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

1. 有教无类

本意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私学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办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扩大了受教育范围。这个方针对孔家私学的教育对象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孔丘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2. 稷下学宫

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应此得名。稷下学宫约与公元前370—前360年间创立,齐国亡而稷下学宫终。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3. 《学记》

《学记》为《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学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4. 求其放心

本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在此表达了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其固有的善端。体现了“人性本善”,是民本思想的基础。

5. 科举制度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是由察举制度演化而来的,606年“始建进士科”是科举制度确立的标志,此后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直至清末1905年才废除,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6. “六学二馆”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学”隶属于国子监。

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7. 师说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师说》于贞观十八年(802年)写成并公开发表,是韩愈论师道的重要教育论著,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8. 书院

书院是宋代的有别于官学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9. 朱子读书法

所谓“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自己以及前人读书经验的的概括与总结,概括为六点:①循序渐进②熟读精思③虚心涵泳④切记体察⑤着紧用力⑥居敬持志朱熹的读书法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的研究成果,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消极与局限的一面。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10. 苏湖教法(分斋教学)

“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学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创立的一种新的教法,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设经义斋和治事斋,实行分科教学。分斋教学制度产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蒙学教材

蒙学教材即对儿童进行启蒙教学所用的教材。早在周秦时代,我国就有一些有影响的蒙学教材,宋元时期开始出现分类按专题编写的现象,蒙学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蒙学教材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蕴育形式,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力求将识字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2. 马礼逊学校

马礼逊学校是最早(1836.9)设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因纪念马礼逊而得名。其宗旨为“以学校或其它方法促进或改善在中国之教育”。马礼逊学校是一所专门为华人开办的学校,开阔了在此求学的中国青年的视野,形成了他们的近代社会观念基础。

13. 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

14. 民国教育方针

1912年9月开始实施民国教育方针。其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基本反映了蔡元培的思想。民国教育思想包含有德、智、体、美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

15.活教育方针

“活教育方针”是陈鹤琴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活教育”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基础原则。活教育吸取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合理内核,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

16. 西南联大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1946)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7. 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18. 壬戌学制(6·3·3学制)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又因采用的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19. 中庸

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20. 小先生制

陶行知看来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体现了这一认识。“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尤其重要的是“小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人识字学文化,而在“教自己的学生做小先生”。由此将文化知识不断延绵推广。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

简答

1.列举6种以上古代学校的名称,略解释。

①白鹿洞书院唐末建于江西②岳麓书院 976年建于湖南③应天府书院 1009年建于

河南④嵩阳书院⑤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⑥茅山书院位于江苏江宁

2.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①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②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③他提倡“学而优则仕”,对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④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⑤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的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 墨子教育思想的创新

①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手段,是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②关于教育内容与过程。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教授系统逻辑学教育的第一人,将生产劳动与教育活动结合,自然科学知识的研究与传授,重视军事教育;

③关于教育原则与方法。“志功合一”的原则、“量力而行”的量力性原则、“强说人”的主动精神和“强力而行”的刻苦磨练精神,“述而且作”的创造性精神。

4. 孟子性善论的特点

①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现了先验主义,另一方面表现了对人本质的深刻认识。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②是孟轲教育思想的基础,包含一个人类种系发展的前提在内,不仅揭示了人之“类”,还揭示了人之“故”。③提出了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

5. 颜之推有哪些儿童教育思想?

①幼儿时期是教育的最好时期,幼儿教育越早越好。晚学虽不如幼学效果好,但强于不学。

②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严与慈相结合的原则.③父母应严肃的对待儿童教育,树立威严,严加督训。为达到教育目的,只要是有效手段都可以采用。④教育中应子公平对待子女,切忌偏宠.⑤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应注意规范,重视通用语言,而不应强调方言。⑥注重道德教育。包括以孝悌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和立志教育。

6. 王守仁儿童教育观

①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②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③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④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观虽目的是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观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7. “清末新政”之下有哪些教育改革?

