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流芳 合同法3

方流芳 合同法3

第四讲:合同的订立、格式条款

方流芳

◆在签约之前喝酒是生意人的习惯。王某代表甲公司与乙公司谈生意,乙方代表强劝王某喝酒,王某饮酒过度而死亡,而乙公司最终并未与甲公司成交。现王某的家属提起以下诉讼,而法院的每一个裁决都意味着否定习惯或者形成习惯法。

◆A.王某的家属对甲公司提出损害赔偿诉讼,指控公司安排王某从事不合理的危险活动,造成了他的死亡。

◆B.王某的家属对甲公司提出损害赔偿诉讼,要求公司视王某为工伤事故身亡,按照工伤事故的标准给予赔偿。

◆C.王某的家属对乙公司和强劝王某喝酒的乙公司人员提起刑事诉讼,主张对方过失杀人。

◆D.甲公司对乙公司提起诉讼,主张乙公司存在缔约过失。

◆法院如何判决?代表着法律是认可或者否定这样的习惯。

?河南新县回应官员饮酒死亡事:生前就有表彰计划

?来源:2008年3月12日,新华网

?据当地媒体《东方今报》报道,2月26日晚上,郭世忠受两名乡里干部邀请,在与县政府一墙之隔的“金鑫酒店”吃饭,饭后到该酒店6楼的“金鑫娱乐城”唱歌。2月27日零点左右,新县人民医院120接到电话赶到“金鑫娱乐城”,发现郭世忠神志不清,意识模糊,人事不省,瞳孔散大。一个多小时后,郭世忠在医院里不治身亡。……2月28日,新县县委追记郭世忠为“优秀共产党员”,新县县政府为他追记个人三等功,信阳市人口计生委号召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向郭世忠同志学习。……新县县委、县政府此举很快受到当地群众和媒体的质疑。…….(续)

?2007年1月,河南省信阳市委连发3份红头文件,禁止公职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新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夏宗明称,“禁酒令”禁止公务员中午饮酒,但并没有禁止晚上饮酒。今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郭瑞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禁酒令”效果好,会长期坚持下去。

?4万人祭奠跳楼自杀的大学老师张薇

?

?中山大学辅导员张薇跳楼自杀,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近日有超过4万人,在同怀网https://www.doczj.com/doc/8110507083.html, 参与了张薇的网祭活动,留言超过1千条。

?

?

?张薇,女,2001年至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硕士毕业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任学生辅导员仅半年,2008年2月25日在广州大学城宿舍楼跳楼身亡,当时她刚刚度过25岁的生日。…….从她的博克上看,工作后常常有“被逼酒逼到哭的悲惨饭局”,“被恶心的领导恶心的占便宜的不堪回忆”,尤其是所在单位的C处长最让她厌恶,“而且酒量的不同直接造就了人际关系的不同”,造成了领导的喜好、岗位分配的差异。不过这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难免的事情,“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们也不必将社会过于理想化;而且半年来张薇也越来越适应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我现在已经开始理性的琢磨如何有效应对酒局,还有,我终于开始吃虾和蟹这一类的玩意儿了,因为如果不吃这些,那就只能吃鳄鱼肉穿山甲肉猫头鹰肉等更加恐怖的东西……” 。

?

?

?法律与习惯

?(1) 一个社会的反复实践乃是根深蒂固,全面移风易俗只是一种堂吉珂德式的浪漫。

?(2 )法律应当遵从善良风俗,而不是屈从一切习惯。法律承担着扬善去恶的使命,承担着剪除陋俗、恶俗的使命。法律是认可还是排斥习惯?这是一种选择,法律需要在选择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3 )习惯的形成包含了每个人参与,每个人对习惯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贡献,正面或者负面的贡献。我们对某些行为的认同或者反对、容忍或者抵制、接近或者保持距离都带动着一个时代的风气。

?复习: 对价

?1. 区分有无对价的一般意义

?2. 有关对价的理论

?(1)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Common Law (1881) / Holmes 与一位中国留学生的交往

?(2) 有关对价的法与经济学的理论

?(3) 民法上的给付原因

?(4) 没有对价的许诺一律没有强制力吗?

?(5) 对价和在先义务(preexisting duty)

?---- 船员罢工

?---- 部分清偿金钱债务

?---- 诉讼和解协议中的对价

合同订立

方流芳

合同订立的方式

?要约和接受要约(承诺),条13。

?要约和承诺并不是一个最为妥当的表达,要约和接受要约都是承诺。“承诺”的特定含义是要约的接受。

?以通知或者行为表示接受(条22)。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通常是言词,在某些情形,受要约人基于信赖,也可用行为表示接受。

?合同书(条31)。

?一个复杂的商业合同是反复谈判的结果,要约和承诺的顺序常常变得难以追溯,区分要约和承诺也变得无足轻重。

?比较:art. 2.1, PICC

要约的属性

?条14

?(1)内容确定;

?(2)一经接受,即受拘束;

?(3)指向特定的受要约人。

?比较:art. 2.8

要约的识别和区分

?出租车

?广告

?悬赏广告

?招标和投标

?拍卖

?公共服务

?商店陈列的商品

要约的撤回、撤销和到达

?法律规则的差别

?到达和生效,条16(art.2.3)

?到达之前的撤回,条17(art.2.4)

?到达之后的撤销,条18、19(art. 2.4)

?ARTICLE 2.3

?(Withdrawal of offer)

?(1) An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when it

?reaches the offeree.

?(2) An offer, even if it is irrevocable, may

?be withdrawn if the withdrawal reaches the offeree before o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offer.

?ARTICLE 2.4

?(Revocation of offer)

?(1) Until a contract is concluded an offer

?may be revoked if the revocation reaches the offeree

?before it has dispatched an acceptance.

?(2) However, an offer cannot be revoked

?(a) if it indicates, whether by stating a

?fixed time for acceptance or otherwise, that it is

?irrevocable; or

?(b) if it was reasonable for the offeree to

?rely on the offer as being irrevocable and the offeree

?has acted in reliance on the offer.

?A invites B to submit a written offer of the terms on which B is prepared to construct a building.

