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学论文参考题目

1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趋势

2 语言系统的结构

3 文字系统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4 语言单位的区别特征

5 概括性语言单位(音位、义位、词位、句位等)

6 英语和汉语的书面语书写规则的比较研究

7 古代英国和古代中国的语言生活的比较研究

8 古代欧洲的拉丁文和古代中国的文言文的相似性

9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普及的历史经验

10 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启发

11 国语运动和中国语言共同化

12 白话文运动和中国的书面语改革

13 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现代化

14 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正确关系

15 文言文和普通话学习的相同和不同目的

16 中国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17 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与中国语言的发展

18 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

19 行业语言环境和行业语言的使用

20 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

21 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

22 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和对策

23 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24 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研究

25 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研究

26 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27 对儿童母语能力发展速度不一致的调查研究

28 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等)语言艺术

29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名词的比较研究

30 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动词的比较研究

31 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

32 三峡移民和方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考察

33 一个“方言岛”的考察

34 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比较研究

35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6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7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8 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研究(参看县志方言部分)

39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成分的探讨

40 一个方言词的地理研究

41 方言词语的文化研究

42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位学价值

43 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

44 关于字母词的思考

4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在图书、报刊中的应用调查

47 关于现代汉语书面语夹杂闻言成份的调查和对策研究

48 “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

49 HSK(汉语水平考试)和PHC(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0 汉字表音化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51 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

52 网络汉语应用和汉语拼音的应用

53 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也可以选择几种比较)的发展趋势

54 实用语言和艺术语言

55 中国语言教育的类型和协调发展

56 语言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7 语言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58 语言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59 语言理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60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61 语言和交际的关系

62 语言和文学艺术的关系

63 诗歌语言艺术的语法规律

64 语言在新闻传播中跟非语言手段的关系

65 当前报刊专栏标题语言的调查思考

66 大学校园流行语言的调查思考

67 当前流行歌曲的语言应思考

68 当前网络流行词语的调查思考

69 当前普通话书面语中流行的文言或方言词语的调查思考

70 语言信息功能的局限和弥补手段

71 电视图像信息和图书语言信息的优势和局限的比较研究

72 一个语言学者(例如王力)的语言学思想

73 一个语言学者(例如周有光)的语言现代化思想

74 一种语言学思想的发展历史

75 一种语言现象(例如夹杂文言或外语成分)的思考

76 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

77 称谓变化的调查研究

78 社会的发展与方言形成的关系

79 论社会方言的分类条件及标准

80 调查并分析语言的融合现象

81 双语现象中权威语言的条件

82 论词汇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83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84 语言的符号系统刍议

85 论语言的职能

86划分词类的标准刍议

87基础方言形成的条件试析

88语言融合中语言成份的借用问题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应用统计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

