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由选择试题

路由选择试题

路由选择试题

第7章路由选择试题

一、填空

(1)在 IP 互联网中,路由通常可以分为 ________ 路由和 ________ 路由。

(2)IP 路由表通常包括三项内容,他们是子网掩码、 ________ 和 ________ 。

(3)RIP 协议使用 ________ 算法, OSPF 协议使用 ________ 算法。

二、单项选择

(1)在互联网中,以下哪些设备需要具备路由选择功能

a )具有单网卡的主机

b )具有多网卡的宿主主机

b )路由器

c )以上设备都需要

(2)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a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完整路径信息

b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c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信息

d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3)关于 OSPF 和 RIP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OSPF 和 RIP 都适合在规模庞大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b ) OSPF 和 RIP 比较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c ) OSPF 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联网上使用,而 RIP 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d ) OSPF 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而 RIP 适合于在小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三、问答题

下图显示了一个互联网的互联结构图。如果该互联网被分配了一个 A 类 IP 地址,请你动手:

(1)为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分配 IP 地址。

(2)写出路由器 R1 、 R2 、 R3 和 R4 的静态路由表。

(3)在你组装的局域网上模拟该互联网并验证你写的路由表是否正确。

(4)将运行静态路由的 R1 、 R2 、 R3 和 R4 改为运行 RIP 协议,试一试主机之间是否还能进行正常的通信。

深入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和区别

深入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和区别(1) 2009-06-08 12:30中国IT实验室安琪 关键字:交换机路由器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询问交换机、路由器是什么,功能如何,有何区别,笔者就这些问题简单的做些解答。 首先说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 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路由器与交换机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目前个人比较多宽带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笔者就ADSL的接入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购买的ADSL猫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时候厂家在出厂时将路由功能屏蔽了,因为电信安装时大多是不启用路由功能的,启用DHCP。打开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个人上网或少数几台通过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电脑比较多你只需要再购买一个或多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 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就可以共享上网了。 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路由算法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1、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 不能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使用静态路由表,也称为固定式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简单,开销少;灵活性差。 2、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 可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 特点:开销大;健壮性和灵活性好。 3、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J 在路由器I 到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J 到K 的最优路由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4、汇集树(sink tree) 从所有的源结点到一个给定的目的结点的最优路由的集合形成了一个以目的结点为根的树,称为汇集树;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几种典型的路由选择算法: 1、最短路径路由算法(Shortest Path Routing) 1)基本思想 构建子网的拓扑图,图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个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为了选择两个路由器间的路由,算法在图中找出最短路径。

2)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结点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3)Dijkstra算法 每个结点用从源结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结点的距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初始时,所有结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将源结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结点; 检查与工作结点相邻的临时性结点,若该结点到工作结点的距离与工作结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结点的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结点; 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结点,将其变为永久性结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结点; 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结点成为工作结点; 2、洪泛及选择洪泛算法 1)洪泛算法(Flooding)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a)基本思想 把收到的每一个包,向除了该包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

路由和交换复习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交换机和路由器相比,主要的区别有( AB ) A.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B.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C.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广播域的边界 D.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冲突域的边界 2.以下不会在路由表里出现的是: ( D ) A.下一跳地址 B.网络地址 C.度量值 D.MAC地址 3.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B ) A.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B.多层交换功能 C.支持多种可路由协议 D.具有存储、转发、寻址功能 4.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到非直连网段的过程中,依靠数据包中的哪一个选项来寻找下一跳地址( B ) A.帧头 B.IP报文头部 C.SSAP字段 D.DSAP字段 5.IP地址190.233.27.13是( B )类地址 A.A B. B C. C D. D 6.IP地址224.0.0.5代表的是什么地址? ( C )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7.在TCP/IP协议栈中,下面哪一组选项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TCP连接:( D ) A.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 B.源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 C.目的地址和源端口号 D.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8.如果要满足全线速二层(全双工)转发,则某种带有24个固定10/100M端口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最小应为多少?( D ) A.24Gbps B.12Gbps C. 2.4Gbps D. 4.8Gbps

