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科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科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科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论文题目:科学课堂问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类别分为学科类论文和教科类论文,填写时要填全称。

学科类论文全称,如高中政治、高中通用技术、小学音乐等。

教科类论文全称,如教科类(德育)、教科类(校本研修)等。教科类论文包括:德育、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校本课程、校本研修、网络教研、教学评价与考试等。

(内页不准署名)

注:每篇论文只需要上交一份封面。

科学课堂问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题记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而探究的学习总是从问题情境入手,因此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才能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问题情境有效性探究

问境,即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自古以来,疑则有进,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不凡的业绩。在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中,他们都往往善于创设问境,一问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激发出活力的精彩。古人云:“教贵巧问,小巧则小进,大巧则大进”。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要设计巧问,创设得问题应该能够融知识与趣味、实践与感悟、情感与理念于一体,使学生在问中增长知识,在问中产生兴趣,在问中学会思考,在问中升华情感,在问中形成观念。问境是课堂教学能否精彩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疑”“问”科学课堂就成了新课程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听了一些教师的公开课和自己对课堂的一些思考,我对科学课堂问境创设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

一、“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青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科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问题情境”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案例:“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教师:“你能用水点着酒精灯吗?

学生:(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当然不能啦。

教师:好。请同学们观看魔术———“滴水点灯”。(事先在酒精灯灯芯上放了一小粒金属钠,然后用胶头滴管往酒精灯灯芯上滴水,“突”的一声,酒精灯被点燃。)

学生:“哗”!发出惊叹的叫声。

教师:想知道为什么我能用水点燃酒精灯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教师:其实我事先已在酒精灯灯芯上放了一小粒金属钠。请同学们思考:钠遇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而能使酒精灯点燃。

学生:投入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当中。

此案例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水点酒精灯创设了一个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问题情境。因为对于如何点燃酒精灯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可如今却又看到一个预想不到一种有趣的方式:用于灭火的水也能点燃酒精灯!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实验创设的情境,生动、鲜明、直观的实验现象及意想不到的实验事实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当然,除了实验情境,学生的兴趣点很多,如通过语言描述(史料、事例、故事、生活、谜语等)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现代技术创设(动画、虚拟、录像、网络等)教学情境。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乐是问题创设优劣的标准。

二、“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不要问得太广太深。如问:“雪化了以后是什么?”学生就会有好几种答案——“水”、“春天”等。无论提哪一类问题,都应当立意鲜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切忌提简单的“是非”之类的问题。

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要“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

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会变成一个优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答,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阶梯性和发散性

问题应包括较丰富的内涵。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探究,全面触及知识的纵横,使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有层次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大大精缩,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同时,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要善于创设阶梯性和发散性问题。阶梯性问题就是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启发性、逻辑性强。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能诱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大气压测定”的教学中,实验测得大气压值后,可继续创设如下深入探索的问题情境。(l)若将托里拆利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高度是否发生变化?(2)将管向上提一些(管口不露出水银面)或向槽里插进一些,会产生什么现象?(3)如果换用粗管来做实验,实验结果又将如何?(4)设想如果在管的顶部或侧壁打一孔,将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从多方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这样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和顿悟,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有效的评价。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现在它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我记忆很深刻的是在一次科学的公开课上,他们班有一个男生举手演示了一个实验,成功了,而在之后的一个学生不能解决,教师说了:“连陈

建都会做,你怎么不会啊?”这样的评价无疑对学生是一个伤害,而且是连伤两位,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这两位学生都没有再抬过头。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缺欠的认知结构。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五、“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创造性

窗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不但有利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我常常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根据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再运用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再谈谈探究的过程发现的问题,最后启发他们思索,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设计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教学细节,确定组织形式和具体处理方法,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价值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获取、发现新的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

案例:我在讲《地球的引力》一节时,给学生提了一些问题:1、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另一面的人,是不是头朝下,会不会掉到地球外面去?2、我们为什么上坡会感到吃力?3、地球上的飞行物能否飞到天外去?学生随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紧张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课堂小结时,我对学生说: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才会有所发现,大科学家牛顿正是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后才引发了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人类能摆脱了地球引力飞到天外去。这样按此质疑、实验、探索、解疑等不断深化的探索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亲自参与科学探索、发现,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可见,教学知识情境化就成了“问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不仅深刻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另外,教学中,由于问题内在的趣味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科学的自信心,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案例》长春出版社2008.1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3、《走进新课程》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辑2002.12

4、梁平编《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5、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阶段性总结 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杨淑丽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能大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语文课 堂教学的生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从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探索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找到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广,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当地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其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改变课程开发与管理过于集中的政策,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我国为广泛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倡导

