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

高二历史所有知识点整理篇一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

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篇二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1)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改良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事科学技术(器物层面)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面,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

发展民族工业,商战;兴办学校;君主立宪。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治制度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教育制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实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潮流。

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

3、新文化运动: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兴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帝制,治黑暗。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五四运动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

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四、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

层次:

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

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清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睁眼看世界,面对现实。

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

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事、民用工业。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治制度。资

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第一

次潮流,资产阶级派孙中山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

第二次潮流。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其旗帜,学习西方民

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第三次潮流。

但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高二历史所有知识点整理篇三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

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

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_集权。影响:加强了_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

万物的本原,_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

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

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

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_、“天下为主君为客”、“天

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

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_,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高二历史知识点篇四

一、新思潮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

国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

地理最详实的专着,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1)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

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治

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存,

反对因循守旧。

(3)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变法运

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1):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科学”(德先生-democracy,

赛先生-science);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论》。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4)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

起来。

(5)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言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2、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民众觉醒,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传播。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

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工人运动,中共

成立,新民主主义。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篇五

一、经典物理学

伽利略

(16-17世纪,意大利)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

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

(17世纪,英国)

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

的范例。

二、现代物理学

相对论

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

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

量子论

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三、生物学的进展

17世纪以后

细胞学的确立

19世纪初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达尔文“生物领域的牛顿”。

四、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

五、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生产力飞速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人类社会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六、信息技术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篇六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代表人物

古希腊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

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人文精神的起源

中世纪

__神学观念支配了一切。人文主义思想几乎湮灭。

文艺复兴(14-17世纪中期)

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美术三杰”:达·芬奇、米

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传播:16世纪以后,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反对迷信盲从。

核心是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复兴。

宗教(16世纪)

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

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

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启蒙运动(17、18世纪)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三权分立,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纯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核心:理性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篇七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

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民贵君轻”、“在得民”,反对苛;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

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

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

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

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

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

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

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高二历史知识点篇八

【大失败】

(1)“四一二”_变

时间:1927.4.12;发动者:;地点:上海。

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张作霖;地点:北京。

(2)“七一五”_变

时间:1927年7月15日;发动者:汪精卫;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失败了。(因为未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大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性质:国共两共同领导的国民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

封建的人民大。

成果:基本(张作霖仍未被_上_北洋阀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沉重打击。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年幼的_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投

降主义错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右派叛变,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经验:

(1)宣传了_帝反封建的纲领;

(2)_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3)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洗礼。

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领导权;

(2)必须掌握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记得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高二的历史

知识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记得网。

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 学习肯定是苦的,特别是在考试前,同学们更是叫苦连天。虽然学习很忙碌,很辛苦,但并没有觉得疲倦,觉得学习很快乐。看到了自己有了优异的成绩,就还是会感觉到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喜欢! 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1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_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历史必考知识点2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世界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整理【5篇】 高中历史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历史学习非常有帮助。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1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2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五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最新五篇 高二这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会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知识点1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产生 时间: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影响: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初步发展 时间: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原因: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短暂春天 时间: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影响: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 时间: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影响: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萎缩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分享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分享 高二这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会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 高二历史知识点1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

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高二历史知识点1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

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

高二的历史知识点(优秀) 高二历史所有知识点整理篇一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 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 年魏取代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大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篇二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 (1)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改良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2020最新归纳5篇

高二历史重点知识点2020最新归纳5篇 说到高二历史,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二历史是高中化学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基础知识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主要战役:(1)马尾海战,中国福建水师受重创。(2)镇海之战,法军头目孤拔重伤而死。 (3)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清军大败法军。同时黑旗军还在临洮大败法军。 台湾抗法:刘铭传领导。清朝设置台湾省:1885,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 战争结果:清政府乘胜求和,签订《中法新约》,中国不败而败。 甲午战争 1894——1895。 主要战役:平壤之战、黄海之战、辽东之战、威海之战。 爱国将领: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战死)、黄海战役中的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战死)、辽东战役的聂士成、威海战役中的丁汝昌(自杀殉国)等。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侵略权益,三国以武力强迫日本还辽,日本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白银作交换条件。 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 19世纪末。方式:(1)争做中国债主;(2)抢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9世纪末。方式: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首先是德国强租胶州湾,划分山东为其“势力范围”。 重点知识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内容:(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2)台湾、澎湖列岛的割让,造成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3)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4)新口岸的开放和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5)允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7)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侵略的主要表现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 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 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求知。顾名思义,就是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我们就是要学会求知,变成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具有优良品质的好青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1 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_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

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2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 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质量的知识才是名校的真实力,每一所这样的大学,至少都有十种左右高质知识储备在教授门手中,储备在这些学校与世界的多重联系中,正是这高质量知识的储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墨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

高二历史学必考必备知识点

高二历史学必考必备知识点1 1.英荷战争:17世纪英荷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2.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法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3.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4.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 5.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进行的战争。 6.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7.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9.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10.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在朝中人民打击下,1953年,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1.侵_争:(1)时间:60年代初到1973年。(2)经过:①美在越南南方建立“越南共和国”,同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对立。②特种战争:对越南提供军事援助,向南越派遣顾问。③局部战争:1964年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将特种战争升级到对整个越南的“局部战争”。④美国又向越南南方直接派遣军队,持续到1973年。 高二历史学必考必备知识点2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 (2)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历史高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涵盖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容,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掌握历史的重要知识点至关重要。下面将对历史高二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时代 1. 早期人类文明: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的文明特点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 亚洲古代帝国:秦朝和汉朝的统一中国,以及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3. 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对社会的改变。 二、近代世界的变革 1. 文化与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2. 政治变革与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其他国家的独立运动。