B presents a detailed offer containing the statement “Price and other conditions are not good after 1 September”. If A and B operate within a legal system where such a stat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dication that the offer is irrevocable until the specified date, B can expect the offer to be understood as being irrevocable. The same may not necessarily be the case if the offeree operates in a legal system where such a statement is not considered as being sufficient to indicate that the

?offer is irrevocable.

?A seeks an offer from B for incorporation in a bid on a project to be assigned within a stated time. B submits an offer on which A relies when calculating the price of the bid. Before the expiry of the date, but after A has made the bid, B informs A that it is no longer

?willing to stand by its offer. B’s offer is irrevocable until the stated date since in making its bid

A relied on B’s offer.

?2008年3月10日,甲从北京朝阳区给住在北京昌平区中国政法大学校内的乙发出一封普通信件,称:聘用乙为公司法律事务部雇员(月薪3000元),“本要约有效期为3天”。北京市内信件的邮递时间通常是1天,信件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收发室搁置了多日,乙在5月10日才收到这封信。乙收到信件之后,当即打电话给甲表示承诺,甲的回答是:“要约已经过期。” 试问:

?(1)甲的要约在何时“到达”乙?

?(2)乙如何证明他在5月20日才收到信件?邮戳?证人?

?(3)谁应当对投递的延误负责?

?(4)三天有效期应从何时开始起算?

?

要约的失效

?条20(art. 2.5)

条20列举要约失效的原因

Art. 2.5仅以拒绝为失效的原因之一,同时对“拒绝”作扩张的解释。

?失效和终止

?ARTICLE 2.5

?(Rejection of offer)

?An offer is terminated when a rejection

?reaches the offeror.

?1. Rejection may be express or implied

?2. Rejection only one cause of termination of an offer

要约的接受(承诺)

?承诺(条21、22):

?(1)接受要约的意思表示。

?讨论:条21,“同意”还是“接受” ?

受领人不”同意”要约,这是否会产生一个合同法问题?

受领人”同意”而不接受要约,这是否会产生一个合同法问题?

?什么是接受?对于要约无异议,并且表示无条件和无差异地认可的意思。

?“同意”的由来(条21与art.2.6.):“a statement made by or other conduct of the offeree indicating assent to an offer is an acceptance.Silence or inactivity does not in itself amount to acceptance.”(受领人指向要约人的表达同意的声明或者其他行为为接受。沉默或不作为不能单独构成接受。)

?(2)通常以通知方式向要约人表示承诺的意思。

?或者根据要约的性质,或者作为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实践的结果,或者作为当事人接受的交易习惯的结果,要约受领人得以行为的实施而表示接受(art. 2.6)。

?讨论:

?如何通知? (条22、条26的解释)

?沉默和不作为是否构成承诺?(art.2.6)

?示例:p.35

?ARTICLE 2.6

?(Mode of acceptance)

?(1) A statement made by or other conduct of the offeree indicating assent to an offer is an acceptance. Silence or inactivity does not in itself amount to acceptance.

?(2) An acceptance of an offer becomes effective when the indication of assent reaches the offeror.

?(3) However, if, by virtue of the offer or as a result of practices which the parties hav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mselves or of usage, the offeree may indicate assent by performing an act without notice to the offeror, the acceptance is effective when the act is performed.

?

?1. A requests B to set out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newal of a

?contract for the supply of wine, due to expire on 31 December. In its offer B includes a provision stating that “if we have not heard from you at the latest by the end of November, we will assume that you have agreed to renew the contract on the conditions as indicated above”. A finds the proposed conditions totally unacceptable and

?does not even reply. The former contract expires on the fixed date without a new contract having been agreed between the parties.

?2. Under a long-term agreement for the supply of wine B

?regularly met A’s orders without expressly confirming its

?acceptance. On 15 November A orders a large stock for New Year. B does not reply, nor does it deliver at the requested time. B is in breach si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parties, B’s silence in regard to A’s order amounts to an acceptance.

?承诺何时生效?(art.2.6,条26)

?意思到达和“通知到达”是否存在差别?

?承诺生效规则的差异:发送主义和到达主义

?这些差异有哪些现实意义?我们是否必须在不同的规则之间选择而不能创造自己的规则?

?承诺的生效时间

?示例1:一项要约包含以下指示:“……如果阁下同意本公司上述建议,请在收到本公司上述建议之后的两个工作日之内,用挂号邮件将贵公司承诺函发送给本公司驻北京办事处王燕女士。本公司驻北京办事处地址如下……。”

?示例2:一项要约包含以下指示:“……如果阁下愿意购买本公司开列的上述书籍,请填写购书单并以邮汇方式交付购书款和相当于购书款总额10%的邮费,购书单和汇款单一律寄到本公司财务部。本公司地址如下……。”

?示例3:2000年5月10日,保险公司在报纸上刊登以下启事:“2000年5月8日,巴拿马籍货轮‘航天’号在福建海域失踪,有人得知该船自5月8日之后的下落,请向本公司报告,本公司奖励人民币30万元。该船特征如下……。本公司地址、电话如下…….。本启事的效力到2000年9月30日终止。”某海事调查公司从5月10日开始调查‘航天’号下落,于10月1日在雅加达港口发现失踪的货轮,立即电话通知保险公司。

?承诺的合理时间(条23、art.2.7)

?要约设定承诺期限的,受领人应在期限内表示接受;

?要约没有设定期限的,受领人应在具体情形下合理的时间内表示接受,合理性标准应当参照要约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以对话方式传递的要约……..。

附承诺期限的要约(条24、art.2.8、条16)

?如何计算承诺期限?

要约的接受(承诺)2

◆迟到的承诺(条28、条29、art. 2.9)

(1)迟到的承诺不生承诺之效力,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领人,它已被作为承诺(条28,为受领人向要约人发出的“新”要约)。

(2)按通常情形可在承诺期限内到达要约人的承诺,因不当延误而在承诺期限之后到达要约人,该承诺有效,但是,要约人将不接受承诺的意思及时通知受领人者除外(p. 40)。

◆承诺的撤回(条27、art. 2.10)

◆承诺和要约的一致性(条30、art.2.11-1)

一般规则:修正要约的承诺通常是要约的拒绝和反要约;

例外规则:非实质性地修正要约的回复为有效承诺,除非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条31、art.

