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崇左市旅游资源分类

崇左市旅游资源分类

崇左市旅游资源分类
崇左市旅游资源分类

崇左市旅游资源分类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单位

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山丘型旅游地

沉积与构造断层景观扶绥县笔架山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凸峰扶绥县独秀峰

奇特与象形山石崇左石林

堆石洞犀牛洞

岩石洞与岩穴大新龙宫仙境

自然变动遗迹重力堆积体

水域风光河段观光游憩河段大新黑水河

天然湖泊与沼泽观光游憩湖区客兰湖

瀑布瀑布大新德天瀑布

泉温泉花山温泉度假村

生物景观树木林地弄瑞自然保护区

独树宁明县独木成林古榕野生动物栖息地陆地动物栖息地岜盆白头叶猴保护区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日月星辰观察区崇左生态公园

天气与气候现象避暑气候地扶绥县银泉山庄

云雾多发区大新德天瀑布

遗址遗迹史前人类活动场所人类活动遗址宁明花山

原始聚落遗址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军事遗迹与古战场金鸡山炮台

废弃寺庙凭祥观音正法寺交通遗迹凭祥友谊关

废城与聚落遗迹

烽燧

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教学科研实验场所龙州弄岗基地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

扶绥金鸡岩

园林休憩区域大新明仕田园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

凭祥浦寨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崇左市双季葡萄生产

基地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龙州亚热带植物园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

花山温泉度假村

文化活动场所江州区剧院

单体活动场馆聚会接待厅堂(室)崇左人民会堂

展示演示场馆崇州市壮族博物馆

体育健身场馆扶绥县体育馆

歌舞游乐场馆崇左青少年校外活动

中心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佛塔宁明蓉峰塔

塔形建筑物斜塔

楼阁友谊关

广场扶绥文化广场

碑碣

建筑小品凭祥金地·白云山世

居住地与社区特色街巷凭祥古城

特色店铺

特色市场凭祥浦寨旅游贸易区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

龙州起义纪念馆

念建筑

归葬地陵区陵园广西崇左烈士陵园

墓黄善璋墓

交通设施车站崇左汽车站

航空站

旅游商品地方旅游商品农林畜产品与制品白糖

菜品饮食糯米饭、白斩鸡等

绣球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

艺品

吴西将军

人文活动人事记录人物

事件

艺术文艺团体“风之采”龙胤文艺

文学艺术作品《啊,美丽的扶绥》

三月三歌坡

民间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

民间演艺竹竿舞

饮食习俗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饭

民间节庆三月三

庙会与民间集会扶绥龙头乡游神

现代活动旅游节扶绥县旅游文化美食

文化节陆路东盟商务文化节

商贸农事节

体育节崇左市全民健身活动

万人健步走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分类表(2018新)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点) A 地文景观 AA 自然景 观综合体 AAA 山丘型景观 AAB 台地型景观 AAC 沟谷型景观 AAD 滩地型景观 AB 地质与 构造形迹 ABA 断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地层剖面 ABD 生物化石点 AC 地表形 态 ACA 台丘状地景 ACB 峰柱状地景 ACC 垄岗状地景 ACD 沟壑与洞穴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土圈灾变遗迹AD 自然标 记与自然现 象 ADA 奇异自然现象 ADB 自然标志地 ADC 垂直自然带 B 水域景观 BA 河系 BAA 游憩河段 BAB 瀑布 BAC 古河道段落 BB 湖泊 BBA游憩湖区 BBB 潭池 BBC 湿地 BC 地下水 BCA 泉 BCB 埋藏水体 BD 冰雪地 BDA 积雪地 BDB 现代冰川 BE海面 BEA 游憩海域 BEB 涌潮与击浪现象 BEC 小型岛礁 C 生物景观CA 植被景 观 CAA 林地 CAB 独树与丛树 CAC 草地 CAD 花卉地 CB 野生动 物栖息地 CB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B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BC 鸟类栖息地 CBD 蝶类栖息地

