西岸相比: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7.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印度的乞拉朋齐,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影响,这里的年降水量高达11640毫米,有地球“雨极”之称。 4.3天气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大气的风雨、冷热、阴晴等状况。 2.熟记课本59页图4.13常见天气符号。会表示风向与风级(课本60页信息传递) 3.大气污染是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一种现象。工业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排放的有害气体和悬浮颗粒物、核爆炸后散落的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等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来源。 4.4气候 1.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与天气相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2.读课本63页图4.15“热带和寒带气候类型的分布”、64页图4.16“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练习题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1.我们经常用来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 A.阴晴、风雨、冷热 B. 雨衣、雨伞、草帽 C.下雨、打雷、冰雹 D. 温度、湿度、气压 2.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4.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5.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D.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7.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 A.夏季多雨区B.冬季多雨区 C.全年多雨区D.全年少雨区 9.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0.描述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风④云⑤雾等 A .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11.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B.气温的测定通常是看百叶箱的温度计 C.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之差 D.气温日较差是指某地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之差 12.当北京处在月平均最低气温时,澳大利亚的温度相当于北京的() A.1月 B.7月 C. 12月 D. 8月 1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摄氏度,山顶温度为10摄氏度,这座山相对高度为()A. 600米 B. 3666米 C. 200米 D. 2000米 14.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15.造成赤道和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因素D.人类活动 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doc

1.恒温槽的主要部件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恒温水浴主要组成部件有: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和温度控制器。浴槽用来盛装恒温介质;在要求恒定的温度高于室温时,加热器可不断向水浴供给热量以补偿其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搅拌器一般安装在加热器附近,使热量迅速传递,槽内各部位温度均匀;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恒温水浴的温度;感温元件的作用是感知恒温水浴温度,并把温度信号变为电信号发给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包括温度调节装置、继电器和控制电路,当恒温水浴的温度被加热或冷却到指定值时,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控制电路放大后,推动继电器去开关加热器。 2.为什么开动恒温槽之前,要将接触温度计的标铁上端面所指的温度调节到低于所需温度处,如果高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由于这种温度控制装置属于“通”“断”类型,当加热器接通后传热质温度上升并传递给接触温度计,使它的水银柱上升。因为传质、传热都有一个速度,因此,出现温度传递的滞后。即当接触温度计的水银触及钨丝时,实际上电热器附近的水温已超过了指定温度。因此,恒温槽温度必高于指定温度。同理,降温时也会出现滞后状太。 3.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以哪些方面改进? 答:①恒温槽的热容要大些,传热质的热容越大越好。②尽可能加快电热器与接触温度计间传热的速度,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量小,感温元件与电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搅拌器效率要高。③做调节温度的加热器功率要小。 4.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温如何装备恒温槽? 答:通过辅助装臵引入低温,如使用冰水混合物冰水浴,或者溶解吸热的盐类盐水浴冷却(硝铵,镁盐等)3.在本实验装置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那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结果影响怎样? 答:体系:内筒水,氧弹,温度计,内筒搅拌器。环境;外筒水 实验过程中,由于对流和辐射,存存在热消耗,如: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采取措施:(1)量热计上方加盖,减少对流;(2)外筒内壁和内筒外壁皆镀成镜面,减少热辐射。这些热辐射将会降低被测物的燃烧热。 4.使用氧气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由于氧气只要接触油脂类物质,就会氧化发热,甚至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不要把氧气装入盛过油类物质之类的容器里,或把它置于这类容器的附近或火源附近;使用时,要把钢瓶牢牢固定,以免摇动或翻倒;开关气门阀要慢慢地操作,切不可过急地或强行用力把它拧开。 5.搅拌过快或过慢有何影响? 答:搅拌太快则散热过多,测得反应热偏低;搅拌过慢则热量分布不均匀,误差较大。 2.本实验产生温差的主要原因有哪几方面?如何修正? 答:本实验产生温差的原因:(1)电流电压不稳定;(2)加入样品速度太快堵住搅拌棒或加样速度太慢;(3)样品颗粒太大,溶解速度太慢;(4)装置绝热密闭性差,与外界有热交换。修正:(1)仪器先预热,使实验室电流电压比较稳定;(2)加样速度适中;(3)将颗粒尽量研磨细。 3.如何判断等压计中式样球与等压计间空气已全部排出?如未排尽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⑴应使试样球内液体沸腾3--5 分钟,可认为其中空气已被赶净;⑵在试样球与等压计间有空气会使所测蒸汽压降低,导致所测沸点降低。 测定蒸汽压时为何要严格控制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下,真空密闭容器内的液体能很快和它的蒸汽相建立动态平衡,即蒸汽分子向液面凝结和液体中分子从表面逃逸的速率相等.此时液面上的蒸汽压力就是液体在此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速,因而在单位时间内从液相进入气相的分子数增加,蒸汽压升高.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 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 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 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 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 1、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 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 意识。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1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 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 。恩,是热 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 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 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天气和气候 教师: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 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和已经了解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14 C ,最低气温7 C 。请同学们注意 (同位交流) 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有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 (2)讨论 ①谁能说说,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是指一个地 方内的大气状况,具有性,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2.是由地图和气候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它可以的 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等信息。 3.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4.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来表示。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 对人体健康;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 5.空气污染指数0–50,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51–100,空气质 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101–200,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201–300,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300以上,空气质量状况为。 6.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之为,一般用表示,读作。测量 气温的工具叫。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次,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时。 7.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 后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 8.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月 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称作气温。

