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

习题1

1.1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

【解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有以下5方面特点:

(1)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和指令;

(2)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按顺序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3)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基本硬件系统;

(4)由控制器来控制程序和数据的存取及程序的执行;

(5)以运算器为核心。

1.2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典型芯片具备哪些特点?

【解答】经历了6代演变,各典型芯片的特点如表1-1所示。

表1-1 微处理器的发展及典型芯片的特点

发展时代类别典型芯片及性能特点

第一代

(1971~1973年)4、8位低档微处理器Intel 4004集成2300多个晶体管,主频108KHz,寻址640Byte,指令系统简单;Intel 8008采用PMOS工艺,集成3500晶体管,基本指令48条,主频500KHz。

第二代

(1974~1977年)8位中高档微处理器Intel 8080采用NMOS工艺,集成6000晶体管,主频2MHz,指令系统较完善,寻址能力增强,运算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第三代

(1978~1984年)16位

微处理器Intel 8086采用HMOS工艺,集成29000晶体管,主频5MHz/8MHz/10MHz ,寻址1MB。Intel 80286集成度达到13.4万晶体管,主频20MHz。

第四代

(1985~1992年)32位

微处理器Intel 80386集成27.5万个晶体管,主频33MHz,4GB物理寻址。有分段存储和分页存储部件,可管理64TB虚拟存储空间。Intel 80486集成120万个晶体管,包含浮点运算部件和8KB的一级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第五代

(1993~1999年)超级32位

微处理器Intel 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MMX、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4微处理器等,采用新式处理器结构,数据加密、视频压缩和对等网络等方面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

第六代

(2000年以后)64位

微处理器Merced 由Intel公司与HP公司联手开发的Merced采用全新的IA-64结构设计,是一种采用长指令字、指令预测、分支消除、推理装入和其他一些先进技术的全新结构微处理器。

1.3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有那些?

【解答】除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可自动连续工作等基本特点以外,还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和维护方便等。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与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外部设备以及软件配备等有关。常用的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主要有:字长、主频、内存容量、指令数、基本指令执行时间、可靠性、兼容性、性能价格比等。

1.4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解答】微型计算机硬件一般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系统总线、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主要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分析如下:

(1)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单元ALU、控制单元、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部件等组成,其功能是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工作。

(2)内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数据和程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RAM存放当前参与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可读可写,存取方便,但信息断电后会丢失;ROM用于存放各种固定的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固定不变,关机后原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3)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可分成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4)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完成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由寄存器组、专用存储器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5)主机板:由CPU插座、芯片组、内存插槽、系统BIOS、CMOS、总线扩展槽、串行/并行接口、各种跳线和一些辅助电路等硬件组成。

(6)外存储器:使用最多的是磁盘存储器(软盘、硬盘)和光盘存储器。外存储器容量大,保存的信息不会丢失。

(7)输入/输入设备: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进行通信联系的主要装置。常用的有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

1.5 什么是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说明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各自的作用。

【解答】系统总线是CPU与其它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道。

(1)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主要实现CPU与内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内存储器与I/O设备或外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

(2)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地址。主要实现从CPU送地址至内存储器和I/O设备,或从外存储器传送地址至内存储器等。

(3)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

1.6 什么是系统的主机板?由哪些部件组成?

【解答】CPU、RAM、ROM、I/O接口电路以及系统总线组成的计算机装置称为“主机”,主机的主体则是主机板。主机板上主要有CPU 插座、芯片组、内存插槽、系统BIOS、CMOS、总线扩展槽、串行/并行接口、各种跳线和一些辅助电路等硬件。

1.7 计算机中有哪些常用的数制和码制?如何进行数制之间的转换?

【解答】数值数据经常用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字符数据使用ASCII码;表示十进制数字用BCD码。

(1)十进制到二进制:整数部分连续除以2后“倒取余”,小数部分连续乘以2后“正取整”;

(2)二进制到十进制:将二进制数按权展开即可。

(3)二进制到八进制:将3位二进制一组对应1位八进制数码。

(4)八进制到二进制:将1位八进制数码对应3位二进制数码。

十六进制与二进制间转换与八进制与二进制间转换类似,只是比例关系为1位十六进制数码对应4位二进制数码。

1.8 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化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压缩BCD码。

(1)15.32 (2)325.16 (3)68.31 (4)214.126

【解答】:

(1)15.32 = 1111.0101B = F.5H=00010101.00110010BCD。

(2)325.16 = 10000101.0001B = 85.1H= 001100100101.00010110BCD。

(3)68.31 = 1000100.0100B = 64.4H= 01101000.00110001BCD。

(4)214.126 = 11010110.0010B = D6.2H= 001000010100.000100100110BCD。

1.9 将下列二进制数分别转化为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10010101 (2)11001010 (3)10111.1101 (4)111001.0101

