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新编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新编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新编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新编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

题及答案新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50分)

1.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冲件的一

种压力加工方法。(4)

2.冲压加工获得的零件一般无需进行(机械)加工,因而是一种节省原材料、节省能耗的少、

无(废料)的加工方法。(2)

3.性变形的物体体积保持不变,其表达式可写成ε1+ε2+ε3=0。(2)

4.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形状冻结性)和(贴模性)两部分内容。(2)

5、材料的应力状态中,压应力的成分(愈大),拉应力的成分(愈小),愈有利于材料塑性的发挥。(2)

6、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指标均(提高),硬度也(提

高),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3)

7、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区)四个部分组成。(4)

8、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的三个阶段。(3) 10、在设计模具时,对尺寸精度、断面垂直度要求高的工件,应选用(较小)的间隙值;对于断

面垂直度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以提高模具寿命为主,应选用(较大)的间隙值。(2) 11、孔时,因工件的小端尺寸与凸模尺寸一致,应先确定凸模尺寸,即以凸模尺寸为基础,为

保证凸模磨损到一定程度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故从孔凸模基本尺寸应取(在制件的最大

极限尺寸附近),而冲孔凹模基本尺寸则按凸模基本尺寸(加上最小初始双面间隙)。(2) 12、凸、凹模分别加工的优点是凸、凹模具有(互换性),制造周期(短),便于(维修)。

其缺点是(制造公差)小,凸、凹模的制造公差应符合(δp+δd≤△Z)的条件。(5)13、搭边是一种(工艺)废料,但它可以补偿(定位)误差和(板料宽度)误差,确保制件合

格;搭边还可(提高条料的刚性),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可避免冲裁时条料边缘的毛刺被

(拉入模具间隙),从而提高模具寿命。(5)

14、为了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工件或使冲裁过程平稳以减少压力机的震动,常用(阶梯凸模冲

裁)法、(斜刃冲裁)和(加热冲裁)法来降低冲裁力。(3)

15、导料销导正定位多用于(单工序模)和(复合模)中,而导正销通常与(侧刃),也可与

(挡料销)配合使用。(3)

16、为了提高弯曲极限变形程度,对于侧面毛刺大的工件,应(先去除毛刺);当毛刺较小

时,也可以使有毛刺的一面处于(弯曲件的内侧),以免产生应力集中而开裂。(2)

17、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缩)应变,外层纤维切向受(拉伸)应变,而中性

层(保持不变)。(3)

18、弯曲件需多次弯曲时,弯曲次序一般是先弯(外角),后弯(内角);前次弯曲应考虑后

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3)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上V,错误的划上╳(20分)

1、物体的塑性仅仅决定于物体的种类,与变形方式和变形种类无关。(╳)

2、材料的塑性是物质一种不变的性质。(╳)

3、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V )

4、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V )

5、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 V )

6、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7、一般而言,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互相牵制作用愈大,

所以回弹就大。(╳)

8、拉深变形属于伸长类变形。(╳)

9、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能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级进模。

(╳)

10、对配做的凸、凹模,其零件图上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需说明配做间隙值。

(╳)

三、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冲裁间隙冲裁间隙与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有什么关系

冲裁凸模与凹模横向尺寸的差值称为冲裁间隙。间隙小冲裁件的断面质量较好

2、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产生回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为:弯曲半径的变化和弯曲角的变化。

产生回弹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模具间隙等。

4、拉深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的特点是什么?

拉深变形区为凸缘部分,切向为压应力,径向为拉应力,切向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所以在切向是压应变,径向为拉应变。

5、拉深时容易出现什么样的质量问题为什么

6、

凸缘的起皱和底部圆角R处的开裂,前者是因为切向压应力太大,后者是R处的塑性变形小,加工硬化现象弱。

四、画制件图(10分)

根据图示的凹模简图

2、画出该冲裁件的排样图。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4个特征区,分别是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它们各自发生在变形分离的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后期。

2.冲裁件的排样方式有几种,即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

3.在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时,必须遵循下述原则:落料模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冲孔模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

4.弯曲件的主要质量问题有拉裂、截面畸变、翘曲和弯曲回弹。

5.对于带孔的落料件,如果选用单工序模,一般先落料,再冲孔;若选用级进模,则先冲孔,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

答:在冲裁高强度材料或厚度大、周边长的工件时,所需的冲裁力较大,如果超过现有压力机吨

位,就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冲裁力。---------3分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有:阶梯凸模冲裁;斜刃口冲裁;材料加热冲裁。---------3分

3.在设计普通冲裁模时,应怎样确定凸凹模间隙?

答:设计模具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理的间隙,使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模具寿命

长,所需冲裁力小。但严格说来,并不存在一个同时满足所有理想要求的合理间隙。考虑到模具制造中的偏差及使用中的磨损,生产中通常是选择一个适当的范围作为合理间隙,只要模具间隙

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基本满足以上各项要求,冲出合格制件。考虑到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逐步

磨损,设计和制造新模具时应采用最小合理间隙。---------4分

确定合理间隙的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和查表选取法两种。---------2分

4.弯曲时产生回弹的原因是什么减少回弹的措施是什么 5.

答:原因之一: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当凸模上行时即卸载时,材料就发

生弹性回复从而产生回弹:原因之二:弯曲过程中材料内侧受压应力、外测受拉应力,当卸去外

载时,由于应力释放产生与弯曲方向相反的弯矩,从而产生回弹。-------2分

减少回弹的措施有:合理设计产品;改变应力状态:校正法、纵向加压法、拉弯法;利用回弹

规律:补偿法、软模法。---------4分

4.为什么有些拉深件要用二次、三次或多次拉深成形?

每点2

分)

5. 压边圈在拉深工件时起何作用何时采用压边圈

6.

答:压边圈的作用是在凸缘变形施加轴向(材料厚度方向)压力,防止起皱。-------2分

用锥形凹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是:首次拉深()m D t -≥103.0;以后各次拉深

??

? ??-≥1103.0m D t 。用普通的平面凹模拉深时,毛坯不起皱的条件是:首次拉深()m D t -≥1045.0;以后各次拉深??

? ??-≥11045.0m D t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则在拉深模设计时应考虑增加压边装置。-------4分

1.下图所示二拉深件分别出现了哪种质量问题?

第一个拉深件是凸缘出现起皱现象;-------3分

第二个拉深件是筒底出现拉裂现象。-------3分

2.分析如图两个冲裁件的特点,确定其采用什么模具结构并说明理由。

A 件用复合模具结构-------2分

理由是内孔与外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高,且凸凹模最小壁厚也能满足要求。-------4分

B 件用级进模具结构-------2分

理由是孔与孔、孔与边缘件的距离太小,采用复合模时凸凹模壁厚不能满足要求。----4分

1. 计算下图所示弯曲件的坯料长度。

(各5分)2.冲裁件尺寸如图所示。冲裁间隙:mm Z 04.0min =,mm Z 07.0max =,料厚

mm t 5.0=。计算模具刃口尺寸(凸模、凹模采用分别加工,尺寸30按孔距尺寸计算,计算结果

填入表内)。

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期末试卷(A )

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冲裁工序主要包括 落料 和 冲孔 。

2、宽板弯曲变形属于 单向 应力状态,拉深变形是 三向 应力状态。

3、弹压卸料板具有 压料 和 卸料 的双重作用。

4、材料的塑性越好,塑性变形的稳定性 越强 ,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 越小 。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 、 光亮带 、剪裂带 、毛刺 四个部分组成。

6、冲裁工件的校平模具主要有 平面 模和 齿形 模两种。

7、筒形件拉深过程中, 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使凸缘材料易产生 起皱 ,主要防止措施:

采用 压料圈 和施加大小合适的 压料力 。

8、根据材料的合理利用情况,条料排样法可分为 有废料排样 、少废料排样 和无废料排样 。

二、单项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切向尺寸( A )。

A 、增大 减小

B 、增大 增大

C 、减小 增大

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A ) 对 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 、凸缘相对直径

B 、相对高度

C 、相对圆角半径

3、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B )

