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材料研究综述

绿色材料研究综述

绿色材料研究综述
绿色材料研究综述

绿色材料研究综述

李守泽1,李晓松2,余建军3

(11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21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北京 100876)

(31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工程系,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低碳、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绿色材料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阐述了绿色材料的概念内涵,详细评述了绿色材料评价与选择方法,具体分析了绿色材料应用研究的现状,提出了绿色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绿色材料;评价;绿色包装材料;绿色建材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16(2010)11-0001-0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低碳、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绿色制造(Green Manufac2 turing)这种全新制造模式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明确将流程工业绿色化作为优先主题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将“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体现了国家对绿色制造的高度重视。在绿色制造的过程中,绿色材料(Green Ma2 terials)是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材料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基础,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在进行绿色制造的过程中,在材料选择时要做到使用绿色材料,把好绿色生产的第一关。因此,绿色材料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是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1 绿色材料的概念与内涵

1988年在第1届IUMRS国际会议(东京)上,人们第1次提出了“绿色材料”的概念,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物处理等环节中地球环境负荷最小或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几年之后,日本的山本良一等人又提出“环境材料”的概念,用以指那些具有最小的环境负担和最大的再生利用能力的材料,即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容易回收利用,丢弃后易于自然降解而回归自然的材料。也有学者提出“环境调和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等概念,主要指与生态环境和谐或能共存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材料定义,可将绿色材料定义为:绿色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可经济地、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用于制造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物品、器件、构件和其他产品的物质。根据这一定义,绿色材料不仅仅是指在使用中对环境没有危害、对人类健康没有影响的材料,而且还指材料在原料采集、制备生产、使用消费、循环利用、资源再生等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均是有利的。

绿色材料是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以及具有环境净化和治理污染功能的材料,它是在传统材料的功能性、舒适性的基础上,强调材料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环境协调性的新一代材料。绿色材料必须根据性能和环境协调性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要求材料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环境协调性。材料的环境协调性强调材料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要考虑到与环境的友好性。绿色材料的特征首先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其次是减少环境负荷,即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第3是容易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这种特征既包括按照绿色材料的基本思想和设计原则开发的新一代材

收稿日期:2010-04-12

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资助项目(07J C6303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451064101002828);广州市社科规划课题(08Q04);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李守泽(1961-),男,河南陕县人,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研发、项目管理、机械制造等。

料,也包括对传统材料的生态环境化改造。

绿色材料涉及到材料设计、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处理等各个环节。对材料及制成品的环境行为评价应包括产品安全性能、产品质量、经济合理和重点突出等项目,并且要符合国家标准和使用惯例。概括起来讲,绿色材料欲达到的目标是利用材料的先进性,开拓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和环境,利用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达到人类活动范围和外部环境的一致和协调;利用材料的舒适性,给活动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带来愉快;利用材料的可靠性,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优美、整洁。

2 绿色材料的评价与选择

绿色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首要前提是绿色材料的评价与选择,国内外学者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评价和选择方法。能量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性能考核指标,可以通过材料能量含量表进行判断[1]。荷兰劳动监察部提出用MAC值来获取一个总指标,用于考虑不同排放物合成空气和水[2]。全生命周期评价法是国际上全面接受认可的用于评价环境影响的技术,该方法能够评估整个生命周期的材料性能,从制造、运输、使用、循环到处理等。!.J nsson等[3]通过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估并比较了油地毯、乙烯树脂、固体木质地板3种不同地板材料,结果表明固体木质地板明显最环保。Raja Chowdhury等[4]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公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Katsukiyo Marukawa等[5]为钢材处理及工程产品生态学设计提出了指导方法,以汽车制造和使用为案例,描述了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来评估这些材料对社会改变的影响。

Zuoren Nie和Tieyong Zuo[6]认为选择绿色材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无毒无害,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2)整个生命周期能量消耗和资源消耗都很低;

(3)可循环、可重复利用、容易回收;(4)结构稳定可靠、利用率高;(5)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净化环境等。

向东等[7]认为材料的绿色特性评估就是针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能源、资源、环保和劳保几方面的信息收集、量化和评价,在材料的绿色特性评价中遵循下列原则:(1)资源最佳利用原则;(2)能量消耗最少原则;(3)“零污染”原则;(4)“零损害”原则。宫清付等[8]指出在选择绿色材料时应遵守如下原则:(1)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这是绿色设计和制造的内在要求;(2)材料的节约化,这是绿色设计和制造的重要环节;(3)材料的可循环性,这是绿色设计和制造的根本特征。王章忠[9]提出选择材料时不仅要考虑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而且还应考虑环境因素,实现材料的环境协调性与材料性能、成本之间的和谐统一。材料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应致力于设计、生产和使用具有环境协调性的新型材料,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曹杰和赵立权[10]通过对材料环境属性的分析,构建了绿色材料生命周期的模型和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求权和理想解的排序相结合的方法,求一个加工零件多种材料方案的最优解,在绿色材料评价方法中运用了TOPSIS(Tech2 nique for0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2 lution),TOPSIS法是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常用方法,在权向量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各方案与理想的相对接近度可以很方便地给出各方案的优劣排序。章勇和曲敏指出[11]研究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技术和方法,合理选择材料,有助于从技术、经济和环境协调性方面实现产品的良好性能,如在汽车设计中,选择轻量化的材料,减轻车体质量,将大大降低油耗。开发具有优良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性能的新一代绿色材料,为绿色产品的设计生产奠定物质基础。如果开发可降解性材料,将使材料在产品退役后可以方便地回收利用。魏太兵[12]等人介绍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为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特性而制定的一套评定标准,从场地选址与策划、材料及资源利用与回收、能源优化和节约、室内外环境质量控制等诸方面,制定标准和相应的评分体系来对建筑的绿色特性进行评价。其中绿色材料在评分体系中占很大比重,直接关系到建筑绿色性评价,详细介绍了该标准考虑的主要评分因子及其绿色材料在评价体系中的分值。

