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语言及其艺术

教师语言及其艺术

教师语言及其艺术
教师语言及其艺术

?

?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实际上是对教师,包括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语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传授性的,一种是教案组织性的,这两种课堂语言实际上是传统教案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反映。“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师语言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重新学习教育教案语言,重新规范教师教育教案语言。

身为人师,更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我们要努力做到:

一、讽刺、挖苦学生和不负责任的语言不要说。

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讽刺挖苦,不仅是对学生人格的严重侵犯,而且严重损害教师自身形象,形成“反教育”的后果。我们教师可静下心来想一想:难道学生真的不可教?除了使用讽刺挖苦语言之外,就找不出其他的教育方法吗?教师随口说的一句

话,要么给学生心口上“撒盐”,要么浇灭学生心中仅存的一点上进心,要么使学生走向自暴自弃,要么使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和怨恨又增加了一层,最终把学生推向教师、学校、社会的对立面。

学生既然是受教育者且个性多样,我们就应该承认:有的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和缺乏文明卫生习惯;学生需求有异、进步有大小等等,都是正常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对学生多几分真诚和尊重,多几分理解与欣赏。

二、表扬、肯定、激励学生的语言要多说。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缺点,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取得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而且,学生的优点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固化和发扬光大,上进心需要教师表扬性的语言去“扶植”和推进,学生成功的愿望也需要教师肯定和激励性的语言去“内化”,学生的缺点可以在教师一次次表扬性的语言中改掉,学生前行的脚步可以在教师一句句激励性的语言中更加坚实。特别是那些缺点多于优点、性格内向、缺乏学习方法的学生,更需要教师表扬、鼓励,而且那些激励性的语言要经常“光临”他们。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多对学生说如下的话:

可见,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传递知识,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应成为教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语言,就如春风吹拂,或吹醒学生的心,使其在经常的失败和自我感觉“不行”后,找回自尊和自信,在茫然和迷乱中,看到光明,辨清前进的方向;或温暖学生的

心,强化其自主意识,促其更加上进,勇攀高峰。

三、问候、祝福、同情、理解学生的语言要舍得说。

新课程把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作为教案的目标之一。常常有老师埋怨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不能理解老师的心情,但我们是不是也该问问自己:除了关心学生的考分外,关心过学生的情感需求吗?他们也有喜怒哀乐,需要老师的问候、祝福、同情和理解。因此,在教育教案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舍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重大考试,学生遇到挫折、困难之时,教师要真诚地问候、祝福学生,真诚地同情、理解、安慰学生。

教师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更不会用富有感染力和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接受。学生当然不愿意听老师讲课,教案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案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案语言在课堂教案中的重要性。

实现信息技术培养的总体目标。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由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讨式的语言,体现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

二、由评判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鼓励式的语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由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由单一的评价语言转变为评价语言多元化,实现师生共同进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用我们丰富而有魅力的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案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内容摘要: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也是美好心灵的表露。对于教师来讲,运用优美的语言讲课,不仅可以展示个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也会增强课堂教案的艺术氛围。一个人的语言,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即使是体态语,能做到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气,既端庄典雅又幽默俏皮,既贴近大众又脱去俗俚。那么,他就是具备了较高语言水平的人。总之,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化能启发学生思维,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保证教案更成功的重要条件,也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深入研究。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合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尊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

地完成教育教案任务。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对于教师来讲,运用优美的语言讲课,不仅可以展示个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风度,也会增强课堂教案的艺术氛围。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课堂教案中,教者主要用有声语言传情表意,还伴随着表情、动作、姿势等各种各样的非语言表现,这就是体态语言。一个好的教师应当灵活多样地运用教案语言、体态语言,把握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让课堂更具魅力。

要提高教师个人的修养,课堂用语要规范,准确而富于表现力。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摒弃粗俗的言辞,使用规范典雅的语言,妙语如珠,这应该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修养。这种修养,在平时的教案中,一定会给学生良好的熏陶。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语文教案的效果。课堂语言艺术化,不只是准确生动,而且应当具有活生生的时代气息,惟有这样的语言,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

一个人的语言,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即使是体态语,能做到既有书卷气又有“烟火”气,既端庄典雅又幽默俏皮,既贴近大众

又脱去俗俚。那么,他就是具备了较高语言水平的人。我认为,课堂“语言”艺术理应有个高规范、高要求,应做到:

一、导入语——新颖而激趣。

导入语是课堂教案中新课的导言。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匠心独运,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语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语文教案理论家认为,理想的导入语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高超的导入语应做到“一波才动万波涌”,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从而为学习新课打开求知欲望的闸。教师的语言准确生动,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产生很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堂语言应该说具有了艺术感染的力量。这种形式多样的导入语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益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案效果。

二、启发语——巧妙而艺术。启发语在授课中有点拨作用,应灵活而有艺术性,激情、激励、导读、导悟,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好的启发语,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评价语——延时而准确。

课堂教案实践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都是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艺术,创设出一个个优化的“教育、教案”氛围。归纳起来,这些老师

的课堂评价语言的特点是:“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这二十个字。因为,教师的评价语是启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案中,针对学生的发言,我们应该灵活的运用“延时评价”的原则,留出充裕的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的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案氛围,利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学生领悟。老师达到了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四、体态语——贴切而形象。

人际间交流的工具和符号,可以概括的分为两类:即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指的是利用有声的自然的语言进行交流,即语言符号系统。非言语交流是指运用言语(说和写的方式)以外的其它渠道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而构成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有三种:即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和有声交流。其中动态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即体态语。

在教案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教师为有效地进行课堂教案经管,既可用点头、手势等代替自然语言来表示对学生的指示,也可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借助特殊的手势辅助说明,从而起到吸引学生注

意力、组织教案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提高课堂教案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化能启发学生思维,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保证教案更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课堂语言艺术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在教案中要积累自己的经验,借鉴别人的经验,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成功创设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要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案水平。首先,认真地研究教材与学生特点,正确有耐心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这一点已倍受关注,而有一点不容忽视。在整个课堂教案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掌握语言的技巧,更多地体现语言的艺术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我以为,教师的课堂教案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工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艺术化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