A 、内孔翻边

B 、 缩口

C 、胀形

4、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A ) A 、厚

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 、硬度减少

5、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

的力称为( C )。

A 、推料力

B 、斜料力

C 、顶件力

6、点的主应力状态图有( C )种。

A、3种

B、6种

C、9种

7、分开加工的凸模、凹模,为了保证凸模与凹模的冲裁间隙,它们的制造公差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B )。

A、

Z

Z

d

p min

max

-

δ

B、

Z

Z

d

p min

max

-

δ

C、

Z

Z

d

p min

max

-

=

δ

8、弯曲件为( B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

B 、V 形

C 、U 形

9、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B )处理。

A 、淬火

B 、回火

C 、退火

10、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C )步距。

A 、≥

B 、≤

C 、>

11、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B )凹模形式。

A、直筒式刃口

B、锥筒式刃口

C、斜刃口

12、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C )的作用点。

A、最大分力

B、最小分力

C、合力

13、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C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14、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B )

A、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低的屈强比

C、高的屈强比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成形工序是使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所需零件。

( × )2、设计落料模时,以凸模为标准,间隙取在凹模上。

( × )3、胀形加工变形区毛坯厚度必然变薄。

( × )4、弯曲变形必然伴随着回弹现象出现。

( × )5、拉深润滑主要是为了减少凸模与毛料表面的摩擦力,以及毛料表面与凹模及压料圈之间的摩擦力。

( )6、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 )7、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 × )8、物体的塑性仅仅决定于物体的种类,与变形方式和变形种类无关。

( )9、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卸载时的

弹性回复很小,容易得到尺寸精度高的冲件。

( × )10、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四、简答题:32分(每小题8分)

1、什么是冲裁间隙冲裁间隙与冲裁件的断面质量有什么关系

答:冲裁凸模与凹模横向尺寸的差值称为冲裁间隙。间隙小冲裁件的断面质量较好

2、何为加工硬化现象?

答:材料在塑成型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硬度也将提高,而塑性

指标有所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3、何为材料利用率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方法有哪些

答:冲裁件的实际面积与所用板料面积的百分比叫材料利用率,它是衡量合理利用材料的指标。通过设计合理的排样方案,选择合适的板料规格和合理的裁板法,利用废料作小零件等。

4、决定排样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保证在最低的材料消耗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得到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零件,同时要考虑方便生产操作,冲模结构简单,寿命长以及车间生产条件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等,总之要从各方面权衡利弊,以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排样方案。

五、计算题: 10分

将一材质为08钢、料厚为1mm、直径为78mm的圆形毛坯,拉深成内径为19mm的筒形件。试计算总拉深系数并确定拉深次数。

已知:各次拉深的极限拉深系数为:m1=;m2=;m3=;m4=;m5=。

解:m总=20/78=;(2分)

拉深次数推定:

d1=×78=39mm,大于20mm,不能一次拉出;(2分)

d2=×39=,大于20mm,不能二次拉出;(2分)

d3=×=,大于20mm,不能三次拉出;(2分)

d4=×=,小于20mm。因此,需4次才能拉出;(2分)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期末试卷一、填空题:20分(每空格1分)

1、拉深时毛坯尺寸计算原理为相似原理和体积不变原理。

2、翻边系数的表达式为m=d/D 。

3、在JB23-63型压力机的型号中,63表示最大压力为63KN 。

4、根据材料的合理利用情况,条料排样法可分为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和无废料排样。

5、排样时冲裁件之间以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废料叫搭边。

6、拉深后工件的尺寸与拉深前毛坯的直径之比称为拉深系数。

7、盒形件拉深拉深时,直边部分变形近似于弯曲变形,圆角部分近似于筒形件拉深。

8、筒形件拉深过程中,凸缘部分的切向压应力使凸缘材料易产生起皱,主要防止措施:采

用压料圈和施加大小合适的压料力。

9、弯曲可分为自由弯曲和校正弯曲。

10、板料弯曲时,变形发生在弯曲圆角部位,直边部分不变形。

二、单项选择题:28分(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1、凸模与凹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A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

B 、 H7/r6

C 、 H7/m6

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A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

B、相对高度

C、相对圆角半径

3、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B )的定位方法。

A 、固定挡料销

B 、侧刃 + 导正销

C 、固定挡料销 + 始用挡料销

4、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 C )的优点。

A 、模具制造简单

B 、冲件外形复杂

C 、冲裁力小

5、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A )。

A、光亮带

B、毛刺

C、断裂带

6、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C )的作用点。

A、最大分力

B、最小分力

C、合力

7、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 C )导向。

A、导筒

B、导板

C、导柱、导套

8、平端面凹模拉深时,坯料不起皱的条件为t/D( C )。

A、≥ ~ (m一l)

B、≤ ~ (l/m一l)

C 、≥ ~(1一m)a

9、精度高、形状复杂的冲件一般采用( B )凹模形式。

A、直筒式刃口

B、锥筒式刃口

C、斜刃口

10、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B )。

A 、对角导柱模架

B 、后侧导柱模架

C 、中间导柱模架

11、弯曲件为( B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

B 、 V 形

C 、 U 形

12、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 C )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13、为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

要的力称为( C )。

A、推料力

B、斜料力

C、顶件力

14、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A )

A、厚度增厚

B、厚度减簿

C、硬度减少

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对配做的凸、凹模,其零件图上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需说明配做间隙值。

( × )2、一般而言,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互相牵制作用愈大,所以回弹就大。

( )3、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 )4、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 )5、在确定工序顺序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

( × )6、拉深润滑主要是为了减少凸模与毛料表面的摩擦力,以及毛料表面与凹模及压料圈之间的

摩擦力。

( × )7、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 )8、坯料拉深时,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

( )9、在拉深过程中,一套拉深模一般只能完成一次拉深工序。

( )10、成形工序是使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所需零件。

四、简答题:32分(每小题8分)

1、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产生回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弯曲回弹的表现形式为:弯曲半径的变化和弯曲角的变化。

产生回弹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弯曲半径、弯曲中心角、弯曲方式、模具间隙等

2、拉深时容易出现什么样的质量问题为什么

答:凸缘的起皱和底部圆角R处的开裂,前者是因为切向压应力太大,后者是R处的塑性变形

小,加工硬化现象弱。

3、拉深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的特点是什么?

答:拉深变形区为凸缘部分,切向为压应力,径向为拉应力,切向压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所以在

切向是压应变,径向为拉应变。

4、决定排样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保证在最低的材料消耗和最高的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得到符合技术条件要求的零件,同时要考虑方便生产操作,冲模结构简单,寿命长以及车间生产条件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等,总之要从各方面权衡利弊,以选择出比较合理的排样方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练习卷1答案

一.判断题(20*1分=20分

1.负间隙冲裁时,凸模必须插入凹模1mm左右。--------------------(×)

2.冷冲模的模架的导柱与导套之间必须是间隙配合。----------------(×)

3.当选用“T10A”作为导柱、导套材料时,必需进行渗碳处理。-------(×)

4.一般情况下,自制模架中的导柱、导套常选用T1材料制造。-------(×)

5.标准冷冲模架的上下模座一般选用铸铁或铸钢制造。---------------(√)

6.当孔的公差等级和位置度要求较高时,须弯曲成形后再进行冲孔。-----(√)

7.凸凹模组合加工的方法适用于形状较复杂制件的模具制造。---------(√)

8.负间隙冲裁只适用于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软钢等。-----------------(√)

9.凸模与凸模固定板最可靠的一种固定方式是铆接法。---------------(×)

10.导板模凸、凹模间隙的均匀度只能在压力机上进行调整。----------(×)

11.低熔点合金又称为冷胀合金。----------------------------------(√)

12.低熔点合金的一个缺点是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13.为防止因应力集中而碎裂,冲裁模工作零件的刃口处必须倒45o角。-(×)

14.冲裁件周边的毛刺不均匀,主要是由凸、凹模间隙不均匀造成的。--(√)

15.弹性卸料模具冲裁件的平整度要好于刚性卸料模具冲裁件的平整度。-(√)