9.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集线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二两层 B.集线器能够起到放大信号,增大网络传输距离的作用 C.集线器上连接的所有设备同属于一个冲突域 D.集线器支持CSMA/CD技术 10.在访问控制列表中地址和屏蔽码为168.18.0.0 0.0.0.255所表示的IP地址范围是( B ) A.168.18.67.1~168.18.70.255 B.168.18.0.1~168.18.0.255 C.168.18.63.1~168.18.64.255 D.168.18.64.255~168.18.67.255 11.请问能够在路由器的下列哪个模式使用debug命令( B ) A.用户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配置模式 D.接口配置模式 1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DNS是用来解析IP地址和域名地址(互联网地址)的 B.默认网关是互连内网和外网的通道 C.每个Windows用户都可以创建域,并使用域中的一个帐号 D.每个Windows用户都可以创建工作组,创建了一个工作组,计算机重启后就会自 动加入到该工作组 13.数据分段(segment)是OSI七层模型中的哪一层的数据名称( D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集线器目前一般应用最多的是在( A ) A.一个办公室内部实现互连的时候 B.一个楼层各个办公室的互连 C.一个多媒体教室中主机的互连 D.一个建筑物内部两个地点间距离超过了200米的时候 15.下列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容易引起的问题是: ( C ) A.水平分割 B.路径中毒 C.计数到无穷 D.抑制时间 16.如果对C类地址段193.11.22.0/24进行可变长子网划分,则下列地址能够成为其子网地址的有:___BC____ A.193.11.22.174 B.193.11.22.192 C.193.11.22.172 D.193.11.22.122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所谓“路由”,是指把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和动作,而路由器,正是执行这种行为动作的机器,它的英文名称为Router,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简单的讲,路由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第一,网络互连,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第二,数据处理,提供包括分组过滤、分组转发、优先级、复用、加密、压缩和防火墙等功能; 第三,网络管理,路由器提供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容错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在路由器中涉及到两个有关地址的名字概念,那就是: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Osi模型个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介绍 OSI是一个开放性的通行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他是一个定义的非常好的协议规范。OSI模型有7层结构,每层都可以有几个子层。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这7层及其功能。 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其中高层,既7、6、5、4层定义了应用程序的功能,下面3层,既3、2、1层主要面向通过网络的端到端的数据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7层的功能: (1)应用层: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WWW,NFS,SMTP等。 (2)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II等。 (3)会话层:他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小时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 (4)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他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还定义了路由实现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为了适应最大传输单元长度小于包长度的传输介质,网络层还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路由选择

01路由和数据包转发简介 1.1路由器的内部构造 1.1.1路由器是计算机 1、路由器中含有许多其它计算机中常见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包括: ●CPU ●RAM ●ROM ●操作系统 2、路由器是网络的核心 ●路由器将数据传到正确的目的地,可以连接不同的介质。 ●路由器可连接多个网络,这意味着它具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属于不同的IP 网络。 3、路由器确定最佳路径 路由器主要负责将数据包传送到本地和远程目的网络,其方法是: ●确定发送数据包的最佳路径(路径选择,Path Selection) ●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包交换, Packet Switching) 路由器使用路由表来确定转发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1.1.2路由器CPU和存储器 1、路由器组件及其功能 PC 一样,路由器也包含: 1)中央处理器(CPU):CPU 执行操作系统指令,如系统初始化、路由功能和交换功能。 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SDRAM/DRAM):操作系统、Running-config、IP Routing Table、 ARP表、数据包缓冲区。 3)只读存储器(ROM):bootstrap 指令、基本诊断软件、精简版IOS 4)闪存(Flash):在大多数Cisco 路由器型号中,IOS 是永久性存储在闪存中的,在启 动过程中才复制到RAM,然后再由CPU 执行。 5)NVRAM(非易失性RAM):NVRAM 被Cisco IOS 用作存储启动配置文件 (startup-config) 的永久性存储器。 1.1.3IOS(Internetwork Operating System,互联网操作系统) 1.1.4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1、启动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1)执行POST 2)加载bootstrap 程序 3)查找并加载Cisco IOS 软件 4)查找并加载启动配置文件,或进入设置模式 2、检验路由器启动过程 show version 命令有助于检验和排查某些路由器基本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故障。 1.1.5路由器的接口 1、管理端口:控制台端口(Console)和AUX(辅助)端口 2、LAN:以太网接口(Ethernet Interface)和快速以太网接口(FastEthernet Interface)、吉 比特以太网接口(Gigbit Ethernet Interface)、10 Gigbit Ethernet Interface。 3、WAN:如串行接口、ISDN 接口和帧中继接口。 1.1.6路由器和网络层