应用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1221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 二、论文参考题目 应用统计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比较+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应用 应用统计学实际应用教学的思考 开发内化教学法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同一案例的应用统计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区别 应用统计学专业“概率论”课程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的应用统计分析初探 结合数学建模思想完善研究生《应用统计》案例式教学改革 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 发展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统计技术进行铝溶胶生产管理探究 应用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应用统计课程中上机辅助练习的必要性调查 应用统计创新人才素质培育的内容和方法 面向大数据分析方向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统计技术降低编织袋原料消耗 《应用统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应用统计学无纸化考试思考 应用统计分析技术推动设备精细管理 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应用统计技术提升QC小组活动质量 工业工程专业的《应用统计学》课程建设研究 医学应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应用统计学》教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的自助式教学法 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管理中如何科学应用统计分析 工程案例在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的案例教学 硕士水平应用统计类课程的概率重要基本知识点 2006-2011年比较方法在我国档案学研究中的应用统计分析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知识破译藏宝密码 独立学院开设《应用统计学》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统计学"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 应用统计学中的最大熵与贝叶斯方法 有效应用统计技术,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医疗应用统计学的前景探析 管理学科“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课堂设计 高校应用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腹部、盆腔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统计分析 我院盐酸吗啡和盐酸哌替啶应用统计及分析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汇总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以下选题目录属参考选题,具体由毕业生自定,但内容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目录》所列题目是一个研究方向,可围绕该问题查找资料,撰写提纲,题目可以适当修改,但必须是在同一个研究方向。 一、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 1 论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2 神话与中国文学 3 《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纵横谈 4 《诗经?国风》的美学价值 5 雅颂新论 6 《七月》作者及主题新探 7 《左传》的思想和艺术 8 《左传》描写战争的特色 9 《左传》的叙事艺术 10 《左传》﹑《国语》之比较 11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说辞之比较 12 《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新论 13 《论语》的文学价值 14 试论《孟子》的论辩艺术 15 庄子思想的新评价 16 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17 《孟子》《庄子》《韩非子》寓言比较 18 庄周﹑屈原浪漫主义之比较 19 论屈原创作的悲剧精神 20 论屈原作品的艺术创新 21 赋体溯源 22 汉赋新论 23 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24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 25 《史记》——“无韵之《离骚》” 26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27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 28 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9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 30 《古诗十九首》综论 31 论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2 论曹植的诗歌创作 33 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34 谈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35 论左思及其《咏史》诗 36 论陶渊明的归隐诗 37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美学特色 (二) 38 谈中国古代神话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9 中国神话传说浅探 40 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 41 《诗经》所反映的贵族妇女生活 42 《诗经》弃妇诗怨情探析 43 《诗经》情歌古朴的抒情方式 44 论《诗经》征戍诗的风格特征 45 《郑风》的思想价值新探 46 论“国风”中关于婚姻爱情的诗歌 47 春秋行人形象论析 48 试论《战国策》中策士的悲剧 49 《楚辞》和韦庄的诗歌创作 50 宏旨与心路:《离骚》的结构艺术 51 试论屈原《离骚》的神话寓意 52 《九歌》主题新解 53 从《李将军列传》看《史记》的文学性 54 《史记》人物传记中材料的选择、处理艺术初探 55 论《报孙会宗书》与《报任安书》的异同 56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分析 57 《艳歌行》浅说 58 论建安士风之嬗变 59 再次解读曹操的文格与人格 60 浅谈建安文学的生命精神 61 浅析洛神形象:曹植对于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62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 63 阮籍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 64 从《咏怀诗》看阮籍的理想及其幻灭 65 鲍照边塞诗论略 66 《世说新语》的成书与叙事 67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 68 陶渊明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 二、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 (一) 1 唐诗繁荣原因浅析 2 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 3 谈谈初唐四杰在唐史上的重要地位 4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 5 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 6 试论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荣的原因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的核算问题 2、基于面板数据的外商投资(FI)对GDP增长的实证分析 3、财政收支与GDP相互关系的研究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5、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6、区域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分析 7、宏观经济统计中相关数据的分析 8、我国货币供求问题研究 9、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统计测度 10、甘肃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1、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适度性 1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 13、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趋势预测 14、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15、基于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 16、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 17、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 18、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19、因子分析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中的应用 20、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 21、统计数据生产的博弈分析 22、PPI 和CPI传导效应实证分析 23、CPI价格传导研究——来自XX的实证数据 24、工资增长与CPI相关分析 2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外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研究 26、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统计分析 27、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 28、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 29、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30、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动因的实证分析 31、我国统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2、股票市场(分板快)投资价值分析 33、深沪股市收益率分布特征的统计分析 34、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3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应用研究 36、因子分析在企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37、工业企业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38、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9、企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研究 40、甘肃省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 41、甘肃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简论经济语言学 摘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用层面上将已有的语言经济原则重新界定为经济语言学。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栽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是研究言语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它遵循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如何使语言经济的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关键词:言语配置;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 一、引言 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载语言经济学袁俏玲202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语言经济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母语、第二语言、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它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同,而赋予语言学习者高低有分的经济效益。 4语言的经济效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知常2002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由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所决定,因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语言政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经济语言学不是有关经济方面语言的学说。所谓“经济语言是人们理解经济问题、进行经济联系的工具。”周冰1994 语言学层面上语用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冗赘un-dancy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郭秀梅1985认为“经济即指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Leech1983将语言经济原则理解为“快捷”quick and easy。他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层次对语言如何经济进行了阐述。陈新仁1994又在Leech的基础上将语言如何经济充实为“逻辑缩约”、“语法省略”和“语音简略”。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写作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红楼梦>中的骂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