2.11-2)。

?哪些修正是实质性的?

?合同的书面确认

33、Art. 2.12

?条

?ARTICLE 2.12 (Writings in confirmation)

?If a writing which is sent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and which purports to be a confirmation of the contract contains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terms, such terms become part of the contract, unless they materially alter the contract or the recipient, without undue delay, objects to the discrepancy.

?“Writings in confirmation”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situation where a contract has already been concluded either orally or by the exchange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s limited to the essential terms of the agreement, and one party subsequently sends the other a document intended simply to confirm what has already been agreed upon, but which in fact contains terms which are additional to or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iously agreed by the parties. ……In other words, just as for the modifications contained in an acknowledgement of order, it is provided that terms additional to or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iously agreed by the parties contained in a writing in confirmation become part of the contract, provided that they do not “materially” alter the

?agreement and that the recipient of the document does not object to them without undue delay.

?双方通过口头谈判或者信件交换形成合同之后,一方向另一方发送确认合同存在的文件,此为合同的书面确认。目的是以书面形式记载双方的已经形成的合意。

?与修正要约的承诺的差别在哪里?与合同法第33条的比较。

合同书(条32、条35)

?什么是合同书?

?当事人签署的、表达当事人已经形成的合意的书面文件为合同书。

?(1)当事人约定的形式;

?(2)即使在签署之前已经形成合意,合同的成立时间是双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时;

?(3)“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在合同书,为什么“签字或者盖章”时间代替“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时间成为合同成立时间?

以特定事项或者特定形式作为合同成立要件(art. 2.13)

?在谈判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坚持:合同的成立取决于双方是否就特定事项或者特定形式达成一致,那么,在双方当事人就特定事项或者特定形式达成一致之前,双方不存在合同。

?示例1-4(p.45-47)

?(1)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没有在谈判中坚持特定形式,故不得以某一非实质条款的缺位而否认合同存在;

?(2)若一方当事人在谈判中明确要求双方就某一特定事项的形成合意,未就特定事项形成合意之前,合同不成立;

?(3)若双方就全部主要条款达成一致,签署包含主要条款的“谅解备忘录”,并约定举行公开签约仪式、交换合同文本,那么,签署谅解备忘录的时间可视为合同成立时间;

?(4)其他情形同前,“谅解备忘录”称“在最终协议签定之前,本备忘录对当事人无拘束力”,那么,在举行公开仪式,交换合同文本的时候,合同成立。

以书面形式作为合同成立要件的例外情形

(条36、37)

?一般规则:若当事人约定合同的书面形式,在书面形式成就之前,合同不成立。

?例外规则1:嗣后虽未采取书面形式,但一方当事人已履行主要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接受

履行的,合同成立(条36);

?例外规则2:当事人约定签署合同书,一方当事人在书面合同形成之前已履行主要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接受履行的,合同在其书面形式之前成立(条37)。

刻意存留的未决条款(art.2.14)

?规则一:当事人有意签定合同,可将一些未决事项留待日后谈判或者第三人裁决。

?规则二:若双方日后未能就未决条款达成一致,或者,第三人未能对未决事项进行裁决,不影响合同的存在。

?规则三:若无其他方法界定未决条款,则不适用规则二。

格式条款1

?格式条款的属性(条39、art.2.19)

?(1)一方当事人(通常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事先准备的条款;

?(2)为了普遍和重复使用而事先准备的条款;

?(3)排除磋商的条款。

?为什么有格式条款?标准化服务和无差别对待;反复磋商的必要性、可行性消失。

?需要注意的属性:

?(1)在同一合同中,常常同时存在一般条款和格式条款,前者不排除谈判和个别对待。

?(2)格式条款并不总是明示存在,而是可以隐含在交易条件之中而为默示存在。

?(3)一般条款和格式条款是作为一个整体被接受的,不管你是否阅读、是否理解和是否“真正”接受了格式条款。

?示例1-3,pp.57-58

?1. A intends to conclude an insurance contract with B covering

?the risk of liability for accidents of A’s employees at work. The parties sign a model contract form presented by B after filling in the blank spaces relating, among other matters, to the premium and to the maximum amount insured. By virtue of its signature, A is bound

?not only by the terms which it has individually negotiated with B, but also by the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National Insurers’

?Association, which are printed on the form.

?2. A normally concludes contracts with its customers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standard terms which are printed as a separate document.

?When making an offer to B, a new customer, A fails to make an express reference to the standard terms. B accepts the offer. The standard terms are not incorporated in the contract unless A can prove that B knew or ought to have known of A’s intention to conclude the contract only on the basis of its own standard terms, e.g. because the same standard terms had regularly been adopted in previous transactions.

?3. A intends to buy grain on the commodity exchange in London.

?In the contract concluded between A and B, a broker on that exchange, no express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standard terms which normally govern brokerage contracts concluded at the exchange in question. The standard terms are nevertheless incorporated in the contract because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kind of contract in question amounts to a usage.

格式条款2

?格式条款的问题(art. 2.20、条40):

?第四十条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ARTICLE 2.20 (Surprising terms)

?(1) No term contained in standard terms which is of such a character that the other party could not reasonably have expected it, is effective unless it has been expressly accepted by that party.

?(2)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 term is of such a character regard shall be had to its content, language and presentation.

?格式条款包含随同者(adhering party)难以觉察或者难以会意的条款——意外条款;意外条款超出随同者的合理预见范围,对随同者不生效力。

?1,内容的“意外”(p. 59)

?----art. 2.20与合同法条40的实质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

?2,语言或表达的“意外”(p. 59)

?“一个特定的语词可能既含糊,又清晰,这取决于格式条款的附随者和使用者是否属于同

一专业范畴。”

?3,明示的接受阻却意外(p.60)

格式条款3

?Art. 2.21和条41

?(1)解释;

?(2)冲突。

?ARTICLE 2.21

?(Conflict between standard terms and non-standard terms)

?In case of conflict between a standard term

?and a term which is not a standard term the latter

?prevails.

?第四十一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为什么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要选择“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者的解释?谁选择?

