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反比例函数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备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反比例函数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m)和B(﹣8,﹣

2),与y轴交于点C.

(1)m=________,k1=________;

(2)当x的取值是________时,k1x+b>;

(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AD交于点E,当S四边形ODAC:S△ODE=3:1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4;

(2)﹣8<x<0或x>4

(3)解:由(1)知,y1= x+2与反比例函数y2= ,∴点C的坐标是(0,2),点A 的坐标是(4,4).

∴CO=2,AD=OD=4.

∴S梯形ODAC= ?OD= ×4=12,

∵S四边形ODAC:S△ODE=3:1,

∴S△ODE= S梯形ODAC= ×12=4,

即OD?DE=4,

∴DE=2.

∴点E的坐标为(4,2).

又点E在直线OP上,

∴直线OP的解析式是y= x,

∴直线OP与y2=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P的坐标为(4 ,2 ).

【解析】【解答】解:(1)∵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过点B(﹣8,﹣2),∴k2=(﹣8)×(﹣2)=16,

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2= ,

将点A(4,m)代入y2= ,得:m=4,即点A(4,4),

将点A(4,4)、B(﹣8,﹣2)代入y1=k1x+b,

得:,

解得:,

∴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 x+2,

故答案为:4,;(2)∵一次函数y1=k1x+2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4)和B(﹣8,﹣2),

∴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8<x<0或x>4,

故答案为:﹣8<x<0或x>4;

【分析】(1)由A与B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将B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求出k2的值,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再将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A的坐标,将B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k1的值;(2)由A与B 横坐标分别为4、﹣8,加上0,将x轴分为四个范围,由图象找出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时x的范围即可;(3)先求出四边形ODAC的面积,由S四边形ODAC:S△ODE=3:1得到△ODE的面积,继而求得点E的坐标,从而得出直线OP的解析式,结合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得.

2.如图,点P( +1,﹣1)在双曲线y= (x>0)上.

(1)求k的值;

(2)若正方形ABCD的顶点C,D在双曲线y= (x>0)上,顶点A,B分别在x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求点C的坐标.

【答案】(1)解:点P(,)在双曲线上,

将x= ,y= 代入解析式可得:

k=2;

(2)解:过点D作DE⊥OA于点E,过点C作CF⊥OB于点F,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BC,∠CBA=90°,

∴∠FBC+∠OBA=90°,

∵∠CFB=∠BOA=90°,

∴∠FCB+∠FBC=90°,

∴∠FBC=∠OAB,

在△CFB和△AOB中,

∴△CFB≌△AOB(AAS),

同理可得:△BOA≌△AED≌△CFB,

∴CF=OB=AE=b,BF=OA=DE=a,

设A(a,0),B(0,b),

则D(a+b,a)C(b,a+b),

可得:b(a+b)=2,a(a+b)=2,

解得:a=b=1.

所以点C的坐标为:(1,2).

【解析】【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把P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2)C、D均在双曲线上,它们的坐标就适合解析式,设出C坐标,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CFB≌△AOB△BOA≌△AED≌△CFB,代入解析式得b(a+b)=2,a(a+b)=2,即可求出C坐标.

3.如图1,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C;与双曲线y= 相交

于点A,B;直线AB与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D,E.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在第四象限内且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计算△ABC的面积;

(3)如图2,将抛物线平移至顶点在原点上时,直线AB随之平移,试判断:在y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内切圆的圆心在y轴上?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把点A的坐标代入双曲线的解析式得:k=﹣1×4=﹣4.

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设点B的坐标为(m,﹣m).

∵点B在双曲线上,

∴﹣m2=﹣4,解得m=2或m=﹣2.

∵点B在第四象限,

∴m=2.

∴B(2,﹣2).

将点A、B、C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

(2)解:如图1,连接AC、BC.

令y=0,则x2﹣3x=0,

∴x=0或x=3,

∴C(3,0),

∵A(﹣1,4),B(2,﹣2),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

∵点D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

∴D(1,0),

∴S△ABC=S△ADC+S△BDC= ×2×4+ ×2×2=6;

(3)解:存在,理由:如图2,

由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x﹣)2﹣,

∴原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抛物线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而平移前A(﹣1,4),B(2,﹣2),

∴平移后点A(﹣,),B(,),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

连接A'B并延长交y轴于点P,连接AP,

由对称性知,∠APE=∠BPE,

∴△APB的内切圆的圆心在y轴上,

∵B(,),A'(,),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

∴P(0,﹣).

【解析】【分析】(1)首先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得k的值,然后再求得B的值,最后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双曲线的解析式,进而得出点B的坐标,最后,将点A、B、O三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a、b、c的值即可;

(2)由点A和点B的坐标可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然后将y=0可求得点D的横坐标,最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和求解即可;

(3)先确定出平移后点A,B的坐标,进而求出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求出直线BA'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

4.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m,﹣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若双曲线上点C(2,n)沿OA方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判断四边形OABC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

∵A(m,﹣2)在y=2x上,∴﹣2=2m,∴解得m=﹣1。∴A(﹣1,﹣2)。

又∵点A在上,∴,解得k=2。,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观察图象可知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1<x<

0或x>1。

(3)解:四边形OABC是菱形。证明如下:

∵A(﹣1,﹣2),∴。

由题意知:CB∥OA且CB= ,∴CB=OA。

∴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

∵C(2,n)在上,∴。∴C(2,1)。

∴。∴OC=OA。

∴平行四边形OABC是菱形。

【解析】【分析】(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然后根据条件求出A点坐标,再求出k的值,进而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直接由图象得出正比例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首先求出OA的长度,结合题意CB∥OA 且CB= ,判断出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OA=OC

5.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对于任意正实数a、b,可作如下变形a+b= = - + = + ,

又∵≥0,∴ + ≥0+ ,即≥ .