【解答】

(1)11001010 = 202 = 312Q = CAH

(2)10111.1101 = 23.8125 = 27.64Q = 17.DH

(3)111001.0101 = 57.625 = 71.24Q = 39.5H

1.10 将下列十六进制数分别转化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

(1)FAH (2)12B8H (3)5A8.62H (4)2DF.2H

【解答】

(1)FAH = 11111010B = 250

(2)12B8H = 0001001010111000B = 4792

(3)5A8.62H = 010*********.01100010B = 1448.3828125

(4)2DF.2H = 001011011111.0010B = 735.0078125

1.11 写出下列带符号十进制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采用8位二进制数)。

(1)+38 (2)+82 (3)-57 (4)-115

【解答】

(1)X =+38,[X]补= 00100110B

(2)X =+82,[X]补= 01010010B

(3)X =-57,[X]补= 11000111B

(4)X =-115,[X]补= 10001101B

1.12 写出下列二进制数的补码表示。

(1)+1010100 (2)+1101101 (3)-0110010 (4)-1001110

【解答】

(1)X = +1010100,[X]补= 01010100B

(2)X = +1101101,[X]补= 01101101B

(3)X = -0110010,[X]补= 11001110B

(4)X = -1001110,[X]补= 10110010B

1.13 已知下列补码求出其真值。

(1)87H (2)3DH (3)0B62H (4)3CF2H

【解答】

(1)[X]补=87H = 10000111B,符号位为1,X是负数,[X]原=11111001B,X =-79H

(2)[X]补=3DH = 00111101B,符号位为0,X是正数,X = 3DH

(3)[X]补=0B62H =0000101101100010B,符号位为0,X是正数,X = +B62H

(4)[X]补=3CF2H = 0011110011110010B,符号位为0,X是正数,X =3CF2H

1.14 按照字符所对应的ASCII码表示,查表写出下列字符的ASCII码。

A 、g 、W、*、ESC、LF、CR 、%

【解答】

A的ASCII码为41H;G的ASCII码为47H;W的ASCII码为57H;*的ASCII码为2AH;ESC的ASCII码为1BH;LF的ASCII码为0AH;CR的ASCII码为DH;%的ASCII码为25H。

1.15 把下列英文单词转换成ASCII编码的字符串。

(1)How (2)Great (3)Water (4)Good

【解答】

(1)How的ASCII码为486F77H;

(2)Great的ASCII码为4772656174H;

(3)Water的ASCII码为5761746572H;

(4)Good的ASCII码为476F6F64H。

习题2

2.1 8086CPU具有20 条地址线,可直接寻址1MB 容量的内存空间,在访问I/O端口时,使用地址线16条,最多可寻址64K 个I/O 端口。

2.2 8086CPU的内部结构有何特点?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解答】8086微处理器是典型的16位微处理器,HMOS工艺制造,集成了2.9万只晶体管,使用单一的+5V电源,有16根数据线和20根地址线;通过其16位的内部数据通路与设置指令预取队列的流水线结构结合起来而获得较高的性能。

8086微处理器内部安排了两个逻辑单元,即执行部件EU和总线接口部件BIU。EU主要负责指令译码、执行和数据运算,包括计算有效地址;BIU主要完成计算物理地址、从内存中取指令、实现指令规定的读/写存储器或外部设备等信息传输类操作。

2.3 8086CPU中的指令队列的作用是预取指令,其长度是6 字节。

2.4 8086CPU内部寄存器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解答】CPU有14个内部寄存器,可分为3大类:通用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段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是一种面向寄存器的体系结构,操作数可以直接存放在这些寄存器中,既可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又可缩短程序的长度,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占用内存空间少。

控制寄存器包括指令指针寄存器IP和标志寄存器FLAG:IP用来指示当前指令在代码段的偏移位置;FLAG用于反映指令执行结果或控制指令执行的形式。

为了实现寻址1MB存储器空间,8086CPU将1MB的存储空间分成若干个逻辑段进行管理,4个16位的段寄存器来存放每一个逻辑段的段起始地址。

2.5 8086的标志寄存器分为6 个状态标志位和3 个控制标志位,它们各自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解答】标志寄存器各标志位的含义和作用如下表:

表2-1 标志寄存器FLAG中标志位的含义和作用

标志位含义作用

CF 进位标志CF=1,指令执行结果在最高位上产生一个进位或借位;CF=0,则无进位或借位产生

PF 奇偶标志PF=1,结果低8位含偶数个1;PF=0,表示结果低8位含奇数个1

AF 辅助进位标志AF=1,运算结果的低4位产生了一个进位或借位;AF=0,则无此进位或借位

ZF 零标志ZF=1,运算结果为零;ZF=0,则运算结果不为零

SF 符号标志SF=1,运算结果为负数;SF=0,则结果为正数

OF 溢出标志OF=1,带符号数在进行运算时产生了溢出;OF=0,则无溢出

TF 陷阱标志TF=1,8086CPU处于单步工作方式;TF=0,8086CPU正常执行程序

IF 中断允许标志IF=1,允许CPU接受外部从INTR引脚上发来的可屏蔽中断请求信号;IF=0,则禁止接受可屏蔽中断请求

DF 方向标志DF=1,字符串操作指令按递减的顺序对字符串进行处理;DF=0,字符串操作指令按递增的顺序进行处理

2.6 已知堆栈段寄存器(SS)=2400H,堆栈指针(SP)=1200H,计算该堆栈栈顶的实际地址,并画出堆栈示意图。

【解答】(SS)=2400H,(SP)=1200H;PA=(SS)×10H+(SP)= 2400H×10H+1200H = 25200H。

2.7 8086的存储器采用奇偶存储体结构,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规定是低字节存放在低地址中,高字节存放在高地址中,以低地址为字的地址,规则字是指低字节地址为偶地址的字,非规则字是指低字节的地址为奇地址的字。

2.8 解释逻辑地址、偏移地址、有效地址、物理地址的含义,8086存储器的物理地址是如何形成的?怎样进行计算?