1)、清末学制的建立清末学制始于《钦定学堂章程》,而成于《奏定学堂章程》。

①1902年8月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应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

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②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因颁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发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制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更加系统详备。

2)、废科举、兴学堂 1905年科举制废除,有力的配合了学制颁布后兴学政策的落实,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兴办新学的热潮。

3)、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定教育宗旨

4)、留学教育的勃兴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近代留学教育在进入20世纪后骤然勃兴,首先是在1906年前后形成了大规模的留日高潮,其次是在1908年美国实行“退款兴学”政策后留美潮流逐渐兴起。

8.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中国产生过哪些新教育思潮?

1)平民教育思潮平民教育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状况。 2)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一战期间,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沉寂。

内涵: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

3)职业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是由清末民初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发展演变而来的,30年代中期趋于消沉。“授人一技之长”和“促进实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4)勤工俭学运动

5)科学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极一时,对中国现代化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教育的基本内涵:一是“物质上之知识”的传授;二是应用科学方法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尤以后者为重。

6)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二是教育为国家的任务。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

9.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经验教训

经验:①教育为政治服务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依靠群众办学

教训:①过于政治化②只重于干部教育,不注重群众教育③不注重正规教育

10. 新学制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新学制即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新学制有七条标准: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新学制的特点: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②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③中等教育阶段是改革的核心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⑤改革师范教育制度⑥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高等教育年限,取消大学预科。⑦注意特等教育和天才教育。

11. 颜元在教育思想上有哪些创造?

①深刻批判传统思想,尤其是宋明理学教育,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批驳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抨击八股取士制度;②竭力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教育,创立了以“实”为特征的教育理论体系;③重视人才,认为学校为“人才之本”;④在“文墨世界”中强调“习性”的教学法,强调教学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和躬行实践。

12. 唐代学制表现出什么特点?

1)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备的封建学制体系。中央设国子监管理地方的州府县两级学

校;学校形式多样化,专业学校定型,且各项制度和措施日趋健全;官学系统的封建等级加强,经学的传授要求更严格。2)学校和科举关系极为密切。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科举又限制和支配着学校的发展。3)扩大了国际国内文化教育的交流。长安成为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论述

1.为什么说孔子的教育理论是“大学习论”思想?

①内涵无限丰富,方式多种多样。从读书到学、思、行结合的教学方法,知行合一,由个体化的学习到大家讨论的学习方式,提出“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学习理想;

②终身化、社会化的学习。树立了教师的典范,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2. 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①“性善论”是其教育理论的基础。孟轲肯定人性本善,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并以之贯彻于其教育和政治实践。提出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和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②他把性善解释为“端”,把教育过程视为“扩充”本性的过程;③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④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⑤教学要求,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3. 对程朱、陆王两派印象。

1)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程朱指的是程颢、程颐二程和朱熹。其基本观点包括,理—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理—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2)陆王心学是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学说内容,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提出具体修养方法是,居敬存养、省察克治、事上磨炼。

4. 论颜元教育思想

①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经世致用,学用一致”治学宗旨,“六府”“三事”、“三物”、礼乐兵农的教育内容,习性实践、兼顾讲读的治学方式;②实学实行的教育实践。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特长。主张教育要身心兼顾,行性并重。

5.蔡元培教育思想有哪些内容?

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②教育独立思想。他认为,教育与政党、教会在目标、性质上存在严重对立,因此教育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应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持其独立地位,不受政党或教会的影响;③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大学的设计应该沟通文理,废科设系,实行教授治校;④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6. 陶行知教育思想

①“即传即知”的“小先生制”,“小孩也能做大事”;②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③乡村教育思想。把教育和生产劳动、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④普及教育的思想;⑤改革教学方法。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改革考试制度,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开放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新教育;强调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