(1)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在≥ (a、b均为正实数)中,若ab为定值p,则a+b≥ ,当且仅当a、b满足________时,a+b有最小值.

(2)思考验证:如图1,△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CO为AB边上中线,AD=2a, DB=2b, 试根据图形验证≥ 成立,并指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3)探索应用:如图2,已知A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一点,A点的横坐标为1,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A处旋转,保持两直角边始终与x轴交于两点D、E,F(0,-3)为y轴上一点,连接DF、EF,求四边形ADFE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a=b

(2)解:有已知得CO=a+b,CD=2 ,CO≥CD,即≥2 .

当D与O重合时或a=b时,等式成立.

(3)解: ,

当DE最小时S四边形ADFE最小.

过A作AH⊥x轴,由(2)知:当DH=EH时,DE最小,

所以DE最小值为8,此时S四边形ADFE= (4+3)=28.

【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的例子即可直接得出结论。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a+b,CD=,再由(1)中的结论即可得出等号成立时的条件。

(3)过点A作AH⊥x轴于点H,根据S四边形ADFE=S△ADE+S△FDE,可知当DH=EH时DE最小,由此可证得结论。

6.如图,已知A(3,m),B(﹣2,﹣3)是直线AB和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求直线AB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观察图象,直接写出当x满足什么范围时,直线AB在双曲线的下方;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OBC的面积等于△OAB的面积?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如果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C的坐标.

【答案】(1)解: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把B(﹣2,﹣3)代入,可得k=﹣2×(﹣3)=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

把A(3,m)代入y= ,可得3m=6,

即m=2,

∴A(3,2),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ax+b,

把A(3,2),B(﹣2,﹣3)代入,可得,

解得,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1

(2)解:由题可得,当x满足:x<﹣2或0<x<3时,直线AB在双曲线的下方

(3)解:存在点C.

如图所示,延长AO交双曲线于点C1,

∵点A与点C1关于原点对称,

∴AO=C1O,

∴△OBC1的面积等于△OAB的面积,

此时,点C1的坐标为(﹣3,﹣2);

如图,过点C1作BO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C2,则△OBC2的面积等于△OBC1的面积,∴△OBC2的面积等于△OAB的面积,

由B(﹣2,﹣3)可得OB的解析式为y= x,

可设直线C1C2的解析式为y= x+b',

把C1(﹣3,﹣2)代入,可得﹣2= ×(﹣3)+b',

解得b'= ,

∴直线C1C2的解析式为y= x+ ,

解方程组,可得C2();

如图,过A作OB的平行线,交双曲线于点C3,则△OBC3的面积等于△OBA的面积,

设直线AC3的解析式为y= x+ ,

把A(3,2)代入,可得2= ×3+ ,

解得 =﹣,

∴直线AC3的解析式为y= x﹣,

解方程组,可得C3();

综上所述,点C的坐标为(﹣3,﹣2),(()).

【解析】【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解析式,将已知的点A,B的坐标代入设的函数解析式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出系数,再回代到解析式

(2)结合图像判断直线AB在双曲线的交点坐标为A,B,X取值范围为双曲线所在象限交点的横坐标,第一象限为为小于横坐标大于零,第三象限为小于横坐标

(3)结合已知条件根据同底等高、等底同高作出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结合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与双曲线有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得出点的坐标,注意要考虑满足条件的所有点C的坐标。

7.对于某一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p,当其自变量的值为p时,其函数值等于p,则称p为这个函数的不变值.在函数存在不变值时,该函数的最大不变值与最小不变值之差q 称为这个函数的不变长度.特别地,当函数只有一个不变值时,其不变长度q为零.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有0,1两个不变值,其不变长度q等于1.

(1)分别判断函数y=x-1,y=x-1,y=x2有没有不变值?如果有,直接写出其不变长度;(2)函数y=2x2-bx.

①若其不变长度为零,求b的值;

②若1≤b≤3,求其不变长度q的取值范围;

(3)记函数y=x2-2x(x≥m)的图象为G1,将G1沿x=m翻折后得到的函数图象记为G2,函数G的图象由G1和G2两部分组成,若其不变长度q满足0≤q≤3,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1)解:函数y=x-1没有不变值;

∵函数有-1和1两个不变值,

∴其不变长度为2;

∵函数有0和1两个不变值,

∴其不变长度为1;

(2)解:① 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为0,

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1)2=0,

b=-1,

②∵2x2-bx=x,

∴,

1≤b≤3,

1≤ ≤2,

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为1≤q≤2.

(3)1≤m≤3或m<-

【解析】【解答】解(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

∴函数G:y=,

当x2-2x=x时,即x(x-3)=0,

∴x3=0,x4=3,

当(2m-x)2-2(2m-x)=x时,

即x2+(1-4m)x+(4m2-4m)=0,

∴△=(1-4m)2-4×(4m2-4m)=1+8m,

当△=1+8m0时,即m-,此方程无解,

∴q=x4-x3=3-0=3;

当△=1+8m 0时,即m -,此方程有解,

∴x5=, x6=,

①当-m0时,

∵x3=0,x4=3,

∴x60,

∴x4-x63(不符合题意,舍去),

②∵当x5=x4时,

∴m=1,

当x6=x3时,

∴m=3,

当0m1时,

x3=0(舍去),x4=3,

此时0x5x4, x60,

∴q=x4-x63(舍去);

当1m3时,

x3=0(舍去),x4=3,

此时0x5x4, x60,

∴q=x4-x63(舍去);

当m3时,

x3=0(舍去),x4=3(舍去),

此时x53,x60,

∴q=x5-x63(舍去);

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1m3或m < -,

【分析】(1)根据题目定义即可得出函数y=x-1没有不变值;再分别求出函数、函数的不变值,从而求出其不变长度.