【解答】逻辑地址:表示为段地址:偏移地址,书写程序时用到,一个存储单元可对应出多个逻辑地址;

偏移地址:是某一存储单元距离所在逻辑段的开始地址的字节个数。

有效地址:是指令中计算出的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

物理地址:是CPU访问存储器时用到的20位地址,是存储单元的唯一的编号。

物理地址计算公式:物理地址= 段地址×10H+有效地址(或偏移地址)

2.9 8086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几个逻辑段?各段之间的关系如何?每个段寄存器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8086CPU将1MB的存储空间分成逻辑段来进行管理:每个逻辑段最小为16B。所以最多可分成64K个段;每个逻辑段最大为64KB,最少可分成16个逻辑段。各段的起始位置由程序员指出,可以彼此分离,也可以首尾相连、重叠或部分重叠。

4个16位的段寄存器用来存放每一个逻辑段的段起始地址:CS中为代码段的起始地址;DS中为数据段的起始地址;SS中为堆栈段的起始地址;ES中为附加段的起始地址。

2.10 I/O端口有哪两种编址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解答】I/O端口有两种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和独立编址。

统一编址方式是将I/O端口与内存单元统一起来进行编号,即包括在1MB的存储器空间中,看作存储器单元,每个端口占用一个存储单元地址。该方式主要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I/O指令,对I/O端口操作的指令类型多;缺点是端口要占用部分存储器的地址空间,不容易区分是访问存储器还是外部设备。

独立编址的端口单独构成I/O地址空间,不占用存储器地址。优点是地址空间独立,控制电路和地址译码电路简单,采用专用的I/O指令,使得端口操作的指令在形式上与存储器操作指令有明显区别,程序容易阅读;缺点是指令类别少,一般只能进行传送操作。

2.11 8086的最大工作模式和最小各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进行控制?

【解答】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是:

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时,系统只有一个微处理器,且系统所有的控制信号全部由8086 CPU提供;在最大模式时,系统由多个微处理器/协处理器构成的多机系统,控制信号通过总线控制器产生,且系统资源由各处理器共享。

8086CPU工作在哪种模式下通过CPU的第33条引脚MN/ 来控制:MN/ =1,系统就处于最小工作模式;MN/ =0,系统处于最大工作模式。

2.12 在内存有一个由20个字节组成的数据区,其起始地址为1100H:0020H。计算出该数据区在内存的首末单元的实际地址。

【解答】逻辑地址1100H:0020H对应的物理地址为PA=1100H×10H+0020H= 11020H,即该数据区在内存中的首单元的物理地址为11020H;因为存储空间中每个字节单元对应一个地址,所以20个字节对应20个地址,则该数据区在内存中的末单元的物理地址PA = 11020H+20D = 11020H+14H = 11034H。

2.13 已知两个16位的字数据268AH和357EH,它们在8086存储器中的地址分别为00120H和00124H,试画出它们的存储示意图。

【解答】存储示意图参见图2-2。

8AH 00120H 50H 00510H

26H 00121H 65H 00511H

00122H 6EH 00512H

00123H 74H 00513H

7EH 00124H 69H 00514H

35H 00125H 75H 00515H

6DH 00516H

图2-2 数据的存储示意图2-3 字符的存储示意

2.14 找出字符串“Pentium”的ASCII码,将它们依次存入从00510H开始的字节单元中,画出它们存放的内存单元示意图。

【解答】存储示意图参见图2-3。

2.15 在内存中保存有一个程序段,其位置为(CS)=33A0H,(IP)=0130H,当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段指令时,分析实际启动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解答】逻辑地址(CS):(IP)= 33A0H:0130H,计算出对应物理地址PA= (CS)×10H+(IP)= 33A0H×10H+0130H = 33B30H 2.16 什么是总线周期?8086CPU的读/写总线周期各包含多少个时钟周期?什么情况下需要插入等待周期TW,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空闲状态TI?