格式条款4

?双方当事人各自向对方提出格式条款。

?ARTICLE 2.22 (Battle of forms)

?Where both parties use standard terms and

?reach agreement except on those terms, a contract

?is concluded on the basis of the agreed terms and

?of any standard terms which are common in

?substance unless one party clearly indicates in

?advance, or later and without undue delay

?informs the other party, that it does not intend to

?be bound by such a contract.

?1 ,上述情形通常不构成一个问题。不达成一致,合同不成立。但是, 如果双方在签约之前就开始履行合同而构成以行为表示接受要约,则产生问题:哪一方提供的格式条款成为当

事人之间的合同?

?规则一:双方形成的非格式条款和实质共通(common in substance) 的格式条款构成当事人之间的合同。

?事例1 (p. 63, knock out doctrine )

?规则二:如果能够区分先后顺序,从某一方发出的、最后的格式条款构成合同(the last shot )。

?规则三:排除规则一的适用。

?事先或者事后及时的反对,明白无误地表明不接受对方的任何格式条款。

?事例2-3 (p. 63 )

?阅读和预习:

、复习

?1

1)王江雨,买卖合同的一般规则和格式之战,民商法论丛(第8卷),梁慧星编,法律?(

出版社(1997)。

2)Peter Benson, 合同法理论(易继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pp. 293-377 ?(

亨利马瑟(Henry Mather), 合同法与道德(Contract Law and Morality), 戴孟勇、贾林

?(3)

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第六章:合同:要约与承诺,页195-214

法律出版社

?(4) Foundations of Contract Law, edited by Richard Craswell and Alan Schwartz,

(影印本),pp. 223-286

、预习

?2

王泽鉴,缔约上之过失,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页77-91;

?(1)

法律上之发现,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页8-11。

同法第三章

?(2)

国际商事合同准则pp. 64-89

?(3)

无效合同案例1

?(4)

?本案有哪些诉讼第三人?一审法院为什么追加第三人参加诉讼?

?一审法院为什么考虑陵城中队不是法人,而是法人的分支机构?

“法定代表人” 1999年(债务发生之后

?一审法院如何看待合同的效力?一审法院为什么认定

的第三年)在销售发票上的签字属“无效民事行为”?

?二审法院如何认定合同的性质?

“违法所得,依法不予保护”是什么意思?

?二审法院称

无效合同案例2

?(5)

1987年的400万美元投资款为主线,分析棉纺厂、纺织公司、广庆公司、肇庆市计委、?以

肇庆市经委之间的法律关系?

1988年的225万美元投资款为主线,分析棉纺厂、纺织公司、广庆公司、肇庆市计委、?以

肇庆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之间的法律关系?

?肇庆市升为地级市如何成为牵涉合同效力的事件?

?自行法律检索:寻找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求证该案保证合同的合法性。

?

?在本案谁是损失的终极承担者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3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法释〔2012〕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 解释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条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二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还应当适用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 二、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

合同法案例分析复习参考

案例分析复习参考 1.某山区农民赵某家中有一花瓶,系赵某的祖父留下。李某通过他人得知赵某家有一清朝花瓶,遂上门索购。赵某不知该花瓶真实价值,李某用 1 万 5 千元买下。随后,李某将该花瓶送至某拍卖行进行拍卖,卖得价款 11 万元。赵某在一个月后得知此事,认为李某欺骗了自 己,通过许多渠道找到李某,要求李某退回花瓶。李某以买卖花瓶是双方自愿的,不存在欺骗,拒绝赵某的请求。经人指点,赵某到李某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合同,并请求李某返还该花瓶。 试分析:(1)赵某的诉讼请求有无法律依据?为什么? (2)法院应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 1)赵某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李某与赵某之间的合同属于显失公平的买卖合同,且显失公平系由于赵某欠缺交易经验所致,因此赵某有权依据《合同法》第 54 条的规定,请求法院撤销合同。买卖合同一旦被撤销,合同即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依据《合同法》第 58 条的规定,赵某有权请求李某返还财产。 依上述理由,赵某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 ( 2)法院应根据《合同法》第 54 条的规定撤销该花瓶买卖合同。并依据《合同法》第58 条的规定,要求李某将花瓶退还给赵 某,赵某将收到的花瓶款退还给李某。若李某愿意支付与该花瓶价值相当的价款,赵某也同意接受,赵某可以不用撤销该合同,由李某补齐余下的价款即可。 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秘密从境外买卖免税香烟并运至国内销售的合同。甲公司依双方约定,按期将香烟运至境内,但乙公司提走货物后,以目前账上无钱为由,要求暂缓支付货款,甲公司同意。 3 个月后,乙公司仍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多次索要无果,遂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货款并支付违约金。 试分析:(1)该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为什么? (2)应如何处理?答题要点:(1)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依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故为无效合同。 (2)由于合同为无效合同,合同自始、绝对、确定、永久没有法律拘束力,因此法院应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同时,甲公司和乙公司的交易损害了国家利益,法院可以采取民事制裁措施,没收双方用于交易的财产。 3.甲企业与乙企业达成口头协议,由乙企业在半年之内供应甲企业50 吨钢材。三个月后,乙企业以原定钢材价格过低为由要求加价,并 提出,如果甲企业表示同意,双方立即签订书面合同,否则,乙企业将不能按期供货。甲企业表示反对,并声称,如乙企业到期不履行协议,将向法院起诉。 试分析:(1)此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无法律效力? (2)为什么? 答题要点:(1)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口头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 (2)依据《合同法》第 10 条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合同在《合同法》上属于不要式合同,不采取书面形式对买卖合同效力没有影响。依据《合同法》第44 条的规定,依法成立的 合同,自成立之时起生效。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属于生效的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理应按照《合同法》合同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4.某果品公司因市场上西瓜脱销,向新疆某农场发出一份传真:“因我市市场西瓜脱销,不知贵方能否供应。如有充足货源,我公司欲购 十个冷冻火车皮。望能及时回电与我公司联系协商相关事宜。”农场因西瓜丰收,正愁没有销路,接到传真后,喜出望外,立即组织十个车皮货物给果品公司发去,并随即回电:“十个车皮的货已发出,请注意查收。”在果品公司发出传真后,农场回电前,外地西瓜大量涌入,价格骤然下跌。接到农场回电后,果品公司立即复电:“因市场发生变化,贵方发来的货,我公司不能接收,望能通知承运方立即停发。”但因货物已经起运,农场不能改卖他人。为此,果品公司拒收,农场指责果品公司违约,并向法院起诉。 试分析:(1)本案的纠纷是因谁的原因导致? ( 2 )为什么? (3)此案应如何处理?答题要点:(1)此案的纠纷是因农场的原因而导致。 (2)此案双方发生纠纷的原因是农场没有理解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其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第15条。果品公司给农场的传真 是询问农场是否有货源,虽然该公司在给农场的传真中提出了具体数量和品种,但同时希望农场回电通报情况。因此,果品公司的传真具有要约邀请的特点。农场没有按果品公司的传真要求通报情况,在直接向果品公司发货后,才向果品公司回电的行为,因没有要约而不具有承诺的性质,相反倒具有要约的性质。在此情况下如果果品公司接收这批货,这一行为就具有承诺性质,合同就成立。但由于果品公司拒绝接收货物,故此买卖没有承诺,合同不成立。 ( 3)基于上述原因,法院判决农场败诉,果品公司不负赔偿责任。 5.某制衣厂(以下简称甲方)为生产高档毛衣向某机械厂(以下简称乙方)订购一套机织设备。双方本应按照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但由于乙方说没关系,表示肯定能够在两个月内送货上门,并安装调试至顺利生产,故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两个月后,乙方准时将设备送到甲方,并进行了安装调试。在安装完毕之后的试生产过程中,机器出现故障。甲方请乙方的专业人员又进行了两次调试,但故障仍未排除,于是,甲方以合同未采用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为由,要求认定合同不成立,并退货。

