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同步习题(含答案)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同步习题(含答案)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同步习题(含答案)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春》同步习题(含答案)

《春》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水涨(?)?酝酿(?)?蓑衣(?)薄(?)烟?应和(?)?黄晕(?)

2.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蓑(?)______ ?悄(?)______

衰(?)______ ?稍(?)______

哀(?)______ ?俏(?)______

衷(?)______ ?梢(?)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体现这两个字的句子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牛毛、花针、细丝的共同点都很细,但也有不同点,请你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3.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植物,只写树叶和小草。在状写树叶和小草时用的词不一样,为什么?

4.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5.“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 __。

(二)唐代诗人杜甫写的着名诗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好雨知时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说是“好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润”字怎么用得好?

3.这首诗哪儿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参考答案

一、1.zh3ng ?y)n ?su# ?b$ ?y@ng ?h8 ?y)u ?2.蓑(su#蓑衣),衰(shu1i衰败、衰老、神经衰弱),哀(1i悲哀、默哀),衷(zh#ng苦衷、由衷之言、衷心拥护)。悄(qi1o悄悄;qi3o低声悄语、悄然无声),稍(sh1o稍微、稍有不同;sh4o稍息),俏(qi4o俊俏、俏货),梢(sh1o眉梢)?3.(1)比喻、拟人。(2)比喻、排比。(3)拟人。

二、(一)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2.“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3.写雨中的树叶是怎样的绿,雨中的小草是怎样的青。因为树叶是一片一片的,沾了水,所以说“绿得发亮”;因为地上的草是大片大片的,沾了水,所以说“青得逼你的眼”。是从侧面烘托春雨的可爱。?4.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着春风了。“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5.拟人。

(二)1.拟人。因为春天是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所以说是好雨。?2.“随风潜入”写出了春雨是蒙蒙细雨、无声无息的特点。“润”字表明春雨使万物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刻画出了春雨的特点。?3.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这想象表明了作者因春雨及时而降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明了杜甫对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憧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生字

第一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生字 1《邓稼先》 元勋(yuánxūn)奠基(diànjī)选聘(xuǎnpìn)谣言(y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可歌可泣(kěgēkěqì)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至(zhì)死(s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抱歉(bàoqiàn) 秩序(zhìxù) 深(shēn)宵(xiāo)伴侣(bànlǚ)小楷(xiǎokǎi)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 迭起(diéqǐ)澎湃(péng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沥(lì)尽(jìn)心血(xīnxuè) 心不在焉(xīnbúzàiyān) 慷慨(kāngkǎi)淋漓(línlí) 气(qì)冲斗牛(chōngdǒu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揩(kāi)碟(dié) 捆(kǔn)咳嗽(késou) 调羹(tiáogēng)绞(jiǎo)肉(ròu) 薪金(xīnjīn)校对(jiàoduì) 草率(cǎoshuài)洗澡(xǐzǎo)悠然(yōurán)吩咐(fēnfù)抹杀(mǒshā)疙瘩(gēda)深恶痛绝(shēnwùtòngjué)不以为然(bùyǐwéirán)咳嗽ké sòu (口语: késou) 5《黄河颂》 巅(diān)劈(pī)气(qì)魄(pò) 狂(kuáng)澜(lán) 浊(zhuó)流(liú) 宛(wǎn)转(zhuǎn)屏(píng)障(zhàng) 哺(bǔ)育(yù) 榜(bǎng)样(yàng) 浩(hào)浩(hào)荡(dàng)荡(dàng) 6《最后一课》 捂(wǔ)踱(duó) 婉(wǎn)转(zhuǎn)喧(xuān)闹(nào) 气(qì)氛(fēn)诧(chà)异(yì) 懊(ào)悔(huǐ)惩(chéng)罚(fá) 奴(nú)隶(lì) 钥(yào)匙(shi) 字(zì)帖(tiè) 祈(qí)祷(dǎo) 7《土地的誓言》 碾(niǎn)誓言(shìyán) 胸膛(xiōngtáng)嗥(háo)鸣(míng) 山涧(shānjiàn)高粱 (gāoliáng)斑斓(bānlán)缠绕(chánrào) 亘古(gèngǔ)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ǒng)埋葬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