名词解释

宗法制:概念:宗法制是由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家国一体化的宝塔 式的政治组织世袭制度。原则:分封制,嫡长继承制。目的: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划分来确定政治权利与财产再分配,避免内讧,稳定奴隶主统治。宗法制与嫡长继承制:宗法制是嫡长继承制的基础和核心,整个宗法制是由嫡长继承制原则,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等级的高低,来形成以父系,父权,父治的特征的世袭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原则,促进分封制的巩固与发展,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国家政权组织上的体现,两者相结合,形成等级特权制度。 同姓不婚:西周时期的婚姻原则之一,提倡族外婚,反对族内婚。 七出三不去:西周时期婚姻解除,七出:不顺父母、无(儿)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出: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五听:西周时期证据制度之一,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 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春秋决狱:汉代司法制度之一, 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秋冬行刑: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 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登闻鼓: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实体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他们除频繁地直接参与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外,还建立了直诉制度.从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唐六典: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封建王朝行政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保辜制度:唐代时期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特别制度。唐代确定保辜期限,用以判明伤人者的刑事责任,尽管不够科学,但较之以往却是一个进步。 流刑:唐代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手段,即把犯人同他家属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役。 折杖法:宋太祖颁行“折杖法”制度,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是统治者在慎刑制度上的体现,对于缓和谁会矛盾有一定作用。 刺配:宋代时期刑罚种类之一。刺是刺字,即古代黥刑的复活;配指流刑的配役。是对罪行严重的流刑罪犯的处罚。鞫谳分司:宋代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鞫,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指 检法议刑。 大明律:30卷7篇。它一改传统刑律体例,更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格局,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滥用法外之刑,“重典治吏”。明太 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 教民榜文:教民榜文和大诰一样,也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所颁布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包含了很多教育百姓遵纪守法的说教内容, 所以又称“教民榜文”。 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地丁合一:又称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动脉血压: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min)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5.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6.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量,又称心输出量。 7.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最大气量。 8.肺泡无效腔:在肺泡内的气体无法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气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9.脊休克:与脑断离的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 10、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1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重要指标。 1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13、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仍保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14、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15、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16、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7、屈反射:肢体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常引起受刺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屈曲,称为屈反射。 18、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肌紧张过度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角弓反张,称为去大脑僵直。 19、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0、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变为不流动状态。 21、内环境: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称为基因组。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命体全部遗传信息的一门科学。基因组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不同的种属,其所研究的内容触及到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模式生物---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由于进化的原因,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基础。豌豆、果蝇、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等基因组等容线(等值区)---大部分真核基因组表现出一种称为等值区(isochore)的组织形式。定义为“具有一致碱基组成的长区域”或“连续分布的具有相似碱基组成的DNA区段”,它们在基因组中成片相嵌排列。 CpG岛---基因组中富含GC碱基(60-70%)的DNA区段,一般长度为1-2 kb。CpG 岛总是与基因相连,可作为寻找基因的依据。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chromosome set):不同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均由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单倍体细胞所含有的全套染色体。 序列复杂性---基因组中单拷贝的DNA序列称为单一序列,多拷贝的DNA序列称为重复序列,不同序列的DNA总长称为复杂性。 C值---一个物种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 值。&C值悖理:生物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增加,也就是说,物种的C 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一反常的现象即c值悖理,也是复杂生物的特性之一。 支架附着区(SAR)---与染色体骨架附着区结合的DNA顺序称为SAR 。与核基质结合的DNA 顺序称为MAR(基质附着区)。 遗传图谱---是以遗传距离表示基因组内基因座位相对位置的图谱 遗传作图---采用遗传学分析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顺序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这一方法包括杂交实验,家系分析。 DNA标记---:一段DNA顺序,具有2个或多个不同的可以区分的版本;不同的生物,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DNA核苷酸排列顺序存在差异,这样DNA本身可以成为遗传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重组热点---染色体的某些位点之间比其它位点之间有更高的交换频率, 共分离---在有性繁殖的后代,这种分子标记与连锁的基因有最大的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的现象 物理图谱---表示DNA序列上DNA标记之间实际距离的图。通常由DNA的限制酶片段或克隆的DNA片段有序排列而成 物理作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将DNA分子标记、基因或克隆标定在基因组实际位置 重叠群,---相互重叠的DNA片段组成的物理图 稀有切点限制酶,---该酶识别的碱基顺序在基因组中只有很少数量,可产生较大的DNA片段。 染色体步移,---从第一个重组克隆插入片段的一端分离出一个片段作为探针从文库中筛选第二个重组克隆,该克隆插入片段含有与探针重叠顺序