新的劳动合同法(3)

新的劳动合同法(3) 劳动合同法 | 最新劳动合同法 第十一条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劳动合同法和本条例的行为的投诉、举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五十五条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第八条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的职工名册,应当包括劳动者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内容。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已经2020年9月3日国务院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二条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合同法第47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规定 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就涉及到如何计算经济补偿的问题。计算经济补偿的普遍模式是: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及有关国家规定对工作年限及经济补偿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计算经济补偿中的工作年限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应从劳动者向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之日起计算。如果由于各种原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影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劳动者连续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

的,工作年限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如劳动者甲自2008年在某企业工作,期间劳动合同一年一签,一直工作到2012年。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满后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时,计算的工作年限应从2008年算起,共四年。如果劳动者为同一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多年,但间隔了一段时间,也先后签订了几份劳动合同,工作年限原则上应从劳动者提供劳动之日起连续计算,已经支付经济补偿的除外。总之,本条“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连续几个合同的最后一个合同期限,原则上应连续计算。当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利用短期劳动长期用工的现象将会减少,这主要是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两个措施,一是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用人单位也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部1996年关于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计发经济补偿金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的合并、兼并、合资、单位改变性质、法人改变名称等原因而改变工作单位的,其改制前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 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前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和原有关国家规定计算经济补偿。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签订,试行后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梁慧星合同法讲座-5

梁慧星合同法讲座-5 2007-04-17 19:48 可撤销的合同 下面请同志们看54条。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这是把《民法通则》的规定搬过来。第一种情况与《民法通则》的规定完全一致,改变的是第二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民法通则》上说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现在作了重大的修正,在"显失公平"前加了"订立合同时"。问题是如果合同订立的时候是公平的,在合同生效后由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一方当事人遭受重大的损害,造成双方当事人显失公平,这种情况按照原来条文的设计,应该适用情事变更。原来的草案上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因与双方当事人无关的原因,发生了社会环境的异常变动,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当事人一 方遭受重大的损害,这个时候双方当事人就应该重新协商,如果达不成协议,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解除合同、变更合同,这叫情事变更原则。情事变更原则就是借助法院来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以此来平衡由于社会的异常变动所引起的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失衡,实质上就是由双方当事人来分担由于异常损害所造成的风险。今年4月份台湾通过了民法债编的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就明文规定了情事变更原则。我们的这个情事变更原则到大会通过之前被删掉了。为什么会被删掉呢?这个原则在大会审议的时候成为一个大家攻击的焦点,几乎是一致地反对这个原则。怎么样解释这个现象?按照我的理解,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民法院从建国以来,它的威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低下,人民代表不信任人民法院,当他们理解了情事变更原则是一个授权条款以后,他们就马上感到不放心。他们说现在没有这个授权还出了那么多不公正的裁决,关系案、人情案、地方保护主义,现在如果再给它一个授权,加上情事变更原则与正常商业风险的界限也不是那么好划清楚的,这样一来怎么得了?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之下大会上绝大多数的代表都反对这个制度,后来不得以,删掉了情事变更原则。删掉了这个制度以后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的可以适用54条,那合同成立以后因情事变更造成的显失公平怎么办?在这里我给同志们建议,可以采取两个办法来解决它。一个,我们把情事变更当作一个理论上的规则来适用,用来补充法律漏洞。同志们记得在1992年的时候,最高法院有一批复,是关于重庆市和湖北省之间的一个购销煤气表的合同。最高法院在批复当中说,合同订立以后,因与双方当事人无关的原因发生了情事变更,什么情事变更呢?生产煤气表的原材料,铝锭原来是每吨4400元,后来国家一下上调到16000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按原来的合同履行,对供方显失公平,因此就确认解除这个合同,免除供方的责任。这是用判例的形式确立了情事变更原则。以后法院如果受理了同样的案件也可以考虑采取同样的方式解决。第二个方案可以根据第一章第6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来解决。就是说合同成立以后,因与双方当事人无关的原因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造成了一方当事人遭受巨大的损害,这种情况下,你这个原告或者被告还坚持要按照原来的合同履行,这样的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因为前面诚实信用原则不是讲不能靠损害他人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吗?因此我们可以直接适用第一章第6条关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54条第2款的规定已经在前面讲到了。 刚才休息的时候有的同志提出,第一个问题说有关法人法定代表人的越权行为中的权限范围是不是就是指经营范围。这里的一个要点是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法人的行为,因此法定代表人没有个人的权限范围,他的权限范围就是企业法人的经营范围,法人的权利能力、行为