路由器的选择方法

首先给大家看一张图,这里详细的画出了路由器的各种您不知道的小秘密,随后我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其中技术性的问题。 (路由器参数图) 看花眼了吧,这一个个的文字、字母和数字组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这一圈圈的光圈又代表什么呢?不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很多人在买路由器的时候会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对路由器型号的不了解,其中还会闹出一些小笑话。这里小草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大家常见的路由器上面都标注着150M和300 M等型号,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路由器的M是Mbps的简称,比特率是用来描述数据传输速度快慢的一个单位,比特率越大,数据流速越快。理论上150Mbps的网速,每秒钟的传输速度就是18.75MB/S。300Mbp s的网速,每秒钟的传输速度就是37.5MB/S。

很多朋友把这个M误解成了米的单位,有一次一个顾客来到我店里,说要买个300米的路由器,我当时就傻了,我问他是不是买300兆的,他说他也不懂,还有回一个客户来找我,说你的路由器不是300米的么?怎么隔了2个房间就没信号了,连20米都不到?这里我要着重说下路由器的这个M到底是什么意思,用行业术语讲或许大家听不明白,那我就讲通俗点其实这个M就是指的路由器对数据的吞吐量,数值越大吞吐量则越大,下回千万别把M 再当成米来误读啦,不然要闹出笑话的。 再说下路由器的型号划分,很多人或许知道的路由器有无线和有线两种,无线是可以发射WIFI信号的同时大部分产品还可以链接有线的网线,而有线路由器则是只能通过网线来链接,这只是对路由器的基本划分。其实路由器还可分为家用路由器和企业级路由器两种,因为功能不同和适应环境的缘故所以大家对于企业级路由器可能知道的不多,具体怎样区分呢? 这里可能就有点麻烦了,一般家用路由器带动的设备相对较少,一般不会超过5-10台,且使用的时间多数非全天候的,链接的带宽和数据吞吐量也不大,但从型号和发射频率来区分是不科学的,这主要看厂家怎么定位啦,这不很多小企业和办公区域就有拿家用路由器来充当企业级路由来使用的,如果设备链接较少还可以,如果连接数过多,难免不会出现些小问题,例如网速慢、频繁掉线、设备死机等问题。企业级路由器和家用路由还有一个大的区别在于软件功能上,为了迎合办公和不同需求,企业路由本身会设计很多的软件管理功能,例如端口扫描、网络限速、网址筛选、数据监控、数据防毒等等功能。 (家用300M三天线TP-LINK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五章

第5章网络层 5.1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经过多条链路、由信源到信宿传递过程,并保证每个数据包能够成功和有效率地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为实现端到端的传递,网络层提供了两种服务:线路交换和路由选择。线路交换是在物理链路之间建立临时的连接,每个数据包都通过这个临时链路进行传输;路由选择是选择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数据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在目的地重新按照原始顺序组装起来。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对上层用户屏蔽了子网通信的细节,如子网类型、拓扑结构、子网数目,向上层提供一致的服务、统一的地址。 5.1.1网络层功能 (1)为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连接的手段,完成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网络 互联等功能。 (2)根据传输层的要求选择网络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参数主要包括:残留差错率、服 务可用性、可靠性、吞吐量、传输延迟等。 (3)对数据传输过程实现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以及顺序控制。 (4)提高资源子网主机节点与通信子网的接口,向传输层提供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其关键问题之一是使用数据链路层服务将每个报文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基本功能:实现端到端的网络连接,屏蔽不同子网技术的差异,向上层提供一致的服务。 主要功能: 路由选择和转发 通过网络连接在主机之间提供分组交换功能 分组的分段与成块,差错控制、顺序化、流量控制

5.1.2网络层服务的特点 网络层的服务有如下特点: (1)最重要的特点是无连接 (2)服务是不可靠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延迟、不按顺序到达或者丢失等 (3)服务是尽力而为的。 网络层实现这种无连接服务的分组传送机制称为网际协议,通称IP协议。 网络层服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服务应与通信子网技术无关。 (2)通信子网的数量、类型和拓扑结构对传输层是隐蔽的。 (3)传输层能获得的网络地址应采用统一的编号形式,即使跨越多个LAN和WAN。 5.2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是网络层软件的一部分,它负责确定一个进来的分组应该被传送到哪条输出线路上。 5.2.1路由算法选择的参考标准 路由算法选择有以下参考标准: (1)正确性:沿着路由表所指引的路由,分组一定能够传输到最终到达的目的网络和目 的主机。 (2)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3)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4)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 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 (5)快速收敛: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到达一致的过程。收敛慢的路由 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6)灵活性:路由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路由算法分类比较