文献[13]指出机械零件绿色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而且把材料的环境属性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内。为了建立机械零件绿色材料评价体系,需要从机械性能、工艺性能、经济性和环境属性4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这4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绿色材料评价体系框架。文献[14]同样认为传统的机械零件选择方面没有考虑材料对于环境的污染问题,而在绿色制造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的今天,对于绿色材料的选择必须在考虑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的同时,考虑环

境因素。文献[15]构造了绿色材料选择的数学模型及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合减速器高速轴选材的实例,对模型的应用和求解进行了说明。文献[16]建立了一种机械零件绿色材料选择评价体系,指出在对机械零件绿色材料进行选择时,在考虑传统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应该将环境属性考虑在内,并且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对减速器高速轴材料选择进行了验证。

文献[17]认为,在对塑料材料生命周期能耗进行评价时,其能耗应包括生产原料的能量,多产品联产过程的能耗应按所有可用产品均摊,应考虑回收再生率、加工成材率和加工能耗对塑料材料能耗的影响,提出了塑料材料生命周期能耗的新算法,并对国内建筑常用塑料制品的材料生命周期能耗进行了计算。文献[18]提出了将泛环境函数法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绿色度”评价,该法以测量和实验数据为依据,能够全面评价建筑材料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干扰和危害的综合程度,较好地解决了绿色设计中的材料评价问题。文献[19]提出了一种基于Vague集相似度量的绿色包装设计的评价方法,基于绿色包装设计的内涵,建立了绿色包装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Vague集相似度量对绿色包装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3 绿色材料的应用研究

绿色材料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尤其在包装、建筑等行业的应用相对成熟,绿色材料应用方面的成果不断被报道。Michael F[20]撰写了一本关于材料与环境的著作,这是第1本专门面向多个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在材料环境领域的著作,覆盖的领域包括材料消耗、材料生命周期、面向环境的材料选择、可再生材料、材料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同时展示了60多种广泛使用的材料的环境性能。Lennart Y[21]针对可持续产品开发探讨了材料选择问题,认为材料一直是重要的领域,选用绿色材料减少环境影响,可以加强产品可持续性。María D[22]提出一种分析材料环境影响的方法,分析了木质家具制造过程,也采用了全生命周期法分析了不同种类木质板材以及它们的加工过程,针对其中每种材料,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目录清单,采用环境指标方法分析了它们产生的环境影响。Y. Miyamoto[23]针对能源节省和环境友好,研究了渗氮燃烧,以低成本生产高性能渗氮陶瓷或者回收废物转化成可用陶瓷,为绿色材料研究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文献[24]从城市材料新陈代谢的角度研究了材料的环境意识问题,指出除了从技术层面改进材料选择,还要从政府层面加强宏观政策调整。

王秀峰[25]是国内较早研究绿色材料的学者,他将材料绿色准则的实现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在材料选用、产品设计中,融入环境协调性思想;

(2)在结构设计中体现节省资源理念;(3)把材料使用后的处理看作设计的重要前提;(4)充分重视新科学和新技术;(5)利用先进设计手段;(6)规范材料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处理标准;(7)广泛宣传绿色材料意识;(8)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金宗哲和方锐[26]从循环材料、净化材料、绿色能源材料、绿色建材等方面介绍了绿色材料,并对绿色材料评价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济大学王国建教授[27]指出新型绿色材料的开发尚有一个过程,目前传统的材料还不可能弃之不用,因此对传统材料的绿色化改造成为当务之急,如建筑材料的节能节材、轻质保温,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可降解性和利用天然废弃资源,汽车材料的轻量化,以甲醇,乙醇和电力代替汽油等。

王冲[28]研究了绿色汽车材料镁合金的生命周期评价。以汽车零部件为代表进行了初步分析,将从矿石开采、生产、使用、废弃到再生过程中的制造技术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能耗分析、经济成本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把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领域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建纳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框架体系,提出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任思聘和解念锁[29]指出科学选材、合理用材、注重循环利用、加强绿色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现代设计及制造的基础,分析了纳米材料、理想材料等绿色材料在现代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绿色壁垒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绿色包装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绿色包装应时而生,其中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显得十分重要。绿色包装材料按照其来源划分为工业加工绿色包装材料、天然材质包装材料和组合材料3种类型。其中组合类绿色包装材料是指综合运用工业加工绿色包装材料和天然材质包装材料的复合材料[30]。在选择包装材料时,应该尽量考虑以下原则:(1)选择绿色的包装原材料;

(2)尽量选择简易包装;(3)尽量选用不加涂、镀层的绿色包装材料。熊雪峰、高梦祥、郭康权等人阐

述了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机理和一些绿色包装材料的制造工艺,并主张实现秸秆产业化。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包装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新型的环保的包装材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应用最多的就是纸质包装材料、可降解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和其他新型材料。单方方等[31]对食品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进行了阐述。胡志军[32]基于目前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问题,论述了生物降解塑料、植物纤维类缓冲材料、生物复合塑料等4种绿色缓冲包装材料的研究发展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绿色包装材料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建筑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材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原料的来源及其性能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环境的环保意识。新型的绿色建材产品不断涌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是绿色材料的一大类。研究开发绿色建材时要考虑的内容有:建材对地球臭氧层的破坏程度;掺入的废渣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是否有利于保护树木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CO2的排放、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和电磁污染的影响等。