16.在弯曲模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最小弯曲半径为零件的圆角半径。--(×)

17.导板模的上模回程时,凸模不能脱离导板。-----------------------(√)

18.导板模的特点在于导板既起导向作用,又起卸料作用。-----------(√)

19.相对弯曲半径R/t越大,则应变中性层因数K的值也越大。------ (√)

20.当弯曲件的相对弯曲半径R/t很大时,应采用拉弯工艺。---------(×)

二.填空题(14*1分=14分)

1.在冲裁时,凸模决定冲孔件的相应尺寸,凹模决定落料件的相

应尺寸。

2.模架上的导柱、导套能保证上下模在工作时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

3.冲裁件上的局部毛刺一般是由间隙不均匀导致的。

4.当选用“20钢”作为导柱、导套材料时,必须进行渗碳和淬火处

理。

5.冷冲模凸、凹模的间隙沿整个刃口轮廓应均匀一致。

6.连续模中,条料的定位方式主要有侧刃定位和导正销两种。

7.冲裁模的凸凹模是指落料的凸模和冲孔的凹模。

8.一般情况下,冲裁模的凸模硬度应略低于凹模硬度。

9.冲裁模试冲前,一般通过冲纸法法来检查间隙是否均匀。10.U形件的回弹值小于V形件的回弹值。

三.选择题(20*1分=20分)

1.复合冲裁模凸凹模刃口端面应B卸料板的压料平面。

A.伸出 B.低于 C.平齐

2.冲裁模试模时,为检查制件的毛刺是否均匀,常用C法进行。 A.空冲 B.透光 C.冲纸

3.冲裁件毛刺的大小C。

A.无法测量 B.只能凭手感估计 C.可用千分尺测得

4.环氧树脂是起B作用。

A.润滑 B.粘结 C.调整间隙

5.带孔弯曲件的孔应尽可能设置在弯曲变形区之B。

A.内 B.外 C.间

6.使用导板模时,要求冲压设备的行程必须B。

A.大 B.小 C.可调

7.冷冲压可分为分离工序和D。

A.冲压工序 B.弯曲工序 C.冲裁工序 D.成型工序8.在条料裁剪的实际应用中,常采用B。

A.平刃剪床 B.斜刃剪床 C.圆盘剪切机

9.冷冲模装配工艺所要保证的一个最重要问题是B。

A.各工作零件必须合格 B.凸、凹模间隙须均匀

C.导向零件之间开合自如 D.工作零件的刃口必须锋利10.冲裁件毛刺分布是否均匀,主要由A而定。

A.冲裁间隙 B.刃口磨损状况 C.A+B D.冲裁力

11.冲孔件尺寸主要由A决定。

A.凸模 B.凹模 C.模具结构 D.模具精度

12.冲裁模工作零件的加工中广泛采用B。

A.凸、凹模分开加工 B.凸、凹模组合加工 C.凸、凹模修配加工13.复合冲裁模制件比连续模制件的C。

A.无可比性 B。平整度差 C.平整度好

14.板料在连续模中定位最好的方法是C定位。

A.导料板 B.导正销 C。侧刃 D。导柱、导套

15.刃磨刀口后,制件的精度将比图纸要求C。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定

16.计算冲裁力或弯曲力的目的是A。

A.选择压力机 B.确定材料厚度 C.确定模具结构

17.冲裁模标准模架模板的材料应通常是B。

A.T1 B.铸铁 C.Crl2MoV D.硬质合金

18.弯曲时,为阻止板料的偏移,可在坯料上增设B。

A.加强筋 B.工艺定位孔 C.工艺圆弧

19.刚性卸料的模具中,必定有C存在。

A.弹簧 B.橡皮 C.打料杆

20.标准模架导柱通常用B、导套通常用B。

A.20钢、T10A B.T10、20钢 C.20钢、20钢 D.硬铝、硬铝

四.简答题(2*5分=10分)

1.简述如图所示镶拼式凹模最合理的加工方法。

答:应以四分之一轴向圆柱,在端面以线切割割出

图中的四分之一型腔后,再按长度均剖切成四片。

2.滚珠式导柱、导套应选用什么材料,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滚动式导柱、导套应选用GCr15制造,导柱和导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配合精度为H6/h5(1T5~6)或H7/h6(1T7~8)。对高速冲裁、无间隙(冲很薄的材料)与精密冲裁或硬质合金模冲裁,要求采用钢球滚动式导柱导套结构(见图3,30)。钢球导柱、导套结构不仅无间隙,且有0.01~o.02 mm的过盈量,导向效果很好。钢球在保持圈中以等间距平行倾斜排列,倾斜角为

8o,以使钢球运动的轨迹互不重合,与导柱导套的接触线多,减少磨损。

五.读图理解(24分)

1.连续复合弯曲模(10*1分=10分)

①条料送进时由件2限位,模具可同时完成

冲孔、落料、和弯曲三个动作。

②图中凸凹模既是落料凸模,又是弯曲凹模。

③图中一处不合理的结构为上模弹簧盲孔处,因为结构形式不利于调整弹性力。

④该模具的废料形状为圆形,并从

件7孔中排出。

2. 试分别画出图示二付弯曲模坯

料和最终产品的大致图形。

(1*5分=5分)

图2 弯曲

模 2.导板式连续模(9*1分=9分)

图3中,共有 2 个凸 模,

分别是件 3 和件 4 ,

并且件 3 是落料凸 模,件 4 是

冲孔凸模; 导正销是件 2 ,它在冲裁

中起到 精定位 的作用;条料被件

5 卸下;制件从 下模 孔中落下。

六.计算题(2*6分=12分)

1. 按图计算该弯曲件的毛料展开

(取X=) (1*7分=7分)

解:⑴ LAB=LAE- LBE=50-(R+t)/tan 260?= =50-(10+5)/tan30o =

LCD=LCE-LDE=38-(R+t)/tan 2

60?=38-(10+5)/tan30o= ⑵ LBD 弧=?180π?(R+Xt )=?

?-?180)60180(14.3(10+×5)= ∴L 总= LAB+ LCD+ LBD 弧=++=

2.试计算如图所示弯曲件的毛料展开长度。(已知位移系数K=)

解:L 直=(100-80-2×5)+(42-2×

×2-3-5)×2+(80-2×2-

-2×3)=10+60+70=140

L 弯=2×2

1π[(5+×2)+ +(3+×2)]=

L 总= L 直+ L 弯=140+=

=

一、选择题 20分,每题1分

1、利用斜刃冲裁来减小冲裁力时,如果是落料,应将 做成斜刃。

A )凸模

B )凹模

C )凸模和凹模

D )凸模或凹模

2、采用配做法制造凸、凹模刃口的根本原因是: 。

装 订 线

A )制造工艺简单

B )制造周期长

C )冲裁形状复杂

D )若分别按图样加工,工艺手段不能保证A T δ+δ≤max min Z Z -

3、冲裁工艺要求冲裁件的尖角处应有一定的圆角,是因为如果无圆角或圆角太小,会产生

的问题。

A 、制件使用不便

B 、模具设计困难

C 、模具制造困难

D 、模具寿命降低

4、设计级进模的排样时,为避免凹模壁厚太小,以下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搭边值

B )增大步距

C )增设空步

D )以上都可以

5、如果冲裁间隙超出了合理范围,冲裁件尺寸精度会受影响。某落料件的外廓尺寸比落料凹

模的刃口截面小,说明冲裁间隙 。

A )太大

B )太小

C )不均匀

D )不能确定

6、某冲裁件,工艺上即可以用几副单工序模生产,也可以用一副级进模或复合模生产,但该零

件位置精度较高,生产批量很大,应该用 生产。

A 、单工序模

B 、级进模

C 、复合模

D 、无导向模

7、有导向的冲模在合模冲压时,是 。

A 、先可靠导向,然后进行冲压

B 、开始导向的同时进行冲压

C 、先实施冲压,后进行导向

D 、无所谓

8、级进模与复合模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毛坯定位精度要求高

B 、毛坯只能是条料

C 、冲压件位置精度更高

D 、模具总体尺寸大

9、模具上几个零件的固定联结,往往通过若干个螺钉和两个销钉来实现,销钉的作用

是: 。

A 、防止模具工作时被联结件的相互移动和转动

B 、使螺钉容易拧紧

C 、便于模具再装配时被连接件之间的定位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条料冲压时,模具上常配置始用挡料销,其目的是: 。