3.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亚洲的扩张和影响。 4. 世界大战与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与冲突。 三、当代世界的发展 1.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全球化对国际贸易、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影响。 2. 国际组织与合作: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职能和作用。 3. 新兴国家与地区冲突:中东冲突、东亚地区的紧张局势以及非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 四、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1. 史料分析与解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史料的研究,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背后的动因。 2. 多元史观与文化对话:了解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观念,发展学术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3. 历史事件评价与历史观点建构: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分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见解。 总结: 历史高二重要知识点的总结涉及了古代文明、近代世界的变革、当代世界的发展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这 些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思考能力,为他们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同学们来说,要 牢记并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同时也要持续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 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和日后的学习挑战。通过深入学习 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而对现实世 界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是一面镜子,为我们提供了宝 贵的经验教训,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知识是仅把书本和表象,摄入底片的照相机;智慧是洞悉穿刺事物,本质和内核的透视仪。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考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 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1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 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 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

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大革命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 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高二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

高二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 【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历史必考知识点整理》,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 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 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

儒学。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等手工业技艺。⑤新罗人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 2、和日本的友好往来:①隋朝时,中日互派使臣。②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③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④日本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⑤日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⑥日本各级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祭孔的礼仪也很隆重。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⑧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奈良时的银币。⑨中日友好交往的使者吉备真备、鉴真。 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⑴东南亚:互派使节,交换土特产。 ⑵天竺:印度称为天竺。贞观时遣使唐朝;中国十进位计数法传入天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去天竺学习熬糖法。在中印文化交流中,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大大加强。高僧玄奖和义净起了重要作用。 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⑴波斯:①隋朝时,中国和波斯已互遣使节;②唐朝时,波斯遭到大食侵扰,其国王及儿子先后前来求援,后客死唐朝。③波斯商*批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做珠宝、香料生意。 ⑵大食:唐高宗起通使,持续一个半世纪;造纸术传入大食 ⑶东罗马:使节往来;医学、杂技传入唐;唐朝的丝绸、瓷器大

高二历史最新知识点整理2021

高二历史最新知识点整理2021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知识点1 【大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_变 时间:1927.4.12;发动者:蒋介石;地点:上海。 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张作霖;地点:北京。 (2)“七一五”_变 时间:1927年7月15日;发动者:汪精卫;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因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成果:基本(张作霖仍未被_上_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打击。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年幼的_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经验: (1)宣传了_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_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3)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高二历史知识点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第1课相同) 落实课标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 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 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 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 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 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①4个思想要点:仁政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②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最新五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整理最新五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1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着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着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__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高二历史知识点2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精选高二历史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归纳五篇

高二历史知识点1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唐疆域:东北至黑龙江库页岛地区,西到中亚咸海地区,东到大海,南到南海。 ②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制度先进完善 ⑴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唐中期后出现藩镇割据) ⑵三省六部制 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 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⑶科举制: 演变:世袭制(战国以前)——按军工授爵(战国)——察举制(汉代自下而上推举,下级向上级推选,标准为才、孝、廉;东汉后以孝廉为主)——九品中正制(三国最初按才能,后按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兴起)——科举制(隋文帝建立科举制,隋炀帝创进士科;唐朝太宗设进士科和明经科,武则天创武举、殿试,玄宗用高官主考;宋朝发展,经意策论,糊名制,三级考试;明清衰落,八股取士,束缚思想,缺乏创新精神,人们成为皇帝的奴仆,阻碍社会进步;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改试策论;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产生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根本) 士族地主的腐朽,庶族地主的壮大 庶族地主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评价:明清之前(积极作用为主); 积极:打击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诗歌的繁荣 消极: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明清以后

八股取士,是维护主义的工具,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人缺乏创新精神,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进步,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衰落——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 原因:A.安史之乱(直接原因)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755-763), B.节度使(唐在地方设的行政长官)权力膨胀,地方财政不再上缴中央, 节度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经常发动叛乱。 危害: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使唐日趋衰落。 农业: 均田制,租(庸)调制 内容:隋沿用孝文帝的均田制,变足调为租庸调。庸:纳绢代役;唐朝庸没有年龄限制。 作用: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 纺织:缂丝 陶瓷:A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也称“邢白越青” 邢窑(河北)白瓷,越窑(浙江绍兴):青瓷 B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成产部门 C唐三彩:黄、红、绿;造型多为马、骆驼 手工业经营:官营手工业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发展,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业: 发展原因: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政治上的统一; ③唐时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海外贸易; 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发展表现:①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长安、洛阳、扬州 ②外商多,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往来频繁; ③对外贸易发达,陆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出现的原因: a唐朝经济繁荣;b陶瓷业发展;c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d重农抑商政策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精选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优选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一、李贽的大逆不道 1、李贽大逆不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利。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行忽略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邪当道。 (4)李贽目击了政界的浑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肯与他们同 流,形成了大逆不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 不是神圣不行入侵的理论。他以为是非标准依据时代变化而变 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评道学家“存公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重申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期间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剧烈抨击,尖利地揭穿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后反专制斗争起了踊跃的推进作用。 2、顾炎武倡议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争解决国计民生的 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局势、物 产民俗、民生利害,有很高的适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持之以恒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素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他继承了从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以为世界是物质的,全部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在认识论方面,他以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惹起的,全部事物经过观察研究都是能够认识的。他还以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拥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迪了近代人们的思想方法,拥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踊跃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评继承,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从头焕发了活力,对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巅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人 rdquo 高中数学 ; 自己。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省人类自 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民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重申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