李鹏等[33]介绍了绿色建材的涵义和基本特征,阐述了绿色建材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强调了绿色建材应用对我国建筑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献[34]认为现有的绿色建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2类:第1类为单因子评价体系,一般用于卫生类,包括放射性强度和甲醛含量等。第2类为复合类评价指标,包括挥发物总含量、人体感觉试验、耐燃等级和综合利用指标。文献[35]提出绿色建筑对材料的要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资源方面通过计算单体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天然及矿产资源量来衡量;能源方面通过计算单体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量来衡量;环境方面通过计算单体建筑单位建筑面积所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量来衡量。4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在绿色材料的评价或决策模型方面,使用的模型方法比较有限,而且模型比较单一。常见到的模型有基于Vague集的评价方法、TOPSIS法、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而且大多数采用传统算法,缺乏创新性。因此今后在绿色材料研究方面,对于使用的决策模型或评价模型,可以在原有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所用的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绿色包装材料方面,各种开发途径都存在一些局限,如光降解塑料存在着光降解速度与光降解聚合物使用性能的矛盾,并且光降解后产物的生物降解能力非常小;如天然高分子材料更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但是它的热学、力学性能差,不能满足工程材料的性能要求。今后绿色包装材料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减量化和轻薄化的包装材料、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天然植物纤维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等。

在绿色建材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统一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二是缺乏统一的绿色建材环境检测与认证管理机构;三是广大用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四是缺乏绿色建材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的研发资金,研究工作相对落后。

5 结束语

绿色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开发自然、造福人类是我们的责任,然而在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更是我们的义务。绿色材料是材料发展的必然,绿色意识的增强将提高产品的价值。当今21世纪“绿色”逐渐成为衡量材料品质的新标准,绿色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在绿色材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绿色材料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仍然存在非常大的研究空间,有待于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进一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以期突破绿色材料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难题。

参考文献:

[1] Weaver P M,Ashby M F,Burgess S.Selection of material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a case study on refrigerator insula2

tion[J].Materials and Design,1996,17(1):11-17.

[2] Holloway L.Materials selection for optimal environmental im2

pact in mechanical design[J].Materials and Design,1998,19

(4-5):133-143.

[3] J nsson!,A M Tillman,Svensson T.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flooring materials:case study[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1997,32(3):245-255.

[4] Raja Chowdhury,Defne Apul,Tim Fry.A life cycle based en2

vironmental impacts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 used in road construction[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54(4):250-255.

[5] Katsukiyo Marukawa,Kevin L Edwards.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into eco-material[J].Materials and Design,2001,22

(2):133-136.

[6] Zuoren Nie,Tieyong Zuo.Ecomaterials research and develop2

ment activities in China[J].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2003,7(3):217-223.

[7] 向 东,张根宝,汪永超,等.材料绿色特性的寿命循环评价

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9,23(2):5-8.

[8] 宫清付,鲍健强.绿色设计中的材料选择[J].江汉大学学报,

2005,22(3):1-3.

[9] 王章忠.材料选用与可持续发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1,30(3):9-10.

[10]曹 杰,赵立权.绿色材料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J].华东

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6):63-66. [11]章 勇,曲 敏.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及绿色材料选择方法

[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1-23.

[12]魏太兵,马恒升,司慧娟,等.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对绿

色材料的要求[J].新型建筑材料,2005(9):1-3.

[13]邬华芝.基于模糊分析的机械强度可靠性方法[J].机械科学

与技术,2002,23(3):36-38.

[14]邓兴贵,肖志信.现代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探讨[J].机械研究

与应用,2002,13(4):21-25.

[15]周淑芳.绿色设计中材料选择决策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J].

机械制造与研究,2008,37(5):7-9,11.

[16]毛 文.机械零件绿色材料选择模糊评价体系[J].机械研究

与应用,2004,17(6):39-40.

[17]李兆坚.常用塑料材料生命周期能耗计算分析[J].应用基础

与应用科学学报,2006,14(1):40-49.

[18]甄 凤,蒋红妍.基于泛环境函数法的材料绿色度评价[J].水

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3):119-121.

[19]张均富,梁 丽.基于Vague集的绿色包装设计评价方法[J].

包装工程,2007,28(2):110-112.

[20]Michael F Ashby.Materials and the environment:Eco-in2

formed material choice[M].Amsterdam:Elsevier,2009:1-

10.

[21]Lennart Y Ljungberg.Materials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develop2

ment of sustainable products[J].Materials and Design,2007, 28(2):466-479.

[22]María D Bovea,Rosario Vidal.Materials selection for sustainable

product design:a case study of wood based furniture eco-de2 sign[J].Materials and Design,2004,25(2):111-116. [23]Miyamoto Y.Ecomaterials synthesis and recycling by nitriding

combustion[J].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2003,7(3):241-245.

[24]Yan Zhang,Zhifeng Yang.Eco-efficiency of urban material

metabolism:a case study in Shenzhen,China[J].Acta Ecologi2 ca Sinica,2007,27(8):3124-3131.

[25]王秀峰.绿色材料[J].科技导报,1994(9):44-45.

[26]金宗哲,方 锐.“绿色材料”的新发展[J].科技导报,1997,11

(5):7-10.

[27]王国建.绿色材料与材料绿色化[J].新材料产业,2008(7):

49-52.