《春》的教学设计 宜宾市江安县汉安中学包雪梅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本 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 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 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 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 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 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 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 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 《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 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 一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 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 又是审美。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今天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领略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016年—2017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2016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 二、本组概括 本组教材是由我上学了和识字1、2、3、4、5组成。我上学了用四幅图,帮助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学习常规。“识字”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天地人》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金木水火土》展示了儿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口耳目》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等人体器官以及“站、坐、行、卧”的具体要求;《日月水火》展示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象形字的特点;《对韵歌》用对子的形式展示了一些自然事物,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组内容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养成浓厚的识字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了解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2.会认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并学会在口头表达中运用;认识10种基本笔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够根据汉字的直观性、象形性等特点或借助图画识字。 3.能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能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以此来识记汉字 2.能从生活中认识汉字 五、课时分配 我上学了 2——3课时 天地人 1——2课时 金木水火土 2课时 口耳目 2课时 日月水火 2课时 对韵歌 2课时 口语交际:你说我做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框:悄悄变化的我 1:身体变化的三个表现? (1)身体外形的变化(2)内部器官的完善(3)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 限可能。 3: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 遗传、营养、锻炼 4: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 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5:如何排解青春期心里矛盾? 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才能健康成长:(1)参加集体活动(2)向他人求助(3)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4)自我调节 6:心里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 (1)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2)参加体育活动(3)自我暗示(4)自我解嘲 7:如何正确对待生理变化? (1)正视身体变化,欣然接受(2)不自卑(3)不嘲笑同伴(4)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 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什么是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 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3:思维批判性的好处? (1)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3)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4: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1)有质疑的勇气(2)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3)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5:批判的技巧? (1)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2)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 (3)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6: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 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7: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1)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2)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2016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七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是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认识8个生字。 “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比一比,填一填”,是让学生区分形近字的练习;第二项是“从下面词语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说几句话”,在打开学生想象力,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书写提示”,通过书写“床、左、居、包”4个字,了解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 “日积月累”,是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学生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体会故事的情趣,巩固学过的字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由部件组合和拆分成新字的方法,认识8个生字,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构字的美妙与乐趣。 2、区别四组形近字的字形,了解字义,能准确选择组词填空。 3、了解8个词语的意思,会使用词语造句,培养想象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4、正确、美观地书写“床、左、居、包”四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6、和大人一起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悟空打妖怪》。 教学重点: 1、由部件组合和拆分成新字的方法认识生字。 2、区别形近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难点: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识字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群字宝宝【课件出示:口、少、山、夕、月、半、王、见、飘、张、校、甜】。认识它们吗?一起打打招呼。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1 春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春的热爱之情。 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 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2课时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 四人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全班交流。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盼春。“盼望”、“来”、“近”。 1.盼春:请同学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 (1)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 拟人和反复。 (2)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吗?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地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朗读第2自然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 (2)从这一段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先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时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7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 ①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质感:嫩嫩的。写出了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用绿色来象征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地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的样子。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棵小草写它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2 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梁甫行作者: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2016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全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字 1《邓稼先》 元勋yuánxūn 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áoyán 背诵bèisòng 昼夜zhòuyè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 ěg ēk ěq ì 鲜为人知xiǎnwéirénzhī 至zhì死s ǐ不懈búxiè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qiàn 秩序zhìxù 深shēn 宵xiāo 伴侣bànlǚ 小楷xiǎokǎi 硕果shuòguǒ 卓越zhuóyuè 迭起diéqǐ 澎湃péng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bùshě 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l ì尽jìn 心血xīnxuè 心不在焉xīnbúzàiyān 慷慨kāngkǎi 淋漓l ín l í 气q ì冲斗牛chōngdǒu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 捆kǔn 咳嗽késou 调羹tiáogēng 绞jiǎo 肉ròu 薪金xīnjīn 校对jiàoduì 草率cǎo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rán 吩咐fēnfù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wùtòngjué 不以为然bùyǐwéirán 咳嗽k é s òu (口语: k ésou )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 ī 气q ì魄pò 狂kuáng 澜lán 浊zhuó流liú 宛wǎn 转zhuǎn 屏píng 障zhàng 哺bǔ育yù 榜bǎng 样yàng 浩hào 浩hào 荡dàng 荡dàng 6《最后一课》 捂wǔ 踱duó 婉wǎn 转zhuǎn 喧xuān 闹nào 气q ì氛fēn 诧chà异y ì 懊ào 悔huǐ 惩chéng 罚f á 奴nú隶l ì 钥yào 匙shi 字z ì帖tiè 祈q í祷dǎo 7《土地的誓言》 碾niǎn 誓言shìyán 胸膛xiōngtáng 嗥háo 鸣míng 山涧shānj iàn 高粱gāoliáng 斑斓bānlán 缠绕chánrào 亘古gèngǔ 默契mòqì 田垄tiánlǒng 埋葬máizàng 镐头gǎotou 土壤tǔrǎng 禾hé稻dào 丰饶fēngráo 污秽wūhuì 耻辱chǐrǔ 9《阿长与<山海经>》 搁gē 掷zhì 脐q í 憎恶zēngwù 菩萨p ús à 竹竿zhúgān 烦琐fánsuǒ 土匪tǔfěi 辫子biànzi 胸脯xiōngpú 疮疤chuāngbā 诘问jiéwèn 哀悼āidào 茉莉m òl ì 书斋shūzhāi 霹雳p īl ì 震zhèn 悚sǒng 粗拙cūzhuō 守寡shǒuguǎ