9.等温线是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绘有等温线的地图 叫做。①等温线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中心;②等温线呈状态,且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中心;③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④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别;⑤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影响。 10.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南半球的等温线数值向增大,北半球 的等温线数值向增大;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11.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测量降水量多 用和每天时和时测量,单位是。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表示。 12.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 线,叫做。 13.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 相对。 14.世界各地的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气温定带, 降水定型”) 15.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 高米,气温下降约。

实验六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实验六步冷曲线法绘制二元合金相图 一、目的要求 1. 用热分析法测熔融体步冷曲线,再绘制绘Bi-Sn二元合金相图。 2. 了解热分析法的实验技术及热电偶测量温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相图 相图是多相(二相或二相以上)体系处于相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或压力)对体系的某一变量(如组成)作图所得的图形,因图中能反映出相图平衡情况(相的数目及性质等),故称为相图。由于相图能反映出多相平衡体系在不同自变量条件下的相平衡情况,因此,研究多相体系相平衡情况的演变(例如钢铁及其它合金的冶炼过程,石油工业分离产品的过程),都要用到相图。由于压力对仅由液相和固相构成的凝聚体系的相平衡影响很小,所以二元凝聚体系的相图通常不考虑压力的影响,而常以组成为自变量,其物理性质则取温度。 2.热分析法测绘步冷曲线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常用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将体系加热融熔成一均匀液相,然后让体系缓慢冷却,用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判断体系是否发生了相变化。记录体系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再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温度--时间曲线,称为步冷曲线(如图6

-1)。从步冷曲线中一般可以判断在某一温度时,体系有无相变发生。当系统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时,若系统内无相的变化,则温度将随时间而均匀地改变,即在T-t曲线上呈一条直线,若系统内有相变化,则因放出相变热,使系统温度变化不均匀,在T-t图上有转折或水平线段,由此判断系统是否有相变化。 对于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A-B系统),其典型冷却曲线形状大致有三种形态,见图6-1所示。 图6-1(a) 图6-1(b) 图6-1(c) 图6-1(a)体系是单组分体系。在冷却过程中,在a~a1段是单相区,只有液相,没有相变发生,温度下降速度较均匀,曲线平滑。冷却到a1时,达到物质的凝固点,有固相开始析出,两相共存,自由度为零,温度保持不变,冷却曲线出现平台(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当到达a1′点液相完全消失,系统成为单一固相,自由度为1,此后随着冷却,温度不断下降。 图6-1(b)体系是一般二元混合物。在冷却过程中,在b~b1段是单

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七上地理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要想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应选择( ) A. 天气 B .气候 C .气温 D .降水 2. “春雨贵如油”这句谚语说明( A. 降水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 C.降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 3.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4. 南半球陆地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 A. 1月 B . 2月 C . 7月 D . 8月 A. 12°C B . 16°C C . 20°C D . 28C 6.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 A.纬度高,气温低 B .靠近海洋,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 .森林多,气温低 2016年1月中旬,我国东部多个城市因空气重度污染,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1月13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数 7. 1 城市 北京 上海 福州 厂州 空气质量指数 4的 56 TO ) 降水与交通出行密切相关 降水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A.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面5— 6题 2000 1打 LOW *G 」 a 5.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C B 班 )