路由算法是路由协议必须高效地提供其功能,尽量减少软件和应用的开销。 路由器使用路由算法来找到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收敛是在最佳路径的判断上所有路由器达到一致的过程。当某个网络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时,路由器就发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个网络,引发重新计算最佳路径,最终达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认的最佳路径。收敛慢的路由算法会造成路径循环或网络中断。 路由算法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设计路由算法时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 1、选择最短路由还是最佳路由; 2、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操作方式还是采用数据报的操作方式; 3、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 4、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 5、确定采用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 各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静态与动态、单路径与多路径、平坦与分层、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域内与域间、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链接状态算法(也叫做短路径优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不过每个路由器只发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链接状态的部分。 距离向量算法(也叫做 Bellman-Ford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发给其邻居。 也就是说,链接状态算法到处发送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离向量算法只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较多的更新信息。 metric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如路径长度。

路由器 特点功能优缺点

路由器 名称:路由器(有线·无线) 功能: (1)在网络间载获发送到远地网段的报文,起转发的作用。 (2)选择最合理的路由,引导通信。为了实现这一功能,路由器要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路由表。路由表中列出整个互联网络中包含的各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路径情况和与它们相联系的传输费用。如果到特定的节点有一条以上路径,则基于预先确定的准则选择最优(最经济)的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路由情况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这是由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规定的定时更新或者按变化情况更新来完成。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按照这一规则动态地更新它所保持的路由表,以便保持有效的路由信息。 (3)路由器在转发报文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在网络间传送报文按照预定的规则把大的数据包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后再把分解的数据包包装成原有形式。 (4)多协议的路由器可以连接使用不同通信协议的网络段,作为不同通信协议网络段通信连接的平台。

(5)路由器的主要任务是把通信引导到目的地网络,然后到达特定的节点站地址。后一个功能是通过网络地址分解完成的。例如,把网络地址部分的分配指定成网络、子网和区域的一组节点,其余的用来指明子网中的特别站。分层寻址允许路由器对有很多个节站的网络存储导址信息。 特点: (1)可靠性与线路安全可靠性要求是针对故障恢复和负载能力而提出来的。对于路由器来说,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接口故障和网络流量增大两种情况下,为此,备份是路由器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当主接口出现故障时,备份接口自动投入工作,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当网络流量增大时,备份接口又可承当负载分担的任务。 (2)身份认证路由器中的身份认证主要包括访问路由器时的身份认证、对端路由器的身份认证和路由信息的身份认证。 (3)访问控制对于路由器的访问控制,需要进行口令的分级保护。有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和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4)信息隐藏与对端通信时,不一定需要用真实身份进行通信。通过地址转换,可以做到隐藏网内地址,只以公共地址的方式访问外部网络。除了由内部网络首先发起的连接,网外用户不能通过地址转换直接访问网内资源。 (5)数据加密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最新)

2020年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要点:路由选择算法的分类 在INTERNET中,路由器采用表驱动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表存储了可能的目地地址与如何到达目的地址的信息。 报考路由选择算法也称为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其特点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开销也比较大。路由表可以分为静态路由表和报考路由表: 1、静态路由表:是由人工方式建立的,网络管理人员将每一个目的地址的路径输入到路由表中。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表无法自动地更新。 2、报考路由表:大型互联网网络通常采用报考路由表。在网络系统运行时,系统将自动运行报考路由选择协议,建立路由表。 一个自治系统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称为域内路由选择,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称为域间路由选择。作为一个自治系统,其核心是路由寻址的“自治”。 INTERNET将路由选择协议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内部网关协议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这与INTERNET 中其他自治系统选用什么路由选择协议无关。目前内部网关协议主要有: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是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选择协议在概念上是不同的。网络上的主机、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去形成路由表,以确定发送分组的传输路径。而路由选择协议是路由器用来完成路由表建立和路由信息更新的通信协议。 路由信息协议是内部网关协议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协议,它是一种分布式、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特点是协议简单。路由信息协议是用于TCP/IP 系统和其他网络环境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IP适用于相对较小的自治系统,它们的直径“跳数”一般小于15.因为每一个自治系统里的路由器都要与同一系统里的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表信息,当内部路由器的数目增加时,网络的RIP信息交换量会大幅度地增加。 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的主要特点: 1、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而RIP使用距离向量协议。 2、OSPF协议要求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与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状态的度量。链路状态度量主要是指费用、距离、延时、带宽等。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报告

