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_推荐】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精编_推荐】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精编_推荐】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精编_推荐】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精编_推荐】注会审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审计概述

①、鉴证业务:审计、审阅、其他鉴证业务

②、相关服务(非鉴证业务):税务代理、编报表、执行商定程序

(1)、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注师、管理层、使用者)

①、标的业务没有责任方外“预期使用者”,不构成“审计业务”

②、与管理层治理层责任相关的(审计工作前提),要求,管理层认可下列责任

③、管理层有责任“编报表、建立内控、为注师提供工作条件”(2)、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报告(出非无保留意见情形)

①、有证据表明,财务报告整体存在重大错报(正向)

②、没有证据证明,财务报告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反向)

①、内部信息、外部信息,信息的缺乏本身也构成审计证据(押题,实践化)

②、审计证据充分性、适当性的关联性(应当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

③、同一认定(不同来源证据加以证明),可以考虑“成本”“有用性”关系

①、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②、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①、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将获取“进一步相关证据”

②、扩大审计工作范围

③、实施注册会计师认定的的其他必要程序

①、发生(关注高估),发生的交易是真实的

②、完整性(关注低估),发生的交易都计入了

③、准确,计算准确

④、截止,接近财务报表日,本期特定收入计入下期

⑤、分类,主营业务收入PK营业外收入(记混了)

①、存在,已记录的金额是存在的(虚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存在)

②、完整性,已存在的金额均记录(漏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完整性)

③、计价和分摊,恰当金额列表报表(漏提折旧、准备,固定资产/计价和分摊)

④、权利和义务,标的归被审计单位(保管存货入账,存货/权利和义务)

教材举例非常重要(解题直接指引)

1、遵守职业道德(专门学习,一般都要出个简答题会计师PK事务所)

①、职业怀疑是一种态度(质疑的思维),摒弃“存在就是合理的”思维

②、职业怀疑要求“审慎评价”获取的审计证据(重要,下面展开)

③、职业怀疑要求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重要,下面展开)

④、职业怀疑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准备到选择题选项程度)

注意:本期审计不得依赖以前期间对管理层诚信的判断,即使注师认为管理层和正直的、诚实的,也不得降低职业怀疑的要求,不得使用说服力不强的审计证据(管理层声明)

怀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或存在舞弊迹象)时,注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并确定需要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不能当然否定获取的审计证据(真题)

①、审计证据“相互矛盾”时,表明可能存在“舞弊”情形

②、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况

③、出现对文件记录(询问答复)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信息

④、出现情形表明,需要追加审计准则规定外的“其他程序”

①、确定重要性,评估审计风险;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

②、确定所需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时间安排

③、管理层“适用编制基础是否正确”、“会计估计是否正确”

①、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对“会计”“审计”原则的适当应用

②、“知悉的事实情况”是否与审计过程中获取的“事实情况”相一致

③、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并记录与工作底稿(额外补充)

①、审计风险(设定后不变),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注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②、重大错报风险(预先评估),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与注师无关)

③、检查风险(通过样本数量控制),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注师未发现的“可能性”

注意:可以选用“高、中、低”对风险进行描述,非必须百分比定性

①、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缺陷PK经济萧条)

注意:舞弊非当然构成报表层次风险,区别管理层舞弊PK单个高管舞弊

②、固有风险PK控制风险(理性思维提升,与试题无关)

(1)、审计固有限制的理论型选择题(固有限制根源,理论选择题)①、财务报告的性质,财务报告本身存在人为判断等不确定性(会计估计)

②、审计程序的性质限制,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不是“结论性”

③、财务报告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仅“提供合理的保证”

④、审计固有限制不能作为注师“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证据”的理由

①、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相关披露是否充分、会计实务质量是否良好(包括管理层判断是否可能存在偏向)

②、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成本事项本身,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省略不

可替代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正当理由

①、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②、具有执行业务的必要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③、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是否存在利益冲突、是否能对客户保持中立)

注意:接受保持客户关系一定同“初步业务活动”区分开来(业务约定书)

2、计划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总体策略、具体计划)

3、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程序评估2个层次风险)

4、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编制“审计报告”

第二章审计计划

1、初步活动的目的(包含接受客户关系PK承接具体业务)

①、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事项

②、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

③、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②、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③、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①、按照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②、设计、执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③、向注师提供必要工作条件(注师需要的信息、注师接触人员不受到限制)

管理层不认可“管理层责任”、不同意提供“书面声明”,承接业务不适当

①、审计的目标、范围,管理层、CPA的责任

②、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PK审计报告的预期格式和内容

③、特定情况下出具不同于预期格式和内容审计报告的说明

①、环境变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②、被审计单位对原理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注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其他情况)引起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转换不可

①、审计业务→审阅(相关服务业),不提及原来审计业务,不提及原来审计程序

②、审计业务→执行商定程序,可以在报告中提及原来的审计程序

①、需要修改约定条款、增加特别条款

②、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

③、审计单位“高管人员”(近期变化)、“业务性质和规模、所有权”(重大变化)、

④、法律法规发生变化、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发生变化

4、母公司注师同时也是组成部分注师,不当然向组成部分单独致送业务书

1、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考虑的事项(现场选择题,4类事项)

①、影响审计范围大小(影响审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性质)事项

②、影响审计资源分配、审计方向的实现(重要,需要展开学习)

2、确定审计方向时,注师应考虑事项(总体策略阶段关注重要性、错报风险)

3、具体审计计划制定(风险评估程序PK进一步审计程序)(1)、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标准鸡肋性选择题)