统计学毕业论文参考课题.doc

郑重声明: 以下课题均属个人网上整理而得,仅做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因个人因素引起的刑事民事责任。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 区域服务业饱和度与溢出度研究 2 微区位人流量测算技术研究 3 基于购买力平价下的富裕度测算方法 4 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性分析 5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测算技术研究 6 区域质量指数的计算技术研究 7 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 8 微区位富裕度的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9 柳州主导产业同构性与差异性研究 10 区域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统计技术研究 11 富裕度测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率关联的存在性研究 13 非统一收银商场交易量与经济总量调查技术研究 14 综合评价权数确定的坎蒂雷方法实证研究 15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16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7 柳州市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统计分析 18 柳州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19 柳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20 城乡统筹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21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22 柳州市农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趋势预测 23 消费质量的统计测度研究 24 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5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分析 26 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 27 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聚类分析 28 从统计调查看科大学分制推行的经验及其不足 29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及其改革 30 柳州城乡收入差距预测 31 我国收入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2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效果—以柳州为例 33 柳州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 34 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 房地产市场供求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36 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研究 37 中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区域比较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01、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及实践 02、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研究 03、移动互联时代新闻内容生产及传播研究 04、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报道方式研究 05、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研究 06、港台电影电视剧传播学解读 07、欧美电视剧传播学解读 08、社交媒体研究:可以QQ、微信等为例 09、安徽省红色传播研究:可以皖西、皖南和皖北为例 10、中外新闻摄影研究 11、中国新闻史上名记者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报人和记者为例 12、西方新闻史上名记者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报人和记者为例 13、广告品牌研究:可以你所熟悉的广告品牌为中心来分析 14、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观念研究 15、网络热词研究:可以年度热词为中心来分析 16、网络媒体研究:可以具体的网络媒体为中心 17、徽文化研究:可以徽派建筑、徽雕、饮食等为例 18、广告标语研究:可以热门广告的广告标语为中心 19、中外公益广告研究分析 20、电视节目(访谈类、调查类等)研究分析 21、反转新闻研究 22、网络自拍现象研究 23、微信朋友圈现象研究 24、中外著名报刊、杂志等研究:可以(申报)等为例 25、广告营销策略研究:可以一则广告的营销策略为中心 26、互联网+阅读调查研究 27、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及传播特色研究——以**为例 28、移动互联时代纸媒的转型之路:以**为例 29、弹幕视频研究 30、腾讯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31、B站视频传播特色研究 32、微信自媒体(公众号)传播特征研究:以**为个案 33、电视台视频网站发展现状研究——以芒果TV为例 34、关于**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分析 35、粉丝电影现象研究 36、朗读类电视综艺节目特色研究——以《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为例 37、日本动漫(电影)传播学解读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英语论文语言学方向选题课件.

语言学方向论文选题 1.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2.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5.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6.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7.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8.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10.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11.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12.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比较研究 13.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14.英汉合成词构词对比研究 15.英汉名词短语修饰模式比较 16.英汉拟声词异同探讨 17.英汉人称代词运用对比研究 18.英语复合词的语义分析及其类型 19.英语委婉语的使用原则与策略 20.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21.汉英色彩词汇的对比研究及其象征意义 22.中英恭维语对比研究 23.委婉语的礼貌原则研究及策略 24.汉英“山丘”对比研究 25.英汉颜色词跨域对比分析—以RED和红为例 26.英语道歉方式的策略及研究 27.英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 28.英语委婉语的寒暄功能 29.英语请求言语的策略研究

30.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 31.会话得体:会话者的立场语境运用研究 32.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策略研究 33.英语课堂的焦虑现象及策略研究 34.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35.从礼貌原则看短信语言 36.从合作原则看课堂师生互动 37.浅析中英言语行为中的礼貌原则 38.中英政治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研究 39.言语错误分析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0.英汉颜色词的引申义的文化差别 41.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42.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43.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44.论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45.学习者的动机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46.浅谈词汇搭配错误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47.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8.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49.中英文性别歧视习语的对比研究 50.称谓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51.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 52.浅析广告语言的特点 53.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 54.浅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 55.论中英文化对隐喻的影响 56.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7.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58.英诗中的常用修辞研究 59.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语单词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汇总范文