网络技术与应用 随堂实验报告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左敬龙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实验二路由选择算法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实现原理,加深对网络层功能的理解; 2.掌握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中路由表形成过程及其对路由选择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模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操作方法; 2.调整参数,分析路由表变化情况,理解路由算法。 三、实验原理 1.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基本原理如下: (1)初始化,对于每节点G,对所有它直接连接的目的地N,路由表中的项用三 元组(N,G,0)表示,即从节点G到目的节点N无需经过转发。 (2)节点G定期发送它的路由表给相邻节点,更新信息中对应着每一个目的地N, 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N,V,D),即到目的地N的路由上的下一节点为V,G 到N的距离为D。 (3)节点G收到G’送来的路由信息,对于更新信息中给出的每个目的地,在G 的路由表中查找相对应的表项,设它为(N,V,D),而更新信息中的三元组为 (N,V’,D’),C为节点G和G’之间的距离。如果找不到相应的表项,则在 G的路由表中增加一项(N,G’,D’+C); (4)如果V=G’,则G中路由表对应的表项更新为(N,G’,D’+C); 否则,比较D’+C和D: 如果D’+C

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源IP地址`源端口号`控制`数据 控制:"M"-数据帧; "GetR"-请求邻居路由器回送距离表,无数据域; "R"-数据内容为距离表。 四、实验仪器 计算机45台、集线器4台、网卡45块、网线条、软盘若干。 五、实验步骤 1.将模拟软件拷贝到计算机硬盘,熟悉模拟软件的运行环境及界面,察看 帮助文件。 2.运行配置好的模拟环境,分析路由表情况,并与算法相比较,得出结论。 3.调整距离值,重新计算路由表,分析路由表情况,得出结论。 六、实验数据与分析 第一轮数据分析 初始状态: 设置好路径: 1)、选取模拟路由器0,计算其与相邻路由的(N,V,D)

路由器的选择原则

路由器的选择原则 路由器作为组建局域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产品,与类似网卡、集线器之类的网络产品相比,就并不为众人所知了,目前市场上,路由器的品牌型号众多,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产品,相信那些对路由器不太熟悉的用户肯定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本文试图借助对路由器的类型、功能、尺寸品牌的分析,为企业或学校购买网络路由器提供一些帮助。 类型要对口实用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网络带宽的迅速增加,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一般说来,异种网络互联与多个子网互联都应采用路由器来完成。路由器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按照连接方式的不同,路由器又可以分为直连路由和非直连路由,由路由器各网络接口所直连的网络之间使用直连路由进行通信。如果要实现两个局域网的点到点连接,可以选用直连路由,该路由器配置操作简单,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门网管人员的单位,因为该类型的路由在配置完路由器网络接口的IP地址后自动生成的,而不再需要其他复杂的配置。如果单位组建的局域网是和其他许多局域网进行互联,此时就必须选择使用非直连路由。非直连路由是指人工配置的静态路由或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而获得的动态路由。其中静态路由比动态路由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根据性能和价格,路由器还可分为低端、中端和高端三类。高端路由器又称核心路由器。低、中端路由器每秒的信息吞吐量一般在几千万至几十亿比特之间,而高端路由器每秒信息吞吐量均在100亿比特以上。由于高端路由器设备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国际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研制开发。 对于低端路由器来说,它是许多局域网用户首先需要考虑的品种,这类路由器也是我们局域网用户接触最多的一种产品了。如果局域网中包含的主机很多,需要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量很大的话,就应该考虑选择中端路由器了。与低端路由器相比,中端路由器支持的网络协议多、速度快,要处理各种局域网类型,支持多种协议,包括IP、IPX和Vine,还要支持防火墙、包过滤以及大量的管理和安全策略以及VLAN(虚拟局域网)。高端路由器并不是每个用户都能接触到的,它只出现在某个行业或者系统的主干网上。互联网目前由几十个主干网构成,每个主干网服务几千个小网络,高端路由器实现企业级网络的互联。由于高端路由器工作的特殊性,因此对它的选择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第一,而价格则处于次要地位。