为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决策

①、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总体方案”和“具体审计程序”两个方面

②、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PK“综合性方案”(延伸、细化后是具体程序)

③、具体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安排

①、认定重要性水平的调整(制定整体策略时确认的重要性水平)

②、重大错报风险的重新评估和修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修改(以什么程序为主)

③、风险评估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的结果相互矛盾(控制无效了)

④、修改审计计划,工作底稿中记录修改程序(修改理由)

①、错报单独(汇总影响)使用者决策,这个错报是“重大的”

②、针对报表的共同使用者(非个别使用者)

③、根据环境确定错报,同时受金额与性质的影响(不考虑项目固有的不确定性)

④、“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PK“特定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①、风险评估,决定相关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PK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②、风险应对,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

③、形成审计结论阶段,使用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评价错报对“报

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①、重要性=选定被审计单位“特定”基准×百分比

②、报告收益均可为基准,报告收益(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费用总和)

③、营利单位(经营性税前利润、毛利、营业收入),可以求平均数

注意:前期数据绝对不调整,本期实际数(计划数)可以调整

①、财务报表要素,被审计单位性质、生命周期、行业特征,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②、特定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项目(评价业绩,利润、收入、净资产受关注)

③、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融资方式(说人话,选资产)

注意:被审计单位通过债权融资而非权益融资,报表使用者关注资产和资产的求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注意:财务报表含高度不确定性的估计(公允价值),注师并不会因此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告更低(更高)的财务报表

整体重要性

①、宏观经济环境(自身经营周期)原因,选择过去3-5年平均税前利润

②、选择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其他指标,如营业收入和总资产等

③、基准变化要保证稳定性,替代基准确定在“重要性”不要超过上年“重要性”

①、被审计单位处于“新设立阶段”,采用“资产为基准”

②、被审计单位处于“成长阶段”,采用“营业收入为基准”

③、被审计单位处于“成熟阶段”,采用“税前利润为基准”

①、首先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公众利益实体”

②、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

③、被审计单位是否有集团内部融资(或是否存在大额对外融资)

④、营利企业(税前利润5%)PK非营利企业(收入费用的1%)

(1)、低于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可有多个“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职业判断)考虑的主要因素(确认过程)

①、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性质、发展状况等一大堆)

②、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③、根据以前期间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

④、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一般为总体重要性水平的“75%”PK“50%”

注意:实际执行重要性是报表项目评估的结果,不是整体总体重要性平均分配和按比例分配。

①、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年度审计调整相对较少

②、项目总体风险低,如行业风险低、管理层大牛、无市场压力和业绩评价压力

③、以前期间审计经验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有效

①、首次接受委托是审计项目,连续审计项目(以前审计调整较多)

②、项目总体风险高,如行业风险高、管理层饼子、有市场压力和业绩评价压力

③、存在或预期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

①、审计中发生重大变化(客户处置了一个业务单位)

②、获取新信息

③、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对客户了解发生变化(发生重大差异)

①、注师考虑错报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②、存在低估风险的报表项目,低于实际重要性也要“进一步审计程序”

③、识别“舞弊”风险项目,必须进行“进一步审计程序”与重要性无关

①、项目金额与预期值金额差额,不能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②、可容忍错报的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①、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

②、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③、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做出的不正确的会计估计

④、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做出不合理的判断、对会计政策做出不恰当的选择运用

①、事实错报,支出100(入账50),事实错报50

②、判断错报,会计估计不合理错报、会计政策选择不恰当错报(看不合理差异)

③、推断错报,总体200万,样本量20%(高估错报10%),

总体高估错报20,识别出具体错报4,PK,推断错报16(不是20)

①、注师在制定策略(计划)界定“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低于“临

界值”的均是“明显微小错报”,此类错报不需要累积

②、明显微小错报(可以不累积),汇总数不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③、明显微小错报,单独(累积)从性质、规模、发生环境都是微不足道的

④、明显微小错报≠不重大(不确定是否微小,不认定其为明显微小错报)

⑤、临界值一般为整体重要性的3-5%,不得超过整体重要性的10%

①、以前年度识别错报(更正PK未更正)的金额和数量

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结果

③、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对注师与其沟通错报的“期望”

④、被审计单位财务指标是否勉强达到监管机构要求或投资者的期望

注意:如被审计单位错报数量多、金额小,采取较低的“临界值”,如错报数量较少,可以提高“临界值”

①、单项重大错报之间不得抵销,收入与费用的同时高估,不可抵销

②、影响关键比率的重大分类错报不得抵消

③、同类错报可以抵消,应收账款的高估与低估

第三章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包括,会计信息PK非会计信息(单纯会计信息不足以发表意见)

①、无会计信息,无法开展审计工作;无非会计信息,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

②、审计证据性质、范围取决于注师对“证据与审计目标”实现的“职业判断”

注意:注师的职业判断,受到“重要性水平、与特定认定相关的风险、总体规模、以及影响账户余额的各类经常性(非经常性)交易的影响”

③、审计证据“非绝对性”,一般用来“佐证”会计记录的信息

注意:审计证据与会计记录的信息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可能是重大的,注师应当扩大审计范围,直到不一致得到解决,并针对账户余额或交易获得必要的保证。

(1)、充分性的影响因素(获取样本规模),审计证据质量PK重大错报的风险

①、测试应付账款“高估”,测试“已经存在与明细账上的应付账款”

②、测试应付账款“低估”,不能测试“已经存在与明细账上的应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