【解答】8086CPU经外部总线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一次信息的输入或输出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总线周期。8086CPU的读/写总线周期通常包括T1、T2、T3、T4状态4个时钟周期。

在高速的CPU与慢速的存储器或I/O接口交换信息时,为了防止丢失数据,会由存储器或外设通过READY信号线,在总线周期的T3和T4之间插入1个或多个必要的等待状态TW,用来进行必要的时间补偿。

在BIU不执行任何操作的两个总线周期之间会出现空闲状态TI。

2.17 80286CPU的内部结构与8086相比,有哪些增加的部件?其主要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解答】80286 CPU的可编程寄存器在8086寄存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16位的机器状态字寄存器MSW。而且为适应80286性能的提高,在8086的状态标志寄存器F中,又增加使用了3个位,即IOPL—I/O特权层标志(占用12、13位)和NT—嵌套任务标志(占用14位)。NT标志位表示当前执行的任务嵌套于另一任务中,IOPL用来定义当前任务的I/O特权层。

2.18 简述Pentium微处理器的内部组成结构和主要部件的功能,Pentium微处理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答】Pentium微处理器的主要部件包括总线接口部件、指令高速缓存器、数据高速缓存器、指令预取部件与转移目标缓冲器、寄存器组、指令译码部件、具有两条流水线的整数处理部件(U流水线和V流水线)、以及浮点处理部件FPU等。

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分析如下:

(1)整数处理部件:U流水线和V流水线都可以执行整数指令,U流水线还可执行浮点指令。因此能够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执行两条整数指令。

(2)浮点处理部件FPU:高度流水线化的浮点操作与整数流水线集成在一起。微处理器内部流水线进一步分割成若干个小而快的级段。(3)独立的数据和指令高速缓存Cache:两个独立的8KB指令和8KB数据Cache可扩展到12KB,允许同时存取,内部数据传输效率更高。两个Cache采用双路相关联的结构,每路128个高速缓存行,每行可存放32B。数据高速缓存两端口对应U、V流水线。

(4)指令集与指令预取:指令预取缓冲器顺序地处理指令地址,直到它取到一条分支指令,此时存放有关分支历史信息的分支目标缓冲器BTB将对预取到的分支指令是否导致分支进行预测。

(5)分支预测:指令预取处理中增加了分支预测逻辑,提供分支目标缓冲器来预测程序转移。

Pentium微处理器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采用超标量双流水线结构;

(2)采用两个彼此独立的高速缓冲存储器;

(3)采用全新设计的增强型浮点运算器(FPU);

(4)可工作在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虚拟8086方式以及SMM系统管理方式;

(5)常用指令进行了固化及微代码改进,一些常用的指令用硬件实现。

2.19 什么是虚拟存储技术?该技术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解答】虚拟存储技术是一种存储管理技术,采用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由系统自动分批将程序调入内存,不断地用新的程序段来覆盖内存中暂时不用的老程序段。

虚拟存储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扩大了程序可访问的存储空间;(2)便于实施多任务的保护和隔离;(3)便于操作系统实现内存管理。

2.20 简要分析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的4种工作方式具备的特点。

【解答】

(1)实地址方式:系统加电或者复位时进入实地址方式,使用16位80X86的寻址方式、存储器管理和中断管理;使用20位地址寻址1MB 空间,可用32位寄存器执行大多数指令。

(2)保护方式:支持多任务运行环境,对任务进行隔离和保护,进行虚拟存储管理能够充分发挥Pentium微处理器的优良性能。

(3)虚拟8086方式:是保护模式下某个任务的工作方式,允许运行多个8086程序,使用8086的寻址方式,每个任务使用1MB的内存空间。

(4)系统管理方式:主要用于电源管理,可使处理器和外设部件进入“休眠”,在有键盘按下或鼠标移动时“唤醒”系统使之继续工作;利用SMM可以实现软件关机。

习题3

3.1 简要分析8086的指令格式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操作码?什么是操作数?寻址和寻址方式的含义是什么?8086指令系统有哪些寻址方式?

【解答】8086的指令格式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字段组成。

操作码:要完成的操作。

操作数:参与操作的对象。

寻址: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过程。

寻址方式:指令中给出的找到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采用的方式。

8086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主要有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存储器寻址和I/O端口寻址。其中,存储器寻址可进一步分为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寻址、基址变址寻址、相对基址变址寻址;I/O端口指令IN和OUT使用的端口寻址方式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

3.2 设(DS)=2000H,(ES)= 2100H,(SS)= 1500H,(SI)= 00A0H,(BX)= 0100H,(BP)= 0010H,数据变量VAL的偏移地址为0050H,请指出下列指令的源操作数字段是什么寻址方式?它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1) MOV AX,21H (2) MOV AX,BX (3) MOV AX,[1000H]

(4) MOV AX,VAL (5) MOV AX,[BX] (6) MOV AX,ES:[BX]

(7) MOV AX,[BP] (8) MOV AX,[SI] (9) MOV AX,[BX+10]

(10) MOV AX,VAL[BX] (11) MOV AX,[BX][SI] (12) MOV AX,VAL[BX][SI]

【解答】

(1) MOV AX,21H

立即寻址,源操作数直接放在指令中

(2) MOV AX,BX

寄存器寻址,源操作数放在寄存器BX中

(3) MOV AX,[1000H]

直接寻址,EA = 1000H,PA =(DS)×10H+EA = 2000H×10H+1000H = 21000H

(4) MOV AX,VAL

直接寻址,EA = [VAL] = 0050H,PA =(DS)×10H+EA = 2000H×10H+0050H = 20050H

(5) MOV AX,[BX]