路由器的概念及功能

路由器的概念 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转发以及输出数据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路由器基本功能介绍 传统上,路由器工作于所谓网络7层协议模型中的第3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哪个目的地,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就是最终目的点,并决定从哪个网络接口转发出去。这是路由器的最基本功能——数据包转发功能。 根据TCP/IP协议,路由器的数据包具体转发过程是: 1.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不同的物理网络介质,决定了不同的网络接口,如对应于10Base-T以太网,路由器有10Base-T以太网接口;对应于DDN,路由器有V.35接口。 2.根据网络物理接口,路由器调用相应的链路层以解释处理数据中的链路层协议。这一步处理主要是对数据完整性的验证。 3.在链路层完成对数据帧的完整性验证后,路由器开始处理此数据帧的IP层。根据数据帧中的目的IP地址,路由器在路由表中查找下一IP地址,并计算新的校验和。如果接收数据帧的网络接口类型与转发数据帧的网络接口类型不同,则IP数据包还可能因为最大帧长度的限制而对其进行分段或重组。 4.根据在路由表中所查到的下一IP地址,IP数据包送往相应的输出链路层,最后经网络物理输出接口发送出去。 为了维护和使用路由器,路由器还需要有配置或者说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由一系列规则所提供的,举例来说,可能是优先权、拒绝访问或提供记账数据。当数据包进入路由器时,这些相关的规则也同样作用于数据包。在基于软件的路由器中,这些规则被存储于一个软件数据库内,每个数据包通过时都必须与该数据库进行核对。

路由器选择及其几个要点

路由器选择及其几个要点 怎样才能选择自己适合的网吧路由器,下面给你一些在网吧路由器推荐以及选择的建议。包括WAN口、技术指标、安全性能、品牌等方面的介绍。 目前,可供选择的路由器产品种类非常多,有企业级路由器、SOHO路由器、家用路由器,还有网吧专用路由器。同样是网吧专用路由器,也有不同的类型,如专门的游戏型网吧专用路由器,有双WAN口网吧专用路由器,还有增强型的网吧专用路由器。而且,产品的性能、品牌、价格都有所不同。这给网吧业主的选购增加了难度。 1.网吧应该选择何种路由器 现在采用代理服务器方式的网吧越来越少了。如今,随着网络游戏、视频点播等应用的普及,路由器已经普遍应用在网吧中。下面是网吧路由器推荐的一些建议。 选购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路由器之前,必须充分考虑网吧的实际规模,比如拥有30~50台电脑的网吧可以选择普通SOHO级路由器,投入成本低。不过,这种情况下,产品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在高数据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掉线等情况;拥有50~100台电脑的网吧可以选择网吧专用路由器,这样可以实现稳定的高速接入,满足网络游戏、视频点播等应用的需求。 2.一个WAN口好还是多个WAN口好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多WAN口(广域网接口)的路由器产品,那么多WAN口路由器是否一定比单WAN口路由器好呢?多WAN口路由器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选购建议:相对于单WAN口路由器而言,多WAN口路由器(图1)可以成倍增加出口带宽、备份线路以及享受更多的服务。以某个双WAN口路由器为例,在出口带宽方面,如果拥有两条10Mbps宽带线路,理论情况下可以达到20Mbps的带宽;线路备份的作用就是在一条Internet接入线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可以将数据流量重新分配到没有故障的端口上,保证整个网络不会中断,这对于经常长时间不间断运行的网吧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享受更多的服务是指不同的ISP提供不同的视频点播、游戏等服务,比如一个网吧既申请电信宽带,又申请铁通宽带,这样就可以享受它们的不同的服务。 3.技术指标要实用 衡量一款路由器质量的技术指标有很多,比如硬件指标、包转发率,以及支持的Internet 接入方式、DHCP服务器、虚拟服务器等常见的软件指标。 选购建议:作为只有50~100台电脑的中小型网吧路由器推荐:在选购路由器的时候需要注意产品的软硬件技术指标。在硬件指标方面,主要关注的是路由器的CPU类型(图2),CPU主要负责交换路由信息、路由表查找以及转发数据包。不同产品的CPU类型是不同的,比如TP-LINK TL-R490E采用Intel IXP 266处理器,而CISCO 2610XM采用Motorola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第二章路由器 模块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ZY3200502001) 【模块描述】本模块包含IP路由的基础概念、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通过对路由的概念以及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等工作过程的介绍,掌握网络互联中有关路由的基础知识,掌握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正文】 一、路由器及其基本功能 路由器(Router)是网络之间互联的设备。如果说交换机的作用是实现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之间的互连,从而构建局域网络的话,那么路由器的作用则是实现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从而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 路由器工作在TCP/IP网络模型的网络层,对应于OSI七层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因此,路由器也常称为网络层互连设备。路由器的主要作用和基本功能如下:1.连接网络 大型企业处在不同地域的局域网之间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可以构建企业广域网。企业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用户要访问Internet(因特网),可以使用路由器将局域网连接到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实现与全球Internet的连接和共享接入。实际上Internet本身就是由数以万计的路由器互相连接而构成的超大规模的全球性公共信息网。 2.隔离以太广播 交换机会将广播包发送到每一个端口,大量的广播会严重影响网络的传输效率。当由于网卡等设备发生硬件损坏或计算机遭受病毒攻击时,网络内广播包的数量将会剧增,从而导致广播风暴,使网络传输阻塞或陷于瘫痪。 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路由器的每个端口均可视为一个独立的网络,它会将广播包限定在该端口所连接的网络之内,而不会扩散到其它端口所连接的网络,如图ZY3200502001-1所示。 路由器 广播域 交换机 图ZY3200502001-1 路由器隔离广播 3.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 “路由(Routing)”功能是路由器最重要的功能。所谓路由,就是把要传送的数据包从一个网络经过优选的传输路径最终传送到目的网络。传输路径可以是一条链路,也可以是由一系列路由器及其级联链路组成。 路由器是智能很高的一类设备,它能根据管理员的设置和运用路由协议,自动生成一个到各个目的网络的路由表,当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还能动态地修改、更新路由表。当路由器收到数据包时,路由器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从所有路由条目中选出一条最佳路由,作为数据包转发的出口,将该数据包进行第2层封装后再发送出去。 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维护着一张路由表,如果每一个路由表都是正确的话,那么,IP 数据包就会一跳一跳地经过一系列路由器,最终到达目的主机,这就是IP网(也是整个Internet)运作的基础。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详情详情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 一.OSI/RM参考模型中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层)路由选择1.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也较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是指选择和建立一条合适的物理或逻辑的通路,以供进网数据从网络的源节点到达宿节点的控制过程。 2.路由问题概述 分组交换网结构可以抽象成以下网络拓扑图 数据分组从源节点A到达宿节点D的路径(通路)有: l1,l3(A-B-D) l2,l6(A-C-D) l2,l4,l7(A-C-E-D) 问题: 哪条通路是最佳的? 最佳-即最短路径问题。 假如上图中每条边都有权值,A到D的最短路径应该是所有路径中,构成路径的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哪条路径。 权值:在网络中主要是数据传输时延和距离。 3.对路由选择算法的要求 a.能正确、迅速、合理地传输数据分组 b.能适应由于节点或链路故障引起的拓扑变化 c.能适应网络通信量的变化,使网络内的通信负载达到均衡 d.算法应尽量简单 4.路由选择算法的两大策略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拓扑(距离)和时延的要求,以固定的准则来选择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确定型(非自适应)路由算法。这类算法简单,速度快,但不能适应因种种原因而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和网络内部通信量的变化。这类算法使用于那些网络拓扑结构不经常变化的小型网络。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状态参数的变化,来选择某段时间内有效的路由。这类算法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状态和其它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调整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自适应路由算法 5.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一般方法 a.标头指示法 b.路由表法 在每个交换节点(路由器)中建立路由表。 二、互联网中的路由算法——IP路由技术