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作为当代教师,应在教学中还给学生一个自然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绝不能靠单纯地空洞说教,而应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的意义 德国有一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肴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景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创设教学情景。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诚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创设的情境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3.教学中教师要溶入情感。教学情景包括两个方面,即“情”和“景”,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教学情景。所以,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溶入情感,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要用真情、真爱、真心去投入到教学之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完整word版)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习笔记 (2)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习笔 记 瓦马乡中心小学左树春 一、重视创设课堂情境的意义 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 主要形式,搞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 学技能的关键。而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师生间情感的融洽 交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 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 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习的问题上来,为 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于 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问题情境是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体,好的教学环境总 是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二、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六、1、全程性原则 七、情境创设往往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因而有人误认为创设 情境就是新课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新课。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功能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引入新课,情境 不仅应在讲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

发、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 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学情境可以在教 学的全过程中来分阶段进行创设。 八、2、发展性原则 九、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 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有关的情境过程。这往往能有 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去。情境创设不 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 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问 题,形成新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水平。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应 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 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 间相互合作。 十、3、全面性原则 十一、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 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该仅仅满足某 一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 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 思考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4、真实性原则 十三、教学情境具有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其真实性才是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保证,而实践性才是真实性的最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

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要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要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09-09-25T10:03:34.827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8月第4期供稿作者:冯文忠(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213373)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情境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大家眼界大开。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数学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境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我们不得不反思, 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本文通过数学课堂中创设的常见几种情境形式阐述如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如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1故事情境—充满儿童情趣爱听故事是每个人儿童时期最大的爱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自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是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向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种有趣的故事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2生活情境—展现数学魅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效的数学情境能赋予数学学习以生活情趣。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创设学习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设计了“货比三家”的数学情境:“小明家准备买一台洗衣机。他们来到大统华,发现一种自己满意的洗衣机价格是946元。小明的爸爸建议再走几家看看。后来,他们又走了新月和五星两家商场,发现同样款式的洗衣机分别卖1002元和899元。他们该到哪家商场买洗衣机?为什么?”。要解决到哪家买的问题,学生就必须对洗衣机的三种价格(946、1002、899)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活动不再是枯燥的和无意义的,而是现实的和有价值的。这样,凝结在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价值和凝结在数的大小比较中的生活价值就是小学生所能感觉和体验的 3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时,便产生新的知识。有效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应使学生面对新的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我较好的为学生创设了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数学情境。课上,我说出意义相反的三组数据,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数据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还要让别人能看明白所表示的意思。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明显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不能区分这些意义相反的量,于是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为了区分意义相反的量,有的学生加注文字,有的学生画出不同的符号。这时我又提出“你用的符号你明白,他用的符号他明白,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再一次暴露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负数的知识。在教师不断的制造冲突,并引导学生化解冲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有关负数的知识,更深刻的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数学符号的简洁性、数学语言的统一性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这些都是借助于情境的创设,使数学学习的价值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的。 4活动情境—启迪深层思考有效的数学情境应该成为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助推器,“数学味”应浓于“生活味”。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通常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然活泼的情境;二是散发着浓郁数学味。数学情境的有效性始终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必须以思维为核心及时实现数学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图和本质,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对情境的呈现时机、形式和内容进行加工。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运用剪贴拼装,把手里的梯形(学具)转化成不同图形的组合,这些图形都可以直接运用公式求面积。这里的活动情境看似比较简单,学生却创造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情境在这里相当于学生思维的“引爆器”——促使他们主动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取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和建构,找到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真正内化了知识,这样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有效的。 5应用情境—拓展生活空间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学生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他们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把知识用于生活,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带到学校大操场的一块空地上,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0平方米的花坛,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学生对这道题积极性十分高,他们几人一组,一边测量一边设计,显得十分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种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花坛。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先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重新进行组合,有一个新的认识,然后要对分割法、平移法、面积相加减等方法进行选择,看哪些方法更适合于设计,方式得到扩展。在设计过程中,既解决了沉重的基础知识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又拓宽学生生活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台山市海宴中心小学陈仲生说得真好。“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正确把握“效”与“度”,提高情境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象的诊断] 1、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有一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外出春游5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7人间 (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需要订多少间房?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 [案例分析]: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 [课后反思]: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情境创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对美丽生动的童话、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特感兴趣,并热衷于充当其中的角色。这符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情境。中高年级学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情景创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综合试题)中创设情景 1.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事喻理”的目的,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 2.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探究。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与教有效的结合。 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他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的体验,“用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使学生在物理课上形成很强的“主人翁” 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是每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4.综合试题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由此综合试题具有文字多(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数学学科结合紧密,解题难度大。由于各方面能力要求高,因此在综合试题的复习课上呈现的状态是:教师卖劲的讲,学生费劲的听,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时:拿到试题后读不懂题——情景无法再现;解题无从下手——规律、公式不知如何应用,没有解题技巧;盲目主观臆断——思维定式。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创设情景----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 1.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对策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勾勒的美景氛围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人性化的语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互动能优化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果。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到平等、亲切的称谓和礼貌用语。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 3 、5 整除的数这节内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叫学生随意举出一些数字,老师很快说出能否被2、3或5整除。之后由学生计算验证。他们感到惊奇,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这种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问题创设情景一般包括: 1.实用性问题。 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结合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