A 、提高生产率

B 、提高制件质量

C 、提高模具寿命

D 、提高材料利用率

11、弯曲件的回弹量与下列多种因素有关,但 除外。

A 、材料的力学性能

B 、弯曲件的宽度尺寸

C 、弯曲工艺

D 、弯曲变形程度

12、弯曲时,影响坯料开裂的原因之一是 。

A 、弯曲半径太小

B 、坯料长度太小

C 、坯料宽度太小

D 、坯料厚度太薄

13、弯曲工艺要求坯料变形区内或附近不得有已冲制的孔,是因为 。

A 、弯曲后回弹量更大

B 、弯曲时坯料不稳

C 、弯曲时孔会变形

D 、无法弯曲

14、弯曲时坯料易发生偏移,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但 除外。

A 、合件弯曲

B 、增大压料力

C 、可靠定位

D 、用校正弯曲

15、计算弯曲件坯料尺寸时,应将弯曲件按 尺寸展开。

A 、弯曲内侧

B 、弯曲外侧

C 、料厚中心层

D 、应变中性层

16、在拉深过程中,拉深力是变化的,而对机械压力机来说,许用压力也是随滑块行程变化的,二者应满足。

A、最大拉深力小于压力机公称压力

B、最大拉深力小于压力机的最小许用压力

C、行程的每一点,拉深力都小于压力机在该点的许用压力

D、最小拉深力小于压力机的最小许用压力

17、采用压边圈拉深时,压边力的大小应遵从。

A、为防止开裂,越小越好

B、为防止起皱,越大越好

C、不起皱的前提下,尽量的小

D、不开裂的前提下,尽量的大

18、某无凸缘圆筒形拉深件的中间层直径为φ20,已计算好其毛坯直径为φ,材料的各次极限拉深系数为:m1=,m2=,m3=,m4=,m5=。则此零件需要次拉深成形。

A、1

B、2

C、3

D、4

19、拉深时,工件的起皱和开裂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起皱和开裂的机理相反,二者不可能同时出现

B、坯料的凸缘区不可能出现开裂

C、工件底部圆角处容易发生起皱

D、拉深系数太小只会导致凸缘区起皱

20、有压边圈的拉深时,压边力随冲压行程变化较大的是。

A、刚性压边圈

B、气垫压边圈

C、橡胶压边圈

D、有限位的弹簧压边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板料的冲裁断面由四部分组成,即:塌角、、断裂带和毛刺。

2、冲裁过程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剪切和三个阶段。

3、冲裁件的排样中,搭边是指工件之间或工件与坯料边缘之间的。

4、弯曲成形时,板料变形区的中性层会移。

5、弯曲成形时,坯料的变形区是工件的部分。

6、弯曲件的表达了其弯曲变形程度。

7、拉深件的拉深系数越小,其拉深变形程度越。

8、拉深时工件起皱,是由于该部应力过大引起。

9、有压边圈的极限拉深系数比无压边圈的。

10、拉深时,坯料径向内应力为应力。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要说明冲裁间隙的大小对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影响。

2、说明排样方式对冲裁件尺寸精度和模具寿命的影响。

3、请从毛坯的断面、表面质量和板料剪裁方向两方面说明如何避免弯曲时工件开裂。

4、请从弯曲件设计、弯曲工艺和弯曲模结构三方面说明减少弯曲件回弹的措施。

5、拉深圆筒形件时工件发生开裂,在不改变毛坯和模具零件尺寸条件下,可尝试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开裂为什么

6、拉深时,坯料的相对厚度(t/D)对极限拉深系数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要求计算公式和过程)

1、如图所示冲压件,材料为10,料厚1mm,抗剪强度为τ=270MPa,用级进模冲压生产,斜对

排样,一模两件,不用侧刃,计算模具的总冲裁力。

2、如图所示冲裁件,已知Zmax=,Zmin=,刃口磨损系数x=,凸、凹模制造公差均取为,计算

尺寸的落料刃口尺寸。

五、读图题每题9分,共18分

1、判断下图所示模具的类型并简述模具工作过程。

模具类型:

模具工作过程:

2、填写上图所示零件号对应的模具零件名称。

1--- 2--- 3--- 4--- 5--- 6---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通常冲压模由工艺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其中定位零件就属于结构零件

(×)

2、复合模的凸凹模壁厚最小值与冲模结构有关,正装复合模所允许的凸凹模最小壁厚比倒装复合

模所允许的凸凹模最小壁厚大。(×)

3、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

4、拉深模间隙过小,会使零件严重变薄甚至拉裂;拉深模间隙过大,坯料易起皱。

(√)

5、除弯曲和拉深以外的成形工艺中,胀形、内孔翻边、内凹外缘翻边均属于伸长类变形,其主要

质量问题是拉裂。(√)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 15 分)

1、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

2、普通冲裁件断面具有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区四个明显区域;其中光亮带

发生在塑性变形阶段,毛刺区发生在塑性变形阶段后期。

3、排样的方法,按有无废料的情况可分为有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和少废料排样。

4、冲裁产生的废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废料,另一类是工艺废料;搭边是一种工艺废

料。

5、模具刃口状态对制件断面质量有较大影响。当凸模刃口磨钝时,则会在落料件上端产生毛刺;当凹模刃口磨钝时,则会在冲孔件的孔口下端产生毛刺。

6、弯曲件展开长度计算的依据是应变中性层长度不变;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原则是体积不变原则和相似原则。

7、弯曲变形程度用相对弯曲半径表示,而拉深变形程度则用拉深系数表示。

8、在无底凹模内作自由弯曲时,回弹最大;在弯曲U形件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回弹有较大影响,间隙越大,回弹角越大。

9、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但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易产生失稳起皱。

10、有凸缘圆筒件的总拉深系数大于极限拉深系数时,或零件的相对高度小于极限相对高度时,则有凸缘圆筒件可以一次拉深成形。

11、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的,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有所增厚。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冲裁件外形和内形有较高的位置精度要求,宜采用___C___。

A、导板模;

B、级进模;

C、复合模;

D、简单模。

2、冲裁模若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时,则其冲压工艺力的总和为_ C _。

A、冲裁力 + 卸料力 + 顶件力;

B、冲裁力 + 卸料力 + 推件力;

C、冲裁力 + 推件力。

3、冲裁多孔冲件时,为了降低冲裁力,应采用____A____的方法来实现小设备冲裁大冲件。

A、阶梯凸模冲裁;

B、斜刃冲裁;

C、加热冲裁;

D、--

4、弯曲件在变形区内出现断面为扇形的是_ B __。

A、宽板;

B、窄板;

C、薄板。

5、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 min/t表示_ A __。

A、弯曲变形极限;

B、弯曲变形程度;

C、弯曲难易程度。

6、采用拉弯工艺进行弯曲,主要适用于__ B __的弯曲件。

A、回弹小;

B、曲率半径大;

C、硬化大。

7、拉深时出现的危险截面是指_ __C __的断面。

A、凸缘部位;

B、位于凹模圆角部位;

C、位于凸模圆角部位。

8、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____C____步距。

A、≥;

B、≤;

C、>;

D、<。

9、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处于_ _C _的应力状态。

A、切向拉应力和径向压应力;

B、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

C、切向拉应力和径向拉应力;

D、切向压应力和径向压应力。

10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___B____。

A、防止回弹;

B、防止偏移;

C、防止弯裂;

D、--。

四、识图题请简要说明下面模具的特点和动作过程。(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V形件精弯模(2)带刚性压边装置的拉深模

1、动作过程:弯曲时,凸模首先压住板料,凸模继续下降,迫使活动凹模8向内转动,并沿着靠板5向下滑动,使坯料压成V形。凸模回程时,弹顶器使活动凹模8上升,由于两活动凹模通过铰链2和销子铰接在一起,所以上升的同时向外转动张开,恢复到原始位置。