名词解释

像素:衣服CT图像是有许多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成为。。 体素: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驰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组等处理过程,产生MR图像。 CT值: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表现为相应像素的CT值,单位为亨氏单位。 T1:纵向驰豫有0恢复到原来63%时所需的时间。 T2:横向驰豫有最大衰减到原来值的37%所需的时间。 CR:X线平片数字化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以X线胶片作为记录和显示信息的载体,而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DR: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PACS: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储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具有查找快速准确、图像质量无失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特点 DAS:以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是数字X线成像技术之一。 螺旋CT:螺旋CT扫描是,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同时X线球管连续旋转曝光,采集的扫描数据分布在一个连续的螺旋型空间中。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学导引或监视下利用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等资料以明确诊断 Mass effec t常因肿瘤,出血所致的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及脑池移位,变形,脑池扩大,脑沟狭窄,闭塞,脑体积增大。 脑膜尾征:肿瘤与硬脑膜广基相连,增强扫描肿块临近的增厚硬脑膜呈狭窄状强化,随着远离肿瘤而逐渐变细,即。。 .Definition-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 .Lung Markings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在充满气体的肺野,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立位时下肺野纹理较粗。 Lung Hilar肺门:主要由PA、肺叶、段动脉、伴行B、及PV构成,正位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可分上下两部。 肺门角:上下两部相交形成的一钝角 lobulation分叶征:肺部的恶性结节和肿块在X和CT上显示结节边缘成细小深分叶或锯齿状,状如桑葚。病理基础为肿瘤自身生长速度不均等,肿瘤生长遇到的阻力不同,小叶间隔纤维性增生限制肿瘤生长。 .spiculation毛刺征:X和CT显示结节边缘呈浓密的细短毛刺,坚硬,状如毛球。病理基础为肿瘤的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周围间质反应。 pleural indentation胸膜凹陷征:病灶与胸膜间致密影,呈V字形或索条状。病理基础为肿瘤内瘢痕收缩致胸膜凹陷,多见于肺癌和支气管肺癌。 空泡征: air bronchogram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阴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反S征:X胸片上,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见于右上叶支气管肺癌。 垂位心:`见于瘦长体型者,其胸廓狭长,横膈低位,心影狭长,呈垂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心膈面小,心胸比率常小于0.5,甚至可达0.3左右。 横位心:发生于矮胖型体格,胸廓短而宽,横膈高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心膈面大,心胸比率常大于0.5 斜位心:中间型心脏,常见于体格适中或健壮者,胸廓宽高适中,心呈斜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45度,心胸比率0.5左右。 心膈角:右心缘与横膈的交角为心膈角,有时此处可见略向右倾斜的三角形下腔静脉影。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二尖瓣型:肺动脉凸出及心尖上翘,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状如立卵或梨型。通常反映右心负荷或以其为主的心腔变化,常见于二尖瓣疾患,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