(2)① 由已知条件得方程2x2-bx=x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根的判别式△=(b+1)2=0,从而求出 b=-1;

②由题意得2x2-bx=x,求出方程的根,再根据1≤b≤3,即可求出函数y=2x2-bx的不变长度的取值范围.

(3)依题可得:函数G的图像关于x=m对称,分情况讨论写出函数G的解析式,根据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值,再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答案.

8.如图,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反比例函数y= (k≠0,且k为常数)的图象过点E,

且S△AOE=3S△OBE.

(1)求k的值;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与线段BC交于点D,直线y= x+b过点D与线段AB交于点F,延长

OF交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于点N,求N点坐标.

【答案】(1)解:∵S△AOE=3S△OBE,∴AE=3BE,

∴AE=3,

∴E(﹣3,4)

反比例函数y= (k≠0,且k为常数)的图象过点E,

∴4= ,即k=﹣12

(2)解:∵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点D的横坐标为﹣4,点F的纵坐标为4.

∵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点D的纵坐标为3,即D(﹣4,3).

∵点D在直线y= x+b上,

∴3= ×(﹣4)+b,解得b=5.

∴直线DF为y= x+5,

将y=4代入y= x+5,得4= x+5,解得x=﹣2.

∴点F的坐标为(﹣2,4),

设直线OF的解析式为y=mx,

代入F的坐标得,4=﹣2m,

解得m=﹣2,

∴直线OF的解析式为y=﹣2x,

解,得.

∴N(﹣,2 )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求得E的坐标,把点E(﹣3,4)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k的值;(2)由正方形AOCB的边长为4,故可知点D的横坐标为﹣4,点F的纵坐标为4.由于点D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所以点D的纵坐标为3,即D(﹣4,3),

由点D在直线y= x+b上可得出b的值,进而得出该直线的解析式,再把y=4代入直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点F的坐标,然后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OF的解析式,然后联立方程解方程组即可求得.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m,

3),B(﹣6,n),与x轴交于点C.

(1)求直线y=kx+b(k≠0)的解析式;

(2)若点P在x轴上,且S△ACP= S△BOC,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解:)∵点A(m,3),B(﹣6,n)在双曲线y= 上,∴m=2,n=﹣1,

∴A(2,3),B(﹣6,﹣1).

将(2,3),B(﹣6,﹣1)带入y=kx+b,

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y= x+2

(2)解:

当y= x+2=0时,x=﹣4,

∴点C(﹣4,0).

设点P的坐标为(x,0),

∵S△ACP= S△BOC, A(2,3),B(﹣6,﹣1),

∴×3|x﹣(﹣4)|= × ×|0﹣(﹣4)|×|﹣1|,即|x+4|=2,

解得:x1=﹣6,x2=﹣2.

∴点P的坐标为(﹣6,0)或(﹣2,0).

【解析】【分析】(1)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

点C的坐标,设点P的坐标为(x,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ACP= S△BOC,即可得出|x+4|=2,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10.已知一次函数y1=x+m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A、B两点,已知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

(1)求一次函数的函数表达式;

(2)已知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有一点C到x轴的距离为2,求△ABC的面

积.

【答案】(1)解:∵当x>1时,y1>y2;当0<x<1时,y1<y2,∴点A的横坐标为1,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

解得y=6,

∴点A的坐标为(1,6),

又∵点A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1+m=6,

解得m=5,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x+5

(2)解:∵第一象限内点C到x轴的距离为2,∴点C的纵坐标为2,

∴2= ,解得x=3,

∴点C的坐标为(3,2),

过点C作CD∥x轴交直线AB于D,

则点D的纵坐标为2,

∴x+5=2,

解得x=﹣3,

∴点D的坐标为(﹣3,2),

∴CD=3﹣(﹣3)=3+3=6,

点A到CD的距离为6﹣2=4,

联立,

解得(舍去),,

∴点B的坐标为(﹣6,﹣1),

∴点B到CD的距离为2﹣(﹣1)=2+1=3,

S△ABC=S△ACD+S△BCD= ×6×4+ ×6×3=12+9=21.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x>1时,y1>y2,0<x<1时,y1<y2确定点A的横坐标,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点A的纵坐标,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

数法求直线解析式解答;(2)根据点C到x轴的距离判断出点C的纵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横坐标,从而得到点C的坐标,过点C作CD∥x轴交直线AB于D,求出点D 的坐标,然后得到CD的长度,再联立一次函数与双曲线解析式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ABC的面积=△ACD的面积+△BCD的面积,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5,0),以OA为半径作半圆,点C是第一象限内圆周上一动点,连结AC、BC,并延长BC至点D,使CD=BC,过点D作x轴垂线,分别交x轴、直线AC于点E、F,点E为垂足,连结OF.

(1)当∠BAC=30o时,求△ABC的面积;

(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

(3)在点C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E、O、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AB是⊙O的直径,

∴∠ACB=90°,

在Rt△ABC中,AB=10,∠BAC=30°,

∴BC= AB=5,

∴AC= ,

∴S△ABC= AC?BC=

(2)解:连接AD,

∵∠ACB=90°,CD=BC,

∴AD=AB=10,

∵DE⊥AB,

∴AE= =6,

∴BE=AB?AE=4,

∴DE=2BE,

∵∠AFE+∠FAE=90°,∠DBE+∠FAE=90°,

∴∠AFE=∠DBE,

∵∠AEF=∠DEB=90°,

∴△AEF∽△DEB,

∴ =2,

∴EF= AE= ×6=3

(3)解:连接EC,设E(x,0),

当的度数为60°时,点E恰好与原点O重合;

①0°< 的度数<60°时,点E在O、B之间,∠EOF>∠BAC=∠D,

又∵∠OEF=∠ACB=90°,由相似知∠EOF=∠EBD,此时有△EOF∽△EBD,

∴,

∵EC是Rt△BDE斜边的中线,

∴CE=CB,

∴∠CEB=∠CBE,

∴∠EOF=∠CEB,

∴OF∥CE,

∴△AOF∽△AEC

∴,

∴,即,

解得x= ,因为x>0,

∴x= ;

②60°< 的度数<90°时,点E在O点的左侧,

若∠EOF=∠B,则OF∥BD,

∴OF= BC= BD,

∴即解得x= ,

若∠EOF=∠BAC,则x=? ,

综上点E的坐标为( ,0) ;(,0);(?,0).