D 天象与气候景观DA 天象景 观 DAA 太空景象观察地 DAB 地标光现象 DB 天气与 气候现象 DBA 云雾多发区 DBB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C 物候景象 E 建筑与设 施 EA 人文景 观综合体 EAA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EA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AC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EAD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EAE 文化活动场所 EAF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EAG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EAH 交通运输场站 EAI 纪念地与纪念活动场所 EB 实用建 筑与核心设 施 EBA 特色街区 EBB 特性屋舍 EBC 独立厅、室、馆 EBD 独立场、所 EBE 桥梁 EBF 渠道、运河段落 EBG 堤坝段落 EBH 港口、渡口与码头 EBI 洞窟 EBJ 陵墓 EBK 景观农田 EBL 景观牧场 EBM 景观林场 EBN 景观养殖场 EBO 特色店铺 EBP 特色市场 EC 景观与 小品建筑 ECA 形象标志物 ECB 观景点 ECC 亭、台、楼、阁 ECD 书画作 ECE 雕塑 ECF 碑碣、碑林、经幢 ECG 牌坊牌楼、影壁 ECH 门廓、廊道 ECI 塔形建筑 ECJ 景观步道、甬路 ECK 花草坪 ECL 水井 ECM 喷泉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2013年06月13日15:32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8期作者:刘玉姝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8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生态旅游在这个全民都注重低碳环保的今天被人们所欢迎。属于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也可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生态旅游绿色消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消费,发展 课题名称:基于产业融合的黑龙江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24125)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绿色消费,更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地球只有一个,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也就是说一旦枯竭,也就意味不能再生,哪怕是人造景观,再生也不能保留原来的文物价值。然而,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更加依赖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也是旅游产业所独有的性质。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消费者仍旧占了很大一部分,为此,更应该提倡生态旅游这种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定义 要兼顾两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不能只为满足自己这一代人自身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的要求,就不顾及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为此,作为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就此产生,并为广大人们所接受。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是消费时的首选,消费的过程中产生垃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合理处理垃圾为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再逐步将原有的消费观念转变珍爱自然、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是要注重环保,节能减排,让购买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最终选择,实现可持续消费。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便是环保专家概括的绿色消费中的5R。 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在联合国环境会议中对将原有的不可持续消费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达成共识,将是各国日后的正式发展议程。坚持适度消费、节制消费、消费正义的实现以及坚持可持续消费就是生态消费模式下所提倡的消费活动。过度消费和不足消费都会影响个体基本的生存而且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结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受能力的情况适度消费。始终秉着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不能因为要满足人们的自身欲望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过度消费。 消费正义否认消费是一种私人化行为的同时,也否认了消费的纯粹经济性质,但提倡消费活动中的责任及公平意识,强调消费享受和代价之间的公平性。 不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可持续消费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考量标准,考虑人们现阶段的经济活动所包括的消费活动对子孙后代的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初,罗毕会议上阐述了由布兰抡特女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延伸得到的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随着这一理念进一步阐述及延伸,涵盖的氛围也扩大延伸到人与地球非人类成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担力的情况下,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一、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相关文献,我了解到旅游资源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旅游资源成因分类 分类依据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原因,即由在旅游资源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所决定的具体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1自然赋存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山岳、滨海、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2人类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古人类以及、帝王陵寝、古代宫殿建筑等 1.3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如野生动物园等。 1.4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如迪斯尼乐园。 2.按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等级指资源的规模、级别和价值决定的在整个旅游资源体系中某种旅游资源所占的位置;管理范围指某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属于何种组织结构。 2.1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2.2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地质公园。 2.3省、市级中型旅游资源,如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 2.4县级以下小型旅游资源,这类旅游资源等级较低,在县级以下的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源几乎均为本地居民,通常被作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平时以及周末的休闲旅游场所。 3.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 根据资源自身特征及游客体验的不同课分为三类 3.1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即市场对旅游资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市场上利用者的使用导向来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与保障资源价值的实现。 3.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这类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对游客吸引力大,高品位的资源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 3.3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这类资源既具备客源优势,又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开发利用价值高,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 4.按属性分类 旅游学者按照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开始将旅游资源分为低温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建筑类、消费健身类、购物类7大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忽视了这些资源中蕴含的各种人文概念和旅游价值,不利于旅游的发展。 考虑有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更为细致的了解资源内涵,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有些学者开始讲旅游资源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两部分。 硬资源是已经成型的,能被游客直接消费的旅游产品,如景区、景点等。 软资源是指潜在的,还不一定被游客直接消费,但又具有很大开发价值,富含文化品位或具有特殊时机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文积淀、绝妙策划、政策环境等。 5.按资源的功能分类 按功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5.1观光游览型,如自然风光、园林建筑等, 5.2文化知识型,如总监文化建筑艺术知识社会风情等。 5.3参与体验型,如,漂流、攀岩、节庆活动等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 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 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2.1 生态旅游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当 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诘囊梦募渥钚掳姹臼视糜诒颈曜肌?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3.5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4旅游资源分类 4.1 分类原则 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 4.2 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4.3 分类结构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主类亚类代码基本类型旅游景点 A地文景观AA综合 自然旅游 地 AAA山丘型旅游地 AAB谷地型旅游地 AAC沙砾石地型旅游 地 AAD滩地型旅游地 AAE奇异自然现象 AAF自然标志地 AAG垂直自然地带 AB沉积 与构造 ABA断层景观 ABB褶曲景观 ABC节理景观 ABD地层剖面 ABE钙华与泉华 ABF矿点矿脉与矿石 积聚地 ABG生物化石点 AC 地质 地貌过程 形迹 ACA凸峰 ACB独峰 ACC峰丛 ACD石(土)林 ACE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岩壁与岩缝 ACG峡谷段落 ACH沟壑地 ACI丹霞 ACJ雅丹 ACK堆石洞 ACL岩石洞与岩穴 AC M 沙丘地 ACN岸滩 AD自然 变动遗迹 ADA重力堆积体 ADB泥石流堆积 ADC地震遗迹 ADD陷落地 ADE火山与熔岩 ADF冰川堆积 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