特点:在弯曲过程中,毛坯与凹模始终保持大面积接触,毛坯在活动凹模上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和偏移,表面不会损伤,工件质量较高。

2、动作过程:曲轴旋转,首先通过凸轮带动外滑块使压边圈3将毛坯压在凹模4上,随后由内滑块带动凸模2对毛坯进行拉深。在拉深的过程中,外滑块保持不变。

特点:刚性压边装置的压边力不随行程变化,拉深效果较好,并且模具结构简单。这种结构用于双动压力机上,凸模装在压力机的内滑块上,压边装置装在压力机的外滑块上。

五、回答问题(共5小题,共35分)

1、如图所示零件,材料为D42硅钢板,材料厚度为。用配做加工方法,试确定落料凸、凹模的刃口尺寸。(10分)

解:该冲裁件属于落料件,选凹模为设计基准件,只需要计算落料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凸模刃口尺寸由凹模实际尺寸按间隙要求配做。

由表“冲裁模初始双面间隙”查得:Zmin=,Zmax=。

由表“磨损系数x”查得:对于尺寸a,128mm,磨损系数x=;

对于尺寸b,96mm,磨损系数x=;

对于尺寸c,16mm,磨损系数x=1;

对于尺寸d,32mm,磨损系数x=;

对于尺寸e,32mm,磨损系数x=0. 5;

对于尺寸f,60mm,磨损系数x=;

(1)落料凹模刃口尺寸: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姓名:黄虹 班级:机制093 学校:江西农业大学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零件的工艺分析 第二部分、模具类型的确定 第三部分、冲裁模间隙 第四部分、零件的工艺计算 一、排样与搭边 二、冲压力的计算 三、计算压力中心 四、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第五部分、冲压模结构设计计算 第六部分、压力机的选择与校核 第七部分、模具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此设计针对所给的零件进行了一套冷冲压模具的设计,其中设计内容为分析零件的冲裁工艺性(材料、工件结构形状、尺寸精度),拟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零件的工艺计算(排样与搭边、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冲压模结构设计计算,压力机的选用与校核。

工业设计史试题(1)

选择题 【A】“工业设计”一词由____在1919年首次提出。A西纳尔 B 莫里斯 C 罗威 【C】欧洲“新艺术”运动主要以_____两个国家为中心发展起来的。A法、英B 法、德C 法、比利时 【B】苏格兰的新艺术风格以________为代表。A里特维尔德 B 麦金托什 【A】国际工业设计协会________年立于英国伦敦。A 1957 B 1921 C 1919 【D】195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英文缩写为:A CSIC B SCSIC C SCSAD D ICSID 【A】司各特的设计________。A形式简洁 B 注重装饰效果 【B】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建人是( )。A格罗皮乌斯 B 穆特休斯 【B】60年代的POP流行派起源于( )。A意大利 B 英国 C 美国 【A】工业设计与航天科研项目的合作始于( ) 。A 60年代 B 70年代 C 80年代 【B】格罗皮乌斯是( )的学生。A穆特西乌斯B贝伦斯 【B】工业设计与航天科研项目的合作始于( )。A50年代 B 60年代C70年代 【C】飞利浦是(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代表。A美国B挪威C荷兰 【A】罗森泰尔公司以生产( )为主。A日用陶瓷B家用电器C轿车。 【CD】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运动起自( )和( )。 A挪威B芬兰C瑞典D丹麦 【B】( )在工业设计上首先提出“人车调和”的口号。A福特B日产c宝马 【C】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A贝伦斯B索扎斯C莫里斯D盖德斯 【C】新艺术派在德国称之为____。a分离派b构成派 c青年风格派 d格拉斯哥派 【A】卢斯提出了__这一著名论点。a“装饰即罪恶”b“少就是多”c“装饰无罪”d“少就是空” 【D】装饰艺术派是__的一股设计思潮。a 当代b20世纪50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20~30年代 【A】“形式追随功能”是由____提出的。a 沙利文b格罗皮乌斯 c赖特d米斯.凡德罗 【C】“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发起人是____ a拉斯金b格罗皮乌斯 c穆特西乌斯 d泽姆佩尔 【C】_____创建了“德意志工作联盟”A贝伦斯 B 凡·德·费尔德 C 穆特西乌斯 【B】“红蓝椅”的设计者为___.a凡德.维尔德b里特维尔德c里默施密德d蒙德里安 【D】“红蓝椅”是根据__的二维绘画作品演化而成的设计作品。a凡·德.维尔德b里特维尔德c里默施密德 d 蒙德里安 【A】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是__。 a迈耶b格罗皮乌斯 c拜耶d米斯·凡德罗 【B】意大利设计史上有名的“孟菲斯”是一个____。a设计师b设计师组织c设计学院d设计作品 【C】“后现代主义”意即__。a“现代主义后期”b“现代主义前期”c“反现代主义’d未来主义【D】“解构主义”意即——。a主张无结构b结构主义c解释结构d重视个体反对统—,造成不确定感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

第一章概述 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涉及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常见冲压设备及工作原理、选用原则;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和规律;冲压成形性能及常见冲压材料;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制造特点、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等。 章节内容: 1.1冲压的定义 1.2冲压工序分类 1.3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 1.4冲压变形的理论基础 1.5冲压用板料 1.6冲压设备简介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 2.认识常见冲压设备,掌握选用原则; 3.了解屈服准则、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体积不变条件、硬化规律、等冲压成形基本规律; 4.了解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 5.认识模具制造特点,掌握模具零件加工方法。 重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概念、冲压设备及选用、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及应用、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常用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 难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

主要参考书: [1] 王同海.实用冲压设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下载> 1-1什么是冲压加工? 1-2 冲压加工又何特点? 1-3冲压加工又哪几种类型? 1-4什么是分离工序? 1-5 什么是塑性变形工序? 1-6 我国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 1-7 常用的冲压设备有哪几种? 1-8 通用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 1-9 选用冲压设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0怎样根据冲压工艺来选择压力机的种类? 1-11怎样选择压力机规格大小? 1-12如何正确使用压力机? 1-13使用时如何正确地调整压力机? 1-14冲压材料常用的备料设备有哪些? 1-15剪板机由哪几部分组成? 1-16如何正确使用剪板机? 例题与解答: [1]冲压塑性变形辅助分析 [2]拉深变形中的变形趋向:注意变形过程、变形区与传力区、变形缺陷 电子教材 1.1 冲压的定义 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加工的对象一般为金属板料(或带料)、薄壁管、薄型材等,板厚方向的变形一般不侧重考虑,因此也称为板料冲压,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后习题教学资料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后习题

第 2章冲裁 填空题 1.冲裁件的断面质量由塌角、光亮带、断裂带、毛刺 4部分组成。 2.冲裁件在板料或条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 3.冲裁时冲裁件与冲裁件之间,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废料称为搭边和 侧搭边。 4.当间隙较小时,冲裁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落料件的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冲孔件 的尺寸小于凸模尺寸。 5.当间隙较大时,冲裁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落料件的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件 的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6.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间隙、材料性质、工件形状与尺寸、其中间隙起 主导作用。 7.凸模刃口磨钝时,在落料件的上端产生毛刺,而凹模刃口磨钝时,在冲孔件的 下端产生毛刺。 8.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模具的压力中心,模具的压力中心必须通过模柄轴 线而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相重合。 9.复合模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既是落料凸模有是冲孔凹模的凸凹模。 10.倒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上模,顺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下模。 判断题 1.冲裁件的排样是否合理主要用材料利用率来衡量。(√)