【解析】【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ACB=90°,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C,进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2)连接AD,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D=AB=10,又DE=8,在Rt△ODE中,由勾股定理求AE,依题意证明△AEF∽△DEB,利用相似比求EF;(3)当以点E、O、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分为两种情况:①当交点E在O,B之间时;②当点E在O点的左侧时;分别求E点坐标.

12.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AB 边向点B运动,点Q从点B以2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运动,如果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2时,求△PBQ的面积;

(2)当t= 时,试说明△DPQ是直角三角形;

(3)当运动3s时,P点停止运动,Q点以原速立即向B点返回,在返回的过程中,DP是否能平分∠ADQ?若能,求出点Q运动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当t=2时,AP=t=2,BQ=2t=4,

∴BP=AB-AP=4,

∴△PBQ的面积= ×4×4=8;

(2)解:当t= 时,AP=1.5,PB=4.5,BQ=3,CQ=9,

∴DP2=AD2+AP2=2.25+144=146.25,PQ2=PB2+BQ2=29.25,DQ2=CD2+CQ2=117,

∵PQ2+DQ2=DP2,

∴∠DQP=90°,

∴△DPQ是直角三角形.

(3)解:设存在点Q在BC上,延长DQ与AB延长线交于点O.

设QB的长度为x,则QC的长度为(12-x),

∵DC∥BO,

∴∠C=∠QBO,∠CDQ=∠O,

∴△CDQ∽△BOQ,又CD=6,QB=x,QC=12-x,

∴,即,

解得:BO= ,

∴AO=AB+BO=6+ ,

∵∠ADP=∠ODP,

∴12:DO=AP:PO,

代入解得x=0.75,

∴DP能平分∠ADQ,

∵点Q的速度为2cm/s,

∴P停止后Q往B走的路程为(6-0.75)=5.25cm.

∴时间为2.625s,加上刚开始的3s,Q点的运动时间为5.625s.

【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得出AP=t=2,BQ=2t=4,所以BP=4,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可算出答案;

(2)当t= 时,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得出AP=1.5,BQ=3,故PB=4.5,CQ=9,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DP2,PQ2,DQ2,从而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DQP=90°,△DPQ是直角三角形;

(3)设存在点Q在BC上,延长DQ与AB延长线交于点O ,设QB的长度为x,则QC 的长度为(12-x),判断出△CDQ∽△BO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出

初中反比例函数经典例题

初中反比例函数习题集合(经典) (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 11 += x y ③21x y = ④.x y 21-=⑤2 x y =-⑥13y x = ;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 2 )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4)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5)如果y 是m 的正比例函数,m 是x 的正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6)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 的图象经过(—2,5)和(2, n ), 求(1)n 的值;(2)判断点B (24,2-)是否在这个函数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 x =3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 (8)若反比例函数2 2)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 1 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9)已知0k >,函数y kx k =+和函数k y 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10)正比例函数2x y = 和反比例函数2 y x =的图象有 个交点. (11)正比例函数5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a ), 则a = . (12)下列函数中,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34y x =-+ B .123y x =-- C .4 y x =- D .12y x =.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A B C D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和反比例函数 b y x = 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c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下, ∴a <0,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经过原点, ∴c=0,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对称轴在y 轴左侧, ∴a ,b 同号, ∴b <0, ∴一次函数y=ax+c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y=b x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2.如图所示是一块含30°,60°,90°的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O 位于坐标原点,斜边AB

垂直于x 轴,顶点A 在函数y 1 =1 k x (x>0)的图象上,顶点B 在函数y 2= 2k x (x>0)的图象 上,∠ABO=30°,则 2 1 k k =( ) A .-3 B .3 C . 1 3 D .- 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设出适当的常数,表示出其它线段,从而得到点A 、B 的坐标,表示出k 1、k 2,进而得出k 2与k 1的比值. 【详解】 如图,设AB 交x 轴于点C ,又设AC=a. ∵AB ⊥x 轴 ∴∠ACO=90° 在Rt △AOC 中,OC=AC·tan ∠OAB=a·tan60°3 ∴点A 3a ,a ) 同理可得 点B 3,-3a ) ∴k 1332 , k 23a×(-3a )3a ∴ 213333k a k a ==-. 故选A. 【点睛】