路由选择试题

第7章路由选择试题 一、填空 (1)在 IP 互联网中,路由通常可以分为 ________ 路由和 ________ 路由。 (2)IP 路由表通常包括三项内容,他们是子网掩码、 ________ 和 ________ 。 (3)RIP 协议使用 ________ 算法, OSPF 协议使用 ________ 算法。 二、单项选择 (1)在互联网中,以下哪些设备需要具备路由选择功能 a )具有单网卡的主机 b )具有多网卡的宿主主机 b )路由器 c )以上设备都需要 (2)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a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完整路径信息 b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c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信息 d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3)关于 OSPF 和 RIP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OSPF 和 RIP 都适合在规模庞大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b ) OSPF 和 RIP 比较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c ) OSPF 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联网上使用,而 RIP 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d ) OSPF 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而 RIP 适合于在小型的、动态的互联网上使用 三、问答题 下图显示了一个互联网的互联结构图。如果该互联网被分配了一个 A 类 IP 地址,请你动手: (1)为互联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分配 IP 地址。 (2)写出路由器 R1 、 R2 、 R3 和 R4 的静态路由表。 (3)在你组装的局域网上模拟该互联网并验证你写的路由表是否正确。 (4)将运行静态路由的 R1 、 R2 、 R3 和 R4 改为运行 RIP 协议,试一试主机之间是否还能进行正常的通信。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详情详情