[28]王 冲.绿色材料镁合金的生命周期评价[D].长春:吉林大

学,2008:55-63.

[29]任思聘,解念锁.绿色材料在现代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6):142.

[30]L IN TY,MICHAEL G Pecht,Diganta Das.The influence of

substrate enhancement on moisture sensitivity level performance for green PB GA packages[J].IEEE Trans Compon Packag Techno,2006,29(3):522-527.

[31]单方方,唐浩国,魏晓霞,等.食品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27(5):76-79.

[32]胡志军.绿色缓冲包装材料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浙江科技

学院学报,2009,21(4):327-331.

[33]李 鹏,张 哲.谈绿色建材的发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36(3):170-172.

[34]蔡丽朋.国际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及其认证[J].新型建筑材

料,2006(1):40-42.

[35]同继峰,赵 平.我国绿色建材的研究与评价[J].中国住宅

设施,2005(9):15-17.

G reen Materials R 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 I Shou-ze1,L I Xiao-song2,YU Jian-jun3

(11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Shaanxi Xi’an,710072,China)

(21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876,China)

(31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dong 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and low-carbon,energy-saving and envi2 ronment-friendly have become the focus all over the word.Accordingly green materials gradually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I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ception of green materials,summaries the methods of green material assessment and discusses their selection,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reen material applica2 tion.It presents the problems about green material selection,indicat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green mate2 rial research.

K ey w ords:Green Materials;Assessment;Green Packaging Materials;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完整版)奈雪的茶营销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甘霖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策略》一文中提出,把握消费 者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及行为已经成为营销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企业 在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细分不足和盈利能力不足,要想树立快速消费 品品牌需要做到提升营销效率、推陈出新、执行有效的市场拓展策略。 张明在《基于传统文化的吴裕泰茶叶营销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包装可以 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刺激消费,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来选购商品的,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应该采用类似包装策略,同时根据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要实行差别包装策略。 李清泽,杜维春,李建兵在《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特点分析》中提出高附 加值快速消费品在构建分销渠道需要有别于大众快速消费品,要强调―目标市场‖渗透而不仅仅是市场铺货率,提倡―精准终端‖的理念,鼓励公司的销售 人员主导终端的开发和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渠道终端为品牌宣传服务,文章强 调建立一个与品牌策略相匹配的顺畅分销渠道将最大化地帮助产品实现价值。 黄婷婷《福建茶叶营销对策分析》中提出产品定位的原则中最重要的两个 是针对性原则和竞争差异化原则,在目前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通过一 个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须运用三个针对,即针对终端、 针对竞争对手和针对消费者;而产品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原料差异化、特 性和功能差异化、价格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包装差异化、品牌形象与文化差 异化等。 王丽惜,朱东红《关于茶叶物流模式的探讨———以安溪为例》中认为我 国茶叶营销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明显具有产品观念,该 阶段成功的因素主要在与产品的原料;第二阶段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产品的功能,企业经营依靠的是单一的推销战略而不是整合营销战略;第三阶段是指 2001 年至今,顾客的需求成为了成功的关键因素,整合营销和竞争的意识开始逐渐 加强。目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二 是营销观念仍然落后。 罗永昌《网上销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阐述了知识营销的含义和特点, 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只关心销售额和利润,更强调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 值引导消费者产生对新产品的现实需求,在知识营销策略中提出两个重要方面:

无机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无机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 无机材料指由无机物单独或混合其他物质制成的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的和新型的无机材料两大类。本文介绍了无机材料分类、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无机材料、分类、方法、展望 前言 无机材料一般可以分为传统的和新型的无机材料两大类。传统的无机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及其硅酸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制备的材料,因此又称硅酸盐材料。新型无机材料是用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硫化物、硅化物以及各种非金属化合物经特殊的先进工艺制成的材料。无机材料根据不同用途其特性也不同。总体来说无机材料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性好、强度高。有些材料导电性能好,有些材料光导性好,有些材料有自洁功能。由于无机材料的多样性并有着各色各样的性质,其应用也相当广泛并得到了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新型的新材料,引起了我们广大的兴趣。 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的物质基础, 新材料及与其直接相关的研究领域, 如信息存储材料、微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及高温电子学等, 在当今高新技术领域及未来技术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世界各国都给予高度重视, 很多国家把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列为关键技术。而在新材料中,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又是特别活跃的领域, 在整个新材料中占据主要地位[1]。 1.无机材料分类 无机材料分为新型无机材料和传统无机材料。传统无机材料分为玻璃、水泥、陶瓷;新型无机材料分为高性能结构陶瓷、电子功能陶瓷材料、敏感功能(陶瓷)材料、光功能陶瓷材料、人工晶体、功能玻璃、催化及环保用陶瓷等。

1.1水泥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中国秦安大地湾人,他们铺设了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后来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2]。水泥行业中球磨工艺应用于两个生产环节,一个环节与火电行业相同,应用于磨制煤粉,为生产提供燃煤;另一个环节应用于将烧结成块的水泥熟料磨制成粉状,这一环节对于水泥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水泥产量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巨大的需求拉动下,水泥产量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年水泥行业产量已达到21亿吨。 1.2陶瓷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陶瓷的主要产区为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佛山、潮州、德化、醴陵、淄博等地。新型功能陶瓷材料是以电、磁、光、声、热、力学、化学和生物等信息的检测、转换、耦合、传输、处理和存储等功能为其特征的新型材料,已成为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纤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奎间技术等现代高级技术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性材料,在通信电子、自动控制、集成毫路、计算槐、信息处理等方嚣的应用墨益及。功熊陶瓷材料是电予材料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产值约占整个新型陶瓷产业产饭的70%。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功能陶瓷及其应用正向着高可靠、微型化、薄膜化、精细化、多功能、智能化、集成化、高性能、高功能和复合结构方向发展[3]。 1.3 玻璃 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又一重要产品, 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几乎每一个人都要接触和使用玻璃产品. 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 有较好的化

