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椅子设计标准

椅子设计标准

椅子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在整个椅子发展史上,椅子有着特定符号特征与文化内涵。本文对木制餐椅、办公椅等坐椅的设计、结构、品质要求进行简要分析。

1 坐椅设计

坐椅设计需综合考虑功能、结构、造型、色彩、材料、生产等多方面因素并要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及人体活动规律,最大限度地减轻“坐疲劳”,同时达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据生理学知识,人体落坐后,脊柱被强制改变自然的曲度,由此形成的椎间压力使人在久坐之后感到腰酸背疼。故设计椅背的曲线能够契合坐姿脊柱,上体的重心落在臀部的骨骼上,上半身民大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均成85°-90°,确保使用者的重量尽可能分散在身体的不同接触面,产生舒适的感觉。对于大批量生产椅子,要符合多数成人人体的测量统计。

坐高,指座面至南在的垂直高度。坐高应符合从大腿下部至腿底的变脚高度,使双脚轻松地平贴地面,以方便坐立。坐高过高致使两腿悬空,增强大腿下部的压强。大腿肌肉随较大的重量,小腿和背部肌肉均呈受拉状态,约束脚的活动能力,人容易感到疲劳、酸痛、肿胀。坐高过低使膝盖拱起,腹部肌肉呈挤压状态,背部未能处于自然状态,一方面活动不便,另一方面容易感到疲劳,长期会产生疾病。考虑到鞋、衣服等因素,批量生产的椅子坐高为406mm-445mm之间。

坐深,指座面的纵向长度。坐深是以坐姿状态从小腿后部一定活动空间至臀部后端的水平距离。坐深过深,人坐下时背部不能完全贴在靠背上,使腰部缺乏有效支撑,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双脚易翘起,坐姿显得懒散;坐深过浅,坐得不稳,缺乏安全性,长期保持警惕状态而产生身心疲。一般坐深在380mm-445mm之间。

坐宽,指座面的横向宽度。坐宽过窄,人感到拘谨,使用不便;座面过宽,两臂向外伸张,背部和肩部肌肉处于拉伸状态。两者均容易产生疲劳。一般坐宽为380mm-470mm。

扶手,通过前臂支撑部分重量。扶手应只支撑前臂,而不是肘部,因此部分椅子设计成扶手不连接至椅背;或将扶手做成“S”型(图1,2),后部挖凹槽以保护肘部(图3)。以肩膀不上抬为宜。扶手离座垫高度为180mm-230mm之间。为保证前臂在扶手上的稳定性,扶手宽度为50mm 左右;连背扶手度在200mm-400mm之间。

靠背的作用在于放松身体的腰部、背部、肩旁及头部。就餐、工作及学习的时候,人体的重心会往前移,重心前移拉紧了人体颈部和背部的肌肉群,由此需要有一支撑(即靠背)平衡。休息程度与靠背长度有密切的关系,靠背有三种类型:低靠背只支撑腰部;中靠背支撑腰、背与肩膀,将腰部随的部分重量转移到背与肩膀;高靠背支撑腰背、肩膀及头部。随着休息程度的增加,靠背倾斜角度向后逐渐增加,支撑点逐渐向上转移。调整座垫及靠背角度使重量转移到背部,减少座垫承受的重量会更舒适。一般该倾斜角度为5°-10°。

座面,硬木座面感到不舒服,因为使用者与座面的接触面积小,这意味着压强就大;太软的椅子对健康也不利,特别是男性。椅子座面的材料有硬木条、木切片编织网、金属板、金属网、木板芯覆皮革面、木板芯覆织物面、弹性芯覆织物面、塑料模型、石材、藤编、柳条、毛料等。在炎热的气候,贴身的织物及塑料覆面的座面会感到不适,应该用凉爽材料代替。如果座面前后部位填料密度一致,使用者会感到前部(膝盖底部)坚硬,后部柔软。座面倾角为0°-17°,办公椅坐倾角较小,甚至无倾斜底,以方便起身。

2 椅子的组成及结构

木制椅子由前腿、后脚、座框、座面(或座垫)、椅背、椅脑、扶手和扶手档(仅扶手椅适用)等组成(图4)。其中前腿,按外型分,有三弯脚、鹅头脚、兽爪脚、车只脚、方脚、涡卷脚、回纹脚、马蹄脚等(图5)。