提高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3)

《提高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南海区大沥镇盐步中心小学 2010年3月,在镇教育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承担了镇级《提高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的小课题的研究。半年来,为了从多渠道、多层面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并将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习变成主动,让课堂变得生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依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并以此课题研究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 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就无从谈起。语文课中,学生只有人人都动起来,去认真地读课文、议问题、辩是非、谈心得,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可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自问自讲等,这些做法忽视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语言,领悟文本情感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与体验的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一种快乐享受。 2.语文自身的特点 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表述一定的内容,表达一种感情、一种思想,它的产生都信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固有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语文课堂上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教育情境。”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也充分倡导优秀教学情境的呈现,既可以促使学生对书本知识产生兴趣,引导学生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品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目题时,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目题内容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程资源;教师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含义及意义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使课堂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广发小学罗江华 (在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教师们: 今天和我们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这里共同讨论、探索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问题。课程改革已经直到了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自然有它的意义所在。回顾我们曾经超过的课程改革之路,每个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曾经和孩子们在课堂生活里共同享受过兴奋、快乐和幸福。但是呢,我们也确实有一些困惑和不安。今天,我们能够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地面对今天,大家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科学研究的态度来分析当前我们小学数学课 堂中还存在的一些无效的教学活动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我想是我们今天应该采取的一种态度。我们把主题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如何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这个话题。课堂情境的创设,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我们教师特别关注的一件事。在情境创设中我们空间应该如何地去做呢?我想到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要思考:什么是学习情境? 第二、学习情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三、什么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第四、怎样来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 一、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生活实践,学习情境的本质呢,是生动的生活实践。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学习情境既是实践,同时又是问题,但不是知识内容本身。 二、学习情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①、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这种内在的学习需要,又必须要考虑儿童的特点。他们都是6---12岁的儿童,数学学习就需要情境作支撑。通过情境创设以后呢,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当中,自然地去生成一种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要求。总之,直到一种激发需要的作用。 ②、学习情境呢要引导学生来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学习教程中不是直直的去获得结果,而是去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过程当中来获得这个结论。这个体验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情境且富有情境的变化,就有了过程,有了过程,学生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③、创设情境,其实也是为了沟通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特别是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能不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数学现象,小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并不是一种直接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正知识面,孩子们到学校来学习数学,实际上是对原有生活经验的重新解读。因为他们有了很多的经历,他们要用今天的数学知识来重新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作者:江阴市西…文章来源:点击数:636 更新时间:2006/10/30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一个具体的环境,所有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境都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一个范畴。一时间,课件、音乐、绘画、游戏活动乃至语言渲染等一些丰富多彩的情境极大地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课堂。应该这么说,创设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形象,促使学生各种感觉的协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情境有了、兴趣浓了、学生活了,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并没有因此而提高。有的老师在情境创设上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些老师出现了这样的误区:有的拐弯抹角,有的喧兵夺主,有的因为调控无力形成了闹剧,还有的花枝招展却功亏一溃,这些误区就引起了这们这样的思考: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创设怎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 有效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首先应该要有效果,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的程度,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的考察来衡量的,这是一种理解;第二种理解就是“有效率”,教育效率=教育效果÷教育投入,也就是说教育效果越大,它就越有效率,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里的效率;还有一种理解就是“有效益”,就是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一种体现。 一般在情境创设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目标明确 在新课程标准中,各学科的课程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这就告诉我们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创设才是有效的。 我这里就有一个创设情境方面比较典型的案例。课一开始,老师就用电教画面模拟了一个童话情境,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分别对河流、白云、小鸡、兔子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听到这儿,你会觉得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且上得精彩至极。然而错,这堂课是数学课,这堂课看似热闹生动,但是数学思维含量却严重不够,也就是说答了半天也没有答到点子上。其实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是漫无目的,需要教师问题的激发引导,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营造一个有效的学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2-28T14:30:27.6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2月总第50期供稿作者:卢密果[导读]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卢密果河北省宁晋县北迁善小学055550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多!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认识到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让学生自己提出“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要有目标性 案例: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特意在鞋底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们想出了一些办法,都被教师一一否决了。突然,有一名学生说:“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教师又问:“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 情境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三、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案例:“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片断。 上课一开始,教师以多媒体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想办法找来一个大西瓜,对师傅说:“师傅,你和沙僧各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地说:“猴哥,你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笑八戒是呆子?”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都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由此因势利导,揭示了课题。 这一案例利用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这一问题,很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的“数学味”。而创设有“数学味”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二是包含明确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三是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