2.常用的卸料装置可分为固定卸料装置和弹压卸料装置,固定卸料装置常用于冲裁 厚料和冲裁力较大的冲件,弹压卸料装置一般用于冲裁薄料及精度要求高的冲件。(√) 3.导料板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凸模有正确的引导方向。(×) 4.冷冲压工艺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两大类。(√) 5.倒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上模,顺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下模。(√) 6.上、下模座、导柱、导套的组合体叫冲模。(×) 7.凸凹模就是落料、冲孔复合模中把凸模和落料凹模做成一体的工作零件。(×) 8.取合理小间隙时有利于提高制件质量,取合理大间隙时有利于延长模具寿命。 (√) 9.垫板的主要作用是把凸模连接到模座上。(×) 10.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有两大方面因素,一是冲模凸、凹模本身制造偏差,二是冲裁 结束后冲裁件相对于凸模或凹模的尺寸偏差。(√) 简答题 1.何谓冲模? 加压将金属或非金属板料分离、成型或结合而得到制件的工艺装备叫冲模。 2.何谓复合模? 只有一个工位,并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冲模叫复合模。 3.确定冲裁间隙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工业设计史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25分,每空1分) 1、20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格罗披乌斯)。 2、19世纪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口号的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沙利文)。 3、对于现代美学做出最大贡献的建筑师-设计师是(柯布西埃)。 4、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5、“工业设计”一词由(西纳尔)在1919年首次提出。 6、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建人是(穆特休斯)。 7、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运动起自(瑞典)和(丹麦)。 8、新艺术派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 9、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10、新艺术运动主要是以(比利时)、(法国)两个国家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11、“装饰是罪恶”是由著名建筑师(卢斯)提出的;“少就是多”是由设计师(米斯)提出的。 12、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13、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分别是(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14、欧洲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和(洛可可)。 15、索特萨斯是后现代设计集团(孟菲斯)的缔造者。 16、英国是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中心。 17、工业设计与航天科研项目的合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 二、简答题。(35分,每题7分) 1、18世纪新古典风格追求的目标及产品特点?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追求的目标: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纯朴和壮穆的宏伟”。产品特点:放弃了洛可可过分矫饰的曲线和华丽的装饰,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构件和细部装饰喜用古典建筑式的部件。 2、简述折衷主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折衷主义不同于新古典主义,是指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所以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设计课题:工件如下图所示,材料Q235,板料厚度1mm,年产量8万件,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设计成型零件的模具。 技术要求:未注圆角为R1;未注公差为IT14级;材料厚度t=1mm 一、冲压工艺分析 1、该零件的材料是Q235,是普通的碳素工具钢,板厚为1mm,具有良好 的可冲压性能。 2、该零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处有R1的圆角,所冲的三个孔都是Φ5的 尺寸,工艺性比较好,整个工件的结构工艺性好。 3、尺寸精度,零件上的三个孔的尺寸精度为IT12~13级,三个孔的位置 精度是IT11~12级,其余尺寸的公差为IT12~14,精度比较低。 结论:适合冲压生产。 二、工艺方案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3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幅模具,成本高而生产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需求。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位置精度不如复合模具冲裁精度高。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成型该零件应该采用方案二复合模具成型。 三、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1、该零件质量要求不高,板的厚度有1mm, 孔边距有6mm,所以可以选用 倒装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两个导料销,控制条料的 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采用弹性卸料。下出件,上模刚性顶件。 4、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方便操作,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冲压件的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为中批量,为了使得模具寿命较高,采用有导向、弹性卸料、下出件的模具结构形式。 四、工艺计算 1、确定最佳排样方式,并计算材料利用率,选择板料规格。 该零件为近似矩形零件,设计排样1、排样2三种排样方式,如图:排样1: 排样2: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后习题

第 2章冲裁 填空题 1.冲裁件的断面质量由塌角、光亮带、断裂带、毛刺4部分组成。 2.冲裁件在板料或条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 3.冲裁时冲裁件与冲裁件之间,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工艺废料称为搭边和 侧搭边。 4.当间隙较小时,冲裁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落料件的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冲孔件 的尺寸小于凸模尺寸。 5.当间隙较大时,冲裁后材料的弹性恢复使落料件的尺寸小于凹模尺寸,冲孔件 的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6.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间隙、材料性质、工件形状与尺寸、其中间隙起 主导作用。 7.凸模刃口磨钝时,在落料件的上端产生毛刺,而凹模刃口磨钝时,在冲孔件的 下端产生毛刺。 8.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模具的压力中心,模具的压力中心必须通过模柄轴 线而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相重合。 9.复合模在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既是落料凸模有是冲孔凹模的凸凹模。 10.倒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上模,顺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下模。 判断题 1.冲裁件的排样是否合理主要用材料利用率来衡量。(√) 2.常用的卸料装置可分为固定卸料装置和弹压卸料装置,固定卸料装置常用于冲 裁厚料和冲裁力较大的冲件,弹压卸料装置一般用于冲裁薄料及精度要求高的

冲件。(√) 3.导料板的作用主要是保证凸模有正确的引导方向。(×) 4.冷冲压工艺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两大类。(√) 5.倒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上模,顺装复合模落料凹模装在下模。(√) 6.上、下模座、导柱、导套的组合体叫冲模。(×) 7.凸凹模就是落料、冲孔复合模中把凸模和落料凹模做成一体的工作零件。(×) 8.取合理小间隙时有利于提高制件质量,取合理大间隙时有利于延长模具寿命。(√) 9.垫板的主要作用是把凸模连接到模座上。(×) 10.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有两大方面因素,一是冲模凸、凹模本身制造偏差,二是冲裁 结束后冲裁件相对于凸模或凹模的尺寸偏差。(√) 简答题 1.何谓冲模? 加压将金属或非金属板料分离、成型或结合而得到制件的工艺装备叫冲模。 2.何谓复合模? 只有一个工位,并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同时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冲模叫复合模。 3.确定冲裁间隙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主要根据冲件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和模具寿命这三个因素给间隙规定一个范围值。 4.试述落料模由哪些零件组成。 主要由工作零件:凸模、凹模; 定位零件:到料板(倒料销)、承料板、挡料销; 卸料零件:弹压(固定)卸料板; 导向零件:导柱、导套; 固定零件:上、下模座、模柄、凸模固定板、垫板;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解答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典型结构冲模拆装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模具的拆装,进一步熟悉模具的结构; 2、通过对所拆模具的分析和论证,进一步掌握各类模具的结构、各零部件的作用、零件间的配合关系及拆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模具的能力; 3、通过对模具的拆装,并绘制模具装配图以一些主要模具零件图。提高快速绘制模具草图的能力。 二、冲模的分类及冲模的主要零部件 1冲模的分类 冲模按工序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 冲模按导向方式可分为:无导向模、导板模、导柱导套模 (1)单工序模 单工序模是指在一次冲压行程中只完成一道工序的模具。单工序模按工序性质分类 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弯曲模、拉伸模、胀形模、翻边模等等。 (2)级进模 级进模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程中,依次在几个连续不同的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级进模又称连续模或跳步模。级进模根据定位装置的不同,有四结构: (a)由导料板、挡料销、始用挡料销、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导正销级进模. (b )由导料板、侧刃组成定位部分的侧刃级进模。 (c)由导料板、侧刃、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级进模。 (d)由导料板、自动送料机构、导正销组成定位部分的级进模。 (3)复合冲模 复合模是指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程中,在同一个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工序的模具,复合模按结构可分为:正装复合模、倒装复合模。 2、冲模的主要零部件可分为工艺构件和结构构件两部分。