月13日,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北京B .上海C .福州D .广州

8 ?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大量燃烧植物秸秆B .提倡私家车出行 C.尽量使用煤炉生火做饭 D ?倡导低碳生活 读株洲市(湖南)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点B ?约14时C ?日出以前D ?子夜 10. 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A. 10.5 C B . 9°C C . 11.5 C D . 66.5 C 11. 有关右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北半球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本半球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1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 A.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经济因素D .地形因素 13 .下列哪句不是反映天气的( A.东边日出西边雨B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 .下列古诗中描述气候的是( ) .山雨欲来风满楼 D . 一山有四季,十里各不同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差热分析法测定Pb-Sn的金属相图

差热分析法测定Pb-Sn的金属相图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用热分析法测绘Pb-Sn二元金属相图,并掌握应用步冷曲线数据绘制二元体系相图的基本方法; 2.了解步冷曲线及相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原理 相是指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相平衡是指多相体系中组分在各相中的量不随时间而改变。研究多相体系的状态如何随组成、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并用图形来表示体系状态的变化,这种图就叫相图。 将某一物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在这样的过程中,若有物相变化发生,如发生熔化、凝固、晶型转变、分解、脱水等相变时,总伴随着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两种混合物若发生固相反应,也有热效应产生。因此,在体系的温度——时间曲线上就会发生顿、折,但在许多情况下(例如在试样的来源有限,量很少),体系中发生的热效应相当小,不足以引起体系温度有明显的突变,从而温度——时间曲线的顿、折并不显著,甚至根本显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常将有物相变化的物质和一个基准物质(或参比物,即在实验温度变化的整个过程中不发生相变、没有任何热效应产生,如Al2O3、MgO等)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加热或冷却时,一旦样品发生相变,则在样品和基准物之间产生温度差。测定这种温度差,用于分析物质变化的规律,称为差热分析。。 本实验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其基本原理:先将体系加热至熔融成一均匀液相,然后让体系缓慢冷却,①体系内不发生相变,则温度--时间曲线均匀改变; ②体系内发生相变,则温度--时间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点或水平段。根据各样品的温度--时间曲线上的转折点或水平段,就可绘制相图。