寄存器间接寻址,EA =(BX)= 0100H,PA =(DS)×10H+EA = 2000H×10H+0100H = 20100H

(6) MOV AX,ES:[BX]

寄存器间接寻址,EA =(BX)= 0100H,PA =(ES)×10H+EA = 2100H×10H+0100H = 21100H

(7) MOV AX,[BP]

寄存器间接寻址,EA =(BP)= 0010H,PA =(SS)×10H+EA = 1500H×10H+0010H = 15010H

(8) MOV AX,[SI]

寄存器间接寻址,EA =(SI)= 00A0H,PA =(DS)×10H+EA = 2000H×10H+00A0H = 200A0H

(9) MOV AX,[BX+10]

相对寄存器寻址,EA =(BX)+10D = 0100H+000AH= 010AH,PA =(DS)×10H+EA = 2000H×10H+010AH = 2010AH

(10) MOV AX,VAL[BX]

相对寄存器寻址,EA =(BX)+[VAL]= 0100H+0050H= 0150H,PA =(DS)×10H+EA = 2000H×10H+0150H = 20150H

(11) MOV AX,[BX][SI]

基址变址寻址,EA = (BX)+(SI)= 0100H+00A0H = 01A0H,PA = (DS)×10H+EA = 2000H×10H+01A0H = 201A0H

(12) MOV AX,VAL[BX][SI]

相对基址变址寻址,EA = (BX)+(SI)+[VAL]= 0100H+00A0H+0050H = 01F0H,PA =(DS)×10H+EA = 2000H×10H+01F0H = 201F0H

3.3 给定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为:(DS) = 2000H,(BX) = 0100H,(SI) = 0002H,(20100) = 32H,(20101) = 51H,(20102) = 26H,(20103) = 83H,(21200) = 1AH,(21201) = B6H,(21202) = D1H,(21203) = 29H。试说明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中保存的内容是什么。

(1) MOV AX,1200H (2) MOV AX,BX (3) MOV AX,[1200H]

(4) MOV AX,[BX] (5) MOV AX,1100H[BX] (6) MOV AX,[BX][SI]

【解答】

(1) MOV AX,1200H ;执行后,(AX)= 1200H

(2) MOV AX,BX ;执行后,(AX)= (BX)= 0100H

(3) MOV AX,[1200H]

直接寻址,EA = [VAL] = 1200H,PA =(DS)×10H+EA = 2000H×10H+1200H = 21200H,执行后,(AX)= B61AH

(4) MOV AX,[BX]

EA = (BX)= 0100H,PA =(DS)×10H+EA = 2000H×10H+0100H = 20100H,执行后,(AX)= 5132H

(5) MOV AX,1100H[BX]

EA =(BX)+1100H = 0100H+1100H = 1200H,PA =(DS)×10H+EA = 2000H×10H+1200H = 21200H,执行后,(AX)= B61AH (6) MOV AX,[BX][SI]

EA =(BX)+(SI)= 0100H+0002H = 0102H,PA =(DS)×10H+EA = 2000H×10H+0102H = 20102H,执行后,(AX)= 29D1H 3.4 分析下列指令的正误,对于错误的指令要说明原因并加以改正。

(1) MOV AH,BX (2) MOV [BX],[SI]

(3) MOV AX,[SI][DI] (4) MOV MYDAT[BX][SI],ES:AX

(5) MOV BYTE PTR[BX],1000 (6) MOV BX,OFFSET MAYDAT[SI]

(7) MOV CS,AX (8) MOV DS,BP

【解答】

(1) MOV AH,BX

错误,寄存器类型不匹配,可改为MOV AX,BX

(2) MOV [BX],[SI]

错误,两个操作数不能都为存储单元,可改为MOV BX,[SI]或MOV [BX],SI

(3) MOV AX,[SI][DI]

错误,寻址方式中只能出现一个变址寄存器,可改为MOV AX,[BX][DI]。

(4) MOV MYDAT[BX][SI],ES:AX

错误,AX签不能有段跨越前缀,去掉ES:,改为MOV MYDAT[BX][SI],AX

(5) MOV BYTE PTR[BX],1000

错误,1000超出字节空间存储范围

(6) MOV BX,OFFSET MAYDAT[SI] ;正确

(7) MOV CS,AX

错误,MOV指令CS不能做目的操作数,可改为MOV DS,AX

(8) MOV DS,BP ;正确

注:本题错误改正部分有的答案并不唯一,可参考原题题意改成合法形式。

3.5 设VAR1、VAR2为字变量,LAB为标号,分析下列指令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 ADD VAR1,VAR2 (2) MOV AL,VAR2

(3) SUB AL,VAR1 (4) JMP LAB[SI]

(5) JNZ VAR1 (6) JMP NEAR LAB

【解答】

(1) ADD VAR1,VAR2

错误,两个操作数不能都为存储单元,可改为MOV BX,VAR2

ADD VAR1,BX

(2) MOV AL,VAR2

错误,数据类型不匹配,可改为MOV AX,VAR2

(3) SUB AL,VAR1

错误,数据类型不匹配,可改为SUB AX,VAR1

(4) JMP LAB[SI]