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课后训练

1春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眨.眼(zhǎ) B.应和.(hè) C.酝酿.(rǎnɡ) D.涨.起来(zhǎnɡ) 2.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 A.引经据典 B.引而不发 C.引吭高歌 D.引人入胜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含义是() A.春天迟迟不来,人们盼望了很久才到。 B.春天善解人意,人们盼望着盼望着就到了。 C.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D.东风是春天的先行官,东风到了,春天随后也就到了。 4.(2019·四川南充)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⑤②⑥①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 5.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6.(2019·山东临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名著导读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导读1 《骆驼祥子》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语言艺术家”。 二、作品内容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农村,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之后,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努力劳动,获得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择了拉洋车。他的选择依然没有摆脱他的农民的思想。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他的梦想是能够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愿望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祥子的失败,他最后都未能实现拥有一辆车的梦想。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摧毁后的精神堕落。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最后变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他们这些底层人民的压迫。小说并没有回避祥子与虎妞之间的本能欲望与一点点相互依恋之情,但同时也深刻地描写到,即使是男女之情,也同样建基于金钱利益关系之上,所以虎妞要始终把钱拿在自己手上,“钱在自己的手中,势力才在自己身上”。虎妞与祥子的结合,无疑加剧了祥子的悲剧。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的《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三、人物形象 1. 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肮脏猥琐、自私麻木的末路鬼。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被抢去。理想第一次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2. 虎妞: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大胆泼辣而又很有心计。 虎妞是个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务,将人和车场管理得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早早地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她还是骗得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