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如①、⑤所示,如①从高温冷却,开始降温很快,ab线的斜率决定于体系的散热程度,冷到A的熔点时,固体A开始析出,体系出现两相平衡(液相和固相A),此时温度维持不变,步冷曲线出现水平段,直到其中液相全部消失,温度才下降。 相图由一个单相区和三个两相区组成:即①溶液相区; ②纯A(s)和溶液共存的两相区; ③纯B(s)和溶液共存的两相区; ④纯A(s)和纯B(s)共存的两相区; 水平线段表示:A(s)、B(s)和溶液共存的三相线;水平线段以下表示纯A(s)和纯B(s)共存的两相区;o为低共熔点。 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升温速率的选择:升温速率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大。一般说来速率低时,基线漂移小,可以分辨靠的近的差热峰,因而分辨力高,但测定时间长。速率高时,基线漂移较显著,分辨力下降,测定时间较省,一般选择每分钟2~200C (2)气氛及压力的选择:许多测定受炉中气氛及压力的影响很大。例如NH4ClO4在N2气氛及真空时测得的差热曲线差别很大,而氮气压力不同也有影响。有些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选择适当的气氛及压力也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姓名: 班级: 1.卫星云图中,表示云区的颜色是:( ) A 、蓝色 B 、绿色 C 、红色 D 、白色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强降雪天气,下图中表示降雪的是 3.下列叙述中,属于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山前桃花山后雪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 ④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⑤惠风和畅,艳阳高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4.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 ①风雨交加 ②风和日丽 ③冬冷夏热 ④四季如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农业生产中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气候变化 D 、土壤性质 6.下列有关气候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 .推销员去西亚推销雨衣 B .东南亚的房屋墙壁厚,窗子小,多平顶 C .巴西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欣赏足球赛 D .我国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吃火锅 7. A.7oC B.17oC C.10oC D.4oC 8、小刘所测当日气温的日较差是:( ) A.17oC B.8oC C.21oC D.13oC 9.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午后2时左右 C.午后1时左右 D.傍晚4时左右 10.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 .湿度、风力 B .气温、降水 C .气压、风力 D .风力、降水 11.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观。为什么会这样呢?算一算你就会明白了。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会是多少呢?( ) A .约20℃ B .约-5℃ C .约-10℃ D .约-20℃ 分析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资料,完成12—13题。 12、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B 、丙地雨季的开始早于丁地 C 、甲地平均温高于乙地 D 、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丁地 13、若乙地纬度与丙地大致相当且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乙地处于山地北侧,丙地处于山地南侧 B 、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 C 、乙地受海洋影响小,丙地受海洋影响大 D 、乙地海拔低于丙地 14.(2010·湖北孝感)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15.下列现象中属于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有: ( ) ①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子墙厚、窗子比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房屋内温度变化 ②夏季时,冷饮热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高 ③寒冷的冬天,中国东北的农民喜欢呆在炕上聊天 ④近两个月没下雨了,农田干裂,无法下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16.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17.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A 、C 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A.A 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 处沿海降水多 B.A 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 处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A 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 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 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 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18.下面是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oN )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19.除了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欧洲 20.右下列四座山,山顶最易出现终年积雪的是(温度指山麓温度,高度指山的相对垂直高度)( ) 21.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 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 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22.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分布在 A .欧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亚洲 23、“一山有四季”的形成原因是( ) A 、距海远近 B 、纬度因素 C 、海拔高度 D 、人体感觉 24.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A.两极地区陆地增厚 B .两极地区降水减少 C .全球气候变暖 D .两极地区风速增大 25.每年的9、10、11三个月,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景象是( ) A 农作物播种 B 酷热难当 C 农作物收割 D 大雪纷飞 26.对右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D. 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7. 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 A.我国东部季风区 B.法国南部某区域 C.英国某区域 D.美国东部某区域 28.下列大洲中,缺少地中海气候的是( ) A 亚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29、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 、四周是海洋 B 、纬度位置偏低 C 、地势低 D 、受季风影响 30.(2013·龙岩中考)小晨对某地气温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30℃ B.该地位于南寒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当北京白天最长时,该地是冬季 图5 A B C D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考点聚焦 1.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突出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 卫星云图的判读: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陆地,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示雨下的愈大 二、友情提醒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段、具体、多变的;气候是多年、平均、稳定的。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 1.下列描述中,说明气候的是: A、在未来48小时内长江中下游地区将降温10℃左右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东边日出西边雨D、海南岛春秋相连,长夏无冬 2.下列描述中,能较科学描述天气的是: A、晴间少云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终年寒冷D地中海地区冬雨夏干 3.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我们叫它:A、东南风B、东风C、南风D、西北风4.卫星云图中,表示云区的颜色是: A、蓝色 B、绿色 C、红色 D、白色 5.下列表示沙尘暴的符号是: A S B S C D 解析:沙尘暴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S”,加上向右的箭头表示前进,组成沙尘暴符号。如果箭头向上,表示扬沙天气。 6. 请你判断:在下列天气情况下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合适(合适划“√”不合适“×”) ()1)、冬天,太阳升高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打篮球。 ()2)、突然间雷电交加,许多人只好躲在大树下避雨。 ()3)、春天已来了,天气预报说近几天有寒潮,农民们还是决定插秧。 四、中考名题 中考题:下图中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霜冻的是: 1.变式题:右图天气符号自上而下,正确的表示是 A.雷雨、霜冻、降雪、雾 B. 降雪、雾、霜冻、雷雨 C. 降雪、雷雨、霜冻、雾 D. 雾、雷雨、降雪、霜冻 解析:上两题主要考察各种常用天气符号尤其对 于雾、霜冻、雷雨、冰雹、沙尘暴等特殊符号,需要加强记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剖析