关于数字化产品价格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因为企业需要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高质量原料和争取顾客支持等工作。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因为它的排他性与高市场占有率是矛盾的[4]。 对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垄断竞争问题的讨论。要完整地理解产品差异化,还必须明确产品的层次。菲利普·科特勒[5] (Philip Kotler 1999,Marketing Management)在产品三层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五层次模型,即核心产品(利益)、一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它说明产品价值和利益的形成过程具有双向性,是营销者与顾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由顾客起主导作用。而顾客不在满足单一的产品。 正如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李维特[6]所言,现代竞争并不在于各公司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能为其产品增加些什么内容诸如包装、服务、广告、客户咨询、融资、送货等方面的差异化来增加产品价值,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找到合适的差异化要素,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产品竞争就能顺利开展。 1.2.2服务差异化策略 服务差异化是指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异的服务。尤其是在难以突出有形产品的差别时,竞争成功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服务差异化的研究是从制造业开始的。Houghton Pappas和Sheehan[7]认为,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发达国家经济的产业构成、产业内部活动以及产业间关联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服务”变得日益重要。当企业意识到可以通过不同的服务来增强自身产品竞争力时,许多企业甚至开始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理论界关于差异化营销模式的相关研究比较多,本文从差异化营销的策略和模式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营销策略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和层次也相应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标准的、大众化的需求,而是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细化。传统的营销已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和模式来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也亟待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差异化营销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1.差异化营销概念及相关策略研究 1.1差异化营销概念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造顾客就是创造差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凭借其自身的各种优势,在产品质量、功能上优于竞争对手,通过有自己特色的促销营销手段,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赢得市场。 邓久根[1]在《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的对策与战略》一书中提到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特色的宣传活动、灵活的推销手段和周到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形象。张占东[2]和杨树伟[3]等人也提出了相似的差异化营销的相关概念。 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差异化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企业根据子市场的特点,分别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并予以实施。 1.2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服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2.1产品差异化策略 产品差异化是指产品的特征、工作性能、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易修理性、式样和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其缺点是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材料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不错)

材料研究方法复习 X射线,SEM(扫描电子显微镜),TA,DTA,DSC,TG,红外,拉曼 1.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是谁首先发现了X射线,谁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 本质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波长介于0.01-1000A。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先发现了X射线,191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laue揭示了X射线本质。 2.试计算波长0.071nm(Mo-Kα)和0.154A(Cu-Kα)的X射线束,其频率和每个量子的能量? E=hν=hc/λ 3.试述连续X射线谱与特征X射线谱产生的机理 连续X射线谱:从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加速到达阳极靶材时,由于单位时间内到达的电子数目极大,而且达到靶材的时间和条件各不相同,并且大多数电子要经过多次碰撞,能量逐步损失掉,因而出现连续变化的波长谱。 特征X射线谱: 从阴极发出的电子在高压加速后,如果电子的能量足够大而将阳极靶原子中内层电子击出留下空位,原子中其他层电子就会跃迁以填补该空位,同时将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结果得到具有固定能量,频率或固定波长的特征X射线。 4. 连续X射线谱强度随管电压、管电流和阳极材料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 发生管中的总光子数(即连续X射线的强度)与: 1 阳极原子数Z成正比; 2 与灯丝电流i成正比; 3 与电压V二次方成正比: I 正比于i Z V2 可见,连续X射线的总能量随管电流、阳极靶原子序数和管电压的增加而增大 5. Kα线和Kβ线相比,谁的波长短?谁的强度高?

Kβ线比Kα线的波长短,强度弱 6.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Fe为主要成分的样品,试选择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 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要避免样品强烈吸收入射X射线产生荧光幅射,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必须根据所测样品的化学成分选用不同靶材的X射线管。 其选择原则是: Z靶≤Z样品+1 应当避免使用比样品中的主元素的原子序数大2-6(尤其是2)的材料作靶材。 滤波片材料选择规律是: Z靶<40时: Z滤=Z靶-1 Z靶>40时: Z滤=Z靶-2 例如: 铁为主的样品,选用Co或Fe靶,不选用Ni或Cu靶;对应滤波片选择Mn 7. X射线与物质的如何相互作用的,产生那些物理现象?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是通过X射线光子与物质的电子相互碰撞而实现的。 与物质作用后会产生X射线的散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X射线的吸收,光电效应与荧光辐射等现象 8. X射线强度衰减规律是什么?质量吸收系数的计算? X射线通过整个物质厚度的衰减规律: I/I0 = exp(-μx) 式中I/I0称为X射线穿透系数,I/I0 <1。I/I0愈小,表示x射线被衰减的程度愈大。μ为线性吸收系数 μm表示,μm=μ/ρ 如果材料中含多种元素,则μm=Σμmi w i其中w i为质量分数 9.下列哪些晶面属于[111]晶带? (111)、(3 21)、(231)、(211)、(101)、(101)、(133),(-1-10),(1-12), (1- 32),(0-11),(212),为什么?