三、实验仪器 1实验设备:冲压设备; 2、实验模具:冲压模具若干副; 3、实验工具及量具:游标卡尺、直尺、扳手、螺丝刀、铜棒、手锤、零件盒。 四、实验步骤 1认真观察实验模具,并推测模具的种类、工作原理; 2、将模具上、下模部分分开,确定模具的种类及组成模具各零件的作用; 3、由工作零件推测制件形状和毛坯形状,并按比例绘制制件草图和毛坯草图; 4、拟定模具拆装工艺过程。对于模具零件间的过盈配合部分和部分过渡配合部分, 拆卸到组件为止。在拆卸过程中,要记清各个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相互关系及拆卸顺序,以便重新装配。 5、在拆卸时和拆卸后,分析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特征、形状、定位和固定方式;验证并修正前面推测的制件形状。 6、分析模具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它们与相关零件的位置关系;模具定位和紧固零件的结构形式、作用、要求和数量。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练习题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 下列不是模具失效的原因是( ) A.磨损 B.氧化 C.崩刃 D. 折断 2.模具的压力中心就是冲压力( )的作用点。 A .最大分力 B .最小分力 C .合力 D.冲压力 3.为保证压力机和模具正常工作,模具的压力中心应与压力机的压力中心( ) A.重合 B.不重合 C.偏离 D.大小相同 ; 4.点的主应力状态图有( ) 种种种种 5.曲柄压力机可分为曲轴压力机和偏心压力机,其中偏心压力机具有( ) A.压力在全行程中均衡 B.闭合高度可调,行程可调 C.闭合高度可调,行程不可凋 D.有过载保护 6.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 A.对角导柱模架 B.后侧导柱模架 C.中间导柱模架 D.四导柱导架 7.导板模中,要保证凸、凹模正确配合,主要靠( )导向 $ A.导筒 B.导板 C.导柱、导套 D.导料销 8.复合模中同时具有落料凸模和冲孔凹模作用的零件称为( ) A.凹模 B.凸模 C.凸凹模 D.卸料板 9.冲裁模的台阶式凸模安装部分(固定部分)与凸模固定板的孔的配合采用( ) A. H7/m6 s6 a6 r6 10.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 ) A.光亮带 B.毛刺 C.断裂带 D.圆角带 11.落料时,其刃口尺寸计算原则是先确定( ) ¥ A.凹模刃口尺寸 B.凸模刃口尺寸 C.凸、凹模尺寸公差 D.孔的尺寸 12.冲裁模采用始用挡料销是为了提高材料的() A.强度 B.塑性 C.利用率 D.硬度 13.模具的合理间隙是靠()刃口尺寸及公差来实现。 A.凸模 B.凹模 C.凸模和凹模 D.凸凹模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 2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 10JUN20120℃热度by 时尚界新人标签: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48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设计概念产生的过程中,______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 A.劳动 B.直立行走 C.用火 D.信仰 2.古埃及法老时代在建筑艺术上追求震撼人心的力量,创造了气度恢弘的金字塔和( C ) A.卢克索神庙 B.阿蒙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雅典娜神庙 3.文艺复兴的巨匠______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 c ) A.桑加洛 B.拉菲尔 C.达·芬奇 D.米开朗基罗 4.对制造联盟的理想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A ) A.穆特休斯 B.贝伦斯 C.诺曼 D.威尔德 5.在芝加哥学派的______于1899年设计的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大厦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A ) A.沙利文 B.赖特 C.戈地 D.卢斯 6.维也纳咖啡馆椅是德国著名设计师______的作品。( D ) A.赖特 B.贝伦斯 C.莫里斯 D.托勒J 7.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英国著名设计思想家和实践者是(C ) A.穆特休斯 B.莫里斯 C.拉斯金 D.威尔德

8.常常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的是( ) A.怀特尼 B.布鲁勒 C.柯尔特 D.布兰克 9.毕加索是______绘画的代表人。( ) A.印象主义 B.立体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10.1929年,______设计了巴塞罗那椅。( ) A.盖里 B.格罗皮乌斯 C.米斯 D.罗杰斯 11.《走向新建筑》是______的著作,反映了作者机器美学的理论思想。( ) A.莱特 B.格罗皮乌斯 C.密斯 D.柯布西埃 12.可口可乐标志及饮料瓶的设计是______20世纪30年代的成功之作。( a ) A.罗维 B.提革 C.盖兹 D.厄尔 13.德国设计界被人称为“设计怪杰”的是( ) A.柯伦波 B.乔治亚罗 C.克拉尼 D.索德萨斯 14.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的______一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 A.《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B.《后现代建筑的宣言》 C.《向拉拉斯加学习》 D.《地平线》 15.法国著名设计师______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 ) A.文丘里 B.斯达克 C.格雷夫斯 D.索德萨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距今七八千年前,人类从采集、渔猎过渡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在这一时期发明了______的方法。( ) A.制铁 B.制陶 C.制瓷 D.制绸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卷B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 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a)图为 【】 题2图 A.胀形工艺 B.缩口工艺 C.翻边工艺 D.拉深工艺 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 A.已变形区 B.强区 C.传力区 D.弱区4.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 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A. 缩短 B.不变 C.分离 D.伸长 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3 1σ σ= 。在该位置,用R=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A.∣б1∣>|б3|,|ε1|<|ε3| B.∣б1∣>|б3|,|ε1|>|ε3| C.∣б1∣<|б3|,|ε1|<|ε3| D.∣б1∣<|б3|,|ε1|>|ε3| 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 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A.(h 1+h 2+h 3/d n )≥h /d n B. (h 1+h 2+h 3/d n )≤h /d n C. (h 1+h 2+h 3/d n )>h /d n D. (h 1+h 2+h 3/d n )≠h /d n 10 .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 工艺过程的依据。【 】 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采用弹压卸料板的普通冲裁模具,弹压卸料板具有 作用。【 】 A.压料 B.导料 C.顶料 D.卸料 2. 当弯曲变形程度较大(r /t <5)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为立体塑性弯曲应力应变状态。在宽板(B/t >3)弯曲时,弯曲变形区内侧的应力应变状态为 【 】 A. B. C . D . 3.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 .硬度增加 D .硬度减少 4.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 】 A. 内孔翻边 B. 缩口 C. 胀形 D. 弯曲内侧变形 5. 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 】 、 A. 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 低的屈强比 C. 良好塑性 D. 高的屈强比 6.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在送料时,控制送料进距和初定位常选用【 】 A. 侧刃 B. 自动送料机构 C. 始用挡销 D. 导正销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胀形变形主要是由材料 方向的减薄量支持板面方向的 而完成的。 2.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 ,对放置在模里的板料施加 ,使板料在模 具里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3.导正销通常与挡料销或侧刃配合使用在级进模中,以减小 误差,保证孔与 的相 对位置尺寸要求。 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 成的 与 的比值,用r min /t 来表示。 5.V 形件弯曲模,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是由调节 高度来控制。对于U 形件弯曲模,则 必须选择适当的 。 6.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 ,切向产 生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 筒形拉深件。 7.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 ,其表达式可成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例分解

第一节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 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进行冲压生产的重要技术准备工作。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应结合工厂的设备、人员 等实际情况,从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劳 动强度、环境的保护以及生产的安全性各个方面综合考 虑,选择和设计出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安全可 靠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以使冲压件的生产在保证达 到设计图样上所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 降低冲压的工艺成本和保证安全生产。一般来讲,设计 的主要内容及步骤包括: ⒈工艺设计 (1) 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根据冲压件产品 图,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 材料尺寸规格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可供选用的冲压设备 规格以及模具制造条件、生产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 冲压工艺性。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 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 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 (2) 确定工艺方案,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在冲压工 艺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 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有时同 一种冲压零件也可能存在多个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通 常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应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 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寿命高低、生产成 本、操作方便与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确定出适合于现有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 此外,了解零件的作用及使用要求对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有帮助的。 工艺参数指制定工艺方案所依据的数据,如各种成形系数(拉深系数、胀形系数等)、零件展开尺寸以及冲裁力、成形力等。计算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工艺参数可以计算得比较准确,如零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冲裁压力中心、工件面积等;第二种是工艺参数只能作近似计算,如一般弯曲或拉深成形力、复杂零件坯料展开尺寸等,确定这类工艺参数一般是根据经验公式或图表进行粗略计算,有些需通过试验调整;有时甚至没有经验公式可以应用,或者因计算太繁杂以致于无法进行,如复杂模具零件的刚性或强度校核、复杂冲压零件成形力计算等,这种情况下一般只能凭经验进行估计。 (3) 选择冲压设备根据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和各种冲压设备的力能特点,考虑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及模具闭合高度和轮廓尺寸的大小等主要因素,结合工厂现有设备情况来合理选定设备类型和吨位。 常用冲压设备有曲柄压力机、液压机等,其中曲柄压力机应用最广。冲裁类冲压工序多在曲柄压力机上进行,一般不用液压机;而成形类冲压工序可在曲柄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⒉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模具结构参数计算、模具图绘制等内容。