AEB岩礁 B水域风光BA河段 BAA观光游憩河段 BAB暗河河段 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 湖泊与池 沼 BBA观光游憩湖区 BBB沼泽与湿地 BBC潭池 BC瀑布 BCA悬瀑 BCB跌水 BD泉 BDA冷泉 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 与海面 BEA观光游憩海域 BEB涌潮现象 BEC击浪现象 BF冰雪 地 BFA冰川观光地 BFB长年积雪地 C生物景观CA树木 CAA林地 CAB丛树 CAC独树 CB草原 与草地 CBA草地 CBB疏林草地地 CC花卉 地 CCA草场花卉地 CCB林间花卉 CD野生 动物栖息 地 CDA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鸟类栖息地 CDD蝶类栖息地 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 象 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海市蜃楼现象多 发地 DB天气 与气候现 象 DBA云雾多发区 DBB避暑气候地 DBC避寒气候地 DBD极端与特殊气候 显示地 DBE物候景观 E遗址遗迹EA史前 人类活动 场所 EAA人类活动遗址 EAB文化层 EAC文物散落地 EAD原始聚落遗址EB社会EBA历史事件发生地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生态旅行资源的分类是依照生态旅行资源的共性与个性,按一定目的和需要进行集合归类的一个科学划分。 一、分类原则 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同一级同一类型旅行资源,必须具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 逐级划分原则:旅行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能够分为不同级不、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不同标准原则:不同级不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能够采纳不同的标准;不同级不的类型划分不能采纳相同的依据,对每一类型直截了当划分次一级类型。 二、分类标准 参照国家关于旅行资源分类标准(GB/T18972—2003),依据旅行资源本身的某些具体属性或关系进行分类。由于旅行资源的属性、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人们能够依照不同的目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标准有属性、功能特点。 三、四川生态旅行资源分类 (一)按资源属性分(见表1)。 1.生物景观。 要紧包括森林、草原、草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顺潮湿,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物种数量名列全国之冠。四川有10000余种高等植物,其中珙桐、银杏、水青冈、莲香树、白辛树、大叶柳、桫椤等85种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野生植物爱护名录。四川还拥有100余种包括国宝大熊猫在内的珍稀动物,1259种野生脊椎动物,其中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0%,属于国家爱护的有140多种。目前,共建立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各类型自然爱护区163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66个。 2005年,四川草地面积15.2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的31.36%。川西北高原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目前,红原—若尔盖大草原观光、塔公草原风情游、理塘赛马节、西岭雪山滑草等旅行产品已初具规模,进展潜力庞大。 四川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广,自然爱护区多。目前已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爱护区35个(包括卧龙、唐家河、蜂桶寨、王朗等);川金丝猴栖息地自然爱护区7个(包括九寨沟、白水河、喇叭河等);白唇鹿栖息地自然爱护区10个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办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 1 ""25分、" " 表2观赏游 同 同时 历史价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 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资源影响力(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我国的旅游资源教案(高一地理)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重要价值。 ●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2.举例说明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运用图表归纳法,概括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说明其价值。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翠华山是秦岭终南山的一条支脉,位于秦岭北麓,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整个山体与秦岭山脉一起由一条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带与北边平坦的关中平原相隔。 2019年3月16日,翠华山被中国国土资源部授予“陕西地质灾害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思考:从地址构造角度看,为什么翠华山会出现这样的地貌?导入新课——我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流程设计