反比例函数优秀题集

反比例函数优秀题集 1.(2009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适应性测试) 如图,点A 是函数y= x 1的图象上的点,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B (2- ,2- )、C ( 2 ,2),试利用性质:“函数y=x 1的图 象上任意一点A 都满足|AB-AC|=22”求解下面问题:作∠BAC 的内角平分线AE ,过B 作AE 的垂线交AE 于F ,已知当点A 在 函数y=x 1的图象上运动时,点F 总在一个圆上运动,则这圆的半径为( ) A .1 B .22 C .2 D .2 23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分析:本题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两条线段的定值差,因此可通过构建等腰三角形作出这个等值差进行求解. 解答:解:如图:过C 作CD ⊥AF ,垂足为M ,交AB 于D , ∵AF 平分∠BAC ,且AM 是DC 边上的高, ∴△DAC 是等腰三角形, ∴AD=AC , ∴BD=AB-AC=22 , 即BD 长为定值, 过M 作MN ∥BD 于N , 则四边形MNBD 是个平行四边形, ∴MN=BD , 在△MNF 中,无论F 怎么变化,有两个条件不变: ①MN 的长为定值,②∠MFN=90°, 因此如果作△MNF 的外接圆,那么F 点总在以MN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因此F 点的运动轨迹应该是个圆. ∴圆的直径为MN ,且MN=BD ,BD=AB-AC=22 , ∴圆的半径为2.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反比例函数为背景,结合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三角形外接圆的知识等.综合性强.在本题中能够找出AB 、AC 的等值差以及让F 与这个等值差相关联是解题的关键. 2. (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如图,已知四边形OABC 是菱形, CD ⊥x 轴,垂足为D ,函数y=x 4的图象经过点C ,且与AB 交于点E .若OD=2,则△OCE 的面积为( ) A .2 B .4 C .22 D .42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下列命题: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连接OA .若ACO ?的面积为 3,则6k =-;②若120x x <<,则12y y >;③若120x x +=,则120y y +=其中真命 题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可得k <0,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y 2=2k x ,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判断①,根据点位于的象限判断②,结合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判断③,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k<0, ∵()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 ∴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 ,y 2=2k x , ∴x 1y 1=k ,x 2y 2=k , 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 ∴S △AOC =1 OC?AC 2=11x ?y k =322 =, ∴6k =-,故①正确; ②若120x x <<,则点A 在第二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所以12y y >,故②正确; ③∵120x x +=, ∴()12121212 0k x x k k y y x x x x ++=+==,故③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反比例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一、精心选一选! 1.下列 函数中,图象经过点(1,-1)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A.1y x = B.1y x -= C.2y x = D.2y x -= 2.反 比例函数2 k y x =-(k 为常数,0k ≠)的图象位于(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四角限 D.第三、四象限 3.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2 -= 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k >2 B. k ≥2 C.k ≤2 D. k <2 4.反 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 垂直于x 轴,垂足是点N ,如果S △MON =2,则k 的值为( ). A.2 B. -2 C.4 D. -4 5.对于反比 例函数x y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6.反比 例函数2 2)12(--=m x m y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值时( ). A.±1 B.小于 2 1 的实数 C.-1 D.1 7.如 图,P 1、P 2、P 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 1A 1O 、P 2A 2O 、P 3A 3O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 ). A .S 1<S 2<S 3 B .S 2<S 1<S 3 C .S 3<S 1<S 2 D .S 1=S 2=S 3 8.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 y 2 - =与x y 2=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D ). A.3 B.2 C.1 D .0 9.已知 甲、乙两地相距s (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10.如图,直线mx y =与双曲线x k y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连结BM,若ABM S ?=2,则k 的值是( ). A .2 B 、m-2 C 、m D 、4 二、细心填一填! O A 1 A 2 A 3 P 1 P 2 P 3 x y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 1.如图,四边形OP1A1B1、A1P2A2B2、A2P3A3B3、…、A n﹣1P n A n B n都是正方形,对角线OA1、A1A2、A2A3、…、A n﹣1A n都在y轴上(n≥1的整数),点P1(x1,y1),点P2(x2, y2),…,P n(x n, y n)在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上,并已知B1(﹣1,1). (1)求反比例函数y= 的解析式; (2)求点P2和点P3的坐标; (3)由(1)、(2)的结果或规律试猜想并直接写出:△P n B n O的面积为 ________ ,点P n的坐标为________ (用含n的式子表示). 【答案】(1)解:在正方形OP1A1B1中,OA1是对角线, 则B1与P1关于y轴对称, ∵B1(﹣1,1), ∴P1(1,1). 则k=1×1=1,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解:连接P2B2、P3B3,分别交y轴于点E、F,

又点P1的坐标为(1,1), ∴OA1=2, 设点P2的坐标为(a,a+2), 代入y=得a=-1, 故点P2的坐标为(-1,+1), 则A1E=A2E=2-2,OA2=OA1+A1A2=2, 设点P3的坐标为(b,b+2), 代入y=(>0)可得b=-, 故点P3的坐标为(-,+) (3)1;(-,+) 【解析】【解答】解:(3)∵=2=2×=1,=2=2×=1,… ∴△P n B n O的面积为1, 由P1(1,1)、P2(﹣1, +1)、P3(﹣,+ )知点P n的坐标为(﹣,+ ), 故答案为:1、(﹣, +). 【分析】(1)由四边形OP1A1B1为正方形且OA1是对角线知B1与P1关于y轴对称,得出点P1(1,1),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连接P2B2、P3B3,分别交y轴于点E、F,由点P1坐标及正方形的性质知OA1=2,设P2的坐标为(a,a+2),代入解析式求得a的值即可,同理可得点P3的坐标; (3)先分别求得S△P1B1O、S△P2B2O的值,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后依据规律进行计算即可. 2.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对于任意正实数a、b,可作如下变形a+b= = - + =

(完整版)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测试题(经典)