功能陶瓷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 研究 姓名:刘军堂___________ 学号: 23122837________ 班级: 机械1201_________ 任课老师:张志坚__________

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研究 1.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相关检索,要求对课题作简要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检索词,准确描述检索过程。(10分)(可选择其他课程中以论文方式考核的科目,如无此类题目,可自选或用备选题目) 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材料是具有特殊优越性能的新型材料,各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工程化方面,均给予了特殊重视,特别是在信息、国防、现代交通与能源产业中均将其置于重要地位。根据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功能陶瓷新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市场的开发应用现状和开发应用新领域,以及正在研发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同时介绍了功能陶瓷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功能陶瓷材料;应用现状;趋势 检索过程 第一步:进入“中国知网”主页,网址是“https://www.doczj.com/doc/806186682.html, 第三步:登录成功后会进入操作界面, 第四步:选择要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在操作界面上,中国知网将其文献分成了不同的库,我们根据自己的文献范围属性进行选择。 第五步:检索参数设置。在操作界面的上部,有搜索参数设置对话框。最好逐一填写。(1)检索项,系统对文献进行了检索编码,每一个文献都有一一对应的编码,一个编码就是一种检索项。点击检索项框右边的向下箭头,就能弹出所有检索项,选中一个就好。(2)检索词,填入要求系统搜索的内容。没有明确严格要求,不一定是词语。但是需要考虑到它应当与你选中的检索项相一致。如检索项用了“关键词”,就不能用一个长句等作检索词了。(3)文献时间选择,根据文献可能出现的年代,点击对话框右边的小三角就可以选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知网建立时间是1994年,所以1994年及其后的数据才是最全的。现在他们在逐渐补充1994年以前的文献数据,但是,全面性可能要差些。(4)排序,提示系统将找到的文献按什么顺序呈现。(5)匹配,即要求系统按自己的检索要求进行哪种精确程度的检索。如果你确定你的文献参数,那么选择“精确”,如果不确定,就选择“模糊”。 第六步:点击“搜索”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操作了。然后就进入检索结果呈现的界面:中国知网2.rar(点击打开查看),中国知网的结果呈现表中,对文献的基本信息:文献题目、文献的载体、发表时间及在中国知网中的收藏库名进行了说明。

宁波大型超市绿色营销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宁波大型超市绿色营销对策研究 魏明侠,司林胜(2005)指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观不仅要求实现宏观、中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实现围观基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施绿色营销。 孙玲(2003)说绿色是当今世界的时尚,绿色消费是当今世界性的消费主旋律。每个企业,每个经营者必须树立强烈的绿色营销意识,坚持从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消费全过程至始至终保持着绿色状态。 刘敏(2004)认为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对消费观念与营销观念进行真正的再认识,才能自觉参与和促进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活动。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绿色消费时消费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安全与健康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了一份渴望。 甘碧群(2005)认为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 张和艳(2002)指出一个有魅力的超市,不但是一个“质量信得过的企业”,还必须是一个“环保信得过的企业”。纵观零售业的基本态势,以由浅层次的商品竞争演变到深层次的服务竞争,然而服务竞争的一个核心点是,从满足顾客购物需求一般层面上升到关注和保护顾客身心健康的最高境界。 刘致良,冼锋(2007)指出餐饮企业的绿色营销管理,就是要改变餐饮存在的发展模式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烹饪方式欠科学等问题,将绿色营销的理念贯穿于餐饮企业的设计、消费、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找出潜在的危害安全、影响营养健康、破坏环境的因素,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实现餐饮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万后芬(2006)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

材料研究方法简单总结

XRD: ●所有的衍射峰都有一定的宽度是因为:1.晶体不是严格的晶体;2.X射线不是严格的单 色光;3.仪器设计造成。 ●XRD用途:1.精确测定晶胞参数——可反映晶体内部成分、受力状态等的变化,可用 于鉴别固溶体类型、测量固溶度、测定物质的真实密度等等。 2.物相定性分析——各衍射峰的角度位置所确定的晶面间距d以及它们的相对强度I/Io 是物质的固有特性。因而呢过用于五物相分析。 3.物相的(半)定量分析——外标法(物相数=2);内标法(物相数>2);基体冲洗法(修 正了内标法由于引入参比物导致的误差) 4.纳米物质平均粒度分析——当粒度小于200nm的时候,衍射线会发生宽化(相干散射 的不完全所致),测定待测样品的衍射峰的半高宽和标准物质的衍射峰的半高宽,用公式即可以得出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度。 电镜: 电镜的缺陷:其实际分辨率达不到理论值 原因:电磁透镜存在像差(几何像差和色差) 几何像差:由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包括球差和像散。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磁场强度的差异,从而造成对电子会聚能力不 同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的磁场轴向不对称所引起的一种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能量或波长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像差的存在使同一物点散射的具有不同能量的电子经透镜后不再会聚于一点,而是在像 面上形成一漫射圆斑。 ●透射电镜(TEM):1.观察水泥及其原料颗粒表面及聚集体的状态,揭示水泥熟料的微 细结构,研究水泥浆体的断面结构,观察其水化产物、未水化产物及孔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2.黏土矿物的形态和结晶习性对陶瓷至关重要,可用TEM观察陶瓷的显微结构、点阵 缺陷和畸变。 3.TEM广泛应用于金相分析和金属断口分析。 4.TEM可以观察高分子粒子的形状、大小及分布。 ●扫描电镜(SEM):用于形貌分析(观察粉体表面形貌、材料断面、材料表面形貌)●电子探针(EPMA 配合波谱仪或能谱仪使用):主要用于材料表面层成分的定性和定 量分析 能谱仪(EDS) 优点:1.分析速度快;2.灵敏度高;3.谱线重复性好 缺点:1.能量分辨率低,峰背比低;2.使用条件苛刻 波谱仪(WDS) 优点:波长分辨率高 缺点:1.为了有足够的色散率,聚焦圆半径需足够大。导致X射线光子收集率低,使其对X射线利用率低 2.X光经衍射后,强度损失大,难以在低束流和低激发强度下使用 热分析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熔化、凝固、升华、蒸发、吸附、解吸、裂解、氧化还原、相图制