合同法试题2

《合同法》期末练兵综合测试题(2002春) 中央电大法律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 1.合同2.合同法3.合同法的基本原则4.格式合同5.承诺适格6.招标7.拍定8.强制缔约9.附合缔约10.缔约过失责任11.附条件合同12.可撤销的合同13.表见代理14.合同的履行15.同时履行抗辩权16.不安抗辩权17.代位权18.合同权利的让与19.合同承受20.解除权21.提存22.抵销23.赔偿损失24.违约过错原则25.过错责任原则26.不可抗力27.侵权责任28.法律责任竞合29.法律管辖竞合30.合同解释31.买卖合同32.试用买卖33.供用电合同34.赠与合同35.捐赠36.借款合同37.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38.租赁合同39.房屋租赁合同40.承揽合同41.运输合同42.技术合同43.保管合同44.仓储合同45.委托合同46.行纪合同 二、填空题: 1.民事行为根据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_行为。 2.广义的合同法是指调整_____________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合同法基本原则具有___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4.当事人订立合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形式。 5.根据法律是否规定一定名称和相应的规范,合同可分为_______合同和_____合同两种。 6.根据合同成立是否需要实际交付实物分为___________合同与_________合同。 7.依合同是否以交付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_________合同和_________合同。 8.要约是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表示。 9.要约邀请又称___________。 10.要约在____________时生效。 11.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到达受要约人时方产生撤回效力。 12.我国《合同法》第22条规定,承诺应当以__________的方式作出。 13.在承诺生效的时间上我国立法采取的是____________。 14.一般来说,承诺生效的地点就是合同____________的的地点。 15.合同义务又可分为________义务与__________义务。 16.随附义务可分为__________义务和__________义务。 17.合同的保全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意思表示瑕疵依瑕疵是否基于表意人自身的原因,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19.协作履行包括的内容有:及时通知的义务、___________的义务和_______的义务。20.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______年,从_______________之日起计算。 21.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主要有两种情形: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2.合同的移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招标签约是通过招标、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订立合同的。 24.合同终止的原因是指引起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的____________。 25.混同的原因有_________承受和_________承受。 26.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上采用___________原则。

合同法第192条[工作范文]

合同法第192条 篇一:合同撤销的方法及后果 合同撤销的方法及后果 韩洪律师 核心提示:合同撤销,指已成立的、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因一方当事人的主张而被撤销。合同被撤销前,合同对当事人仍有效力,在撤后,合同无效,并且其无效的效果溯及合同成立之时,即合同自始不发生效力。合同撤销以主张撤销的一方当事人享有并行使撤销权为前提,它和债权人撤销债权的目的、适用情形有一定的区别,合同撤销制度也不同于合同解除制度。 一、合同撤销权的性质 1.合同撤销权属于形成权。 目前在理论界通说认为,合同撤销权属于形成权的一种,即合同撤销权的行使,为撤销权人单方的行为,无须相对人表示同意,也无须其配合,就能使合同的效力发生变化。虽然在实践中,需要通过诉讼或仲裁的方式来达到合同撤销的目的,但是,法院和仲裁机关均非合同当事人,与合同无任何利害关系,并不实际享有合同撤销权,它们只是对当事人行使撤销权进行必须的审查和确认。这也是《合同法》规定,在审理纠纷中没有合同当事人明确提出撤销主张时,

法院或仲裁机构依职权不得主动撤销合同的原因。 2.合同撤销权与债权人的撤销权虽然都属于形成权,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区别。 第一,目的不同。合同撤销权制度的目的是维护意思表示有瑕疵当事人的利益,而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的目的是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第二,适用情形和后果不同。合同撤销权是在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有瑕疵,且已成立的合同应撤销的情形下行使。而债权人的撤销权行使的情形是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无偿、低价转让、处分其财产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合同撤销权与合同解除权虽然都能发生合同效力溯及消灭的后果,但前者适用的对象是可撤销合同,即效力不完全的合同,后者适用的对象是有效合同。 第三,发生的原因不同。合同撤销的原因只能是由法律规定,而债权人的撤销债权的原因即可以法律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进行约定。《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四,行使期限不尽相同。合同撤销权和债权人的撤销权的行使期限都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

合同法精讲()

合同法精讲(2011)一、合同法概述

1,合同的概念 合同又称契约,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法》中所指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同属于民事法律领域的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以及其他法律性质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合同的基本特征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2)合同是多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从法律上明确当事人之间特定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文件; 4)合同是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协议。 3,合同法的概念与特征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合同关系。 合同法具有以下特征:

1)合同法强调主体平等、自愿协商、等价有偿的原则; 2)合同法贯彻契约自由的原则; 3)合同法从动态的角度为当事人提供财产关系的法律保护。 4,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其效力贯穿于整个合同法制度和规范之中的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 1)平等原则。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合同法》第三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自愿原则。合同自愿原则表现为合同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合同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3)公平原则。《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

合同法解释三

合同法解释三 时间:2011-02-27 10:48:15 作者:郭保全律师文章分类:合同法规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合同的订立 第一条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二条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第五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合同法通则比较研究

《合同法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合同法学》 学分:3 总课时:54 开课时间:大学三年级上学期 教材: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郭明瑞王轶《合同法新论—分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或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必读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合同法的司法解释(目前主要是《解释》(一))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合同法概述-----------------------------3学时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6学时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6学时 第四章合同的内容---------------------------- 2学时 第五章合同的解释-----------------------------2学时 第六章合同的履行-----------------------------4学时 第七章违约责任-------------------------------6学时 第八章合同的变更与转让-----------------------2学时 第九章合同权利与合同义务的终止---------------3学时 第十章合同的法律适用-------------------------2学时 第十一章合同法分则----------------------------18学时 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讲授我国合同法为主,适当介绍普通法系合同法、大陆法系合同法和国际统一的合同法规则,并对中外合同法作适当比较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我国合同法规则,初步了解我国合同法与国外合同法的主要差别,能运用我国合同法规则正确地分析、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并具备初步的合同法理论研究能力。