初二数学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已知正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到x 轴距离与到y 轴距离之比为1︰2,则此函数解析式是 2、2 3 (2)m 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3、已知正比例函数x a y )21(-=,如果y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4、如果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自变量增加5,函数值减少2,那么当x=3时, y= 5、若反比例函数2 32k x k y --=)(,则k = ,图象经过 象限 6、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像经过点)4,5(-A 、)5,(a B ,则a = 7、函数21 a y x += (x>0),当x 逐渐增大时,y 也随着增大,则a 的范围 。 8、已知A(x 1,y 1)和B (x 2,y 2)是直线y=-3x 上的两点,且x 1>x 2,则y 1____y 2?;(填“>”, “<”或“=”) 9、直线 x 21= y 与双曲线 x y 2 = 的交点是 10、已知函数x x x f 2 2)(-=,则=)2(f 11、若函数12,1 1 21-=-= x y x y ,则函数y =y 1+y 2中,自变量x 的 取值范围是 12、如图:A 、B 是函数x y 1 =图象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 AC 平行于y 轴,BC 平行于x 轴,则△ABC 的面积是 . 二、选择 13、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 (A) 1+x 是x 的函数 (B )速度一定,路程是时间的函数 (C )圆的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是圆的半径的函数 (D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分别是x 、y ,y 是x 的函数

反比例函数经典编辑中考例题

反比例函数经典中考例题解析一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任意写出一个图象经过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__________ 2、若正比例函数y =mx (m ≠0)和反比例函数y =n x (n ≠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点(2,3),则m =______,n =_________ . 3、已知正比例函数y=kx 与反比例函数y= 3 x 的图象都过A (m ,1)点,求此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 4、已知反比例函数2k y x -=,其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则k 的值可为 。 (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k 的值即可) 5、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经过点)2 1 4(,,若一次函数1+=x y 的图象平移后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B (2,m ),求平移后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 6、已知双曲线x k y = 经过点(-1,3),如果A (11,b a ),B (22,b a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且1a <2a <0,那么1b 2b . 7、函数y=x 2的图象如图所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如果将直线y=-x+1沿y 轴向上平 移2个单位后,那么所得直线与函数y= x 2 的图象的交点共有 个 8、已知函数y kx =- (k≠0)与y=4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 垂直于y轴,垂足为点C ,则△BOC 的面积为____ (第9题)

9.如图,11POA V 、 212P A A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1P 、2P 在函数4 (0)y x x =>的图象上,斜边1OA 、12A A 都在x 轴上,则点2A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 10. 两个反比例函数x y 3= ,x y 6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 所示, 点P 1,P 2,P 3,…,P 2 005在反比例函数x y 6 = 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x 1,x 2,x 3,…,x 2 005,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 005个连续奇数,过点P 1, P 2,P 3,…,P 2 005分别作 y 轴的平行线,与x y 3 = 的图象交点依次是Q 1(x 1,y 1),Q 2(x 2,y 2),Q 3(x 3,y 3),…,Q 2 005(x 2 005,y 2 005),则 y 2 005=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反比例函数k y x = 与直线2y x =-相交于点A ,A 点的横坐标为-1,则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2y x = B .12y x = C .2y x =- D .12y x =- 12、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的关系式可能是( ). (A )y = x (B )y =x 1 (C )y = x 2 (D) y = 1x 13、若点(3,4)是反比例函数2 21m m y x +-=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须经过点 ( ). O x y (第12题) 第10

人教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双曲线:y= (x>0)分别与直线OA:y=x和直线AB:y=﹣ x+10,交于C,D两点,并且OC=3BD. (1)求出双曲线的解析式; (2)连结CD,求四边形OCDB的面积. 【答案】(1)解:过点A、C、D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E、F, ∴∠AMO=∠CEO=∠DFB=90°, ∵直线OA:y=x和直线AB:y=﹣x+10, ∴∠AOB=∠ABO=45°, ∴△CEO∽△DEB ∴= =3, 设D(10﹣m,m),其中m>0, ∴C(3m,3m), ∵点C、D在双曲线上, ∴9m2=m(10﹣m), 解得:m=1或m=0(舍去) ∴C(3,3), ∴k=9, ∴双曲线y= (x>0) (2)解:由(1)可知D(9,1),C(3,3),B(10,0),∴OE=3,EF=6,DF=1,BF=1,

∴S四边形OCDB=S△OCE+S梯形CDFE+S△DFB = ×3×3+ ×(1+3)×6+ ×1×1=17, ∴四边形OCDB的面积是17 【解析】【分析】(1)过点A、C、D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M、E、F,由直线y=x 和y=﹣x+10可知∠AOB=∠ABO=45°,证明△CEO∽△DEB,从而可知 = =3,然后设设D(10﹣m,m),其中m>0,从而可知C的坐标为(3m,3m),利用C、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列出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2)求分别求出△OCE、△DFB△、梯形CDFE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 (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 (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 (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把D(3,m)、E(12,m﹣3)代入y= 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 (2)2 (3)解:把(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即交点坐标为(6,2), 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6,2)代入y=﹣(x﹣a)2+9得﹣(6﹣a)2+9=2,解得a=6± ,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2分) 1.已知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的图象经过点(2,-3) ,则k 的值是_______,图象在__________象限,当x>0时,y 随x 的减小而__________. 2.已知变量y 与x 成反比,当x =1时,y =-6,则当y = 3时,x=________。 3.若反比例函数y=(2m-1)22 m x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反比例函数x m y )23(1 -= ,当m 时,其图象的两个分支在第一、三象限 内;当m 时,其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5.在函数(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1,),(,), 函数值,,的大小为 ; 6.已知111222(,),(,)P x y P x y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图象上的两点,且12x x <<0时,12y y < ,则k________。 7.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y=k x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8.已知y 1与x 成正比例(比例系数为k 1),y 2与x 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2),若函数y=y 1+y 2的图象经过点(1,2),(2, 1 2 ),则8k 1+5k 2的值为________. 9. 若m <-1,则下列函数:①()0 x x m y = ;② y =-mx+1; ③ y = mx; ④ y =(m + 1)x 中,y 随x 增大而增大的是___________。 10.当>0,<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__________象限。 x k y 22--=k 1y 2y 2 1 3y 1y 2y 3y k x x k y =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与典型例题(供参考)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与典型例题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知识要点: 1、一般地,形如 y = x k ( k 是常数, k = 0 )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 (2)解析式有三种常见的表达形式: (A )y = x k (k ≠ 0) , (B )xy = k (k ≠ 0) (C )y=kx -1 (k ≠0) 例题讲解: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下列函数,① 1)2(=+y x ②. 11+= x y ③21x y = ④.x y 21 -=⑤2 x y =-⑥13y x = ;其中是y 关 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2 2)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若函数1 1-= m x y (m 是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解析式为________. (4)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 的图象经过(—2,52, n ), 求1)n 的值; 2)判断点B (24,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知识要点: 1、形状:图象是双曲线。 2、位置:(1)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__象限内;(2)当k<0时, 双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__象限内。 3、增减性:(1)当k>0时,_________________,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 (2)当k<0时,_________________,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4、变化趋势:双曲线无限接近于x 、y 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5、对称性:(1)对于双曲线本身来说,它的两个分支关于直角坐标系原点____________;(2)对于k 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反比例函数(如:y = x 6 和y = x 6 -)来说,它们是关于x 轴,y 轴___________。 例题讲解: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它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 (2)若反比例函数 2 2 )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 1 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3)下列函数中,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34y x =-+ B .123y x =-- C .4 y x =- D .12y x =.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含答案