1.(1)山岳风光 ①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水域风光:如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 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1.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绚丽多彩;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1.状况:1985年加入联合国年6月已有4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 2.分类???? ?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开发与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地填写范例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的填写范例 附录 1:旅游资源单体(地文景观类)调查表的填写 (伊岭岩)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基本类型 : 岩石洞与岩穴 代号GX-NNG-WMG-YLY-ACL-01 ;其他代号:①;② 行政位臵南宁市武鸣县 地理位臵东经 104 ° 26 ˊ,北纬 20°54ˊ 性质与特征(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 以及单体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①性质、形态与结构:位于 210 国道旁、出露地表、有较便捷进、出口的喀斯 特溶洞;洞外依山筑有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 ②内在性质:大自然的艺术宝库,“地下宫殿”,造型多姿多彩,具备较高的 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景观价值; ③结构与成分: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 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 氢钙 [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地形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④成因机制:据推算,伊岭岩岩洞形成于一百多万年前;此岩原为一段地下河 道,因地壳上升而成洞,经过千万年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 钟乳石; ⑤规模与体量:洞深 45 米,面积 24000 平方米;游程 1100 米, ⑥环境背景:伊岭岩所在的武鸣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适游期长;依托地森林 覆盖率高,具备了绿色生态吸引力因素;与相邻的花花大世界景观互补; ⑦关联事物:壮民族文化;伊岭岩由仙人用锄头点化而成的传说;《眼儿媚·伊 岭岩》等; ⑧ 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 散地和主要旅游区 [ 点 ] 之间关系): ⑨ 武鸣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属南宁市辖县;伊岭岩风景区所在地双桥镇位于南 宁市北部,距县城 6 公里,距南宁市区21 公里; ⑩交通网络发达, 210 国道,南武一、二级贯穿全镇南北;黔桂与云桂国道交汇于此,是南宁至贵州、云南、百色、河池等地的重要通道; ?武鸣县区域内部有私家花园“明秀园”、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花花大世界等景区;以及三月三节庆旅游;