合同自由漫谈(方流芳)

合同自由漫谈 方流芳 嘉宾:梅夏英(武汉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 张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 主持人:程啸(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尹飞(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 时间:2001年10月12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贤进楼501会议室 尹:大家好,今天是本学年“民商法前沿”系列论坛的第八讲,“民商法前沿”系列论坛是由我们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和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旨在活跃我院民商法学的学术气氛,推动民商法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次活动将邀请国内外民商法理论界、立法、司法及实务界的专家学者介绍民商法理论前沿问题、最新立法进展和动态以及实务中有重大影响的争议问题、疑难案例。每次演讲的内容都将安排专人整理,在征得演讲人同意之后在“中国民商法网”(https://www.doczj.com/doc/8110507083.html,)上发布。今天的讲座由我和程啸博士共同主持。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了政法大学的方流芳老师给我们讲《漫谈合同自由》。同时今天还邀请了武汉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梅夏英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张谷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今天的论坛。 程:今天晚上的程序安排是先请方老师给我们做演讲,然后由张谷老师和梅夏英老师进行评议,接着由方老师做了一个回应,最后留出一段时间给大家自由交流提问。下面我们请方老师做精彩演讲。 方流芳老师:谢谢民商法中心的邀请,谢谢各位。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漫谈合同自由》,我想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人类为什么需要合同,人类运用合同做些什么? 第二,关于合同自由和限制合同自由的公共政策、意识形态; 第三,法律如何在合同自由和限制合同自由之间寻求合理的边界? 最后讲合同法对合同关系的影响。 我觉得合同的源动力来自人类社会对信用的需求,无论是出于政治、经济、宗教或社交目的,人都需要受信于人,也需要取信于人。我们把这种信誉的授予和取得称为信用关系,而这种信用关系就是通过契约来建立的。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到饭店去吃饭,实际上你和饭店双方彼此都在给予信用。你走进饭店,你是相信这个饭店的,你相信他的餐具是干净的,你相信他的肉不是注水猪肉,你相信你买的酒里面没有工业酒精,你相信他的要价是公道合理的,这时你才走进这家饭店;那么饭店在接待你的时候,也给予你一个信用,他相信你吃完饭以后会付钱。那么如果说在一个社会里,你觉得不可信的事情太多,觉得什么事情都不放心,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去享受生活,如:当你早上起来要喝一碗豆浆的时候,你不放心豆浆里是不是有漂白剂;当你用热水器的时候你担心它会不会爆炸;当你吃东西时担心会有添加剂。再谈远一点,比如你打官司后不放心法院判决能不能执行;和人打交道的时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3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法释〔2012〕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条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二条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还应当适用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 二、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 第五条标的物为无需以有形载体交付的电子信息产品,当事人对交付方式约定不明确,且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收到约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即为交付。 第六条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标的物的,可以代为保管多交部分标的物。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代为保管期间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买受人主张出卖人承担代为保管期间非因买受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同法答案

合同法 1. 中学生高某,16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七、八岁。高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家中一套闲房卖掉筹集购车款。后托人 认识李某,与李某签订了购房合同,李某支付定金5万元,双方遂后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了房屋产权转让手续。在这个事例中高某属于(B)。 A. 无行为能力的人 B. 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C. 完全行为能的人 D. 控制行为能力的人 2. 合同的订立必须要经过的法定阶段有(A)。 A. 要约和承诺 B. 意思和表示 C. 起草和抄写 D. 协商和谈判 3. 公序良俗原则中的公序是指社会的(B)。 A. 司法秩序 B. 公共秩序 C. 通行秩序 D. 重要秩序 4. 口头要约开始生效的时间为(C)。 A. 相对人接到要约之时 B. 相对人尚未接到要约时 C. 相对人了解要约的内容时 D. 相对人接到要约尚未了解内容时 5. 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承诺开始生效的时间采取的是(A)。 A. 到达主义 B. 通知主义 C. 发出主义 D. 双方约定 6. 我国合同法第33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签订确认书的时间是(A)。 A. 合同成立之前 B. 合同成立之后 C. 与合同成立同时 D. 双方约定 7. 合同成立的地点为(B)。 A. 合同签订地

B. 承诺生效地 C. 合同当事人主营业地 D. 合同当事人居住地 8. 采取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合同的成立地为(C)。 A. 合同签订地 B. 承诺生效地 C. 收件人的主营业地 D. 合同当事人居住地 9. 招标公告在一般情况下为(B)。 A. 要约之准备 B. 要约之邀请 C. 要约 D. 承诺 10. 甲乙两商贸公司订立了联营合同,甲公司以货币投资,乙公司以营业用房投资,但约定乙公司不参加经营,不承担风险,乙公司向甲公司 每年支付其投入资金的20%,该联营合同(B)。 A. 完全有效 B. 完全无效 C. 可变更可撤销 D. 效力未定 11. 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双方代表人均在合同文本上签了字,但都未盖合同公章,不久甲方开始分批交货,乙方收货后付款。后因货物质 量问题诉至法院,该合同(B). A. 无效,已履行部分双方返还 B. 有效,已履行部分不再返还 C. 合同未成立,已履行部分双方返还 D. 合同已成立,但须返还已履行部分 12.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撤销权,1年的性质为(B) A. 诉讼时效 B. 除斥期间 C. 履行期间 D. 以上都不是 13.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B)。 A. 为自始无效合同 B. 为效力未定合同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合同法司法解释全集 根据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审判需要,对《合同法》做出了一些实际的补充,一共有三个有关合同法执行的司法解释。先将所有司机解释汇集,方便大家的查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法律适用范围 第一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二、诉讼时效 第六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两年。 第七条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施行之日超过两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两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条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五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经济法-7--合同法(2)

教学设计(讲稿)