错误,寄存器相对寻址形式中不能用标号做位移量,可改为JMP VAR1[SI]

(5) JNZ VAR1

错误,条件跳转指令只能进行段内短跳转,所以后面只能跟短标号。可改为JNZ LAB

(6) JMP NEAR LAB

错误,缺少运算符PTR,可改为JMP NEAR PTR LAB

注:本题错误改正部分有的答案并不唯一,可参考原题题意改成合法形式。

3.6 写出能够完成下列操作的8086CPU指令。

(1) 把4629H传送给AX寄存器;

(2) 从AX寄存器中减去3218H;

(3) 把BUF的偏移地址送入BX中。

【解答】

(1) MOV AX,4629H

(2) SUB AX,3218H

(3) LEA BX,BUF

3.7 根据以下要求写出相应的汇编语言指令。

(1) 把BX和DX寄存器的内容相加,结果存入DX寄存器中;

(2) 用BX和SI的基址变址寻址方式,把存储器中的一个字节与AL内容相加,并保存在AL寄存器中;

(3) 用寄存器BX和位移量21B5H的变址寻址方式把存储器中的一个字和(CX)相加,并把结果送回存储器单元中;

(4) 用位移量2158H的直接寻址方式把存储器中的一个字与数3160H相加,并把结果送回该存储器中;

(5) 把数25H与(AL)相加,结果送回寄存器AL中。

【解答】

(1) ADD DX,BX

(2) ADD AL,[BX][SI]

(3) ADD 21B5H[BX],CX

(4) ADD WORD PTR [2158H],3160H

(5) ADD AL,25H

3.8 写出将首地址为BLOCK的字数组的第6个字送到CX寄存器的指令序列,要求分别使用以下几种寻址方式:

(1) 以BX的寄存器间接寻址

(2) 以BX的寄存器相对寻址

(3) 以BX、SI的基址变址寻址

【解答】

(1) LEA BX,BLOCK+10

MOV CX,[BX]

(2) LEA BX,BLOCK

MOV CX,10[BX]

(3) LEA BX,BLOCK

MOV SI,10

MOV CX,[BX][SI]

3.9 执行下列指令后,AX寄存器中的内容是什么?

TABLE DB 10,20,30,40,50

ENTRY DW 3

……

MOV BX,OFFSET TABLE

ADD BX,ENTRY

MOV AX,[BX]

AX=

【解答】AX= 3228H

3.10 下面是将内存一字节数据高4位和低4位互换并放回原位置的程序,找出错误并改正。

DATA SEGMENT

DD1 DB 23H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LEA SI,OFFSET DD1

MOV AL,[SI]

MOV CL,4

RCR AL,CL

MOV [SI],AL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解答】程序第8行错误:LEA SI,OFFSET DD1,应去掉OFFSET;

程序第10行错误:RCR AL,CL,应使用ROR或ROL,改为ROR AL,CL3.11 已知用寄存器BX作地址指针,自BUF所指的内存单元开始连续存放着3个无符号数字数据,编程序求它们的和,并将结果存放在这3个数之后。

【解答】参考程序如下:

LEA BX,BUF

MOV AX,[BX]

ADD AX,[BX+2]

ADD AX,[BX+4]

MOV [BX+6],AX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完整版)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 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等。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1. 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三相组成的性质,而且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名称虚拟页式管理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网络 实验日期成绩指导教师赵安科 (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主要仪器设备④实验内容与步骤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⑥实验结果与分析⑦问题建议) 实验二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1.内容: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2.思想: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 3.要求及方法: ①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且该作业开始的m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

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 :=(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 调出的页号”和“IN 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提示:输入指令的页号和页内偏移和是否存指令?? ? 0 1非存指令存指令,若d 为-1则结束,否则进 入流程控制过程,得P 1和d ,查表在主存时,绝对地址=P 1×1024+d ③ 假定主存中页架大小为1024个字节,现有一个共7页的作业,其副本已在磁盘上。系统为该作业分配了4个页架,且该作业的第0页至第3页已装入内存,其余3页未装入主 依次执行上述指令调试你所设计的程序(仅模拟指令的执行,不考虑序列中具体操作的执行)。

运筹学典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60分) 1、已知线性规划(20分) MaxZ=3X1+4X2 X1+X2≤5 2X1+4X2≤12 3X1+2X2≤8 X1,X2≥0 其最优解为: 基变量X1X2X3X4X5 X33/2 0 0 1 -1/8 -1/4 X25/2 0 1 0 3/8 -1/4 X1 1 1 0 0 -1/4 1/2 σj 0 0 0 -3/4 -1/2 1)写出该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若C2从4变成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4)如果增加一种产品X6,其P6=(2,3,1)T,C6=4该产品是否应该投产?为什么?解: 1)对偶问题为 Minw=5y1+12y2+8y3 y1+2y2+3y3≥3 y1+4y2+2y3≥4 y1,y2≥0 2)当C2从4变成5时, σ4=-9/8 σ5=-1/4 由于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仍然都是小于0的,所以最优解不变。 3)当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 X=9/8 29/8 1/4 由于基变量的值仍然都是大于0的,所以最优解的基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则 P6’=(11/8,7/8,-1/4)T σ6=3/8>0 所以对最优解有影响,该种产品应该生产 2、已知运输问题的调运和运价表如下,求最优调运方案和最小总费用。(共15分)。 B1B2B3产量销地 产地 A1 5 9 2 15 A2 3 1 7 11 A3 6 2 8 20 销量18 12 16 解:初始解为