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蒙太奇:蒙太奇(Mont age)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含有组接、构成的意思,并成为世界上电影的通用术语。夏衍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物件细节:艺术中的物件细节,既不同于生活中的物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道具。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进到戏剧纠葛中去,以致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这既是物件细节在艺术作品中应起的作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因此,对物件细节的定位,就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悬念:所谓悬念,主要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心理,在剧中设臵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诱导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在接受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萦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萦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萦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27.电影摄影艺术:以剧作为基础,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镜头,摄影机等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光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处理,在萦幕上创作出可出现的,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形象。 28.肖像构图:指人物特写或近景画面形式所构成的。 29.电影美术:指为电影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创作。 30.造型语言: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和技巧。 31.电影音乐:专门为特定影片而创作而编配的音乐。 32.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33.声音蒙太奇: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 34.类型电影: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35.意识流电影:以意识流理解世界为宗旨,以意识流为人思维的经常模式,并以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的电影。 36.主流电影: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资的一类影片。 37.宽银幕电影:是指比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统称。 38.数字电影:是指电影摄影,放映和剪辑过程全部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的电影。 39.电影院线:由电影发行者建立的电影院组织。 40.艺术:被广泛认同,专业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 41.艺术风格: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42.艺术形式:指作品得以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 43.文艺批评: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家,文艺作品等所做的探讨,分析和评价。 44.艺术典型: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 45.艺术欣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46.艺术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流派。47.艺术冲动: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48.艺术技巧:是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 49.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5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所出现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种潮流。 1、写实主义传统: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纪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2、技术主义传统:技术主义传统和写实主义传统恰好相反,它重视技术上精美完整,高成本,大制作,包装华丽,侧重娱乐性和观赏性,让观众陶醉在梦幻的生活中。 3、默片:初始时期的电影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和影像动作组合,所以被称为“默片”。 1、电视空间: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有别于现实的、虚构的视觉空间。 2、景别:指画面选取被摄体范围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面积大小。 3、摇镜头:指机位不动,摄像机借助云台、或身体,水平或垂直移动有摄像方式。 4、主观镜头:以画面中某一人物视线,去“目睹”事件进程。 5、组合编辑:编辑过程中,图像、声音和控制磁迹同时记录,形成一个完整节目。 6、运动摄像:指摄像机位臵变化、距离变化或镜头光轴发生变化所采用拍摄方式称运动摄像。 7、推镜头:摄像机向主体推近或变焦使画框由远而近拍摄电视画面。 8、画面编辑:画面编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镜头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对电视画面和声音进行有选择的转录。就是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把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再把段落汇集成完整的片子的过程。另一种表述: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加工和组接,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9、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 10、镜头:指一段影片或录象带其上所记录的景物在空间或时间或时间上没有切断的痕迹。又指按动录制开关到关闭开关之间所拍摄的一段连续不断的画面。 11、电视节奏:指电视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与情节、形体动作、言语、运动、造型、长度、音响等有关。 12、造型性节奏:由画面造型中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 13、色温: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绝对黑体这时的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14、间歇摇: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15、穿帮:指拍摄中与画面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工作漏出破绽的现象。 