天气与气候 【复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会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生产的关系 2、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图 3、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4、会阅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5、知道降水的形式及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6、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 【考点清单】学考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生首先明考点2气温的变化确本章的考点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主要考点,考点4降水的变化有目的有考点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三多三少)重点的去考点6气候类型及特点复习。 考点7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考点8影响气候的因素 考点9人类活动与气候 1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降水的变化 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三多三少) 4、气候类型及特点 5、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主要复习模式:考-----改-----考 时间安排:1、知识清单提前下发; 2 、检查清单完成情况5分钟; 归纳体系、图文导学、难点突破5-10分钟, 一考10分钟,改正巩固5--10分钟、二考10分钟 复习流程: 考 占八、、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 节天气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区别 时间 变化 2、天气符号:(P59) 天气 米- 气候 学 生 据 导 学 案, 宀 完

海洋:最高 月,最低 气温日较差= — 气温年较差= — 个月平均气温之和 年平均气温= ------------------------------------------- 12 个月 2、 等温线特点: ⑴世界各地气温存在着很大差别,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 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 ⑵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不同,气温差异不同、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 异 (大或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 (大或小)。 ⑶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 是 ;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 这里是 。 3、 气温分布规律: (1) 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 不同的纬度接受 的多少不同。 (2) 年平均气温在 20C 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同五带 中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年平均气温在 -10 C 以下的地区主要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 _______________ 洲,最冷的地方 位于 ________ 洲。 知 识 清 单 3、空气质量:(P61)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气温日变化 最高出现在 最低出现在 1、气温变化 气温年变化 L 北半球广陆地:最高__月,最低 ____________ 月 嘀洋:最高 月,最低 _____________ 月 半球 陆地:最高 月,最 成 知 识 清 单, 复 习 本 单 元 宀 完 整 的 知 识 体 系。 考 占 八

实验六-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实验六-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实验六差热分析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差热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热分析仪的结构,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 3. 利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草酸钙的热分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是指线性升温或线性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物质性质包括质量、温度、热焓变化、尺寸、机械特性、声学特性、电学和磁学特性等等。 在热分析技术中,热重法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被测参数为质量(通常为重量),检测装置为“热天平”,热重法测试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TG)。热重曲线以质量作为纵坐标,可以用重量、总重量减少的百分数、重量剩余百分数或分解分数表示。曲线从上往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作横坐标,从左向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增加,所得到的重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则称之为热重曲线。 热重法的主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在正常的情况下,热重曲线的水平部分看作是恒定重量的特征,变化最陡峭的部分,可以给出重量变化的斜率,曲线的形状和解析取决于试验条件的稳定性。热重曲线开始偏离水平部分的温度为反应的起始温度,测量物质的质量是在加热情况下测量试样随温度的变化,如含水和化合物的脱水,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与周围气氛的作用,固体或液体物质的升华和蒸发等,都是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量的变化。 从热重法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TG)和二阶微商法(DDTG),前者是TG 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后者是TG 曲线的二阶导数。 差热分析(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只要被测物质在所用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热活性,则热效应联系着物理或化学变化,在所记录的差热曲线上呈现一系列的热效应

第4章《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5

《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5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选对一题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该题不得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B.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的影响B.海陆因素的影响 C.洋流因素的影响D.地形因素的影响 3.最寒冷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欧洲 4.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35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10oC。当他们登上山顶珠穆朗玛峰时,所测量到的气温值应是: A.42oC B.-22oC C.22oC D.-17oC 5.在CCTV—1的天气预报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6.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于东岸 B.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上升,故降水多 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较多 D.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多于沿海地区 8.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C.欧洲D.大洋洲 9.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所生活的地区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 10.一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1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方位于: A.赤道附近地区B.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C.中纬度内陆地区D.两极附近地区 12.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非洲 13.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第4章第一节《天气》教案

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天气图、卫星云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出差,可我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 月1 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车票,准备好了必需品,还要关注一下什么?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生答略)。好,我知道了,还要关注天气预报。天气和气候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有关的天气。(使用“学乐师生” APP 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板书:天气与生活 二、新授 教师:展示图片一一北京的天气预报,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C, 最低气温7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天气的概念 (一)讲解 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 从同学们的回答看,天气有哪两个特点? 学生总结:时间短、变化快 尝试举例子说明天气的这两个特点。同学们纷纷举例:六月天,孩子面,说变就变。 过渡:除了天气,我们常听到的还有气候这个词,那么什么是气候呢?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两个特点:长时间、变化小。天气同气候相比,有以下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