计算检验数 由于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0,所以不是最优解,需调整 调整为: 重新计算检验数 所有的检验数都大于等于0,所以得到最优解 3、某公司要把4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4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试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多少?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表2所示: (15分) 项目 投标者 A B C D 甲 15 18 21 24 乙 19 23 22 18 丙 26 17 16 19 丁 19 21 23 17 答最优解为: X=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总费用为50 4. 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24分)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18 1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2 0 0 11 A 3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7 12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0 2 2 11 A 3 0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最新土力学试题与答案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 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 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 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 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 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 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 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 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 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 指标越大 3.塑性指标I P r W L -W P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 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0 ::: I P _17为粉质粘土,I P 17为粘土。 4.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D r来衡量。 5.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I P 6.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D r来衡量。 W-W P 7.粘性土的液性指标I L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W L-W p 按I L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sat =20kN∕m3,土粒比重G^ 2.68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 度dmax =17.1kN∕m3,最小干重度dmin =15.4 kN/m3,则天然孔隙比e为0.68,最大孔隙比e f maχ =0.74,最小孔隙比e min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砂土是指大于2mm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 于0.075mm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问答题 1.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 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一、判断题。(60题) 1、黄土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在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沉降,产生严重湿陷,此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2、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17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3、土的饱和度只与含水率有关。(×) 4、土的密实度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小。(√) 5、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6mm,d60=0.58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63。(√) 6、根据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土的粒径。(√) 7、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8、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2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 ) 9、土的含水率直接影响其饱和度的大小。(√) 10、土的孔隙比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大。(×) 11、常用颗粒分析试验方法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密度计法、比重瓶法。(×) 12、湖积土主要由卵石和碎石组成。(×) 13、土层在各个方向上的渗透系数都一样。( × ) 14、土的物理指标中只要知道了三个指标,其它的指标都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1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可通过试验测定。(√) 16、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9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52,d60=0.76mm。(×) 17、土的饱和度为0,说明该土中的孔隙完全被气体充满。(√) 18、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未经搬运的碎屑堆积物为坡积土。(×) 19、一般情况下土层在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比水平方向小。(√) 20、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21、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7mm,d60=0.65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82。(√) 22、残积土一般不具层理,其成分与母岩有关。(√) 23、两个土样的含水率相同,说明它们的饱和度也相同。(×) 24、同一种土中,土中水的温度越高,相应的渗透系数越小。( × ) 25、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无关。(√) 26、土的含水率的定义是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 27、土中水的温度变化对土的渗透系数无影响。( × ) 28、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9、岩石在风化以及风化产物搬运.沉积过程中,常有动植物残骸及其分解物质参与沉积,成为土中的次生矿物。(×) 30、粘性土的液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31、曲率系数在1~3之间,颗粒级配良好。(×) 32、渗透力是指渗流作用在土颗粒上单位体积的作用力。(√)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实验参考2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存储管理如何实现地址转换。 (2)进一步认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如何处理缺页中断。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完成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过程和模拟缺页中断的处理。 三.实验原理 页式存储管理把内存分割成大小相等位置固定的若干区域,叫内存页面,内存的分配以“页”为单位,一个程序可以占用不连续的页面,逻辑页面的大小和内存页面的大小相同,内外存的交换也以页为单位进行,页面交换时,先查询快表,若快表中找不到所需页面再去查询页表,若页表中仍未找到说明发生了缺页中断,需先将所需页面调入内存再进行存取。 四.实验部分源程序 #define size 1024//定义块的大小,本次模拟设为1024个字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ruct plist { int number; //页号 int flag; //标志,如为1表示该页已调入主存,如为0则还没调入。 int block; //主存块号,表示该页在主存中的位置。 int modify; //修改标志,如在主存中修改过该页的内容则设为1,反之设为0 int location; //在磁盘上的位置 }; //模拟之前初始化一个页表。 struct plist p1[7]={{0,1,5,0,010},{1,1,8,0,012},{2,1,9,0,013},{3,1,1,0,021},{4,0,-1,0,022},{5,0,-1,0,023},{6, 0,-1,0,125}}; //命令结构,包括操作符,页号,页内偏移地址。 struct ilist { char operation[10]; int pagenumber; int address; }; //在模拟之前初始化一个命令表,通过程序可以让其顺序执行。 struct ilist p2[12]={{"+",0,72},{"5+",1,50},{"*",2,15},{"save",3,26},