木制椅子的结构比较简单与统一,主要结构部位为坐框,坐框本身采用三角塞角配合榫槽结合、加胶水及木螺钉加固;坐框与四脚采用圆榫结合、加胶水及螺栓(或木螺钉)加固(或组装)。

3 椅子的品质要求

3.1 材质要求

椅子应选用桦木、柞木、橡胶木、水曲柳、红木等材质硬度为中上的材料,以保证椅子的牢

固性。配料的注意挑出含髓心、腐朽、开裂、大活节、大旋涡纹及轻质的边材材料。

3.2 尺寸误差

椅子水平误差不能超过2mm;椅面必须居中,误差不能超过6mm。

组装缝:椅背、椅框侧档、椅框前档所允许的最大接缝是0.4mm。

3.3 椅垫要求

软垫的木椅要有4个三角塞角用胶水和螺丝固定。后面的三角塞角要使用榫槽结合结构,每块三角木必须旋入4枚木螺丝。

椅垫的面料、海绵必须有阻燃性能,布料还要有防水(污)性能。面料图形应完整、图案连续,应无明显色差、线头、异色线条。

椅垫有时会要求留有扎带和切口或在底部打孔以通风透气。

3.4 坐椅的型式试验:

坐椅经过耐久性、强度(椅面、椅背静载,椅腿向前静载,椅腿跌落,椅背冲击)、椅后倾稳定性测试后,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零部件不应断裂或豁裂。

(2)用手掀压应为牢固的部件时不应出现松动。

(3)零部件不应出现损坏或变形。

(4)木螺钉或五金连接件不应松动。

3.5 其他

室内用椅子必须有固定的脚钉,脚底无油漆颜料污染物,以免污染地毯。

藤编部件要编织整齐,表面平滑,不剌手,无断裂藤条。

本文参考一些学者的观点,结合本人坐椅设计、生产实际,提供一些经验参数供大家参考。

转载自:《家具》

谈木制坐椅

---------------------------------------------------------------------

-------------

https://www.doczj.com/doc/8015124500.html,

椅子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在整个椅子发展史上,椅子有着特定符号特征与文化内涵。本文对木制餐椅、办公椅等坐椅的设计、结构、品质要求进行简要分析。

1 坐椅设计

坐椅设计需综合考虑功能、结构、造型、色彩、材料、生产等多方面因素并要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及人体活动规律,最大限度地减轻“坐疲劳”,同时达到安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据生理学知识,人体落坐后,脊柱被强制改变自然的曲度,由此形成的椎间压力使人在久坐之后感到腰酸背疼。故设计椅背的曲线能够契合坐姿脊柱,上体的重心落在臀部的骨骼上,上半身民大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均成85°-90°,确保使用者的重量尽可能分散在身体的不同接触面,产生舒适的感觉。对于大批量生产椅子,要符合多数成人人体的测量统计。

坐高,指座面至南在的垂直高度。坐高应符合从大腿下部至腿底的变脚高度,使双脚轻松地平贴地面,以方便坐立。坐高过高致使两腿悬空,增强大腿下部的压强。大腿肌肉随较大的重量,小腿和背部肌肉均呈受拉状态,约束脚的活动能力,人容易感到疲劳、酸痛、肿胀。坐高过低使膝盖拱起,腹部肌肉呈挤压状态,背部未能处于自然状态,一方面活动不便,另一方面容易感到疲劳,长期会产生疾病。考虑到鞋、衣服等因素,批量生产的椅子坐高为406mm-445mm之间。

坐深,指座面的纵向长度。坐深是以坐姿状态从小腿后部一定活动空间至臀部后端的水平距离。坐深过深,人坐下时背部不能完全贴在靠背上,使腰部缺乏有效支撑,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双脚易翘起,坐姿显得懒散;坐深过浅,坐得不稳,缺乏安全性,长期保持警惕状态而产生身心疲。一般坐深在380mm-445mm之间。