测试1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填空题 1.一般的,形如____________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______,y 是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写出下列各题中所要求的两个相关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函数的类别. (1)商场推出分期付款购电脑活动,每台电脑12000元,首付4000元,以后每月付y 元,x 个月全部付清,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是______函数. (2)某种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使用天数y 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函数. (3)设三角形的底边、对应高、面积分别为a 、h 、S . 当a =10时,S 与h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函数; 当S =18时,a 与h 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函数. (4)某工人承包运输粮食的总数是w 吨,每天运x 吨,共运了y 天,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______,是______函数. 3.下列各函数①x k y =、②x k y 12+=、③x y 53=、④14+=x y 、⑤x y 21-=、 ⑥31-= x y 、⑦24 x y =和⑧y =3x -1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4.若函数11 -=m x y (m 是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____,解析式为_________ ___. 5.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镜片焦距x (m)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片的焦距为0.25m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6.已知函数x k y =,当x =1时,y =-3,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 ). (A)x y 3= (B)x y 3-= (C)x y 31= (D)x y 31 -= 7.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当x =3时,y =4,那么y =3时,x 的值等于( ). (A)4 (B)-4 (C)3 (D)-3 三、解答题 8.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当x =2时,y =3.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y =-2 3 时,求x 的值. 9.若函数5 2 2)(--=k x k y (k 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k 的值是______,解析式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x 是z 的正比例函数,那么y 是z 的______函数. 二、选择题 11.某工厂现有材料100吨,若平均每天用去x 吨,这批原材料能用y 天,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A)y =100x (B)x y 100 = (C)x y 100 100- = (D)y =100-x 12.下列数表中分别给出了变量y 与变量x 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是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

反比例函数经典中考例题解析二

反比例函数经典中考例题解析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反比例函数y = x n 5 图象经过点(2,3),则n 的值是( ). A 、-2 B 、-1 C 、0 D 、1 2、若反比例函数y = x k (k ≠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 、(2,-1) B 、(- 2 1 ,2) C 、(-2,-1) D 、( 2 1 ,2) 3、(08双柏县)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4、若y 与x 成正比例,x 与z 成反比例,则y 与z 之间的关系是(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D 、无法确定 5、一次函数y =kx -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y = x k 满足( ). A 、当x >0时,y >0 B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C 、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D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6、如图,点P 是x 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 线PQ 交双曲线y = x 1 于点Q ,连结OQ ,点P 沿x 轴正方向运动时, Rt △QOP 的面积(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Q p x y o t /h v /(km/ O t /h v /(km/ O t /h v /(km/ O t /h v /(km/ O A . B . C . D .

7、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 m 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V 时,气体的密度ρ也随之改变. ρ与V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ρ= V m ,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 气体的质量m 为( ). A 、1.4kg B 、5kg C 、6.4kg D 、7kg 8、若A (-3,y 1),B (-2,y 2),C (-1,y 3)三点都在函数y =-x 1的图象上,则y 1,y 2,y 3的大 小关系是( ). A 、y 1>y 2>y 3 B 、y 1<y 2<y 3 C 、y 1=y 2=y 3 D 、y 1<y 3<y 2 9、已知反比例函数y = x m 21-的图象上有A (x 1,y 1)、B (x 2,y 2)两点,当x 1<x 2<0时,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2 1 D 、m > 2 1 10、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 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是( ). A 、x <-1 B 、x >2 C 、-1<x <0或x >2 D 、x <-1或0<x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某种灯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可使用天数y 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为 . 12、已知反比例函数 x k y = 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则在一次函数b kx y +=中,y 随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13、若反比例函数y =x b 3 -和一次函数y =3x +b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6,则b = . 14、反比例函数y =(m +2)x m 2 - 10的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 的值为 .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2分) 1.下列式子中 ①②③④⑤⑥⑦ ⑧⑨是反比例函数的个数有() A.3个 B.4个 C.5个 D.以上答案均不对 答案: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有三个点,,,其中,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增减性 3.若y与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则y与x的关系为()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没有关系 D.无法判断 答案: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关系的判定 4.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和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5.点A在双曲线上,O为坐标原点,AB⊥x轴于B,且△AOB的面积S△AOB=4,则k=() A.8 B.4 C. D. 答案: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图象面积不变性 6.已知一次函数y1=kx+b与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__) A.x<-1或0<x<3 B.-1<x<0或x>3 C.-1<x<0 D.x>3 答案: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7.如图,已知A、B两点是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过A、B两点分别作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结AB、AO、BO?,?则梯形ABDC?的面积与△AOB的面积