统计学专业论文选题 1、区域社会保障水平统计评价 2、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3、辅助信息对分层抽样成本与精度改善效果分析 4、二重抽样对提高辅助信息质量分析 5、企业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应用 6、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7、我国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研究 8、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9、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福建省城乡统筹发展评价 10、福建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11、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果蔬/光电/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12、福建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 13、我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14、住宅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实证分析 15、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波动相关性的差异分析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 17、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 18、福建省(漳州市)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 19、旅游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研究——以漳州旅游产业为例 20、福建省产业结构的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1、福建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FDI的影响分析 23、福建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 24、中国城市化水平时间序列模型分析 25、对统计调查质量特征的探讨 26、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与政策选择 27、**区域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8、关于我国统计指标消除季节因素影响方法的探讨

29、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解析——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 30、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31、漳州市经济增长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32、基于面板数据的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33、福建省市域经济区位差异分析 34、福建省各区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分析 35、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算与评价 36、我国住房价格数据统计失真的原因探析 37、福建省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8、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78-2009 39、福建省经济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的实证 40、福建省城乡协调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 41、某省各地市城市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42、我国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3、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44、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45、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46、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 47、闽浙苏农民收入增长及差异分析 48、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比较研究 49、我国能源供求问题的研究 50、某省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其解决对策 51、中小企业群集及其启示 52、福建省与广东、江苏经济发展能力比较研究 5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54、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统计技术分析 55、漳州消费需求增长规律分析 56、贸易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探析 57、金融危机下漳州经济发展新思维

新闻学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新闻学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一、新闻理论方向 1.新闻党性原则方面 2.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方面 3.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方面 4.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理论的发展研究 5.新闻真实性方面 6.新闻舆论监督方面 7.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方面 二、新闻史方向 8.报人研究(梁启超、范长江、邹韬奋等) 9.各报研究(凡办报时间较长或影响较大的报刊均可) 10.新闻事业发展走势研究 三、新闻业务方向 11.记者的职业素质研究 12.新闻采访方法研究 13.新闻写作研究 四、广播影视方向 14.广播影视事业研究 15.广播影视业务研究 16.广播影视管理体制研究

电子政务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 1.网络时代办公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研究 2.现代办公手段与办公模式的发展趋势 3.电子政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选定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研究) 4.城市数字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选定所在区域为例进行研究) 5.政府网站的功能和建设 6.现代办公活动的通信手段与通信设施研究 7.办公信息化过程中的潜在威胁 8.政府信息发布平台研究 9.办公活动中数字化音频、视频信息的处理 10.办公活动效率的因素研究 11.不完全信息经济理论的经济效用研究 12.对称性市场与市场专家制度研究 13.市场不对称性对消费者影响及其对称研究 14.机关管理与信息不对称性关系研究 15.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16.中国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剖析研究(激励) 17.“货比三家”本质研究 18.用搜寻感理论剖析中国各地的“民工潮”和“盲流”现象 19.讨价还价与价格信息传递功能研究 20.信息商品风险价格理论及其交易模式研究 21.论政府信息化建设中的非技术因素 22.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3.政治文明建设与政务信息公开 24.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现状与策略 25.管理者信息需求特点研究 26.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体制现状与发展趋势 27.信息素养研究 28.论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 29.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档案管理 30.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31.信息产业的内涵、发展与对策研究 32.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职能与对策研究 3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网络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 34.论公民信息素养与信息伦理教育 35.信息环境的问题及其治理 36.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37.传统政务与电子政务比较和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研究 38.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39.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研究 40.信息咨询与政府或企业的鼓管理决策研究 41.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开发关系研究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摘要: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 日常交际 语用学〈Pragmatics〉 前言: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1.1得体原则(tact maxim). 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某件事。适用于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祈使句方面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显得礼貌。(章振邦.1999)如:have some ice-cream比close the door 要礼貌。从表示请求方面,越不直接越显得有礼貌。看下面三个句子:Carry the box. Can you carry the box?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carry the box? 这三句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普遍疑问句比直接祈使句显得有礼貌,而先提出“是否可以提出请求”的疑问句比普遍疑问句显得更有礼貌。 1.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当发出提供性的示意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如:Let me clean the hous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clean the house.前一句显得真诚有礼貌,表示热忱真心地帮助别人。 1.3赞誉原则(praise maxim). 即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用于表情和表态。这一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觉得不好,但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而说好话。如:-Do you like my new hat?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说不好而是说很好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给别人台阶下,不至于太难堪。另一类是夸大式称赞,用于正式的场合,给足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