运筹学例题解析

(一)线性规划建模与求解 B.样题:活力公司准备在5小时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1 单位分别消耗2小时、1小时。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乙产品的产量应该至少是甲产品产量的3倍。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销售1单位的利润分别为3百元和1百元。请问:在5小时内,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单位,才能够使得总销售利润最大 要求:1、建立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2、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和最大销售利润值,并写出解的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最优解,也请说明理由。 解:1、(1)设定决策变量: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1 、x 2 单位 。 (2)目标函数: max z=2 x 1+x 2 (3)约束条件如下:1221 12 25..3,0+≤??≥??≥?x x s t x x x x 2、该问题中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和顶点见图1所示,其中可行域用阴影部分标记,不等式约束条件及变量约束要标出成立的方向,目标函数只须画出其中一条等值线, 结论:本题解的情形是: 无穷多最优解 ,理由: 目标函数等值线 z=2 x 1+x 2与约 束条件2 x 1+x 2≤5的边界平行 。甲、乙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分别为 (5,0)或(1,3)单位;最大销售利润值等于 5 百元。 (二)图论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样题 A.正考样题(最短路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清华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三版267-268页例 13)某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都要做出决定,如果继续使用旧的,要付维修费;若购买一台新设备,要付购买费。但是变卖旧设备可以获得残值收入,连续使用1年、2年、3年、4年以上卖掉的设备残值分别为8万元、6万元、3万元和0万元。试制定一个5年的更新计划,使总支出最少。已知设备在各年的购买费与维修费如表2所示。要求:(1)建立某种图论模型;(2)求出最少总支出金额。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土力学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二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填空题 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2.对砂土密实度的判别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3.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 4. 粘性土的不同状态的分界含水量液限、塑限、缩限分别用、、测定。 5. 土的触变性是指。 6.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 7.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mm的颗粒超过总重量50%的土。 9.土的饱和度为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与孔隙之比。 10. 液性指数是用来衡量粘性土的状态。 二、选择题 1.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C u的关系:( ) (A)C u大比C u小好(B) C u小比C u大好(C) C u与压实效果无关 2.有三个同一种类土样,它们的含水率都相同,但是饱和度S r不同,饱和度S r越大的土,其压缩性有何变化?( ) (A)压缩性越大(B) 压缩性越小(C) 压缩性不变 3.有一非饱和土样,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度由80%增加至95%。试问土样的重度γ和含水率怎样改变?( ) (A)γ增加,减小(B) γ不变,不变(C)γ增加,增加 4.土的液限是指土进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率,下述说法哪种是对的?( ) (A)天然土的含水率最大不超过液限 (B) 液限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C)天然土的含水率可以超过液限,所以液限不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5. 已知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为e=0.303,最大孔隙比e max=0.762,最小孔隙比e min=0.114,则该砂土处于( )状态。 (A)密实(B)中密 (C)松散(D)稍密 6.已知某种土的密度ρ=1.8g/cm3,土粒相对密度ds=2.70,土的含水量w=18.0%,则每立方土体中气相体积为( ) (A)0.486m3 (B)0.77m3(C)0.16m3(D)0.284m3 7.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直接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的是()。 (A)d s,w,e; (B) d s,w, ρ; (C) d s,e, ρ; (D) ρ,w, e。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实验二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1.内容: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2.思想: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 3.要求及方法: ①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且该作业开始的m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调出的页号”和“IN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运筹学例题及解答

运筹学例题及解答 一、市场对I、II两种产品的需求量为:产品I在1-4月每月需10000件,5-9月每月需30000件,10-12月每月需100000件;产品II在3-9月每月需15000件,其它月份每月需50000件。某厂生产这两种产品成本为:产品I在1-5月内生产每件5元,6-12月内生产每件4.50元;产品II在1-5月内生产每件8元,6-12月内生产每件7元。该厂每月生产两种产品能力总和应不超过120000件。产品I容积每件0.2立方米,产品II容积每件0.4立方米,而该厂仓库容积为15000立方米,要求:(a)说明上述问题无可行解;(b)若该厂仓库不足时,可从外厂借。若占用本厂每月每平方米库容需1元,而租用外厂仓库时上述费用增加为1.5元,试问在满足市场需求情况下,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使总的生产加库存费用为最少。 解:(a) 10-12月份需求总计:100000X3+50000X3=450000件,这三个月最多生产120000X3=360000件,所以10月初需要(450000-360000=90000件)的库存,超过该厂最大库存容量,所以无解。 ? ?(b)考虑到生产成本,库存费用和生产费用和生产能力,该厂10-12月份需求的不足只需在7-9月份生产出来库存就行, 则设xi第i个月生产的产品1的数量,yi第i个月生产的产品2 的数量,zi,wi分别为第i个月末1,2的库存数s1i,s2i分别

为用于第i+1个月库存的原有及租借的仓库容量m3,可建立模型: Lingo 程序为 MODEL: sets: row/1..16/:; !这里n 为控制参数; col/1..7/:; AZ(row,col):b,x; endsets 1211 127777778 7887898998910910109101110111110111211min (4.57)( 1.5) 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i i i i i i z x y s s x z y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st x z ===+++-=→-=+-=→+-=+-=→+-=+-=→+-=+-=→+-=+∑∑1211121100005000 120000(712)0.20.415000(712)0i i i i i i i y w x z i z w s s s i ?????????=→+=??+≤≤≤?+=+??≤≤≤???变量都大于等于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 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 (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