工业设计史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种风格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 A.洛可可 B.哥特式 C.新艺术 D.巴洛克式 2.下面哪一位没有当过包豪斯的校长() A.格罗皮乌斯 B.米斯 C.伊顿 D.迈耶 3.最先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口号的是() A.莱特 B.沙利文 C.戈地 D.诺曼 4.在______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伦敦() A.1819年 B.1851 年 C.1783年 D.1910年 5.上幅图是意大利建筑师皮阿诺和英国建筑师罗杰斯建造的蓬皮杜中心,它属于以下哪种风格() A.高技术风格 B.有机现代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解构主义 6. 下面是沙里宁设计的产品的是() A.镀铬钢管台灯 B.郁金香椅 C.安乐椅 D.蚁椅 7.下列不是风格派的主要成员的是() A.蒙德里安 B.利特维尔德 C.贝伦斯 D.奥德 8.汉宁森设计的______被认为是在199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唯一堪与柯布西埃的“新精神馆”相媲美的优秀作品。 A.红房子 B.PH灯具 C.第三国际纪念塔 D.苏塞克斯椅 9.德意志制造联盟于1934年解散,后又于______年重新建立() A.1947 B.1939 C.1979 D.1970 二、填空题 1.1970年雷迈斯克米德设计了一套客厅-卧室家具,被称为”机器家具”,其特点是无装饰、构件简单、表面平整能适合机械化批量生产的需要,同时又体现了一种新的美学。 2中世纪设计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 3. 甗是为了使器物下部能煮、上部能蒸,蒸煮结合的器皿,其形态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一使用特点。 4.1929年,米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成了现代建筑设计的里程碑。 5.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6.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设计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冲孔模具设计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宇学号:20114526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材型一班指导教师:宋继顺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工艺分析 (2) 2.1.1材料分析 (2)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 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 零件和焊接构件。 (2) 2.1.2结构分析 (3) 2.1.3确定精度 (3) 三、工艺计算 (4) 刃口尺寸计算 (4) 3.2对于孔φ730+0.08 (5) 3.3冲裁力 (5) 对于直径为φ73的孔 (6) 3.4压力中心的计算 (7) 四、设备选择 (7) 4.1压力机的选择 (7) 4.1.1依据滑块的驱动力分类 (7) 4.1.2依据滑块的数目分类 (8) 4.1.3依据滑块的驱动机构分类 (8) 4.1.4依据滑块驱动机构的配置分类 (8) 4.1.5依据机架的形式来分类 (8) 4.2其他零部件的选择 (8) 五、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9) 六、参考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冲裁件的工艺性是否合理,对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率有很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容易、寿命较高、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 图1.1 零件 Fig1.1 Parts 2.1.1材料分析 材料:08#钢 材料厚度:0.6mm 生产为大批量生产,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零件和焊接构件。

工业设计史试题

工业设计史试题选择题 “工业设计”一词由______在1919年首次提出。 A 西纳尔 B 莫里斯 C 罗威 【B】_____曾提出“功能绝对第一”和“最少主义”。 A 格罗皮乌斯 B 米斯·凡德罗 C盖德斯 【C】欧洲“新艺术”运动主要以_____两个国家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A 法、英 B 法、德 C 法、比利时 【B】苏格兰的新艺术风格以________为代表。 A 里特维尔德 B 麦金托什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________年立于英国伦敦。 A 1957 B 1921 C 1919 【D】195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英文缩写为: A. CSIC B. SCSIC C . SCSAD D. ICSID 【B】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创建人是( )。 A 格罗皮乌斯 B 穆特休斯 【B】60年代的POP流行派起源于( )。 A 意大利 B 英国 C 美国 【B】格罗皮乌斯是( )的学生。 A穆特西乌斯B贝伦斯 【C】飞利浦是(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代表。 A美国 B挪威 C荷兰 【CD】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运动起自( )和( )。 A挪威 B芬兰C瑞典D丹麦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 A贝伦斯B索扎斯C莫里斯D盖德斯 新艺术派在德国称之为____。 A.分离派 B.构成派 C.青年风格派 D.格拉斯哥派 卢斯提出了__这一著名论点。 A“装饰即罪恶”B“少就是多”C“装饰无罪”D“少就是空” 装饰艺术派(艺术装饰风格)是__的一股设计思潮。 A.当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20~30年代【A】“形式追随功能”是由____提出的。 A.沙利文 B.格罗皮乌斯 C.赖特 D.米斯.凡德罗 【C】“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发起人是____ . A拉斯金B格罗皮乌斯C穆特西乌斯D泽姆佩尔 【B】“红蓝椅”的设计者为___. A.凡德.维尔德 B.里特维尔德 C.里默施密德 D.蒙德里安 【D】“红蓝椅”是根据__的二维绘画作品演化而成的设计作品。 A凡·德.维尔德B里特维尔德C里默施密德D蒙德里安 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是__。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应用

2017-2018-1 学期 XXXX学院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报告 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 年月—日

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应用 摘要: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积极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基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 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制造业国家水平高低的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工业国家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冲压工艺及模具当前的状况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冲压模具现状发展应用 1概述 1.1冲压的概念 冲压(sheet metal forming;stamping)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将金属板材制成各种板片状零件和壳体、容器类工件,或将管件制成各种管状工件。这类在冷态进行的成型工艺方法称为冷冲压,简称冲压。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按冲压加工温度分为热冲压和冷冲压。前者适合变形抗力高,塑性较差的板料加工;后者则在室温下进行,是薄板常用的冲压方法。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 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 压件[1]。 1.2冲压的特点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可在一台压力机(单工位或多工位的)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一般每分钟可生

支撑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支撑板零件冲压工艺及 模具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支撑板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模具市场发展趋势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已能生产部分新型轿车的覆盖件模具。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的覆盖面,已从电机、电器铁芯片模具,扩展到接插件、电子枪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模具。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

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其他类型的模具,例如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铝合金和塑料门窗异型材挤出模等,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 根据国内和国际模具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专家预测,未来我国的模具经过行业结构调整后,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二是模具的精度将越来越高;三是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四是热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将逐渐提高;五是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有较大发展;六是模具标准化和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七是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八是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九是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十是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导致的模具市场未来走势的变化 冲压模具的现状和技术发展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启动电机壳体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论文

摘要 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工艺、模具加工工艺学、工程图学等相关课程知识,对启动电机壳体采用多副模的工艺进行模具设计。本文在已完成开题报告的基础上,着重对复合模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卸料推件零件及模架等主要零件的设计进行说明。在模具的设计中,按照小批量生产类型,对制件的冲压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工艺方案,拟定排样方法,计算冲裁力,确定压力中心,计算凹凸模刃口尺寸及结构尺寸,得出模具闭合高度,选用标准件进行装配,最终画出模具总装图、三维模型及装配和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卡片。模具采用倒装结构,后侧导柱导套模架,导料销导料,弹顶式档料销档料,凸缘模柄,刚性推件及弹性卸料,在保证生产率的同时,尽可能的是模具、方便,且满足冲裁的要求。 关键词:启动电机壳体;冲压工艺;排样;模具结构; I

Abstract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mold design, cold stamping mold process, mold process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aphics and other related courses knowledge, start the motor housing using a plurality of mold process for mold design.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omplete opening report o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composite mold parts, positioning parts, discharge push parts and moldbase instructions. In mold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ype of small batch production parts stamping process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 plan, intended nesting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punching power, to determine the center of pressure, calculated the bump Edge size and structure size may the mold shut height, the choice of standard parts for assembly, and ultimately draw card of the mold assembly chart,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d assembly and main parts process planning. Mold flip structure, the rear side of the guide pins and bushings mold, the stock guide pin guide material, playing the top-of-file material off of file material, the flange of the handle, rigid push pieces and elastic unloading, ensuring the productivity, although possible mold, convenient, and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unched. Key words:Start the motor housing; stamping process; nesting; guide pins and bushings;mold struc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