实用标准文案 路由基本原理及路由协议 一.OSI/RM参考模型中分组交换网络的(网络层)路由选择 1.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也较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是指选择和建立一条合适的物理或逻辑的通路,以供进网数据从网络的源节点到达宿节点的控制过程。 2.路由问题概述 分组交换网结构可以抽象成以下网络拓扑图 的路径(通路)有:A到达宿节点D数据分组从源节点)(A-B-Dl,l31)(A-C-Dl,l62 A-C-E-D)l,l,l(724问题:哪条通路是最佳的?最佳-即最短路径问题。假如上图中每条边都有权值,A 到D的最短路径应该是所有路径中,构成路径的边的权值之和最小的哪条路径。 权值:在网络中主要是数据传输时延和距离。 3.对路由选择算法的要求 a.能正确、迅速、合理地传输数据分组 b.能适应由于节点或链路故障引起的拓扑变化 c.能适应网络通信量的变化,使网络内的通信负载达到均衡 d.算法应尽量简单

4.路由选择算法的两大策略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拓扑(距离)和时延的要求,以固定的准则来选择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确定型(非自适应)路由算法。这类算法简单,速度快,但不能适应因种种原因而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和网络内部通信量的变化。这类算法使用于那些网络拓扑结构不经常变化的小型网络。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基于网络状态参数的变化,来选择某段时间内有效的路由。这类算法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状态和其它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调整路由。因此这类算法也叫做自适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应路由算法 5.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一般方法 a.标头指示法 b.路由表法在每个交换节点(路由器)中建立路由表。IP路由技术二、互联网中的路由算法——IP路由1.互联网中的路由主要有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完成。2.路由器中的路由功能 a.实现网间中继IP数据包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和拆封、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等 b.对IP数据包的控制,例如ttl=0时丢弃数据包 c.依据路由表选择最佳路由。 d.支持有关的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3.路由表 互联网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只保存部分路由信息。即每个表项只给出目的网络号,和下一(个路由器)站的地址。

路由算法的比较及电路交换与包交换的优缺点

LS路由算法与DV路由算法的比较 徐雄博20050830226 信息安全 2 班 摘要:当一个分组要从源主机带目的主机时,网络层必须确定从发送方到接受方的分组所采用的路径。选路算法的目的就是给定一组路由器以及连接路由器的链路,选路算法要找到一条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好”的路径,即具有最低费用的路径。根据算法是全局性的还是分布式的,选路算法可分为两种:具有全局状态信息的链路状态算法(link state algorithm, LS)以及分散式的选路算法距离向量算法(distance-vector, DV)。本文将通过对这两种算法的比较来找出两个算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每种算法的适应环境。 关键词:路由算法;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LS路由算法;DV路由算法 Abstraction:When a packet want to round from source host to destination host, the network layer must nonetheless determine the path that packets take from senders to receivers. The purpose of a routing algorithm is that given a set of routers, with links connecting the router, a routing algorithm finds a “good” path from source router to destination router. Typically, a good path is one that has the least cost.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algorithms are global or decentralized, the routing algorithm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algorithms with global state information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link-state (LS) algorithms, and the decentralized routing algorithm called a distance-vector (DV) algorithm. Through this passage we will find the environment which suits each algorithm most. Keywords:routing algorithm,RIP,OSPF,LS,DV 1.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越来越普及。不同的网络层提供的不管是数据服务还是虚电路服务,网络层都必须确定为从发送方到接受方的分组所采用的路径。我们看到选路的工作是从发送方到接受方通过路由器的网络决定的好路径。选路算法的目的是简单的,即给定一组路由器以及连接路由器的链路,选路算法要找到一条从源路由器到目的路由器的“好”的路径,。通常一条好的路径指具有最低费用的路径。对选路算法分类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该算是全局性的还是分散式的可分为全局选路算法(global routing algorithm)和分散式选路算法(decentralized routing algorithm)[1]。而根据这两个路由选路算法,历史上曾有两个选路协议曾被广泛用于Internet上自治系统内的选路:选路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与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2]。 2.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在路由协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何种算法往往决定了最终的寻径结果,因此选择路由算法一定要仔细。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设计目标: ——(1)最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 ——(2)简洁性:算法设计简洁,利用最少的软件和开销,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坚固性:路由算法处于非正常或不可预料的环境时,如硬件故障、负载过高或操作失误时,都能正确运行。由于路由器分布在网络联接点上,所以在它们出故障时会产生严重后果。最好的路由器算法通常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在各种网络环境下被证实是可靠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