研究综述怎么写

研究综述怎么写 (2011-05-22 16:48:10) 转载 标签: 杂谈 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 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综述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无严格的规定,篇幅大小不一,大的可以是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专著,参考文献可数百篇乃至数千篇;小的可仅有千余字,参考文献数篇。一般医学期刊登载的多为3000~4000字,引文15~20篇,一般不超过2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3。 2 综述的内容要求 选题要新

MOFs研究报告综述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综述 摘要: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隙率、结构及功能更加多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子分离、催化反应、药物缓释等领域中。本文主要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历史、分类,、合成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合成;多孔材料;催化剂 The Review of Material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bstract:pared with traditional porous materials,material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have big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s, higher porosity, lots of framework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I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gas adsorption,molecular separation catalysis,drug delievery or other domains.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introduce the research history,,the classification,the synthesis and the applacationsof material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Key words:Metal-organic Frameworks;Synthesis; porous materials;catalysts 近年来,关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的研究发展迅速,MOFs材料是一种以无机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体材料[1],因此兼备了有机高分子和无机化合物的优点。它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结构和功能可设计、孔道尺寸可调等特点,在磁性、荧光、非线性光学、吸附、分离、催化和储氢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至今为止,研究人员已合成许多种MOFs材料,MOFs 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团队的关注。 1.MOFs发展简介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_现状、困境与未来

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当前生态学的一项热门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城市 景观、农业景观等多项内容,是构成地球范围内生态景观学的一项重要研究科目。而景观格局分析作为景观生态学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研究结果将直接关系到 景观生态学的的生物保护功能、资源管理功能等,对促进景观生态学的优化发展 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针对当前景观生态学发展过程中景观格局分析的 发展现状、面临困境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景观格局分析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发展现状;面临困境;未来发展景观生态学是针对一个大范围区域内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景观进行研究的 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体景观的空间结构、协调功能、发展动态、相互作用等多项 内容,对更上一层的生态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景观格局则指的是景观要素在 实际空间上的排列情况,其能够针对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景观要素排列情况进行全面且细 致的研究。因此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就是针对景观内容中的要素格局、发展过程、相 互关系进行研究,对研究整体景观的后续发展、生态作用、功能范围等均有非常重要的铺垫 作用。本文将针对当前景观生态学发展过程中景观格局分析的发展现状、面临困境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景观格局分析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景观格局分析的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范围内景观格局分析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包括针对特定生态景观发展过 程的格局分析以及针对范围生态景观发展过程的格局分析。其中针对特定生态景观发展过程 的格局分析能够针对景观发展格局、动态发展过程、发展过程关系等进行全面研究,其对于 景观生态学整体的发展更为重要,也是当前景观格局分析中的核心方法。 1.1景观格局分析的特点 景观格局分析的内容涉及到对当前景观要素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对当前景观要素的空 间关系进行分析、对当前景观要素的空间构型进行分析三个方面。也正因此,景观格局分析 具有从多维分析、重点分析等特点。其中多维分析指的是在景观生态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景 观格局分析本身研究内容的发展而使得单纯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等一维特征无法全面明确 的表达出当前景观格局的实际发展情况,因此必须从时间与空间相互结合的多维角度对当前 景观格局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其能够针对景观格局的成长发展、变化发生、具体原因、发 生机制、最终格局等多项内容进行分析描述;而重点分析则指的是针对景观局部地区或者观 测样本进行重点分析,进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由局部分析结果来反映景观整体的主体特征。 1.2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以景观格局指数为主。景观格局指数是一种反映景观结构组成与空 间配置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其能够对景观整体空间的格局进行同时但不同地、同地但不同 时以及不同地不同时的对比研究。结合当前世界范围景观格局分析中景观格局指数的实际使 用情况来看,景观格局指数包括描述景观要素的指数、描述景观水平的指数两种类型。其中 描述景观要素的指数又涉及到斑块面积指数、邻近度指数、转型指数、边界形状指数四项内容;描述景观水平的指数则在上述指数的基础上涉及到斑块丰富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 香浓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此外,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孔隙度指数、聚集度 指数等新型景观格局指数也开始得到有效研究与应用。 二、景观格局分析面临的困境 2.1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限制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作为景观生态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分析方法的研究 进展以及使用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景观生态学的后续发展。然而当前常用的景观格局指数虽然 在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初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帮助人们认知自然、认知景观、分 析景观生态等均发挥了积极帮助。但随着时间增长及科技发展,人们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情 况下当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移至景观格局与景观发展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在此情况下,以往常用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重点的方法需求,

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市场营销文献综述 摘要:市场营销理论最早是西方开始研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引进西方先 进管理思想与经验,我国理论界人士不断消化吸收其思想内核,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推陈出新,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市场营销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市场营销理论最初从组合理论开始展开,逐步拓展其理论边际,成为一门涉及服务营销、互动营销等领域,并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完善其模式的理论体系。同时市场营销基于对社会实务界的细致观察,不断捕捉社会经济风潮,不断增强其理论指导实务工作的能力。作为一门实务性特别强的学科,市场营销理论在指导实际工作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献综述将具体从基本理论开始展开研究,再与实际的航空营销工作中与理论相结合,从而论证营销理论在指导实际工作的巨大功效。 关键字:市场营销;服务营销;营销模式;互动营销;航空营销