教学内容与设计 导入课题: 合同成立是否一定受到法律的保护?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 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一、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约束当事人的强制力。 二、合同的一般有效要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案例分析1: 甲长期担任A公司的业务主管,在A公司有很大的代理权限。在甲的努力下,A公司生意兴隆,新老客户遍及世界。由于A公司的董事长嫉妒甲的才能,无理解雇了甲。甲怀恨在心,于是再遭解雇一个月后,继续假冒A公司的名义从老客户B公司处骗得货物,逃之夭夭。B公司要求A 公司付款,A公司则以甲假冒公司名义为由拒绝付款。B公司坚持认为在其与甲做生意期间,他并不知甲已被A公司解雇,并且也未收到关于A 公司已解雇甲的任何通知,故B公司是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A公司仍应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双方相持不下,对簿公堂。 问:(1)按照我国合同法,A公司是否要为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 (2)甲是否也要承担责任? 案例分析2: 李某为一16周岁的中学生,偷了邻居家1000元钱,到商场花了900元钱买了一条金项链欲送给其女友,另10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给自己,其父母知道后,以李某为未成年人且钱是偷的为由要求退还该物品,请求商场返还1000元钱,商场不同意,双方争持不下,其父母将商场诉至法院。 问:商场有没有义务退货? 案例分析3: 下面哪些合同属于合法有效的合同? A、13岁的小学生李某向学校附近小食品店的王大妈买了一把塑料玩具手枪; B、20岁的大学生张某为了有钱请班里漂亮女生去高级酒吧,偷偷将父亲的一本邮票册卖给了邮票贩子葛某;复习导入5′ 讲授 案例分析20′ 案例分析20′ 案例分析20′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汇总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合同法司法解释全集 根据多年的实践研究,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实际审判需要,对《合同法》做出了一些实际的补充,一共有三个有关合同法执行的司法解释。先将所有司机解释汇集,方便大家的查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1999年12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法律适用范围 第一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第三条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时,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 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二、诉讼时效 第六条技术合同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法实施之前,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至合同法实施之日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

合同法的经典案例解析(3)

合同法经典案例解析一 该古董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案情介绍 李某本人酷爱收藏,并且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其家中收藏有一商代酒杯,但由于年代太久远,李某无法评估其真实价值,而只能大略估计其价值在10万元以上。某日,李某将其酒杯带到一古董店,请古董店老板鉴赏,店老板十分喜欢该酒杯,并且知道其价值不下百万,于是提出向李某买下该酒杯,出价为50万元。李某对此高价内心十分满意,但仔细一想,心知该酒杯价值绝对超过50万,如果拍卖,超过百万也有可能。但苦于拍卖成本过高,自身也没有条件拍卖。于是,李某心生一计,同意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待日后古董店老板高价卖出后再主张合同可撤销,要求变更合同。结果,古董店老板通过拍卖,酒杯被卖到1000万元。此后,李某向法院主张合同显失公正,要求古董店老板至少再补偿900万元。 试分析: 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合同是否成立,是否有效? 2.李某的请求是否具有法律依据?为什么? 3.法院应如何处理? 评析 1.李某与古董店老板的买卖合同已经成立,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并且一致,合同有效。 2.没有法律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显示公正的合同属于可撤销或可变更合同,本案中的买卖合同不属于此种情况。首先,李某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虽然他不知道酒杯的真实价值,但内心已经知道其价值绝对超过50万元,在此情况下他仍然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法律上就应该推定其意思表示真实有效,而不属于因缺乏经验导致判断失误的情形;其次,李某将酒杯卖给古董店老板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事后主张合同变更,因此当然不存在被骗或者失误的情形,相反,李某心知肚明,不属于合同显失公正;再次,李某主张合同显失公正属于恶意,不应得到支持。 3.根据上面分析可知,法院不应支持李某的请求,应认定合同有效。 撤销权与代位权的行使 案情介绍 甲公司为开发新项目,急需资金。2000年3月12日,向乙公司借钱15万元。双方谈妥,乙公司借给甲公司15万元,借期6个月,月息为银行贷款利息的1.5倍,至同年9月

合同法经典案例范文

合同法经典案例范文 合同法经典案例一 某商场新进一种CD机,价格定为2598元。柜台组长在制作价签时,误将2598元写为598元。赵某在浏览该柜台时发现该CD机物美价廉,于是用信用卡支付1196元购买了两台CD机。一周后,商店盘点时,发现少了4000元,经查是柜台组长标错价签所致。由于赵某用信用卡结算,所以商店查出是赵某少付了CD机货款,找到赵某,提出或补交4000元或退回CD机,商店退还1196元。赵某认为彼此的买卖关系已经成立并交易完毕,商店不能反悔,拒绝商店的要求。商店无奈只得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赵某返还4000元或CD机。 试分析: 1.商店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吗?为什么? 2.本案应如何处理? 1.商店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第58条规定:合同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基于上述理由,商店的诉讼请求有法律依据。 2.本案中,当事人因对标的物的价格的认识错误而实施的商品买卖行为。这一错误不是出卖人的故意造成,而是因疏忽标错价签造成,这一误解对出卖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根据本案的情况,符合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认定为属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赵某或补交4000元货款或返还CD机。

合同法经典案例二 甲商场3月份欲从乙冰箱厂购进冰箱50台,每台2800元,共计14万元。双方约定4月份货到后先付4万元,其余待销售后付清余下的10万元货款。后乙冰箱厂想在甲商场开设销售专柜,打开销路。双方遂签订租赁场地合同,约定租赁期为1年,自同年4月起至次年4月止,月租金2万元,共计24万元。由乙冰箱厂3个月付1次,分4次付清。7月份乙冰箱厂通知甲商场,称用应收甲商场的10万元冰箱货款中的6万元抵销其4月至7月的租金。 试分析:乙冰箱厂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乙冰箱厂的做法符合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合同法》第99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本案中,甲商场与乙冰箱厂互负债务,互享债权,彼此的合同标的物又属于种类和品质相同的货币,也到了履行期,因此,乙冰箱厂可以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同类债务相互抵销的规定,通知甲商场对6万元债务予以抵销。 合同法经典案例三 xx年1月20日,某建筑公司向某钢铁厂购买了钢材2000吨,每吨价款1000元,并签定了一份钢材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由钢材厂于5月20日和10月30日分两批将2000吨钢材送到该建筑公司在甲地的施工现场,货到后一个星期之内,该建筑公司支付货款。5月20日,该钢材厂将1000吨钢材运到了该建筑公司在乙地的施工现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