2016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知识点总结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基础知识点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云南元谋人;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经会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4.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约3万年,人工能取火。 5.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6.黄帝打败炎帝是阪泉之战。 7.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8.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通过禅让制推选出来的首领有舜、禹。 9.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0.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1.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打败,汤建立商朝,建都于亳。 12.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殷。 1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周武王建周,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4.为了稳定政治形势,西周实行分封制。 1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国人暴动”。 16.公元前771年灭亡,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17..青铜器灿烂时期:商朝。 18.青铜礼器: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等级界限。 19.商朝司母戊鼎: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造型奇特:四羊方尊。 20.甲骨文,1899年清朝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假借、会意、形声等,形声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我国有文字可考得历史从商朝开始。 21.铁农具和农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2.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3.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春秋首霸。 24.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26.战国时期战争性质:兼并战争 27.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8.商鞅变法: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公元前356年。 主要内容:政治:建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 商鞅变法的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9.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成为“天府之国”。 30.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①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观点);②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面相互转化(朴素唯物辩证法);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道德经》 3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提出“仁者爱人”,主张“有教无类”。 32.战国时代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33.墨子,①主张“兼爱”“非攻” 34.孟子,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春秋无义战”。 35.韩非,①强调以法治国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6.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7.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秦朝;都城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8.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李斯建议)(4)军事上:北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通灵渠;(5)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9.秦朝疆域四至: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4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而“遇雨误期”则是直接原因。 41.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2.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 43.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刘邦胜。(约法三章.鸿门宴.四面楚歌) 4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汉,都长安,史称西汉。 45.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46.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是中国第一个盛世。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课《春》.

1 春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D.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A、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B、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体会美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B、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精读法,摘录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春天图片 写春名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简介作者自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期开始创作新诗,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创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著名散文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 《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春》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5、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①诵读; ②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③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诗人杜甫《绝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2.描写春天的古诗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2016_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2016—2017七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学籍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 A .增加14% B .增加6% C .减少6% D .减少26% 2. 1 3 -的倒数是 ( ) A .3 B . 13 C .-3 D . 1 3 - 3、如右图是某一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则该立方体是 ( )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面积约为2 500 000平方千米.将2 5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70.2510? B.72.510? C.6 2.510? D.5 2510? 5、已知代数式3y 2 -2y+6的值是8,那么 32 y 2 -y+1的值是 ( ) A .1 B .2 C .3 D .4 6、2、在│-2│,-│0│,(-2)5 ,-│-2│,-(-2)这5个数中负数共有 ( ) A .1 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7.在解方程 5 1 13--=x x 时,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 A .5x =15-3(x -1) B .x =1-(3 x -1) C .5x =1-3(x -1) D .5 x =3-3(x -1) 8.如果x y 3=,)1(2-=y z ,那么x -y +z 等于 ( ) A .4x -1 B .4x -2 C .5x -1 D .5x -2

9. 如图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则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 2m n - B .m n - C .2 m D . 2 n 图1 图2 第9题 10.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第10题 A .这是一个棱锥 B .这个几何体有4个面 C .这个几何体有5个顶点 D .这个几何体有8条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我市某天最高气温是11℃,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 12.三视图都是同一平面图形的几何体有 、 .(写两种即可) 13.多项式1322 2 3 -+--x xy y x x 是_______次_______项式 14.多项式223368x kxy y xy --+-不含xy 项,则k = ; 15.若x=4是关于x的方程5x-3m=2的解,则m= . 16.如图,点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m ,n ,则A ,B 间的距离是 .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17.已知线段AB =10cm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直线AB 上有一点C ,并且BC =2 cm ,则线段DC = . n n m n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

春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 胳膊..( ) 抖擞.( ) 应和.( ) 支撑.( )摇曳.( ) 宛转..( )傍.晚( ) 抚.摸( ) 嘹.亮(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 īn x īn r 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 鸟儿将ch áo ( )安在f án hu ā n èn y è( )当中,高兴起来了,h ū p éng y ǐn b àn (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 áng y ǜn ( )的光,h ōng tu ō ( )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 ō( )着,戴着l ì( )。他们的房屋,x ī x ī sh ū sh ū ( )的,在雨里j ìng m ò( )着。 2. 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 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 1927年写的《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⑵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

我们的面前。 ⑶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比较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中的词,你觉得哪个用得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1)小草从土里钻.(长)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嗡嗡地闹.(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着你。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以三个比喻句结尾,请默写出这三个比喻句,说说他们赞美了春的什么,并说说这样的排列顺序与文中的春景描写有什么内在联系。 (1)三个比喻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美了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春景描写的内在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 阅读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