一.引言 市场营销理论首先出现在西方,最开始是从组合理论开始萌芽。1953年,尼尔·博登博士(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 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 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包括 12 个要素,称为12因素“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计划、定价、厂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扶持、实体分配和市场调研”。[1]后来的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尤金·麦卡锡(E.J.Mccarthy)教授在人们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4P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首字母的缩写。同年,尤金·麦卡锡(E·J·Mccarthy)也对微观市场营销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以便满足顾客需求及实现公司利润,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或人类需要,实现社会目标。[2] 二.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最初的市场营销理论并没有将无形服务和有形实体产品加以区分,直到1966年,美国的拉斯摩(John·Rathmall)教授第一次提出要用新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营销问题并要求将两者加以区分,随后在1974年专门著作一本讨论服务市场营销的书,这标志着服务市场营销理论诞生。[3]随后西方理论界又在组合理论方面出现新的进展,先后出现了以下新的理论创新。布姆斯和比特纳1981 年在原来 4P 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服务性的 P”:参与者(Participants)有的学者也称之为人—People, 即作为服务提供者的员工和参与到服务过程中的顾客;物质环境(Physical evidence),即服务组织的环境以及所有用于服务生产过程及与顾客沟通过程的的有形物质;过程(Process),构成服务生产的程序、机制、活动流程和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接触沟通,从而形成了服务营销的7Ps。[4]1986年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教授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策略,在原4P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P,即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6PS。随后菲利浦·科特勒又提出了11P营销理念,即在大营销6P之外加上探查、分割、优先、定位和人。同年在其著作《营销管理》中定义市场营销为:市场营销是指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 选择和决定企业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业务、计划,以便更好地为目标市场服务。[5]1994年,哈佛的赫斯凯特( Jamew·L·Heskett)等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利润链管理理论即3R组合策略。他们研究发现市场份额对利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顾客忠诚度较高的服务性企业更能赢利,因而服务性企业应采用3R营销策略:尽力留住顾客(Retention)、销售顾客关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 sales)、鼓励顾客向亲友介绍其满意的消费经历(Referrals)。[6]最后是美国营销学家唐·E·舒尔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4R营销组合理论,包括关联(Relevancy)、反应(Respond)、关系(Relation)、回报(Return)。[7] 菲利浦·特勒教授在1989年指出“20世的大众市场已经让位于个人市场—大规模定制”,标志着个性化市场或者说单个消费者的市场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

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

MOFs研究综述资料

M O F s研究综述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综述 摘要: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隙率、结构及功能更加多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子分离、催化反应、药物缓释等领域中。本文主要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历史、分类,、合成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合成;多孔材料;催化剂 The Review of Material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orous materials,material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have big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s, higher porosity, lots of framework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It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gas adsorption,molecular separation catalysis,drug delievery or other domains.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introduce the research history,,the classification, the synthesis and the applacations of material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Key word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Synthesis; porous materials;catalysts 近年来,关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的研究发展迅速,MOFs材料是一种以无机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网络结构的晶体材料[1],因此兼备了有机高分子和无机化合物的优点。它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结构和功能可设计、孔道尺寸可调等特点,在磁性、荧光、非线性光学、吸附、分离、催化和储氢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至今为止,研究人员已合成许多种MOFs材料,MOFs 受到越来越多研究团队的关注。 1.MOFs发展简介 在20世纪末之前,多孔材料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无机材料和碳质材料。无机材料中以沸石分子筛为代表,而活性炭是在1900和1901年之后才发现的,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 I 引言 . (1)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1) 1.1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1) 1.2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1) 1.2.1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1) 1.2.2景观异质性指数 (2) 1.2.3景观指数的实例应用 (3) 1.3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4) 2不同类型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及案例 (4) 2.1基于GIS 的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 (4) 2.1.1研究区域概况 (4) 2.1.2研究数据与处理 (5) 2.1.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5) 2.1.4研究方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法 (5) 2.1.5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变化结果分析 (6) 2.2基于GIS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 (7) 2.2.1研究区域概况 (7) 2.2.2研究数据与处理 (7) 2.2.3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8) 2.2.4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结果分析 (9) 2.3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 (10) 2.3.1研究区域概况 (11) 2.3.2研究数据与处理 (11) 2.3.3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分析研究方法 (11) 2.3.4结果与分析 (12) 3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材料研究方法

核磁共振在分子筛催化剂表征中的研究应用 摘要 核磁共振己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取代的工具,它常被用来作为化学分析、结构确定和研究有机、无机以及生物体系的动力学的一种手段。核磁共振通常被用来表征合成产物的结构,是研究催化剂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魔角旋转、高功率质子去耦、交叉极化、多脉冲同核去耦以及四级核的信号增强等一系列相关操作技术,综述了核磁共振在催化剂表征中的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核磁共振;原理;催化剂;谱图表征

Application of NMR in Characterization of Molecular Sieve Catalysts Abstract NMR has evolved into an irreplaceable tool for chemical analysis,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nd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inorganic, and biological system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s oft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synthetic products and is one of the powerful means of studying catalyst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lid-state NMR and the related operating techniques such as magic angle rotation, high power proton decoupling, cross polarization, multi-pulse homonuclear decoupling and four-stage nuclear signal enhancement a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MR in catalysts is reviewed. Some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rinciple;Catalyst;Spectral represent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