坐宽,指座面的横向宽度。坐宽过窄,人感到拘谨,使用不便;座面过宽,两臂向外伸张,背部和肩部肌肉处于拉伸状态。两者均容易产生疲劳。一般坐宽为380mm-470mm。

扶手,通过前臂支撑部分重量。扶手应只支撑前臂,而不是肘部,因此部分椅子设计成扶手不连接至椅背;或将扶手做成“S”型,后部挖凹槽以保护肘部。以肩膀不上抬为宜。扶手离座垫高度为180mm-230mm之间。为保证前臂在扶手上的稳定性,扶手宽

度为50mm左右;连背扶手度在200mm-400mm之间。

靠背的作用在于放松身体的腰部、背部、肩旁及头部。就餐、工作及学习的时候,人体的重心会往前移,重心前移拉紧了人体颈部和背部的肌肉群,由此需要有一支撑(即靠背)平衡。休息程度与靠背长度有密切的关系,靠背有三种类型:低靠背只支撑腰部;中靠背支撑腰、背与肩膀,将腰部随的部分重量转移到背与肩膀;高靠背支撑腰背、肩膀及头部。随着休息程度的增加,靠背倾斜角度向后逐渐增加,支撑点逐渐向上转移。调整座垫及靠背角度使重量转移到背部,减少座垫承受的重量会更舒适。一般该倾斜角度为5°-10°。

座面,硬木座面感到不舒服,因为使用者与座面的接触面积小,这意味着压强就大;太软的椅子对健康也不利,特别是男性。椅子座面的材料有硬木条、木切片编织网、金属板、金属网、木板芯覆皮革面、木板芯覆织物面、弹性芯覆织物面、塑料模型、石材、藤编、柳条、毛料等。在炎热的气候,贴身的织物及塑料覆面的座面会感到不适,应该用凉爽材料代替。如果座面前后部位填料密度一致,使用者会感到前部(膝盖底部)坚硬,后部柔软。座面倾角为0°-17°,办公椅坐倾角较小,甚至无倾斜底,以方便起身。

2 椅子的组成及结构

木制椅子由前腿、后脚、座框、座面(或座垫)、椅背、椅脑、扶手和扶手档(仅扶手椅适用)等组成。其中前腿,按外型分,有三弯脚、鹅头脚、兽爪脚、车只脚、方脚、涡卷脚、回纹脚、马蹄脚等。

木制椅子的结构比较简单与统一,主要结构部位为坐框,坐框本身采用三角塞角配合榫槽结合、加胶水及木螺钉加固;坐框与四脚采用圆榫结合、加胶水及螺栓(或木螺钉)加固(或组装)。

3 椅子的品质要求

3.1 材质要求

椅子应选用桦木、柞木、橡胶木、水曲柳、红木等材质硬度为中上的材料,以保证椅子的牢固性。配料的注意挑出含髓心、腐朽、开裂、大活节、大旋涡纹及轻质的边材材料。

3.2 尺寸误差

椅子水平误差不能超过2mm;椅面必须居中,误差不能超过6mm。

组装缝:椅背、椅框侧档、椅框前档所允许的最大接缝是0.4mm。

3.3 椅垫要求

软垫的木椅要有4个三角塞角用胶水和螺丝固定。后面的三角塞角要使用榫槽结合

结构,每块三角木必须旋入4枚木螺丝。

椅垫的面料、海绵必须有阻燃性能,布料还要有防水(污)性能。面料图形应完整、图案连续,应无明显色差、线头、异色线条。

椅垫有时会要求留有扎带和切口或在底部打孔以通风透气。

3.4 坐椅的型式试验:

坐椅经过耐久性、强度(椅面、椅背静载,椅腿向前静载,椅腿跌落,椅背冲击)、椅后倾稳定性测试后,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相关零部件不应断裂或豁裂。

(2)用手掀压应为牢固的部件时不应出现松动。

(3)零部件不应出现损坏或变形。

(4)木螺钉或五金连接件不应松动。

3.5 其他

室内用椅子必须有固定的脚钉,脚底无油漆颜料污染物,以免污染地毯。

藤编部件要编织整齐,表面平滑,不剌手,无断裂藤条。

本文参考一些学者的观点,结合本人坐椅设计、生产实际,提供一些经验参数供大家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