16、非线性编辑:声画可进行任意组合,而无需从头开始按顺序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17、电视时间:电视观众认可的.虚构的.有别与现实的时间。(1) 电视放映时间(画面长度);(2) 画面表现事物的时间;(3)观众感受的时间. 18、无技巧组接:指只用切换的方式完成画面编辑的方法。 19、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臵关系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线。 又: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1>、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或“运动轴线”。 <2>、方向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 <3>、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20、空镜头:指画面内没有主体事物的镜头,也称为景物镜头。 21、拉镜头: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22、分镜头:是将文字稿本上描述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个镜头,并将它们组成镜头组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 23、稿本:是指摄制人员将要表现的内容,根据视觉原理,运用摄录技巧和艺术手法进行综合处理的形象化的文字材料。是一种用文字、图形、符号等阐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 24、分镜头稿本:以文字稿本为依据,以镜头为基础,用更加形象、具体的语言写成的未来电视片的文字描述材料。它是电视片的摄录和后期制作的依据。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幻象中的影片、虚拟的节目。 25、电视特技:利用特殊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和处理电视画面,使其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叫做电视特技。 企业宣传片:企业宣传片、招商宣传片、医院学校教育机构宣传片、多媒体D VD。 企业广告片:电视直销片、电视购物片、电视广告策划、拍摄、制作、推广宣传。 企业专题片:企业专题片、企业人物专题片、产品服务专题推广、展销会演示光盘。 企业纪录片:庆典、会议、讲座、晚会、旅游、赛事、活动外拍、摄影摄像服务。 企业形象片:企业形象片、形象宣传片、展会形象宣传片、企业MTV专业制作。 动画制作的全过程:1、通读剧本2、绘制分镜头3、统一精神4、具体制作过程(原动画及上色)5、摄影合成 导演的素质要求:1、丰富的知识素养2、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尽心尽力的工作作风、不懈的追求和独创精神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演的职责范围: 影视常识(一) 出画入画: 出画入画是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基本上一致,否则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过渡。 传记片 传记片是以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的影片。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虚构,但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优秀的传记片具有史学和文学价值,如中国影片《林则徐》、《聂耳》、《董存瑞》和《孙中山》等。大特写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写和特写一样,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部影片中这类镜头如果太长、太多,也会减弱其独特的感染作用。 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随着电影节奏的加快,今已较少采用。 导演,导演的工作都是什么 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导演中心 导演中心指导演在一部影片的摄制过程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导演中心为电影创作与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电影是综合艺术,只有经过导演的集中和再创作,使各门艺术成为创造银幕形象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调动各创作部门的创造性,运用各种艺术要素,拍摄出一部完整的影片。 电影歌曲 电影歌曲指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歌曲。根据歌曲对影片内容概括范围的大小、和在影片艺术结构中所起的整体作用或局部作用,电影歌曲分为主题歌和插曲。由于电影的题材、体裁、风格、样式不同,电影歌曲有群众歌曲、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风格。 电影节电影节如何分类 电影节是电影展映、观摩、交流活动的一种形式。多由国家、地方、社团或个人定期举办,并常同时组织评奖、学术讨论和营业交流等。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作用。国际性电影节一般邀请各国电影界著名人士参加,有竞赛性和非竞赛性两种。 自1932年意大利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起,至今世界上已举办各种名目的国际电影节三百余个,大致有三种类型: (1)综合性国际电影节,规模较大,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影片一般都能参加展映或竞赛,如戛纳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2)地区性国际电影节,只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些国家摄制的影片参加展映竞赛,如亚洲国际电影节; (3)专业性国际电影节,规模较小,一般只展映某一专业题材或某一片种的影片,如上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资本市场P219 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直接融资P63 是指直接连接筹资者和投资者,不需要金融机构参与中介的融资活动,如股票、债券等。3经济货币化P428 经济货币化一一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主及其变化过程。 4企业信用P65 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5货币政策P382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6金融结构P444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7格雷欣法则P26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8货币乘数P353 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9国际资本流动P271 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0金融市场P170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1派生存款P350 派生存款则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12间接标价法P40 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13公开市场业务P393 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14票据贴现P207 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15商业银行P133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