之比是() A.2:1 B.1:2 C.3:2 D.1:1 答案: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面积模型1 8.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交于P、Q两点,一次函数与x轴、y 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连结OP、OQ,则下列正确的是() A. B.S△OPQ=2S△OBP C. D. 答案: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反比例函数面积模型2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下列命题: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连接OA .若ACO ?的面积为 3,则6k =-;②若120x x <<,则12y y >;③若120x x +=,则120y y +=其中真命 题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可得k <0,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 ,y 2=2k x ,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判断①,根据点位于的象限判断②,结合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判断③,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k<0, ∵()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 ∴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 ,y 2=2k x , ∴x 1y 1=k ,x 2y 2=k , 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 ∴S △AOC =1 OC?AC 2=11x ?y k =322 =, ∴6k =-,故①正确; ②若120x x <<,则点A 在第二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所以12y y >,故②正确; ③∵120x x +=, ∴()12121212 0k x x k k y y x x x x ++=+==,故③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函数中,当x >0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知识点归纳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 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 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 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 角形PQC的面积为.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2)直线 与双曲线的关系: 当 时,两图象没有交点; 当 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反比例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一、精心选一选!(30分) 1.下列 函数中,图象经过点(11)-,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A .1 y x = B .1y x -= C .2y x = D .2y x -= 2. 反 比例函数2 k y x =-(k 为常数,0k ≠)的图象位于( ) A.第一、二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二、四角限 D.第三、四象限 3.已知 反比例函数y = x 2 k -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2 (B ) k ≥2 (C )k ≤2 (D ) k <2 4.反 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 垂直于x 轴,垂足是点N ,如果S △MON =2,则k 的值为( ) (A)2 (B)-2 (C)4 (D)-4 5.对于反比 例函数2 y x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6.反比 例函数 2 2)12(--=m x m y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值时( ) A 、±1 B 、小于 2 1 的实数 C 、-1 D 、1 7.如 图,P 1、P 2、P 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 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 1A 1O 、P 2A 2O 、P 3A 3O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则( )。 A 、S 1<S 2<S 3 B 、S 2<S 1<S 3 C 、S 3<S 1<S 2 D 、S 1=S 2=S 3 8.在同 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 y 2 - =与x y 2=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9.已知 甲、乙两地相距s (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 (h )与行驶速度v (km/h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10.如图,直线y=mx 与双曲线y=x k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垂足为M ,连结BM,若ABM S ?=2,则k 的值是( ) A .2 B 、m-2 C 、m D 、 4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练习题精选

反比例函数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函数()9222--+=m 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A )24-==m m 或 (B )4=m (C )2-=m (D )1-=m 2、已知k ≠0,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k (x+1)与 y=x k 的图像大致是( ) 3、在函数y=x k (k >0)图象上有三点A 1(X 1,y 1),A 2(x 2,y 2),A 3(x 3,y 3)。已知x 1<x 2<0<x 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 B :y 3<y 2<y 1 C :y 2<y 1<y 3 D :y 3<y 1<y 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比例函数y= x k 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公共点.②反比例函数y=x k 1与y=x k 2(k 1≠k 2)的图象可能有交点. ③反比例函数y=x k 与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可能没有交点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①③ 5.如图,已知双曲线(0)k y k x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A 的中点D ,且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点A 的坐标为(6-,4),则△AOC 的面积为( ) A .12 B .9 C .6 D .4 6、直线)0(<=k kx y 与双曲线x y 2-=交于),(),,(2211y x B y x A 两点,则122183y x y x -的值为( ) A.-5 B.-10 C.5 D.10 D B A y x O C 5题 7题 9题 10题 11题 7、如图,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 对角线的交点M ,分别与AB 、BC 相交于点D 、E .若四边形ODBE 的面积为6,则k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8、若反比例函数11k y x = 和正比例函数22y k x =的图像都经过点(1,2)A -,若12y 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E y x O M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一、反比例函数 1.如图,已知A(﹣4,),B(﹣1,2)是一次函数y=kx+b与反比例函数 (m≠0,m<0)图象的两个交点,AC⊥x轴于C,BD⊥y轴于 D. (1)根据图象直接回答:在第二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2)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及m的值; (3)P是线段AB上的一点,连接PC,PD,若△PCA和△PDB面积相等,求点P坐标.【答案】(1)解:当﹣4<x<﹣1时,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2)把A(﹣4,),B(﹣1,2)代入y=kx+b得,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x+ , 把B(﹣1,2)代入y= 得m=﹣1×2=﹣2; (3)解:如下图所示: 设P点坐标为(t,t+ ), ∵△PCA和△PDB面积相等, ∴? ?(t+4)= ?1?(2﹣t﹣),即得t=﹣,

∴P点坐标为(﹣,). 【解析】【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4<x<﹣1时,一次函数图象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方;(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然后把B点坐标代入y= 可计算出m的值;(3)设P点坐标为(t, t+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到? ?(t+4)= ?1?(2﹣ t﹣),解方程得到t=﹣,从而可确定P点坐标. 2.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 的图象交于点A(4,m)和B(﹣8,﹣ 2),与y轴交于点C. (1)m=________,k1=________; (2)当x的取值是________时,k1x+b>; (3)过点A作AD⊥x轴于点D,点P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AD交于点E,当S四边形ODAC:S△ODE=3:1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1)4; (2)﹣8<x<0或x>4 (3)解:由(1)知,y1= x+2与反比例函数y2= ,∴点C的坐标是(0,2),点A 的坐标是(4,4). ∴CO=2,AD=OD=4. ∴S梯形ODAC= ?OD= ×4=12, ∵S四边形ODAC:S△ODE=3:1, ∴S△ODE= S梯形ODAC= ×1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