旅游资源分类

·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第二章旅游资源的分类 学习目的 要求掌握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目的及其意义;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能够进行区域旅游资源分类,井了解几种常见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基本内容 ●分类概述 概念、意义;分类原则、依据、方法。 ●两分法分类方案 大类、基本类型、类型,分类依据。 ●其他分类方案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中的分类、接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按照旅游动机分类,按旅游资源增长情况分类、接旅游资源价值和管理范围分类、按利用现状分类,按照旅游资源特性及旅游活动性质分类。 第一节分类概述 一、分类及其目的意义 (一)分类的概念 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型)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则存在着一定差异。例如根据成因可把旅游资源区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其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均为天然赋存的,自然界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均是人为作用下形成的,两者之间的成因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别,根据各自内部的差异还要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类型,从而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系统。 (二)分类的意义及目的 科学的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旅游资源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分类可以使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五花的旅游资源各有特点,通过比较,认识、归纳及划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旅游资源有关资料的存取系统(即信息系统).为人们从整体上或局部(分门别类)认识旅游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区域性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建立,又可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进行旅游资源的分类,杂乱无章的旅游资源个体就难于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就会陷人烟云迷雾之中。因此旅游资源分类是研究、认识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次,旅游资源的分类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过程。分类总是通过分析大量旅游资源属性的共性或差异性,分出不同级别的从属关系及其联系.通过不断补充新的资料,提出新的分类系统,或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要求的旅游资源分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甚至发现、总结出某些新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促进有关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旅游资源分类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006-07-13 13:51:36来源:[大中小][打印] ICS 03.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_卢宏升

2004年4月第15卷第2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l o f G u ili n Inst itu te o f T ou r is m A pr .,2004V o .l 15N o .2 [生态旅游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⒇ 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生态旅游;类型;中国 [摘 要]首先讨论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然后结合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每种类型中所能开展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活动两方面因素,尝试性地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分作6个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生态旅游价值及资源赋存状况作出简单评价。 [中图分类号]F 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4)02-0063-04 The Types of E cotouris m i n Ch i na LU H ong -sheng ,W U D ian -ti ng ,LU Y un -ting (D ep ar t m en t of R esource and E nv ironm ent ,B eij ing N or m a lU n iversit y ,B eij ing 100875,Ch ina ) K ey words :eco tou rism;type ;C h ina Abstract :F irst ,th is ar ticle fo cuses on som e i m po rtant aspects o f eco tou ris m such as the defi n ition o f concep t and the i m p lica tion o f eco tou rism.S econdly ,based on above-m en tioned theo ry and the p ractical situation o f the deve lopm ent o f eco tou rism,as far as the types o f e-co tou ris m resource and the rep resenta tive eco tou ris m ac tiv ity i n eve ry ty pe o f eco tour is m re-sou rce are con cerned ,the artic le a tte m p ts to div ide the eco to ur is m in C h ina in to six funda-m en tal types .T hey a re Fo rest Recreation E co tou ris m,Pra ir ie C oque tte E co tour is m,W e t-lands B ird -w a tch ing E co tou ris m ,D esert Ex plo ra tion E co tou ris m ,C oun try side Ex pe rience E-co tou ris m and O cean V acation E co tou rism .A nd then the eco tou ris m va lue and re so urce situ-a tion o f every type o f eco tou ris m are appraised si m p ly .A t last ,the artic le g i v es som e adv ices to eco tou ris m .F rom now o n it no t on l y streng then s the theo re tica l re sea rc h o f eco tour is m bu t also pay s m o re a tten tion to p rac tica l research o f eco tou ris m e specia lly to bu ild va rious types o f de m onstration reg ion o f eco tou rism . 作为可持续旅游一种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eco-tou rism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年后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业中最热门的旅游形式。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晚于20世纪90年代,直至1995年,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协会召开了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后,生态旅游才成为旅游、地理、生态等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在1999年推出了“生态旅游”年、世界旅游组织于2002年提出口号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后,生态旅游的实践开展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 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之后以此为理论支持,结合近10年来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践情况,从资源类型和旅游活动两方面隐私考虑,对生态旅游作出分类,以期对每种具体的生态旅游类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从“生态旅游(eco toursi m )”一词的出现到现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至今都没有一个被广大学术 82 ⒇ [收稿日期]2004-01-12 [作者简介]卢宏升(1979- ),男,河南林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