名词解释

Transcendentalism: Following the rise of romanticism, Transcendentalism, which appeared after 1830, marked the maturity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and the first renaissance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It expressed a new outlook or new ideas on life.It believed individualism, human beings’ divinity, nature, spiritual life, dignity of manual labor, self-trust/ self-reliance, democracy. (1) They laid emphasis on spirit or Oversoul.(2) It placed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society (3) Transcendentalism laid stress on Nature as symbolic of the Spirit of God. (4) It also stressed on community living and the dignity of manual labor as an opposition to mechaniz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are Emerson and Thoreau Realism: After the Civil War, people grew scornful of 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of Romanticism. They wanted to mirror the unmitigated realities of life. they sought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American experience and to present the subtleties of human personality, to portray characters who were less simply all good or all bad. Realism first appeared in the U.S in the literature of local color, which combined romantic plots and realistic descriptions of things. The greatest of America’s realists are Henry James and Mark Twain. In realistic novels, writers pursued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description. Yet the accuracy does not mean that the writer must record in detail everything. naturalism.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came a generation of writers whose ideas of the workings of the universe and whose perception of social disorder led them to naturalism. The milesto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naturalism were the publication of Emile Zola’s novels in the 70s and 80s of the 19th C, the success of Stephen Crane’s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in the 90s, and the continual appearance of Dreiser’s Sister Carrie(1900), Financier(1912), and An American Tragedy(1925). In poetry, it was represented by Edgar Lee Masters’ Spoon River Anthology (1915), etc.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istic literature. First, naturalistic writers turned literary creation into a mechanical record of society, and never made comments on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behaviors. Second, the viewpoint from which naturalistic writers understood problems was “non-moral”, and was not controlled by the contemporary moral and ethical sense. They though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between “pure and obscene”. Third, their creative material was in finite. He may take no secret of describing sexual love and man’s selfish desire. He may use the any nasty language. Imagist movement: is a movement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poets in revolt from romanticism, seeking clarity of expression through the use of precise imag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imagist manifesto were laid down by Pound in 1913. Principles of Imagism 1. direct treatment of the “thing” whether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2. To use absolutely no word that does not contribute to the presentation. 3. as regarding rhythm: to compose in sequence of the musical phrase, not in sequence of the metronome.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触诊:是评估者通过手与被评估者体表局部接触后的感觉或被评估者的反应,发现其身体某部有无异常的评估方法。 2、护理诊断:是护理人员针对个体、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所作的临床判断。 3、合作性问题是需要护士监测以及时发现的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并发症,护士以招待医嘱性措施和采用护嘱性措施,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 4、症状:是个体患病后对机体、功能异常的自我感觉和身体体验。 5、发热: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 6、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7、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是由于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痛觉反应。 8、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用力呼吸、张口抬肩,或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及呼吸深度的改变。 9、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度,临床意义:伤

寒高热期,,大叶性肺炎。 10、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指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临床意义: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等。 11、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持续1天到数天后,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临床意义: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2、发绀:也称紫绀,主要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高(>50g/L),引起皮肤、粘膜呈弥漫性青紫色表现;极少数由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如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引起。 13、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内有过多液体积聚,致组织肿胀。 14、黄疸:是指血胆红素浓度增高(34μmol/L以上)导致巩膜、皮肤、粘膜及其他组织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5、呕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脏、胆系和胰脏等脏器出血,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6、咯血:是指喉部及喉以下呼吸器官的出血,经咳嗽由口排出。 17、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便血颜色为鲜红、暗红或黑色 18、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后者是指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血色,

名词解释doc

三、名词解释 1.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2.社会印象:是留在记忆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像。 3.亲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4.过度辩护效应:即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 5.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6.镜中我:自我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7.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8.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9.性别社会化:是指人们将其所在社会的性别规范内化的过程。 10.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被观察者的行为,对环

境加以控制和对行为加以激励或控制,而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11.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12.文化反哺: 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 13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14.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15.大众传播:是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子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的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迈锡尼卫城狮子门 迈锡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其建筑的城市中心以卫城为代表。风格粗犷,防御性强,迈锡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狮子门是卫城的主要入口,由两块垂直的石块和一巨大的过梁组成。门道上起缓冲作用的三角石灰石上可有两头狮子。门两侧城墙突出,形成一狭长的过道,加强防御性。 2.空中花园: 位于新巴比伦城城门西侧,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25米高,用砖铺地,铅板上覆盖泥土。建筑群有空心柱子,每层设有喷水装臵。它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批着花木盛装的小山”,并且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柱式 建筑的柱子、檐部与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定性的做法,这种有特定做法的梁柱艺术形式称为柱式 4.雅典卫城 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筑群,几乎影响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5.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原意处女宫,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位于卫城的最高点,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同时代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形制是卫城中最典型,即长方形平面,列柱围廊式。全方面采用了最庄重的庙宇形制多立克,内部综合运用了多立克,爱奥尼。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卡里科拉特参加了设计,雕刻由费地和他的弟子创作。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 6.《建筑十书》 是由奥古斯都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于公元前33年退休后着手写的,是一部建筑学著作。公元前20年完稿。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辰合适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温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等,内容十分完备。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米,并且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它按照古希腊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7.券柱式: 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支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的矛盾。非承重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8.巴西利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